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技巧演示文稿
![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技巧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c59c056137ee06eef91888.png)
P21
图 2-3-3-11
A.图Ⅰ、Ⅱ和Ⅲ均使用了催化剂
B.图Ⅰ中甲最快到达平衡
答案:D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 较低
D.图Ⅲ中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最高
练习本P18: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3.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D +Q(Q>0)的正确图像为( )
2C(g)
【配对训练】
2.下图中,表示 2A(g)+B(g) 应)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
答案:A
3.某课题小组研究固定容积下反应 A(g)+2B(g) C(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某一条件,记录数据 并绘出图 2-3-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
)
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 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与时间(t)
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t0时加入了催化剂
)
C
B.t0时减小了容器的体积
C.t0时升高了温度
D.t0时向容器(容积不变) 中再通入一定量的Z
7.可逆反应mA(g) nB(g)+pC(s)+Q,温 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 合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对于反应A(g)+3B(g) 2C(g)+D(g)(正反应放 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引起平衡 移动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v
v逆
由于v正、v逆均有不同程
v正
度的增大,引起平衡移动 的因素可能是 a.升高温度
衡移动t1 的因素t2 是 t
b.增大压。强此题中引起平 升高温度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详细解题技巧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详细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ca6323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1.png)
(1)看起点和终点
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
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是以原点为起点。
看下图:
物质的量
写反应方程式
2.0
1.5
C
1.0
A
2 A + 1B = 3 C 0.5
B
反应20速21/3/率11 之比=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时间
1
1、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 (2). 看变化趋势 分清正反应和逆反应; 分清
mA(g)+nB(g) pC(g)+qD(g)
等压线
m+n < p+q
看图技 巧:图 象中 有
三个量
A%
300C 200C 100C
正反 应是 放热
时,
反应
“定一
看二”,
再看曲
线的变 化趋势。 2021/3/11
0
P
压强
7
2、化学平衡图象分析
(5)转化率——时间——压强曲线1
mA(g)+nB(g) pC(g)+qD(g)
练 2、如图所示,图中a曲线表示X(g) +Y(g) 2Z(g)+ W(s)+ Q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
习: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D)
A. 加入催化剂
Z%
B. 增大Y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b
a
0 2021/3/11
t
12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2021/3/11
0
时间
9
2、化学平衡图象分析
(4)物质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曲线
化学平衡图象解题方法
![化学平衡图象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18f4df240c844769eaee8f.png)
[例2] 下图表示可逆反应: A(g) + B(g) C(g),当增大压强时, 平衡由a点移动到b点,正确的曲线是( B )
[例3] 对于可逆反应 : A(g) + 2B(g) 2C(g);△H>0,下列图像 中正确的是( D )。
[例4] 如图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 2NO2 N2O4 ;△H <O 中,NO2最大转化率与 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上标有A、B、C、D、E 5点, 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ひ(正)>ひ(逆)的点 B 是( ) (A) A 或 E (B) C
t
2、可逆反应aA(g)+ bB(g) dD(g)+eE(g); 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与温 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在下列空格处 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 > 。 (1)a+b_____e + d; (2) △H___0 A的转 化率 1.01x1023Pt 2.02x1023Pt 3.03x1023Pt T
[例6] 对于反应mA(g)+nB(g) qC(g)有如右 p1<p2 ; 图所示关系,则: p1与p2的关系___________
m+n与q的关系____________ m+n>q ;T1与T2的 T1>T2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5、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 3C(气),下图中甲、 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 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 a 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情况,则___ (2)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和b曲线表示100℃时的 情况,则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 _____热反应。 (3)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 b 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____
三步巧解化学平衡图像!
![三步巧解化学平衡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b750989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a.png)
三步巧解化学平衡图像!
解答有关化学平衡的图象题时,
要抓好以下三步:
“一看”、“二想”、“三判断”。
(1)“一看”——看图像:
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
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
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
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
⑤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2)“二想”——想规律:
看清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①浓度:增大某物质浓度,其对应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减小某物质浓度,其对应反应速率突然减小。
②压强:增大压强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气体反应物分子数大者增大更多;减小压强反应速率都突然减小,气体反应物分子数大者减小更多。
③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吸热反应增大更多;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都突然减小,吸热反应减小更多。
④催化剂: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增大程度相等,平衡不移动。
(3)“三判断”: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常用方法为
(1)“先拐先平”: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你学会了吗?。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90f286680203d8ce2f2483.png)
- 1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1.牢固掌握有关的概念与原理,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的改变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讲,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在速度-时间图、转化率-时间图、反应物的含量-浓度图等上如何体现。
要能够画出有关的变化图象。
2.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的原理挂钩。
(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3)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时,v (吸)>v(放),在速率-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
例如,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
(4)注意终点。
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3.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强化训练】:1.如下图所示,反应:X (气)+3Y (气)2Z (气)+热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 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2.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 ,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 )的变化如下图,分析可知X ,Y ,Z ,W 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 .Z ,W 为气体,X ,Y 中之一为气体B .Z ,W 中之一为气体,X ,Y 为非气体C .X ,Y ,Z 皆为气体,W 为非气体D .X ,Y 为气体,Z ,W 中之一为气体3.反应mA(固)+nB(气) eC(气)+fD(气),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 )和压强(P )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 .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 .化学方程式中n>e+fD .达到平衡后,增加A 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4.反应aA(g)+bB(g) cC(g);△H=-Q ,生成物C 的质量分数与压强P 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方程式中的系数和Q 值符合图象的是( )A .a+b<c Q>0 B.a+b>c Q<0 C.a+b<c Q<0 D.a+b=c Q>05.某可逆反应L (s )+G(g) 3R(g); △H>0,右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的影响。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方法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703f31af1ffc4ffe47aca7.png)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
或液体
【练习】
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
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NH3%变小
三、含量—时间与温度(压强)图
注意曲线变化趋势 速率、平衡
11、温度一定,压强分别
为P1和P2时,反应体系
Y 的
X(s)+2Y(g) nZ(g)中反 转
应物Y的转化率与时间的 化
关系如图2-27所示,由 率
此可知( )A。
A、P1>P2,n>2 B、P1>P2,n<2 C、P1<P2,n<2 D、P1<P2,n>3
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下: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反应。 (放热、吸热)
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 C应A右CE速CE段进::率行曲已反和,线达应平是N平开衡H减衡始3角%函,v增正度升数>大说v温,逆明。使试,理平反从由衡应反。左向移,
qC(g) ΔH>0,在恒温条件下,B的
体积分数(B%)与压强(p)的关系如
图6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n<q
AC
B.n>q
C.X点,v正>v逆; Y点,v正<v逆 D.X点比Y点反应速率快
10、下,任其发生
反应N2+3H2
2NH3,并分别在t秒时测
1.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
的容器中,A、B、C三
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
化学平衡图象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象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228995ebb68a98270fefa2c.png)
化学平衡图象解题技巧作者:姚秀梅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10年第01期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函数图象题,是从化学量的函数关系的角度考查对此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查的图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二类是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图象;第三类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或浓度或质量分数)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一、知识规律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温度、压强、反应物浓度,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物理量增大,则反应速率一定加快,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但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需要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具体分析得到.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定增加.二、方法指导1.看图象:看图象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极值点等;四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量,即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2.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作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象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三、解题规律1.“定一议二”原则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四、典型例题例1 图1是某合成氨反应时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t0时反应从哪方开始?向哪个方向进行?(2)t1、t2、t3时刻分别改变了什么条件?平衡移动的方向怎样?解析:(1)由图象可知t0时,v正>v逆≠0,反应应从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2)从图象可知t1时,v正>v逆,且v逆与原平衡线相连且都比原平衡大,应为通入N2或H2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2时,v逆>v正.v正与原平衡线相接,且都大于原平衡改变的条件应为通入NH3,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t3时,v逆>v正,都比原平衡小,且与原平衡不相连,则改变的条件应为降低压强,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1)从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2)t1时通人N2或H2,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2时通入NH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3时降低压强,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2 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2.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有下列判断: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②该反应是吸热反应;③a>b;④a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根据平衡图象判断的原则:由压强的变化情况判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由温度的变化情况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采用的方法是“定一动一”,即定下温度由压强的变化情况判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或定下压强由温度的变化情况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从图象上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吸热;当增大压强时,G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左边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右边,即a答案。
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51907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e.png)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图像专题1.图像问题解题步骤(1)看懂图像:①看面(即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看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③看点(即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④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⑤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作出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1. 以速率—时间图像计算平衡浓度例1.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表示的反应速度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变化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A.2−SaobB.SaobC.SdobD.1−Saob练习1.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 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I2 (aq)+I−(aq)═I−3 (aq)的△H>0B. 状态A 与状态B 相比,状态A 的c (I 2)大C. 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一定有v 正>v 逆D. 若温度为T 1、T 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2. 以速率-时间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 例2. 反应A(g)+B(g) C(g);△H<0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又达平衡,则速率对时间的曲线为3.以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描述可逆反应达平衡的过程 例3. 如图表示反应X (g )⇌4Y (g )+Z (g )△H <0,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B. 第6 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 若降低温度,v 正减小,v 逆增大练习 500℃、20MPa 时,将H 2和N 2置于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三招破解化学平衡图像题
![三招破解化学平衡图像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4d4cf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f.png)
三招破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招破解化学平衡图像题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
当某些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浓度(或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可能发生变化,反映到图像上,相关的曲线就会出现渐变(曲线是连续的),或突变(曲线出现“断点”)。
因此,根据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影响的规律,就可以作出正确判断。
2题型分类①由图像判断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②由反应及图像判断图象中坐标或曲线的物理意义。
③由反应和图像判断符合图象变化的外界条件。
3破解方法3.1第一招:从“断点”突破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某一时刻条件发生改变,如浓度、温度、压强或催化剂,都可以出现“断点”。
根据“断点”前后速率的大小。
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做出判断。
例1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ΔH<0达平衡后,改变条件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①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填序号、下同)。
②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
③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
④增大O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解析:图像A中“断点”前后,v′(正)和v′(逆)均增大,且v(逆)>v(正),表明平衡逆移,升温平衡逆移。
图像B中,“断点”前后,v′(正)增大,但v′(逆)是瞬间不变的。
且v′(正)>v′(逆),平衡正移。
增大O的浓度可使v′(正)瞬间变大,而v′(逆)瞬间不变,平衡正移。
图像C中,“断点”前后,v′(正)和v′(逆)同程度的增大,催化剂符合要求。
图象D中,“断点”前后,v′(正)和v′(逆)均减小,且v′(逆)>v′(正)平衡逆移,题目提供的反应中,减压,可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逆移。
最好最全全的化学平衡图像总结
![最好最全全的化学平衡图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1bbbd0680203d8cf2f2450.png)
高二化学平衡图像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
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技巧1、“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说明该曲线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2、“定一议二”:在含量—温度(或压强)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因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外界“单因素”的改变,导致的平衡移动的分析),即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通常作一条横坐标的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一、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练习1] 6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仅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有关A的结论的是()。
A.A是反应物B.前4minA是分解速率是0.1mol·(L·min)-1C.4min后,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D.4min后,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减小。
二、速率—时间图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例2]、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练习] 1、N2 (g) + 3 H2 (g)2NH3(g);△H<0下列各图表示上述可逆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及改变某一条件后建立起新的平衡过程的曲线:(1)加入稀有气体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14133e0722192e4536f618.png)
反 v′ (正) 平衡态Ⅱ 应 v ( 正) 速 平衡态Ⅰ v (逆) ′ 率
v ( 逆)
0
反应时间
练习:反应N2(g)+3H2(g) 2NH3(g) △H<0 在某 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如图,则图 中氨的百分含量最低的时间段是( D ) ,氨的百分含量 最高的时间段是( A ) A.t0-t1 B.t2-t3 C.t3-t4 D. t5-t6
压强:增压都增大,大者变更大,减压都减小,大者变更小 催化剂:一加一样大,平衡不移动,平衡时间短
第四类: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例: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t2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 化? 并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 升高温度 平衡正向移动 加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A
B
C
练习: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 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 由此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B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P1 ___P > 2
P2
加压
m+n____p+q
看图技巧: 运用“先拐先 平,数值大” 原则
<
A2 A1
P1
时间
0
t1
t2
练习:
温度一定,压强分别为 P1和P2时,反应体系 X(s)+2Y(g) nZ(g) 中反应物Y的转化率与时 间的关系如图2-27所 示,由此可知( A )。 A、P1>p2,n>2 B、P1>P2,n<2 C、P1<P2,n<2 D、P1<P2,n>3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技巧总结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9709a30b4c2e3f5627631b.png)
化学平衡图像学案一、速度-时间图:可用于: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 (例1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例2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平衡向 方向移动。
例3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则温度的变化是 (升高或降低),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正反应是 热反应。
练习1、对于反应A(g)+3B(g) 2C(g)+D(g)(正反应放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 由于v 正、v 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 可能是 。
练习2、对于mA(g)+nB(g) pC(g)+qD(g),改变压强时有如右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或减小),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m+n (>、<、练习3、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有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t1时的改变原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练习4、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 X + Y W + Z 图所示。
据此分析 X 、Y 、W 、Z 的聚集状态是( A. Z 、W 均为气态,X 、Y 中有一种为气体B. 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X 、Y 均为气体C. X 、Y 、Z 均为非气体,W 为气体t t t t t tD. X 、Y 均为气体,Z 、W 皆为非气体练习5、如图所示,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H <0。
在某一时间段t 0~t 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1)合成氨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 。
(2)t 1~t 2时间段是改变的 条件使平衡向 方向 移动;t 4~t 5时间段是改变的 条件使平衡 向 方向移动。
(3)在此过程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解题方法及思路(1)看图像: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ed6de1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f.png)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一、考点知识网络建构1.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2二个原则1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2定一论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3.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规律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3同一反应中,末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4.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3注意图像是否过愿点;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5注意抓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图像正确与否,可加辅助线,常在横坐标上画垂直线为辅助线来判断图像是否合理;二、常见的平衡图像例析1. 以v-t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例1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是2. 以物质的量浓度-时间nc-t图像描述可逆反应达平衡的过程例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C、D.3.由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判断有关图像的正误,即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例3反应X气+3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4. 以物质的量转化率-时间nR-t图像描述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例4 2000年北京测试题已知某可逆反应aA气+bB气cC气+Q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中B的质量分数w 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T2, P1<P2, a+b >c, Q<0>T2, P1<P2, a+b <c, Q<0C. T1<T2, P1>P2, a+b <c, Q<0D. T1>T2, P1>P2, a+b >c, Q>05. 以转化率体积分数-压强、温度R-p、T图像判断平衡状态例5 如图,条件一定时,反应2正反应为放热中NO的与T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b、c、d4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的点是A. aB. bC. cD. d6. 根据R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p、T图像判断反应特征例6 已知反应,A的转化率与p、T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正反应吸热,B. 正反应吸热,. 正反应放热,7. 由v-pT图像描述平衡移动时正逆v的变化例7 下列反应符合下图p-v变化曲线的是A. 2HIgB.C. 4NOg+D. COg+Cs 2COg8.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例8可逆反应2A+B2Cg+>0随T℃变化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和B可能都是固体B. A和B一定都是气体C. A和B可能都是气体D. 若B为固体,则A一定为气体9. 由体积分数—温度图像判断平衡进程例9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在不同温度,任其发生反应,在第7秒时分别测定其中的体积分数,并绘成下图曲线;1A、B、C、D、E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2此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3AC段曲线是增函数曲线,CE段曲线是减函数曲线,试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角度说明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v 正_____v逆。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8f1dd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0.png)
6.2.2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技巧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了解纵轴、横轴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的意义。
在确定横轴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轴与曲线的关系,或在确定纵轴所表示的量后,讨论横轴与曲线的关系。
比如:反应2A(g)+B(g) 2C(g)达到化学平衡时,A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A的平衡转化率(α),横轴为反应温度(T)]。
图1
定压看温度变化,升高温度曲线走势降低,说明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定温看压强变化,因为此反应是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p2>p1。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2所示,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或压强较大[如图3所示,φ(A)表示反应物A的体积分数]。
图2 图3
图2:T2>T1,正反应放热。
图3:p1<p2,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3)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图像及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方法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图像及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4ebfd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f.png)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图像及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方法一、化学平衡图像1、常见类型(2)c - t图像(3)c – p(T)图像(4)其他图像二、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1、可逆反应“不为零”原则可逆性是化学平衡的前提,达到平衡时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每种物质的量不为零。
化学平衡的定量问题一般可用极限分析法推断,即假设反应不可逆,则最多生成产物多少,有无反应物剩余,过量物质余多少。
这样的极值点是不可能达到的,故可以用确定某些范围或在某范围中选择合适的用量。
2、“一边倒”原则:可逆反应,在条件相同时(等温等容),若达到等同平衡,其初始状态必须能互变,从极限角度看,就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相当。
3、“不可混同”原则:不要将平衡的移动和速率的变化混同起来,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是v(正)加快,v(逆)减慢;不要将平衡移动和浓度变化混同起来,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不一定减少。
不要将平衡移动和反应物的转化率高低混同起来,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一定提高。
4、“过渡态”原则:对于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涉及体积与压强以及与平衡移动有关判断的问题时,可设计一些等效平衡的中间状态来进行求解。
这样能降低思维难度,具有变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的作用。
A. W、Z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 X、Y、Z是气体,W是非气体C. 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均为非气体D. X、Y是气体,Z、W中有一种是气体解析:由图像可知,在增大压强的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
因此,方程式左边的系数之和小于右边的系数之和,故A正确。
答案:A例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A、B、C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2)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有0.4mol/L A、0.4mol/L B和0.2mol/L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mol/L(4)在(t1+10)min时,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1)(2)B. (3)(4)C. (1)(3)D. (2)(4)A. 开始时充入A和B,m + n > p + q,反应放热B. 开始时充入A和B,m + n < p + q,反应吸热C. 开始时充入C和D,m + n > p + q,反应吸热D. 开始时充入C和D,m + n < p + q,反应吸热解析:由(1)(2)两图可知,开始反应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为0),因此,开始时充入C和D。
化学平衡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3112ac0be1e650e52ea9996.png)
三、恒温恒容,改变反应物用量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以下规律可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
1、反应物只有一种:aA(g)bB(g) +cC(g),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设第一次通入的是1molNO2(操作①),平衡后再通入1molNO2,这一操作过程等效于起始时在2倍体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NO2(操作②),再加压至原体积的过程:V、P、T2V、P、TV、2P、T
1mol 2mol加压2mol
NO2NO2NO2
1②
A. 2 mol CB. 2 mol A 1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 1 mol B和1 mol C D. 2 mol A 3 mol B和3 mol C
答案:AB。
解析:一边推(向左推)后,投料比A∶B等于1∶1时与原平衡等效。
A项,两步加料法分析:投入2mol C等效转化为投入4/3molA和2/3molB,先投入4/3molA和4/3molB,所得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再减少2/3molB,平衡左移,待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A合题意。
①、②达平衡时为等效平衡,NO2的体积分数相同,加压至原体积,平衡右移,则NO2的体积分数减小,故选C。新平衡压强介于P和2P之间。
例2.已知一定温度下,2X(g)+Y(g) mZ(g)ΔH=-a kJ/mol(a>0),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X和1 mol Y,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 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1 mol X和0.5 mol Y,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c kJ,且b>2c,则a、b、m的值或关系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一、考点知识网络建构
1.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
(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
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
2二个原则
(1)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2)定一论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3.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规律
(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3)同一反应中,末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
(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
4.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
(3)注意图像是否过愿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5)注意抓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图像正确与否,可加辅助线,常在横坐标上画垂直线为辅助线来判断图像是否合理。
二、常见的平衡图像例析
1. 以v-t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
例1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
变化的是()
2. 以物质的量(浓度)-时间(n(c)-t)图像描述可逆反应达平衡的过程
例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
C、
D. ?
3.由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判断有关图像的正误,即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例3反应X(气)+3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4. 以物质的量(转化率)-时间(n(R)-t)图像描述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例4 2000年北京测试题已知某可逆反应aA(气)+bB(气)cC (气)+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中B的质量分数(w 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 P1<P2, a+b >c, Q<0
B.T1>T2, P1<P2, a+b <c, Q<0
C. T1<T2, P1>P2, a+b <c, Q<0
D. T1>T2, P1>P2, a+b >c, Q>0
5. 以转化率(体积分数)-压强、温度(R-p、T)图像
判断平衡状态
例5 如图,条件一定时,反应2(正反
应为放热)中NO的与T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b、c、d4个点,其中表示
未达到平衡状态,且的点是()
A. a
B. b
C. c
D. d
6. 根据R(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p、T图像判断反应特征
例6 已知反应
,A 的转化率与p 、T 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正反应吸热,
B. 正反应吸热,
C. D. 正反应放热,
? 7. 由v-p (T )图像描述平衡移动时正逆v 的变化 ?
例7 下列反应符合下图p-v 变化曲线的是( )
A.
2HI(g)
B.
C. 4NO(g)+
D. CO(g)+C(s) 2CO(g)
8.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
)图像 ?
例8可逆反应2A+B 2C (g )+Q (Q>0)随T (℃)变化气体平均相对分
子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 和B 可能都是固体
B. A 和B 一定都是气体
C. A 和B 可能都是气体
D. 若B 为固体,则A 一定为气体
9. 由体积分数—温度()图像判断平衡进程
例9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在不同温度,任其
发生反应,在第7秒时分别测定其中的体积分数,并绘成下图曲线。
?
(1)A 、B 、C 、D 、E 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
(2)此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
(3)AC 段曲线是增函数曲线,CE 段曲线是减函数曲线,试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角度说明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v 正
_____v 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