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跨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大跨径悬索桥是一种重要的桥梁结构,具有结构简洁、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因此在现代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其施工和成桥阶段,由于结构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悬索桥具有较高的抗风要求。

对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的抗风措施进行研究,对于确保悬索桥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悬索桥的施工和成桥阶段是其整个工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结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风力的影响。

由于悬索桥结构本身具有较大的自重和灵敏度,一旦受到大风的影响,可能会发生结构破坏,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在施工和成桥阶段,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抗风措施,以确保悬索桥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针对大跨径悬索桥施工阶段的抗风措施,需要从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进行考虑。

在结构的设计方面,可以采用风洞试验等手段,对悬索桥结构在风力作用下的响应进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

在施工工艺方面,可以采取加强材料、加固结构等措施,以提高悬索桥结构的抗风性能。

针对大跨径悬索桥成桥阶段的抗风措施,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这个阶段,悬索桥结构通常处于未完全固定的状态,如果受到大风的冲击,可能会引发结构的摇晃和振动,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

在成桥阶段,需要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以提高悬索桥结构的抗风性能。

除了上述的抗风措施之外,还需要对悬索桥的施工和成桥过程进行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位移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悬索桥工程的安全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大跨径悬索桥的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有效地进行结构的抗风设计和施工工艺的改进,如何在成桥阶段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大跨径悬索桥工程的抗风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大跨径悬索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控模型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大跨径悬索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控模型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关键 词 ] 层状岩体;边坡;监测; 监控模型;研究思路 [ 中图分 类号 ] l 414 [ 1 7. U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 9 72(02 0 — 00 0 0 —14 20 ) 6 02 — 5 0
综 观 国 内 外 文 明 和 经 济 发 展 史 文 明 的 起 源 、 城 镇 的 兴 起 ,经 济 的 发 展 , … … ,无 不 与 大 江 、大 为 地 基 , 南 锚 碇 也 以 边 坡 为 抗 力 体 , 安 全 监 控 就 成
力为 5 5×l k 0 N。 大 桥 的 南 塔 墩 、 南 锚 碇 和 南 引
错动 ,使 已有 优势结 构 面的物理 力学 性 质进一 步弱
化 ,甚至成 为对 岩 体稳 定 起 控 制作 用 的 泥 化夹 层 。 也 由于 优势结 构 面大 多属物 质分异 面 ,所 以层状 岩 体 中犬 量存在 的裂 隙发 育情 况受控 于 优势结 掏面 的
发育 与分布 ,且它 们 可组 合 成 大量 潜在 滑 裂 面[ , 并 决 定了岩体 力学性 质和岩体质 量 层 状 岩 喷边 坡 中分布 的对稳定 有重要 影 响的 多层上层 滞水 , 目前 仍难 以准 确 模 拟 。故 其 稳 定性 的 准 确 评 价 十 分 困 难 。因此 ,监 测手段 成 为确保 其安全 与稳 定 的必备 措施 。多年 的实践 和大量 的检 索表 明 ,由于 岩 土体 的复杂性 ,为了落实 “ 为安 全 而监测 ” 的宗 旨 ,深 入 的定性 分析和 客观 的定量 评价 十分 必要 。不 同的 稳定 问题 、不 同的破坏 机理 、不 同的破 坏边界 ,其 监 测 网点 的布设 、监测方 法 的选择 以及监控 模 型 的
河 休戚 相关 所 以 ,许 多工程 场址 分布 于岸边 ,尤 其 是跨越 工程 ,如输 变 电线路 工程 中 的跨 越塔 、桥

超长大规格高强悬索桥主缆单元索股制造技术研究

超长大规格高强悬索桥主缆单元索股制造技术研究

×1 9丝 , 6 长度 42 0i, 5 单根索 股重量 达到 10t为 n 2 ,
目前 已知悬索 主缆单 元索 股 中规 格最 大 , 长度 最长 , 强度等级 最高 , 量 最重 。针 对 这 种超 大 超 强 的单 重 元 索股 , 它所需 要 的 编制 设 备 、 精度 控 制 技术 、 固 锚 工艺 、 验验证 、 试 水平 收放 技术应 用智 能放索 装置也
( 6 ≥19丝) 高强度 ( 6 a 18 0MP 等级 ) 主缆单元索股制造技术 , 同时对主缆索股的水平 收放 索技术和装置进行 进一步 的研究 , 为特大跨径悬索桥主缆单元索股的制造 提供技术研究基础 。
[ 关键词】 特大跨 径 ; 大规格 ; 6 a 180MP 等级 ; 5 疲 劳试验 ; 42 0m; 放索试验 【 中圈分类号】 U 4 .7 【 4 7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14 ( 00 0 一 0 8— 4 09— 7 2 2 1 )" 0 0 0 /
超长大规格高强悬索桥主缆单元素股制造技术研究
张海 良 ,沈 旺 ,李 刚 ,郭 健 一
(. 1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 限公司 , 上海 2 1 1 2 0 34; .浙 江省舟 山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 , 浙江舟 山 36 0 ) 10 0
[ 摘要] 以西堠门 大桥 国产 17 0 M a主缆 索股 制作 技术 为基 础 , 一步 研究 超 长 ( 5 1 大 规格 7 P 进 ≥42 01) 1
Fi . Tr c in d v c s g4 a t e e o i
图 5 过线 架及 分 丝板
图 2 六角整形压轮装置相片
Fi 2 H e ag alpr si he lde ie g. x on e sng w e vc s

某大跨度悬索桥抗震、抗风技术研究

某大跨度悬索桥抗震、抗风技术研究

总第293期交 通 科 技Serial No.293 2019年第2期Transport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o.2Apr.2019DOI 10.3963/j.issn.1671-7570.2019.02.004收稿日期:2018-10-15某大跨度悬索桥抗震、抗风技术研究李 奇(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56)摘 要 以某单跨838m的钢-混悬索桥为例,介绍了该大跨度悬索桥的抗震、抗风标准及采用的减震、抗风措施。

即通过在塔梁之间设置4套阻尼器,降低结构纵向地震位移响应;通过设置中央扣索,增加结构的反对称扭转频率;通过设置稳定板,提高结构颤振临界风速,并起到抑制涡振振幅的作用。

关键词 地震 风速 阻尼器 颤振 稳定板 桥梁在地震、风荷载下的安全性能一直是桥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宜昌至喜长江大桥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为大跨度悬索桥,在工程减灾方面更需特别关注,因此,设计过程中对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进行了专项研究[1],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1 工程概况宜昌至喜长江大桥上距葛洲坝2.7km,下距夷陵长江大桥4.9km,工程全长3 231m,按照双向6车道、行车速度60km/h设计,其中主桥采用单跨838m钢板结合梁悬索桥,桥式布置见图1。

图1 主桥桥式布置图(单位:m)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107m,主塔基础采用18根直径2.8m的钻孔桩。

主梁全宽33.2m,中心线处梁高3.02m。

钢梁由两侧的主梁通过横梁连接而组成。

混凝土桥面板全宽为25.0m,板厚0.22m[2],通过布置于钢主梁、钢横梁和小纵梁顶板上的剪力钉与钢梁结合后共同受力,主梁横断面布置见图2。

图2 主梁横断面图(单位:cm)2 工程环境2.1 地震至喜长江大桥所在的宜昌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桥址区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场地不同超越概率的地表水平加速度峰值[3]见表1。

表1 地震动参数表超越概率amax/g T1/s Tg/s100年63%0.042 3 0.1 0.40100年10%0.128 4 0.1 0.40100年3%0.192 5 0.1 0.402.2 风速桥址地面以上10m,频率为1/100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v10=24.1m/s,本桥所在位置较为开阔,为B类地貌,换算到桥面标高处的设计风速为30.2m/s。

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大跨径悬索桥是一种建筑结构工程中常见的桥梁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悬索的拉力来支撑桥梁的自重和荷载。

而主缆则是悬索桥中起到主要承载作用的部分。

本文将研究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的成桥线形计算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应应用。

在进行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研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大跨径悬索桥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大跨径悬索桥由悬索、主缆、主塔等组成。

其中,主缆被悬挂在主塔上,作为悬索的延伸,并用于支撑桥面板。

主缆的成桥线形是指主缆在自重和荷载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曲线形状。

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的研究是基于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的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主缆的初始线形,通常可以假设为一定的曲线形状,如悬链线形。

然后,根据桥面板的自重和荷载情况,通过数值计算或解析计算的方法,确定主缆的悬挂点位置以及推力大小。

对于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缆成桥线形的计算可以用于确定主缆的几何参数,包括主缆的长度、形状和初始线形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于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主缆成桥线形的计算可以用于确定主缆的受力情况,包括主缆的张力和弯矩等。

这些受力情况的计算可以用于判断主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确定主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主缆成桥线形的计算也可以用于对已建成的大跨径悬索桥进行检测和监测,以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的计算涉及到多种计算工具和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近似解法和经验公式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计算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大跨径悬索桥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计算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探讨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探讨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探讨摘要:我国公路交通体系迅速发展,不断完善,为提高经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桥梁作为公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交通系统中的占比较大,受限于我国复杂的地质环境,各类大跨度桥梁建设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必须掌握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设计重点,结合建设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保证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总体建设水平。

论文阐述了大跨度公路桥梁的设计要点,提出了改善大跨度公路桥梁设计水平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设计要点;优化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虽然桥梁设计水平有了相应提高,能够进一步缓解大跨度桥梁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

同时我国当前桥梁建设施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想要进一步确保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保证桥梁建设工作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持久性的特点。

另外,对于桥梁设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桥梁设计的工作,将内部设计结构全面优化和完善,最终保障大跨度桥梁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大跨度桥梁特点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基础建设日益完善,桥梁作为城市重要地标及交通纽带,起到关联城市、疏导交通、美化城市的重要作用。

我国南方城市很多都将桥梁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代表之一,如长江大桥、杨浦大桥等,这些都属于大跨度桥梁。

大跨度桥梁主要是指桥梁长度、宽度较大,并且在承载能力、稳定性等方面都较为突出,这也导致了大跨度桥梁在设计中的复杂性、系统性。

大跨度桥梁具有结构规模大、结构组织规划困难、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如图1所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项目结构规模较大。

桥梁主体结构多为大跨度结构形式,从长度、宽度等层面都突显了桥梁主体的大气、宏观。

(2)在结构组织及规划方面也较为复杂:从大跨度桥梁主体结构可以发现,很多桥梁都需要对该桥体过渡节点进行设计,并根据桥梁实际长度、宽度等进行元素融入。

(3)施工难度高。

跨度越大,工程规模越大,施工难度越大,每个细节都要处理到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科技成果简介(续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科技成果简介(续一)

依托西 堠门大桥工程 ,对 特大跨径悬 索桥 分体 式钢箱 梁 的受力 特性 进行研 究 。采用 子结 构有 限元技 术建 立全桥 模 型 ( 可消除局部模 型产 生的模拟偏差 ) ,研 究分体式钢箱梁在静 风、温度 、汽车等 作用下 的受力特性 和传力机理 ,建 立特大跨 径悬索桥钢 箱梁精确有效 的计算 方法 ,编制相应 的解析计算程 序。在计算分 析的基础 上 ,通过节段 实体模型试 验 ,验证并 深入研究分 体式钢箱梁关键构 造在不同荷载工况下 的受力 特性 和传力机理 ;并在此 基础上进 一步研究 分体式钢箱 梁关键构 造的合理细节 。结合 国外相关研究结论 及我国近年来 已发现 的桥梁损伤 病害特征 ,对导致我 国钢箱梁桥 正交异性钢桥 面板
a es g e td Th e t r se n o t emo trb h te ala 一 4 ℃ s o l en e s t a . r u g s e . ed p h p e s d i t h ra y t es e lb l t 0 h u d b o ls h n 1 0
ta . h n 0 2,a d t ea c mu a e eo m a in at r1 o d n r q e c . i in t e t ua e a n h c u lt dd f r t fe Hzl a ig fe u n y 1 0m l o i ssi lt d f— o 2 l m m
tgue t s S no o e t a 1 i e ti tm r h n 0. 0 mm
Ke r s S a alsls r c y wo d : lb b l t sta k;Ce n —m u sfe s h l m o t r e e e c l r a a e me te liid a p at ra ;S v r od a e ;Lo tmp r t r w e e au e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大跨径悬索桥是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在施工期间和成桥阶段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抗风措施研究,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对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的抗风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1. 风场评估:在进行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的风场进行评估。

通过风速和风向的实时监测,可以选择适合施工的时间和条件,减少风对施工的影响。

2. 悬索索塔设计:悬索桥的悬索索塔是承受悬索和桥面荷载的主要结构,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考虑风荷载的情况下,悬索索塔的设计需要考虑风的影响,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施工设备固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车、起重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吊装作业。

在风大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影响施工的进行。

在施工前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固定,防止风对其的影响。

4. 施工进度安排: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考虑风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暂停高空作业,待风速减小后再进行施工。

5. 安全防护设施: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施工现场需要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对于高空作业人员,需要配备安全带等装备,防止风对其的影响。

1. 成桥阶段的抗风措施比施工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大跨径悬索桥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成桥环境的要求更高。

2. 成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抗风措施包括:(1) 钢缆索塔固定:成桥过程中,悬索索塔的固定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吊装悬索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缆索塔进行加固,以抵抗风荷载对其的影响。

(2) 桥面荷载均衡:在成桥过程中,需要平衡桥面的荷载,以减小风对桥面的影响。

对桥面荷载进行调整和均衡,可以有效减小风的影响。

(3) 连接件固定:在成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连接件进行固定,防止其在风大的情况下产生位移或变形,影响整个桥梁的稳定性。

3. 成桥阶段的抗风措施需要经过详细的工程计算和实验验证,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成桥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桥梁结构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针对风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抗风措施设计。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跨径悬索桥的建设逐渐增多,同时也增加了悬索桥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

风是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会对悬索桥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进度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在大跨径悬索桥的施工及成桥阶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应对风险,确保悬索桥建设的顺利进行。

1、预测和监测风速在施工现场设置气象站,对风速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气象预报来预测风力,确保在风力达到一定等级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施工安全。

2、加强钢丝绳固定钢丝绳是悬索桥的主要承载组件,其固定紧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悬索桥的结构安全。

在施工阶段,应加强钢丝绳的固定,采用双向拉力固定方式,避免钢丝绳因风力而松脱,从而保证悬索桥的结构稳定性。

3、加强施工安全监管钢丝绳的预应力施工是悬索桥施工的关键步骤,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措施,对钢丝绳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钢丝绳的预应力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4、钢缆拦挡绳的设置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缆拦挡绳,以防止悬索索的“翻飞”现象,这样可以减轻大跨径悬索桥施工中的风险,避免步步惊心的情况。

5、加强插车操作插车作业是悬索桥施工过程中比较危险的环节之一,因此,在插车作业中,应加强对风力的监测和预测,并根据风力等级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降低插车作业风险。

同时,还应有专门的人员对插车进程进行监管,确保插车操作的安全进行。

针对大跨径悬索桥成桥阶段风险较高的情况,应加强气象预报和监测,对风速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在风力达到一定等级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悬索桥受到损坏和影响成桥时间。

3、加强悬索索的防折断措施在成桥阶段,悬索索会处于临界状态,非常易于发生断裂现象,因此必须采取防折断措施。

在成桥阶段,可采用加装悬索索挡板的方式进行防折断,避免风力将悬索索挡板吹动而影响成桥时间和安全性。

4、定期巡查和维修在大跨径悬索桥的成桥阶段,仍然需要进行定期巡查和维修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悬索桥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抗风措施研究大跨径悬索桥是一种大型跨海、河、峡等水体的大型跨度桥梁,在其施工及成桥阶段,受风力影响较大。

在悬索桥的设计与施工中,需要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抗风措施,以确保大跨径悬索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及成桥阶段的抗风措施研究。

一、大跨径悬索桥施工阶段的抗风措施研究1. 风险评估在大跨度悬索桥的施工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对施工场地的风力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施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为制定合理的抗风措施提供依据。

2. 施工工艺调整针对大跨度悬索桥施工的特点,可以采取一些工艺调整措施,以减小风对施工造成的影响。

在施工现场悬挑钢梁时,可选择在风力较小的时间段进行,或者采取加固、增加支撑等措施,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

3. 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比如加固施工平台、加装抗风设施等,避免风力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影响,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二、大跨径悬索桥成桥阶段的抗风措施研究1. 成桥工艺优化针对大跨径悬索桥的成桥阶段,可以针对不同的成桥工艺优化抗风措施。

在主梁吊装过程中,可以选择在风力较小的时间段进行,精心安排吊装作业,减小风力对吊装过程的影响。

2. 风力监测系统在成桥阶段建立完善的风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风力变化的情况,及时发现风力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成桥作业的安全性。

3. 抗风设施设置在大跨径悬索桥成桥阶段,可设置一些抗风设施,比如加固支撑、增加加固材料使用量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风天气,确保成桥作业的持续进行。

三、大跨度悬索桥抗风措施研究的例子例1:香港青马大桥大跨度悬索桥施工阶段的抗风措施青马大桥是香港的一座重要桥梁,其大跨度悬索桥的施工阶段,面临着严峻的风力挑战。

为此,工程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抗风措施,包括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专业的风力监测系统、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等措施,最终顺利完成了青马大桥的悬索桥部分的施工阶段。

大跨径悬索桥提高抗风稳定性的措施研究

大跨径悬索桥提高抗风稳定性的措施研究
Ab t a t W i h mp o e n ft e b d e d s n a d c n t c in tc n lg ,h e od o d r u p n i n b ig ’ sr c t t ei rv me t r g e i n o sr t e h oo y t e r c r fmo en s s e so r e S h o h i g u o d s a sr fe h d c n iu l . h r fr Ae o y a c sa i t e o s te mo ti o tn co n d sg i g a d c n t ci g S S p n i e r s e o t al T e e oe, r d n mi t bl y b c me h s mp r tf t ri e i nn n o sr t U — n y i a a u n p n in b i g s I r e u r n e i d r s t n tb l a in o n —p u p n in b d e, ed n mi e a ira d t ew n — e so rd e . n od r og a a te w n —e i a ts i z t f o g s a s s e s r g t y a cb h v o n i d t s a i o l n o i h h r ssa ts b l y ae a ay e y te e p r n fw n — n e , n h t o n a i g o i d t n e x e me t ae as e itn t i t r n lz d b h x e me to i d t n l a d t e me h d a d me n n w n u n l e p r n r lo a i i u f i h g l h e . h n u n e o ep e e t e me s r s o u p n i n b d e i e p o e a d t er a o a l t c u a y tm fln — i h i t d T e if e c ft r v ni a u e n s s e so r g s x lr d, h e s n esr t r s s g l h v i n b u l e o g o s a u p n in b ig si l ic se . h e u t w l b au l e in n d a ay ig s s e so r g h c p v r p n s s e so rd e sas d s u s d T e r s l i ev l a e i d sg i ga n zn u p n in b d e w i hs a i o e o s l b n n l i n s 2 0 0 mee sl n . 0 tr o g Ke wo d l n — p n s s e so rd e wi d r ssa ts b l a in; a e ; n -e itn t cu e; i d t n e e t y r s o g s a u p n in b g ; n —e it n t i z t i a i o d mp r wi d r ssa ts u tr w n u n l s r t

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创新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

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创新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

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创新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公路桥梁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对促进区域联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桥梁工程结构类型比较多,其中大跨度桥梁占了很大的比重。

为了提高桥梁建设水平,有必要对桥梁结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文章以大跨度公路桥梁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创新结构与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类型;结构设计;1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创新结构1.1斜拉桥结构斜拉桥是一种由主梁、塔塔和斜拉索组成的刚性结构。

通过斜拉索将桥梁主梁悬挂在塔塔上,实现跨度的支撑和传力。

斜拉桥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大跨度桥梁。

其美观独特的外观也成为现代桥梁设计的标志之一。

1.2悬索桥结构悬索桥是一种采用主梁悬挂在多根主缆上的结构形式。

主缆通过塔塔支撑,支持悬挂主梁的承载力。

悬索桥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抗风能力,并能够跨越较大的跨度。

著名的悬索桥包括旧金山金门大桥和纽约布鲁克林大桥等。

1.3拱桥结构拱桥采用拱形结构,在桥墩之间形成弧形的支撑结构。

拱桥利用拱形结构的受压能力,在大跨度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

它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美观性,被广泛应用于跨越河流和山谷的大跨度桥梁设计。

1.4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先设计的压应力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和变形,提高桥梁的寿命和稳定性。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通常用于大跨度或承载要求较高的工程。

1.5创新材料应用结构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还可以采用创新的材料应用来实现轻量化和高强度的设计。

例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或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等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构件的加固或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可以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实现更轻、更高强度的结构。

这些创新结构和材料应用为大跨度桥梁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选择和解决方案。

同时,创新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工程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跨度悬索桥缆索挤紧机的设计与研究

大跨度悬索桥缆索挤紧机的设计与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 I 2 0 1 3 年 第1 1 期
路 桥 科 技
大跨 度悬索桥缆索挤紧机 的设计与研究
宋 波
( 武桥 重工集团股份有 限公 司, 湖北 武汉 4 3 0 0 5 6 )
摘 要: 大跨 度 悬索桥 的 施 工 必须 借 助 于施 工 技 术相 配套 的 专 用设 备 , 缆 索挤 紧机 就是 用来 将初 整 圆后 的 主缆 平 行 钢 丝 束 紧 固 成 圆并使 得 空隙 率达 到设 计 要 求施 工 设备 。缆 索挤 紧机 可 以有 效提 高 了 桥 梁施 工 的 工作 效 率 , 并为 大跨 度 悬 索桥 的建 设提 供 设
备保障。
关键 词 : 大跨 度 悬索桥 ; 挤 紧机 ; 缆索; 空 隙率 ; 桥 梁施 工 设备
1概 述
1 . 5 m/ ai r n
大跨 度 悬 索 桥 的 建 设 具有 施 工 难 度 大 ,质 量 要 求 高等 显 著 特 3挤紧机总体结构 点, 其施工必须借助于施工技术相配套的专用设备l 1 ] 。 挤紧机是针对 主缆 紧缆 机 的结 构 形 式 见 图 1 , 主 要 由 紧 固装 置 、 移 动装 置 、 液 悬索桥主缆成型的专 用设备 , 主缆为悬索桥主要承载构件 , 但 由于 压 系统 三部 份 组成 。 构成 主缆 的全部索股经过调整后 , 各索股之 间、 索股 内部都存在 空 隙, 使得其表观直径 比设计要 求的直径大得多。为了能够顺利地进 行 索 夹 安装 及 缠 丝作 业 , 需 要 进行 紧 缆 , 把 主 缆 截 面 紧 固为 圆形 , 并 尽量减少内部空隙, 使得空隙率达到设计要求 。 主 缆 紧 固 到 位后 , 将 液 压 油缸 设 置 为保 压 状 态 , 然 后 用 专 用 量 具测定主缆直径和周长 , 并计算主缆 的空隙率 , 若满足工艺要求 , 则 利用 不 锈钢 钢 带 进行 固定 。 经测量的数据用下公式计算出主缆平均直径 :

大渡河特大桥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渡河特大桥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渡河特大桥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大桥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通过深入沟通,进一步优化设计,在大桥的设计和施工上创新采用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首创设计了波形钢腹板索塔横梁,提高了桥梁抗震性能;首创设计了隧道锚与隧道连通形式,解决了超长隧道锚开挖作业面少,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发明了狭窄隧道锚空间主缆牵引,锚固系统安装以及缆索吊主索布置系统,解决了狭窄隧道锚内传统工艺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同时创新优化了传统的缆索吊装系统,通过智能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了系统运行安全。

该项目克服了山区高地震烈度带大跨度悬索桥总体布置难、常规施工技术与装备受限、风观测精度低等难题,创造性地破解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的技术难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山区公路建设。

关键词:高地震烈度带;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波形钢腹板;主缆牵引;缆索吊装系统引言雅康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面临着“施工极其困难、地形极其复杂、地质极其复杂、气候极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五个极其。

同时大渡河特大桥作为“川藏第一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通过优化施工组织,优化施工方案,创新施工技术,加大宣传力度,为最终大桥的建成通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后大桥也是获得了各界的认可,在国际上也是获得了“古斯塔夫-林德萨尔”奖。

1工程概况泸定大渡河大桥主桥为1100m单跨钢桁梁悬索桥,雅安岸采用隧道锚,康定岸采用重力锚。

特点有:桥位海拔高达1617米,桥面至水面高差达239米,主墩索塔高达188米,水面至桥塔顶高差达364米;雅安岸不稳定高陡边坡高达100米;桥位位于三大断裂带交汇区域,距活动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约22km,地震基本烈度高达Ⅷ度;峡谷多雾、气象多变、风场紊乱,瞬间风速达32.6米/秒,相当于12级台风风速;昼夜温差高达15℃以上;承台表面积达2200平方米,相当于5个篮球场,大体积砼方量18650立方米;重力式锚碇平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相当于13个篮球,大体积砼方量91000立方米。

大跨度桥梁抗风技术挑战与基础研究

大跨度桥梁抗风技术挑战与基础研究
to a s ca in fr Brd e nd tu t r l i n l As o i t o i g a S r c u a En i e r o g n e-
力 l引。 。 ,
随着桥 梁跨 径 的不 断增 大 , 构 质量 越来 越轻 、 结
结构刚度越来越小 、 结构阻尼越来越低 , 从而导致了 对 风致 作用 的敏 感性 越来 越 大 。文章 主要 介绍 悬索
[ 作者简 介】 项海帆 (9 5 , , 江杭 州市人 , 13 一) 男 浙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研究方向为桥梁及结构工程 ; E—m i hxag altnj eu c al fi @m i o g .d . n : n . i8 中 国 工程 科 学
表 l 世界跨径排 名前十的悬索桥
根 据 润扬 长江 大 桥 结 构参 数 , 桥梁 动 力 特 性 对
20 年建成的润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二 、 05 世界
第 四大跨 径 悬 索 桥 。该 桥 为 典 型 的 三 跨 简 支 悬 索 桥 , 径 布 置 为 50 m + 140 I 跨 1 9 I+ 50 m, T 1 如
振演化 规律 、 驱动 机理和控制原理 。 [ 关键词 ] 悬 索桥 ; 拉桥 ; 斜 拱桥 ; 颤振 ; 振 ; 抖 涡振 [ 中图分类号 ] U 4 . 3 [ 4 8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0 9—14 (0 1 0 00 72 2 1 )9— 0 8—1 4
径上 限约 为 1 0 超过 甚至接近这一上 限时 , 0m, 5 必须采取措施 改善加劲 梁的抗风 稳定性 ; 千米级 大跨度斜 拉
桥仍具 有足够高的颤振临界风速 , 其主要抗风 问题是 长拉索 的风 雨振动 ; 大跨 径拱桥 除 了个别 有涡振 问题 之 外, 还没有受到结构抗 风性 能的影响 。文章还提 出了三维桥梁 颤振精确 分析 的全 模态方法 、 意斜风 作用下 任 桥梁抖振频 域分析方法 、 于二阶矩理论 和首 次超 越理论的桥梁 颤振和抖 振可靠 性评价方 法 , 示 了桥梁颤 基 揭

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设计研究

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设计研究

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设计研究公路桥梁在现代交通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大跨度桥梁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跨度桥梁指的是跨度在200米以上的桥梁,通常用于跨越江河、峡谷、湖泊等自然水体或其他交通干线。

它们的设计和建设需要克服许多挑战,涉及到结构工程、材料科学、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大跨度桥梁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其设计原则、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大跨度桥梁设计原则1. 结构合理性大跨度桥梁的设计首先要保证结构的合理性。

这包括了桥梁的荷载分析、结构构件的尺寸设计、结构的稳定性和振动特性等方面。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桥梁跨度、引桥高度、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性。

2. 抗风能力大跨度桥梁往往处于开阔的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强风的影响。

因此设计中需要考虑桥梁的抗风能力,采用适当的风荷载标准和抗风措施,确保桥梁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跨越性能大跨度桥梁通常需要跨越自然水体或其他交通干线,因此其跨越性能是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桥梁的跨度、跨越方式和桥面高度,确保桥梁在跨越过程中满足交通需求,并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4. 经济性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要兼顾经济性。

设计人员需要在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确保桥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结构形式多样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涉及到多种结构形式,如悬索桥、斜拉桥、钢桁梁桥、拱桥等。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并进行综合比较,确保选取最优方案。

2. 材料选用灵活大跨度桥梁所用材料的选用对桥梁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桥梁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等,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和使用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采用先进的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确保桥梁的质量和性能。

大跨度悬索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大跨度悬索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3 阳逻长 江大 桥 损伤 识别
3. 工 程 概 况 1
阳逻 长江 公 路 大 桥 是 京 珠 国 道 主 干 线 及 沪 蓉 国 道 主 干 线 的

36 ・ 2
第3 6卷 第 1 4期 20 1 0年 5 月
S A H NXI ARCHI TEC n I RI
山 西 建 筑
Vo . 6No. 4 13 1 M a. 2 0 y 01
文章编号:0 96 2 (00)40 2 —2 10 —8 52 1 1 —3 60
中 图分 类号 : 4 .5 U48 2 文献标识码 : A
1 概述
近 1 年 来 , 内外 学 者 一 直 在 寻 找 一 种 能 够 适 用 于 复 杂 0多 国
变和多 阶振型变化差值求 和进行损伤识别 的方法。
1“ 恒 载 ” 度 曲率 识 别 方 法 。 )准 挠
结构 的整体损伤评估方法 , 用于损伤定位 的指标 大致 分为基 于静
不完备 、 测试振 型 自由度 较少 以及 易受噪声 影响等几 个方面 的制 约 。本文提出一 种大跨 度悬 索桥结 构损 伤识别 的静 动力 实用方

其中 , x为相邻两个计算点之 间的距离 。 A
{பைடு நூலகம்声 = {/ } △ } 1 p 一{ / } 1p “
( 1 )
() 2
法, 该方法特点是充分利用健康监测系统静动力监 测数据 , 以大桥
在运营期 间可以通过结构空 载挠度变化进行损伤 识别 , 用于
通过去奇 异值等统计 态特性和基于动态 特性 的损伤 指标两 大类 。基 于静 力 的方法具 识别 的监测工况宜选择在夜 间车辆 较少时 , 分析方法排除车辆荷 载的影 响 , 得 “ 恒载 ” 态 , 外 还应排 获 准 状 另 有准确度和信噪 比高 等优 点 , 需要 明确 的外部 荷载 输入 , 但 对运 除温度场对挠度 的影响 。通 过实测 加劲 梁挠 度数据 就可 以获得 营期 的桥梁结构来说 比较 难 以实现 。基 于动力 的损 伤识别 方法 “ 准恒载 ” 作用下的变形 { }变 形曲率可通过有限差分法求 得 , , 通 具备长期实时工作 、 监测 不影 响交通 等优 点 , 目前 得到 普遍认 是 即可求得变形 曲率 。 同 的一 种 最 有 前 途 的方 法 , 该 方 法 在 实 际 应 用 中受 到试 验 模 态 过变形对坐标位置 的二级导数 , 但

关于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湖南省高速公路

关于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湖南省高速公路

附件:关于“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的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针对山区跨越深切峡谷的大跨度悬索桥总体布置难、常规施工技术与装备受限、风观测精度低等难题,历时八年,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与新材料等一系列原创成果,创造性地破解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的技术难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山区公路建设。

项目首创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结构,为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桥型方案;首创了“轨索滑移法”悬索桥主梁架设新工艺,被世界公认为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的第4种方法;研制了“轨索滑移法”悬索桥主梁架设新装备,突破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建设条件的限制;开发了悬索式现场风观测新装备,破解了山区跨越深切峡谷桥梁工程现场风观测难题;发明了新型“CFRP-RPC”高性能岩锚体系,解决了传统预应力岩锚体系地下埋深大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4项、发表专著1部。

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与国际道路成就奖等奖励。

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矮寨大桥与虎跳峡金沙江大桥等工程,有力推动了桥梁科技进步,显著提升了我国交通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对于攻克山区大跨度桥梁建设难题,保障山区公路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意义重大。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全国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山区跨越深切峡谷的大跨度悬索桥日益增多,已成为山区交通建设的控制性因素。

山区大跨度悬索桥普遍面临着跨度大、峡谷深、山路险、地质与气象条件复杂等巨大挑战,常规桥型布置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施工技术与装备的适用性受限,复杂峡谷风场难以准确观测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山区交通建设。

依托工程矮寨大桥跨越近千米宽的风景名胜德夯大峡谷,桥面距谷底高355m,跨度1176m,建成时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山区桥梁。

中铁十二局川藏工程参研课题

中铁十二局川藏工程参研课题

中铁十二局川藏工程参研课题
研讨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关于川藏铁路大渡河特大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汇报,并对课题组的工作给予肯定,认为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川藏铁路大渡河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会议就如何深化大桥的抗风措施以及进一步开展大桥抖振和涡振限值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为未来课题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川藏铁路大渡河特大桥是新建川藏铁路的控制性节点工程,是川藏铁路进藏第一桥,大桥采用悬索桥方案,主跨1060m,正线全长1293m,是全线跨度最大、难度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桥梁工程,也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山区铁路悬索桥。

大渡河特大桥横跨泸定大渡河峡谷,坡陡谷深,风大震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极具挑战。

为满足川藏铁路大跨度悬索桥建设需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川藏铁路大渡河特大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系统性重大项目,该项目由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参与单位有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其中我校负责大桥的抗风性能研究和风车桥/地震车桥计算分析。

研讨会期间,专家和代表参观了我校风洞实验室和大渡河全桥气弹模型试验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研究的必要性
必要性4:桁式加劲梁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特征显著,虽然几何非 线性静力分析技术较为成熟,但其几何非线性动力分析技术尚不完 善,活载极值内力分析亦不成熟,进行悬索桥几何非线性静动力仿 真研究,和悬索桥随机荷载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对悬索桥在山区 高速公路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研究的必要性
必要性5:山区施工场地狭小,工作面严重受限,常见的大跨度悬索 桥施工方案已不能满足四渡河桥建设的需要。探索山区狭小施工场地下 大跨度悬索桥的施工组织,研究先导索施工技术、桁架式加劲梁制作安 装检验标准、架设技术,对四渡河桥这一沪蓉国道控制性工程建设是十 分必要,同时为今后山区桁架式加劲梁悬索桥施工提供依据。
° 左壁 洞顶 右壁
洞深
洞顶洞壁界线
C 泥化夹层
F 破碎带
f 断层
溶孔
变形试点
τ 砼/岩
τ 岩体
抗剪试点
抗剪试点
说明:
1. 洞口坐标(389218,442485),桩号K100+250右15m,洞轴向91°,地表沿洞轴向坡角约36°。 2. 三叠系大冶组上段T1d2薄~中厚层灰岩,岩层产状330°∠83°,强风化,0~24m洞段弱卸荷,24~45m 洞段轻微卸荷。泥化夹层发育,并有顺层溶蚀现象。主要发育顺层、北北西及北西西3组节理。 3. 破碎带2条: F1:宽20~40 cm,棕黄色泥夹碎块石;F2:宽35~80cm,薄层破碎灰岩、强风化方解石及泥组成,见溶蚀空洞,最大洞径50*80cm,渗水。 断层4条: f1:宽0.5~3cm,夹方解石,上下面泥充填;f2:左壁宽5~8cm,右壁宽1~2cm,泥夹方解石,渗水;f3:左壁钙泥质胶结较好,洞顶左部破碎,最宽40cm,见空洞,部分充泥,右壁宽0.6~2cm,泥夹碎石;f4:左壁宽0.6~8cm,由下至上渐宽,上部张开成逢,部分充 泥,右壁宽0.5cm,钙泥质充填,渗水。 泥化夹层26条: c1:厚5~9cm,棕黄色泥;c2: 厚1~4cm,局部厚20cm,棕黄色泥;c3: 厚2~4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4:厚1~3.5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5、c6: 厚1~3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7:厚5~10cm,泥夹碎石,见溶孔,孔径130cm*35cm;c8:泥夹碎石, 左壁厚1~2cm,右壁渐窄; c9: 厚4~10cm,棕黄色泥;c10: 厚5~12cm,棕黄色泥;c11: 左壁厚1~2cm,右壁渐厚10~13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12: 厚10~50cm,泥夹碎石、小块石;c13: 厚1.5~3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14: 厚0.5~1.2cm,泥夹少量碎石;c15、c16、c17: 厚 0.5~2.5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18: 厚1~1.5cm,夹方解石及钙泥质充填物;c19: 厚0.5~1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20:厚0.5~0.8cm,钙泥质充填;c21: 厚0.5~0.8cm,紫红色泥;c22: 厚3~5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23: 厚10cm,泥夹碎石,见溶孔k1 ,孔径25cm,泥充填;c24: 厚1~2cm,充泥,渗水,见溶孔k2,溶孔呈倒喇叭型,最大孔径53cm;
经费来源
✓ 交通部西部科研项目拨款 ✓ 建设、设计及施工单位工程配套费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1)隧道锚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1)隧道锚址区地质勘察与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①隧道锚址区地质勘察 ②勘探平洞开挖(2×2m) ③岩体室内试验 ④岩体原位(现场)试验 ⑤工程岩体分级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1)隧道锚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一、概述
四个专题研究
序号 1 2 3 4
专题名称 隧道锚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山区风环境及悬索桥抗风抗振研究 桁式加劲梁悬索桥非线性仿真研究 山区大跨度悬索桥施工及架设技术研究
一、概述
研究单位
✓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 路桥集团华南分公司 ✓ 长江科学院岩基研究所 ✓ 华中科技大学 ✓ 同济大学
一、概述
四渡河大峡谷 560米
西部多为山区,崇山峻岭,地质条件复杂,加上工程建设周期 不断缩短,建设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即将开工建设的沪蓉国道主 干线湖北省境宜昌至恩施段高速公路,是我国最早规划的两纵两横 国道主干线中最后贯通段。是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公路工程。其 工程难度、工程规模均是空前的。
一、概述
恩施岸重力锚施工
重力锚远眺
重力式锚碇前侧 底部设基座,与 后部锚体、侧面 鞍室形成闭合体 系。锚碇最大开 挖深度达47米, 土石方开挖方量 为168000m3, 锚碇混凝土方量 为62042m3。
重力锚开 挖及防护
完成
重力锚锚体 混凝土完成
一、概述
研究的必要性
必要性2:四渡河特大 桥宜昌岸隧道锚底部与八 字岭隧道的出口段垂直距 离仅22米,这种隧道锚与 下穿公路隧道紧密相连的 情况国内尚属首次,国外 亦未见报道。研究隧道锚 本身的力学性能及隧道锚 与其下穿隧道的相互作用 机理,解决基础建设关键 问题,迫在眉睫。
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公路
四渡河深切峡谷特大跨悬索桥 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汇报内容
概述 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估 依托工程简介
一、概述
沪蓉国道主干线是我国规划的 公路主骨架网“五纵七横”中 的“一横”,全长2200Km,目 前整个沪蓉国道只剩宜昌至万 州段未建成高速公路,湖北境 有324Km,湖北宜昌至恩施公 路203 Km,计划2007年建成通 车,剩下的121 Km计划2008年 建成。本项目的建成,将会使 湖北省基本形成以武汉为中心, 以京珠、沪蓉两条国道主干线 为主轴,连接湖北“大三角” 经济区和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速 公路主骨架的路网结构,将成为 鄂西南地区快捷的重要运输通 道,同时也是鄂西南地区开发 和利用水能、矿产和旅游资源 优势及发展有机的综合运输体 系的需要。
沪瑞贵州境坝陵河特大桥
一、概述
研究的必要性
必要性1:山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较好,基岩埋深浅甚至直接出露,大 跨度悬索桥采用隧道式锚碇可以获得 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重力式锚碇 相比,隧道锚造价低廉,2000年建成 的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隧道式锚碇 比用重力式锚碇节约1500万元人民币。 本桥初步设计指标,一个重力式锚碇 需混凝土约5.6万m3,而隧道式锚碇 仅需混凝土约1.4万m3,为重力式锚 碇的1/4。但目前对隧道锚缺乏深入、 系统的分析研究。开展隧道锚专题研 究将对其在山区悬索桥中的应用产生 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概述
沪蓉湖北境四渡河特大桥
由于峰高谷深,河流深切,为 了地形地质条件与工程投资规 模平衡,设计中出现了许多高 墩大跨度桥梁。
但在跨越河谷深切的特大型峡 谷时,为避免墩高过大,采用 一跨过谷大跨度悬索桥方案往 往成为唯一合理的选择,沪蓉 国道桥主 跨均接近或达到了千米级别。
特点一:我国西部山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如四渡河峡谷,两岸岸坡
陡峻,悬崖矗立,路线高差约560m。桥梁规模巨大。
一、概述
特点二:西部山区现有路网等级不高,施工运输条件差,大型施工机具、建
材、结构构件的运输极为困难。
一、概述
特点三: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施工场地极为狭小,许多情况下是桥隧相连,
场地条件更为困难,桥下一般没有水运条件,大型构件的起吊安装困难。
一、概述
研究的必要性
必要性3:山区风速变化快、风场分布复杂,主要受山区小气候 控制。山区河谷风对工程的危害亦引起重视,例如国内某桥在施工 过程中发生的160米裸拱坍塌事故很可能与河谷风作用有关,悬索 桥为柔性结构,对风致振动特别敏感,研究山区风特性、控制悬索 桥施工阶段风致振动及解决运营阶段行车稳定性问题,意义重大。 山区桥位风特性研究在我国尚无前例可借鉴,四渡河特大桥位风特 性实测和风参数研究不仅是大桥抗风设计的基础,而且对我国风工 程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