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技术分析
现代短跑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短跑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在竞技体育领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成绩得以提高的关键。
从2008年至今,尤塞恩·博尔特一直短跑世界纪录的保持着,在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这位牙买加飞人将世界纪录定位在9秒58,远远超过了专家预测的9秒70的人类极限,这也让我们思考人类的极限到底是多少?没有人知道,我们期待下一次短跑世界纪录的诞生。
纵观短跑技术的发展历程,结合专家对现代短跑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出现代短跑技术呈现四大特点,发展趋势呈现规范化、个体化及最优化。
1.快速摆动型技术对短跑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体育领域的焦点之一。
对短跑技术中快速摆动的作用,张文耀同志早在1978年的全国短跑教练员训练班上就曾提出注意摆蹬结合,以摆促蹬的技术概念。
有研究表明,优秀短跑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的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则占77.9%,两者之比为1:3.5,很明显证明了摆动技术在短跑技术中的重要性。
经过近几十年各位专家和学者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分析发现,现代短跑技术由传统的后蹬型技术向快速摆动型技术发展,在短跑途中跑过程中,快速摆动技术受到重视,同时更加注重蹬摆动作的协调配合,手臂与腿的摆动速度越快、幅度越大,运动员跑的向前性就越好,最高速度就越快。
研究表明,快速摆动技术是短跑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短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短跑运动员提高度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
竞技体育训练中尤为讲究动作的经济性和实效性,把握好体育动作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的度,对提高运动成绩非常重要,尤其是田径中跑的项目。
短跑中的快速摆动型技术强调手臂和腿的充分折叠、快速摆动,主要是为了缩小摆动半径、提高摆动速度,更有利于步频的提高;强调蹬摆结合、以摆带蹬的摆动动作,是在加大支撑腿对地面的压力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摆动反作用力,从而提高后蹬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跑的经济性效果;强调以摆带动髋部的大幅度前摆,利用缩小后蹬角度、增大步幅,从而身体重心起伏减少,提高跑的水平速度,最终达到提高跑的实效性目的。
短跑速度的技术分析与措施
短跑速度的技术分析与措施“速度是径赛运动的灵魂”,中短跑项目更是身体各项素质的完美体现。
经常练习短跑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能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改善肌肉物质代谢的特点,能提高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在缺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并能提升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能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还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等。
故短跑是我们竞技项目中规定的必测项目之一。
短跑是最古老的运动项目,短跑技术的改革发展由古至今,从“踏步式”跑法到“摆动式”跑法以及到现在的“速度型”跑法,都在促使着短跑技术的日臻完善,促进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而今,短跑技术动作的规范化和结构的合理化,使动作的幅度加大,节奏变快,经济性提高,能源配备加强。
卡尔·刘易斯短跑技术动作的完美结合便是当今运动极限的确凿理论依据。
专家们为之提出的“有效起动、髋跑价值、叠抬效应、滚动模式和连续统一体”的运动新观点已成为短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以刘易斯短跑技术为例分析短跑起动、途中跑与身体各部分有机协调的关系如下:1.积极起动理论依据: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从物体平衡的力学原理可知短跑的起跑便是利用不稳定平衡的特点而达到快速起动。
物体的不稳定平衡就是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体能保持平衡,一旦受到一点外力,平衡就会迅速打破。
运动员在预备口令前应属于稳定平衡,预备令后,人体重心应迅速靠近支撑点,以便于起跑时迅速打破平衡而起动。
通过实例不难看出在起动前重心的前移其实是缩短了重心移动的距离。
另外由于重心的前移支撑腿的角度变化也在进行,前后两腿夹角分别约成90度与120度左右,这样的角度极有力地增加了腿部的蹬伸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重心前进的反作用力。
总之,积极起动的作用就是重心的迅速前移。
这不仅打破了稳定支撑,还节省了重心前移的有效时间,改变了在起动时克服零起速的静止状态。
训练措施:认真学习掌握起跑的技术要令,采用反映式、站立式、蹲踞式、单臂支撑式、俯卧姿势等动作深刻体会起跑的各要素关键点和衔接过渡,充分做到有效起动的最佳状态。
100米短跑技术分析
100米短跑技术分析摘要:为了提高运动员的100米成绩。
从分析短跑技术特点开始,提出了现代短跑技术起跑、快速有力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法,为教练和运动员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关键词:短跑技术;动作;频率;步幅短跑技术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时赛跑的动作是上体前倾较大,大腿抬得较高。
小腿前摆较大。
两臂前后有力地大幅度地摆动,手掌张开,后蹬腿有力地蹬地,整个身体表现出非常有力量的姿态。
20世纪橡胶跑道的使用。
使短跑技术和运动成绩产生了大的飞跃,短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现代短跑技术。
其特点是更加强调摆动腿、高抬膝,前摆大腿时积极送髋,支撑腿着地积极,脚掌“扒地”动作轻快柔和,后蹬动作有力,蹬摆配合协调。
摆臂动作幅度大而向前。
其优点在于身体各部分动作协调、自然、步幅大、步频大。
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快速有力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
一、起跑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的冲力,使身体摆脱静止状态。
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
短跑的起跑主要包括“各就位”“预备”和“鸣枪”三个阶段。
“各就位”时,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
两手撑地。
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地,两手收回紧靠起跑线后沿并撑地面。
两臂伸直。
两手间距离比肩稍宽,手指成拱形地做弹性支撑,头与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身体重量均匀的落在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
“预备”时,逐渐抬起臀部,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此时身体重心落在两臂和前腿之间,其重心投影点距起跑线15~20厘米,臀部抬起稍高于肩,使两小腿趋于平行。
“预备”姿势时,把身体重量移向两手是非常重要的。
膝关节角度有重要意义,适当增大膝关节角度有利于蹬伸。
大小腿之间的最佳角度,前腿膝关节角度约为90~100度,后腿膝关节角度约为110~130度。
“鸣枪”时,运动员应立即全速向前。
这个动作开始时两手迅速推地和两腿有力的蹬伸,而且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随即转为非同步的动作。
短跑技术分析
正确和积极地完成起跑后的最初几步取决于较小的躯干前倾
角度和运动员动作的力量与速度。在加速跑的最初阶段,躯 干前顿较大,随着步长和跑速的增长,躯干应逐渐抬起直至 接近途中跑的姿势。在进入途中跑之前,运动员应顺惯性自 然放松跑2—4步,以消除人体在加速跑阶段肌肉的过分紧张 和疲劳,以及调整跑动的姿势。在起跑后的加速跑中,两臂 有力地前后摆动具有很大意义。两臂的动作与途中跑时基本 相同,但开始几步大腿前摆幅度较大,与此相应摆臂的幅度 也比较大。
在支撑腿着地缓冲过程中,摆动腿以大小腿折叠姿势迅速向前摆
动,直至摆过支撑腿的膝关节稍前部位,这时大小腿折叠角度最小,脚 跟几乎碰到臀部。大小腿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小摆动时的 阻力、并加快摆动速度。为减少支撑腿的缓冲支撑时间,摆动腿应加快 其摆动速度,并与支撑腿做相向运动,使支撑腿尽早由缓冲转入后蹬。 (如下图)
图1:起跑器的安装
“普通式”起跑器的安装是: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处,后起 跑器距离前起跑器一脚半;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40一45度 角和70一80度角,两个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拉长式”前起 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两脚掌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器一脚长。起跑器的 支撑面与地面的夹角和两个起跑器的间隔,基本上与“普通式”相同。两 种起跑器安装方法各有优缺点。前、后起跑器的距离短,蹬起的时间间隔 短,后起跑器上的蹬力小,有利于前10米加速跑的速率提高;前、后起跑 器的距离长,蹬起的时间间隔长,后起跑器上的蹬力大,保证起跑时获得 较大的步幅并使步幅得到均匀地增长。前起跑器至起跑线后沿的距离与运 动员的身高、上肢支撑力量的大小有关,并且对双腿膝关节角度、髋关节 角度产生直接影响。前后起跑器抵足板与地面的夹角,不仅对膝、踝关节 角度有影响,而且对起跑后人体纵轴与地面形成的倾斜角也产生直接影响, 其大小取决于起跑器的位置,距起跑线越近,角度越小,距离远则角度大。 因此,应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形、训练程度和技术水平,选用和调整起跑 器。
百米跑动技术分析报告
百米跑动技术分析报告百米跑动技术分析报告百米跑动是短跑中的一项重要项目,技术要求高,对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节奏感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下面对百米跑动技术进行分析。
首先,百米跑的起步非常关键。
起步时,运动员需要采取大角度弯曲起跑姿势,双手托举地,收缩腹肌,保持稳定。
然后,通过快速而有力的腿部推力,迅速将身体推离出起跑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起跑速度和爆发力。
起跑时,重心要稍微偏前,身体稍微低下,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起跑后,要迅速调整步幅和频率,尽快进入正常奔跑状态。
其次,百米跑的姿势和动作要流畅、协调。
在奔跑过程中,运动员要保持上半身稳定,双臂摆动要有力而不过分,肩膀要放松,保持整体的协调性。
重心要在脚掌之间移动,保持节奏的稳定。
跑道上的脚步落地要轻快、稳定,膝盖要稍微弯曲,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
同时,要注意掌握呼吸节奏,以保持正常的供氧和体能状态。
再次,百米跑的传动技术十分重要。
传动技术包括腿部的力量传递和摆臂的协调运动。
腿部力量的传递主要通过腿部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来完成,要注意将力量传递到脚尖,保持腿部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摆臂的协调运动是通过臂部的摆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提供额外的推动力。
摆臂幅度不宜过大,要和腿部的节奏相协调,以保持整体的流畅性和效率。
最后,百米跑的速度维持是关键。
在百米跑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有效的步幅和频率控制来保持速度。
步幅要有力而不失控制,频率要保持稳定而不过分,以保证自身速度的持久。
同时,要时刻保持专注和动力,不断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综上所述,百米跑动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在起步、姿势、传动和速度维持等方面做到全面的掌握和协调。
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短跑技术分析
成绩:华中师范大学课程考核作业课程名称:副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田径)任课教师:王飏专业:体育教育年级: 08学号: 2008212218姓名:高隆飞2010年11 月短跑技术分析与训练方法一、短跑技术短跑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三个部分。
(一)起跑。
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过程。
技术动作: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运动员走起跑器前,俯身用手撑在起跑器前,两脚依次踏上起跑器上,单膝跪地,两手收回放在起跑线后,两臂伸直与肩宽或稍宽于肩,四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撑地,做好准备姿势;“预备”时,运动员逐渐抬起臀部,重心前移至最佳起动姿势。
听到“鸣枪”后,运动员两腿用力向后蹬起跑器,迅速摆臂体前倾,以最快的速度蹬离起跑器,跑出第一步。
(二)起跑后加速跑。
起动后,摆动腿积极前抬、下压,前脚掌着地,两臂配合快速、有力地前后摆动,步幅由小到大,步频逐渐加快,上体逐渐抬起,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个人最快速度后过渡到途中跑。
(三)途中跑及终点跑。
途中跑的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跑到终点。
途中跑的技术包括支撑阶段(前支撑和蹬伸阶段)—腾空阶段(前摆下压和折叠阶段)—支撑阶段。
支撑阶段技术要点:前脚掌积极扒地并着地支撑,在缓冲过程中,支撑腿膝关节的尽可能地减少弯曲;摆动腿要求大小腿充分折叠,身体重心移过垂直面后髋、膝、踝三关节强有力地伸展,据推动身体向前运动;摆动腿以膝关节领先,向前上快速摆至接近水平线位置。
腾空阶段技术要点:摆动腿膝关节继续向前上运动,支撑腿腾空后膝关节放松,大小腿迅速折叠,两臂积极有力配合摆动,并注意放松,着地下一支撑腿积极向后向下摆压,注意膝关节着地时尽可能减少制动。
终点跑技术与途中跑技术基本相同,当以最快的速度跑至终点2米左右时,迅速前倾上体,用胸部做撞线动作,跑过终点。
二、训练方法(一)基本技术训练方法1.途中跑训练方法。
途中跑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阶段,其中包括直道跑、弯道跑技术,其训练方法有:①行进间折叠腿跑20-30m,②行进间跑跳步20-30m,③行进间小步跑20-30m,④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m,⑤行进间车轮跑20-30m,⑥行进间后蹬跑20-30m,(以上行进间的练习也可以过渡到途中跑,距离可以增加到40-60m)⑦原地摆臂练习⑧直道跑60-80m,3-4组⑨弯道跑100米,3-4组⑩直、弯道跑150米,2-3组;教练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课件:短跑技术分析
安装起跑器的目的是使两脚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身体预备姿势,为起跑后的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步应尽可能快,着地点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 因项目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 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男子用l 3—15步,女子用15—17步跑完。 当身体重心移动支撑垂直面时,支撑腿开始积极有力后蹬。 途中跑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最高跑速,起跑后的加速跑结束即进入途中跑。 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时都使用起跑器。 (3)着地和缓冲:腾空结束后,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有弹性地着地。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 当身体重心移动支撑垂直面时,支撑腿开始积极有力后蹬。
(二)起跑过程
❖ 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呜枪”(或 “跑”)三个阶段
二、起跑有所不同。100米 第一步应尽可能快,着地点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
运动员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为了增大后蹬力,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或略增大前倾角度,同时,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在增 大步幅的同时,尽量保持步频。
❖ 起跑后的加速跑的任务是:充分利用起跑获 得的初速度,在较短距离内尽快获得更高的 速度。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 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应尽可能快,着地点 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点,脚着地后迅速转 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 向前摆动。摆臂的方向应与人体运动方向一 致,臂前摆时,肘关节角稍小于90度,后摆 时肘关节角稍大于90度。
常见的起跑器安装方法有“普通式”和“拉长式”两种。 当身体重心移动支撑垂直面时,支撑腿开始积极有力后蹬。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的着地点是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的着地点应逐渐靠拢人体中线,形成— 条直线。 (2)腾空:腾空是支撑腿结束后蹬离地面,进入无支撑状态。 途中跑的技术,跑的速度和体力分配等对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 支撑腿和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正确完成蹬摆技术,对身体上下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100米全程技术一般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4个部分。 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呜枪”(或“跑”)三个阶段 因项目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 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终点跑的技术基本上与途中跑相同。 起跑是全程跑的开始部分,起跑技术对起跑后加速跑有直接影响。 第一步应尽可能快,着地点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 支撑腿和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正确完成蹬摆技术,对身体上下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跑的项目不同,起跑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出发后的第一步不宜过大,一般为三脚半至四脚长。 终点跑的技术基本上与途中跑相同。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阶段。 短跑终点跑要保持途中跑的速度跑过终点 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呜枪”(或“跑”)三个阶段 腾空期是从足尖离地后开始,支撑腿的大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使膝关节折叠屈曲,同时,还伴随着另一条腿抬大腿的屈髋关节动作, 形成前摆姿势。 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途中跑的段落比较长,要善于放松对抗肌和不参加工作的肌肉群,以节省能量的清耗。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 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男子用l 3—15步,女子用15—17步跑完。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 安装起跑器的目的是使两脚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身体预备姿势,为起跑后的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一个单步由后蹬和前摆,腾空,着地和缓冲几个部分组成。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的着地点是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的着地点应逐渐靠拢人体中线,形成— 条直线。
经典的5大训练技巧,助你提高100米成绩!
经典的5大训练技巧,助你提高100米成绩!短跑主要包括50米、100、200米、400米、4X100米等项目,一般初中主要涉及100米和50米,主要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个部分。
在练习时要注重步频和步长、绝对速度、速度耐力、跑步节奏、心理素质。
一、短跑技术分析1、起跑各就位:双手平行于起跑线后,手臂伸直,两脚踏紧抵足板,后膝跪在前腿屈,头颈放松勿乱摆。
预备:随口令深吸一口气,重心前移臀抬起肩膀超过起跑线,臀部高于肩膀;两腿角度要适宜,高度注意蹬摆离。
鸣枪:两手迅速推地,手臂积极摆动,双脚猛蹬抵足板,后腿积极前摆的同时身体前倾,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二)加速跑起动时步长由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增加跑步频率,两腿加快蹬与摆。
上体保持向前倾,双臂快速积极摆臂要,幅度要大。
(三)途中跑直道:上体始终正直或稍微向前傾,腿部用力后蹬,髋部位用力向前送。
跑步过程中,身体尽量做到平稳,保证自身不会上下、左右起伏,两臂快速摆动肩膀要放松。
弯道:进入弯道后身体逐渐向跑道内侧倾斜,双腿内摆向外蹬。
右臂摆动幅度要大于左臂减少离心率,让身体紧贴内线跑,弯道结束身转正。
(四)冲刺跑冲刺跑时,上体迅速向前倾,即将步入终点,要用肩或胸部前压撞线,两臂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冲过终点后要向前跑动十几米进行缓冲。
100米短跑提速技巧一提高步长、步频能力: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
一般采用的训练手段有:1、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2、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3、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4、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
100米短跑提速技巧二绝对速度:指短跑运动员发挥最高跑速的能力,在发展绝对速度时,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与空间的节奏。
100米跑四个基本环节技术分析
100米跑四个基本环节技术分析
100米跑四个基本环节技术分析:
1、发力阶段:这是100米跑比赛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
此阶段要求运动员以快速而强烈的动作来发力,由双脚逐渐发出跑步动作,使身体处于能够保持良好平衡及利用惯性力量的状态,以充分利用腿部肌肉的力量,尽可能的用更少的动作发力,尽快提升身体的速度。
2、加速阶段:在发力阶段之后,运动员要完成加速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运动员将发力时所获得的惯性动力发挥出来,以达到最大的加速效果。
在加速阶段中,运动员除要注意动作的频率外,还要注意动作的宽度、腿部肌肉的收缩,以及上身姿势的稳定,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速度。
3、平衡阶段:在加速阶段之后,运动员要进行平衡阶段,以保持良好的姿势,减少动作的浪费,节省体力,提高行进的稳定性。
此阶段要求运动员保持一定的身体平衡,腿部肌肉要紧贴着地面,下蹲动作要轻柔,以便能够有效地控制身体的平衡,减少摩擦力,从而提高跑步的效率。
4、冲刺阶段:在平衡阶段之后,运动员要进行冲刺阶段,以获得最优成绩。
此阶段要求运动员以快速而有力的
动作,把剩余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以便在到达终点时获得最佳成绩。
同时,运动员还要注意姿势的稳定,身体的平衡,腿部的抬起,以及头部的撑起,以便在最后的瞬间获得最佳的冲刺效果。
200米短跑途中技术分析
200米短跑途中技术分析途中跑是200米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和速度最快的阶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
途中跑每一个单步的组成都由支撑时期的着地缓冲、后蹬和腾空时期的折叠前摆、下放摆落动作组成。
(一)着地缓冲:着地缓冲是指从脚着地瞬间至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垂直上方时为止。
在支撑腿的缓冲过程中应依靠摆动腿的快速有力向前上方摆动和踝关节的主动用力以及髋关节的伸展来加速身体重心的前移,这有利于缩短缓冲阶段的时间和减少着地时的阻力。
当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点垂直上方时,支撑腿的膝关节角约为135°—140°,踝关节背屈约为85°—90°。
这样有利于下肢伸肌群的预先拉长和弹性势能的储备,为后蹬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支撑腿着地缓冲过程中,摆动腿以大小腿折叠姿势迅速向前摆动,直至摆过支撑腿的膝关节的稍前部。
这时的大小腿折叠角度约为30°,脚跟几乎碰到臀部。
大小腿充分折叠,能缩小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
(二)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后,支撑腿开始积极主动地后蹬。
同时,摆动推屈膝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带动同侧的骨盘前移,大腿摆至于水平面约成15°—20°角。
后蹬可以有力地推动人体向前,而前摆则可以使步幅加大。
(三)腾空时期:支撑腿结束后蹬后,即进入了无支撑的腾空时期,支撑腿离地后自然折叠做摆腿准备,而原摆动腿在腾空过程中摆腿幅度达到最大限度小腿随大腿的下压惯性先前下方自然摆出前脚掌做“扒地”式准备姿势,此时支撑腿的折叠角度接近最小。
而扒地鞭打动作是途中跑的关键技术,为减小着地时的阻力,运动员要做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与脚的积极后扒动作,以减小脚于地面的相对速度,这可使腿提前进入支撑的积极状态,从而加大前蹬阶段的支撑动力成分,形成支撑时期的单高峰型,以提高支撑效果。
教练提示:途中跑时两臂前后摆动,摆动动作不仅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腿部动作,更重要的是对提高两腿的交换频率以及蹬摆动作的幅度起着重要作用。
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的分析
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的分析田径短跑摆腿技术是指在短跑动作中摆腿的动作要领和技术,它对于提高短跑速度和爆发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的分析:1. 正确的起跑姿势:在短跑起跑时,运动员要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的姿势。
摆腿要从正常站立姿势开始,保持上身略微向前倾斜,重心位于前脚掌。
双脚略分开,脚尖向前,准备迅速推出。
2. 腿部力量训练:摆腿的力量来自于腿部肌肉的爆发力。
运动员可以通过进行腿部力量训练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如腿部深蹲、弹跳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爆发力,增加摆腿时的推力。
3. 加强腿部柔韧性:摆腿时需要较大的腿部伸展度和柔韧性。
在训练中,要加强腿部的柔韧性训练,如腿部伸展、屈腿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度,使运动员在摆腿时能够更加自如地伸展腿部。
4. 控制腿部的频率和挥动幅度:摆腿时,要控制腿部的频率和挥动幅度。
频率不能过快或过慢,要根据自身的速度和步幅来决定最适合的频率。
挥动幅度也要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动作的协调性和效果。
5. 足部落地技巧:摆腿动作的最后一步是足部的着地。
要掌握正确的足部落地技巧,保持脚尖向前并着地于前掌部分,整个落地过程要快速而稳定。
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准备进入下一步。
6. 反复练习和纠正:摆腿技术的训练要求反复练习和不断纠正。
运动员要通过系统的训练,不断调整和改进摆腿动作。
可以借助教练的指导,通过观察录像回放等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
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包括正确的起跑姿势、腿部力量训练、腿部柔韧性训练、控制腿部频率和挥动幅度、足部落地技巧以及反复练习和纠正。
只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才能够提高摆腿技术的水平,提高短跑速度和爆发力。
短跑技术分析
(四)终点跑
终点跑的任务是尽力保持 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包括终点跑技术和 撞线技术。
终点跑技术
1.终点跑技术:要求在 离终点线15—20米处, 尽力保持上体前倾角度, 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 力量,保持途中跑的高 速度跑。
终点撞线技术
2.终点撞线技术:在运 动员跑到离终点线约一 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 倾,以胸部或肩部撞向 终点线上空,并跑过终 点线,然后逐渐减慢跑 速。
在弯道跑时,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 脚前脚掌内侧用力,左脚前脚掌外侧用力。大腿前 摆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同时摆动的幅度比左膝大, 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大于左臂, 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右肘关节偏外,左臂稍 离躯干做前后摆动。弯道跑时的蹬地与摆动方向都 应与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趋于一致。
预备
“预备”时,逐渐抬起臀部,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 移动,此时身体重量落在两臂和前腿之间,其重 心投影点距起跑线15~20厘米。臀部抬起稍高于 肩,使两小腿趋于平行。“预备”姿势时,不要 过分地把身体重量移向两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这能够减少两手推地困难,加快两手推离地面的 速度。此时,膝关节角度状态有重要意义,适当 增大膝角,有利于蹬伸。大小腿之间最佳的角度, 前腿膝角约为90°~100°后腿膝角约为110°~ 130°。
途中跑
进入垂直支撑期,身体重心前移,避免造成 着地对三关节的冲击力过大,使重心下降过 多。同时,摆动腿的小腿顺惯性向支撑腿大 腿靠拢,摆动腿的膝关节折叠角逐渐减小。 此时,脚后跟不应落地,避免形成与运动方 向相反的退让性作用力。
途中跑
垂直支撑:(图②、③、⑦)随 着身体重心的前移,髋、膝、 踝关节的屈曲,身体总重心移 至支点垂直面,即进入垂直支 撑阶段。此时,支撑腿的膝关 节成136°~142°角,踝背屈 角约成85°~90°;后边摆动 腿大小腿折叠角处于最小状态, 脚跟几乎触及臀部,一般为 28°角左右。垂直支撑时相, 伸肌群处于拉长压紧待发状态, 为爆发性用力积蓄了动能。
短跑教案教材分析初中
短跑教案教材分析初中一、教材内容本教案所涉及的内容为短跑教学,主要面向初中学生。
短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起跑技术、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和终点冲刺技术。
此外,还包括短跑训练方法、短跑比赛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1. 短跑技术的教学分析(1)起跑技术:起跑是短跑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初速度。
起跑技术包括起跑预备姿势、起跑动作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起跑预备姿势:蹲下,身体重心降低,两脚距地面约半脚掌,身体前倾,两手撑地,颈部和背部保持自然弯曲。
起跑动作:起跑动作包括摆臂和蹬地两个环节。
摆臂要求前后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肩为轴,手腕前摆。
蹬地要求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同时用力向后蹬地。
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起跑后,运动员应迅速过渡到加速跑阶段,加大步幅和步频,身体前倾,保持低重心,尽量保持直线运动。
(2)途中跑技术:途中跑是短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保持和提高速度。
途中跑技术包括步幅、步频、身体姿势和摆臂动作。
步幅:途中跑时,运动员应尽量加大步幅,步幅的加大应自然、协调,避免盲目追求步幅而影响步频。
步频:途中跑时,运动员应保持较高的步频,步频的提高应与步幅的加大相协调。
身体姿势:途中跑时,运动员应保持身体前倾,但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跑步效率。
身体重心应保持稳定,避免上下起伏。
摆臂动作:摆臂动作应协调,与跑步步伐相配合,以提供前进动力。
(3)终点冲刺技术:终点冲刺是短跑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确保运动员能够冲过终点线。
终点冲刺技术包括加速、冲线动作和冲刺后的减速。
加速:终点冲刺阶段,运动员应加大步幅和步频,全力以赴地冲向终点。
冲线动作:冲线时,运动员应尽量使身体重心向前,用胸腹部冲过终点线。
冲刺后的减速:冲过终点线后,运动员应采取适当的减速措施,以避免因突然停止运动而造成身体损伤。
2. 短跑训练方法的分析短跑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素质训练、技术训练、速度训练和比赛策略训练。
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与分析
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与分析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与分析1、周期结构特点与分析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且最能体现短跑基本技术的阶段,根据途中跑各周期中技术参数相对稳定的特点,可将途中跑技术分为如下阶段(1)着地缓冲与“扒地”阶段:着地缓冲与“扒地”阶段是指摆动腿着地瞬间到重⼼投影点落在⽀撑点上的这⼀阶段。
传统理论认为,这⼀阶段应尽可能减⼩地⾯对⼈体的反作⽤⼒,尽可能做好缓冲;⽽现代理论认为阻⼒⼤⼩取决于“扒地”速度与⼈体⽔平速度关系,在⽔平⽅向上,当“扒地速度⼩于⼈体前进速度时,其差值就是⼈体前进的阻⼒速度;当“扒地”速度⼤于前进速度时,便形成了⼀个绕⼈体重⼼转动的圆周运动,其差值便是⼈体前进的速度,其原理如汽车滚动前进⼀样,此阶段要求⽤脚前掌落地,⽀撑重⼼要⾼,鞭打“扒地”积极快速。
(2)后蹬阶段:指重⼼投影点与⽀撑腿的⽀撑点重合到脚离地瞬间的阶段。
后蹬是着地缓冲动作的延续,是⼈体前进的主要动⼒,也是短跑技术的核⼼。
其要求是在尽可能发挥蹬地⼒量的同时,获得最佳蹬地效果。
根据⼈体运动的⽣物⼒学原理,膝关节最佳发⼒⾓度为130°,但资料表明,优秀运动员后蹬时的膝⾓⼀般为150°~156°,外国优秀运动员后蹬⾓度约为56°~60°(⽀点到⾝体重⼼连线与地⾯夹⾓),我国运动员⼀般为62.7°,因此,当⾝体重⼼移过⽀撑点垂直⾯时,⽀撑腿必须积极有⼒地蹬伸。
其⽤⼒特点是先从伸展髋关节(送髋)开始,依次蹬伸膝、踝关节,直到脚掌蹬离地⾯。
(3)折叠阶段:指⽀撑腿的脚蹬离地⾯到摆动腿脚跟接近臀部阶段,此阶段是⼀个以重⼼为悬点的单摆运动,此时⼤⼩腿的充分折叠可以缩短摆动⼒矩,加快摆动速度,放松肌⾁,有利于能量供给保证后续速度的发挥。
例如,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和我国著名的⼥⼦短跑选⼿李雪梅等⼤⼩腿的折叠都相当好。
具体的动作过程是:后蹬结束时,膝关节充分放松,并随⼤腿的快速前摆,⼩腿顺势后收,脚跟⼏乎贴近臀部形成⼤⼩腿折叠。
短跑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分析与应对策略
短跑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分析与应对策略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具观赏性和竞争激烈的比赛之一。
在这项项目中,选手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奔跑,技术战术的运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短跑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起跑技术起跑是整个短跑比赛中最关键的环节。
选手需要在起跑线上获得最佳出发,以获得更快的出发速度。
首先,选手需要通过爆发力来迅速离开起跑线,在起跑过程中应保持身体的稳定。
其次,选手需要灵活运用起跑姿势,如前摇、后摇和半蹲姿势等,以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
应对策略:选手在起跑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活动性,增强爆发力。
同时,反复练习起跑技术,熟悉起跑姿势,以确保在比赛中做到快速、稳定的起跑。
二、加速阶段在起跑后的加速阶段,选手需要迅速提高速度,争取在前方选手之前完成超越。
在这一阶段,选手主要依靠爆发力和步频来提高速度。
选手应采取腿部迅速腾跃、小步快跑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
同时,选手应注重呼吸控制,保持平稳的呼吸,以确保供氧充足。
应对策略:选手在训练中应注重爆发力的锻炼,如弹跳训练、爆发力训练等。
同时,选手需要练习提高步频的技巧,如短步快跑、加速冲刺等,以提高速度和节奏感。
三、终点冲刺终点冲刺是短跑比赛中最具观赏性和决胜关键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选手需要全力以赴,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冲向终点线。
选手应保持身体的前倾姿势,以充分利用地心引力和身体的前进动力。
同时,选手应注重手臂的摆动,以增加身体的推进力。
此外,选手需要保持专注和决心,坚持到最后一刻。
应对策略:选手在训练中应加强终点冲刺的特训,如增加终点冲刺的距离和次数,增加终点冲刺的强度。
此外,选手应训练耐力和坚持力,以提高在比赛中的持久战斗力。
四、竞争对手分析在短跑比赛中,了解竞争对手的特点和习惯是制定战术的关键。
选手应通过观察和研究竞争对手的比赛录像、训练状态和数据,了解其起跑技术、加速阶段和终点冲刺的表现。
在比赛中,选手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在起跑时紧跟对手、抢占领先位置,或者在终点冲刺时超越对手等。
短跑技术分析PPT课件
.
17
起跑后加速跑段的两臂有力的前后摆动具有 很大的意义,在开始几步身体处于很大的前 倾姿态时,重心移动的初速度较小。因此, 加速跑段应更加有力地大幅度地摆臂。
.
18
100米跑的加速跑,严格地说,还可以划分为两个 阶段,即最初的加速阶段和达到一定跑速后的加速 阶段。最初的加速阶段是从蹬离起跑器至30米处为 止,此段的加速跑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身体较大幅 度地前倾,二是获得速度后上体逐渐抬起。而达到 一定跑速后的加速阶段是从约30米以后开始的,大 约至60~80米处。在此加速段,跑速继续在步长和 步频的作用下,达到最协调的结合,获得最好的加 速效果。这一段加速跑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上体 呈较正直的姿势;第二,在后腿前摆过程中,膝关 节应上抬至太腿与地面呈平行的位置。
短跑技术分析
.
1
短跑技术
短跑全程技术,可分 为起跑、起跑后的加 速跑、途中跑和终点 跑四个部分。短跑成 绩是由起跑的反应速 度、起跑后的加速跑 能力、保持最高跑速 的时间和距离,以及 各部分的技术完成的 质量决定的。
.
2
起跑
短跑的起跑过程包括 “各就位”“预备” 和鸣枪三个阶段。
.
3
起跑器的安装
.
5
普通式
.
6
拉长式
.
7
各就位
“各就位”时,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两手 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 上,后膝跪地,两手收回紧靠起跑线后沿并 撑地面,两臂伸直,两手间距离比肩稍露 (此宽度与臂长短有关),手指成拱形地做弹 性支撑,头与躯干保持在一直线上。身毒重 量均衡地落在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
起跑后加速跑的完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跑技术分析》课次时间任课教师任课班级教学内容短跑技术分析,重点对短跑技术中途中跑技术的要求,步频与步长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
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短跑技术的结构、生物力学特征基本知识。
2、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会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的一般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习的学习惯和刻苦自学的精神。
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措施开始部分 1、上课起立,师生问好2、点名清查学生出勤情况。
3、简要介绍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和要求。
认真记录考勤情况着重讲解内容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
基本部分基本部分一、跑的目的跑的目的是使人体产生快速的移动。
在跑的支撑阶段通过支撑腿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人体获得位移的动力,在腾空阶段人体依靠惯性继续想前运动,并为下一次的蹬地作好准备。
二、短跑技术的结构划分。
短跑属极限强度运动,其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周期性运动。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径赛项目,是400米及400米以下距离跑和接力跑的统称。
短跑比赛项目有60米、100米、200米、400米及4×100米和4×400米接力。
短跑全程技术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
其中途中跑阶段是全程跑过程中距离最长、技术最合理、速度最快的阶段,因此,途中跑技术的好坏是决定成绩的关键环节。
短跑技术结构示意图:短跑(按结构划分)1、起跑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得身体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技术上应做到“送、抬、贴”在起跑时,运动员为了获得稳固的支撑点,需使用起跑器,起跑器的安装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进行确定。
一身体反映较快的运动员通常采用拉长式,二腿部力量较好的运动员通常采用普通式。
蹬上起跑器时一般是用有力的腿放于前抵足板,其目的是在启动的过程中前腿蹬伸的工作距离较长,可以有效的推动身体向前移动。
在起跑的过程中,预备和启动是主要的技术关键。
预备时身体适当前送,重心抬高,可提高起跑的反应速度。
身体适当前送可利用引力的作用获得一个向前的水平分力,有利于启动时的快速反应。
启动:两手迅速离地,两臂屈肘作有力地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
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领先向前摆出,如果完成这一姿势的动作过于僵硬,就会导致跳出,因此前摆的腿应迅速地落地,两臂继续摆动,以保证不出现跳跃式动作。
2、起跑后的加速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前腿蹬离起跑器到进入途中跑姿势之前的一个跑段。
起跑后的加速跑应尽快接近最高速度。
起跑后的加速跑的任务是:充分利用起跑获得的初速度,在较短距离内尽快获得更高的速度。
在技术上应做到逐渐抬高身体、逐渐加大步长、两脚足迹点逐渐向中线靠拢。
起跑的第一步和以后各步的步长动作,对起跑后加速跑的质量影响很大。
步幅过小不能保证迅速增加速度,步幅过大则会导致“拉大步”而降低速度。
起跑第一步的步长应为3.5——4脚,第二步为4—4.5脚长,依次到7脚(第七步)以后从第八步,步长增加一脚的三分之一长,第十二步至十四步增加一脚的三分之二长。
步长的某些变化是由加速跑的速度决定的。
但是,在训练中最好是按照上述步长的标记跑,使运动员能学会有力而迅速的后蹬。
在起跑后加速跑的过程中,要注意步长逐渐地增加,躯干平稳地抬起。
通常认为,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是在25—30米处(13—15步)结束的,这时运动员可达本人最高跑速的90—95%。
起跑后的加速跑同途中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存在。
当运动员达到最高速度92—95%及适宜的步频和步长时,既可以认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已告结束。
在加速跑过程中,动作结构有着重要的变化,如果说前2—4步起主要作用的是蹬地力量和速度,那么,以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节奏和步频。
从第四至五步到第十四至十五步这段距离是很难跑的,因为在这一段距离里要抬起上体并过渡到途中跑。
所以,在训练中运动员应特别注意在这一段距离内要努力达到适宜的步长和步频。
起跑后的加速跑段身体前倾角度是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逐渐接近途中跑的姿势。
一般运动员或运动新手在30—40米处就达到了自己的最高速度,随后的速度即开始下降。
短跑加速原理:速度越快,倾斜度越大运动员每一次成功地蹬地,都会增加速度直到最高速度。
随着速度的增加,加速度下降,你会发现逐渐减少了身体的倾斜(见图4)。
达到最高速度后,整个身体姿势是垂直的。
100米跑的加速跑,传统观念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最初的加速阶段(0—30米)和达到一定跑速后的加速阶段(30—60米)。
作者对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各10米速度的研究后认为,百米起跑后的第二加速段应在(30—50米),并进一步指出了加速段是0—50米的科学意义。
起跑后第一加速段具有两个特点:(1)身体较大幅度地前倾;(2)获得速度后上体逐渐抬起。
起跑后第二加速段也具有两个特点:(1)上体呈较正直的姿势;(2)在后蹬前摆过程中,膝关节应上抬至大腿与地面呈平行的位置。
美国的卡尔•刘易斯技术最为典型。
3、途中跑途中跑的任务是继续发展和保持较长距离的最高速度。
途中跑的每一单步结构均由支撑期和腾空期组成。
支撑时期支撑腿的腿部动作可分为着地缓冲和后蹬伸展;腾空时期的腿部动作分为折叠摆动和鞭打下压。
着地:腾空结束时,摆动腿积极伸展下落,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着地点距总重心投影点为27—37厘米。
着地角为65°—68°。
着地动作积极,有利于缩短前支撑的时间和减小着地时的阻力。
同时,另一摆动腿迅速以大小腿折叠姿势向支撑腿靠拢,摆动腿的膝折叠角逐渐减小,直至垂直部位时为最小。
着地距离与跑速和落地脚着地的时机相关。
落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之前能否产生加速效果,这要取决于落地脚后扒动作的速度缓冲是蹬地的前奏,动作从支撑腿的脚触地开始到膝关节最大弯曲止,垂直缓冲则是身体总重心在支撑点垂面时各关节所处的状态。
缓冲是腿部肌肉作退让性的工作,同时为下一次蹬伸作好身体上的准备。
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时,就进入了支撑腿的后蹬和摆动腿的前摆阶段。
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大小腿成折叠姿势)超越支撑腿,开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抬至与水平面成15°—20°角。
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依次伸展髋、膝和踝关节,直至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动作。
后蹬结束时,支撑腿与摆动腿的两大腿间的夹角约成100°—110°;支撑腿的支点至髋关节的连线与地面约成55°—60°左右的夹角。
腾空时期的腿部动作,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服从相向运动的原理,因此,为了使前腿做好着地动作,不应只单方面强调前腿扒地地的找地动作,而应从相向运动原理出发,技术要求上应强调两大腿的相向运动,即并大腿的动作。
这样做完成动作时协调自然,否则容易上身体紧张。
总之,起跑后加速跑和途中跑的速度取决于步长和步频的适宜比例。
相同的跑速,其步长和步频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比例关系。
因此,提高跑的速度可以有三种途径:(1)步频相对稳定,增大步长;(2)步长相对稳定,提高步频;(3)跑的步长和步频同步增加。
优秀男子百米步频和步幅的范围与跑速之间的关系100m成绩途中跑(米/秒)步频(步/秒)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9.738 12.05步长︵米︶ 2.41 2.46 2.51 2.56 2.62 2.68 2.74 2.8 2.879.828 11.87 2.37 2.42 2.47 2.53 2.58 2.64 2.7. 2.76 2.839.884 11.76 2.35 2.4 2.45 2.50 2.56 2.61 2.67 2.73 2.89.949 11.63 2.33 2.37 2.42 2.47 2.53 2.58 2.64 2.70 2.7710.02 11.49 2.30 2.34 2.39 2.44 2.50 2.55 2.61 2.67 2.7410.08 11.36 2.27 2.32 2.37 2.42 2.47 2.52 2.58 2.64 2.7010.14 11.24 2.25 2.29 2.34 2.39 2.44 2.50 2.55 2.61 2.6810.21 11.11 2.22 2.27 2.31 2.36 2.42 2.47 2.53 2.58 2.6510.32 10.90 2.02 2.22 2.27 2.32 2.37 2.42 2.48 2.53 2.6010.37 10.80 2.16 2.20 2.25 2.30 2.35 2.4 2.45 2.51 2.574、终点跑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应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的技术,要求运动员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时,尽力加快两臂摆动速度和力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
当运动员离终点线前一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倾,双手后摆,用胸部或肩步撞终点线。
图片展示跑的过程,并结合讲解其目的。
通过分析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短跑的技术结构的划分。
送:身体前送运动员两肩的投影点超过起跑线。
抬:臀部抬高与肩相平或高于肩,使身体的重心处于较高的位置上。
贴:两脚紧贴抵足板,能有效地获得反作用力。
利用图表分析步长和步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