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名词解释(4*4=16),单选题(1*10=10),判断题(1*10=10),简答题(3*8=24),计算题(6+14=20),论述题(20分)1.GDP的概念: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用生物产品或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投资的概念: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4.P380 第14题5.P379第8题·6.用支出法计算GDP:GDP=C+I+G+(X-M) {I指的是总投资}用收入法计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理解P380第13题、第14题·7.GDP: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
、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了NDP.NI:从NDP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NIPI:从NI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得到PI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是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8.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D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的是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9.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储蓄投资恒等式Y=C+S二部门:由得I=SY=C+IY=C+I+G三部门:由得I=S+(T-G)Y=C+S+T1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类比MPS的定义)相互间关系:1—MPC=MPS或者1—MPS=MPC·12.P407第1~3题13.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 + i得c=α+βy14.投资乘数(k):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一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1、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个总量2、国民收入核算3、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模型4、GNP与GDP、实际GNP与名义GNP5、消费价格平减指数(P32)6、购买力平价(P33)7、各类乘数的概念及计算●货币乘数:●消费乘数:在投资I不变的条件下,由消费变化ΔC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消费乘数=(1 / 1 – b ),b——边际消费倾向[例]假设边际消费倾向b = 0.8,消费或投资扩大100亿元,则由它引发的有效需求的变动为:100+100·0.8+100·0.8·0.8 + ·················=100·(0.80 + 0.81+0.82+···+0.8n - 1)=100·(1/1-0.8)=500边际消费倾向=500/100=5。
或者边际消费倾向=1/(1- b)=1/0.2=5●投资系数●各项政府乘数[例]假设某一经济状态有如下模型:Y = C + I + GC = 160 + 0.75 YdYd = Y - TT = -100 + 0.2YI = 100 + 0.1YG = 4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试求:该经济状态的有效需求、消费、投资、国家税收以及相应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答案Y = 160 + 0.75(Y + 100 - 0.2Y)+ 100 + 0.1Y + 400 = 735+0.7YY = 2450C = 160 + 0.75 *(2450 - 390)= 1705I = 100 + 0.1 * 2450 = 345T = -100 +0.2 * 2450 = 390KC = KI = KG = 1/1-b(1-t)=1/1-0.75(1-0.2)=1/0.4=2.5Kg = b/1-b(1-t)=0.75/1-0.75(1-0.2)=0.75/0.4=1.875KT = -b/1-b(1-t)=-0.75/1-0.75(1-0.2)=-0.75/0.4=-1.8758、资本边际效率9、IS曲线的含义10、货币市场供求及均衡11、IS-LM模型计算[例] 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 = 200 + 0.8YI = 300 - 5rL = 0.2Y - 5rM = 300 ( 单位:亿元)试求:(1)IS — 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并作图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核算⼀、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法:即均衡国民收⼊理论和总量分析⽅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计⼊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的三种⽅法(⽀出法、收⼊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核算理论⼀、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级市场,⼆级市场,主板市场,⼆板市场)(可以略看)⼆、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标及相互关系⽬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平衡关系:四个⽬标是⽭盾统⼀的。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完整word版)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简单国民经济收入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切线的斜率)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
(原点与某一点的斜率)APC>MPC;y↑=>APC↓,MPC↓2.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量增加对收入的影响。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例。
APS>MPS;y↑=>APS↑,MPS↑APS+APC=1;MPS+MPC=1。
3.乘数: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 / 1-β| 负税收乘数k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 1-ββ<1,|1/1-β|>|β/1-β|平衡预算乘数ks=1.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均衡分析)前提:净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1.投资的决定:1.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投资量,称自主投资。
i=i(r)=e-dr;d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3.MEC曲线表明:i和r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4.投资边际效率(MEI)曲线: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成为MEI。
更精确的表明了i和r之间的关系。
(当R↑而r↓时MEC不可体现,而MEI可以体现)5.预期收益与投资: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如下: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增加,就会增加投资。
加速原理: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2.产品成本;3.投资税抵免:及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6.风险与投资7.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导论+短期篇第一章,世界之旅【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
【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
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一、总产出【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 t Y t=$Y t二、失业率【计算】u=U/L,L=N+U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物品总需求】Z≡ C+I+G+X-IM【总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同样商品,任何数量,市场封闭,Z≡C+I+G• C=C(Y D)=c0+c1(Y-T)• I=Ī,假定投资为给定外生变量,住宅和非住宅投资• G(与T都难以用规则表述),不含国债利息及转移支付均衡时供求相等,需求Z等于产出Y,产出Y等于收入Y(同属GDP的两种表现形式),收入决定需求Z·代数方法=乘数*自主支出乘数大于1,导致自主支出增加的因素都能导致更大的产出增加。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攻略单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计算题 论述题第12章【GDP 核算方法】收入法:把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加总而计算出的GDPo=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 +折旧 +间接税 +金业转移支付核算范围:(1)要素报酬收入(2)厂商收入(3)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牛产 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 (消费)+1 (投资)+G (政府支出)+ X (出口)一M (进口)生产法:按照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反映了 GDP 的来源,主要用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来获得,依托的基木原理为增值法。
最终产品•中间产品 核算范围:(一)总产出;(二)中间投入(一);(三)增加值 【从GDP 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名义GDP ]:当年价格计算的GDPo【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不变价格的)慕年价格计算的该年GDPo 【GDP 折算指数】:GDP 折算指数=从NFP : Net Factor Income and Transfer Payments from abroad,本国从国外 得到的要素收入与转移支付净颔第13章【凯恩斯定律】假设一:两部门:企业、家庭(居民户)不存在政府,因而不存在税收与转移支付等因素;不存在对外贸易,因而也不存在进出口,生产、投资在企业,消费、储蓄在家庭假设二:价格不变短期内社会需求变动时先调整产量而非价格,也就是说资源存在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现象潜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水平不变,也就是最高生产能力不变假设三: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 为同一概念【均衡产出(或收入)】是指与总支出(计划需求)相等的产出(收入):供给=需求。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止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岀。
均衡产出公式:Y = C + I【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

又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在利率和价格水平都不变的条件下, 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独立地研究产品市场,实质上属于总需求 分析。因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由利率 联系起来的。
9
AE
简单凯恩斯模型
均衡点
表示国民收入曲线
IU>0
B AE = c + i
A
E
IU<0
45o
AE > y
( )生产方面:总产出、总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 1 (2)就业方面:总就业量、失业人数 失业率 2.三大变量: (3)物价方面:一般价格水平,用CPI(消费价格指数) 通胀率
( )商(产)品市场 1 (2)劳动力市场 3.四大市场: 3)国内金融市场 ( (4)国际金融市场
(2)c*=(1-s)(y*-k*),因为在稳态中,储蓄足够替代资本,我们可得出 s(y*-k*)=nk*,因此 c*=y*-k*-nk*。 (3)k/k= s(y/k)-s-n= sAk-s-n or sA/k-s-n。 因为 k 在第一个等式里以分母的形式出现, k 值越大意味着增长率越小。由于收益递减,当向稳态过渡时 y 的增长必须更为缓慢,一是 因为收益递减,二是因为 k 增长更缓慢。
4.四大目标
三、基本思路和方法:AS-AD分析
宏观经济学三类变量: 1.最终变量:四大指标(“四率”) 2.中间变量:AS和AD
3.初始变量:
( )决定AD的变量 1 (2)决定AS的变量
(1)决定总需求(AD)的变量:
·决定AD的变量:AD=F(C,I,X;G,T;Ms ,r) 市场需求 财政收支 货币政策
36
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中级宏观复习刚要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课程班)第1篇 绪论与国民收入的核算(第1—2章)第1章 绪论1. 长期、中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以及从图1-3,1-4和1-5中揭示的基本结论2. 几个概念:实际产出、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1. GDP 核算的成本法:GDP, NDP, NI, DY2. 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3. 结合国民收入的核算说明GDP 大幅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4. 重要恒等式的含义和推演:a) 两部门经济:(私人) S = Y – C = Ib)一般情形:S – I = (G + TR - TA) + NX5. GDP 核算的局限6. 通货膨胀和价格指数tt t P P P 1--=π: t P :CPI, PPI ,GDP 消涨指数 = 名义GDP / 真实GDP7. CPI 高估价格水平的可能性和几种价格指数的区别和联系第2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新宏观经济学(第3——8章)第3章 增长与积累1. 增长核算:规模报酬不变,竞争A A k k y y AA K K N N Y Y k Af L K AF N Y y N K AF Y ////)/(]/)1[(/)()1,/(/),(∆+∆⨯=∆∆+∆⨯+∆⨯-=∆====θθθ索洛剩余,技术进步或全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2. 增长理论:新古典模型(无技术进步情形):图3-4,p 49:),(N K F Y =:包括紧缩型生产函数、储蓄函数、必要的投资线、稳态特征,以及模型参数变动对稳态的影响第4章 增长(人均)与政策 1. 索罗模型下的概念绝对的趋同:新古典增长理论(Solow 模型)预言,具有相同储蓄率、相同的人口增长率并得到相同技术的诸经济会出现绝对的趋同(都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
有条件的趋同是对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不同的经济所作的预测,根据索洛增长图的预测,稳态收入会不同,但增长率最终将相等(技术进步)。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岀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岀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岀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丁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木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岀)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V= P ×Y Y = M M /P
M = L( i , Y ) − + P V = Y / L(i, Y ) = 1 / L( i )
−
if L(i, Y ) = L(i )Y
)(古典 (2)(古典)货币数量理论 )(古典)
M ×V = P × Y V P = ×M Y
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章 联邦储备、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第1章 绪论 章 1. 长期、中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几个概念:实际产出、潜在产出 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潜在产出 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章 1. 2. 3. GDP核算的成本法:GDP, NDP, NI 核算的成本法: 核算的成本法 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 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 重要恒等式: 重要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私人) S = Y – C = I )两部门经济: (2) 一般情形:S – I = (G + TR - TA) + NX 一般情形: 通货膨胀和价格指数 : P −P CPI, PPI,GDP 消涨指数 = 名义GDP / 真实GDP π = t t −1 Pt
AS曲线: 描述对各个给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出。AS曲线 曲线: 曲线 向上倾斜。长期的AS曲线是垂直的,短期的AS曲线是水平的。(原因 后面再探讨)。这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长期的供给曲线比短期的供给曲线 更富有弹性刚好相反。 AD曲线 曲线: AD曲线: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与产出 水平的结合。AD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较高的价格降低了货币供给的 真实价值,从而降低了对产出的需求。
M = CU + D
= D(1 + CU / D) = D(1 + cu ) H = CU + reserves = D(CU / D + reserves / D) = D(cu + re) 1 + cu M= H = mm × H re + cu 1 + cu mm = re + cu
中级经济师 考纲

中级经济师考纲一、宏观经济学部分1.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2.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动力-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征3. 宏观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测度指标- 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模型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工具4.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失业的类型和原因-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二、微观经济学部分1. 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市场机制- 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调节机制2. 供给与需求- 供给的法则和供给曲线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法则和需求曲线的决定因素-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和调节过程3. 企业与市场结构- 企业的生产与成本-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的调节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方式- 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三、国际经济学部分1. 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收益和成本- 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2. 国际金融理论- 汇率和汇率制度- 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危机和金融稳定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进程-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四、财政与货币部分1. 财政理论与政策-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财政政策的效果和限制2. 货币银行理论与政策- 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 银行的业务和银行监管-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 财政与货币的协调与稳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财政与货币的稳定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五、经济法规与经济伦理部分1. 经济法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经济法规的性质和功能- 经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经济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 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应用- 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经济伦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经济伦理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六、实证经济学部分1. 实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 实证经济学的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2. 实证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实证经济学在政策评估中的作用- 实证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局限性和挑战- 实证经济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中级经济师考纲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与货币、经济法规与经济伦理以及实证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要点。
中级宏观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

中级宏观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学霸带你秒杀期末”系列第二季第2期前言:这本教材的翻译有点渣,我已经尽可能的把我不能理解的改成我能理解的了,不过复习起来还是有难度,要仔细揣摩,大家加油。
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AD)曲线: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产量水平。
2.总供给(AS)曲线: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量。
3.消费价格指数(CPI):典型的城市消费者购买既定一篮子代表性商品时的费用的变化。
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百分比。
5.产出缺口: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实际产出减去潜在产出)。
6.菲利普斯曲线:民众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变动百分比的数量关系。
7.潜在产出: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8.生产价格指数(PPI):建立在生产中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9.实际GDP:以某个基期价格或不变美元估计的国内生产总值。
10.GDP紧缩(平减指数):名义GDP除以实际GDP所得到的价格水平的衡量。
11.资本存量的黄金法则:在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恰好足以满足所需投资的增长时,稳态消费达到最大化,即MPK(k**)=n+d。
12.劳动的边际产出(MPL):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13.趋同:一个经济体追上另一个经济体的过程,可分为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14.索洛剩余: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率,即不能由要素投入的变化加以解释的生产率的变化。
15.稳态均衡:将偏离的变量拉近到它本身的均衡。
16.资本的边际产出(MPK):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资本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17.全要素生产率:所有非源于要素投入变化的生产率,即技术进步。
18.绝对趋同:具有相同的储蓄率、相同的人口增长率并能得到相同技术的各个经济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水平。
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大纲

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大纲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对象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目标国民经济核算和分析1)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国民收入和支出的核算3)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周期的测度和分析4)国际收支的核算和分析整体经济运行和调控1)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关系2)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及其测度方法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式和工具4)宏观经济政策的类型、实施和效应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1)经济增长的概念、特征和规律2)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因素3)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和模型4)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实践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1)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国际经济合作的形式和机制3)国际竞争的特点和规律4)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政策和实践二、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对象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目标2.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1)市场的定义和分类2)市场结构的理论和实践3)市场行为的理论和实践4)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3.生产成本和企业决策1)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的概念和分类2)生产函数和生产效率的理论和实践3)企业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和效益的平衡4.价格理论和价格政策1)价格的概念和分类2)价格理论的基本假设和模型3)价格政策的类型和实践4)市场价格和政府价格的关系5.收入分配和福利经济学1)收入分配的定义和分类2)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实践3)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福利政策的类型和实践三、产业经济学1.产业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和对象2)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目标2.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1)产业结构的类型和特征2)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3)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分散度的测度和分析4)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互动关系3.产业政策和产业调整1)产业政策的类型和实践2)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和方法3)产业组织调整的原因和方法4)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调整的协调关系4.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1)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类型2)企业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和评价3)竞争战略的理论和实践4)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协调和实现5.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1)技术创新的类型和特征2)技术创新的理论和实践3)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4)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和实现四、财政学1.财政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财政学的定义和对象2)财政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3)财政学的基本问题和目标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1)财政收入的类型和来源2)财政支出的类型和用途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平衡和调节4)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效应和评价3.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1)财政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财政预算的组成和功能3)财政预算控制的理论和实践4)财政预算管理和控制的协调和实现5)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财务管理的组成和功能4.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改革1)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实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3)财政规划的理论和实践4)财政政策和财政规划的协调和实现5.财政法规和财政监督1)财政体制的组成和功能2)财政制度的类型和特征3)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4)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的协调和实现5)会计审计的理论和实践6)会计审计的意义和作用五、货币银行学1.货币银行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货币银行的定义和对象2)货币银行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3)货币银行的基本问题和目标2.货币供求和货币市场1)货币供给的类型和来源2)货币需求的理论和实践3)货币供需关系的调节和影响因素4)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平衡和调节3.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1)银行体系的组成和功能2)银行业务的类型和特点3)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的监管和管理4)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的协调和实现4.货币政策和货币体制改革1)货币制度的历史和演变2)货币制度的类型和特征3)货币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实现5.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1)货币政策的类型和实践2)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3)货币政策工具的类型和特点4)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和效果6.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1)银行、证券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银行、证券监管的组织和职责3)金融风险管理的类型和特点4)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5)金融稳定的概念和目标6)金融稳定的实践和经验六、国际经济学1.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和对象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3)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目标2.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1)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2)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理论和实践3)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关系和影响4)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和实践3.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和演变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和特征3)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和功能4)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调节和影响因素4.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1)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形式2)国际经济组织的类型和特征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形式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局限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和经验5.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组织1)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形式2)国际经济组织的类型和特征3)国际经济组织的组织和职责4)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实践和经验七、经济法1.经济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经济法的定义和对象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3)经济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2.合同法和公司法1)合同法解释的方法和原则2)合同法实践的案例和经验3)合同法实践的问题和改进4)公司法的定义和对象5)公司法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6)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7)公司法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类型8)公司法管理的基本制度和程序9)公司法管理的机制和方法10)公司法变更的程序和要求11)公司法解散的原因和程序12)公司法解散的后续处理和责任3.劳动法和知识产权法1)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3)劳动保护和劳动纠纷处理4)著作权和商标法5)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4.税法和金融法1)税法、金融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税收制度和税收法律关系3)税收实务和税收优惠4)银行法和证券法5)保险法和信托法5.环境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环境保护法、消费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3)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4)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权益5)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曲线推导】
【IS曲线斜率】
【货币需求3动机】
(1)交易动机:消费和生产等交易所需货币。取决于收入。
(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为应付突发事件、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个人取决于对风险的看法,整个社会则与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为了抓住有利时机,买卖证券而持有的货币。是为了准备购买证券而持有的货币。
4.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利率越高,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B.利率越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C.利率越高,持币在手的机会成本越大D.利率越低,持有债券的风险越小
6.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8000亿元B.4000亿元C.6000亿元D.3000亿元
2.下表是1999年和2000年中国GDP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问题
年份
名义GDP(亿元)
GDP折算指数(1978年基年)
1999
82067.50
684.1%
2000
89403.60
738.8%
(1)1999年到2000年间中国名义GDP增长率是多少?
9.关于IS曲线()。
A.若投资是一常数则IS曲线将是水平的B.投资需求曲线的陡峭程度与IS曲线的陡峭程度同向变化
C.税收数量越大,IS曲线越陡峭D.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越陡峭
10.货币供给一定,收入下降会使()。
A.利率上升,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下降,B.利率上升,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上升
A.大于7000亿元
B.等于7000亿元
C.小于7000亿元
D.等于700亿元
2.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的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持久收入假说
3.哪种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
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MPC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APC也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相对收入假说】
示范效应: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具有模仿和攀比性。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攻略
单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计算题
论述题
第12章
【GDP核算方法】
收入法:把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加总而计算出的GDP。
=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核算范围:(1)要素报酬收入(2)厂商收入(3)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A、价格水平下降;
B、B、收入增加;
C、C、储蓄增加;
D、D利率提高。
14章网络学堂测试
1.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名义GDP】: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不变价格的)基年价格计算的该年GDP。
【GDP折算指数】:
第13章
【凯恩斯定律】
假设一:两部门:企业、家庭(居民户)
不存在政府,因而不存在税收与转移支付等因素;不存在对外贸易,因而也不存在进出口,生产、投资在企业,消费、储蓄在家庭
A.3/4
B.2/3
C.1/3
D.1
7、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8、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GDP=C(消费)+I(投资)+G(政府支出)+X(出口)-M(进口)
生产法:按照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反映了GDP的来源,主要用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来获得,依托的基本原理为增值法。最终产品-中间产品
核算范围:(一)总产出;(二)中间投入(-);(三)增加值
【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A.消费支出B.政府支出C.投资支出D.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A.生产要素收入+利润
B.NI+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C.NI+企业间接税+折旧
D.NI+企业间接税+折旧+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5.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GDP中包含了直接税B.NDP中未包含间接税
C.NI中包含了企业所得税D.PI中包括了政府转移支付
【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函数】
【IS LM曲线】(P430图14-16表14-1)
第15章
【政策目标】
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3政策】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6.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NDP中包含了折旧
B.GDP中包含了企业所有库存品的货币折算值
C.PI中未包含了企业待分配利润
D.PI中包含了个人所得税
1.如果A国经济在2000年(基期)的GDP为2000亿元,在2001年GDP折算指数增加了一倍,而实际GDP增加了50%,那么2001年的名义GDP等于()
A.保持不变
B.向右平移
C.向大平移
D.改变斜率
6.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一条向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上的一点()
A.沿原LM曲线向上方移动
B.沿原LM曲线向下方移动
C.向右移动另一条LM曲线上
D.向大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7.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照供求状况自动调整,那么当利率和收入和组合点处于IS线右上方LM线左上方时,下面哪种情况会发生?()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货币政策实施主体】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货币政策调控对象】
货币供给量、存款货币创造
【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三大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如何调控】
相机抉择
【创造乘数影响因素】
超额准备金率Re
1.市场利率↑→Re↓→K↑
2.贴现率↑→Re ↑→K↓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8.如果证券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可得到()
A.证券持有者将遭受资本损失
B.利率将上升
C.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
D.货币需求超过了货币供给
9.如果一国的货币需求函数L=0.5Y—0.2R,消费函数为C=100+0.8Y。如果政府支出增加10亿,问货币供给量要增加多少才能使利率不变?
D.持久收入假说
4.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持久收入假说
5.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则消费函数将是()。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
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
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
6.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棘轮效应:消费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P393)
【三部门经济收入决定】(P397)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P399)
第14章
【投资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MEC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2)1999年到2000年间,GDP折算指数增长率是多少?
(3)按照1978年的价格衡量,1999年和2000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4)1999年到2000年实际GDP增长率是多少?
13章网络学堂测试题
1.若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设为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水平为()。
A、10;
B、30;
C、50;
D、500。
9、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为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为3800亿元。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则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出现100亿元的紧缩缺口
10、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C.政府决定取消原有的冬季采暖补贴
D.政府将原计划用于进口设备的资金投入到公路修建中
3.所谓“凯恩斯陷阱”一般产生于债券价格的()
A.高位区
B.低位区
C.中位区
D.无法判断
4.比例税率的提高会使IS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