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 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2、 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 3、 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4、 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因而特别重视争论
新文化运动中报刊业务的重大改进 1、 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与政论传统的复苏: 思想交锋,百家争鸣,多种政论文体发展,杂文的兴起 2、 以白话文为核心的新文风的形式 3、 副刊的改革与报纸版面排版的改进 运用副刊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甚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文化娱乐 型、知识性,介绍新文学 版面排版,头版头条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
红中社 即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诞生于江西瑞金。该社第一个向
外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新闻以及有关文告、宣言 等。红中社编辑出版过《红色中华》报。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后,红中 社随军转移,停止新闻广播及对外发稿,仅抄收国内外新闻电讯以供中 央领导同志参考。1935年11,随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 中社”的新闻电讯广播业务也重新恢复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 1、1911年11年9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颁布《鄂州约法》,按眼论出 版自由的理念,创建自由新闻体制 2、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法律将言论出版自由的 原则载入根本大法 3、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 4、意义:这一新闻体制与封建文化专制制度是完全对立的,对于强化 言论出版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促进中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 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进步意义。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1、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中国民族报业复苏并蓬勃发展; 2、政治性报刊的大量出版,是当时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3、清末出现的官报,也是政治性报刊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政府正式设 立官报局、官报的发展进入制度化阶段; 4、商业性报刊、文教性报刊等其他类型的报刊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国人自办的商业性报刊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清末新闻业务的发展 1、 内容上,这一时期的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 大要素 a、 新闻报道开始被重视,尤其是商业性报纸; b、 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时评”、“编者按”等一类评论形式开始 发展; c、 文艺副刊迅速发展,发挥着自己无可替代的作用; d、 广告在报纸上战友重要地位,广告的文字编写和美术设计均有 很大发展 2、 形式上,大多数报纸已由近代形态的报纸发展为现代形态,结束 了“报”“刊”部分的时代 a、《时务日报》开始分班分栏编排,句读加点,从而揭开了我国报 纸版面革新 b、“综合编辑法”被广泛采用 c、发行“号外”,提高新闻时效性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1、1895~1898兴起 2、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结束了外报在中国报业市场与新闻舆论阵 地的垄断,使国人自办报刊及其宣传报道活动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要 力量。 3、主流:维新派的政论性报刊(发挥了积极领先作用) 4、例如:《知新报》(澳门,华南);《国闻报》(天津,华北); 《湘学新报》、《湘报》(华中) 5、贡献:a、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报禁;
民报 1、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大型时事型政论月刊 2、以“三民主义”作为办报宗旨,以“清除保皇派的思想影响,扫除革命 发展障碍”为历史使命 3、与《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4、标志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报刊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统治 2、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 要不要实行土地革命,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之祸
b、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并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c、创造了报刊新文体,影响一代文风(“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6、除政论性报刊外,还出现了大批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等
新闻法制建设(初步) 1、 维新中,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 谕(1898)为主要方式;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承认近 代报刊的合法地位,官绅士民得到了办报自由权利。 2、 1898年,夏秋,维新运动失败,再次言禁、报禁 3、 1901年,新政,新闻法制建设重新起步,有限度地开放言禁、报 禁,给于人民以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 4、 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法令的 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初步建成。
1937年1月,改组为新华通讯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文化运动中报刊业务的重大改进 1、 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与政论传统的复苏: 思想交锋,百家争鸣,多种政论文体发展,杂文的兴起 2、 以白话文为核心的新文风的形式 3、 副刊的改革与报纸版面排版的改进 运用副刊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甚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文化娱乐 型、知识性,介绍新文学 版面排版,头版头条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
红中社 即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诞生于江西瑞金。该社第一个向
外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新闻以及有关文告、宣言 等。红中社编辑出版过《红色中华》报。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后,红中 社随军转移,停止新闻广播及对外发稿,仅抄收国内外新闻电讯以供中 央领导同志参考。1935年11,随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 中社”的新闻电讯广播业务也重新恢复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 1、1911年11年9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颁布《鄂州约法》,按眼论出 版自由的理念,创建自由新闻体制 2、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法律将言论出版自由的 原则载入根本大法 3、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 4、意义:这一新闻体制与封建文化专制制度是完全对立的,对于强化 言论出版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促进中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 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进步意义。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1、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中国民族报业复苏并蓬勃发展; 2、政治性报刊的大量出版,是当时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3、清末出现的官报,也是政治性报刊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政府正式设 立官报局、官报的发展进入制度化阶段; 4、商业性报刊、文教性报刊等其他类型的报刊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国人自办的商业性报刊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清末新闻业务的发展 1、 内容上,这一时期的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 大要素 a、 新闻报道开始被重视,尤其是商业性报纸; b、 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时评”、“编者按”等一类评论形式开始 发展; c、 文艺副刊迅速发展,发挥着自己无可替代的作用; d、 广告在报纸上战友重要地位,广告的文字编写和美术设计均有 很大发展 2、 形式上,大多数报纸已由近代形态的报纸发展为现代形态,结束 了“报”“刊”部分的时代 a、《时务日报》开始分班分栏编排,句读加点,从而揭开了我国报 纸版面革新 b、“综合编辑法”被广泛采用 c、发行“号外”,提高新闻时效性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1、1895~1898兴起 2、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结束了外报在中国报业市场与新闻舆论阵 地的垄断,使国人自办报刊及其宣传报道活动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要 力量。 3、主流:维新派的政论性报刊(发挥了积极领先作用) 4、例如:《知新报》(澳门,华南);《国闻报》(天津,华北); 《湘学新报》、《湘报》(华中) 5、贡献:a、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报禁;
民报 1、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大型时事型政论月刊 2、以“三民主义”作为办报宗旨,以“清除保皇派的思想影响,扫除革命 发展障碍”为历史使命 3、与《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4、标志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报刊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统治 2、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 要不要实行土地革命,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之祸
b、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并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c、创造了报刊新文体,影响一代文风(“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6、除政论性报刊外,还出现了大批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等
新闻法制建设(初步) 1、 维新中,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 谕(1898)为主要方式;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承认近 代报刊的合法地位,官绅士民得到了办报自由权利。 2、 1898年,夏秋,维新运动失败,再次言禁、报禁 3、 1901年,新政,新闻法制建设重新起步,有限度地开放言禁、报 禁,给于人民以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 4、 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法令的 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初步建成。
1937年1月,改组为新华通讯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