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从经济周期看,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处于周期波动中。

如图1所示,从1953年至20145次完整左右的平30进一(一)劳动力供给下降、成本逐步上升我国正在同时经历人口结构快速变迁和经济结构逐步调整的过程,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的变化,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减。

我国生育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显着下降,总和生育率在1969-1971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5.7,1979-1981年期间为2.6,1992年以后急剧降至2.0以下水平,近年来已降到1.2左右,进入了超低生育率时代。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加速呈现"老龄化"趋势,新增劳动力减少,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如图2,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就逐步趋于下降,并将在未来15年之内持续下降,预计"十三五"时期继续减少1000万以上。

2005-2015年,我国劳动参与率在0.81-0.76,未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劳动参与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尽管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但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实现当地非农化,GDP需上升,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耕地总量已经开始危及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仅1.52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紧缺,全国2/3城市缺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近80%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沙化土地占18%.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水耗的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

雾霾天气呈现频发性、全国性态势,有1/3城市人口居住在劣于二级的空气中。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一)我国宏观经济现状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五大特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继续加快;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宏观经济总体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势头进一步加剧。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进出口总额15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国家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继续加快。

2.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3.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结构性矛盾突出。

4.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

5.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多年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高于GDP增长的状况,使得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持续攀升,预计今年将达到56.6%,成为经济增长过热的重要推动力。

于是中央决定将我国实施了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从而宏观经济由“一积极,一稳健”转变为“双稳健”。

这是央行作出加息决定后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局部过热的又一重大举措,如果说加息是临时性的急救措施,那么这次财政政策的转变则是战略性的。

至1996年底我国的紧缩政策成功地将当时的高通货膨胀降了下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加上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上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政府于1998年毅然决定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建国以后尚属第一次,同时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至这次财政政策的调整,这一整体上积极的宏观政策历时七年已久,前后能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宏观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背景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背景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背景下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不同的背景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当前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一、背景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1. 技术创新的推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的压力和机遇。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2. 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

此外,国内市场也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态势。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3.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关注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并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同时,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二、背景下企业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 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例如,传统制造业可以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方向转型。

2. 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传统业务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方式,实现数字化运营。

3. 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企业需要重视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渠道,以适应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需求。

4. 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企业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环保产品等,以满足社会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需求。

市场经济未来发展趋向分析_刘威扬

市场经济未来发展趋向分析_刘威扬

Vol.28No.6Ju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上)2012年6月1市场经济的含义分析市场经济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市场经济师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下,各种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完全是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引导的.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对经济的运行进行指引.然而,在理论方面,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2我国市场经济发现现状分析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我国更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日益密切这都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向着良好的发展.同时,近年来,现代企业制度和统一的市场体系在无哦过逐步建立,各种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措施和相关政策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研究和制定,我国经济近年来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是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的,比如,物价上涨,大学生就业难等各种困难和问题也严重影响这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意味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就是说,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和促进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使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然而,我国中央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促进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3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未来发展趋向分析当前,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在我国得到全面的确立,各种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的措施和政策都在进行研究和制定,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在深刻的变革.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项长期的工程和任务,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如,物价上涨,就业难,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以经济发展风险扩大等等,但是法治和德治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会日益明显,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3.1社会剩余劳动力增多,就业难问题在社会上突显从表面上看,就业难问题或剩余劳动力增多是由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引起的,然而其实质是社会劳动力资源和物质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配置组合和比例关系变动不衔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我国剩余劳动力和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我国剩余劳动力增多和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缺陷,导致我国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得到大幅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换面,从而导致社会和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大,需求量在这段时期之间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增加.第二,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但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控制还是比较松的,导致我国人口在这段时期内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第三,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还不够,导致人们的文化,个人修养和综合能力比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3.2当今社会物价上涨过快,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今社会,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物价上涨过快却是我国社会中一个比较严重和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物价上涨过快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造成物价上涨过快的原因主要五个方面.第一,价格体制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点,在多数产品的价格被开放之后,就必然会使产品原有价格上升,差价不合理的产品中价格偏低的就必然会提升价格,引起产品价格的过度上涨.第二,当前,我国经市场经济未来发展趋向分析刘威扬(赤峰市人才交流中心,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向.关键词:市场经济;现状,问题;发展趋向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115-02115--济发展有过热的趋向,经济发展过热会导致企业从金融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从而造成生产资金过多,这严就必然会导致企业支付利息的费用不断上升,这毫无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三,在价格开放后,企业支付给劳动者或者劳动力的报酬和工资就只能是呈上升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加大.第四,人民币汇率下降贬值使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就增大了以进口物品为原料的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五,为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快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城市基础建设在不断加快,投入在不断增多,这就导致公共设施和生产建设投资会不断增大.因此,如果相关部门对城市建设投资控制的不好,就很容易产生投资过热的现象,这样必然会造成货币发行量过多.总是,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会产生物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并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3.3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和人收入差距悬殊,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社会贫富差距明显这一问题在我国社会是确实存在的.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情形还会不断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这一问题必然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这一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共有五个方面.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改革中,是有一部分人从公有制经济体制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往往从事个体经营或是私营企业,因为人们对财产占有和经济效益的不同导致个人收入的差距.第二,各种企业因为行业性质的不同特点,企业地理状况,生产条件和经营状况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这会导致劳动者的收入产生不一致.例如,那些在经济发展中占优势地位和行业特权的企业或者单位劳动者的收入就会明显高于那些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地位,也没有经营特权的单位或者企业的劳动者和员工.第三,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除了可以在本单位的正常时间内取得以外,是还可以通过经商,讲课或者经济人等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然而,在社会活动中,个人的冒险程度和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也必然导致劳动者之间的收入不一致.4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在加强,经济业务也不断增多.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在享受优惠权利待遇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承担减让关税,是要根据国际市场管理进行国际贸易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国际市场的需要,这样我国企业也必将面临激烈是国际竞争,发展风险也是存在的.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也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可以利用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经济联系,吸收和利用国际资金,利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在未来一定是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果,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1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是统一的和开放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要要求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努力实现依法治国.市场经济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治的产生,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必然决定法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形成和确立.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相对传统的和旧的经济秩序,也必然改变传统经济秩序赖以生存的旧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而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就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与政治集权的基础上的高度一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因素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在健全的法治的社会环境下健康稳定的发展.4.2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思想战略.对于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必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未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树立环境观念,通过提高科技生产力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要通过提高科学技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未来市场经济是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5结语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各种现实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必然会存在物价上涨,就业难,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等各种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是在走向法治的,是在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的.因此,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我国市场经济的总体发展是良好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文献:〔1〕王冰.现代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J].学习论坛,2008(10).〔2〕朱爱农.法治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9).〔3〕王冰,陈刚.试析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7).〔4〕曹新.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J].社会科学,2004(10).116--。

宏观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且不均衡,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1. 经济增速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预期。

但是,粗钢、水泥、电力等行业领域呈现出供给过剩,并且对于制造业来说,产品价格其实并不高,而资金成本却较为昂贵,对于经济增速的预期也将受到限制。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2019年来看,一些部门的发展势头不乐观。

例如,汽车和家电等领域已经进入了有限度的增长阶段,面对重大转型时期的挑战,如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首要问题。

3. 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长期存在,其中70%以上的家庭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30%左右。

这一现象要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来加以改变,为健康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均衡的基础。

4. 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需要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助养老保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障经济自给自足。

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大量涌现,未来的经济形势将更加趋向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新能源、新医疗等领域将成为经济新动能。

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升级,进而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2. 开放型经济我国将进一步向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将加强对外汇率政策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调整,保持利益平衡,确保内外部经济总体稳定。

3. 环保理念环境保护的理念将在未来进一步加深,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环境保护将促进更高质量的消费,以及更优秀的绿色产品,并在环保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遵循绿色高效、循环发展的道路。

202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2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2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22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外需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的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

“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可能成为自202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区间的总体特征。

2022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的一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以及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等国内国际严峻形势的考验。

进入二季度,雪灾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一场大地震又突然降临,为中国经济平添了不少变数。

面对这样的“三重冲击”,中国经济在2022年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

通货膨胀压力有增无减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的走势,并且因遭受雪灾的短期影响,下降幅度明显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结果,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当时雪灾的情况比较严重,国民经济能够继续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势头,应该说整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与此同时,价格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

受雨雪冰冻灾害、食品等价格高涨以及进口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价格上涨加快。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其中2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环比上涨2.6%,上涨幅度较大;雪灾和春节之后部分产品价格的绝对水平有所下降,使得3月份同比涨幅下降,环比出现负值,但4月份价格水平又略有回升,同比涨幅较3月份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仍然显示出较强的上涨势头。

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减速、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态势,这样的走势将对2022年未来时间形成重要影响。

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社会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相互耦合的结果。

下面我们对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各项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判断,以便能够对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趋势做出判断。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刁萌萌,郭 欣,刘俊峰,杨昊东(东北大学 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 要]经济全球化指引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经济将迎来新一波挑战和机遇。

要坚定地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笔者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和采取趋利避害措施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发展方向[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29 039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最早是由T 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目前较为流行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它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在中国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较为有代表性的是伍贻康的解释,他指出:“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以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层次和多方式的交织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合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认为,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和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最初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由跨国集团带到全世界,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局限性和经济掠取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还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控制世界经济所行使的一种经济手段。

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更加有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弊更多一些。

于中国而言,制定相应的趋利避害措施,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经济结构,以此减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消费市场、科技创新等多个角度对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经济发展需要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

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逐步增加。

同时,财政支持政策会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于人民生活品质的关注也会增加。

此外,中国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二、消费市场消费市场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消费市场也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快速崛起。

目前,中国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并且未来5年在消费市场方面的发展也将持续。

未来5年,中国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型消费的兴起,消费市场将会更加多元化。

此外,大众消费也将迎来新变革,人们更趋向于追求高质量、高价值、个性化的消费品和服务。

三、科技创新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这方面,中国在短短数年内通过向产业界投资和鼓励创新研发等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未来5年,中国也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未来5年,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科技创新将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产生。

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中国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者。

总的来说,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将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到民生领域。

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才能够更加高效、更具有可持续性。

当今中国经济形势

当今中国经济形势

当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与稳中求进。

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

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年的10%的高增长,据推测2015年前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力明显下降。

主要原因有:一、增长潜力下降体现在基础设施投资减少及沿海城市经济增速下降。

二、投资者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的盈利预期减弱。

三、中国经济处于转换期,最近两三年,中国仍将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

预计十二五后期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幅度会降到6%和7%。

然后再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中国经济增长率放缓符合经济增长规律,也是规律使然。

2012年中央确立基本的四字方针:稳中求进。

现在来看,要防止两种可能,一:上上下下,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要避免继续保持过去的增长预期和思维定式。

因为2012年是党十八大召开的一年,十八大将确定未来几年中央领导层成员,它将决定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在地方领导人上任之后,加快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是这些新上任领导人的首要任务。

尽管中央政府不希望以GDP增长来考查地方政府官员的业绩,尽管中央会弱化GDP增长的重要性,但地方政府并不会放弃将GDP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他们仍有冲动促使当前经济的大上快上。

另外:转型期经济呈现不稳定性和脆弱性需要新增长动力。

下一步要对付的是中国经济应对相当时期内的经济低迷,内部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问题的解决是稳中求进的政策框架之内思考和解决,目前是在挤压泡沫、防控风险和稳定投资。

房地产市场所谓泡沫问题,应该说在一线大城市比较突出,价格应该会有相对大一些回调;但在二三线相当多的城市,除几个热点地区之外,房价总体价格水平还处于一种相对合理,有些即使有泡沫,泡沫也不太高的水平上。

在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之下,稳增长主要还是要稳投资,今年制造业的投资会有一定幅度回调,房地产不确定性,但总趋势是降低。

从经济数据看2012年出口增速将下降到10%左右。

贸易顺差占GDP比重降到1.8%左右。

最新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最新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0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0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0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02、国际收支的含义0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0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0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0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2023年,全球各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发展趋势和风险也将更加复杂多样。

本文将对2023年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宏观经济环境预计到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超过发达国家,其中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稳定。

新兴市场的增长将成为主要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而发达国家的增长将依赖于技术创新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国际贸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各国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

尽管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有所加剧,但对于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将仍有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经济展望在2023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政府将加大创新力度,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同时,人口结构、城镇化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按照政府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到2023年,则有望进一步跨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门槛,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三、行业展望1. 领域未来五年,技术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深度整合将为行业创造更多优化和创新机会,特别是在医疗、农业、城市管理和智慧物流等领域。

2. 电商行业电商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五年,电商将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影响力,进一步深化国际化合作,推动全球贸易更加平等和开放。

同时,移动电商的爆发将掀起新的风潮,成为电商发展新的驱动力之一。

3. 新能源行业未来五年,新能源行业将继续迎来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将继续支持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支持下,新能源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

四、风险展望虽然2023年经济走势将总体趋向稳定,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也将更加严峻。

【中国经济新趋势】-形势政策论文

【中国经济新趋势】-形势政策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论文名称中国经济新趋势年级 2011级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任课教师薛东琦完成时间 2012年10月5日成绩中国经济新趋势内容摘要:“十二五”内贸规划即将出台,也将有力促进国内贸易和完善流通体系。

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较快,使得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

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2012年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此外,土地收入方面也不容乐观,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加大了供地力度,但由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资金链问题影响,土地市场交易数量却在降低,大部分成交土地为底价成交。

关键词:十二五、经济、复苏、机遇、挑战2011年,世界经济呈现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但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分化走势,国内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

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经济增长减速平稳。

2012年,受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低速增长走势,国内外因素要求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

2012年,预计GDP增长8.5%左右,CPI上涨3.5%左右。

一、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一)2012年,“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及经济增长。

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一个五年规划中各年的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第二年往往是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

在重大规划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给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10月1日,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网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行情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

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

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

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

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

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

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

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这个趋势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个趋势背后,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

一、 GDP增长按照国际认可的方法,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而中国的GDP增长,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不断攀升的态势。

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突破了98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GDP增长的增速逐渐放缓,追求增速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标。

政府也意识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突破的是结构性问题。

二、营商环境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营商环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提高投资和贸易自由度、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方面,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华投资。

随着市场对于营商环境的关注和政府对于营商环境建设的不断加强,相信未来中国的营商环境将越来越有竞争力。

三、开放型经济中国发展成为全球开放型经济,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中国不断加强同周边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

同时,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以“世界工厂”为主的模式向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方式转变。

这种转变将使中国经济更趋向于开放型和创新型。

四、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行业必不可少、无法回避的全新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前沿。

政府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支持也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有望在未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五、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也是中国正在积极发展的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以其高效、普惠的特点逐渐应用于传统金融领域,并在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改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估计采访嘉宾:马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刚(中国社科院银行室主任)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实施院长)问: 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放缓吗?马骏: 总体来看, 全球经济, 我估量在明年展现一个缓慢复苏态势。

回到中国情况, 我估量明年中国经济会同时面临上行、下行两方面压力, 比如出口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领域压力。

所以我认为目前宏观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我想最少有三个理由:1. 中国经济正在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为主转型, 服务业比制造业能吸纳更多就业, 加之劳动年纪人口开始下降, 所以就业不成大问题, 就不需要大刺激;2. 过去几年, 尤其是以来, 我们杠杆率上升比较快, 房地产、部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杠杆率已经过高, 金融风险加大, 所以继续靠加杠杆来刺激经济空间已经不大。

3. 过分刺激短期内能够把经济增速拉得很高, 不过很可能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到高污染、高能耗和低端制造业, 不过从中长久来看, 会加剧产能过剩, 不利于结构调整。

综合来讲, 我认为关键一个想法就是, 我们现在没有必需也没有太大空间去搞大刺激,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是一个最优选择。

李稻葵: 现在关键任务是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保民生、增加效益等等, 这些关键性超出短期内增加关键性。

所以经济预期增加目标可能会比要来低一点, 有可能从7.5%左右调到7.0%左右。

具体来看, 经济走势我趋向于前低后高。

因为在上六个月, 宏观经济会延续下六个月, 稳增加压力比较大, 下行压力还会连续。

到了下六个月, 整个经济运行节奏可能会合适地加紧。

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总体上讲可能基础稳定甚至略有上升, 这是支撑下六个月经济有所上升一个关键原因。

“新常态”我个人了解, 第一句话, 增加速度有所放缓;第二句话, 经济结构在连续地扎实地在改善;第三句话就是新旧增加点在交替。

202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充满信心,应该对中国经济必将克服当前的需求收缩困难充满信心。

2023是内外压力下恢复经济的一年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2020-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降低到4.5%,较2019年下降1.5个百分点;较1978-201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9.4%)降低4.9个百分点。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中国经济呈现持续平稳恢复态势。

供需两个方面的指标均出现回升。

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为4.3%,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较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

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5.2%左右,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较疫情三年年均增长率提高0.7个百分点。

这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持续平稳恢复,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要看到以上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2023年中国经济面对需求收缩的突出制约,企业订单普遍短缺,产品销售困难、产能过剩等问题比较突出。

企业资金循环不畅,财务支付面临较大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紧张等,导致信心和预期降低。

应该认识到,需求收缩问题发展时间已经很长。

2010年开始,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增速出现持续下降。

其中美元口径的出口增长率,由31.3%降低到0.5%(2019年),2024年预计为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23.8%降低到2.9%(2020年),2023年预计低于2.9%。

投资和出口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人民币口径,投资约54万亿,消费44万亿,出口24万亿)投资与出口占总需求比重超过60%。

这两大需求增速持续下降,必然引起需求收缩。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等因素都对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欧洲部分国家面临政治和经济问题,经济增长乏力。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转型的挑战,经济增长动力下降。

二、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相较于全球经济形势,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我国成功化解了金融风险,稳定了市场预期,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三、消费市场需求升级当前,消费市场呈现出升级的趋势。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结构日益趋向高品质、个性化和多元化。

同时,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线上线下融合日益加深,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消费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四、环境问题引起重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清洁能源、绿色技术、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也积极响应全球环保呼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金融市场波动频繁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频繁,金融风险得到了广泛关注。

股市、债市等市场的行情波动使得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产生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加密货币的兴起、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对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之际,我国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主动应对挑战,加强国内外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在国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任达轩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

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

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

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

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

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

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

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

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

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

2009年中国经济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指数同比环比指数同比环比2009年第3季度124.424.40%8.50%120.120.10%9.90% 2009年第2季度115.915.90%10.30%110.210.20%9.10% 2009年第1季度105.6 5.60%-1.40%101.1 1.10% 6.50% 2008年第4季度1077.00%-21.60%94.6-5.40%-29.20% 2008年第3季度128.628.60%-8.80%123.823.80%-11.00% 2008年第2季度137.437.40% 1.20%134.834.80%-5.80% 2008年第1季度136.236.20%0.00%140.640.60%0.00%表1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增长达到8.7%的目标,表明中国经济复苏是可以持续的。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尽管金融市场的变化比较乐观,但对2009年经济的复苏还应持谨慎态度。

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显著的“V”型反弹,但这主要是基于扩张性的货币财政政策以及企业的再库存化,而这两个因素都是短期的。

一旦企业库存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同时政策的刺激作用开始消退的话,如果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不能跟上,则政府“保增长”的巨大公共投资不可长期持续。

因此维持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还不牢靠,如果没有私人部门真正的复苏,经济的止跌回暖就可能是一种幻觉。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傅勇研究员认为,光鲜的宏观基本面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各个部分将完全摆脱危机阴影,正在展开的“V”型反转只是政府支出的结果,其背后是非政府部门的“U”型复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庆研究员认为,推动2009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力量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以及国有银行的扩张冲动,两股非市场力量一拍即合,造就了一次又一次信贷“井喷”,而这种复苏是不可持续的,在这条道路上,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牢固、内在动力不足其实是内生的。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经济学家王小广教授认为,按照市场的内在运行规律,2010年的经济应该是“W”型的走势,但是现在各种利益的交织使得政策很难出现大的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W”型走势将变为根号型的走势,即2010年我国的经济趋势相对于2009年将是持平、稍微向上的情况。

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尽管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好转,但在充分肯定经济形势积极转变意义的同时,也需要重视超预期回升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风险,在短期内我国仍然存在着隐忧。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好转和世界经济复苏迹象的出现,一旦短期的经济反弹好于预期,前期扩张性货币政策释放出来的大量流动性就可能猛虎出笼。

如美国2009年9月基础货币投放量为1.8万亿美元,新增近万亿美元,超过危机之前的2倍。

英国央行、日本央行也采取了罕见的宽松货币政策。

我国虽然基础货币投放增速在下降,但信贷快速增加,2009年前8个月,信贷投放达到8万亿元。

如此巨额的市场流动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产生了隐忧。

部分学者认为,物价快速上涨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第一隐忧。

2009年9月份,M1(狭义货币供应量,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供应量超过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形成“倒剪刀差”。

而到2009年11月份,M1同比增长34.63%,M2同比增长29.74%,剪刀差进一步拉大为4.89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信贷投放进一步扩张,货币异常活跃,很可能推动我国物价快速上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认为,在目前国内流动性非常充裕以及国际流动性也非常充裕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旦较早较快速度回升,必定会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

在国内的“猪周期”、粮食价格周期以及货币周期都碰到了一块的情况下,物价可能是近期比较大的问题之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熊鹏研究员认为,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越过增长9%左右的潜在经济产出水平,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向好将推动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图3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情况回升,再者受翘尾因素负面影响显著下降的影响,我国CPI很可能会继续快速增长。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资产价格泡沫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另一隐忧。

货币信贷过量扩张通常会推高总需求增长超过潜在总供给导致通货膨胀。

受流动性宽裕和经济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及通胀预期的推动,资产价格将迅速上升并形成泡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卢峰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新特点在于,在货币信贷扩张通过CPI增长等常规通胀度量指标表现出来之前,市场对未来通胀预期可能会通过人们投资套利行为,推动资产价格迅速走高,对此前估值过低资产价格形成超调甚至派生泡沫因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会长王德培研究员认为我国通胀其实早已来临,如果从CPI数据来看,目前同比还是负增长,显示通胀还没到来,但作为我国老百姓消费大头的房产并不计入CPI,而是算做投资,2009年房价猛涨,上涨了50%,在这种背景下,实际上中国目前是通胀、通缩、滞胀同时存在,但是更大规模的通胀还在后面。

图4M1与股价、房价的关系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热钱回流同样会困扰中国经济。

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反弹,实施以市定价会计准则的机构投资者减记不良资产的压力因此减轻。

超低的美元利率,以及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使得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告一段落。

随着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重新增强,这些机构开始重新启动杠杆化进程,这就意味着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向发生逆转,开始重新由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副研究员根据计算认为,在2009年4月到2009年9月的半年时间内,中国面临持续的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入,流入的总规模达到1,475亿美元,热钱的流入一方面可能造成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涨,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央行的冲销成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姚海棠博士认为,热钱的流入将会加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而一旦美联储重新开始加息,热钱流向可能再度逆转,从而刺破资产价格泡沫,给国内资产市场带来剧烈波动。

三、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在高效的政府刺激计划和大规模的信贷扩张下,中国经济迈出了复苏的铿锵步伐。

但2009年刺激方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投资,并没有走出一条新的刺激经济的路径。

不仅如此,逆市场化方向而动、用非市场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的结果,还使本来就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这部分投资的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在短期内创造需求、在长期内创造供给的双重功效,在一般情况下,投资率的上升短期内将迅速创造出过度需求,随后,经济将从过热阶段转向产能过剩。

因此,从长远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着转换结构、扩大内需和改变投资模式的问题。

部分学者认为,我国这种经济刺激方式是粗放的、低效的,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在经济得到逐步恢复之后,政策必然应该考虑进行一定的调整。

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复苏,必须在危机管理和结构性改革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如果中国无法解决其结构性问题,将不太可能保持持续的增长。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吴敬琏教授认为,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方式还是要在“生产结构上打主意”,经济结构调整是走出困境的重中之重。

走出危机的关键是要从过去以投资和出口支撑的粗放增长模式,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支撑的集约增长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张晓晶研究员认为,当前经济复苏仍是依赖政府主导。

如果单纯依赖政府推动,而没能真正调动市场的活力,复苏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