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学习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父母,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对父母之爱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但他们还存在着表达方式单一、表达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倾听、理解和尊重父母的做法,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增强家庭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之爱的小故事,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感悟父母之爱。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的口语交际场景,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行为等方面总结父母之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父母的爱》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课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课《父母的爱》【学习目标】1、让学生敞开心扉,在口语交际与彼此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围绕作文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
作文中能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理解父母的爱,增进与父母的沟通。
【学习重点】通过作文,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学会感恩。
【课前准备】回忆父母在自己成长之路中的生活点滴。
【指导过程】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这一单元我们感受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同学们一定跃跃欲试,也想畅谈一下自己父母的伟大,或者想和父母在一起,倾诉成长的烦恼和欢乐,增进与父母的沟通。
这节作文课就给同学们这样的机会。
1、谁来给大家读读习作要求。
2、这次习作,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二、习作指导(一)、拓宽思路,畅谈父母真情。
回忆生活片段,留心生活细节,拓宽选材思路,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爱,流露出真情实感。
A、生活上,父母给了我们怎样的关心?举例谈谈。
B、学习上,父母给了我们怎样的帮助?举例谈谈。
C、快乐时,父母怎样为我们开心?举例谈谈。
D、困难上,父母怎样帮我们克服?举例谈谈。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爱实在太多,而我最想举得例子是:(二)、片段描述,抒写父母真情。
围绕选定例子,抓住最感人细节,描述片段,流露自己真情实感。
(注意,除了要交待事情的经过外,还要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描写。
)(三)、交流精彩,感悟父母真情。
1、小组评议。
把自己描写的作文片段在小组同学中展示出来,在倾听、评议的过程中提升对父母的感情。
2、集体评议。
小组选代表集体展示,再次享受成功的体验,享受伟大的父母之爱,享受自豪之情。
(四)、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真情。
教师要善于总结,画龙点睛,把伟大的父母之爱转化为学生感恩的动力,学会回报父母恩情。
并让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我准备这样回报父母: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誊抄作文。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的爱
结尾妙招
1、结果交代法: 眼泪涌出,心中的歉意像海水般澎湃起来:“爸,妈,我错怪你们 了……” 2、首尾呼应法 父亲的爱就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越甜;父亲的爱就 像一块夹心糖,外表是硬的,心却是软的;父亲的爱就像一本书,封面虽 然平淡无奇,里面却装满了知识。 爸爸,我想告诉您:我懂得您对我的爱,我也爱您,等着吧,将来我 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 3、感叹法: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爸爸的爱是滴落 的汗,爸爸的爱是遮雨的伞。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默默地关心我;在我 哭泣的时候,爸爸轻轻地安慰我。俗话说得好:“母爱是撑天的伞,父爱 是明路的灯。”让我们好好地珍惜这无私的母爱,伟大的父爱吧!
• 成绩没考好,爸爸陪我一起分析原因……
• 我的作文发表了,爸妈为我庆祝…… • 我得奖了,父母比我还高兴…… • 我要当值日班长了,妈妈高兴地陪我一起找资料、练习朗 读…… • 妈妈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总是耐心地给我辅导功课……
由不理解到理解
• 妈妈总是催我练琴、读书、做作业,以前我觉得很烦,现 在我明白了那是妈妈爱我,希望我成才…… • 成绩不好,爸爸经常训斥我,一天我玩滑板摔破了手,他 却那么关心我…… • 考试没考好,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第二天,妈妈做了我 最喜欢吃的红烧肉(这是妈妈第一次做)
父母的爱 父母给予了我生命,也给予了我爱,父母对我的爱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博大。是父 母的爱让我幸福、快乐,是父母的爱让我健康成长。
记得在四年级上学期即将开学的那几天,我突然得了胃炎,吃什么吐什么,同时,我
的脸上还长出许多小红点儿,这可把爸爸、妈妈急坏了。妈妈带我去看医生,经医生诊断, 我不仅得了胃炎,还染上了“皮下出血”,医生要我马上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我特别想同学、想老师、想看我的新书,但是由于我生病了,就只能成 天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发呆。妈妈知道我的心思后,便找来故事书念给我听,给我说笑话, 教我唱歌,跟我做游戏……想尽一切办法把寂寞从我身边赶走。爸爸则忙着去给我交学费, 帮我领新书;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给我和妈妈吃。看着爸爸、妈妈为了 我而这样操劳辛苦,我的心难受极了。 一个星期后,我出院了,可爸爸、妈妈却消瘦了许多。在妈妈弯下腰给我穿鞋时,我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教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深入理解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深沉。
2. 强化阅读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故事,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注重语言表达: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4. 结合生活实际:本单元的课文和口语交际都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深沉,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5. 拓展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如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父母之爱的内涵和意义。
6.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制作感恩卡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母之爱,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教学建议应该注重深入理解单元主题、强化阅读理解、注重语言表达、结合生活实际、拓展阅读材料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第六单元习作指导一、写作方法方法一:抓住外貌描写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突出父母之爱。
1.描写人物外貌要准确、形象。
2.要善于抓住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课内实例:他满脸....。
....,到处都是血迹..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课外实例:在风雪中,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面包和牛奶,惊异的发现爸爸变了一副摸样:通红的脸上,紫得发黑的嘴唇裂了好几道缝,还滴着血,像枯老的树干。
方法二:抓住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父母之爱。
1.动作描写又叫行动描写,就要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
2.要用准确的语言具体地描写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和情感的动作。
课内实例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课外实例开始喝中药了。
妈妈抱.来一床厚棉被堆.在床上,把我扶.起来靠在棉被上,然后端.起药碗,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小勺,先送.到自己的嘴边,轻轻地抿.一口,说.:“嗯,温热的,正好喝。
孩子,药有点苦,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忍着点,啊?”我噙着泪水,轻轻地点点头。
妈妈一边喂药给我喝,一边讲我小时候的趣事。
故事讲完了,药也喝完了,我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药苦,真的,甚至还有一丝丝甜……方法三:抓住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突出父母之爱。
1.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2.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个性特征,使人信服。
3.在描写人物心理时,常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结合起来。
课内实例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和深厚。
2.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关爱父母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父母之爱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掌握运用正确的语气、节奏和语调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父母之爱的深刻含义。
2.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父母之爱的相关图片或文字素材。
2.学生准备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或者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来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和感慨。
第二步:学习与理解(15分钟)1.介绍“父母之爱” 这个概念的含义,让学生讨论他们理解的父母之爱是什么。
2.分组讨论,让学生展示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互相交流。
第三步:口语练习(20分钟)1.设计一些口语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父母表达感谢的场景。
第四步:集体讨论(10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在口语表达中的收获和体会,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口语表达的要点和技巧。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感谢父母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一分钟的口头表达稿。
总结反思通过这堂集体备课,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能够用心去体会和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深刻。
参考资料无以上是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内容,希本对父母之爱有更深入的了解,勇于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
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掌握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
•情感交流:父母之爱
•口语表达:表达对父母的爱
•真情流露:直抒心声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掌握相关表达用语
•难点: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互动交流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
–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讲解父母之爱的内涵。
•第三步:实践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爱。
•第四步:总结
–听取学生表达的心得体会,引导他们诉说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
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需要加强细节处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之爱的细节。
2. 教学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广泛地发表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
3. 教学展望
•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懂得父母之爱的珍贵,从而更珍惜家庭关系,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的珍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围绕“父母之爱”这一话题进行有逻辑的口语表达。
2.学生能够倾听他人的发言,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具体的例子和感受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悟和珍视,培养感恩之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并表达父母之爱的具体事例。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对“父母之爱”的不同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情境模拟法: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父母之爱。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形式。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父母之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创设情境。
2.准备小组讨论的记录本和笔,以便学生记录讨论内容。
3.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话题情境。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父母之爱?你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例子吗?”二、小组合作与讨论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每组讨论并列出3-4个关于“父母之爱”的具体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3.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三、全班分享与交流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在分享结束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
3.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四、情境模拟与体验1.教师创设一个家庭场景,如孩子生病时父母的照顾、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教导等。
2.请几名学生上台模拟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感受。
五年级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案
1.学生汇报:
这四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
2.由学生汇报引出主题并概括主要内容:
五年级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案
备课内容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教学
主备人
备课过程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齐读第六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内容。(生读)读了导读的内容,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讲父母的爱;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要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看,通过读短短的一个单元导读,我们就能了解到这么多有用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就可以讲讲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抓住那些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来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写人物的内心感悟的语句,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1、提出学习要求:现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大家相互解答疑问。如果在小组内还不能解答,就请待会儿提出来全班讨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们组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1)请说说这句话让你感动的原因,并想想自己是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2)读了这句话,你们能想象出父亲在36小时中是怎么挖掘的吗?谁来说说?
(3)小结:刚才我们抓住对父亲外貌描写的这句话谈了体会。(板书:外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两个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交流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父母之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通过口语表达感谢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心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议、演等环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之爱,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父母之爱,并在口语交际中自然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人交流、表达。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故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发学生思考。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设备,以便播放相关音频材料。
4.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材料播放一首关于父母之爱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之爱。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父母的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习作六: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能使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对人物进行刻画。
二、教学重难点:1、能使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对人物进行刻画。
2、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看看明星周杰伦是如何阐述妈妈的爱的。
(播放视频《听妈妈的话》)同学们,看完视频听完歌,你有什么想法?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1)、周杰伦小时候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总让他画画、弹钢琴、背英语,不明白别的小朋友可以去玩,为什么他不可以。
(2)、当周杰伦长大后取得了成就,他才明白妈妈的苦心。
周杰伦通过这样的歌词,写出了自己对妈妈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表达了深深的母爱之情。
(二)过程:1、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知道,父母都是爱子女的,只是方式各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将父母对自己的爱写成文章。
(板书:习作六:父母的爱)同学们,经过前几次的作文训练,我们知道写作文要注意些什么,留意些什么呢?请生回答。
(1)、作文要有新意,但最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作文的开头很重要,可以用“开门见山法、议论开头法、抒情开头法、使用修饰手法开头”等方法来进行描写。
(3)、写好作文的结尾也是关键,可以使用“点题结束法、首尾呼应法、引用名人名言”来结束文章。
(4)、还要积累好词好句,才能加以运用。
(等等)2、针对本单元习作“父母的爱”,我们在写作上又该注意哪些方面呢?现在看看大屏幕的表格,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想文章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父母之爱的。
(幻灯片出示:表格)请生读各个句子,并分别说说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读,谈理解。
是啊,使用这些描写方法,可以更好地表达父母的爱,老师把各课内容归纳成一首小诗,一起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小诗。
五年级上第六单元作文指导:父母的爱
五年级上第六单元作文指导:父母的爱五年级上第六单元作文指导:父母的爱一、写作内容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二、我们可以写什么?1、为了孩子的成绩,其他家长都给孩子去补习班、提高班,但我的爸爸却带我去亲近大自然,我十分不解。
在后来的考验当中,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这明白到爸爸是想让我保持轻松的心态去学习。
2、学骑自行车跌倒了、学溜冰跌倒了、在湖里钓鱼掉进坑里不能爬上来,其他家长都会过来扶孩子站起来,但我的家长却保持沉默,让我自己站起来,培养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爱的表现。
3、《18英里的惩罚》:由于自己贪玩违反了跟父亲的约定,父亲没有直面批评我,而是坚持不坐我的车,步行18英里回到家中,是这样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我要讲诚信,这是爱的表现。
4、《白衬衫·黑木炭》:我跟同学闹矛盾非常生气,脾气暴躁,父亲让我用黑木炭去砸白衬衫,用以发泄我心中的愤怒。
后来我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别人倒霉了,自己身上也留下难以消除的污迹。
父亲用这样独特的方法消除我的坏脾气,这是爱的表现。
三、写法指导(一)开头1、开门见山法“小雅,怎么还在看电视啊,还不快去写作业?一会儿再看看作文书去!”听!“河东狮吼”又开始了。
我的眉头紧锁……2、倒叙开头法说到父母的爱,我不禁想起去年我过生日的事情来。
3、引用法唐朝诗人孟郊说的好:&qut;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想起…4、抒情法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回报,那就是妈妈!(二)结尾1、结果交代法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疲惫的身体,我不由得低下头认真地做起作业来……2、首尾呼应法享受着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爱,我真的感到好幸福!3、感叹法父母的爱是温暖的外套,时时刻刻温暖着我,我现在真想真诚地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4、启发激励法我们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让我们做一个勤奋懂事又勤劳的好孩子,不辜负爸爸妈妈一片苦心,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人教部编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目标1.围绕“父母之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吧!二、交际指导1.明确要求。
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本次口语交际提供的话题是“父母之爱”。
认真阅读书上给出的三则小故事,并对故事中的父母进行评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
同桌间交流或分组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被推荐的学生合作向全班汇报。
其余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4.方法指导。
仔细阅读书上的三则小故事,思考每则故事讲的是什么,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做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在小组内发表自己对这三则小故事的看法。
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回家以后把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看法。
三、交际示例示例一:我认为第一个故事中李刚的爸爸的爱是严厉的爱,这样的爱也是不对的,应该适当地给李刚一些鼓励!他爸爸的出发点是对李刚的爱,但这样的方式,却让李刚丧失信心,丧失自尊心。
如果他爸爸换一种方式,耐心地教导、鼓励他,他就会找到差距,变得越来越好的。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个故事中妈妈的做法是一种溺爱。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学习指导】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学习指导】》摘要:(四)说说(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短人和事使你想起了己段历吧快乐、伤心、愧疚、感激或许这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听听吗?()请举手学回答,想想告诉我这些东西能寄托种怎样感情?或者你能举样东西他也曾抨动着你心弦?教学主线、父母爱是什么?用词、句话比喻形容,汶川地震两样感人照片故事听了看了你又有什么感受?父母爱会是什么?四、爱无畏、无私、无价我们身边事又会如何?看《碗混饨》使你想起己那些历与事情?(误会与不理)五、议议习作要真实、感人、动情六、题目拟真爱无价爱无声处</、教学目标、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父母爱、学会运用生活化具体事情表现亲情二、教学重亲情类习作写作方法指导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课前准备几感人初步感受亲情亲情链接散《背影》(朱清); 碗馄饨 (佚名《选粹》)3 散《孝心无价》 (毕淑敏); 散《血色母爱》(佚名《选粹》)五、教学程()导入学们通六单元几课和口语交际学习相信对父母爱定有了更深体会吧!你已感受到了父母爱吗?是慈祥笑容?是热情鼓励?是严格要?还是不惜切代价付出?是啊!父母爱是那样平凡,是那样宽广又是那样深沉那样伟!(二)不是吗?请听听播放韩红《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那是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眼就那美丽风景相伴地方我听到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秋天再也看不到爸爸脸他用他双肩托起我重生起黑暗泪水沾满了双眼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这陌生人世不知道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妈妈笑了天亮了这是夜晚天上宿星我梦里看见我妈妈人世上要学会坚强你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这陌生人世我愿他建造美丽花音乐声介绍故事背景看006年35晚会人们可能都还记得晚会开始那首歌《天亮了》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人歌声背还隐藏着真实、催人泪下故事999年0月3日贵州麻岭风景区正运行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有位不幸遇难而就缆车下滑即将坠地那瞬对年轻夫妇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燕雯用双手托起了己两岁半儿子结儿子潘子灏得救了这对年轻父母却失了生命两人把孩子举起了这是伟壮举这壮举也许是出父亲、母亲种能也许是出他们对孩子种爱也许潘子灏生还是他父母双手托起奇迹生和死瞬父母想到并不是己他们用双手把生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爱学们还记得汶川地震那位用身躯挡住婴儿、把奶头塞进婴儿嘴巴、延续婴儿生命母亲吗?那爱是生命付出啊!那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或许学们会说我们生活平淡枯燥我们父母亲也没有这些壮举那么润物无声难道不是母爱吗?或许有很多候学们还是会不理父母或者父母不理你们因产生矛盾形成隔阂你们还可能会埋怨、指责父母呢?请看下面这学生习作(三)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气下她身向外跑她走了很长看到前面有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口袋连硬币也没有面摊主人是看上很和蔼老婆婆看到她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碗馄饨和碟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了下纷纷落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愿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还叫我不要再回!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煮了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楞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走当她走到附近眼就看到疲惫不堪母亲正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吧饭早就做了你再不回吃菜都要凉了!这女孩眼泪又开始了下!有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恩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辈子恩情视而不见(四)说说(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短人和事使你想起了己段历吧快乐、伤心、愧疚、感激或许这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听听吗?()请举手学回答()教师结刚才从学叙事程我们进步理了这两含义感动原我们生活有那么多感动曾使我们感动那刻可能我母亲、我父亲这份感情往往凝系情感核上我们把这情感核叫动情学们写也定要选取熟悉、动情生活画面(五)议议如何让作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学生讨论总结、写真人真事亲身历多媒体显示相关名言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②你感情只要有儿不真实者下子就会念得出所以要对己真实要把己真情实感写出冰心③ 真实是学作品生命感情是学作品血肉、抓动情由事见真情要写具体散《背影》我们讲了动情故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朱清与他父亲故事这故事作者流了次泪什么?结原我们生活爱还寄托种形式因爱是抽象东西往往通种形式反映它这父对子爱形式是袋橘子、封信;子对父爱是抒写背影所以往往件细东西如杯水、铅笔盒、次微笑、眼神、根头发都能寄托种感情想想告诉我这些东西能寄托种怎样感情?或者你能举样东西他也曾抨动着你心弦?教学主线、父母爱是什么?用词、句话比喻形容二、听歌《天亮了》介绍这首歌蕴含感人故事三、汶川地震两样感人照片故事听了看了你又有什么感受?父母爱会是什么?四、爱无畏、无私、无价我们身边事又会如何?看《碗混饨》使你想起己那些历与事情?(误会与不理)五、议议习作要真实、感人、动情六、题目拟真爱无价爱无声处。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学习指导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学习指导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学习指导一、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父母之爱。
2、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具体事情来表现亲情。
二、教学重点:亲情类习作写作方法指导。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课前准备:读几篇感人的文章,初步感受亲情。
亲情文章“链接”:1. 散文《背影》(朱自清);2. 一碗馄饨 (佚名,《时文选粹》)3. 散文《孝心无价》 (毕淑敏);4. 散文《血色母爱》(佚名,《时文选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第六单元几篇课文和“口语交际”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父母的爱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吧!你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吗?是慈祥的笑容?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是啊!父母的爱是那样的平凡,是那样的宽广,又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伟大! (二)不是吗?请听一听: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同时屏幕显示歌词: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
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就是那个秋天,同学们,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那位用身躯挡住婴儿、把奶头塞进婴儿嘴巴、延续婴儿生命的母亲吗?那爱是生命的付出啊!那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或许同学们会说我们的生活平淡枯燥,我们的父母亲也没有这些壮举,那么润物无声的难道不是母爱吗?或许,有很多时候,同学们还是会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因此产生矛盾,形成隔阂,你们还可能会埋怨、指责父母呢?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三)读一读:一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四 师生共同梳理,明确交际要求。
说的要点 听的要点
四 师生共同梳理,明确交际要求。
五 巩固交际要点,提高应对能力。
五 巩固交际要点,提高应对能力。
第一个妈妈:全职,全程陪伴孩子居家学习,每天除了给孩子准备好 一日三餐,还陪伴孩子上每一节课,和孩子一起探讨所学知识,疫情 期间,避免交叉感染,这个妈妈就和孩子一起在家锻炼身体。
一、回顾人文主题,感知父母之爱。 二、回顾语文要素,出示交际主题。 三、人物情境带入,小组尝试交流。 四、师生共同梳理,明确交际要求。 五、巩固交际要点,提高应对能力。 六、总结人文主题,引发落实行动。
一 回顾人文主题,感知父母之爱。
二 回顾语文要素,出示交际主题。
三 人物情境带入,小组尝试交流。
五 巩固交际要点,提高应对能力。
评价表:(每人一张) 发言人 观点明确 材料恰当 尊重别人 积极回应 总评星级
六 总结人文主题,引发落实行动。
◎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
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
1.从课文拓展“父母之爱”口语交际,选择 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在发言时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 给予积极回应。
4 教学重点
能够围绕“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观点,用
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5 教学难点
在讨论时能够做到认真倾听、思考和积极
回应,用语言、动作、神态表达尊重别人。
教学流程
单元,本
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是“父母之爱”,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 看法,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 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创 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 和父母相处。落实的语文要素是“用恰当的语言表 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1.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
3. 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要让学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难点】1.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
3. 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要让学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爱自己的父母。
【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激发交际兴趣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跟唱。
刚刚这首歌真好听,但老师认为歌词里面的妈妈改为爸妈会更好听,因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他们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父爱母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吧。
(齐读课题:父母之爱)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1.古今中外,有无数人赞美过父母之爱,那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
那么,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爱你的呢?你能把父母爱你的一些生活片段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吗?2.指名讲述。
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3.教师点评。
教师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了,父母之爱是那样深沉而感人。
为了儿女,父母们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知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不知有多少心力被操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1.是呀,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
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课文第87页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3.小组交流。
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4、全班交流。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参考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父母之爱教学参考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能认真、有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
口语交际内容概括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之爱”。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
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
本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供了三则材料,每则材料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事例。
讨论时,我们可以围绕所选的材料,从选择的材料的角度出发去阐述对问题的看法。
交际巧指导1.看他人父母,想自身经历。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
爱是永恒的主题,生活中不能没有爱,尤其是父母之爱。
“精彩极了”是妈妈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爸爸严肃的爱。
虽然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真诚的、浓郁的爱的表现。
今天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教材中的这三个事例,想想,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吗?2.议他人父母,思自身体会。
你对这三个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小组内议一议。
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听听别人的看法,然后思考自己的看法。
3.说自身经历,谈自身体会。
回忆自己遇到的类似经历,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例作为交流内容。
先说说事情的经过,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交际思路1.阅读事例,确定观点。
仔细阅读课本中的三则事例,明确对其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赞同,并把赞同或反对的原因梳理一下,最好列个简单的提纲。
2.联系实际,有序表达。
围绕自己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具体做法。
表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先亮观点,再说原因,最后说做法。
3.积极交流,谦虚有礼。
与同学交流时,声音适度,如果与同桌交流,声音不要太大,免得影响他人;如果在全班交流,声音要洪亮,让全班同学都听清楚。
交流时,要使用文明用语,态度谦和。
倾听者要对别人的发言积极回应,行成交流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学习指导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父母之爱。
2、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具体事情来表现亲情。
二、教学重点:亲情类习作写作方法指导。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课前准备:读几篇感人的文章,初步感受亲情。
亲情文章“链接”:
1. 散文《背影》(朱自清);
2. 一碗馄饨(佚名,《时文选粹》)
3. 散文《孝心无价》(毕淑敏);
4. 散文《血色母爱》(佚名,《时文选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第六单元几篇课文和“口语交际”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父母的爱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吧!你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吗?是慈祥的笑容?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是啊!父母的爱是那样的平凡,是那样的宽广,又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伟大!
(二)不是吗?请听一听:
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同时屏幕显示歌词: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
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就是那个秋天,
再也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
不要离开,不要伤害。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
这是一个夜晚,天上宿星点点,我在梦里看见我的妈妈,一个人在世上要学会坚强。
你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在音乐声中介绍故事背景:看过2019年3·15晚会的人们可能都还记得,晚会最开始的那首歌——《天亮了》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201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燕雯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潘子灏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两个人把孩子举起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个壮举也许是出于父亲、母亲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出于他们对孩子的一种爱,也许……,潘子灏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
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同学们,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那位用身躯挡住婴儿、把奶头
塞进婴儿嘴巴、延续婴儿生命的母亲吗?那爱是生命的付出啊!那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或许同学们会说我们的生活平淡枯燥,我们的父母亲也没有这些壮举,那么润物无声的难道不是母爱吗?或许,有很多时候,同学们还是会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因此产生矛盾,形成隔阂,你们还可能会埋怨、指责父母呢?
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三)读一读: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
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楞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
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四)说一说:(此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短文中的人和事使你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吧: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感激的……或许这个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1)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2)教师小结:刚才从同学的叙事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感动。
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动,曾经使我们感动的那一刻,可能来自于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这份感情往往凝系在一个情感的核上,我们把这情感的核叫“动情点”。
同学们写时,也一定要选取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画面。
(五)议一议:
如何让作文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学生讨论总结。
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多媒体显示相关名言:
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
②“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 ——冰心
③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
2、抓动情点,由小事见真情,要写具体。
散文《背影》为我们讲了一个动情的故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与他父亲的故事。
在这故事中,作者流了4次泪,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爱还寄托一种形式,因为爱是抽象的东西,往往通过一种形式反映它。
这篇文章父对子的爱的形式是“一袋橘子”、“一封来信”;子对父的爱是抒写“一个背影”。
所以往往一件细小的东西,如“一杯水”、“一个铅笔盒”、“一次微笑”、“一个眼神”、“一根头发”……都能寄托一种感情。
想一想,告诉我,在这些东西中能寄托一种怎样的感情?或者你能举一样东西,他也曾经抨动着你的心弦?
教学主线:
一、父母的爱是什么?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比喻形容。
二、听歌《天亮了》,介绍这首歌蕴含的感人故事。
三、汶川地震两个同样感人的照片故事,听了,看了,你又有什么感受?父母的爱会是什么?
四、大爱无畏、无私、无价,我们身边的小事又会如何?看《一碗混饨》之后,使你想起自己那些经历与事情?(误会与不理解)
五、议一议,习作要求:真实、感人、动情,
六、题目自拟:真爱无价,爱无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