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次邓州界》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南阳市一中2019年春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注】①弭mǐ:耷拉。
②曩nǎng:从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里有人畜一猪________②既而憬然省曰________③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________④乃以善价赎得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养;醒悟;大概;于是(2)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省”这里是醒悟的意思;“殆”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后再见之/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自己就想着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故答案为:⑴养;醒悟;大概;于是⑵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⑶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周末培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南岳①记戊戌秋,余偕陈子乔、林固庵二人之衡山.舆行两日抵其麓。
阴雨骤注,咫尺晦昧,兴几尽.诘朝②,云暂开,祝融峰忽现天际,旋露而旋灭.强之行,山径崎岖,舁者③无所用其力,各蹑其屦以上.午憩半山亭。
亭以下清澈,其上云深不可测。
饮毕,经三十六湾,羊肠屈曲,尤奇险可畏。
瀑布奔流怒号于万仞下,一失足,人莫援以手.秋日自上蒸之,云五色夺目。
所历之境,恍惚不可为状.俄而一岫现,以为凌绝顶也。
奋登之,则闻钟声、磬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唱和天半,仰之不见其处.从容攀跻,抵上封寺,宿焉。
云至,寺忽划然而断,峰巅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无依傍。
风动云舞,山岳俱摇,令人眩悸不能自持。
夜半,风大作,殿上铁瓦欲飞。
晓起视之,云尽为风散矣。
乃攀危石凌绝顶。
近瞩荆、襄,远览宇宙,一目万里,洞然无蔽。
吾窃因之而有感焉。
卑而近者,其境易窥;高而远者,其妙难见。
天地之蕴奥,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
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足,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尽显乎造物之奇。
故安于蒙昧而不进者,自弃也;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画也。
殚其力之所能为,以求其境之可至。
至于疑似眩乱,天或未有以启之,又终有所不能达也,尽乎人复得乎天,而后此心庶乎无憾矣!此余之所以有感于斯也.余闻衡岳之上多幽洞异岩,为昔贤所曾游者.余将遍访而详览之,以悉得其概。
盖观其大,又欲有以尽其细也。
二子其亦有此志乎?(取材于清·罗泽南《游南岳记》,有删改)【注】①南岳:衡山。
下文中的“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②诘朝:次日清晨.③舁者:轿夫.文章最后一段“二子其亦有此志乎”一句中,“志”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志"指逐一(全部)观览南岳上的幽洞异岩,既要从整体上观看,又要了解它们的细微之处的愿望。
名师点睛1.依文觅方,课文寻技。
解答非传记类文言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要依据文体,选择方法。
文章文体不同,表达方式有异。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文言文翻译类题》附答案详析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增补的词语:“必死是间”前增补省略的主语“你”,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必”为“必定”, “骨”为“尸骨” 译文:
3.用“替换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6)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替换的词语:“掌”名词作动词,替换为“掌管” 译文:
参考答案: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 全胜。
(8)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替换的词语:“劳”为使动用法,替换为“使……劳累” 译文:
(3)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 [失分译文] 现在猫是人的牲畜,(猫)不吃老鼠反而喂奶给老鼠,恐怕是丧失了猫的本性了吧?(有
4
两处不规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 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太和中,举进士、 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 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 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 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不规范翻译进行修改完善。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失分译文] (毕诚)晚上举着火把读书,母亲同情他读书疲劳,拿走火把睡觉,不肯休息,于是能 明白经书和史书,擅长写文章。(有两处不规范)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
动想办法解决。
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 由此闻名遐迩。
(二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①,又从而庸之②。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③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 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 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⑥,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所困惑。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 ,又从 而怨之。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读韩愈(梁衡)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④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三湘名校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三湘名校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一动一静,形象地描绘出小溪的轮廓与外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以“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表达万物各有主宰这一哲理时,认为非已所有,就不应该有所索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
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新唐书韩愈传》节选及阅读答案

《新唐书韩愈传》节选及阅读答案《新唐书韩愈传》节选及阅读答案引导语: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这句话是《新唐书韩愈传》中的`开头,介绍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昌黎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做一下《新唐书韩愈传》的阅读及答案。
《新唐书韩愈传》节选及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堂房亲属。
②辟(bi):征召。
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寻登进士第( )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译文:3.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答:参考答案:1.(1)不久,随即。
(2)向来,一向。
2.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3.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大意正确即可)【知识延伸】《新唐书韩愈传》节选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
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
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擢进士第。
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
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罗马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这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邑。
埃及与阿非利加省的小麦养育了它。
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希腊的石料构筑了它的城市。
帝国领土的富饶物产使它蜚声东方。
更重要的是,它拥有非凡的罗马人——他们来自远至美索不达米亚和不列颠的广阔疆域。
在“四海一家”的时代精神之下,他们将自己的神祇带到“万神殿”,共同成就了罗马。
这并不仅仅完全是罗马文明的特质。
在“丝绸之路”的东端,有河西走廊上的敦煌。
汉代,这块地处沙漠边缘的小绿洲向东可到达中原长安和洛阳;向西,则开始了“丝绸之路”的行旅。
敦煌东部61公里处有悬泉置遗址,这是一个驿站兼接待站。
这里出土的西汉昭帝(公元前87~前74年)以后的简牍表明,敦煌曾接待过来往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的安息、大月氏、康居、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龟兹、于阗等29国使节。
敦煌是一座伟大城市的前哨。
公元前202年,汉朝利用秦朝在渭河南岸留下的宫殿,开始兴建长安城;汉高祖刘邦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后又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汉惠帝起修筑城墙并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修建建章宫等。
与罗马一样,长安是东方的奇观。
它有宏伟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全城周长2.57万米,有城门12座。
都对应城内主要街道。
其中,与未央宫相对的4座有52米之宽。
在城内,8条45米宽主街相互交叉。
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居民区分布在城北。
城南郊还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礼制建筑。
最宏伟的未央宫的前殿位于龙首山丘之上,至今殿基遗址仍高于附近地面3~15米。
殿基南北400米、东西200米。
殿基之上自南向北排列着三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
2023_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

一、言语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东方大佛莫高窟,是敦煌的一顶金冠。
一到这里,人们便发现,莫高窟打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坐北向南的格局,一切的窟门都朝着东方。
每天迎到太阳的是九层阁。
它雄踞窟区之上,最突出的成为莫高窟内部建筑标志。
但九层阁没有习以为常的雕梁画栋、描金彩绘,而是自然地呈现出棕红的土木本色,使得木质结构与石窟愈加②。
沿着加固修整过的栈道,穿过曲折峻峭的山崖,登上九层阁的处,眼前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洞窟,窟内端然坐着一尊高达33米的释迦牟尼塑像。
这尊佛像艺术造①(yì)惊人,集中了敦煌彩塑艺术发展到黄金时期的许多特征和精粹。
1.文中加点字“栈”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A.jiàn B.zhàn C.zàn D.xiàn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A.旨B.皆C.诣D.谐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A.天衣无缝B.水交融C.十全十美D.浑然一体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窟区之上,成为莫高窟内部建筑最突出的标志。
B.在窟区之上,最突出的成为莫高窟内部建筑标志。
C.它雄踞窟区之上,成为莫高窟内部建筑最突出的标志。
D.它雄踞窟区之上,成为最突出的莫高窟内部建筑标志。
5.把上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中国人次要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
②中国先民不只编竹为筏,还将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
③孔子因勤于读书,把牛皮绳多次翻断,于是有了“韦编三绝”的佳话。
④儒家经典很多写在竹简上。
⑤人们先竹削片,晒干后钻孔,再用牛皮绳串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
⑥由于竹简的利用,中国文字记载的经典得以保存传世,可以说竹子为中国文明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A.⑥④①②③⑤B.②⑥④⑤③①C.⑥②①④⑤③D.②⑤③①④⑥6.上面情境下,言语表达最为精确得体的一项是()(2分)小刚最近很苦恼,居家上课期间,妈妈常常推门而入,还时常挪动他房间里的物品。
江西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

江西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语言基础与运用1.下列选项中,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ǐn)行(hǎng)辈撺掇(cuānduō)凫(fú)水B.亢奋(kàng)棹(zhào)着蓦(mù)然停揖(jǐ)C.斡(wò)旋幽悄(qiǎo)骠(piào)骑未晞(xī)D.诣(yǐ)太守清洌(liè)箬(rò)蓬好逑(hǎoqiú)【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应为归省(xǐng),行辈(háng),撺掇(duo);B项应为蓦然(mò),停楫(jí);D项应为诣(yì)太守,箬(ruò)蓬。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3.15”晚会中,XX公司的护肤产品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商场的相关产品专柜前就无人问津了。
B.随着“纪念汤显祖逝世500周年活动”的展开,《牡丹亭》剧组来到我校,她们的精彩演出真令人叹为观止。
C.学生的校园生活以追求“真善美”为主旋律,同时也应知晓一些人情世故。
D.李瀚把一件鬼斧神工的犀牛雕像送给了王晋,王晋感激不已。
【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不能用于形容人工制作出来的物品。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学霸题库|2022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校模拟精选专练

学霸题库|2022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校模拟精选专练一、(2021年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君死孝文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B.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C.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D.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基础系列题(14)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杜甫晚年先是寓居川渝,后又漂泊楚湘,经常陷入衣食不给、筚路蓝缕....的困境,晚景非常凄凉,这种困窘的生活在杜甫晚年的诗作中多有反映。
②近日,云南丽江接连曝出两起游客被打事件,这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丽江旅游安全秩序的担忧,不少想去丽江旅游的人对丽江美景望而却步....。
③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就能聚蚊成雷....,一呼百应,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不加辨析,随意转发,就可能以讹传讹,危害社会。
④根据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签署的君子协定....,首批4架苏—35战机已正式交付中国,这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⑤“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两名航天员安全返回,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令人对科技的一日千里....感叹不已。
⑥小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城南,与东南方五里之外的大雁塔遥遥相望,相映成趣....,它们都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A.②③⑤B.①③④C.③⑤⑥D.②⑤⑥答案 B解析①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望文生义。
②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
使用正确。
③聚蚊成雷:成群的飞蚊聚集在一起,声音就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微小的东西聚集起来会产生很大的声势和能量。
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④君子协定:指国际间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和书面条约具有相同的效力。
借指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的约定。
与句中的“签署”相矛盾。
⑤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
使用正确。
⑥相映成趣:原指山水、花木相互掩映,更显逸趣。
现泛指互相映衬、对应着,显得更有情趣。
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12月3日,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高铁奇迹”,中国高速铁路网构建又登上一个新台阶。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解析版)分二个版块,第一版块经典常考题22题,第二版块模拟预测题28题。
经典常考题(2023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钟情于崇山秀水之间,留下了大量游记名篇。
透过词藻精妙的文字,我们也能看到普通百姓的游艺民俗方式,他们对歌咏的热爱令人动容。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固户,连臂而至。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①,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②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③,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优劣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④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⑤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袁宏道《虎丘记》,有删改)【注释】①栉比如鳞: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
②雷辊.(gǔn):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
③分曹部署:分批安排。
④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
⑤度;吐露。
1.下列加点字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音若.细发皆若.空游无所依B.而中秋为尤.胜水尤.清冽C.雅俗既.陈既.出,得其船D.飞鸟为.之徘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为画线句划分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A.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B.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C.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D.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3.用文章原句补全对话小语:我感觉袁宏道笔下的百姓特别可爱,“”一句表现出城里的男女老少关系亲密,手牵手、肩并肩一起参加歌会,热闹极了。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逃狱专家①传统上将庄子和老子并举,称为“老庄”。
然而庄子和老子在思想的根基、关怀的方向以及表达的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并称“老庄”,容易让我们理所当然以为“老”在“庄”前,视“庄”为“老”的延伸、开展,因而忽略了他们之间明显的巨大差异。
庄子所描述、所展现的,是一种不折不扣“连续性的世界观”,以这种非主流的世界观来看待、评断他所处的战国乱世。
相对地,老子仍然是站在周文化“不连续的世界观”中,关心、留意如何处理人间关系,如何运用一种逆反的逻辑,在此世人间找到更好的安排。
②虽然都谈“道”,都以“道”来统称整全的、神秘的原理原则,虽然都强调自然,主张人依循自然而生,但庄子的态度,是人要以自然为广大的空间,摆脱人世狭小范围的拘执,找到徜游自然、依道而行的方式,老子关心的却是将自然的道理运用在人世上,来处理人间关系,因而可以在人世上获得更安稳、更有权力、更有把握的人世生活。
③庄子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人世的绝对性、独特性,他采取了清楚的“连续性的世界观”,习惯于将现实人间事务放置到一个广大的、“连续性的”架构中,像是从外太空看地球,还原地球为宇宙天体间的一颗水蓝星球,与其他无数众星并置,因而得到一种开阔的新感受、新智慧。
④庄子来自一个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而殷商遗民又靠近仍然相信山鬼、水鬼、人神杂处的南方楚文化地区,所以他用“连续性的世界观”对周文化提出了根本的质疑。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湖南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梅直讲书①苏轼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②,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③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④,非亲旧为之请属⑤,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有删改)【注释】①梅直讲:梅尧臣,北宋诗人,曾任国子监直讲。
本文为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
②升斗之禄:微博的俸禄。
③执事:指梅尧臣。
④容:疏通关系。
⑤属:通“嘱”。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谭记》B. 其后益.壮/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C. 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前狼止而后狼又至.《狼》D.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心乐.之《小石谭记》14. 下列选项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A. 全石以.为底《小石谭记》B. 卷石底以.出《小石谭记》C. 以.其境过清《小石谭记》D.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2)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16. 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的原因是什么?苏轼认为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答案】13. C 14. C15. (1)(我)回来后思量这件事,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但也不应徒劳于贫贱的生活。
韩愈《次邓州界》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次邓州界①
韩愈
潮阳南去倍长沙②,恋阙那堪又忆家。
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
商颜③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
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因上表反对宪宗迎奉佛骨雨南贬潮州(潮阳),本诗作干贬谪途中。
②汉代贾谊仕途失意,离开京城,为长沙王大傅。
③商颜:商山之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与贾谊相比,潮州地处南疆,路途迢迢,比长沙距国都更远。
B.第三句承接首句,写遭贬后心惊愁来怒火自生,“惟”足见不平之意。
C.第四句语序倒置,句意为“别后知眼自添花”,即眼花的程度增加了。
D.颈联写景意境凄苦,虽正值早春、驿站已近,但日暮人少、道路泥泞。
15.本诗尾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4.D “凄苦”表述有误,综合尾联及全诗,本联上句四有凄楚之
情,但下句应是有感于天气和暖而心情为之一变;“驿站已近"有误,赊,远也。
15.①直抒胸臆,作者眷恋国家,相信王师一定能够统一全国;情感表达直率浓重。
②想象,作者在春天到来之际想象“雷雨”普降、催发“萌芽”,在展望中表达振奋昂扬的情感。
③以景结情,以景代情结束诗句,表达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百姓生活美好期待,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2021年韶关市仁化县周田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韶关市仁化县周田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
甲骨文数量众多,刻有文字的甲骨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有4000多个;内容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现已有1000多个字头被成功识别。
但是,由于甲骨残断、拓片不清以及对字词理解的不同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的考释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
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
一是甲骨文的今字判定。
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字而言的。
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1000多个字头,均属此类。
如甲骨文中的“一”“二”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月”“雨”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又如“休”“伐”等合体字,古今文字结构始终未变。
对于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辩识出部分文字是比较容易的。
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它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
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二是甲骨文的今字确释。
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长期以来学界认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一种观点可接受,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
如甲骨文中多次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少数学者释“屯”。
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一文中释读作“禺(遇)”。
蒋玉斌在《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运用“对照法”,经过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主要用为蠢动之“蠢”。
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
三是甲骨文的今字改释。
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人作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
读韩愈梁衡九年级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读韩愈梁衡九年级阅读理解参考答案读韩愈梁衡九年级阅读理解参考答案1.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A.韩愈刚到潮州就发现当地情况很糟糕,弊政陋习极多,人们长年浑浑噩噩地生活,因而心境更坏。
B.韩愈到了潮州后,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给他的侄孙,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C.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当地方小官的韩愈,虽然身处逆境,仍心系百姓,脚踏实地,尽力为民办事。
D.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因他大开教育之功,登第进士最多时达一百七十二名。
2.下列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写得很好,读韩愈的散文比读他的诗歌更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B.身处逆境,屈原停留在江畔沉吟,李白停留在蜀道叹难,而韩愈为民兴利,只这一点韩愈更高明。
C.潮州的韩公祠,祠后的韩山,祠前的韩江,皆因韩愈而名,不仅是纪念他的冤屈,而且是纪念他的功绩。
D.韩愈在潮州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希望永垂不朽,于是潮州百姓就为他刻碑勒石,建庙建祠。
3.纵观全文,作者写了韩愈被贬前后的`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3分)4.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
(5分)(1)“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中“陈利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2)作者“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韩愈?请概括其性格特点。
(3分)5、在潮州有一幅关于韩愈的对联:“溪石何曾恶,江山喜姓韩”,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江山喜姓韩”的缘由,并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信息筛选】C(3分)2.【信息筛选】B(3分)3.【内容概括】(3分)①韩愈上表获罪,被贬潮州(1分);②韩愈被贬至蓝关时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叔湘》(1分);③韩愈到任后为民兴四利。
(或:韩愈到任后为民做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教育。
)(1分)4. (5分)(1)【概念理解】(2分)“陈利害”指宪宗佞佛,韩愈向其陈述迎佛骨活动的利害关系(1分),认为将朽骨迎到长安,一路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1分)。
蕲春一中高二年级培优班2023年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蕲春一中高二年级培优班2023年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边塞是唐诗中习见的主题和题材,边塞诗当然会在诗中使用一些边塞地名,包括当时的和过去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汉族的和非汉族的。
在这方面,有一个值得加以探索的问题:在某些诗篇里所出现的地名,常常有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
②高适《燕歌行》诗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考张公即张守珪。
据史,他曾多次大破契丹。
诗篇就是以这些事实为基础进行创作的。
榆关即今河北省东部的山海关。
碣石应当就是今河北省昌黎县东南的碣石山。
蓟北,指蓟州(今北京密云)以北。
契丹故地在今内蒙古中部。
张守珪从范阳(今北京)出兵和契丹作战,取道碣石以出榆关,征人思乡,则从蓟北回首,这都是符合当时情势的。
在这篇诗中,和上述三个地名发生矛盾的是大漠、瀚海和狼山。
大漠和瀚海指今内蒙古中部到西部的沙漠地带,它们位于契丹的西边,按照唐人从沿海进军的道路,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飞羽书于瀚海的。
至于狼山,也就是狼居胥山,则更是远在今内蒙古西部,与契丹全然无涉。
由此可见,后举三个地名乃是用典而非写实,即以汉人和匈奴作战暗喻张守珪和契丹作战。
榆关、碣石等地名则是一个现实的系统,而瀚海、狼山等地名则是一个比拟的系统。
但四句连贯而下,浑然一气,只有细加寻绎,才能使人感到在方位上有问题。
③从文艺史实来看,作家们在其创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就不止于唐代边塞诗中的地名有方位不合、距离过远这种现象。
沈括《梦溪笔谈》云: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有雪中芭蕉。
此难与俗人论也。
为了要突出地表现袁安宁愿僵卧雪中挨饿,也不肯在大家都困难的时候去乞求帮助,增加别人的负担这一主题,画家实写了雪景,也写了当地雪中所不可能有的翠绿色的芭蕉,以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格,显示出他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也没有被困难压倒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次邓州界①
韩愈
潮阳南去倍长沙②,恋阙那堪又忆家。
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
商颜③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
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因上表反对宪宗迎奉佛骨雨南贬潮州(潮阳),本诗作干贬谪途中。
②汉代贾谊仕途失意,离开京城,为长沙王大傅。
③商颜:商山之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与贾谊相比,潮州地处南疆,路途迢迢,比长沙距国都更远。
B.第三句承接首句,写遭贬后心惊愁来怒火自生,“惟”足见不平之意。
C.第四句语序倒置,句意为“别后知眼自添花”,即眼花的程度增加了。
D.颈联写景意境凄苦,虽正值早春、驿站已近,但日暮人少、道路泥泞。
15.本诗尾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4.D “凄苦”表述有误,综合尾联及全诗,本联上句四有凄楚之
情,但下句应是有感于天气和暖而心情为之一变;“驿站已近"有误,赊,远也。
15.①直抒胸臆,作者眷恋国家,相信王师一定能够统一全国;情感表达直率浓重。
②想象,作者在春天到来之际想象“雷雨”普降、催发“萌芽”,在展望中表达振奋昂扬的情感。
③以景结情,以景代情结束诗句,表达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百姓生活美好期待,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