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族文化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

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

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

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

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晌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

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是指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文化体系,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宗教等多个方面。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入手,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史前时期史前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起源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神话传说、文字、礼仪等方面。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的文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当时的文字主要是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用于记录祭祀、祈福、祷告等活动。

此外,史前时期的中华文化还表现在礼仪方面,如祭祀礼仪、婚丧礼仪等,这些礼仪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二、夏商周夏商周是中华文化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这种制度体系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文学艺术方面,夏商周时期的诗歌、乐曲、绘画等艺术形式已经初步形成,如《诗经》、《周礼》等。

哲学思想方面,夏商周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已经开始形成,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发展等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表现在《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文献的产生,这些文献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已经形成,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技发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铸、农业、水利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成果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汉唐宋元明清汉唐宋元明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发展等方面。

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以诗歌、小说、戏曲等形式为主,这些作品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

(亚洲文化国)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全面繁荣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世界历史总纲•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世界历史具体分期•一、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人文主义起源。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三、近代社会:•(1500—1900)或(1640—1917),•一是从全球化考虑;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四、现代社会:•(1900—至今)或(1917—至今)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1、上古史——奴隶社会:•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各种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变,其中不乏繁荣昌盛的时期和低谷衰落的时期。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最早的阶段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原始文化。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发展了农耕和畜牧业,形成了最早的文字和书法等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产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的重大事件。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

同时,传统的礼仪文化和音乐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秦朝(公元前221-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尺度,统一了货币和法律等方面,改革了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虽然秦朝统治时间短暂,但对后世的影响至关重要。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之一。

汉朝的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哲学等领域。

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司马迁和刘向等在这个时期活跃于文化界。

随着东晋(公元317-420年)和南北朝时期(420-589年)的兴起,佛教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建筑和文学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唐朝(618-907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著名的文人如杜甫和白居易等活跃于这个时期。

同时,唐朝还是对外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朝代之一,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艺术家来华。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最为显著的王朝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伦理宗法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

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扩展资料:一、文化起源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时代以前,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

”;形成具有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灿烂文化。

二、词目译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影响力。

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华夏族群,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和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脉络,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的魅力。

1. 原始社会: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远古时期,华夏族群开始形成并逐渐建立起部落和部落间的联系。

原始社会的文化表现主要体现在原始宗教、原始祭祀活动以及石器制作等方面。

这些活动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崇拜和对祖先的敬仰,打下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2. 三皇五帝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皇五帝被视为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系统地记录历史事件和制定法律规章,开始有了一定的文明秩序。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为文化的进一步演变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皇五帝时期的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古代音乐和舞蹈等方面。

3.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化的早期繁荣和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和金文进行文字记载,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

夏朝的文化成果包括诗歌、礼俗、祭祀和音乐等方面。

4. 商朝: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的兴起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商代文字和青铜器进行主要文化活动,并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宗教信仰和礼俗习惯。

商朝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甲骨文的流传、青铜器的制作和商代音乐的发展等方面。

5.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周朝的文化表现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礼乐制度和诸子百家等方面。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和社会道德,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周朝的礼乐制度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契机。

古代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地域的民族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

这些文化象征着一代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念,成为了独特的文化财富。

古代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下面将为大家细细道来。

一、古代民族文化形成的根源古代民族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的时期。

由于人类分散在各个地域,人们开始独立生活并根据附近的环境自给自足,长期的交往和观察根据环境逐渐形成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

从不同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中,不同的文化交流相互融合中,古代民族传统的文化保留了下来。

二、古代民族文化的形成自然环境可以说是古代民族文化形成的最大原因之一。

环境的不同,制约着古代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比如,热带雨林可以让某些部落选择居住在树上,而草原可以让牧民改造成游牧生活方式。

相融相信,形成了不同的习俗和交流方式,促使了古代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发展。

另外,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是影响古代民族文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比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形特殊,造成了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水稻种植民族之间的交流、征服和融合。

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这种文化融合才达到了高峰。

三、古代民族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古代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日升月落的过程。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每个民族逐渐摒弃不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文化,演变成适合自身生产、生活和发展的文化体系。

对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文化阶段、古代文明阶段和中古、近现代文化阶段。

从原始文化阶段开始,原始部落在战争和迁徙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并在原有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文明阶段,是由于发展了农业和制造业,人们生产水平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在阶段性的进化发展中,考虑到文化的自由和文化的传承,到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由于文化适当的开放和取长补短,中国锻造了卓越的文字文字,甚至还吸纳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不断突出中国的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古代希伯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希伯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希伯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伯来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

希伯来民族的文化传统自从古代开始就是一个从传统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过程,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吸取了来自各种不同文化的营养,同时也在文化的演进过程中传承了自己的成果,从而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宗教文化传承要想理解古代希伯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得不提及宗教文化作为希伯来民族的核心文化。

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文化是独特的,它深刻地影响着希伯来民族的各个方面,比如生活、思想和道德等。

希伯来民族的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它的核心内容是崇拜唯一的上帝,认识他的存在、真相和指示。

这样的宗教信仰,奠定了希伯来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正义、忠诚、耐心和慈悲。

同时,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历史作为宗教的起点,将其作为上帝与人类关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宗教文化传承是古代希伯来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在宗教文化传承中,希伯来民族将信仰和教育相结合,通过经典文献的传承和发展、宗教礼仪的传承和演变等方式,使宗教文化得以不断发展和升华。

在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文化中,有两本著作尤为重要:《摩西五经》和《扎布尔》。

《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的圣经,是反映犹太教历史和法律的重要文献,它启示了人们对上帝的认识和敬畏,被视为犹太文化的精髓;《扎布尔》则是犹太人教育非正式系统的一部分,它将诗歌、思想和故事相结合,教育儿童和年轻人了解犹太传统和价值观。

二、文学艺术传承作为一种充满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古代希伯来民族的文学艺术也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伯来民族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以《圣经》语言文学为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圣经》语言文学是希伯来民族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它并不局限于宗教内容,而是涵盖了希伯来民族所有方面的文化,如历史、文学、哲学、法律等。

《圣经》语言文学在希伯来民族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于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至深。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 (1)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1)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1)3.三大民族集团 (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夏商周) (3)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5)(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5)(二)成熟期(隋、唐——南宋) (6)(三)衰落期(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 (9)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10)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954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约6000年。

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案,线条生动、明快、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风格。

原始文化(指精神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上。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对大自然(如太阳、月亮、大地等)的崇拜。

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祖先崇拜:对祖先创造生命的崇拜。

在母系氏族社会,主要供奉女性祖先,到父系社会,男性祖先成为供奉对象。

与祖先崇拜密切相关的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反映原始人对自身繁衍、大地母神和万物生育的虔诚祝愿。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陶塑孕妇裸体像(高腹丰臀、乳房硕大)。

红山文化陶塑孕妇裸体像图腾崇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龙、凤就是中华先民崇拜的图腾物,它们是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明。

一、远古时期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汉字、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最早的汉字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

此外,远古时代还形成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等,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认识。

二、夏商周时期的传统文化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的国家制度、礼制、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例如,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当时社会秩序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夏商周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这些哲学思想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和思想碰撞,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提出了各自的政治、哲学、伦理主张,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繁荣局面。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诗经》、《楚辞》等重要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秦汉时期的传统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另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统一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加强了中华文化的一致性。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汉朝还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多元并存、交融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交融性,如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许多不同阶段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最早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

陶器制作技术的发展,文字的出现以及农业的进步都标志着这个时期文化的逐渐发展。

这些元素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古代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每个朝代都对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最著名的是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秦朝统一了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等等,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汉朝时期,古代中国的文化进一步繁荣,儒家思想开始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后来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变化的特点。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文化发展出了新的方向。

诗人、画家、学者的出现,使得文化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文化交流也使得中国文化与东亚各国和西方文化产生了深入的对话与影响。

随后,唐宋两个盛世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高峰。

唐朝时期,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时期,文化重心逐渐从政治转向人文,儒家思想继续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外文化的交流,使得宋代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此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更加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特性,文艺作品多样化,而儒家思想在文化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这个时期的文化具有较多的独创性,并对后来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经历了部落社会的起源、朝代更迭的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不同朝代的文化都对中国社会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演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演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演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演化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繁荣,不断地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得以体现。

一、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是因为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化,其间形成的石器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之一。

然后,中华民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黄河流域地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时期形成了众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也形成了不少政治、文化、音乐方面的佳话。

后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成立中央集权国家,其间推广了统一文字,统一尺度等一系列文化政策。

汉朝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诗词、乐舞、短篇小说等方面,对后世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文化的转型与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在发展演化,不断地进行着转型。

三国吴、魏、蜀文化比较丰富多彩,唐代盛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峰时期,并且有不少文学和艺术的杰作。

然而,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的文学作品,如《誓言》《滕王阁序》等。

宋代文化的特点就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进展和发展,但是,从资源短缺等各种因素来看,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三、现代文化的挑战与创新以近代西方文化为启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走上了变革的道路,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伟大革命。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穷的战火与苦难,加之西方文化的传入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然而,这些文化碰撞也深刻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艺复兴等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挑战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起点。

四、文化多样化的现实与发展方向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愈加多元化。

在中国大陆地区,尤其在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中,现代艺术、民俗文化、新的文化传播手段也在逐渐兴起。

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发展概览

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发展概览

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发展概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这个概览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发展,了解其独特之处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为陶器制作和农业的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体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兴起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思想流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战国时期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如墨子、荀子、孟子等相继涌现。

这些学派和思想家的理论和观点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并对政治、教育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佛教的传入也为中国的文化带来了重要的变化。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对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儒家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化继续发展和演变。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和文学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唐朝还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宋朝的兴起,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宋朝的科技成就如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宋朝的文化也以其细腻的诗歌和绘画而闻名于世。

随着元朝和明朝的兴起,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文化和艺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深深地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古代文化的萌芽与形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华夏族群在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并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繁荣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并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

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礼制观念深入人心,指导了社会的制度建设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此外,佛教和道教也逐渐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文化交流和融合也不断发生。

例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具有强烈的开放精神。

在这一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化和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四、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中国历经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抑制和压抑。

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流淌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古代的萌芽与形成,到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再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以及近现代的现代转换,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保持了自身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文化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文化的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哲学方面,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文学方面,古代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同时,在艺术、建筑、科技等领域,古代中国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世纪文化的传承在中世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

这个时期,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文学方面,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为后人提供了极大的学习价值。

同时,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三、近现代文化的复兴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更新,努力寻找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在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西方文化的一些元素,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各种保护、传承措施相继出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过程。

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传承,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信在未来,中国传统文化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华夏文明、夏商周文明等一系列古代文明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相继兴起,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发展壮大。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唐朝、宋朝等一系列朝代相继兴起,各种文化形式与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包括诗歌、书法、绘画、戏曲等各种文化形式相互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进行创新。

在当代中国,包括书法、绘画、京剧、传统医学等各种传统文化形式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不断接受新的文化元素和创新,形成了融合古典与现代的独特文化现象。

四、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传播。

包括汉语、太极拳、中医、茶道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世界各地得到了热烈欢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继续焕发着独特的魅力。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

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

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一、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1. 史前文化中国史前文化是指在公元前 3000 年之前,我国人民所创造的文化。

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半农业经济形态,同时兴起了一些祭天、祭祖的习俗。

古代商代的卜辞、铭文、诗歌等文物,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2. 原始社会文化原始社会文化是指从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1 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化,主要表现为祭祀、神话、遗址、器物、文字等方面的文化遗存。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主要用于预言和卜筮。

此外,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教等。

3. 奴隶社会文化奴隶社会文化是指从公元前 21 世纪初叶到公元前 221 年的中国文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生产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具、铁器等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先进的生产手段和生活方式,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宗教方面,古代中国崇拜天地、祖先、死神等神灵。

文化方面,古代奴隶社会创造了汉字、书法艺术、音乐艺术等丰厚的文化遗产。

4. 封建社会文化封建社会文化是指从公元前 221 年到公元 1911 年的中国文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得以进一步展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孔子、荀子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形成了众多的经典之作。

此外,中国紫禁城、太和殿、长城等文化遗址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5. 现代文化20 世纪初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取得了新的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强大崛起。

在文化方面,中国收集和保护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文献,其中包括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在现代文化方面,中国电影、文学艺术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成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分别是古代文化的形成阶段、中古文化的繁荣阶段以及近代文化的变革阶段。

古代文化的形成阶段在远古时期,中国的文化起源于早期人类的群体性活动。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原始、朴素和神秘。

人类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获取食物,在生活中与自然界密不可分。

这种原始社会的文化表现在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和原始绘画中。

当时的人们通过祭祀和祈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

农耕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基础,人们开始栖息于固定的居住地,并逐渐形成村落和城市。

这个时期的文化继承了原始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信仰与秩序。

诸如《诗经》、《易经》等经典著作应运而生,贯穿着对美的追求和道德准则的体现。

中古文化的繁荣阶段中古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阶段受到了汉、唐、宋等朝代的影响,文化艺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全面发展,成为中古文化的代表。

在唐朝,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巅峰。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佛教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壁画、佛像等艺术品广泛流传,令人叹为观止。

宋朝时期,儒家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的兴盛使得儒家经典重新重视,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宋代的绘画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以北宋的“四君子”画法和南宋的“文人画”为代表。

此外,戏曲也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如福建的“闽剧”和江苏的“金陵曲”等。

近代文化的变革阶段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新的变革与发展。

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近代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反思。

一些思想家主张摒弃传统文化,推崇西方文化和现代性。

纳西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纳西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纳西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西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历史上,纳西族曾经建立了辉煌灿烂的丽江古城,创造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传说。

而如今,纳西族的古代文化依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一、纳西族的传统建筑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在鲁能州的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

它们是以材料金属性料为主材,结合了木材、石材和泥土等建筑材料,形成了一种宜居、宜游、宜憩、宜观赏的传统建筑群体。

纳西族的传统建筑遵循了“三格四进院落”和“中轴对称”的建筑风格,并且注重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宗教性。

在古时候,纳西族人民把宗教文化融入到了建筑中,许多庙宇、寺庙、神龛、佛塔都是以传统建筑风格建筑而成。

这些建筑还表现了纳西族的创新精神和建筑智慧。

二、纳西族的服饰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具有独特服饰文化的民族。

在很久以前,纳西族的人们就开始将自己的文化和品味融入到了服装中。

在纳西族的传统服装中,女性的裙子以长、宽且褶皱重重为特征,主要用草麻、棉和亚麻等天然材料制成,颜色以白色和黑色为主。

而男性的服装大多是白色长袍和蓝色毛面巾,常常看起来简约、富有节制和优雅。

三、纳西族的音乐文化纳西族也是一个具有丰富音乐文化的民族。

在古代,纳西族人民在白族、藏族等周边民族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并且发展出了“草帽歌”、“手鼓词”和“花海”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

“草帽歌”是纳西族传统音乐中一种温馨而感人的歌曲形式,通常用于表达爱情和家庭幸福。

而“手鼓词”则是一种充满朗诵性和旋律性的音乐形式,旋律动听,词意深刻,可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此外,纳西族还保留了很多独特的器乐和音乐传统,如“崇鼓”、“三弦”、“拉马巴”等。

四、纳西族的美食文化纳西族是一个拥有悠久美食文化的民族。

在日常生活中,纳西族人们注重草食植物的利用,以米饭、酸奶、花馒头、口粑和蜜汁鸭肉等为主要食品,具有独特的食味和营养价值。

纳西族的美食也通常会结合排场和礼仪,并给予食客最好的款待和关怀。

古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古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古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古代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基石,是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民族文化已经历经沧桑,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一格的存在。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藏,其传承和传播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古代民族文化的传承1.家庭教育古代的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初阶段。

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言传身教,让古代文化的精髓源源不断地传承下来。

家庭中的长辈们把将来生活所需的各种经验和知识,如治病救人、种植技艺、家庭经济管理、诗书礼乐、道德伦理等传授给后代,这些经验和知识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学校的兴盛为传承古代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深入的平台。

中国古代的学校往往与宗教、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等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

孔子所创办的儒学,推崇"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成为古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化继承是中国古代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勤奋的阅读、资源整合和归纳总结,历史学家或文化书写者们将历史文化的知识和经验传承下来。

他们精心搜集整理历史文化的各种资料,编写出各种文化著作,如《左传》、《史记》等,不断地丰富历史文化的内容。

二、古代民族文化的传播1.经济贸易往来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商业往来和交流,不同城市的人们交流着文化、经验和知识。

各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环境的不同,给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留下了更为浓重的痕迹。

丝绸之路使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是中国古代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官方交往活动在中国古代,政治权力被视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古代的中国帝国经常与其它的国家进行外交接触,为各方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文化發展
名稱
說明
文藝復興
1.起源:義大利佛羅倫斯等大城市
2.主要精神:主義
3.方言文學代表作:但丁的、(人文主義之父)的詩集、薄伽丘的、塞凡提斯的唐吉訶德、莎士比亞的戲劇
4.藝術:喬托、達芬奇(代表作)、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5.政治思想:在君主論中強調君主必須有絕對的權力
啟蒙運動
1.英國的:主張天賦人權(包括生命、自由、財產)
5.希伯來人創一神信仰的教
埃及
(以
河為中心)
1.宗教:多神教信仰,特別崇拜太陽神與神;相信來生。
2.文字:先有象形文字,後來發展為字母文字
3.科技:數學採用進位;天文—發明陽曆;醫學特別發達
希臘
1.文學:擁有豐富的希臘神話、史詩及戲劇
2.史學:(有歷史之父之稱)、修昔底德是著名史學家
3.哲學:希臘三哲、、注意人生問題
*宗教信仰
名稱
說明
西亞
1.希伯來人:創立最早的一神信仰(教),以舊約全書為經典
2.波斯人:崇拜光明與火,強調善惡對立的二元論
佛教
1.背景:反對種姓制度
2.創立者:
3.時間:西元前世紀
4.教義:明白四諦,超脫輪迴
基督教
1.創立者:耶穌
2.時間:西元世紀
3.緣由:反對猶太教
4.教義:博愛、謙卑及信者可得救贖而得永生
4.影響:社會變遷;新發現層出不窮;政治變革;與帝國主義結合
十九世紀
1.生物學: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物種進化論
2.醫學:麻醉劑的發現,對外科幫助很大
戰間期
1.理論科學:發明相對論;居里夫婦研究放射性物質
2.社會科學:心理學--發明潛意識理論、經濟學--提倡消費刺激經濟觀念、社會學—韋伯重視方法論的研究
宗教改革
1.時間:西元世紀
2.原因:外在、內在
㊣教派
1.歷史地位:開啟新教派的先聲
2.教義:強調「」
3.信仰地區:北德與北歐地區
㊣喀爾文教派
1.創立者:喀爾文
2.教義:提倡說,並強調勤儉
3.分支:英格蘭的清教徒與蘇格蘭、愛爾蘭的長老會
㊣英國國教派
1.創立者:英王
2.原因:婚姻問題
舊教改革
1.名稱:現今通稱天主教
1.制度:將人民分為祭司、貴族與武士、平民、奴隸四大階級
2.教:主張業力輪迴,支持種姓制度
中古歐洲
1.宗教:的時代
2.(1)式建築:厚牆、圓拱、粗柱,風格莊嚴穩重
(2)哥德式建築:薄牆、尖拱、高塔,強調垂直上升發展,源自中世紀國
阿拉伯
1.宗教上:透過通婚、政治、經濟等誘使人民改宗教
2.強調研究學問:受經典經鼓勵
2.:稱讚英國、抨擊教會、要求言論自由
3.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
4.:著有民約論,提倡主權在民,強調普遍意志
浪漫主義
1.背景:受法國大革命影響
2.主張:反對啟蒙時代重視理性的觀點
3.代表人物:英國詩人、德國作家歌德、音樂家貝多芬
戰間期的西方文化
1.藝術:畫家畢卡索與音樂家,均強調創新與多變
3.歷史地位:屏障西歐(長年抵禦阿拉伯人、人的侵略)、促成東西文化交流、對東歐文化(特別是文化)幫助甚大
印度
1.王朝:西元前四世紀首次完成印度的統一,在位是盛世
2.王朝:西元後四世紀建立,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黃金時代
民族大遷徙
1.時間:西元三、四世紀
2.起源:漢帝國征伐民族
3.結果:導致西羅馬帝國的瓦解;中世紀初期有黑暗時代之稱
2.耶穌會:強調改革,對信徒訓練嚴格
3.代表人物:明末來華的
4.貢獻:重振天主教的聲望與影響力
*古代民族與政治的發展
民族
說明
埃及
古王國時期(建造金字塔)、中王國時期(被人征服)、新王國時期
希臘
1.政治演變:以勇武著稱;以文化成就及民主政治聞名
2.擴張:馬其頓的東征,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羅馬
2.文學:海明威的戰地春夢、雷馬克的、史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
3.大眾:起源於大眾傳播媒體的普及
4.文化影響:休閒活動盛行、政治人物利用媒體(如的爐邊閒談)
*科學演進
名稱
說明
科學革命
(又稱
革命)
原因:文藝復興時代科學家的努力;地理大發現的影響;印刷術的推廣;工商業發達
科學家:
1.英國的:提倡實駢、歸納等方法,力主創辦科學研究學會
4.藝術:表現出均衡、比例、和諧之美,以雅典的神殿最具代表性5.
馬其頓人
1.亞歷山大大帝建希臘化文化,是由希臘、、文明融合
2.文學藝術:注重情感表達
3科學:的幾何原本,是世界最古老的教科書
羅馬
1.建築:氣勢宏偉的公共建築與設施
2.公正的法律觀念:以十二木表法為代表
3.宗教:教的萌芽茁壯
印度
阿利安文化:
3.數字:將印度數字傳至西方
4.天文學、醫學、文學(如著名的一書,展現阿拉伯帝國的民情風俗和文學)
東西文化交流
1.戰士:造紙術在怛羅斯之役(中國朝)後由中國傳至巴格達,東征後
傳至歐洲
2.商人:威尼斯商人留下的遊記,記錄元世祖時代其在東方的見聞
3.僧侶:佛教、景教、回教、祅教等東傳;中國僧侶、玄奘至印度取經
2.法國的笛卡兒:主張由原理出發,提倡演繹法,並懷疑傳統知識
天才世紀:
1.時間:世紀
2.成果:數學、天文學、物理學進步較多
3.集大成的科學巨人:發明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
工業革命
1.時間:十八世紀中葉
2.意義:生產方式的變革(開始是紡織業)
3.傳播過程:起源於國,先傳至歐洲大陸美國,十九世紀後期傳至亞洲1.政治演變:早期是王政時代;西元前六世紀末是共和時代
2.共和後期:形成軍人獨裁,先是,後是
羅馬帝國
1.建立者:西元前27年屋大維獲得元老院獻上的尊號
2.盛世:長達200年的羅馬和平恰與中國的帝國相輝映
3.後期名君: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英主,曾努力挽救帝國的衰落
東羅馬帝國
1.首都:
2.名君:查士丁尼大帝
*古代民族文化的發展
民族
說明
西亞民族(以
流域為中心)
1.蘇美人:發明刻在泥版上的文字;陰曆;數學方面有「位」的觀念,有十進位與六十進位法
2.巴比倫人:制定早期著名且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
3.人:擅長觀察天象與占星術,並發展一週七天制的觀念
4.腓尼基人:善於經商,促成亞、歐、非三洲的文化傳播;並簡化字母文字
5.發展:成為羅馬帝國國教
基督教神學
1.建立者:
2.學說:強調人類的原罪須藉神的恩典才能獲救
回教
1.創立者:
2.時間:西元七世紀
3.起源:學習猶太教與基督教的部分教義
4.教義:真主,經典為經,教徒須奉行教規,參加聖戰
基督教會
分裂
1.時間:西元11世紀
2.原因:因教義解釋分歧及爭奪領導權
3.結果:形成東正教(東羅馬信奉)與羅馬公教(今天主教)兩大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