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15用水循环基础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高一水循环这一节的知识点
高一水循环这一节的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高一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水循环这一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高一水循环这一节的知识点,分别是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海洋、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水体蒸发升华成为水蒸气,然后在大气中凝结成云雾,再通过降水的形式返回到地面,最终回流到大海或河流的过程。
简单地说,水循环就是地球上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凝华、降水和径流四个过程。
首先,在水循环中,太阳能使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体表面的水变为气体,即蒸发。
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碰到冷空气会凝结成云。
其次,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逐渐聚集成云,云内的水分子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雾。
接下来,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从云中落下,形成降水,包括雨、雪、雾、露等。
最后,降水形成地面径流,径流水会通过河流、湖泊等水体再次回到大海,形成一个循环。
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水循环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地球的气候平衡。
首先,通过蒸发和凝华的过程,水循环能够将水从地表送往大气中,给干旱地区提供了水源,维持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水循环还能够调节气候。
当地表水蒸发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地面温度升高的速度。
而在降水时,水能够释放热量,降低气温,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
此外,水循环还能够通过雨水清洗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净化空气环境。
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循环能够维持陆地上的水资源供给。
通过水循环过程中的降水,能够使水重新回到地表,滋润土地,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水源。
其次,水循环还能够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湿度。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3.水【循课环堂意义思考二】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江汉平原的形成,以及崎岖不平的喀 斯特地貌等得形成的原因。
2、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当堂训练】 导学案P56:5-6
图3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
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A 5.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改为种植
橡胶林后 A.蒸发量增多 B.下渗量增加
C.地表径流减少 D.气候更加湿润
C 6.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
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植物蒸腾、 径流下渗减少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植物蒸腾、径 流下渗增加
【当堂训练】 导学案P56:3-4
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
观用水、厕所用水等。读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D 5.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B 6.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可逐步实现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等目的。
洪水时:迅速排水
雨水花园 森林
湿地
绿化屋顶 生物滞留
下雨时:吸水
湖泊
透水路面
平时:蓄水、净水 干旱时:释水
雨水回收
海绵城市配套设施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 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 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 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地理学霸笔记15 水循环
5 .影响下渗的因素
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
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
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 1 — 2 题。
1 .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 .塔里木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雅鲁藏布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2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
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 .水田改旱地
B .植树造林
C .覆膜种植农作物
D .修建梯田
答案: 1 . A 2 . C
解析: 1 .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
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选 A 。
2 .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
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 C 项正确。水田改
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 A 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
如黄河。 ② 若 河 流 有 结 冰 现 象 , 说 明 最 冷 月 平 均 气 温 <0 ℃, 如 我 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 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 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五、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 .判读方法 ( 1 )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 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 2 )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 3 )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 长短分布状况。 ( 4 )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2 .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 1 )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 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 2 )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 是冰川融水补给。 ( 3 )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 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高中地理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高中地理1. 水循环原理概述水循环,也称为水循环过程或水的自然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断地循环使用、蒸发、降水和重复利用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水以不同形态存在,包括蒸发,凝结,下降,沉积等。
2. 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维持水资源平衡的关键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它影响着降雨、冰雪的形成、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形成以及植物生长等方面。
3. 水循环原理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3.1 农田灌溉水循环原理在农田灌溉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太阳升起后,地表水被蒸发,形成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形成云和降雨。
这些降雨在下降过程中会滋润农田。
3.2 湖泊水质保护水循环原理还在湖泊水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湖泊水质恶化时,通过增加湖泊周围的树木和植物,可以增加蒸发作用,从而促进水循环。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
3.3 雨水收集利用水循环原理也可以应用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通过收集降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这对于缺水地区来说特别有益。
4. 水循环原理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水循环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中。
通过研究水循环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5. 水循环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5.1 中国南方地区的水循环应用在中国南方地区,水循环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规划和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有效保护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5.2 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是运用水循环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之一。
这些项目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降雨水利用于农田灌溉、城市景观绿化等方面,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6. 总结水循环原理的应用不仅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还涉及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应用水循环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升本地理水循环与水资源基础知识讲解
专升本地理水循环与水资源基础知识讲解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在地理学科中,水循环与水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专升本的同学来说,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蒸发是水循环的起始环节。
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海洋、湖泊、河流以及土壤中的水分会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看到地面的水很快就干了,这就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水汽输送则是将蒸发的水汽由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
大气中的水汽会随着大气环流进行移动,就像快递员一样,把水汽从海洋输送到陆地,或者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降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水汽在大气中遇冷凝结,形成云滴,云滴不断增大,当重量超过空气的浮力时,就会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突如其来的一场雨,这就是大气中水汽凝结降水的表现。
下渗是指降水到达地面后,一部分水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这对于补充地下水资源非常重要。
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在地面形成的水流,沿着地表的沟壑、河道等流动,最终汇入海洋、湖泊等。
比如,我们常见的河流就是地表径流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下径流则是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也会最终汇入海洋、湖泊等。
水循环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地球上的水不会因为蒸发而越来越少,也不会因为降水而越来越多。
同时,水循环还促进了地球上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例如,通过水循环,热量可以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矿物质等物质也可以在水的流动过程中被携带和迁移。
接下来,我们谈谈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是绝大部分是海洋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 965%,而淡水只占 253%。
高一地理水循环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的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水循环通过蒸发、凝结、降水等步骤,将水分从地球的不同部分转移并重新分配。
下面将从水的形态变化、水循环过程、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水循环的知识点。
一、水的形态变化水在地球上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并且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
水的形态变化与水循环的过程密切相关。
1. 蒸发:水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表面。
2. 凝结:水蒸气在遇冷或遇冷凝结核时,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主要发生在云层中。
3. 降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体的水蒸气通过下降,接触到地面或物体上时,形成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水循环过程水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通常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入渗等环节。
1. 蒸发:受太阳能的热量影响,地球上的水体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层遇冷,形成水滴或冰晶体,形成云。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聚集成较大的粒子,由重力作用下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4. 蓄水:降水经过地表径流或入渗,一部分形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蓄水。
5. 蒸发和蒸腾:地表和植被蒸发水分,以及植物通过叶片蒸腾释放的水分,重新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三、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水循环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
1. 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量是水循环的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高会促使水体快速蒸发,降水量多则增加了水循环中的水量。
2. 地形因素:山地和平原的地形差异会影响水循环的形成和分布。
山地通常有更多的降水和蒸发,形成河流和湖泊,而平原则更容易聚集地下水。
3. 植被覆盖:植被可以影响水循环的速率。
植被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增加了蒸发和降水的量。
4. 土壤类型:土壤的质地和透水性也会影响水循环。
透水性较差的土壤会导致大部分降水直接径流,而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则容易形成地下水。
中学地理知识大探索认识地球的水循环
中学地理知识大探索认识地球的水循环中学地理知识大探索:认识地球的水循环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分布与活动的学科。
其中,认识地球的水循环是中学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进行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动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对水循环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一、蒸发与凝结水循环的第一个环节是蒸发和凝结。
蒸发是指水分子从水体表面转化成水蒸气的过程。
当水受热后,分子运动加快,越来越多的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从水面脱离,形成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到较冷的空气,水蒸气就会凝结成云、雾或冰晶。
二、降水和入渗凝结后的水蒸气形成了云、雾或冰晶,进而经历降水和入渗过程。
降水是指云内水滴或冰晶增大至足够重以至于无法被空气支撑,从而以雨、雪、雾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而一些降水则会渗透至地下,形成地下水。
三、流动和沉积地表上的降水和地下水一起形成了水的流动和沉积。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形成了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
这些水域中,水分停留时间长短不一,一部分被蓄留,形成湖泊,另一部分通过河流流入海洋。
四、地表蒸发和蒸腾在地表水流动的同时,水分也会通过蒸发和蒸腾再次进入大气层。
地表蒸发是指地表水体表面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而蒸腾则是指植物根系吸收地下水分,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蒸腾进入大气层。
五、地球水循环的作用地球水循环的作用多方面。
首先,水循环维持了地球的水平衡,保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
其次,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模式。
例如,水蒸气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影响着气候的温度分布和降水分布。
此外,地球水循环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无论是农业生产、工业用水还是个人日常生活,都与水循环息息相关。
六、地球水循环的保护与利用在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地球水循环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暖化导致气候变化,气候模式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了水循环的规律。
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也威胁到水循环的平衡。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由液态、固态或气态相互转换并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液体水流动和地下水流动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关于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蒸发蒸发是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当水受热后,其分子的能量增加,一部分水分子能够逃脱液体表面并转化为水蒸气。
蒸发通常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植被表面以及地表的水体上。
太阳能是驱动蒸发的主要能源。
2. 污染和净化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的净化过程。
当水蒸气上升至大气层时,它会冷却并形成云,水蒸气在降水的过程中与大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结合。
因此,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净化大气并将污染物冲刷到地面上,从而净化水资源。
3. 降水降水是指从大气中的水蒸气形式转化为液态水或固态水的过程。
降水包括雨水、雪、冰雹和霰等形式。
降水量是衡量地区降水水平的指标之一。
地球的降水格局受到气候系统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很大。
4. 融化和冰川融化是指固态水(冰雪)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当气温上升时,冰雪开始融化,并形成溪流、河流和湖泊等水体。
融化的冰雪水源被称为冰川。
冰川是高山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存和供应源。
冰川融化速度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5. 流动和径流液态水在各种形式中向低洼处流动,形成溪流、河流和湖泊等水体。
这种水流动的过程称为流动和径流。
水流的速度和规模受到地形、降水量和地表覆盖物等因素的影响。
径流是表面水流向海洋流动的过程。
河流和湖泊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保持地,也对调节气候和地表温度起着重要作用。
6. 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土壤和岩石层中的水分。
当降水与地面相遇时,一部分水渗入土壤和岩石层中,并通过渗透和地下水流动的过程形成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补给了泉水、井水和河流,它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7.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冰雪融化的加速,使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和降水量发生改变。
高一必修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转化和流动的过程,也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中,水循环被视为水文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中关于水循环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水循环的概念和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不断地由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进行转化和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基本过程。
首先,太阳的热量使水体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云和雨滴,最后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面,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再次进入水循环的循环过程。
2. 水蒸发与水汽含量水蒸发是指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水蒸发主要受气温、湿度、风速和水面积等因素影响。
水汽含量指单位体积的大气中所含有的水汽的质量。
水蒸发与水汽含量是水循环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因素,水汽含量越高,蒸发速率也越高。
3. 云的形成与降水云是由凝结的水蒸气聚集而成的气象现象。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饱和时,水蒸气会凝结成云。
云的形态和高度与气候和地形有关。
降水是指云中的水滴或固体颗粒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有雨、雪、雾和霜等,降水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地表径流与地下水地表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流动并返回到海洋或湖泊的过程。
地表径流受降雨量、地表形态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影响。
地下水是指地下的水体,位于岩石或土壤孔隙中。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和地表径流的渗漏。
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地表径流过程中的水资源不足问题。
5. 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过程之一。
水循环的不平衡会导致旱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
我们应当关注水循环的平衡,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应对全球水资源问题。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必背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必背水循环是地球上一种自然的循环过程,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够得以再生利用。
水循环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来说都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地理中关于水循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云的形成、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成分转变等环节。
首先,太阳的热能使得地球上的水面蒸发,水汽上升成为云,并在云中冷却凝结形成水滴。
然后,这些水滴合并成雨滴,并通过重力作用下降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其中,一部分降雨水流回海洋,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不断向地表供给水分,并融入地表水循环。
第二,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它保证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资源均匀分布,为动植物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水循环还能够调节地球上的气候,保持地球温度的稳定。
同时,水循环也是地球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过程。
它使得水资源能够持续地提供给人类的各项需求,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第三,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水循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球上的温度变化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蒸发速度会加快,云的形成也会增加,从而加速水循环的进行。
其次,地形地貌对水循环也有着重要影响。
山地和平原区域的降水量不同,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此外,植被状况和土壤类型也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植被能够通过蒸腾释放水分到大气中,从而影响降水量和云的形成。
第四,水循环的利用与保护。
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变得越发重要。
我们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为此,可以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如安装节水器具、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此外,保护水源地也是保护水循环的关键。
我们需要保护湖泊、河流、山地等水源地的环境,防止水源地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等现象。
总结起来,水循环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循环过程,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高三地理水循环知识点
高三地理水循环知识点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变化和迁移的过程。
高三地理课程中,水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水循环的定义、特点、过程及影响进行简要介绍。
二、水循环的定义与特点水循环,又称为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封闭性:水循环是一个封闭系统,在地球上循环,不与外界的物质进行交换。
2. 连续性:水循环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通过不同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水分的迁移和转化。
3. 储量大:地球上水分的总量是非常庞大的,但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三、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蓄水等过程。
1. 蒸发:水分受到太阳热能的作用,从水体表面蒸发成为水蒸气。
2. 凝结:水蒸气遇冷空气或冷凝核,经过凝结形成小水滴或冰晶。
3. 降水:凝结的水滴聚集成云滴,云滴在云中冷却而凝结,形成水滴较大的云滴,最终下降到地面的过程称为降水。
4. 地表径流:降水后的水分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并进一步保持水的循环。
5. 蓄水: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以及河流、湖泊中的水贮存在地下水层中。
四、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1. 影响气候: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过程直接影响气候的形成与变化,例如大范围的蒸发导致大气湿度增加,容易形成大规模的降水。
2. 维持水资源:水循环不断将水分转移到地球不同区域,保持水资源的平衡分布,供给人类和生物生活所需。
3. 调节地表温度:蒸发和凝结过程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对地表温度产生调节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
4. 形成地貌: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和蓄水过程会形成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塑造地球的地貌。
5. 影响生物生态系统:水循环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生物生态系统,包括植被分布、动物栖息地等。
6. 造成水灾和干旱:水循环不平衡或异常,会导致水灾和干旱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讲解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讲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水以各种形式存在,并不断地进行着循环运动。
水循环是高中地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它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气候、生态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地表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
水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不停地流动和交换,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分平衡,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利用。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蒸发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太阳辐射使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表面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同时,陆地上的土壤、植物等也会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发到大气中。
2、水汽输送大气中的水汽在风的作用下被输送到不同的地区。
水汽输送的方向和距离受到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降水当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并且有足够的凝结核时,就会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降水是水循环中使水回到地球表面的重要方式。
4、下渗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下渗的水量和速度受到土壤性质、植被覆盖、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地表径流未渗入地下的降水在地表形成水流,沿着地势流动,最终汇入河流、湖泊等水体,这就是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是水循环中把陆地水输送到海洋的重要途径。
三、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它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2、陆地内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在陆地内部进行的循环。
主要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环节。
对内陆地区的水资源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3、海上内循环是指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维持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在新高考地理课程中,水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对于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
首先,水从地表蒸发进入大气层,形成水蒸气。
然后,水蒸气在大气中逐渐升高,冷却凝结成云,并且在云中形成小水滴。
最后,云中的水滴合并成雨滴,通过降水方式返回地表,补给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凝结是核心环节。
蒸发是指地表水转化为水蒸气,主要通过太阳能的热量使得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转化为水蒸气。
蒸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动能也会增加,使得水分子更容易脱离液体转化为气体状态。
凝结是蒸发的逆过程,是水蒸气转变为水滴的过程。
当饱和水汽遇到凝结核(例如微粒、尘埃或凝结核)时,会发生凝结现象。
这些凝结核提供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使得水蒸气能够转变为液态水。
因此,凝结核的存在是云和降水形成的先决条件。
除了蒸发和凝结,降水也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降水是指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由于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过程。
降水形式多样,包括雨水、雪水、冰雹等。
降水的形成与云内的水滴和冰晶的大小、密度、风速以及高度等都有关系。
其中,云内的水滴和冰晶的合并作用是降水形成的关键。
水循环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例如,森林砍伐、河流整治、城市化等人类活动会影响水循环的速度和规模。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水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了水蒸气含量增加,从而加强了水循环的强度,降水量也相应增加。
这对于全球各地的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高三地里水循环知识点
高三地里水循环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地里水循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地里水循环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分从水域、土壤、植物和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是地球上水分持续运动的过程。
具体而言,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等一系列过程。
1. 蒸发:水分受热后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冷,转化为小水滴或冰晶。
3. 降水:包括雨、雪、霜等,将水从大气中释放到地面。
4. 渗透:降水穿过土壤并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5. 蒸发和蒸腾:地表水、植物蒸腾作用将水分再次转化为水蒸气。
二、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水循环的过程和速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1. 气候条件:气温、湿度、风力等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水蒸气的形成和凝结速度。
2. 地形地貌:山脉和河流等地形地貌会对降水和水分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如大气上升运动会导致气温降低,从而引起降水。
3. 土壤状况: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渗透性,对水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4. 植被覆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土壤吸收并释放至大气,极大地促进了水循环。
三、水循环的意义和影响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都有深远的影响。
1. 维持陆地生态平衡:水循环使得水分充分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滋养了植被,维持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影响降水分布:水循环决定了降水的分布区域和强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等。
3. 调节气候气温:水循环通过蒸发和凝结作用,调节了地球的气候和气温。
4. 形成地下水:水循环中的渗透过程会形成地下水,为人类提供重要的饮用水资源。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水循环也受到了一定的人为干扰和影响。
1. 水资源开发利用:大规模的水库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自然水循环的规律,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水循环失衡的问题。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下面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大气层、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覆盖物(如冰川、湖泊、湿地等)之间水分的循环和交换过程。
3.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地球上的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水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凝结:在大气中,水蒸气冷却并凝结成云、雾等水滴或冰晶。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以降雨、降雪、降冰雹等形式返回地表。
-地表径流:地表降水形成的水流,沿山谷、河道等自然通道流向海洋。
-渗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表,进入地下层,形成地下水。
4.水循环的时间尺度:水循环的时间尺度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如降水循环时间为年,地下水循环时间可长达几十年。
5.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温度:温度变化决定了蒸发和凝结的速率。
高温促进蒸发,低温促进凝结。
-气压:气压影响水蒸气的扩散。
气压高时,水蒸气向低气压区域扩散。
-风:风的运动使得水蒸气在大气中传播和扩散。
-山地和海洋:山地和海洋的地形特点对降水有重要影响。
山地容易形成降水,海洋上升的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6.影响水循环的地理因素:-水资源分布:水循环导致地球上各地水资源的分布差异。
热带地区降水丰富,而沙漠地区降水非常稀缺。
-水利工程:人类的水利工程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大坝、渠道等工程改变了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循环,包括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运动。
7.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增加,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降水强度和频率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洪涝、干旱、暴雨等。
-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增加了地表径流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以上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地理学习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地理笔记水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笔记水循环知识点高一地理笔记:水循环知识点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循环之一,它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补给和再利用的关键。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将来可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水循环的知识点。
1. 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也称为水蒸发-降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不断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的作用下,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通过气流运输到不同地区后,再以降水的形式释放到地面,形成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反复循环。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蒸发:太阳能使得地表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水从液态转化成气态。
凝结: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为云或雾。
这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降水:当云中的水颗粒凝结成为足够大的水滴或冰晶时,就会降下来,形成雨、雪、雾、露等。
入渗:降水后的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河流流域:降水后一部分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成为河流流域的供水来源。
蒸散发:包括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表面水体的蒸发,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循环。
3. 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都至关重要。
维持生态平衡:水循环能够保持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供水:水循环为我们提供了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各种形式的水资源。
调节气候:水循环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调节着地球的气候,使气温保持稳定。
净化水质:水循环中,降水可以清洗大气中的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4. 水循环中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但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水资源过度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过度开采和河流水量减少。
水污染:农业和工业活动引发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地球上的水资源带来威胁。
水资源分布不均:由于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的影响,地球上各地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有些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高一地理水循环洋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洋流知识点高一地理:水循环与洋流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我们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循环和洋流是地球水资源分布和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中关于水循环和洋流的知识点。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地球表面系统之间,水以各种形式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维持和分布的重要机制。
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蓄积、渗入和地下水补给,下面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1. 蒸发:太阳能使地表水或植物蒸发为水蒸气,成为大气中的水蒸气。
2. 凝结: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遇到凝结核时,会凝结成云、雾、露、霜等。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的凝结成为降水,包括雨水、雪、冰雹等。
4. 蓄积:形成地表径流、湖泊、河流、湿地等,水蓄积在陆地表面。
5. 渗入:地表水以地下水的形式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资源。
6.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再次补给入地表的水文过程。
以上这些过程相互连接、不断循环,构成了水循环的蓄水和消水过程。
二、洋流洋流是指大洋中水随着风力、重力和地转偏向力等自然力的驱动,在洋面上形成的汇集和流动的水圈运动。
洋流对地球气候、海洋运输、鱼类迁徙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洋流的形成: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到恒定风、季风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恒定风会影响大洋表层的洋流运动,季风则对赤道附近的洋流产生显著影响。
2. 洋流的分类:洋流可以分为暖洋流和寒洋流两种类型。
暖洋流是相对温暖的洋流,通常由热带地区向赤道附近或温暖地区流动;寒洋流则是相对较冷的洋流,通常由高纬度的地区流向赤道附近或寒冷地区。
3. 洋流的影响: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暖洋流能够带来较高的气温且湿润,而寒洋流则相对较冷,能够影响沿岸地区的气温分布和降水情况。
此外,洋流还对鱼类的繁殖、健康和迁徙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结:水循环和洋流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地球科学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地球科学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被称为“生命之源”,是所有生命体的基本需要。
然而,水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水循环,这就涉及到地球科学的知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循环中的地球科学知识。
1.水循环的定义与原理水循环又称为水循环系统,它是地球上水分向大气层、地面和海洋之间自由流动,形成一种以太阳蒸发水分为主要动力的自然循环现象。
当太阳将水分蒸发到大气层时,水蒸气会形成云层,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最终回到地面和海洋。
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2.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气候、地形、大气中水分的含量等。
其中,气候是水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气候条件对水循环有着明显的影响。
比如,热带气候和沙漠气候下的水循环非常不同。
热带多雨,空气潮湿,水分含量高,而沙漠气候下通常干旱,水分含量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热带气候下的水循环较为活跃,而沙漠气候下的水循环较为缓慢。
地形是另一个能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在山脉高地和山谷等区域,水循环可能比平原和海岸地区更为复杂。
在山脉高地,水蒸气被山脉拦截,导致山脉迎风面多雨而背风面少雨,形成明显的湿区和干区。
在山谷中,降雨量通常比山顶少,但山谷中的湿度很高。
大气中水分的含量也是影响水循环的因素之一。
大气中的水分通常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它又分散在大气不同的层中。
该水分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夏季湿度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增加,而干旱季节则降低。
气汞柱的高度也越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就越高。
3.水循环的过程与组成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冷凝、降水和地表径流。
蒸发是水循环的第一步,当太阳光照到水面时,会使水变成蒸汽并释放到大气中。
蒸发主要由太阳能和风力推动,而湿度和气温也是影响蒸发的因素之一。
接下来是冷凝,在大气中形成云层,云层很重,大水滴迅速下落,变成降水。
降水是水循环中的第三个过程,它可以是雨水、雪水或冰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
为解决此问题,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
读“武汉局部地区河流湖泊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不包括()A.用水过度,水域萎缩B.污水数量巨大,直接排放C.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D.石油运输造成的污染严重2.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大的优点是()A.分湖梯级整治,便于分层次利用不同质量等级的水资源B.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C.自然河湖与人工渠道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D.改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东北面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
据此,完成3~4题。
3.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输送B.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下渗与大气降水D.径流、大气降水与大气输送4.应用水循环原理,人们可以采取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措施有()①控制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②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③退田还湖,扩大湖区④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表为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下图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图。
据此,完成5~6题。
注:甲为1967~1976年,乙为1977~1986年,丙为1987~1996年。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丙时段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小B.南疆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北疆大C.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甲~丙时段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6.表中和图中所反映出的变化可能给新疆带来的影响有()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②河流的结冰期变短③使新疆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④增加灌溉水源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7~8题。
7.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C.面积减小、水位降低D.面积减小、水位升高8.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总量B.年蒸发总量C.年地表径流总量D.年地下径流总量读某区域图,图中P、Q为河流的两个水文站,R 为河流的一条支流,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相似的前提下,P水文站河段河流的含沙量小于QB.R河一定有凌汛现象C.Q水文站河段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于PD.该河右岸堆积,左岸侵蚀10.河流的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但该河的河口处三角洲发育不充分,其原因不可能是()A.中游大湖的存在,影响了泥沙向海洋输送B.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河流含沙量小C.河口附近地壳下降,泥沙随地壳下降而不易出露D.入海口地势平坦,不利于三角洲形成“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
据此回答11~12题。
11.杭州一直重视从钱塘江引水到西湖来改善西湖的水质,其原因是()A.为了扩大西湖水域面积,从而提高水质B.增加西湖循环更新的速度,提高西湖自净能力C.主要是通过清洁钱塘江水来稀释西湖污染的水D.通过引水工程将西湖污水运输到河流来提高水质12.西湖对杭州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在古代杭州对西湖水资源的利用表述正确的是() A.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灌溉B.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生活用水C.古代,由于西湖的优美山水吸引各地文人,因此西湖主要是景观用水D.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比现代要多二、综合题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是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天山山脉和库鲁克塔格山脉之间的一个陷落湖,属于以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内陆淡水湖泊。
该湖泊的西北部山前平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在湖泊南岸地势低洼的数百米沙丘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盐池,湖泊最深处靠近南岸的库鲁克塔格沙漠。
下图为博斯腾湖的位置示意图。
(1)指出该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从地势和水循环角度分析该湖泊南部盐池的形成过程。
(3)分析该湖泊西北部芦苇长势良好的原因。
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总水量1 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
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
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
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 mm~620 mm为宜。
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
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
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精析1.D 2.B[第1题,由图可知,市中心湖泊不具备运输功能,所以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的衰退与石油运输无关。
第2题,以水治水,引江入湖,其优点是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
]3.B 4.D[第3题,地表和地下径流汇入的减少、大气降水的减少和湖水的蒸发都是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主要原因;大气输送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没有直接关系。
第4题,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可增加湖水的水量;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可减少对湖水的引用量。
]5.D 6.A[第5题,对比表中数据,丙时段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大;南疆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北疆小;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甲~丙时段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
第6题,该变化表现为降水增多,因该地缺水,所以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因降水增多,径流量增多,所以灌溉水源增加;而河流的结冰期受气温的影响,与降水的多少关系不大;因降水较少,所以该区不会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
] 7.C8.B[第7题,图中信息显示,青海湖的水位在降低,由此推知,湖泊的面积应在减小。
第8题,读图中的年降水量曲线,该地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减少,A项错误。
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变大,河湖水位下降,选项B正确。
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应变大,年地表径流总量随之增大,C项不正确。
地下水对青海湖的补给量很少,对青海湖水位的变化影响不大,D项不合题意。
]9.C10.D[第9题,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P、Q之间有一湖泊,湖泊对河流干流水量起调节作用,Q位于湖泊下游,因泥沙在湖泊中沉积,Q处河水含沙量比P地低,A错。
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R河冬季是否有结冰期,故B错。
受湖泊对干流水量的调节作用影响,Q地水位季节变化较P地小,C正确。
根据图中信息无法确定南北半球,故无法确定河流侵蚀、堆积的河岸,D错。
第10题,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图中河流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可能与河流输沙量小、泥沙在流域内沉积较多、河口地区地壳下沉、洋流携带泥沙对河口地区侵蚀严重等多个因素有关,故D符合题意。
] 11.B12.D[第11题,根据示意图可知,西湖相对比较封闭,从而水循环的周期比较长,通过引水工程将提高西湖循环更新的速度,降低循环周期,从而提高西湖自净能力来改善其水质。
第12题,现今杭州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观赏用水,兼顾养殖等,而在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除了观赏和养殖外,还兼顾生活供水、灌溉等多种应用,因此利用比现代要多。
]13.(1)夏季。
博斯腾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天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最大,大气降水也最多。
(2)盐池位于盆地的位置较低处,湖泊的淡水通过地下裂隙渗透到沙漠中的低洼处;沙漠中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水分蒸发后,微量的盐分留在低洼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盐池。
(3)位于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有河流流经,靠近博斯腾湖,地下水水位高,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属于以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内陆淡水湖泊。
该地区夏季气温高,天山冰雪融水量最大,大气降水也最多。
第(2)题,盐池位于盆地的地势较低处,湖泊的淡水可通过地下裂隙渗透到沙漠中的低洼处;沙漠中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水分蒸发后,微量的盐分留在低洼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盐池。
第(3)题,可从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14.(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
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小,入湖水量少。
(3)赞同。
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
(答出3点即可)不赞同。
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程度。
(答出3点即可)解析第(1)题,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咸海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
第(2)题,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注意理由与观点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