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勃与李贺诗歌创作的异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歌才华鉴赏》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歌才华鉴赏引言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初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几位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的诗人,他们分别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这些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作品的深刻内涵而受到后世的推崇和钦佩。
本文将对这四位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行鉴赏和探讨。
一、王勃1. 生平介绍王勃(650年-676年)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但凭借他出色的才华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如意,在青春飞逝中早早离世。
2. 作品欣赏(1)《滕王阁序》这首作品是王勃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陈琳的功绩,表达了壮志未酬、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感。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描写了杜少府借调蜀州时的离别场景,以及王勃对其告别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充满了对友谊和离别的感慨,表现了王勃对仕途不如意的无奈与失望。
二、杨炯1. 生平介绍杨炯(581年-645年)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早年曾有过多次出仕失败经历,但最终克服困难成为一名将领,并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2. 作品欣赏(1)《世说新语·文学》这篇散文记录了当时各种文学才子辈出的景象,并通过对不同人物个性与作品特点的描述展示了杨炯对于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的见解。
(2)《三峡》这首诗以描绘长江三峡为背景,展示了杨炯雄浑壮丽的诗歌风貌。
他用雄辩的表达方式抒发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敬畏之情。
三、卢照邻1. 生平介绍卢照邻(647年-678年)是初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文学创作方面特别擅长写景。
然而,他在仕途上屡次受挫,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 作品欣赏(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美好的秋夜场景,并表达了卢照邻对于人事悲凉和诗人苦涩境遇的思考。
(2)《中秋闲居》这首诗以描绘卢照邻闲居的田园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物描写,展示了其独特雅致的笔触和才华。
诗品评价李贺风格特点
诗品评价李贺风格特点
李贺的诗歌风格特点可以用"悲冷凄苦"来形容。
他的诗歌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
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
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李贺与唐朝的狂放诗人
李贺与唐朝的狂放诗人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诗歌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艺术形式。
在这个时期,李贺作为一位杰出的狂放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影响了后世诗人。
本文将探讨李贺与唐朝其他狂放诗人的关系,并剖析他的诗歌特点和思想主张。
一、李贺与唐代狂放诗人的关系在唐代,狂放诗人以其奔放、豪放的特点成为了一支显赫的文学力量。
李贺作为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与其他狂放诗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李贺与温庭筠、李白等狂放诗人之间有着诗歌创作的关系。
温庭筠以其圆融、细致的风格而被尊为“诗坛细狂”,而李贺则以其奔放、豪放的风格作为其作品的鲜明特点。
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更加狂放。
这些狂放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推动了唐代狂放诗歌的发展。
其次,李贺与唐代狂放诗人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创作目标和理念。
他们追求诗歌的个性化表达,力求打破旧有的文学规范,以个体独特的情感和思想迸发,创造出更加奔放、激情的诗歌作品。
他们反对文化的束缚,主张真实、直接地表达自我,将自身感受融入诗歌之中。
他们的诗歌作品描绘了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力量。
二、李贺的诗歌特点和思想主张李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思想主张在唐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豪放的辞藻、奔放的思绪和狂放的艺术表现手法为特点。
首先,李贺的诗歌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夸张的表达。
他常常使用奇特而独特的形象和词藻,如“比翼连腮东海尽,沸腾幽冥骖驔死”(《佳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诗歌语言随心所欲,自由奔放,舒展了诗歌的表现力。
其次,李贺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抒发个人情感的力量。
他所写的诗歌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为基础,直接地表达了个人的喜怒哀乐。
他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此外,李贺的诗歌作品还揭示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关注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并以犀利而独特的视角进行描写。
【文学】李贺和王勃
【文学】李贺和王勃李贺和王勃他们都是我很敬仰的诗人,同样是英年早逝,实在是伤感和惋惜,读诗歌,我定当拍案叫好,跺足嗟叹,骋怀悲度,才为好诗,好句。
有此二才子的诗词,此生足以。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王勃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以前我也写过一片娇荷,那个时候还没有读过王勃这篇采莲曲,今下看来却有许多相似的意境,很是开心,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
最爱的就是这一段了,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神韵。
我的辞藻虽然不及王勃,但也感受到了采莲的那种诗情画意的精致所在了。
水中,绿意绵绵,浮水,衣摆葱绒落浆乍还,轻解衣。
笑茵茵提莲子,朱皙相应。
问情话,得意于荷尖。
串珠画眉,芷草相拈。
拢岸心不安,俏娇荷依然。
忽觉执籽若执子,嫣然。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个也是不用我多说的千古名篇了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和那群共有海洋梦想的知己,我们举杯畅饮,总有一天,我们会奔向大海,不论现在身在何处,心意相通即是天涯的断垣。
「落花落(以下诗集不载)」王勃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閤。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撩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閤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浅析李贺诗歌艺术
失落者的苦吟——浅析李贺诗歌艺术中唐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的冷静思考,并在短期内呈现出唐代诗歌发展的第二次繁荣。
这一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丰富。
然而青年诗人李贺,其诗歌形象怪诞,想象奇特,在唐诗乃至中国诗史中都独具特色。
李贺,史称“诗鬼”,其诗歌艺术独特,色彩瑰丽,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因此,可以说李贺的诗歌,无疑是时代折射中失落者无奈的苦吟。
首先,李贺虽出身官府之家,但家境并不富裕,由于父亲名讳之故,失去了考取进士的机会,因而在他的一生中充满着报效家国的理想与难以被重用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于是,在自己的诗作中,流露出的便只有无尽的苦闷。
《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一方面是对战士精忠报国的嘉奖,也可以说是诗人自己理想的呈现;但另一方面,诗人仕途无望,报国无门,剩下的便只有“而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的无尽惆怅与苦闷、失望之感。
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人家假想无知的铜人在离开故国时尚有无限的悲伤,富有感情的人类更何胜愁苦,从中寄托了诗人辞奉礼部郎离开京城赴洛阳时的去国之情。
而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将那种失落之痛、悲凉和无奈跃然纸上。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其诗作中的一点,然而却足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得出李贺诗歌中的悲吟,与自己的身世、经历息息相关。
其次,李贺的诗歌,色彩瑰丽,有沉厚的唯美主义倾向,但在唯美掩饰之下的,仍是现实与理想冲突之中的无限悲凉。
李贺诗歌,一浓一淡,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更增添了其意境中的愁绪。
他善于捕捉瞬息感受的直观形象,描摹主观精神中的幻境,而这些浓郁的色彩却恰好与其黯淡的人生形成了巨大反差,流露出诗人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些明写了战争形势的险恶、悲壮,但无疑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极为相似。
在封建的伦理中,王权的压制下的诗人亦即将崩溃,别人可以以死报国,而他连战死疆场也难以成全,这些自然成为其无限苦吟的暗露。
王勃诗辨析
王勃诗辨析王勃诗辨析王勃字子安,出生于公元650年,是我国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诗人。
明朝李贽《初潭集》云:“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
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
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
”——题记唐代诗人王勃,在籍贯和年龄,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及“蜀州”、“杜少府”与“城阙辅三秦”上,留下了诸多异同问题。
大凡是后世流传以讹传讹所致,如今需得考证一番才能澄清本来事实。
王勃是何许人也?王勃是唐代著名诗人,素有“诗杰”之称。
王勃“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后“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
因为王勃“大业末,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所以著“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清朝彭定求在其《御定全唐诗》中“诗人小传”里所云:“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
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
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
勃既废,客剑南。
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
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
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
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在此简明扼要地记载了王勃的生平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代王勃具体的生平事迹,在后晋刘昫《旧唐书·文苑上》、北宋欧阳修与宋祁《新唐书·文艺上》、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勃》等史料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
关于王勃的籍贯,相关文献记载略有出入。
后晋刘昫《旧唐书·文苑上》云:“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北宋欧阳修与宋祁《新唐书·文艺上》云:“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勃》云:“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
初唐四杰的作品分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的作品分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是指在唐朝初期(618年-907年)活跃的四位杰出文人,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而闻名于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王勃王勃(650年-676年)是初唐时期最早被誉为“文章皇帝”的诗人。
他生平较为坎坷,但其作品却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之一是《滕王阁序》,这首长篇序文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和壮美的词藻著称,展现了壮丽的景色和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如《送友人》和《登岳阳楼》等。
杨炯杨炯(607年-673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三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描绘了长江的壮美景色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光阴流逝不复回的思考与感慨。
此外,杨炯还写过许多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观沧海》和《凉州词》等。
卢照邻卢照邻(626年-688年)以其清新自然、婉约细腻的风格而著称。
他是初唐时期文人中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卢照邻曾在玄宗朝任职宫廷女官,因其才华而受到皇帝赏识。
她最著名的作品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其恬淡优美、豪情澎湃的笔调,抒发了对故乡离别之情与行将启程追随幕府征战前夫辞别之意。
骆宾王骆宾王(ca.658年-696年)是初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豪放洒脱、志向远大的风格而闻名。
代表作之一是《长恨歌》,这首诗以其辉煌壮丽的气势和融合了爱情与政治的叙事手法,描述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离愁别绪。
此外,骆宾王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木兰诗》和《渭城曲》等。
初唐四杰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各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深邃内涵使他们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引人注目的瑰宝。
通过阅读和欣赏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每个诗人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
”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
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
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
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
幽幻神奇、漂渺无端。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
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
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
用“别浦云归”、“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
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
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
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
《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
《初唐四杰的诗风特点及代表作品解读》
初唐四杰的诗风特点及代表作品解读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初唐四杰是备受赞誉的一批诗人,他们以其杰出的才华和独特的诗风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璀璨明星。
本文将介绍初唐四杰的诗风特点,并解读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展现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一、王勃的雄浑豪放与抒发壮志的风格作为初唐四杰中的第一人,王勃以其雄浑豪放和奔放的风格而著称。
他笔下的诗篇多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为主题,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
1.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和辉煌,同时也表达了王勃对自己前途和壮志的追求。
诗中句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体现了王勃雄浑豪放的风格。
该作首段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藉此向读者展示出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雄浑豪放的风格王勃的诗风雄浑豪放,字句丰富多彩,充满力量感和震撼力。
他常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往往气势磅礴,字句铿锵有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杨炯的清新婉约与抒发思乡之情的风格杨炯是初唐四杰中的第二人,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善于抒发思乡之情。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登幽州台歌》,其中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1.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是杨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幽州台的美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由8首组成,其中每一首都具有鲜明的意境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诗中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美好景色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2. 清新婉约的风格杨炯的诗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往往以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作通常以轻盈的语言传达出他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杨炯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他的诗作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的创作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遣词造句的独特性:李贺的诗语言瑰丽、奇特,他善于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创造出一种新颖、怪异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中充满了想象力和幻想色彩,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2.意境的营造:李贺的诗作常常营造出一种幽暗、凄美、悲凉的意境,这种意境与他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有关。
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对人生、命运、梦境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3.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李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对比、夸张等,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
4.诗中有画:李贺的诗作常常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他善于用文字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5.情感的直接表达:李贺的诗中情感真挚而直接,他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6.哲理的探讨:李贺的诗作中常常包含着对人生、宇宙、命运等深奥问题的思考,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情感的抒发,
也是对哲理的探讨。
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诗鬼”,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初唐名士王勃与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分析
初唐名士王勃与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分析引言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而初唐时期的名士王勃是当时文坛的巨擘之一。
王勃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当时文坛上备受瞩目的存在。
本文将着重分析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以期深入了解他对初唐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
王勃的生平与背景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初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他出生于山西垣县,成长于官宦世家,家族世代从政。
由于家族的世袭官职,王勃受到了良好的古文教育和政治背景的熏陶。
他早年在长安与杜牧、李贺等文人交往,对于文学的造诣日渐深厚。
然而,王勃的政治追求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他曾多次考试落榜,最终在唐高宗时期任迪功郎中,负责监修《全唐文》。
王勃的诗歌作品与特点晚唐五言律诗的开创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王勃著名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王勃以其独特的文学造诣和清新的思想,开创了晚唐五言律诗的先河。
此前,五言律诗多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出现,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巧妙地运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整篇序文既有节奏感,又富含意境。
这一创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并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异彩纷呈的题目创作王勃善于运用大胆新颖的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其多样的题材选择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许多色彩。
例如,《滕王阁序》中运用了历史典故,以滕王阁为景观,表达了王勃对滕王李渊的敬仰之情。
而在《登幽州台歌》中,他以赞颂唐玄宗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忠诚的态度。
这些题目的选择不仅让作品充满了历史感,更体现了王勃自身宏大的思想。
深厚的哲学思考与鲜明的人生态度王勃的诗歌作品充满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他对人生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
例如,在《滕王阁序》中,他以滕王阁为媒介,表达了对天子宽容胸襟的赞美。
又如在《登幽州台歌》中,他以幽州台为背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同时,王勃的诗中也显现出一种豪放的气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两首同题诗看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
从两首同题诗看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从两首同题诗看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李贺是唐朝杰出的诗人,虽然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但是却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文学家。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欢迎阅读!论文关键词:韩愈李贺同题诗论文摘要:韩愈、李贺两位同时代的诗人写过两首同题诗,从两诗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人在诗体选择、感情表落、意想创造及对后世影响上的异同,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两位诗人的风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磋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箕。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逮止之,湿衣泪傍傍。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别浦云归桂花堵,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鸯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娥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软长八尺,峰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容,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一李贺《听颖师弹琴》诗歌和音乐,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乐”堪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
古代音乐的主流意识“和”的精神,即演变为诗敏的温柔敦厚的“中庸’,传统。
这种关系到了诗和乐都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唐朝,仍以其独特的表现浸润着每一颗善于体悟、长于抒发的诗人之心。
中唐,韩愈和李贺这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位是文坛的精神领袖,一位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同以听颖师弹琴为题,作了两首著名的诗篇,这两首诗代表了韩孟诗派内部各有千秋的诗歌风格,它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音乐与诗歌的迁想妙得之理,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唐诗风的方方面面。
唐代是一个佛教兴盛的朝代,诗和禅由于其内在理路的契合而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儒士习染佛学相当普遍。
因而唐代诗人也多与佛教有缘,好结交高僧。
这使得即使韩愈这样力主排佛,以儒家道统为己任的文坛领袖,在抒发情怀的角度上,也并不排斥倡扬心性的禅理。
唐代诗人王勃诗歌风格刍议
唐代诗人王勃诗歌风格刍议唐代诗人王勃诗歌风格刍议王勃诗歌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王勃的这种风骨,直接开启了盛唐诗风。
唐中宗复位,即着手清除武后党羽,许多新贵乘机排斥异己,卷入政治漩涡,不少杰出诗人也都随之升降沉浮,如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宋之问、沈全期等人由于各种缘故而被贬逐远方这对以建功立业为抱负的他们,自是沉重的挫折和残酷的打击,也使他们的诗风为之一变。
如沈全期被逐曜l州时所写的诗歌.风格与在宫廷时截然不同,显示出幽怨、绝望乃至愤懑。
王勃由于受佛学和叔祖王绩隐居思想的影响,表现得不那么强烈,但由“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的勃勃雄心,竟至于坎坷失志,流离岁月,羁荡山川,感慨和不平是难免的,诗风的转变也是自然的`。
当时宫廷中盛行斗鸡,王勃为沛王戏作《檄英王鸡》,高宗认为是兄弟之间“交构之渐”,王勃因此被革除官职,赶出沛王府。
这对于王勃的仕途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说:“坎坷于唐尧之朝,憔悴于圣明之代。
”王勃在任虢州参军时,又发生了“匿杀官奴曹达”的冤案.以触犯大唐法律被判死刑,这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幸遇大赦,仅去官职,其父也受牵连而远迁交趾令。
他在《冬日羁游汾阳送韦少府入洛序》中说:“下官诗书拓落,羽翮摧颓。
朝廷无立锥之地,丘园有括囊之所。
山中事业暂到渔樵;天下栖迟,少留城阙。
忽逢萍水,对云雨以无聊;倍切穷途,托形骸而何托!”这正是他穷途末路、绝望悲凉的自我写照。
正是这种人生遭遇,才使得王勃后期的诗歌大多带有苍凉悲郁的风格,试看在蜀中写的两首送别诗: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路,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天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重别薛华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州。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哭.还望独潸然。
薛华是唐开国重臣薛收之孙,从《序》中看,第一首诗当作于锦州,两位少年才子漂泊他乡,其感触自不待言。
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
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导语:王勃的诗歌,改变了齐梁艳丽的诗风,确定了初唐的诗歌风气,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吧!对于王勃诗歌的风格,历来评论不一,意见纷纭,但综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王勃诗歌的风格以“绮丽”为主,如宋代王应麟说王勃诗歌具有“江左卑弱之风”;南宋词人刘克庄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元代辛文房说王勃诗歌风格“属文绮丽”;明代张逊业也说王勃“富丽径捷,称罕一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王勃“文章钜丽,为四杰之首”。
近代学者也有不少人认为王勃诗歌深受梁陈浮靡之风的影响,其风格仍可用“艳丽”二字来概括,如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指出:“四杰,也是承袭了梁陈的风格的”;这里所谓“绮丽”中的“绮”指的是词藻运用的繁富,“丽”指的是语言色彩的华美,这种人仅从语言形式上去观察,更何况王勃等四杰的诗歌,有“浓妆”也有“淡抹”,这种人的评论不免失之偏颇。
另一种观点则注意到王勃等人诗歌内容上的感情基调,如王明居在《王勃诗歌风格发微》中指出:“其(王勃)主导风格则可用‘雄放刚健’四个字来概括,而其‘柔润富丽’的特色则居次要地位。
”王先生从“风骨”的角度评论王勃诗歌的风格,无疑比前一种意见高明得多。
正像前一种人只看一个人的衣着,王先生才注意这个人的气质一样。
但是王明居先生没有注意到王勃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执之一端,也失之于偏狭。
一个人生活轨迹的急转,会使这个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巨变,这差不多是中国文学史中的常见现象。
王勃一生以革除官职,赶出沛王府为转折点,以此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也迥然不同,前期的诗歌可用“雄放刚健”四字概括,后期诗歌的风格主要是“苍凉沉郁”。
下面拟从王勃的思想和创作的变化上作粗浅的探讨。
一王勃出身于“以儒辅仁”的儒学世家,其祖父开创的“河汾之学”系隋末唐初北方儒学重要分支,是王勃儒家思想的直接来源。
兄弟多文学之士,其父督促又早,故“六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
初唐四杰诗歌的相同点
初唐四杰诗歌的相同点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 重视抒发真情实感:他们的诗歌都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内心的痛苦,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宏大的气势。
2. 具有开阔的胸怀和视野: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关注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他们的诗歌表现了开阔的胸怀和视野。
3. 高超的艺术技巧:四人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各种艺术技巧,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反对绮靡文风:初唐四杰的诗歌都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宏大的气势,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
5. 对唐诗发展的推动作用: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中下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初唐四杰的诗歌以清新、刚健为主,强调抒发真情实感,同时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开阔的胸怀,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勃的创作风格
王勃(650年-676年)是唐代初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为豪放、奔放 和浪漫主义。
1. 豪放奔放:王勃的诗作情感激烈,语言豪放奔放,表达力强烈。他常以雄浑的笔触和激 昂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满着激情和力量,给人以 强烈的感受和冲击。
2. 浪漫主义:王勃的诗作中常常描绘爱情和人生的苦痛,表达对人生的追求和对命运的反 抗。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浪漫主义的元素,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的痛苦。他的诗作中常常充 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Hale Waihona Puke 王勃的创作风格3. 抒发思想情感:王勃的诗作中常常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 的思考。他的诗作中常常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追求 。他善于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王勃的创作风格以豪放奔放和浪漫主义为主,他的诗作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追求。他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 影响。
王勃的诗的特点
王勃的诗的特点导语:王勃文采俱佳,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简述王勃的诗的特点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风也受到了王绩的影响,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的功劳尤大。
在当朝,世人并不公认王勃以及"四杰'的诗文,但他的诗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认的唐诗极品,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
"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勃的送别诗有哪些?有什么特点?王勃的送别诗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三首: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秋江送别二首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最后的这一首送别诗以真诚深挚的感人友情、乐观乐观的博大胸襟为人们所赞叹和传诵。
在王勃的送别诗中,此篇堪称上品。
王勃的送别诗一改古人凄迷惆怅的形象,多以乐观乐观的形式面世,令人耳目一新。
王勃的个人简介王勃(649~675),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王勃与贺诗歌创作的异同摘要王勃与贺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才,他们小时候就有“神童”之称,但命运的不公使得正直创作黄金时期的他们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有限的经典之作。
本文主要对王勃的雄放刚健,苍凉沉郁的风格的研究和对贺丰富离奇的想象;虚幻荒诞的境界;凄恻冷寂的气氛;奇峭的语言进的特色的研究。
比较他们创作的不同,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创作。
关键词:雄放刚键;苍凉沉郁;语言奇峭;幽冷;异同ABSTRACTWang Bo and Li He a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wizards, their childhood is called "child prodigy", but the fate of injustice made righteous creation gold period they 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 ever, left us with limited classic.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Wang Bo male put vigorous research, desolate melancholy style of Li He rich and strange imagination; fantasy realm; sad lonely atmosphere; study the precipitous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of their creation is different,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reation.Key words: Vigorous Bleak and gloomy Language steep Gloom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一.作者生平及历史地位•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
古绛州龙门(今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不仅开拓了诗歌题材容,还和“四杰”的其他诗人,继承前人的成就,发展了七言古诗,完成了五言律诗,开始试作七言绝句,在诗歌形式发展、诗风改革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提出“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创作要求。
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
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注入了郁积之气显得深沉悲凉,底蕴深厚。
•贺:(790—?),字长吉,享年有二十四岁、二十六岁、二十七岁三说,持二十七岁说者甚多。
生地在,故居在昌谷(后门外)。
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晋肃,曾当过县令。
有《长吉歌诗》,存诗250余首,除少量伪作外,可确定他本人所作的约有240首左右。
梁启超在其《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把贺称为“浪漫派的别动队”。
王礼锡认为贺是属于愈一派的,但是他的影响“比之昌黎诸人大”,“而他反元白的色彩亦较重”,并认为“长吉是昌黎的副将,温的先锋,元白的敌手”。
独特的创作个性和极具魅力的浪漫主义诗风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诗鬼”之称。
二.王勃诗歌创作的特色王勃年轻气盛、性格豪旷、富有浪漫气质,加上他的才华横溢,他的诗往往随心所发、辞藻华丽、感情率真、一气呵成,他作诗不像骆宾王那样经过深思熟虑,也不像炯那样注意程式,而是心之所至,即凝结成诗。
这种创作方法,在形式上,往往辞藻华丽,但王勃追求辞藻的华美,并不是刻意雕凿,而是他过人才气的自然流溢。
目的是要完美的表达自己的情思,达到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以《滕王阁》为例: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佩玉鸣栾”、“画栋”、“朱帘”、“闲云潭影”,辞藻华丽,但这些美丽的辞饰表现的恰恰是滕王阁的真实容。
当年滕王阁建阁之初,长年“佩玉鸣栾”,歌舞不止,何等气派。
而现在只有“南浦云”、“西山雨”伴随着画栋朱帘,显得寂寥孤凄,这就为最后抒发“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感慨奠定了基调,优美的辞饰使作者的情思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并没有给人以做作之感,整首诗呵成一气,把目光所及的滕王阁周围的景物自然的组合在一起,用来抒发压积在心头的“好景不常,年华易逝”的感叹,使容和形式达到和谐一致,既显才力,又见心志。
再如《散关晨度》:“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主旨是表达自己不愿仕途追逐的心志,王勃原本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但因一纸游戏的文字断送了大好仕途。
清晨过散关,面对关前洁净的石路,来来往往的人群,把自己一腔的心绪通过这首五律和盘托出。
前三联纯是写散关的景色,尾联借终军弃繻过关的故事,表明自己策过关,绝无追求显赫前程的心志。
这首诗很显然是快速成章,没有什么雕饰,词采也不艳丽,“白马”、“青牛”的典故也是随意选取,并未深加搜索。
但整首诗很自然,前六句写关景,最后写自己过关的心情,重点突出,显得平实而有章法,这也是他才气的一种表现。
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篇境界壮阔,气势浩大,音调爽朗。
没有古代送别诗凄凉伤感的风格,表现出了他特有的昂扬洒脱的精神风貌。
首联“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直切主题,对仗严整,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上任的地点。
“望”字出色的表现诗人送别好友时极目纵横的傲岸神态和豪放气概,给人无限的开朗壮阔之感。
颔联紧接首联写惜别之感,“与君离别意”,离别时欲吐还吐的情态、依依不舍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从笔尖流露出来。
“同是宦游人”一句说,既然你我境遇相同,就不必为一次离别而伤感。
他把分别看的如此洒脱,充分表现诗人心系天下,胸襟开阔,对前途充满憧憬和信心的精神风貌。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以劝慰朋友作结。
希望不要在分别时伤感流泪,像普通小儿女一样。
诗人抑离愁,抒壮怀,与友人慷慨道别。
“共”字既是劝友,又是自勉。
感情真挚深沉,情调爽朗乐观。
唐中宗复位以后,清除武后党羽,而他也被卷入了政治漩涡,被贬远方。
这对于以建功立业为报负的他,是沉重的挫折和残酷的打击,使得他的诗风有所该变,显示出幽怨、绝望乃至愤恨,所以后期的诗歌多带有苍凉沉郁的风格。
如《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用“穷途”、“逞逞”、“悲凉”、“凄断”、“同漂泊”、“共辛苦”、“梦中人”等词来描述自己心的感受,可以说是边哭边诉,营造了苍凉的氛围,表达了浓郁的心情。
《重别薛华》“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用“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潸然。
”这四句诗随心所发,直抒心意。
面对好友,诗人心中的愤懑凄苦又一次倾泻无遗。
“惟有泪”、“独潸然”强调诗人孤独无依、凄凉悲苦的处境,憾人心魄、催人泪下。
《羁游饯别》“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中的前两句“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直接描写身为羁客的自己在旅途中历经千辛万苦的情形。
“悬”、“倦”两字,意蕴丰富,旅途险情不断,以致游子的心始终悬浮着,如此之境况,诗人自然身心疲惫;长途跋涉、风餐露宿旅途的劳顿与艰辛都隐含在其中。
诗人写羁游的艰难,其实是又一次申诉自己处境的悲凉。
长期在异地他乡漂泊、前途未卜、世事难料,诗人此时的疲倦之感和伤感之情异常强烈。
三.贺诗歌创作的特点打开贺的诗集,常常会看到一种触目惊心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一个神奇诡异的世界,里面充满了神秘晦涩与阴森恐怖,还有一种凄厉之美。
如《凭箜篌引》“吴丝蜀桐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凭中国弹箜篌。
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他以声写声,以形绘声,以境喻声,成功的将神话和传说灵活的结合,音乐的描述,让读者达到神往忘我的意境。
“玉碎凤凰叫”是从听觉来写的,以声喻声;“芙蓉泣露兰香笑”是视觉喻听觉;“十二门前融冷光”是由视觉转触觉;“二十三丝动紫皇”则由听觉、触觉升华到了对音乐无限魅力的想象。
“女娃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诗人展开了大胆的幻想,将美丽的神话传说与音乐的魅力巧妙相连,进而创造出高超的艺术境界。
他大胆离奇的幻想给我们描绘了一副神奇诡异的世界。
再如《罗浮山人与篇》:他用“江雨空”、“兰台风”来比喻布的细密剔透,晶莹洁白,用“啼鬼工”来烘托织工的精巧,用“蛇浓吁”、“鱼街沙”来形容天气的极度炎热,都让人有不落俗套和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最后二句:“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白净的布像倒映在江水里的天光,剪一块做衣服多么理想;吴地的剪刀本以锋利著名,这里却说吴娥还要担心不够锋利而不敢下剪,更反衬了布的优美,让人十分爱怜。
这首诗正是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新颖的比喻写出了布的精美夸赞了织工人的巧夺天工。
他所写之境不是上界的仙境就是冥间的鬼境,要么就是民间的深山穷谷,山精木魅的出没之所,要么就是东南西北的四方极远之地。
例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是一首梦游天境登上月宫的幻想诗,前四句描写月宫的景色和与仙女相遇的情景,后四句描写从天上看人间,表现了作者厌恶尘世,企图寻找一个广阔美好的天国的理想。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神话般的世界,反映的却是现实生活,幻想在天上,理想却在人间。
他的诗中洋溢着一种沉睡的哲理和芬芳的理趣。
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吩咐的想象,奇巧的构思,豪迈的气魄,体现了贺诗歌变幻莫测的艺术特色。
他在《王饮酒》中说:“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神龙也很听话,被他唤来耕种瑶草,本不从在的劫灰竟然可以连接古今,这首诗有悖事理,却显得无理而妙。
他的《湘妃》诗,描绘湘南的九疑山一带的筠竹是“老不死”的,“蛮娘”的吟弄之声飘荡在湘江两岸的整个寒空,苍捂之山群峰耸立,烟云缭绕,离鸾别凤盘旋期间,潇水上的云雾竟能和“巫云蜀雨遥相通”。
这首诗在地域,环境上的荒冷和人物,事物外形的扭曲,充分表现了荒诞的特点。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几乎再没有一个年轻诗人那样偏嗜描写哀老和死亡的事物,翻开长吉诗集,这种意象触目皆是,到处是老、死、衰等字眼,其他像残、断、堕、瘦、古、鬼、枯、颓、病、败、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凄、苦等字眼也随处可见,统计结果表明,上述字眼在贺诗集中共出现440余次,平均每首诗出现两次,出现最多的为“老”宇(48次),其次是“寒”宇(34次),“断”宇(33次),“愁”字(24次),“死”字(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