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论[1]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6165fb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c.png)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其诗歌以深情、婉约、含蓄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篇短文中,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阐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如同春日里的细雨,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他的诗,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在他的笔下,情感如泉涌,细腻而深沉。
首先,李商隐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的诗,往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波澜,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如《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离别之苦,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其次,李商隐在诗歌的结构上独具匠心。
他的诗,既有严谨的格律,又有灵活的变通。
在遵循古典诗歌规范的同时,他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使得诗歌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个性。
如《锦瑟》一诗,结构精巧,意境深远,堪称李商隐诗歌的代表作。
再者,李商隐的诗歌在语言运用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内涵,常常以一语双关、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情感。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李商隐的诗歌在意象运用上也颇具特色。
他的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意象,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如《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之苦,令人心生感慨。
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他的诗,既具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又具有现代诗歌的质感。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以宁静的夜晚、辽阔的江面、无云的青天,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令人陶醉。
总之,李商隐的诗歌在情感表达、结构布局、语言运用、意象运用和意境营造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如同春日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阅读中领略到了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
正如古人所言:“李诗清绝,当世莫比。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fe503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b.png)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1.【问题】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答案】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
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a2d070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d.png)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无题》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情诗歌,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出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一、意象丰富,诗情充沛
《无题》全诗充满了意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得非常充沛。
比如,诗中描绘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让人联想到人生中初次相遇与别离的悲喜,突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李商隐的诗歌以简洁为主要特色,但每一首诗歌的表达都非常精准。
他擅于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这就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就是典型的李商隐诗歌,以简单的词语,如“初见”、“秋风”、“画扇”等将情感表达得非常生动。
三、古风雅韵,筆调清新
李商隐的诗歌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影响,古风雅韵成为了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熟练运用古典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诗歌的形式极为典雅。
《无题》的筆调清新,句式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文学修养和情感深度。
四、情感真挚,不拘形式
李商隐的诗歌不拘形式,以情感的真挚感染人心,这也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真挚。
总之,《无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其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古风雅韵等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商隐的诗歌不 butu拘于朝代形式,以人情万象为主题,为后世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宝贵瑰宝。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7c99a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绝代风华”。
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境独特而著称,被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文将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表现手法、意象运用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方面。
首先,李商隐的诗歌表现手法独特。
他擅长运用修辞、比喻、夸张等手法,将诗歌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例如,在《无题》一诗中,他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其次,李商隐善于运用意象丰富诗歌内涵。
他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他运用雨夜的意象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通过对雨夜的描写,李商隐将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动人心弦。
此外,李商隐的诗歌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作情感细腻、含蓄深沉,常常涉及爱情、别离、忧伤等主题,给人以深思熟虑和回味无穷的感觉。
他对于诗歌的把握非常精准,文字简练而富有美感,让读者能够一览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人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短暂生命的深切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意象运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情感与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作在唐诗中独树一帜,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借鉴的对象。
无论是诗歌的细腻感人还是语言的简练美观,都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并研究李商隐这位诗坛巨匠的作品,从中汲取灵感,继续传承他的诗歌艺术精神。
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61efc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8.png)
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在千古中留
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他的诗歌具有如下几项艺术特色:
一是奔放洒脱的叙事风格。
李商隐大部分诗歌采用叙述性叙事方式,
笔触挥洒,情感自由奔放。
他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家国的深情厚爱,对婉约的渴望和绝望,对落魄的无奈和悲凉,对凄凉萧瑟冬天的
热情和期盼。
二是象征性的诗体形式。
李商隐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方式,更是他心灵所有的内容,是他心中不断沸腾的激情和挣扎。
他常用含
蓄的语言,丰富而抒情的形式,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内容,使人窒息
于感悟,流连于抒情。
三是抒发真情实感的情思表述。
李商隐诗歌的情思表达不仅深刻,而
且实感激动,不仅是他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也是他对命运 mayday 的
痛苦挣扎,为家乡的求救与思念,以及对抗苍生摆脱枷锁的坚定信念。
四是高雅优美的语言表达。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华美的语言和语句,让
读者仿佛置身于神奇的王国,充分享受那种内心深处躁动的滋味,充
满了清新的品味和文采。
五是集实力与创造性于一身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并不只是用单
一的风格,他把超越时代的实力和创造力融为一体,既直击心灵,又
拨动情感,吸引人们心动,激发人们的精神,令读者感受强烈而持久
的感动。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65cdf7aba0d4a7303763a45.png)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正文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是唐代诗人中被后人公认的一代情圣,他的情诗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所独创的无题诗,含蓄蕴藉,音调谐美,深情绵邈,沉博绝丽,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李商隐诗歌有什么艺术特色呢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李商隐的诗歌写得比较隐晦,他写的爱情诗,朦朦胧胧的,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表达了虽然他不能像凤凰一样,产生一双翅膀,可是他的心和她是相通的,与她相知,从中可以读出他对她的相思之苦,可是他不说他喜欢的是谁,也没告诉我们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爱情故事。
除此之外,又如《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谐音,用“丝”比作“思”,同样表达了他对她的相思之苦,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我们只是知道他内心的痛苦,可是却不知道他思念的人和上面的那位是不是同一个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恋爱史。
可是他写的诗是很美的。
李商隐的诗歌表情达意,委婉曲折,使读者有“橄榄回味”的妙处。
诗是历代诗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但是有的人只能直率道出,让人一看就懂,而没有余味,可是李商隐的诗,却能够婉曲地道出,使人反复吟咏,感到意味深长。
如《寄恼韩同年》第一首诗:李商隐的诗歌中很多用了幻想的手法,这就使他的诗歌既具有新鲜、瑰奇、空灵、朦胧的美,又不缺少亲切感和生活的气息,例如《板桥送别》诗“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诗的前两句由“晓河”写到板桥下的微波,都是实写眼前的景象,三、四句生出水仙乘着鲤鱼,芙蓉落下红泪的幻想,从而以非现实的幻象,营造出一个奇丽的幻境,把这一对情人伤离悲泣的情态,形容得非常凄美动人。
又如《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在巴山夜雨中思念友人,幻想他日重逢,西窗共剪残烛之时,再回忆漫画今宵的情景,眼前的实景与虚拟的,未来的幻境叠映、对照,使这首诗的意境有回环往复之美。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f5b6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e.png)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1、隐喻和象征: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
将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他常常使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深刻的意义。
2、婉转含蓄: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
通过婉转含蓄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领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3、意境深远:李商隐的“无题”诗注重营造意境,通过营造出富
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情感体验。
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朦胧美和神秘美,让人难以捉摸。
4、精炼优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语言上非常精炼优美,表现
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他的诗歌往往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意义,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力量。
5、多样化的题材:李商隐的“无题”诗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包
括爱情、人生、社会等方面。
他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以多样化的题材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81cf0a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2.png)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会有怎样的艺术特色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供各位参阅,希望为大家带来帮助。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亦与温庭筠齐名。
李商隐一生失意、落魄,少时曾勤奋苦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但于青年时期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落魄潦倒,报国无门。
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是晚唐帝国衰败的时候,各种的社会茅盾相互交织,政治异常激烈,加上他出身低微,虽有“欲回天地”的壮志雄心,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交织使他壮志难酬,梦想幻灭。
正是因为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李商隐写下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的感怀、咏物、咏史的诗作,抒发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地反映晚唐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生活,极具现实主义意义。
诗歌自汉魏以来至盛唐时由李白、杜甫发展到顶峰。
然而,李商隐的诗歌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些诗歌大都显得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富有象征和暗示色彩,开拓了我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领域,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高一个新境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意境。
诗歌表现特色如下:一、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感情细腻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如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
再如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以暮春衰残的景象映衬出两个倾心相爱的人此时的难舍难分,诗人用逆向思维的角度,欲说分别,却从相见之艰难写起。
结合作品试论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试论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629507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b.png)
结合作品试论李商隐的诗歌艺术特色原文:《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衍生注释:“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
“五十弦”:传说古瑟本有五十弦,后泛指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逍遥自在,不知是自己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自己。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暮春啼鸣,声音凄切。
“沧海月明珠有泪”: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美玉在阳光下升腾起烟霭。
二、赏析:这首诗以锦瑟起兴,用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等典故,营造出迷离、凄迷的意境。
诗人追忆往昔,感慨岁月流逝,情感复杂而深沉。
全诗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用典巧妙,意境朦胧,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三、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但由于其身处晚唐的政治环境中,一生不得志,其诗作往往带有一种隐晦、迷离的色彩。
四、运用片段: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那一轮明月,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
我想起了李商隐的《锦瑟》,那“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境,不正如同我此刻孤独而又迷茫的心吗?我仿佛置身于那片苍茫的大海之上,明月高悬,鲛人落泪成珠,而我心中的悲伤,又有谁能懂?原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衍生注释:“东风无力百花残”:点明暮春时节,春风柔弱,百花凋零。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吐丝,直到死才停止,比喻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完,烛泪才流干,象征相思之苦无尽。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ebb1ac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9.png)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1. 李商隐的诗歌那可真是情感丰富啊!就像他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多么浓烈的情感表达呀!
2. 他的用典那叫一个巧妙,简直神了!比如《锦瑟》里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哇塞,这得有多深的文化底蕴呀!
3. 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多独特呀!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夕阳,把那种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难道不是吗?
4. 他的语言精美得不像话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文字,啧啧,太美了吧!
5. 李商隐的诗歌意境好深远啊!就如同在迷雾中探寻,《夜雨寄北》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让人回味无穷呀!
6. 他对爱情的描写简直绝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爱情得多刻骨铭心呀!
7. 李商隐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好强啊!读起来朗朗上口,像“昨夜星辰昨夜风”,多顺口呀!
8. 他的含蓄表达真的好有味道!“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得细细品味才能懂呀!
9. 李商隐的诗歌有时还很隐晦呢!就像个谜题等你去解开,《嫦娥》里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神秘呀!
10. 李商隐真不愧是大诗人呀!他的诗歌艺术特色那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李商隐的诗歌在情感、用典、意象、语言等方面都有着独特而卓越的艺术特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ca6f8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9.png)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答: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朦胧婉约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朦胧和婉约的风格著称,其诗歌往往情
感深邃、意蕴幽隐,语言绮丽精工,给人以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的感觉。
2.情感怅惘哀伤。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满了情感的怅惘和哀伤,其形象迷离隐晦,
常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隐晦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微的爱情心理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3.重视心灵深处的探索。
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注重对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表现,
其诗歌常通过对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拓与表现,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4.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感受,
还往往融合了政治上的讽谕,通过诗歌反映出其对政治失意和精神苦闷的感受。
5.具有浓厚的象征和暗示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艺术构思上继承和发展了古
代诗歌的比兴寄托手法,其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丰富,给人以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综上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流露的那种相思、追求、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以及明知志向难酬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
含蓄之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含蓄之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0e0f5452e3f5727a5e962e5.png)
含蓄之美孚商隐i者歌的艺术特色口河南焦作大学赵玉萍擅要:李商隐的诗.词句婉约.表这含蓄,以情入诗,以典抒怀。
假物喻情。
车商隐的诗总会让读者体悟。
言有尽而意无穷”.其主题欲张而暗嵌毒旨于文字中。
其诗有清新之境.且有朦脆之蔓。
本文主要对李商臆诗的舍蓄之关进行探讨。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含蓄蔓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抒情诗人。
他志向高远,才华横溢,然而却成为了党争的牺牲品,抱憾终生。
他悲剧的一生注定其诗歌将充满感情色彩。
他的诗歌有。
深情绵邈”、“包蕴密致”、。
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词婉”等艺术特色。
然而这一切美妙皆寓于含蓄之美中。
他让读者在品读中感悟似与不似、在品味中感受李诗的浑涵委婉。
李诗的魅力就在这隐晦曲折、深藏内敛间给人以揣度和探寻、咀嚼与回味。
一、含蓄美是文艺审美中的重要特色之一含蓄之美。
在所有艺术的审美形式中都存在.不论绘画、书法、音乐、文学乃至真实的人际交往方面.都普遍存在着。
引用我们所知的关于含蓄美的说法.“画家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问;哲学家说,距离产生美;诗人说.诗贵在浑涵委婉,书法家说,书贵气韵神采;音乐家说,音乐贵在飘逸空灵。
”而作为诗歌的含蓄之荚.个人认为既要囊括画家眼中的隐约美、哲学家眼中的距离美、书法家眼中的虚幻美、音乐家眼中的飘逸美.当然更要淋漓尽致地体现诗的婉约美。
文字在似与不似同游移.而诗人的情感却可以在读者身临其境时切身体悟。
含蓄美是诗歌美之极致.而读者更要懂得美的含蓄,否则。
会因为读不懂、解不透而与好诗失之交臂,真正的好诗。
在你读不懂、解不透中你能够体悟其意境,在意犹未尽中陶醉.然后领悟其美。
而李商隐的诗歇。
就堪称含蓄的典范.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作为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李诗完美集合了隐约之美、距离之美、虚幻之美、飘逸之美和婉约之美。
二、。
材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L晶读蹲约之美我们知道晚唐诗歌比较注重艺术形式上的精雕细琢.内容集中在情感的抒发方面.以哀怨悱侧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5a20f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d.png)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其深邃的意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在漫长的文学史上,李商隐的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本文将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以期揭示其独特的审美魅力。
李商隐的诗歌,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运用上。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诗,是情感的语言,是心灵的独白。
”李商隐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意象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倾诉得淋漓尽致。
其次,李商隐的诗歌在韵律上颇具特色。
他擅长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如《锦瑟》一诗,平仄交替,押韵工整,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韵律之美,犹如音乐旋律,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
再者,李商隐的诗歌在修辞手法上独树一帜。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如《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水与帆船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对仗、夸张等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优美动人。
此外,李商隐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如《无题》一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无奈与哀愁。
这种情感表达,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独特的审美追求。
他注重诗歌的意境美,力求在有限的语言中传达出无限的情感。
如《无题》一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意境。
这种审美追求,使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具有诸多亮点。
他独特的意象运用、优美的韵律、丰富的修辞手法、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独特的审美追求,使他的诗歌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7dc21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7.png)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1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李商隐他树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确立了自己在唐诗坛上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的独特艺术美。
一、韵律之美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它的节奏和韵律,读之朗朗,唇齿生香。
李商隐工于律诗,尤长七律,大家熟读的无题诗和比较有名的诗多为七律。
律诗尚声律重对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唐代多数诗人轻视,认为格律的约束破坏了意境的营造。
然而李商隐承袭杜甫、李贺对格律的重视,用自己高超的技巧精心营造律诗的韵律之美,“戴着镣铐跳舞”,使格律诗别具美感,提振诗歌的技术标准。
他的“燕台”组诗和无题诗是代表。
二、朦胧之美(一)在诗中的体现李商隐在诗里有偏爱描写的意象。
他爱写“雨”、“蜡烛”、“柳”、“风”、“蝴蝶”、“夜”等意象。
雨,飘飘洒洒,柳,寄托着离愁别绪,蜡烛,摇摇曳曳,忽明忽暗……诗人选取的意象本身就带有朦胧感。
除此之外,诗人还借用一些特别的修饰,让这些意象变得轻盈、空灵,甚至难以感知。
以雨为例,诗人吟到“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小幌风烟人,高窗雾雨通”(《寄目》)、“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寄令狐郎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水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一》)。
诗人描写的雨多是细雨、暮雨、冷雨。
形容雨细,诗人用了“雾”、“烟”、“梦”一系列词,“雾”、“烟”、“梦”不仅细而且迷蒙,再加上“暮”、“夜”、“寒”,这样的雨天在诗人笔下,气氛变得更加沉晦。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a0b202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9.png)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探讨《无题》所展现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在《无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中运用了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诗句更加生动、丰富。
诗中“活计百年消得休”一句中的“活计”和“消得休”使用了对仗,让诗句更加韵味十足。
还有“孤舟蓑笠翛然去”一句中的“翛然去”,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歌语言的细腻和深刻。
这些巧妙的运用使得《无题》的诗句朴实而不失雅致,真挚而又不失精巧,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语言艺术之美。
李商隐通过《无题》展现了诗歌的深刻意境。
诗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意象的使用,勾勒出了一幅清秀淡雅的意境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抒发来展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首诗流淌着深沉的孤寂之感,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无常。
这种通过具象的意象来诉说内心感受的手法是李商隐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无题》所展现的艺术特色之一。
李商隐在《无题》中展现了深情的情感表达。
诗中的“明月”“清风”“孤舟”等意象与孤寂、别离、无常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诗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句,无不流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慨,展现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领悟。
在这种情感的挥洒之中,李商隐的诗歌语言显现出了真挚和深沉,也展现了他内心情感的宽广深邃。
李商隐的《无题》通过精致的语言艺术、深刻的意境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吸引着读者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与意境。
正是这些艺术特色的凝练和深刻,使得《无题》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让李商隐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巨匠。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c078ef915f804d2b16c1cf.png)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的诗在晚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尤其为人所称道。
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
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
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
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
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
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恍的审美感受。
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
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
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
李商隐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
![李商隐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a27fd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e.png)
李商隐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我国晚唐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以爱情诗和无题诗为最佳,因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而广为传颂。
李商隐也以其寄托遥深、构思细密、意境含蓄、情韵优美、工于比兴、巧于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构成了自己特有的深细婉曲、典丽精工的艺术风格,将唐诗自中唐和盛唐的繁荣之后又一次推上了艺术的高峰。
(1)李商隐的诗歌特色主要体现为:①诗歌题材的多元化李商隐的诗歌包罗甚广,既有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政治诗,也有托物寄情的咏物诗,还有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a.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
政治诗中最著名的是《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以此讽喻皇帝不识贤能。
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开头就展示了京西郊区“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的荒凉残破景象。
接着,借村民口诉,展示社会症结。
长诗体势磅礴,既有唐王朝衰落历史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馀年的社会历史画面。
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等,都在长诗中不同程度地得到揭示,b.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
《流莺》一诗中,“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流莺飘荡流转,在长安无所依托,象征诗人飘零无依的身世。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这类诗对于周围环境和自身命运的描写,可以说传达了中晚唐士人的普遍感受。
c.无题诗是咏怀身世、托物寄兴,抒发内心伤感迷离的情感,是晚唐衰颓的象征,且风格朦胧而多义。
朦胧感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e700b109ec3d5bbfc0a7449.png)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朦胧之美、凄艳之美、纯情之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善于用典。
(一)、李商隐及其爱情诗简介在唐诗丛香国中,爱情诗是一国芳馨别具的奇葩。
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则是这国奇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朵。
他以全新的热情,极度的关切,深入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层,去探索、体味,去认识、感受,把男女之情作为自己主要的审美对象,作为诗歌的重要题材。
他一生共写了一百多首爱情诗(包括有寄托的诗),几乎占了他作品的五分之一。
仅从数量上看,他就是我国第一个大量爱情诗的诗人。
当然创作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判定作品好坏的标准,真正使他登上爱情诗领域顶峰的,应当是他爱情诗那独特的艺术个性。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二)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一、漂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主题的多义性上。
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独有的魅力。
他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
如《锦瑟》、《嫦娥》、《柳》、《昨夜》等诗篇。
李商隐有意识地以此为一些意境朦胧、内涵深远的爱情诗作命名。
用“无题”的方式来摆脱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圣女祠》之二,是描写诗人与女道士恋爱的一首作品,几乎句句都有典故。
“三里雾”、“五铢衣”、“刘式威”、“衩头燕”,通过层层隐喻,描写了女道士的居所和服饰,透露出作者与她的恋爱关系。
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这段恋情既留恋不已又极力掩饰的矛盾心里,从而体味到其中的暧昧情趣。
这首诗也通过各种典故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之美。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表达了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念。
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
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ce55caf6137ee06eef91856.png)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吉林师范大学包晴怡指导教师摘要:李商隐,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造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他的咏史、元旦诗深于寄托,工于比兴,或通过描叙史事,暗寓历史教训;或通过对历史人事别出新意的议论以借端寄慨。
他的抒情诗表现婉曲,意境含蓄,诗歌感情沉潜,潜气内转,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为回环往复,脉络婉曲。
他的怀古诗巧于用典,妙在构思,用典巧在润物声,推陈出新,形象逼真。
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渺”或“沉博绝丽”。
关键词:艺术特色隐幽朦胧目录1 第一章绪论 (3)1.1作者简介 (3)1.2诗人所处时代背景…………………………………………………3.2 第二章诗人诗歌艺术特色 (3)2.1诗歌真色,借物抒情 (3)2.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 (4)2.3锤炼字句,巧于造语 (5)2.4无题为首,寄托比兴 (6)2.5含蓄温婉,构思缜密 (8)3 第三章总结 (9)第一章绪论1.1作者简介唐朝是诗歌的王朝,百花齐放的时代,诗人之多,诗作之丰,都是前无古人的。
李商隐的诗歌李商隐的诗具有寄托遥深、构思细密、意境含蓄、情韵优美、工于比兴、巧于用典等特点,构成他特有的深细婉曲、典丽精工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贫病交迫,怀才不遇。
朋党之争的祸害,官场对他的排挤,构成了诗人寂寞悲惨生活的基调。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崔珏《笑李商隐诗》中的诗句,亦是同时代人对李商隐的评价,这些诗句概括出了李商隐一生悲惨的遭遇和不幸的命运。
1.2 诗人所处时代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佣兵混乱,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不堪重负纷纷起义反抗。
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激烈,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
空有报国之志,但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而时代有不容许他直抒胸臆,所以哦心中隐微不禁地情怀只能寄情于诗:“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摘要】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李商隐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统治者对他不公正的待遇,使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不仅善于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力求开拓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府生活,“潦倒至死”。
正是由于他如此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其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他的诗歌创作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复杂难言的情调,使晚唐诗坛里出现了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
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现存约600首。
表达了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强烈愤慨和迫切希望国家中兴的愿望,如《有感》、《哭刘莾》等;有咏史诗,如《南朝》、《隋官》、《贾生》等;还有无题诗。
诗歌风格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情感细腻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如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
再如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以暮春衰残的景象映衬出两个倾心相爱的人此时的难舍难分,诗人用逆向思维的角度,欲说分别,却从相见之艰难写起。
“相见”时难是诗人长久的匪徒和铭心的思念,惟其相见不易,才便见出分手时的万般留恋。
但诗人并未完全绝望,在他内心的深处那种绵邈深挚的感情起了作用,使他对爱情充满了期冀憧憬,于是用“东风”一词过渡到了颔联,吟咏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以春蚕和蜡炬为比,用谐音方法生动活泼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像春蚕一样到死才能停止,像烛泪一样在燃尽之后,才能流干。
这是一个爱情的盟誓,写得缠绵悱恻,凄凉伤感。
作者在颈联中拟想对方也被真挚的爱情所缠绕、折磨,痛苦得从早到晚辗转反侧,并且相爱而不能厮守,年华流逝,云鬓渐改,对月空吟,寒冷悲凉。
尾联借用神话传说寄托诗人对所爱之人劝慰,其实,这何尝不是诗人的自慰呢?诗人请求可以通往仙山的神鸟云探看所爱之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希望与眷恋。
全诗抒写了相爱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痛断肝肠的离别,至死不渝的忠贞,热烈执着的追求。
意境优美,婉曲多情,体现了李诗的感情细腻深刻。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作品《贾生》就很好地运用了寄托手法,揭露了统治者的真实面目。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是写汉文帝再召贾谊一事,前两句写文帝的“求贤访逐臣”和贾谊“才调更无伦”,是正面描写贾谊的才华和汉文帝的求贤。
三四句却一反传统看法,寓议论于描写中,揭露了统治者表面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
寄托了对当时现实中迷信神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而作者也有以贾谊自喻的意思。
《艺苑雌黄》谓此诗“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
……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二、虚实相生,尽显朦胧之美读李商隐的诗,感伤、低迷。
在作品中或隐或实,但却是无处不在。
外界的变幻莫测以及诗人的不幸际遇,在他敏感的心灵世界激荡回旋,诗人无力于对外界的干涉,从而归依内心,玩味自己的万千思绪,捕捉自己的情感意绪,并使之流于笔端,作为一种情感排解的方式,一种独语精神的祭奠。
他的诗也因此充满了深沉的悲剧色彩。
如《晚晴》,在整体风格清新秀丽之中却见深沉凝重。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句之中却含无限感慨,“幽”不仅衬出小草的微渺孤清,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顾影自怜,喟叹自己的生命如草介般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却又在时代社会的风雨摇曳中无法摆脱、难以自持。
但无论是多么浩渺难期,小草终能守得天意的一份顾怜,而自己呢,世有难言却又无人能语。
诗歌在浑融无迹中托寓了诗人身世之感,而“人间重晚晴”即体现了诗人对短暂美好事物的珍重,同时,那份孤寂中地执着,也传达出他对此深情地期待。
这种对美好事物珍重的感情也体现在他对美好事物消逝衰减的哀挽感伤。
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于疏浅清丽的语言中却寄寓了无限怅惘,透着一股一往情深的无奈,细细含咏,又寄寓了一种深切的人生悲慨。
诗人并没有直抒内在的心绪感触,而是引发读者自己去感悟想象夕阳的无限美好,引起人们情感的追寻、回忆,从而产生共鸣、向往,然后以看似轻盈的一笔,感似无意的一语,以“只是”二字轻轻一转,让人们猛然从情感的飞翔中遏然而止,在“近黄昏”的遗失的恐慌中使心灵顿然处于一种失重状态,在漂浮、游离、失落、感伤、惘然中,只能接受现实的无奈,感受心灵迷失的难以愈合,从而在幽咽迷离中让读者与诗人一起体悟那份美丽的伤痛,回味一份意绪的朦胧。
意象的虚幻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之一,可以传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艺术效果。
它以典型化的意象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弥补言不尽意的缺失。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则属于一种经由社会文化沉积而成的民族化的产物,符合一定民族的文化心理。
而李商隐在意象的选用上,则跳出传统的藩篱,具有独特的个性化构造。
由于李商隐的诗都是指向自我的内心世界的,所以,他诗中的意象已超越了传统的简单物象,从而心灵化了,经过了诗人独创性的心灵升华与创新,充满了虚幻和奇异,呈现一种个人化、个性化风采。
并在心象与物象的结合中,使诗人的感伤、幽独、怅惘得以传达,得以慰藉。
如他的意象群:彩凤、灵犀、梦雨、灵风、瑶台、青鸟、珠泪、玉烟、红泪等等,无不充满颖妙、虚缈、迷幻、哀美,也无不是诗人心灵的承载。
如《重过圣女祠》,全诗意境缥缈朦胧,极富象外之致,而“梦雨”一联尤为出色,历来被誉为是“有不尽之意”的名句。
诗人借幻梦般的细雨,给人一种虚无缥缈、若有若无、迷蒙飘忽的感觉,即体现了诗人在炼字铸词上的怪奇瑰丽,善于传神地描绘出春雨的形态神韵,更是突现了诗人渺茫的期待和追求的失落,心绪的凄迷哀婉与寥落。
而用“灵”字饰无形无神之风,则更显出诗人意绪的纤细敏感、隐晦曲折。
他的咏物诗大多也都是或隐或显地象征诗人身世遭遇,寄托诗人人生体验和感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像为雨所败、先期零落的牡丹,非时早秀、不与年芳的梅花,先荣后悴、在斜阳暮蝉中摇曳的衰柳,暗夜自明、风天强笑的李花,“高难饱”“恨费声”的秋蝉,“巧啭岂能无本意”的流莺,乃至“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无不渗透身世遭遇之感,使这些客观事物成为诗人形象、品格、命运的一种象征,物我神合,从而表现他凄怆难宁的心灵坎坷。
而很多时候,由于诗人意绪的纷繁,常常由一时之景事触发无限思绪,种种情绪互相牵连,难辨难分,种种幻象心象纷呈复至,使人一时难着头绪,感到朦胧隐晦,但通过对李诗的大量阅读便会发现,诗人表现的只是一种萦绕心际的莫名的愁绪,也许自己也把握不住其来龙去脉,即使是有一时一事的触动,但诗人最终着力处仍在写心境,表现的不是对内容的阐释,而是以此引发的感觉或情感,其内涵远超出了具体的情事。
如《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南细雨来”)作叙事看,常觉若断若续,莫知指归,不免让人匪夷所思,但作物象与心象序列的交织与融合看,则更能窥见诗人“文心”,诗人是运用一连串的意象序列来深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追求和幻灭两种心象的交迭映现。
意境的浑融美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突出的审美特征是“韵味无穷”。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其意境“凄艳浑融”“深情绵缈”的无穷韵味,则集中体现在他对内心世界纷繁情感的捕捉外现上。
作为一个富有浓郁感伤气质的诗人,他常常用沉博瑰艳的语言,深幽迂曲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将复杂矛盾甚至惘然莫名的情绪巧妙生发,营造出朦胧凄艳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从而也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即模糊又可感,即美丽又哀伤的世界,引人于含咏之际无限叹婉。
这里仅以《春雨》为例,诗中“怅、寥落、冷、独、悲、残”等字词首先为诗歌奠定了怅惘苦闷的情感基调,同时诗人跳出了传统诗歌借对女子容貌体态的憔悴消损来表达抒情主人公夜雨怀人的愁楚孤苦,而是淡化诗中人物形象,去形取神,借对新春怅卧、白门寥落、红楼望冷、珠箔飘灯、新春晼晚、残宵得梦、云罗万里、一雁孤飞这些幻渺凄迷的意象意境的渲染烘托,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之中,传达出她内心的惆怅寥落。
再以瑰琦凄艳的语言相衬,便取得一种艳美与沉郁的统一,同时附之以空间的虚实交错,使全诗在整体上营构出一派朦胧凄美、幽渺浑融的诗歌意境,耐人寻味,使人低回。
三、善用对比和史事李商隐的很多诗歌都用了对比手法,“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两种事物、现象和感情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进行比较对照,形成相铺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以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李商隐的咏史诗和托物寓怀诗中,如在咏史诗中的昔盛今衰之比、咏物诗中的昔荣今悴之比,还有就是“在同一时空向度内展开矛盾对立着的人、事、景、情、境之间的多样对比”,如凄冷的环境、处境与强烈的用世热情和生活热情的对比,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实现其艺术价值,“有助于表达李商隐复杂微妙的心态和形成其诗歌回环复沓、层层翻进的结构特点,以及形成诗歌沉博绝丽的风格”如《春雨》“怅卧新春白祫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同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这首诗是因春雨怀人而作的,前两句写所爱者分离的失意惆怅,红楼二句描写怅卧时回想自己寻访所爱者不遇而独自归来的情景,颈尾两联既写出了相爱人之间的互相思念,也写出了相爱无累的苦闷。
全诗借助飘雨迷濛的春雨烘托别离的寥落与深挚的思念,创造出情景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红楼”一联不用典故,不靠涂饰,只用清新明丽的语言把色彩与感觉相对照(红与冷)和雨帘珠箔的自然融会,细致入微地写出抒情主人公寂寥怅惘的心理状态,极富抒情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