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八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能熟练的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设计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与知识并重。

【教具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气球、缝衣针、水桶、锯条等。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气球、锯条、铅笔、面粉、酒瓶、水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压强知识,学生几乎是一无所知,多数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原因是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既要有实验探究的思路,又要有理性思维,而学生又缺少压强方面的体验。

虽然压强的概念学生非常陌生,但压强的实例在生活中却很广泛,素材非常丰富。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看,只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和理解压强都将变得容易,也为后面液体﹑气体压强和流速与压强的学习打下基础。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学生的好奇心强,又积极好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加上压强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前两章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物理_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压强学情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是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内容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探究,是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以后探究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奠定了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力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识和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实验探究积极性高。

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抽象思维不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

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效果分析一、学生的参与状态。

本节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课堂学习,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大部分学生很投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分组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

二、学生的交流状态。

一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建立了有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不同小组学生之间自愿互相交往,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

三、学生的达成状态。

1、限时作业得分率统计2、限时作业得分率分析通过以上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尚可,掌握较好的知识有压强的概念、压强的物理意义。

《压强》教学反思(最终五篇)

《压强》教学反思(最终五篇)

《压强》教学反思(最终五篇)第一篇:《压强》教学反思《压强》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强》教学反思1通过对压强、液体压强的复习,学生对压力、压强、液体压强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尤其是对重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是压力与重力两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二是对p=F/S与p=hg两公式的理解。

通过课堂上知识回顾与归纳,重难点突破、易混点辨析,应用练习等环节的复习,觉得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应该能会正确应用。

但通过作业反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仍将重力与压力混为一谈,不能区分,总认为无论容器形状如何,容器中所盛液体的重力等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的错误观点。

绝大部分学生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错误,值得任教者的反思。

难道是在复习时没有给讲透彻讲明白,还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清,通过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发现,错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认真读题,马虎大意,做题不仔细导致错误,总认为压力就等于液体的重力,没有考虑到容器的形状即上大下小容器侧壁也承担了一部分液体的重力;二是基础中等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区分清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对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导致错误,尤其是不同形状的容器所所液体对容器底部了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三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做,原因也很简单,上课从来没认真听讲过,作业都是抄人的,他人错也就跟上错。

针对以上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仔细、认真审的习惯,因为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前题;二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三是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四是在教学中多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力争中等生通过复习能不断提高,使后进生也能学有所获,有所进步。

总之,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才能使复习方法更加合理,成效更加显著。

初中物理_第1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1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影响压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四、交流体验调控心态五、布置作业 压强一定大C .压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D .压力相同时,底面积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一定小3.把砖块平放、侧放或竖放在地面上时,如图所示砖对地面的 相等,砖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砖 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小。

学生小结本课内容,总结有关压强计算方法。

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完成同步对应本节练习。

在练习过程指导学法,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9.1压强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压物体。

2、压强;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压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

压强越大,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计算公式: P=F/S 。

3、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

课后记(教学反思)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导出问题,从而简单地介绍压力。

进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迫生。

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法建议: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对压强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

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

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保持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改变压力,得到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得到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压强》教学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2.通过观察了解日常生活中压强的实例,使学生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概念及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概念;压强的有关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压力小桌、海绵、砝码、气球、教学设计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这节课先观看一段抢救掉进冰窟的儿童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人在抢救儿童时为什么要趴在冰面上?然后出示一张图片: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小女孩深陷雪地,而小男孩却没有陷入还能向前疾驰?学习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引入新课: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提高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实验探究为主。

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

五、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弹簧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出示2016年3月10日的鲁中晨报头版刊登孟德豪巧用梯子冰面救人的事迹,由此引入课题,出示目标并开始进行新课探究。

(二)实验探究过程:问题一:什么是压力?画出图中的茶杯对桌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学生:压力跟重力一样吗?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样么?什么是压力?教师:引导学生各图压力与重力的比较的出定义。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它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挤压作用,比如我们所说的按住,压住,推住,握住等,都能对物体产生压力。

初中物理_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压强物理初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 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矿泉水、海绵、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钉床视频:钉床上的同学会有危险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压强。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两者关系重力压力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学生课前准备:1.知识准备:2.实验器材准备:自制压力小桌、硬币、气球、面粉新课合作探究,建构知识针对气球未被踩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不破”引入新课。

一、认识压力【过渡】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木板压在气球上,对气球产生一个什么力?【问题设置】1.在下图中,请同学画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物体B对墙面的压力。

2.这三个压力有什么共同点?3.压力和重力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不是重力,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对支持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3.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

二、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过渡】认识了压力,再来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指导学生做“压笔”实验,提出问题:1.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观看表演后,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不破?思考回答:压力学生作图都作用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方向都与接触面垂直。

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不一等于压力的大小。

参与动手实验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欲。

帮助学生消除压力总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错误认识。

通过学生体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过渡】任何物体承受压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容易被压坏。

为了不压坏物体,要设法减小压强。

而有些情况就需要增大压强。

请看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宽大的书包带、锋利的刀刃、重型卡车装有很多车轮、注射器针尖【引导学生总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揭示谜底】你能发现我们课前“踩气球而不破”的表演的原因吗?【小游戏】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分析实例归纳总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了气球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梳理提升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谈收获和疑问梳理压强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首先,简单介绍下压力概念和方向;听老师讲解压力,了解压力的产生和方向。

使学生在内心了解压力的概念不是和重力等效,为了下面与第一章内容联系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

新课教学知识铺垫播放下面图片,引起学生回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并与图片结合:得出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为下面雪地上的脚印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作铺垫。

压力及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的提出结合上边图片,把小孩换成大人,让学生思考会怎样?是什么造成这种不同。

播放下面的图片情境,让学生思考关于“雪地上的脚印”的问题。

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提练给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进入教师设定的情境,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如果小孩换成大人木板会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这种不同;2.雪地中两人压力大小差不多为什么脚印有的深有的浅?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小孩坐在木板上图片和脚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为问题的提出创造可行性情境。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发现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播放下图幻灯片,展示刚才提出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请同学们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并把你猜想的依据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去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引出控制变量法。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老师介绍实验器材,之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器材,设计能表示你的猜想的实验。

过一会展示给同学们看。

(4)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老师巡视学生实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利用结论解决路边三堆乱石问题对比乱石a与b、b与c乱石之间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思考怎么比较a和c?猜想:1.与压力的大小有关2.与受力面积有关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案。

学生先在下面做实验,然后再抽几组到讲台展示。

初中物理_第八章 压强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八章 压强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地址:邮箱:第八章压强一、教学内容分析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本章在学生学习过力学基本知识之后,进一步介绍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进而对固液气三态物体的压强进行研究。

液体的压强是探究型课题,本章在介绍液体压强时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然后再利用U形管压强计进行实验验证。

而其他如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

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同时本章还是学习下一章浮力的基础,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了解了物理学中力学的基本知识后,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而产生形变这种作用效果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系,这是在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知果寻因的必然过程,同时生活中很多形变现象有强有弱,这些现象也会启发学生根据已学的力的基本知识去探究原因。

本章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本章知识的教学,应该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把重点放在用知识解释现象上。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遇到的问题。

2.通过实验及实例分析,回顾压强概念建立的过程,并能总结归纳压强知识。

3.通过实验及实例分析,能用液体压强、大气压的相关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4.通过实验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本章实施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压强的相关计算。

3.解决方法所以整节课采取,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实验探究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压强一、教材分析:《压强》选自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压强》第一节。

压强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质量、密度、重力、相互作用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三部分内容:压力、压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其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压强”是本节的重点,“样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

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滑雪者和步行者的比较”走进压强的学习,又从压强的学习走进“斧头”、“推土机”、“铁轨铺在路枕上”等生活场景,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了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六章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基础知识,有基本的受力分析能力。

并且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已经历了完整的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会对压力和压强的正确理解造成干扰,这也是本节要解决的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压力的概念,建立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的概念,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领悟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备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反思4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反思4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反思4篇本学期我担当八年级物理的教学任务,半个学期已经过去,总体看,我较仔细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划,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1、充分阅读教材,熟习物理新大纲,备好每堂课。

在教学中把握难度,在教学中贯彻“低起点,低难度,逐步到位的”教学思想。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各种力量的培育,虚心学习先进阅历,改良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针对农村中学的条件及学生的详细状况:学生根底较差,反响较慢,作业大局部相互抄袭,物理成绩不是很好,本人实行了“低起点,低难度,注意根底”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急躁、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4、而对个别班级成绩较好的,实行抓两头的做法,在平常的教学工作,适当的在课堂上讲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让他们在完成全班必需完成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难度教大的习题,以便提高学生的力量。

5、学习习惯,物理力量的培育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点。

在寻常的工作中,注意听课要求学生必需仔细听讲。

完成作业必需独立仔细,不准抄袭。

作业批改后,必需仔细订正,并对典型问题作好记载。

由于学生数学根底及生活阅历相对薄弱,因此力量的培育是长期教学的过程的结果。

6、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消失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消失的个别问题,单独找该学生谈话,对学生中消失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赐予适当的惩罚。

以上是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简要的小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缺乏,如: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新课改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气。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篇二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围围着科学探究进展的。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特别熟识,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并没有花大量时间进展具体分析杠杆的根本概念,尤其是对力臂的画法并未加强训练,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展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

初中物理_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师姓名:【课题】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课标内容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课标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过程,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会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了解“控制变量法”,了解辩证的物理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具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

学生从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压力”这个词,但对压力没有确切的认识。

压强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而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在此通过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得到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本节在本章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以后液体压强、气体压强、浮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压强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内容结构的相关计算也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点,压强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利用压强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有关压强的计算。

✧教学建议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学生从生活中已经知道“压力”这个词,但是对于压力,并没有确切的认识。

要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压力有比较确切的认识。

压强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

初中物理_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钩码两个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用手用相同的力把气球按压在钉子和钉床上,观察效果参与实验思考回答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带领学生分析引导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多。

不相同。

与压力作用面积、压力大小有关。

聆听进一步展示现象,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学生思考,并回答:压力的大小;锻炼分析能力。

新课讲授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该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例如:如何比较A、B两物体对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初中物理_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时间☆教材分析1.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2.本节由“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

3.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4.本节内容集情感体验、实验探究、计算、应用于一体,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

☆学情分析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并且对压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压强概念及应用。

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公式的应用。

☆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桌、海绵、砝码、铅笔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回答问题复习相关知识引入课题1.播放本节节首图。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想想议议”。

阅读、体验、思考。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进行新课(一)压力 5min 1.什么是压力1.师生共同分析以下几种情况物体表面受到压力的情形,并画出表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问:它们所受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2.总结什么是压力及相关知识:(1)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力作用点:被压物体的表面。

(3)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内部。

(4)压力产生条件:物体之间接触且互相挤压(压力本质是聆听、分析、画图、总结。

学习从实例中总结知识。

2.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二)压强 20min 1.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压强弹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钩码两个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用手用相同的力把气球按压在
钉子和钉床上,观察效果参与实验
思考回答
让学生亲身感受,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兴趣。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
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
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
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
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
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
多。

不相同。

与压力作用面积、压力大
小有关。

聆听
进一步展示现象,说
明这种现象的普遍
性。

锻炼学生的分析
能力。

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
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
学生思考,并回答:
压力的大小;
锻炼分析能力。

新课讲授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
同,该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例如:如何比较A、B两物体对
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
非常好。

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
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
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
强。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
物理量。

板书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
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
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
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提出问题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
该是什么?
思考回答:
可以求比值,求出单位面
积上的压力来比较
类似于速度的定义。

聆听
思考回答
对知识的应用
培养知识点迁移能

掌握科学的定义物
理量的方法
完整学习有关压强
的知识。

S
F
p
练 习
1.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 、F B 、F C ,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p C 。

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 ,压强自






是 。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 .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 .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 .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S
F
p
学情分析
学生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同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探究实验设置。

对于本节课,一方面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知道了力的三要素,了解了力的作用效果,学习了力的平衡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为学习压力和压强打下了基础。

压强同前面学过的速度、密度一样,都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的概念,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很容易理解压强的概念。

同时,压强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和探究方法,这也为本节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本节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效果分析:
学习完新知识以后,通过两个练习题反馈一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在第一题中不仅考察了这堂课学习的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还复习到了前面学过的密度公式,及接触面水平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