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名词解释
自考《中国税制》名词解释
自考《中国税制》名词解释1.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2.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
3.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固有的职责和功能,具体说,税收的职能就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即税收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4. 依法治税: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活动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办事。
法制是建立市场经济新税收体制的核心。
5. 法律责任:是指税收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双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而必须承担的法律上的责任,也就是由于违法行为而应该承担的法律后果。
6. 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7.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8. 税收通则法:是指对税法中的共同性问题加以规范,对具体税法有约束力,在税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9. 税收单行法:是指就某一类纳税人、某一类征税对象或某一类税收问题单独设立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
10. 源泉课征法:也叫源课法,是在所得额发生的地点课征的一种方法。
11. 申报法:又叫综合课征法,是纳税人按税法规定自行申报所得额,由税务机关调查审核,然后根据申报的所得税率计算税额,由纳税人一次或分次缴纳。
12.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3.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税收法律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其主体资格由国家通过法律直接规定。
14.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对象。
它是税收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存在的载体,又是权力和义务的直接体现。
15. 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中国税制》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 (三)负税人
▪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和纳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有的税种,如各种所得税,由于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有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由于税负能够转嫁,纳税人与 负税人就不一致。当然,税法中并没有负税人的规定,但在制定税收政策 和设计税收制度时,要认真考虑和研究负税人的税收负担问题。
▪ (二)税收制度是税收作用的实现形式
▪ 税收作用是税收分配所产生的效果,包括筹集财政资金、调节生产与消费、 调节企业利润水平、调节不同经济成分收入水平、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 益、监督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等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分配过 程都是按照税收制度的具体规定进行的,而且不同的税制规定所产生的效 果也不完全相同。离开了这些规定,税收的作用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功能, 而无法现实地发挥出来。因此,税收制度是税收作用的实现形式,只有建 立合理完善的税收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所具有的作用。
▪ (一)广义的税收制度和狭义的税收制度
▪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 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具体可分为:
▪ (1)税收法律制度,即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 施细则、规定、办法和协定等。
▪ (2)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 度。
▪ (3)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 (4)税务机构和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
责、权限等的制度。
▪ (5)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工作制度。
▪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 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税收制度又有 另一种含义,即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税收制度的结构 体系,即各税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构成的税制体系,如分别以 所得税或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为主体的税制等。 它是根据一个国家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情况,将税种、税 目、税率的配置和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为税制改革、税收立法提供理论依 据。
中国税制习题及答案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收制度基本原理一、术语解释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
2.纳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交税的问题。
纳税人是交纳税款的主体。
3.课税对象:征税对象是指根据什么征税,是征税的标的物,也就是缴纳税款的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反映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5.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二、单项选择题1.B.2.A.3.C.4.A.5.D.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D.3.A.B.C.D.4.A.B.C.5.A.B.C.D.四、判断题(判断对错)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五、简述题1.税收制度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具体可分为:(1)税收法律制度,即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办法和协定等。
(2)税收管理体制,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
(3)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4)税务机构和人员制度,即有关税务机构的设置.分工.隶属关系以及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的制度。
(5)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工作制度。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
自考《中国税制》知识点梳理(一)
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3.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3.按税法的地位分类:税收通则法(共同性问题);税收单行法(某一类问题)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国内税法(一国范围内);国际税法(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权益分配)三、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自考《中国税制》课堂笔记整理版.doc
1.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其核心是无偿性。
2.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分配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
4.税收缴纳的形式是货币和实物,税收最基本的是以货币缴纳的。
5.税收是职能包括财政职能和经济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财政职能。
6.税收的经济职能包括调节社会总供求、调节资源配置和调节财富分配的职能。
7.税收对投资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资源配的置。
8.税收对纳税人劳动投入的影响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来发挥其作用。
9.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商品税的形式来实现的。
10.根据收益取得的保险程度不同,可以将投资区分为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
11.一般认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由于都具有累进性质,对于财富的分配,有促进公平分配的作用;而消费税、盐税等间接税大多具有累退性质,对财富的分配,有增加不平均的趋势。
12.税收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通过税收的调控,可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
13.我国现行税法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税收实体法,二是税收程序法。
14.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欠税者所征的一种罚金,其计算是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所欠税款5‰的滞纳金。
15.按照违法的性质、程度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法律制裁相应的分为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
16.税制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
17.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8.我国现行税制实行的税率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
19.比例税率在实际运用中可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三种。
20.累进税率按其累进依据和累进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四种。
21.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率,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商品或税种。
第一章导论答案
《中国税制》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2、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5、起征点:起征点是课税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6、免征额: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
它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9、税制体系: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10、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1、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2、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4、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
15、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税法的渊源有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和税收条约等。
2、按照税收缴纳形式的不同,可将税种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力役税)。
中国税制概述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 缴纳税款的时间限度。即纳税人多长时间纳一次 税。纳税期限由税务机关根据税额的多少和纳税 人缴纳税款的便利情况而确定。
报缴税款期限是指纳税期限满后将税款缴纳 入库的时间间隔。即纳税人纳税期满后税款应当 在多长期限内入库。设置这个期限是给纳税人在 纳税期满后,计算税额和办理税款缴纳手续的时 间。
20%
10% 5%
5000 10000 30000
50000
第一级 0
第二级 5000×(10%-5%) =250
第三级 10000 ×(20%-10%) +250 =1250
第四级 30000×(30%-20%) +1250 =4250
第五级 50000 ×(35%-30%) +4250 =6750
1、力役税——纳税人以直接提供无 偿劳动的形式缴纳的税种。
2、 实 物 税 ——纳 税 人 以 实 物形 式 (粮食、布匹、牲畜)缴纳的税种。
3、货币税——纳税人以货币形式 (现金、支票)缴纳的税种
31
(二)按计税依据(税收计算标准)分类
1、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格或金 额为标准规定税率的税种。
9
税
税
率
率
35% 30%
35% 30%
20%
10% 5%
5000 10000 30000
全额累进税率
20%
10% 5%
50000 收入 5000 10000
30000
50000 收入
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 的区别
累进程度
全额累进税率
累进程度 高负担重
超额累进税率 累进程度 低负担轻
中国税制名词解释
第一单元税制1.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又称征税客体。
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5.税制体系是指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6.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税率的- -种特殊形式。
它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
7.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格或价值为计税依据计征的税,这类税一般实行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故又称从价定率计征的税收。
第二单元增值税1.增值额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2.增值税是以商品的法定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3.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纳税期内外购的固定资产已纳税款--次性给予扣除。
4.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5.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税额。
第三单元增值税二1.交通运输服务是利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
2.增值电信服务是利用固网、移动网、卫星、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短信和彩信服务、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及应用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等业务活动。
3.贷款服务是将资金借贷给他人使用并取得利息收人的业务活动。
4.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包括技术、商标、著作权、商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
5.增值税实际税负是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比例。
中国税制简答题名词解释
4o:有利于理顺分配关系。
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
税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1:有利于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
2: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税法 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鬼法的总和。
三:按税法效力不同 可分为 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按内容不同分为 实体法 程序法 按地位不同分为 通则法 单行法 按管辖分 国内和国际
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主题,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就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3: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
4: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益的提高和持续发展
5:简化,规范税制。
第五章
五税:增值税 消费税 烟叶税 营业税 关税
法国最早实行了增值税
增值税的优点:
1 增值税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有利于生产经营结构合理化。
2 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
2:限制消费规模
3:诱导消费行为
二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 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必要性
1: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式的需要
3:是贯彻五个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4:是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需要
第二章
一:税收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中国税制知识点整理
中国税制第一章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二)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三)税率1.定义: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2.税率的分类: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四)纳税环节(五)纳税期限(名词解释).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2起征点VS免征额(名词解释)(含义与区别(简答题))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只有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3税法的概念(名词解释)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4 选择题:按税法基本内容和权力效力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5税法的主要特征:(简答题)1.税与法的共存性2.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3.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4.税法结构的综和性6税法的作用(简答题)(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1.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法律保证2.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3.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准绳4.是国际交往中,贯彻平等互利、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1.税法的指引作用2.税法的评价作用3.税法的强制作用4.税法的教育作用5.税法的预测作用7税收分类(单选题或多选题)按税收缴纳形式分类: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按税收计征标准分类:从价税、从量税按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PS:所得税收入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地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船使用税(即与房、地有关的税)中央税: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进口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代证)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直接税: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税间接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分类:价内税、价外税价外税:增值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考)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我国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的税主体税种。
自考“中国税制”讲义(3)
第⼆章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典型习题分析 ⼀、名词解释 1、征税对象 所谓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的物。
征税对象对作为税法的最基本的要素,⾸先是因为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凡是列⼊某⼀税的征税对象的,就是这种税的征收范围,就要征税;⽽没有列⼊征税对象的,就不是该税的征收范围,不征这种税。
其次,征税对象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决定着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就世界各国的不同税种来看,有以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有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有以财产为征税对象的,有以各种⾏为为征税对象的,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税种。
2、纳税⼈ 纳税⼈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纳税⼈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纳税的问题。
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可以是⾃然⼈,也可以是法⼈。
⾃然⼈是在法律上形成为⼀个权⼒与义务的主体的普通⼈,他们以个⼈⾝份来承担法律所规定的纳税义务。
法⼈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依法独⽴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相对于⾃然⼈⽽⾔,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格化。
3、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例,即: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实际税率是实纳税额与实际征税对象的⽐例,即实纳税额/实际征税对象数量。
我国现⾏税率分为三种:⽐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4、⽐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例关系。
⽐例税率可分为:(1)单⼀的⽐例税率:即⼀个税种只规定⼀个税率。
(2)差别⽐例税率:即⼀个税种规定不同⽐率的⽐例税率。
按使⽤范围可分为:①产品差别⽐例税率,对不同产品使⽤不同的税率,如消费税;②⾏业差别⽐例税率,对不同⾏业采⽤不同税率,如营业税采⽤的税率;③地区差别⽐例税率,按照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税率,如农业税采⽤的税率。
【中国税制】第一章
(3)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 累进税率 是指按征税对 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 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并相 应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 应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越大,税率越高。 越大,税率越高。
计算方法不同 级距划分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依据不同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以总量为适用 是以总量为适用 全额累进税率 是以总量 税基的累进税率。 税基的累进税率。征税对象达到哪个税 全额都按哪个税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级,全额都按哪个税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是以增量为适用 超额累进税率 是以增量为适用 是以增量 税基的累进税率。 税基的累进税率。征税对象适用几个税 分别按几个税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级,分别按几个税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即先分别用各级税基增量乘以对应的税 求出各级税额, 率,求出各级税额,然后将各级税额相 加求出总的应纳税额。 加求出总的应纳税额。
税率式)(税额式) )(税额式 (税基式) (税率式)(税额式) 税基式)
1、税基(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式减免 、税基(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 这是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方式实现 的减免税。具体包括: 的减免税。具体包括: (1)起征点 ) (2)免征额 ) (3)项目扣除 ) (4)跨期结转等 )
( 1) 起征点 )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 是征税对象达到一 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 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没有达到起征 点的情况下,不征税;达到起点后,征 点的情况下,不征税;达到起点后, 税对象全额都按适用税率征税。 税对象全额都按适用税率征税。 (2)免征额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 是在征税对象的全 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没有超过免 征额的情况下,不征税,超过免征额, 征额的情况下,不征税,超过免征额, 只对超过的部分按适用税率征税。 只对超过的部分按适用税率征税。
中国税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62810】税收制度答案:税收制度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
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
【162811】纳税人答案: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交税的问题。
纳税人是交纳税款的主体。
【162813】税率答案: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反映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162814】税制结构答案:税制结构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162890】销项税额答案: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162891】征收率答案: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征收办法,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税率称为征收率。
【162893】货物答案: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162894】进项税额答案: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税额。
【162936】消费税答案:消费税是国家为了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162937】消费税纳税人答案: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162939】应税消费品答案:消费税条例规定的应当缴纳消费税的消费品。
【162940】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答案: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162978】营业税起征点答案:是指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全额计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的免于征税,营业税起征点的规定是一项税收优惠。
中国税制概括
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1.哪些税法属于实体法(程序法)也称狭义的税收制度实体法: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土地与资源税法以及其他实体税法2.什么叫偷税偷税:纳税人使用欺骗、隐瞒等手段少纳或不纳税的行为。
如: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以及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纳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3.税制的核心:税法,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4.税收的分类(课税对象、转嫁、收入权限)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流转税: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课征对象的税种。
•所得税: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资源税:以自然资源的收益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财产税: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行为税:以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二、按税收负担是否能转嫁分类:直接税(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如: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如:流转税和行为税)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的归属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税:归中央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由国税征收。
(关税、消费税、车购税)•地方税:归地方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由地税征收。
(营业税、财产税类、行为税类等)•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地方政府共同享有,按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由国税征收。
(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5.现代税收两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效率原则: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
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原则两方面二、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
第三章增值税1.计算题2.增值税类型生产型增值税:以生产经营单位的销售额,减去购进的各类材料及费用支出后的余额为法定增值额,对固定资产不允许减除。
(法定增值额>理论增值额)收入型增值税: 是指在计算增值额时,不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只允许扣除纳税期内应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部分。
中国税制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制概述税收定义: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1、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2、从物质形态来看,税收交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3、从本质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4、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5、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1、使用范围的广泛性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3、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和经济(税收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调节2、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3、税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调节)两大职能6、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
税务机关的权利:1、执法的相对独立权2、征税权3、税法解释权4、估税权5、委托代征权6、责令提供纳税担保权7、税收保全权8、强制执行权9、行政处罚权10、税收检察权11、税款追征权纳税主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中负有纳税义务的一方当事人。
第二章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横线为税收要素)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超率累计计算的税额=销售额×(销售利润率×税率-速算扣除率)纳税环节:指在税法规定的从生产到消费的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国民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过程中应该纳税的环节,即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
税收分类:对流转额的征税类、对所得额、对资源、对财产、对行为第三章税制原则威廉·配第《赋税论》《政治算术》首次提出税收原则理论公平、简便、节约三条税收标准尤斯迪《政府行政管理》《国家经济学》《租税及岁出论》《财政学体系》提出征税六项原则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税收四项原则:平等、确实、便利、节约西斯蒙第补充四项原则:税收不可侵及资本、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据、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用、税收不可驱使财富流向国外现代西方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新时期的治税原则:财政、法治、公平、效率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1950年统一全国税收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1994年税制重大改革税制改革的必要性:1、税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宏观调控3、税制改革是当前整个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4、现在的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既不合理,也不规范5、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国际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税制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制概述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2.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3.按税法的地位分类:税收通则法(共同性问题);税收单行法(某一类问题)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国内税法(一国范围内);国际税法(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权益分配)三、税收法律关系(一)主体及其权利与义务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中国税制1,2章答案
第一章税制概论一、名词解释1.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财政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规范。
2.税制要素,也称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狭义的税收制度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建立税收制度的基本条件,也是执行税收原则、贯彻税收政策的基础。
3.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客体,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征税的标的物,它表明对什么征税。
4.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5.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够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6.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各税种配置和税系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方式及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单项选择题1.B2.C7.B 8.B 、多项选择题3.A9.D4.C10.A5.B11.C6.A12.C1.ABD2.ABCD3.ABC4.ABD5.ABD6.ABC7.ABCD 8.ABC 9.AB 10.AD 11.BC 12.CD四、判断题1.X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是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务机关与国家不是等同概念,税务机关只是代表国家来行使征税的职权。
2.V3.X纳税期限具体包括纳税计算期和税款缴库期。
4.X 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税务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也是权利主体。
5.X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6.V7.X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在税法体系中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
8.V9.V10.X减税和免税是税率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手段。
五、简答题1.广义的税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答: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各种税收法律制度的总和。
其内容包括:(1)税收基本法规,即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已完成全部立法手续的税收法律和尚未完成全部立法手续的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行规定等;(2) 税收管理体制,即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立法权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税制》模拟题(名词解释)
1、税收程序法:
是税收实体法的对称,指以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税法,是规定国家征税权行使程序和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间接税:
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主要是对商品征收的各种税。
3、出口退税:
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4、税率:
指对课税对象规定的征收比率或者征收额度,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
5、关税:
是指国家海关机构对进出一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6、销项税额:
是纳税人根据实现的计税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出来,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7、消费型增值税:
即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购置的固定资产的已纳税款一次性全部扣除。
就整个社会来说,课税对象实际上只限于消费资料,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8、超额累进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9.进项税额:
是指当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随价支付的增值税额。
10.一般资源税:
就是对国有资源,对使用某种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取得应税资源的使用权而征收的一种税。
11.纳税环节:
就是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一般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12.税收效率原则:
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必须在税务行政、资源利用、经济运转的效应三个方面尽可能讲求效率。
13.消费税:
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14.关联企业:
是指与企业有以下关系之一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直接或者间接的同为第三者拥有或者控制;其他在利益上相关联的关系。
15.增值额:
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16.税目:
即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
17.扣缴义务人:
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8.全额累进税率:
是累进税率的一种,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收。
19.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
20.纵向公平:
是指纳税能力不相同的人应缴纳数量不同的税收。
21.差别关税:
是对同一种进口货物,由于输出国家或生产国家不同,或输入情况不同而使用不同税率征收的关税。
22.所得课税:
指国家对自然人和法人在一定期间(法人通常为一年)内获取的所得额征收的税收。
23.税收实体法:
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4.税收成本:
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税收的征收费用和奉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