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CRUISE_M_系列教程_冷却系统建模(基础)v1

CRUISE_M_系列教程_冷却系统建模(基础)v1

CRUISE M冷却系统建模教程(基础)说明A VL 先进模拟技术部门于2015 年10 月正式发布了车辆系统级仿真平台软件A VL CRUISE M,旨在为车辆及子系统的开发提供助力。

CRUISE M 仿真平台专门设计用于车辆多物理系统仿真,和高度灵活、多层次的建模方法相结合,同时集成了第三方工具的标准接口FMI,无缝地将发动机热力循环、尾气净化装置系统、冷却和润滑系统、车辆传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集成到统一的仿真平台上。

为了帮助工程师尽快了解和掌握CRUISE M软件,我们制作了CRUISE M系列学习教程。

根据CRUISE M对应的模块,分为实时发动机建模、车辆与传动系统建模、冷却与润滑系统建模、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仿真等不同部分。

同时,每一模块的教程又分为基础教程和专题教程,以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的工程需要。

本教程的目的是帮助用户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同时初步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建模方法,所搭建的模型仅能计算不同回路的流量和压降,并不能计算换热。

如需详细了解具体参数的含义、模型背后的计算公式等,请查阅CRUISE M Users Guide 或直接与我们联系。

本教程作为CRUISE M Flow的基础培训教程,基于CRUISE M v2015版本制作而成。

建模过程中需要导入的文件和阶段性完成模型位于(……\Tutorial\Cooling\)文件目录下。

软件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CRUISE_support_china@),以获帮助。

教程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以及改进意见!本教程版权归A VL公司所有,未经允许,请勿传播。

A VL 先进模拟技术部ast.china@2016年5月31日目录第1章CRUISE M Flow简介 (1)第2章冷却系统模型搭建 (2)2.1 冷却水套(Cooling jacket) (3)2.2 散热器支路(Radiator) (6)2.3 小循环支路(Radiator Bypass) (7)2.4 乘员舱支路(Cabin Heater) (8)2.5 涡轮增压器冷却支路(Turbocharger) (9)2.6 润滑油冷却器(Oil Cooler) (9)2.7 控制单元 (10)第3章模型参数输入 (11)3.1 水泵(Pump) (11)3.2 节点(CL Node) (13)3.3 液路管道(Liquid Flow Pipes) (14)3.4 压力损失(Discrete Loss) (15)3.5 阀(Valve) (16)3.6 弯管(Bend) (16)3.7 膨胀水箱(Expansion Chamber) (17)3.8 小孔(Orifice) (18)3.9 渐变管(Diffuser) (18)3.10 突变管(Expansion Contraction) (19)3.11 液体换热器(Liquid Heat Exchanger) (19)3.12 壁面(Solid Wall) (21)3.13 其他元件参数设置 (23)3.14 数据总线连接 (24)第4章计算任务 (25)4.1 流体回路设置(Circuit) (25)4.2 计算任务设置 (26)第5章算例及运行设置 (28)第6章计算结果后处理 (32)第1章CRUISE M Flow简介A VL CRUISE M Flow 模块是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建立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传热网络,详细描述热量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冷却和加热。

快速冷却系统(ACC)模型策略设计与分析

快速冷却系统(ACC)模型策略设计与分析

374 快速冷却系统(ACC )模型策略设计与分析【摘 要】本文介绍了快速冷却系统(ACC )的模型策略思路,对于模型的设计给出详细的分析,在较关键的冷却速度与冷却率的关系运算方面给出了计算公式,得出了较好的冷却效果模型。

并对于特殊的薄长的钢板以及空气冷却率的关系进行了必要的说明,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快速冷却 模型 策略 冷却率0.前言快速冷却工艺是一项节约合金、简化工序、节约能源消耗的先进轧钢技术。

热轧钢材轧后控制冷却能改善钢材组织,提高钢材性能,缩短热轧钢材的冷却时间,提高轧机的生产能力,还可以防止钢材在冷却过程中由于不均匀而产生的扭曲和弯曲,产生较高的效益[1]。

1.钢板冷却策略快速冷却系统(ACC)是用来冷却钢板的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

当钢板离开每一个冷却区域时,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温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钢板的温度是均衡的。

钢板的终冷温度是由技术人员设定的,为了能够控制终冷温度必须对温度的冷却速率进行控制。

为了控制冷却速率必须控制住钢板通过冷却系统区域的时间,这个时间是由钢板的运行速度决定的。

假设,钢板的温度均衡没有变化,钢板运行到冷却系统装置的入口。

见下图1(a)所示。

T S T ST ST SC A =空气冷却速率T S ---钢板温度C M =控制冷却模型冷却率LLLLLLL.L S AT t C -2.S L AT t C -LLL(a)(b)(c)图1 钢板进行冷却系统示意图当头部进入到冷却系统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尾部才能进入到冷却系统中,如图1(b)所描术的钢板的位置,设长度为L 的一张钢板正在冷却,它的头部刚好要从冷却系统中出来,在头部穿过冷却系统的这个时间中,钢板出现热损失,而且随着运行钢板热量会继续损失。

如图1(c)所示,钢板的头部己距离冷却系统L 米,与冷却系统装置的长度相等。

如果冷却后钢板的终冷温度和冷却速率是常数,那就必须调整钢375板通过冷却系统装置的运行速度[2]。

简述汽车冷却系统的构造

简述汽车冷却系统的构造

简述汽车冷却系统的构造
汽车冷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水泵:水泵是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推动冷却液在系统中流动,以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2. 节温器:节温器的作用是控制冷却液的大小循环,使发动机的温度快速达到理想状态。

3. 水箱:水箱负责储存大量冷却液,作为发动机与外界热交换的媒介,将发动机的热量排出。

4. 水箱风扇:当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水箱风扇开始工作,帮助将水箱中的热量排出。

5. 水管:水管是冷却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于连接各个部件,使冷却液能在系统中流动。

6. 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的水温,作为喷油量控制的一个依据。

汽车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发动机过热,并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保持恒温。

通过水泵、节温器、水箱、水箱风扇和水管等部件的协同工作,冷却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

制冷计算说明书

制冷计算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任务已知所需总耗冷量为1350kW,要求冷冻出水温为5℃,二、原始资料1、水源:蚌埠市是我国南方大城市,水源较充足,所以冷却水考虑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2、室外气象资料:室外空调干球温度35.6℃,湿球温度28.1℃。

3、蚌埠市海拔21米。

三、设计内容(一)冷负荷的计算和冷水机组的选型1、冷负荷的计算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10%。

Q= Qz(1+12%)=1350×(1+10%)=1485kW2、冷水机组的选型(1)确定制冷方式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调节等方面考虑,对于相对较大负荷(如2000kw 左右)的情况,宜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选择空调用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时,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大于1758kw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在1054-1758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量在700-1054 kw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在116-700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往复式;制冷量小于116活塞式或涡旋式。

本设计单台容量为500KW,选择螺杆式(2)冷水机组台数和容量的选择制冷机组3台,而且3台机组的容量相同。

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1485÷3=495 kW 根据制冷量选取制冷机组具体型号如下:名称:开利水冷式半封闭式双螺杆式冷水机组型号:30 XW 0552冷冻水进口温度:10℃冷冻水出口温度:5℃冷却水进口温度:26℃℃冷却水出口温度:31℃(二).水力计算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利用假定流速法计算冷冻水水泵出水管的直径:冷冻水流量Q=106×3=318m3/h=0.088m3/s假定流速V=1.8m/s横截面积A=Q/V=0.088/1.8=0.049㎡=πD2/4∴直径D=0.249m,D’取250mm,V’=1.8m/s(满足要求)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冷冻水水泵吸水管的直径:根据上表可选流速V=1.4m/s横截面积A=Q/V=0.088/1.4=0.063=πD2/4∴直径D=0.282m,D’=300mm,V’=Q/A=1.25m/s(满足要求)单台水泵时:冷冻水流量Q=106m3/h=0.029 m3/s假定流速V=1.8m/s横截面积A=Q/V=0.029/1.8=0.016㎡=πD2/4∴直径D=0.143m,D’取150mm,V’=1.64m/s(满足要求)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冷冻水水泵吸水管的直径:根据上表可选流速V=1.1m/s横截面积A=Q/V=0.029/1.1=0.026=πD2/4∴直径D=0.183m,D’=200mm,V’=Q/A=1.0m/s(满足要求)补水量是冷冻水流量的1%,即Q补=318×1%=3.18m3/h=0.O088m3/s,选择管径为25mm。

冷凝器设计指南

冷凝器设计指南

XXXXX股份有限公司冷凝器设计指南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目录 (2)1.1简要说明 (3)1.1.1综述 (3)1.1.2 基本组成 (3)1.2设计构想 (6)1.2.1 设计原则 (6)1.2.2设计步骤和参数 (6)1.2.3冷凝器总成的性能及其与系统其它组成部件的匹配 (12)1.2.4冷凝器布置工作程序: (13)1.2.5冷凝器EBOM数据 (14)1.2.6环境条件 (14)1.3、冷凝器的测试规范 (15)1.3.1 测试内容 (15)1.4 一般注意事项 (15)1.5 图纸模式 (16)1.5.1 图纸主要内容和形式 (16)1.5.2 图纸其它要求 (16)编制日期:编者:版次:页次:- 3 -1.1简要说明1.1.1综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是一种由管子与散热片组合起来的热交换器。

其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行冷却,使其凝结为高压制冷剂液体。

对于轿车,冷凝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冷却系散热器之前,利用发动机冷却风扇吹来的新鲜空气和行驶中迎面吹来的空气流进行冷却。

对于一些大、中型客车和一些面包车,则把冷凝器安装在车厢两侧或车厢后侧和车厢的顶部。

当冷凝器远离发动机散热器时,在冷凝器旁都必须安装辅助冷却风扇进行强制风冷,加速冷却。

1.1.2 基本组成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管片式、管带式、鳝片式和平行流式四种。

是由管子与散热片组合起来的。

⑴..管片式它是由铜质或铝质圆管套上散热片组成,如图1-1所示。

片与管组装后,经胀管处理,使散热片与散热管紧密接触,使之成为冷凝器总成。

这种冷凝器结构比较简单,加工方便,但散热效果较差。

一般用在大中型客车的制冷装置上。

图1-1 管片式冷凝器及管带式冷凝器⑵.管带式它是由多孔扁管与S形散热带焊接而成,如图1-2所示。

管带式冷凝器的散热效果比管片式冷凝器好一些(一般可高10%左右〉,但工艺复杂,焊接难度大,且材料要求高。

北京地区冷却塔供冷系统设计指南

北京地区冷却塔供冷系统设计指南

北京地区冷却塔供冷设计指南前言为更好地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7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设计指南。

本设计指南的技术内容是:1.总则;2.负荷侧系统设计;3.冷源侧系统设计;4.5.节能计算和经济比较。

本设计指南附有若干资料性附录。

释。

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主编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主要起草人: 孙敏生万水娥诸群飞王冷非王旭辉张宇目次1总则2负荷侧系统设计2.1 冬季内区风机盘管负担冷负荷的确定2.2 冷却塔供冷工况时空调冷水温度、供冷量和流量的确定2.3 负荷侧系统和设备配置举例3冷源侧系统设计3.1 冷源侧流量、水温和室外温度的确定3.2 冷源设备的配置举例4冷却塔供冷系统的控制5冷却塔供冷运行时间、节能计算和经济比较5.1 冷却塔供冷运行时间5.2 节能计算5.3 经济比较5.4 节能计算与经济比较公式中的变量附录A 设计例题附录B 风机盘管供冷能力资料附录C 冷却塔冷却特性资料附录D 北京地区全年常用冷却塔供冷时间1.0.112制);3【说明】1.0.2【说明1.0.3121.0.4121)50%。

2)3)4)34【说明2.1.12.1.2【说明2.1.312 新风最低送风温度应考虑以下因素确定:1)与室温的温差不得大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2)应考虑采用的新风加湿方式对新风温度的要求;3)风机盘管仅供应空调冷水时,应按室内发热量最低情况下,办公用房室温不低于18℃,商场室温不低于16℃确定。

2.1.4 冬季供冷房间风机盘管负担冷负荷应按下式进行计算:q f=(αq n-q x)/n=(αq n-0.337L x(t n-t x))/n (2.1.4)式中q f——冬季供冷房间内单台风机盘管负担冷负荷(W);α——保证系数,根据设计标准和房间的重要性,可取α=1.0~0.8;q n——冬季供冷房间显热冷负荷(W);q x——冬季新风负担供冷房间的显热冷负荷(W);n ——房间内布置的风机盘管台数;L x——房间新风量(m3/h);t n——冬季内区供冷房间室温(℃);t x——冬季新风送风温度(℃)。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及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一、发动机:1、发动机分类及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它是将某一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

按燃烧种类分类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机及代用燃料机等。

按工作冲程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

按工作原理和构造可分为点燃式内燃机、压燃式内燃机、混合式内燃机、转子发动机、燃气轮机、外燃机及电动机等。

也可按缸数、燃烧室型式等分类。

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一种,是把柴油和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然后再转变为机械能。

它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便于移动、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车用内燃机,根据其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形式,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

活塞式内燃机按活塞运动方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往复活塞式应用最广泛。

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空气吸入、压缩和输入燃料,使之着火燃烧而膨胀做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对于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可以根据每一工作循环所需活塞行程数来分类。

凡活塞往复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往复两个单程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冲程发动机。

目前我厂产品所用发动机多为四冲程多缸柴油机。

2、柴油机的优缺点与汽油机比较,柴油机因压缩比高,燃油消耗率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且柴油价格相对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好。

柴油机的主要优点是热效率高、油耗低、可靠性高、耐久性好。

一般载质量7t 以上的货车大都用柴油机。

柴油机的缺点是转速较汽油机低,工作粗暴,噪声大,质量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

3、发动机选用:目前发动机以选用为主。

各发动机主管在会同整车总布置人员满足整车性能和布置要求的前提下与发动机厂确定技术状态。

不同的车型对匹配发动机的特性要求有一定差异,应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验证发动机是否满足要求,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通过发动机性能的优化和整车传动系速比的匹配使发动机与整车得到最优化匹配,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摘要: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掌握《制冷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现对其进行冷冻水制冷系统的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设计要求和任务,合理拟定制冷系统总体方案。

2、根据制冷系统设计方案要求,选择制冷剂、制冷压缩机、节流阀及制冷辅助设备等部件。

3、依据热力学、传热学及流体力学原理,设计计算制冷换热器(主要是冷凝器和蒸发器)。

4、制冷管道计算及保温层结构、厚度等设计。

5、绘制制冷系统流程图和机器设备布置图,并注明有关尺寸和技术要求。

设计资料:冷冻水工艺需冷量Q=(150+50×N)KW,=150+50 34=1850KWN=34,Q载冷剂为冷媒水:供水温度t1=+5℃;回水温度t2=+10℃,冷媒水采用闭式系统。

冷凝器采用水冷却式,冷却水进水温度tw=32℃。

关键字:蒸发器;压缩机;保温层;冷负荷目录第一章设计说明 (2)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 (2)1.2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 (2)1.3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2)1.4选配制冷压缩机 (3)第二章蒸发器与冷凝器的设计选型 (5)2.1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计算 (5)2.2冷凝器设计 (7)第三章制冷辅助设备选型 (11)3.1油分离器的选择 (11)3.2贮液器的选择 (12)3.3空气分离器的选择 (12)3.4紧急泄氨器的选择 (13)3.5 氨液分离器的选择 (13)3.6 集油器的选择 (14)第四章冷冻站制冷设备布置 (15)4.1冷冻站位置选择 (15)4.2制冷设备的布置 (15)第五章制冷系统的管路设计 (17)5.1管路布置要点 (17)5.2 管路管径的选择 (18)5.3设备及管道的保温 (21)设计体会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 设计说明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制冷剂为氨;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供冷方式为直接供液;冷凝器的冷却方式为水冷却。

1.2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1.蒸发温度t o :一般比冷冻水供水温度低3~5℃,由所给条件知冷冻水供水温度为t 1=5℃,所以t o =5-5=0℃。

冷却水温度电控系统设计及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却水温度电控系统设计及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汽车电控系统实习及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106010319题目: 冷却水温度电控系统设计及仿真年级/专业/班: 2012级车辆工程汽电一班学生姓名: 陈宇学生学号: 312012*********开始时间: 年月日完成时间: 年月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西华大学课程设计目录1 引言 (3)1.1设计背景 (3)1.2任务与分析 (3)1.3设计内容及性能指标 (4)③水温控制精度±7℃ (4)2方案设计 (4)2.1系统方案设计论证 (4)2.1.1系统的控制方案设计 (4)2.1.2 最终设计方案 (4)2.2最终设计方案总体设计框图 (6)3系统硬件设计 (6)3.1硬件设计方案论证 (6)3.1.1单片机选型 (6)3.1.2温度传感器选型 (8)3.1.3显示方案确定 (8)3.1.4温度控制方案确定 (8)3.2硬件设计 (8)3.2.1单片机接口电路 (8)3.2.2温度信号的获取 (9)3.2.3显示电路的设计 (10)3.2.4报警电路的设计 (11)3.2.5温控电路的设计 (11)4软件程序的设计 (12)4.1程序流程 (12)4.1.1主程序流程图: (12)4.1.2显示子程序的流程图: (14)4.1.3温控子程序的流程图: (15)图4.3 温控子程序流程图 (15)5系统调试过程 (15)5.1keil调试 (15)5.2原理图和印制板图绘制和检查 (16)5.2.1 在Protel99se绘制原理图并进行相应的ERC检查 (16)5.3 Proteus仿真调试 (17)附录一程序源代码 (20)附录二电路原理图及PCB图 (29)附录三 Proteus仿真截图 (31) (31)摘要本课题以AT89C51单片机系统为核心,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控制其温度在工作范围内。

本设计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单片机核心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冷却水控制模块四大部分。

MCW 系列水冷却机用户使用说明书

MCW 系列水冷却机用户使用说明书

MCW系列水冷却机用户使用说明书前言感谢您使用本公司的产品,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

本使用说明书并非质量保证书,对印刷错误的更正,所述信息的修改,以及产品的改进,均由本公司随时做出解释,恕不预先通知,修改内容将编入再版使用说明书中。

目录警告提示 .............................................................. - 2 -1概述 .............................................................. - 6 -2使用条件 .......................................................... - 7 -2.1环境要求 (7)2.2介质要求 (7)2.2.1允许使用介质 .............................................. - 7 -2.2.2禁止使用介质 .............................................. - 7 -3型号说明 .......................................................... - 7 -4安装、调试 ........................................................ - 8 -4.1设备安装条件及要求 (8)4.2管路连接 (9)4.3电气连接 (10)4.4加水排气 (11)4.4.1加水 ..................................................... - 11 -4.4.2排气 ..................................................... - 12 -4.4.3特别提示 ................................................. - 12 -4.5试运转前检查 (12)4.6电脑板设置与操作 (13)4.6.1面板特征及按键说明 ....................................... - 13 -4.6.2制冷机设置流程图 ......................................... - 14 -4.6.3操作 ..................................................... - 15 -5维护保养 ......................................................... - 15 -5.1每周巡检 (15)5.2每月巡检 (16)5.3每半年巡检 (16)5.4每年巡检 (16)6故障分析与排除 ................................................... - 17 -7运输要求 ......................................................... - 21 -8贮存要求 ......................................................... - 22 -8.1操作步骤 (22)8.2贮存 (22)9报废 ............................................................. - 22 -10其他 ........................................................... - 22 -10.1服务支持 (22)10.2其他事项 (23)10.3特别提示 (23)- 1 -- 2 -不能让设备淋水、浸水,否则可能会发生短路和触电的危险。

银轮 前端冷却模块-解释说明

银轮 前端冷却模块-解释说明

银轮前端冷却模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高效冷却系统对于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银轮前端冷却模块作为一种新型的冷却技术,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机制,为前端设备的冷却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银轮前端冷却模块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冷却模块的重要性进行探讨,阐述为何冷却模块在各种设备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设计原理,解释它是如何通过其优秀的设计和技术特点来实现高效冷却的。

最后,我们将详细描述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工作原理,以便读者对其运行机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案,以进一步优化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性能和功能。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冷却技术和设备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和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介绍本文涉及的主题和背景,引发读者对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关注。

2. 正文:2.1 冷却模块的重要性:阐述为什么冷却模块在前端设备中具有重要性,以及对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

2.2 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设计原理:详细介绍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设计原理以及与其他冷却模块的不同之处,包括其关键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3 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工作原理:解释银轮前端冷却模块如何通过采用特定的工作原理,实现对设备的有效冷却和热量分散。

3. 结论:3.1 总结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优势:归纳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相较于其他冷却模块的优势和亮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积极影响。

3.2 展望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未来发展:探讨银轮前端冷却模块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分析其在行业中的前景。

3.3 对银轮前端冷却模块的改进建议:提出对银轮前端冷却模块在设计和功能优化上的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制冷系统设计步骤

制冷系统设计步骤

一、设计任务和已知条件根据要求,在武汉地区,以风机盘管为末端装置,冷冻水温度为7℃,空调回水温度为11℃,总制冷量为400KW,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二、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1、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A——冷损失附加系数。

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0;当空调制冷量为174 ~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氨为制冷剂并且采用间接供冷方式。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

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冷凝温度()的确定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武汉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式中——冷却水进冷凝器温度(℃);——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安全值,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2~4℃。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与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及冷凝器的形式有关。

按下式确定:选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2~4)=31.2+3=34.2℃注意:通常不超过35℃。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其传热温差取4~6℃,则冷凝温度为℃式中——冷凝温度(℃)。

②、蒸发温度()的确定蒸发温度是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汽化时的温度。

蒸发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及传热温差,而传热温差与所采用的载冷剂(冷媒)有关。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说明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说明

循环冷却水系统原理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冷却水换热并经降温,再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包括敞开式和密闭式两种类型。

主要由冷却设备、水泵和管道组成。

冷水流过需要降温的生产设备(常称换热设备,如凝汽器、换热器、冷凝器、反应器)后,温度上升,如果即行排放,冷水只用一次(称直流冷却水系统)。

使升温冷水流过冷却设备则水温回降,除换热设备的物料泄漏外,可用泵送回生产设备再次使用,管外通常用风散热。

冷水的用量大大降低,常可节约95%以上。

冷却水占工业用水量的70%左右,循环冷却水系统起了节约大量工业用水的作用。

冷却设备有敞开式和封闭式之分,因而循环冷却水系统也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类。

敞开式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较为复杂。

软水软水指的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壶用久后内壁会有水垢生成,这是因为在我们取用的水中含有不少无机盐类物质,如钙、镁盐等。

这些盐在常温下的水中肉眼无法发现,一旦它们加温煮沸,便有不少钙、镁盐以碳酸盐形式沉淀出来,它们紧贴壶壁就形成水垢。

我们通常把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用“硬度”这个指标来表示。

硬度1度相当于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钙。

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高于17度的称为硬水,介于8~17度之间的称为中度硬水。

雨、雪水都是软水,泉水、深井水、海水、江、河、湖水都是硬水。

水的硬度对日常生活影响是很大的。

如水的硬度大时洗衣服不起泡;旅居异地因饮水的硬度不适应可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壶内结水垢会使壶的导热性下降;工业锅炉的水垢可引起爆炸事故。

所以,生活和工业用水均应适当控制水的硬度。

一般来说,软水多用于生活中,洗澡、洗衣服等。

不用于饮用,所含矿物质过少。

软水作用:设备:壁挂炉或热水器的维修次数大大减少,热水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热水器煤气及用电费用减少29%~32%,家庭内墙中安装的水管不结垢、不阻塞。

除次之外软化水还适用于电子电力行业、冶金行业、医药行业、化工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宾馆饭店、热力站、锅炉房、写字楼、冷库、商场、空调用水等领域用水;其中采暖、供热、供气等各种锅炉的用水软化处理可以缓解锅炉结垢、阻垢问题。

冷却水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说明详解

冷却水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说明详解

冷却水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说明1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定义与分类1.1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定义:吸收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排热,并将此热量排入大气,低温水体,低温土壤,传递给显热回收装置,传递给水——水热泵机组或是几种状态兼而有之的循环水系统.1.2空调冷却水系统分类1.2.1按照流经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的冷却水是否与大气接触分为开式冷却水系统和闭式冷却水系统.1.2.2按照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排热渠道分为单一型系统(如仅通过冷却塔向大气排热)和耦合型系统(如设有冷却塔的井水抽灌型与埋管型地源热泵系统)1.2.3按照冷却水低位热能是否利用分为单纯冷却型(冷凝热不利用)和热回收型.1.2,4冬季供冷型,冬季不经空调制冷设备由冷却塔直接制备空调冷水.2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原则2.1系统形式的确定2.1.1除非水质要求严格,冷却水宜采用开式系统.2.1.2对井水抽灌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当按设计制热工况负荷确定的水浑流量不能满足设计制冷工况的排热要求时,经技术经济分析可考虑采用耦合式冷却水系统.2.,.3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属于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耦合式冷却水系统:1)当按制热设计工况负荷确定的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能力不能满足制冷设计工况的排热要求时;2)空调设备全年向土壤的总排热量大于总取热量25%时.2.1.4空调制冷设备制冷工况运行时间长,且有集中生活热水需要,可采用热回收空调冷却水系统,常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空调制冷设备设有专门用于热回收的冷凝器,用于自来水预热;一种是设有热泵热水机组的空调冷却水系统.2.1.5空调系统冬季有供冷需求,当地冬季气象参数能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满足冬季空调系统要求,且持续时间足够长时,宜考虑采用能实现冷却塔冬季直接供冷的冷却水系统形式.2.2系统的设计要点2.2.1空调冷却水系统由空调制冷设备水冷式冷凝器,循环水泵、冷却塔,除污器和水处理装置等组成.通常无需设置冷却水箱或水池.2.2.2提倡实现冷却塔风机的集中控制.以在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能充分利用冷却塔组的自然冷却能力,减少冷却塔风机的运行时间.降低能耗.2.2.3通过共用集管连接的冷却塔.其冷却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应实现各塔间的流量平衡.并使接水盘水位相同。

三菱M701F级燃机TCA冷却系统设计说明要点

三菱M701F级燃机TCA冷却系统设计说明要点

TCA冷却系统1.概述燃机透平冷却空气用于冷却透平转子和动叶片。

冷却空气来自于压气机排气,并通过TCA冷却后供给透平转子和动叶片。

TCA的冷却水来自高压给水泵出口。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TCA冷却器给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管道、控制阀、仪表和其他相关设备的设计方法。

注意:为了确定TCA冷却器给水控制阀门的整定值,在最后的设计阶段,控制阀、仪表、各个设备的压力值(高压省煤器、流量计、控制阀)都是由三菱提出的。

2.TCA冷却要求TCA冷却器冷却水系统和透平冷却空气供给温度的要求如下:a:TCA冷却空气出口温度(透平冷却空气入口温度):在燃机启动期间应小于100℃。

(从燃机点火到全速空载期间)在这个阶段,TCA冷却器的入口水温应小于60℃。

b:TCA冷却空气出口温度:在燃机全速空载后,温度值应根据需求不断调整。

如果空气温度小于90℃,由于小于空气的露点温度,空气会产生结露。

c:TCA冷却器出口水温:TCA出口水温应维持在不小于15℃,低于TCA出口的饱和温度。

d:TCA给水流量变化率:TCA入口空气流量和温度需要根据燃机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燃机负荷,周围环境温度)。

TCA冷却器给水流量的控制是为了保持TCA冷却器出口空气温度在规定值以下。

3.TCA冷却器给水系统如图所示,为TCA给水流程图。

由于这个给水系统是EPC设计的。

并且为了使操作更加简单顺利,我们需要确认这个系统是否满足第2部分提到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TCA冷却系统的流量控制阀是燃机控制系统GTC控制而不是DCS。

1)TCA冷却器给水流量控制阀(凝汽器侧)FCV-1FCV-1是通过燃气轮机GTC控制,并与压气机入口空气温度所对应的燃机负荷和TCA冷却水流量相一致。

给水流量的控制目标是冷却空气温度,并且可以避免TCA冷却器给水管路中的水出现汽化现象。

FCV-1的主要作用如下:a)TCA冷却器给水流量随燃机负荷变化:在燃机低负荷时,保持足够的冷却水通过冷却器和FCV-2是非常困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冷却系统说明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五、橡胶水管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一、冷却系统说明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

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

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

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8)密封好,不得漏水;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

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

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

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

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管。

在整车布置中散热系统中,还要考虑散热器和周边的间隙,散热器到保险杠外皮的最小距离100毫米,如果发动机的三元崔化在前端的话,还要考虑风扇到三元催化本体距离至少100毫米,到三元催化隔热罩距离至少80毫米。

一般三元催化的隔热罩到本体大概有15毫米,隔热罩厚度为0.5-1毫米,一般材料为st12。

1.2.1散热器布置货车散热器一般采用纵流水结构,因为货车的布置空间也较宽裕。

而且纵流水结构的散热器强度及悬置的可靠性较好,轿车多采用散热器横流水结构,因为轿车车身较低,空间尺寸紧张。

横流水结构散热器能充分地利用轿车的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散热器的迎风面积。

散热器分成水冷和风冷两种冷却形式,风冷主要用在行驶在沙漠地带的车辆的冷却,但是决大多数的车辆采用水冷冷却形式。

散热器悬置布置:散热器通常为四点悬置,也可以采用三点悬置。

其中主悬置点为2个,辅助悬置点为2个或1个。

所有悬置点应布置在同一个部件总成上,改善散热器受力情况,以尽量减少散热器的振动强度。

主悬置点与其连接的部件总成之间以胶垫或胶套等柔性非金属材料过渡以达到减震的目的。

主悬置点的胶垫压缩量一般为其自由高度的1/5左右。

少数轿车因其整车的减振胶垫或胶套而进行刚性连接。

中,重型载货汽车由于散热器的质量大及使用环境较差,一般要在散热器的外部增加一个刚性较大的保护框架,以防止振动等外界力直接作用在散热器上。

悬置点设置在框架上。

轻型货车和轿车一般不加保护框架,悬置点设置在散热器的侧板或水室上。

为提高散热器强度一些车散热器上加有十字拉筋。

1.2.2护风罩布置护风罩的作用是确保风扇产生的风量全部流经散热器,提高风扇效率。

护风罩对低速大功率风扇效率提高特别显著。

风扇与护风罩的径向间隙较小,风扇的效率越高。

但间隙过小,车在行驶中由于振动会造成风扇与护风罩之间的干涉。

风扇与护风罩之间的径向间隙一般控制在5mm-25mm。

当风扇与护风罩之间的干涉。

风扇与护风罩安装在同一零部件总成上(如同在底盘或同在车身上)其径向与相对运动,风扇与护风罩之间的间隙可以下线,否则取上限。

风扇与护风罩的轴向位置一般为:风扇径向投影宽度的2/3在护风罩内,1/3在护风罩外,以增加导流减小背压。

在大批量生产的车型中多采用塑料护风罩。

铁护罩多用于批量小或直径较大的车型中。

在某些车型中,特别是轿车,护风罩在常开有多个窗口并加以单向帘布。

当车速较高,风扇停止运转时帘布打开减小护风罩的风阻,当风扇启功后,帘布关闭提高风扇效率。

1.2.3风扇布置风扇直径大小应和散热器的形状相协调,条件允许时可增大风扇的直径,降低风扇转速。

以达到减小功率消耗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在某些散热器长,宽比例相差较大时,如轿车散热器,有时采用两个直径较小的风扇所取代。

特别是要求转速较高的风扇中已全部采用塑料风扇。

电动风扇是由电动机来驱动风扇,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是受水温直接感应的温度开关来控制。

电动风扇具有起动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布置位置灵活,不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汽车在低速怠速时冷却效果好等优点,冷车启动时水温上升较快。

但也多用于发动机横置的轿车。

1.2.4调温器布置目前汽车上应用的调温器均采用蜡式感应体调温器。

当冷却水温温度升高时蜡膨胀,调温器开启,冷却水流经散热器进行大循环。

当冷却水的温度降低时蜡体积缩小,调温器关闭,冷却水不经过散热器,短路流经发动机刚体进行小循环。

调温器一般布置在发动机的出水口处。

要求调温器的泄漏量小,全开时流通面积大。

增大调温器的流通面积可以通过提高调温器阀门的升程和增加阀门的直径来实现。

国外较先进的调温器多通过提高阀门升程来增大流通面积,这样可以减少因增大调温器阀门直径带来的卡滞,密封不严等问题。

但是增大调温器的升程,对调温器技术要求较高。

有些发动机为增加调温器的流通面积多采用两只调温器并联结构。

1.2.5水泵布置水泵的流量及扬程根据不同的发动机而定。

流量一般为发动机额定功率的1.5-2.7倍。

,扬程一般为0.7kpa-1.5kpa,扬程过高对冷却系统的密封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水泵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水封和轴承,轴承普遍采用轴连轴承及永久式润滑结构,水封采用陶瓷,碳化硅动环和石墨静环整体式水封。

轴承的游隙及水封的气密性要严格控制。

1.2.6膨胀箱布置尽量靠近散热器布置,使得水管长度最短;膨胀箱的高度要高于冷却系统所有部件。

1.2.7变速箱冷却布置1.2.8中冷气布置1.3冷却系统主要部件匹配设计要点在整车总布置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

在保证风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风扇直径,降低风扇转速,减少噪声和功率消耗。

冷却系统的最高水温应以发动机的允许使用水温为标准。

调温器的全开温度应为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范围的中限,开启温度应为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范围的下限。

但因调温器的自身特性,开启温度一般低于全开温度10摄氏度左右。

风扇离合器啮合温度应设定在调温器初开温度和全开温度的中间温度。

但应注意硅油风扇离合器啮合温度与冷却水的实际温度间存在一定差异(水温是通过空气温度间接反应在风扇离合上),在设定硅油风扇离合器啮合温度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4冷却系统轮廓图(例子)1.散热器张紧板2.六角法兰面螺栓3.橡胶衬套4.散热器总成5.弹性卡箍6.发动机出水管7.弹性卡箍8.水管-膨胀箱至散热器9.水管卡片10.六角法兰面螺栓11.管夹12.六角法兰面螺栓13.膨胀箱总成14.弹性卡箍15.水管-膨胀箱至水泵16.水管-发动机至膨胀箱17.弹性卡箍18.发动机进水管19.弹性卡箍20.弹性卡箍21.暖风机进水管22.弹性卡箍23.暖风机出水管24.橡胶软垫25.六角法兰面螺栓26.风扇电机带护风圈总成二、散热器总成布置及设计参数1 设计参数散热器散热量的计算散热器正面积概念、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散热器的散热系数2 主要设计参数的决定因素和最优化的目标。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w,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初估Qw 时,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其中Qw与A─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的百分比,对汽油机A=0.23~0.30;ge─内燃机燃油消耗率(千克/千瓦·小时);Ne─内燃机功率(千瓦);h n─燃料低热值,h n=43100千焦/千克有关。

传热系数K是评价散热效能的重要参数。

提高散热系数可以改善三热效能,减少尺寸和材料消耗。

传热系数受散热器芯部结构、水管中冷却水的流速、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速、管带材料以及制造质量(特别是焊接质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散热器的另一质量指标是空气阻力P,它主要取决与散热器芯的结构和尺寸。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和空气阻力,只能是通过专门的试验才能实现。

影响传热系数最主要的因素是通过散热器芯的空气流速,当空气流速提高时,传热系数增大,但同时使空气阻力按平方关系更急剧的增长,使风扇功率消耗很快增加。

当散热器外形尺寸不变时,增加散热带的间距,可以提高传热系数,但是由于散热面积减少,总散热量反而下降。

3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45℃,日照950W/M2系统设置最低温度-35℃。

在试验压力0.35Mpa和0.01Mpa下,不允许有泄露4 基本设计要求关于散热器的规格,因以下的理由,应根据供应商的推荐决定其规格。

1.虽然有散热器的设计计算公式(参考),但最近的倾向是不通过计算公式来决定散热器的参数。

另外,因为试验经验得出的系数较多,所以理论数据与实际不符。

2.从最近的散热器的技术、倾向及成本等考虑的话,从散热器供应商所设定的标准件中选择合适的规格更有利。

三膨胀箱总成设计1设计原则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回路流动,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为吸收这部分膨胀体积而设置了膨胀箱。

具有膨胀箱的冷却系统根据膨胀箱有无加压分为两种:系统A:在加压系统内具有冷却液的膨胀空间(膨胀箱),冷却液循环到膨胀空间中,进行气液分离。

膨胀箱应耐热、耐压,位置高于散热器并保持系统内压力适宜。

系统B:在加压系统内具有冷却液的膨胀空间(膨胀箱),仅在溢流至膨胀箱时进行气液分离。

膨胀箱耐热性、容量、位置要求低些。

膨胀箱由两个注塑件组成,通过焊接(热焊、超声波焊接)组成一体。

形式不一膨胀箱盖要求附录四冷却风扇总成设计1设计要点为了加强足够的空气量通过散热器,必须在冷却空气道中安置风扇。

在水冷内燃机机上,一般采用轴流式风扇,其结构简单,在系统中布置方便,在低压头下风扇风量大。

2主要设计参数的决定因素和最优化的目标。

风扇的外径略小于散热器芯部的宽度和高度,其值在0.3~0.7米之间,风扇轮毂半径与风扇外径比称为轮毂比,一般取0.2~0.25左右,风扇叶片长与风扇外径之比0.34~0.36之间。

风扇叶片所扫过的圆环面积与散热器芯部正面积之比为0.45~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