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时期,美国零通货膨胀的原因
美国通货膨胀分析
美国通货膨胀分析美国通货膨胀是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需求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本文将分析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应对措施。
首先,美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随着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此外,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当政府增加支出而不相应增加税收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其次,美国通货膨胀还受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影响。
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称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供需关系和成本关系的博弈。
不仅仅是供给端的因素,需求端的因素也会影响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信心增强,购买力增加时,会导致产品需求大增,推动物价上涨。
美国通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破坏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当物价上涨时,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导致他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削减支出,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者和储蓄者来说是一种损失。
工资和退休金等固定收入无法及时调整以应对通胀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储蓄也会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这使得固定收入者和储蓄者的财务状况恶化,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未来的经济安全。
最后,通货膨胀还对投资者和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高通胀环境下,投资者的实际回报将受到影响。
此外,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削弱它们的盈利能力,限制其投资和扩张计划。
针对美国通货膨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货币政策调控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关键。
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限制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速度。
其次,政府需要合理进行财政政策调控,控制支出增长,提高税收收入,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此外,加强监管体系也是防范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
世纪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世纪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美国通货膨胀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通货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世纪代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货币放松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种过度印制货币的做法导致了货币的贬值,进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
其次,需求推动的通胀也是美国通胀的原因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美国的消费需求旺盛。
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就会上涨。
这会促使企业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成本推动的通膨也是美国通胀的原因之一。
成本推动的通胀是指生产过程中成本的上升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
这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人民购买力的下降。
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购买同样的物品和服务。
这会减少人们的消费能力,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引发利率上升。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常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
高利率会导致借贷成本上升,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限制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
由于物价上涨,持有大量现金的人会损失购买力,而持有实物资产的人则可以通过升值获得更多的财富。
这会加剧社会的财富差距,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对于个人来说,通货膨胀也会对生活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物价上涨会导致日常生活成本的增加,购买力下降,加重了人们的经济压力。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养老金收入的贬值,使得退休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过度放松货币供应。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监管,控制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美国的低通胀:原因及启示
美国的低通胀:原因及启示1. 引言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经济问题之一,然而,美国却一直以来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相对较为平稳。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较低,甚至有时候出现通缩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美国低通膨的原因,并探讨这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2. 美国低通膨的原因2.1 经济增长率稳定美国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经济增长率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的增长有助于维持物价的稳定,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
此外,美国拥有多元化和稳定的经济结构,这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
2.2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对灵活,劳动力供需关系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得到调整。
这意味着市场能够迅速适应经济波动,减少因供需失衡而导致的价格上涨。
2.3 供应链的高效性美国的供应链非常高效,产品的生产和分销过程相对顺畅。
这使得商品的供应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减少物价的上涨压力。
2.4 货币政策的稳定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采取了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
通常情况下,美联储会根据经济状况来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确保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这种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维持物价的稳定。
2.5 能源价格的稳定美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能源价格的稳定对于物价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在能源领域的自给自足程度相对较高,这使得美国能够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从而减少能源价格的波动对物价的冲击。
3. 对其他国家的启示美国低通膨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3.1 维持经济稳定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至关重要。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
3.2 政策调控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和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可以有效地应对经济波动,减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政策调控方面更加及时和灵活地应对经济变化。
克林顿时期经济政策の研究
内容提要在克林顿执政的近七年间,美国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美国经济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克林顿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色鲜明而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削减财政赤字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政策,以稳定物价、兼顾刺激经济增长和防止失业率上升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产业政策和以扩大出口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
这些政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研究克林顿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总结其经验,对于我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宿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克林顿、经济政策、启示AbstractInthenearly7yearswhichisinpowerofClinton’Sgovernment,theeconomicsoftheUnitedStatespresentsaprosperousscene.ThesuccessoftheAmericaneconomicsmainlybenefitsfromtheaeriesofmacroeconomiepolicieswithstrongcharacteristicsandmagnificentresultsthatthegovernmentformulatedandcarriedintopractice.Thefinancialpolicywiththemaintargetofcuttingbackonfinancialdeficit,themonetarypolicywiththemaintargetofstabilizingprices,stimulatingthegrowthoftheeconomicsandpreventingtheincreaseoftheunemploymentrate,theindustrialpolicywiththemaintargetofadjusting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theforeigntradepolicywiththemaintargetofenlargingtheexport,providemutualconditions,complementeachotherandhavecomposedacompletesystem,whichhaspromotedthecontinuousstableincreaseoftheAmericaneconomics.StudyingClinton’Smacroeconomicpoliciesandsummarizingitsexperiencehavecertainenlightenmentsanduseforrefrenceforourthecountrytoperfectthemacrocontrolsystemgraduallyandquickenconstractionandperfectionofthesocialmarketeconomicisystem,Keywords:Clinton,Economicpolicies,Enlightenment克林顿时期经济政策研究前言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制定和实施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摘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的严重通货膨胀,且其伴随着高失业率与低经济增长率,这使得凯恩斯主义受到怀疑。
同时这场长轮十几年的通胀也使美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石油危机更使得通货膨胀率一再走高。
最终美国政府改变政策,走出了这场危机。
关键词: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石油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前言:关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 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尽管众多的说法有一定的差别, 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币派”,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另一类是“物价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 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
同理论一样,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实际操作的通货膨胀标准。
现实中, 对于价格总水平上升多少才算是通胀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尺度。
这种判断差异主要取决于经济行为者和社会公众对通胀的敏感度。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通胀一般被定义为因货币过度发行从而使单位货币购买力下跌和物价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货币数量论此时在经济理论界影响很大, 通胀被视为一种货币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政府普遍超量发行货币以弥补赤字和筹措军费的措施导致了各国物价水平剧烈上涨, 这一现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
此时判定通胀发生标准的主要是双因素论, 即从原因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判定通胀是否存在,强调货币供给量相对于货币需求过多,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价水平持续较大幅度的上升, 是衡量通胀是否发生的两个依据。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盛行,传统货币数量论受到批判。
他认为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 货币数量增加至多只会引发半通胀。
只有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 货币数量论才是适用的。
在这个阶段, 大部分西方经济学都把通胀直接定义为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过程, 先后提出了需求拉上型的通胀、成本推进型的通胀、结构型的通胀理论。
通货膨胀美国的解释
通货膨胀美国的解释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普遍性的货币贬值现象,通常伴随着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
在美国的解释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首先,美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当美联储通过印刷货币或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时,较多的货币流入市场,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这种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涨。
其次,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也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经济增长时,人们的购买力和信心提高,导致需求增加。
供不应求会推动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例如,在繁荣的时期,消费者会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企业为了满足需求而提高价格。
此外,成本推动的通胀也在美国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生产成本的上升引发的。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都会催生通货膨胀。
当成本上升时,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然而,在美国经济中存在一种较为稳定的通货膨胀模式,即受控通胀。
受控通胀是指达到一定水平的通货膨胀,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管理旨在保持低通胀。
美联储会根据经济情况制定货币政策,以达到既定的通货膨胀目标。
这种经济政策的可预测性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
然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购买力下降,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那些收入较低的人群。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对投资和储蓄产生影响。
由于货币价值的不断下降,人们倾向于将资金用于购买商品而非储蓄或投资,这可能会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例如,通过降低财政支出或提高税收等方式来减少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
美国的通货膨胀PPT课件
2020/1/1
8
2020/1/1
9
美国通货膨胀的某些特点
其次美国经济高度的开放性可使其利用汇率、利率 和进出口政策的调节,把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尽可能地扩 散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其治理通货膨胀的80年代,里根 政府居然还能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增长,而不 使通货膨胀上升。另外,美国的通货膨胀基本上属于需求 拉动型的类型, 石油提价引发的生产成本上升只是其中 短期发生的因素之一。
美国玉米出口能力 下降,加剧后期我 国玉米库存出口的 供给平衡状态
2020/1/1
4
一
1.对通 货膨 胀的 认识 和重 视不 够。
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二
三
2.长 期的 赤字 财政 带来 的恶 果。
3.宽 松的 低利 率货 币政 策的 副作 用。
2020/ 给通 货膨 胀造 成的 压力。
美国通货膨胀的现状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011年尽管美国公司部门的盈利水平基本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但是疲弱的国内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依然严峻的失业形势开始抬头的通货膨胀日益沉重的美国政府债务以及逐渐淡出的财政刺激都使得我们无法对美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
美国的通货膨胀
发言人: 朱夏冰 PPT制: 朱夏冰 小组成员:徐小燕、杜梦瑶
叶煜强、余腾华
2020/1/1
1
美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美国通货\ 膨胀的原因
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0/1/1
2
美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2011年,尽管美国公司部门 的盈利水平基本恢复到了危机前 的水平,但是,疲弱的国内消费、 投资和净出口,依然严峻的失业 形势,开始抬头的通货膨胀,日 益沉重的美国政府债务以及逐渐 淡出的财政刺激,都使得我们无 法对美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随 着经济复苏,估计2012年美国的 经济增长率可能恢复到2%左右。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期之一。
通货膨胀是一种病态的货币现象,它会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购买力不断下降,从而使经济体系出现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1971年布瑞顿森林体系崩溃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布瑞顿森林体系,并且取消了黄金兑换美元的政策。
这一举动导致美国的货币大量流入国际市场,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2.全球石油价格飙升1973年,阿拉伯国家联合组织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宣布石油禁运,导致全球原油价格飙升。
美国因为依赖进口石油,因此也受到了重创。
高昂的石油价格导致成本上升,物价水平也随之上涨。
3.政府财政政策美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如扩大政府开支、削减税收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
但这些政策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出现,加重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4.工会力量增强20世纪70年代,美国工会力量的增强使得劳资谈判中工会的要求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工人的工资也随之上涨。
这也起到了推动物价上涨的作用。
1.购买力下降由于物价上涨,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下降。
这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减弱,购买欲望降低,对经济发展不利。
2.生产成本上升成本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同时,高昂的生产成本还会抑制企业的扩张和投资。
3.通货膨胀预期高通货膨胀使得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预期,这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现象。
因为人们预期物价还会上涨,就会进行消费存货,催生通货膨胀。
4.资源分配失衡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源分配的失衡,因为价格过高的产品和服务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分配,这会导致其他的领域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妨碍了经济的均衡发展。
总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引起的,同时它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教训是,货币政策必须稳健,财政政策也必须谨慎,避免通货膨胀现象再次发生。
美国的低通胀:原因及启示
The Causes and Revelations of the Lower Inflation Rate in American Economy
Abstract: In the 1990s,the trade deficit has made much contribution to the low inflation in .The prosperous fictitious economy restrains the price fluctuation. The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actices of stock option and employee stockholder have stopped the positive relations of the wages and the price, which makes Philips Curve cease to be effective. Strong dollar policy and knowledge economy can also make deflation effect to some extent. The low inflation rate in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lation problem in China, where the deflation gap cause by investment below saving doesn’t eliminat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appropriately adopt expanded policy to stimulat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hould not worry about the problem of inflation. Meanwhile, the effect, which the fictitious economy has on the prices, should not be ignored.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场通货膨胀对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为了理解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我们需要关注当时全球经济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多个挑战,包括石油危机、越南战争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石油危机是70年代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禁运。
这导致油价大幅上涨,美国作为一个高度依赖石油的国家,能源成本急剧上升,进而推高了物价。
其次,越南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越战持续了20年,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战争开支不断增加国内支出和借贷,导致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
战争的消耗使得美元供给大幅增加,货币贬值,从而降低了美元的购买力。
此外,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关系终止,国际汇率体系开始浮动。
这使得美元失去了稳定性,导致进口物价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对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担。
其次,通货膨胀对投资者和企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物价上涨,企业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这会削弱其竞争力。
投资者对于未来物价的不确定性也会抑制投资活动,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此外,通货膨胀还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生了挑战。
政府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如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削减财政支出,这些措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工资上涨,加大劳工成本,从而对企业和就业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危机、越南战争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江西余云华
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由于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经济进入了高度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加上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或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变,并始终
站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
二战后美国经济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战后--1973)
第二阶段经济衰退期经济危Biblioteka 与“滞胀”特点(表现)原因
持续发展期(发展的“黄金时代”)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越南战争);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主要原因);利用战后经济优势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如现代跨国公司的兴起);利用国外廉价资源如石油,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战后国内政治局面的相当稳定。
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改善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西德的竞争地位,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上一些客观有利因素如石油及原料价格的下跌。
失业率显著降低;但债务负担沉重
改革繁荣期
经济持续稳定繁荣高速发展,进入
新经济时代(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
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得到了充分证明。
就业)
新一轮的经济衰退期
十字路口的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还处在不确定状态中。克林顿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的实施;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正确的货币政策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国际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
克林顿经济学材料分析
(1)根据案例,请举例说明,为实现宏观调控的经济目标,克林顿政府采用了哪些政策工具?答:(一)克林顿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在克林顿上任之前,由于美国自经济大萧条以来长期执行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实行以刺激总需求为目标、以需求管理为内容的扩张性财政和金融政策,导致巨额的财政赤字牢牢地拖累着美国经济,为了使美国经济早日摆脱困境,克林顿上台后,大幅度减少财政赤字,同时增加市场资本供应量。
如果想消灭赤字,通常的做法是增加税收,减少政府开支,但是这样一来,必然引起紧缩,增加失业率。
因此,克林顿政府执行的是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财政政策。
其主要措施包括:增加投资、经济转型和增长战略来增加财政收入;削减国防军费;取消非生产性开支,鼓励私人投资;削减联邦行政开支。
(二)克林顿政府的温和、谨慎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把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积极地配合财政政策,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格林斯潘执行的是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的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
(三)克林顿政府的高科技产业政策克林顿政府为了促使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其采取了大力的扶持措施:1.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2.重视对制造业技术的改造;3. 重视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商业化克林顿政府的高科技产业政策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限制了物价的攀升。
另一方面生产和市场信息的准确和快速的收集,也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了库存的增长。
(四)克林顿政府实行以开拓国外市场为核心的贸易政策克林顿政府提出了系统的综合贸易改革措施,即“国家出口战略”出口的增加开辟了新的就业机会,改善了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拉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2)克林顿政府是如何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为什么要这样搭配?答:克林顿政府采取了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财政政策以及温和、谨慎的货币政策。
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减少了财政赤字,促进了私人投资的扩大,增强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引起了长期利率的下降,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缩小了美国十分严重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程度,从而增加了私人消费,拉动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克林顿时期,美国零通货膨胀的原因
效果:始到2001年3月,连续增长120个月,超过60年代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106个月的增长,更超过了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92个月的增长。
美国经济,逐步摆脱不景气,步人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被人们称为“新经济”。
在我们看来,从最直观的层次上,“新经济”主要“新”在这样两个方面:首先,“新经济”表现为经济繁荣与低失业、低通胀的并存。
在过去近30年中,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般都把2. 25% -2.5%的经济增长率和5.5%-6%的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临界点,认为当经济增长率超过2. 5%,失业率低于5. 5%时,就预示着通货膨胀的危险。
但“新经济”的现实打破了这一界限。
自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1992-1997年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2. 7%、2.3%、3.5%、2. 0%、2.8%、3.5%.1998年在世界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达到3. 9%,1999年初估为4.0%,连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期;同时美国失业率在1992 - 1997年分别为7. 4%、6.8%、6.1%、5.6%、5.4%、4. 8%,1998年为4.3%.1999年为4. 1%,处于30年最低水平,已远低于5. 5%的“自然失业率”水平。
而美国的通胀率在1992-1997年分别为2.9%、2. 7qc、2.7%、2.5%、2.3%、1.7%. 1998年为1. 6%,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低点。
这些指标表明,美国经济已步人理想的运行状态,被公认为“越战以来最辉煌的时期”。
其次,“新经济”还表现为经济增长持续时间长,经济波动幅度减小,经济周期的特征减弱。
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9次衰退、8次复苏的周期,平均增长周期约为50个月。
此次复苏从1991年4月开始,到2000年2月已进入第107月,大大超过了平均增长周期50个月的水平,并且从目前来看,这种平稳增长的格局还将持续,它将刷新自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进行统计以来的最长记录,,川时,此次复苏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 5%--4%这样一种中速、稳定的水平.措施持续近10年的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局面的出现,与克林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零通货膨胀
一. 克林顿上任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战以后,正当苏东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恶果付出沉重代价。
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跌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的深渊,生产萎缩,失业剧增,企业倒闭,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处在一派萧条之中。
克林顿上任那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为二千九百亿美元,而且国会研究处当时的预估是到公元二○○○年还将达四千五百五十亿美元。
以下这张图是美国艺术家吉尔伯特设计出零美元面钞来讽刺美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并将自己印刷的部分零美元在纽约华尔街散发。
从表一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国民经济从1990年第三季度以后,出现连续三个季度的生产下降,到1991年第三季度才出现回升,可1991年第四季度生产再次下降。
1992年第一季度重新复苏。
这表明美国经济在1990年陷入危机,虽然1991年有所回升,但仍不稳定。
克林顿上台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双赤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以及经济疲弱。
现在看来,虽然当时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足一提,但却创造了当时的历史记录。
另外,美国刚经历了经济衰退,克林顿上任后的第一季度GDP下降0.1%,因此,如何巩固尚显得脆弱的回升势头,是摆在新政府面前的另一个挑战。
二. 采取的措施:1990年7月,美国陷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把处理经济事务作为其任期内的政府工作的重心,在首次向国会发表的总统演说中,他强调全国的“首要任务”是使美国经济“再次繁荣”起来。
克林顿政府从70年代的“滞胀”中吸取了深刻教训,把增加就业、反通货膨胀和经济持续增长作为施政重点,熟练地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克林顿政府的努力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进入了战后第三个经济增长期。
是他逢时运好还是他经济政策的成功?逢时运好具体措施如下:(1)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8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赤宇扶摇直上,到1992年创了2904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巨额的赤字直接抑制了美国经济发展。
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本文为您分析,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成因及采取的措施,美国政府为了扭转70年代经济滞涨采取了哪些措施?一、1970-1982年美国“滞胀”成因1、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4 次经济危机(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
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
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
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
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
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
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 。
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解决方案近年来,美国通货膨胀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虽然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但是美国所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却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市场供需失衡首先,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在于市场供求失衡。
在广泛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中,美国过去几年经历了一连串的供应链问题,如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天气灾害、地缘政治风险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市场上某些商品供需失衡,价格难以抑制。
2. 货币政策失衡其次,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还体现在货币政策失衡上。
美联储过去一年来推出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包括购买国债和低息政策等,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政策也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进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3. 税制政策失衡最后,美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还可以从税制政策失衡的角度分析。
美国通过减税和支出增加等手段刺激经济,但这些政策也会导致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二、解决方案1. 调整市场需求在解决市场供求失衡问题方面的策略,要求有关 parties 主动调整市场需求。
包括加强供应链管理、适度提高生产能力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市场需求过度。
比如,降低关税、增加贸易救济、提高出口补贴等政策有望刺激国际贸易和市场需求。
2. 调控货币政策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出发,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尤其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同时,调整利率和国际汇率等政策也是有效的措施。
3. 调整税制政策最后,美国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善税收政策来达到目的。
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提高企业税、减少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政府和各有关 parties 需要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一问题。
采取的具体措施可以是市场供需平衡、合理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但只有努力协调各方面力量,才能取得通胀问题有效的解决。
美国的通货膨胀跑哪去了?(为什么美国没有通货膨胀)
美国的通货膨胀跑哪去了?(为什么美国没有通货膨胀)无论是20年前的美联储(FED)主席葛林斯潘、还是现任主席耶伦,或者下任主席鲍威尔,都面对着同一个谜题: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我们真的“杀死”了通货膨胀这只怪兽吗?图片说明:美联(Fed)主席耶伦认为,通膨未现是一个谜团▍不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的“谜团”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每当经济循环周期,进入繁荣阶段,对资源(包括人力、各种商品)的需求提高,价格必然上涨,通货膨胀出现。
因此,各国央行总是盯紧通货膨胀的信号,要将它遏制在摇篮里。
由这个概念延伸出的“菲利普斯曲线”,也成为各国政府调控的依据。
“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指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许多政府以此为依据,力求将安全指标,控制在“临界点”以下。
虽然“菲利普斯曲线”能解释大部分情况,但依然有些反传统的“谜团”,无法解释。
图片说明:“菲利普斯曲线”上世纪70年代,曲线的可信度因停滞性通膨,受到挑战,为此,学者以石油危机、农产品与原物料供给减少等理由,解释过去;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当时美国经济繁荣,失业率非常低,但却未引发通货膨胀,人们猜想,这也许是因为科技使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让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位移””。
21世纪,美国遭遇网络泡沫,美联储决定降息救市;2004年之后,又展开升息,但最终的结果是长债利率不升反降。
当时,FED升息是因为看到房市泡沫出现,但采取措施时已经来不及了,长债利率下降让升息无效,最终这个“无效”,酿成了巨大的灾难——2007年的次贷风暴、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爆发。
图片说明:雷曼兄弟的破产,拉开了2008年金融海啸的序幕图片说明:“末日博士”鲁比尼FED主席耶伦说,美国经济增长、低失业率,并未带来传统经济模式的通膨,这就像个谜团、令人出乎意料且担忧。
其实,从1980年代开始,当时的FED主席沃克尔(Paul Volcker),就不惜让利率飙至20%,以便“勒死通膨这只怪兽”。
反思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成因与对策
反思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成因与对策所谓 “滞胀”(stagflation)是停滞膨胀的简称,由经济停滞(stagnation)和通货膨胀(inf1ation)两个单词拼接而成,用以描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进并存的新现象。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通常是在经济周期的两个不同阶段交替地出现的:经济停滞往往出现在萧条阶段,通货膨胀则往往出现在繁荣时期。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却出现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现象。
“医治一种疾病成为加重另一种疾病的手段。
”一、美国当年是如何陷入“滞胀”困境的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经济虽有起伏,但由于采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用财政支出和货币扩张来缓解衰退,经济的起伏要比战前平稳得多: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4.6%,生产率年平均增长3.2%;就业情况大为改善(其中,5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为4.5%,60年代为4.7%);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平均上涨率仅为2.5%。
以致于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的内政纲领,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
它向美国人民许诺了宏伟的目标——即通过社会变革,可以消灭贫困,实现种族平等。
它扩大了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其福利范围和对象比原先更广泛,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
当时美国经济周期正处于景气扩张阶段,联邦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州和地方政府却面临着技术和财源的不足,于是约翰逊决定通过授权计划的方式将联邦资源输送到州和地方政府。
由于美国人民对肯尼迪总统英年早逝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同情心,美国政府和国会达成了罕见的高度一致,一系列相关法案被迅速通过。
美国的低通胀:缘故及启发
美国对华投资的情形1最近几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概述美国对华投资的项目数、合同外资及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绝对数量来看不断增加,但自2000年以来,美国合同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却是逐年下降的,对华投资项目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在2000年经历了必然幅度增加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表1)。
2006年美商在华投资新设立企业3025家,比2005年同期下降14.33%;合同外资金额120.4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8.65亿美元,同比下降6.41%。
2006年,美商新设立企业、合同外资金额、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别离占全国同期吸收外资总量的7.73%、6.22%和4.55%。
美国对华投资的特点主若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技术起点较高。
美国企业注重长久的战略进展,在转移生产基地的同时,转移核心技术,美国以我国东部商业地域为重点投资区域,其投资最多的省份为江苏、浙江等全国商业繁华的地域。
而且经营状况良好,商务部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华投资六年以上的美国在华企业中,8l%的企业盈利颇丰。
与其全世界利润率相较,美国在华企业平均收入增加和盈利状况均高于其他地址,2002年,有42%的美国在华企业利润率超过了全世界利润率,而到2004年达到75%的美国在华企业利润率超过了全世界利润率。
2最近几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缘故分析2.1美国经济不景气使其对外投资大大减少,对华投资因此受到阻碍2001年美国经济终止了十年的快速增加期,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的不景气使美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大大减少。
2001年美国直接投资流出量比2000年减少12.4%,2004年直接投资流出量虽有较大增加,但2005年直接投资流出量却是-127.14亿美元,说明资本的回流大于资本流出。
1998年到2001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加率为13.4%,而2001年到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加率只有9.1%。
2007年美国经济增加2.2%,为最近几年来最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始到2001年3月,连续增长120个月,超过60年代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106个月的增长,更超过了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92个月的增长。
美国经济,逐步摆脱不景气,步人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被人们称为“新经济”。
在我们看来,从最直观的层次上,“新经济”主要“新”在这样两个方面:首先,“新经济”表现为经济繁荣与低失业、低通胀的并存。
在过去近30年中,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般都把2. 25% -2.5%的经济增长率和5.5%-6%的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临界点,认为当经济增长率超过2. 5%,失业率低于5. 5%时,就预示着通货膨胀的危险。
但“新经济”的现实打破了这一界限。
自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1992-1997年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2. 7%、2.3%、3.5%、2. 0%、2.8%、3.5%.1998年在世界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达到3. 9%,1999年初估为4.0%,连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期;同时美国失业率在1992 - 1997年分别为7. 4%、6.8%、6.1%、5.6%、5.4%、4. 8%,1998年为4.3%.1999年为4. 1%,处于30年最低水平,已远低于5. 5%的“自然失业率”水平。
而美国的通胀率在1992-1997年分别为2.9%、2. 7qc、2.7%、2.5%、2.3%、1.7%. 1998年为1. 6%,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低点。
这些指标表明,美国经济已步人理想的运行状态,被公认为“越战以来最辉煌的时期”。
其次,“新经济”还表现为经济增长持续时间长,经济波动幅度减小,经济周期的特征减弱。
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9次衰退、8次复苏的周期,平均增长周期约为50个月。
此次复苏从1991年4月开始,到2000年2月已进入第107月,大大超过了平均增长周期50个月的水平,并且从目前来看,这种平稳增长的格局还将持续,它将刷新自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进行统计以来的最长记录,,川时,此次复苏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 5%--4%这样一种中速、稳定的水平.措施持续近10年的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局面的出现,与克林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特别是克林顿政府所制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
(一)实行以“平衡预算’为目标的财政政策。
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备受巨额财政赤字的困扰。
巨额财政赤字的存在。
不仅使联邦政府承担着支付利息的沉重负担,还挤压了其调控经济的余地,不利于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1992年财政年度,美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2904亿美元。
为摆脱财政困境,克林顿政府实行了以平衡预算为目标的财政政策。
克林顿政府的财政政策总体目标是:优化财政开支结构,逐步减少财政赤字,最终实现财政盈余。
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制订了《综合预算调整法案(OBRA93)》,规定在1994 -1998年的五年间削减联邦政府预算赤字5000亿美元。
1997年,克林顿政府又与国会达成新的一致。
通过了《平衡预算法案》。
制订了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增收与节支两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了财政赤字。
1.“增收”的财政政策。
主要包括:(1)提高高收入阶层的所得税率。
应税收入在14万- 25万美元的个人所得税从31%提高到36%;超过25万美元以上的,税率从31%提高到39. 6%。
但14万美元以下纳税人的边际税率没有变。
(2)提高公司所得税率。
新法案规定,年应税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
其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4%提高到36%。
经过这样的调整,5年中2460亿美元增税额的80%,被转嫁到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者身上。
2.“节支”的财政政策。
节支主要是削减国防预算、医疗保健费用。
裁减联邦雇员、压缩行政费用等。
1993 -1999年。
美国联邦政府削减公务员近38万人。
公务员总数减少了近1/5。
取消了有1.6万页的规章制度,各州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也逐年有所减轻。
同时,因冷战结束,美国放弃了耗资巨大的“星球大战计划”。
1991年以前国防开支都占该年度财政预算的25%以上,而1999年度预算中的国防开支仅占14. 6%。
在减少开支的同时。
美国政府还进行税制改革和放宽限制。
从70年代的运输部, 80年代的金融和长距离通信部门扩展到90年代的电力和地区通信部门,对促进经济结构的弹性化和提高产业的生产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一系列努力,联邦政府将财政赤字大大压缩,1993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减少到2550亿美元,比上年压缩354亿美元,减幅达12. 2%。
1994年,财政赤字额再次下降,比上年减少519亿美元,减幅为20. 4%。
1996年财政赤字进一步减少到170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67亿美元,减幅为34. 6%。
1998年财政赤字不仅淌失,而且实现了728亿美元盈余。
政府预算赤字的减少,实际上增加了向市场融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低利率,刺激企业投资,增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二)实行以遏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90年代以来美联储把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新目标。
放弃了实行近20年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指标的做法,而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以调整利率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随时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升降变化来调整利率。
对抑制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恶化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1994年美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美联储在一年内连续6次提高短期贷款利率,使经济得以“软着陆’,为此后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1995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略低时,美联储则下调贴现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从美国90年代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个重要指标看。
虽然经济增长率持续高居3- 4%左右,失业率在4%左右。
但通货膨胀率却能够降到2%的低水平。
这说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新目标己基本实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成功的。
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政策。
并对利率进行微调,有利于扩大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政府经济政策的平稳使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信心,短朝投机行为减少,更多地着眼于制定和实施长远发展战略。
(三)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政策。
克林顿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90年代,保持和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
联邦政府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从1990年的613.4亿美元增加至1996年的619亿美元。
这在克林顿政府为削减财政赤字,大规模减少联邦政府支出的背景下,尤显不易。
此外,政府还实行产业倾斜政策,确定一些对未来国际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高科技产业,并给予支持和扶助,从而确保美国在未来高科技竞争中的国际领先地位。
1993年,克林顿政府将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制定了《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建立覆盖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使各个方面能最快地分享彼此的科研成果,促使科技发明尽快由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的商品与劳务。
美国政府还在《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计划中优先把生物技术、特种材料和新能源等10个部门作为重点领域加以扶持。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在信息、生物工程及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为企业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美国对倍息业的投资首次超过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着美国的信息产业己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6年美国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投资占世界同类投资的40%。
高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7%归功于高技术通信和信息产业。
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传统工业被新的电子技术所改造,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实行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为目标的贸易政策。
克林顿将“经济安全”列为其对外政策三大支柱之首。
把外贸视为“美国安全的首要因素”,主张政府积极介入对外贸易。
并且,克林顿政府的外贸政策趋向强硬,他强调“坚持公平贸易原则”,即“我们将继续欢迎外国产品和劳务进入我们的市场,然而我们坚持认为,我们的产品和劳务也应该在同等条件下进入他们的市场。
”90年代以来。
美国外贸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施新的“国家出口战略’。
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公布了国家出口战略。
确定半导体、电脑、通讯、环境保护、咨询软件工业及服务业等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6大重点出口产业。
该战略的目的在于强化美国企业的对外竞争能力,通过扩大出口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采取的措施包括消除政府对技术领先产业出口的管制、提供贸易融资、设立中小企业出口协助中心、提供贸易咨询等,将出口的焦点集中于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环境科技、服务业、科技咨询等产业上。
美国政府实施的“国家出口战略”对美国新经济是有力的推动。
自1992年以来,美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己稳居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
1992 -1996年。
美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6. 2%。
高于全球5%的平均增长速度,1997年其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达8500多亿美元,比1994年猛增约1400亿美元,出口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多。
第二,推动双边、多边、区域贸易,积极扩展美国对外贸易的空间。
1、致力于多边贸易政策。
美国积极参与GATI与WTO的各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来推动其全球贸易政策。
并于1995年最终与其他国家达成了全球自由贸易协议。
美国充分发挥其在世贸组织申的影响力,发起并进行了大量的多边贸易谈判。
涉及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关税减让、劳工标准、基础电信、金融服务、海运服务等方面。
美国积极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贸易纠纷。
从1995年11月到1996年11月,美国向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申诉了2 1起纠纷。
这些纠纷涉及的领域很广。
包括关税、农业政策、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等。
2、推进区域性贸易自由化。
美国政府意识到,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成长及美国在这些地区商务的拓展,为了确保在这些新兴市场中的一定市场份额,以带动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力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
1992年8月12日北美三国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克林顿积极推动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1994年决定和西半球国家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1995年他又在马德里会上与欧盟达成跨大西洋自由协定的行动纲领。
3、采用双边贸易政策。
美国还积极利用双边贸易谈判机制迫使主要贸易伙伴国做出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让步,使其成为美国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劳务输出的开放市场。
达到削减贸易赤字,促进出口的目的。
克林顿执政的第一个四年间,美国就同别的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二百多个双边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