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茎部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番茄的茎上有病害用农药处理妙方

番茄的茎上有病害用农药处理妙方

在使用农药前,应先进行小面积试验,以确保没有不 良影响。
在使用农药后,应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并将剩余的农 药妥善处理。
03
用药方案
预防方案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番茄的茎部,观察是 否有病害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
保持卫生
保持种植区域卫生,及时清除 病残体,减少病害的传播。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番茄的抗病能 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发病后期
病斑伤口出现锈色粉状物 ,这是病原菌的孢子堆。 叶脉和叶柄上出现椭圆形 病斑,也产生菌脓。
发病规律
气候条件
阴雨天气、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大,有利 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土壤条件
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 水不良,或土壤瘠薄、肥 力不足,都容易引发病害 。
栽培管理
定植过深、植株密度大、 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 等栽培管理不当也会增加 病害发生的机会。
注意个人卫生
使用农药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澡,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农药 残留。
农药废弃物处理方法
妥善保管
对于用完的农药瓶、包装物等废弃物,应妥善保管,避免儿 童接触和环境污染。
集中处理
对于过期或失效的农药,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处理,不 得随意丢弃或排放。
农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说明书使用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配制和使用, 不得随意更改浓度和喷洒方式。
对较慢,需要提前使用。
物理防治
03
利用物理手段进行防治,如使用灯光诱杀等,具有安全、环保
等优点,但需要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防治效果评估
农药种类选择
不同农药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不同,选择适合的农药是关键。

番茄栽培六十种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番茄栽培六十种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番茄栽培六十种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番茄,这红彤彤、圆溜溜的小家伙,在咱们的餐桌上那可是常客。

不管是做成酸甜可口的番茄炒蛋,还是熬成浓郁鲜香的番茄汤,都让人垂涎欲滴。

不过,要想让番茄长得又大又好,那可得和各种病害斗智斗勇。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番茄栽培中的六十种常见病害以及怎么对付它们。

我记得有一年,我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了几株番茄。

一开始,它们长得那叫一个喜人,绿油油的叶子,粗壮的枝干,我心里别提多美了。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有些不对劲。

有几株番茄的叶子上出现了一些黄色的小斑点,就像洒上了一层细细的金粉。

我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风吹日晒造成的。

可谁知道,这些小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很快就连成了一片。

叶子也开始变得干枯,耷拉下来。

这可把我急坏了,我赶紧上网查资料,又跑去请教村里有经验的种植户,这才知道,我的番茄是得了叶斑病。

从那以后,我就对番茄的病害格外上心,也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先来说说早疫病。

这病啊,刚开始的时候,在番茄叶子上会出现一些深褐色的小斑点,然后慢慢扩大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周围还有一圈黄色的晕圈。

要是不管它,叶子会干枯脱落,果实也会受到影响。

防治早疫病,咱们得注意通风透气,别让番茄地太潮湿。

发病初期,可以喷点代森锰锌或者百菌清。

再说说晚疫病。

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叶子上会出现大块的褐色病斑,就像被墨水滴上去一样。

而且,病斑会迅速蔓延,导致整个叶子腐烂。

果实上也会长出褐色的斑块,严重的时候整个果实都会坏掉。

对付晚疫病,一定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果,打药可以用霜脲锰锌或者氟啶胺。

还有灰霉病,这病常常在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出现。

花朵和果实上会有灰色的霉层,就像裹了一层薄薄的灰纱。

要预防灰霉病,得控制好湿度,不能浇水太多。

一旦发病,可以用嘧霉胺或者异菌脲来治疗。

病毒病也不能小觑。

得了病毒病的番茄,叶子会皱缩变形,颜色也不正常,有的发黄,有的发紫。

果实会长得奇形怪状,个头也小。

防治病毒病,首先要防治好蚜虫这些传毒昆虫,然后可以喷点宁南霉素或者氨基寡糖素。

番茄茎部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茎部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茎部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刘鸿岩,刘仁遵(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大连116041)摘要 总结了番茄青枯病、枯萎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白绢病5种茎部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它们的药剂防治方法。

关键词 番茄;茎部病害;症状识别;药剂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6.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13-05561-01Id e n t ific a tio n an d C on tro l o f C om m o n D ise a s e s in T om a to S tem LI U H o n g -ya n e t a l (A g r icu ltu ra l T ech n o lo gy E x ten sion C en te r in L v sh un k ou D istr ict o f D a lian C ity ,D a lian,L ia on in g 116041)A b s tra c t T h e sym p tomch ara cte ritics o f 5k in ds o f com m on d isea se s in clu din g bac te ria l w ilt ,bligh t ,se edlin g b ligh t ,basa l s ta lk ro t an d scle ro tiumbligh t in tom a to s tem w e re sumup.A n d th e ir m ed icam en t con tro l m e th ods w e re em ph a tica lly in trodu ced.K e y w o rd s T om a to ;S te mdise ase ;S ym p tomiden tifica tion;M ed icam en t con tro l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 um M ill)属茄科番茄亚属,原产南美洲,现我国普遍栽培。

番茄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番茄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病) 。
( 5 ) 发病初期喷淋 2 0 %甲基立枯 磷乳油( 利克菌 ) 1 2 0 0 倍液 , 或3 6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 0 0倍液 , 或5 %井 冈霉素
番茄疫病 又称 番茄晚疫病 , 危害番茄 的叶片 、 叶柄 、 嫩 茎 和 果 实 。以 叶片 和青 果 受 害 严 重 。 发病时常减产 2 - 3 成, 严重时导致毁棚。 幼苗常在接近地面的茎部发现 , 病斑黑褐 色。 果实上的病斑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 的地方 , 圆形 或近圆形 , 褐色或黑褐色 , 稍 凹陷 , 其上长有黑色霉 , 病 果 常 提早脱落。 2 、 防 治 措 施 ( 1 ) 选用抗病 品种 , 一般早熟 品种 、 窄叶品种发病偏轻 , 高棵 、 大秧 、 大叶品种发病偏重 ; 多品种轮换或混合栽培 , 发 挥 品种 自身的抗病 、 防病效果。不与易染病 的番茄轮作 , 阻 断或减少土壤传播源。 ( 2 )发现中心病 株应及时拔除 ,并 用 1 : l : 2 0 0的波尔 多液封 锁发病 中心或 7 2 %杜邦克露 可湿性粉剂 1 0 0 0倍 液 喷洒 , 每 7天 1 次, 连喷 2 — 3次。 ( 3 ) 药物 防治 : 全棚 喷药或用 6 4 %杀毒 矾可 湿性 粉剂 5 0 0倍液或 4 0 %疫 毒灵可湿性粉剂 2 5 0 倍 液喷雾 ,每次用 量 2 5 — 3 0 公斤 。 5 — 7天用 药 一 次 , 连用 3 — 4 次 。或用 4 0 %乙 磷锰锌 可湿性粉剂 3 0 0倍喷雾 , 安全间隔期 5 天。 或7 2 . 2 % 霜霉威水剂 8 0 0倍喷雾 , 安全 间隔期 5天。 ( 作 者单 位 : 1 5 1 5 0 0黑 龙 江省 兰 西县 种 子 管 理 站 )
1 、 症 状
二、 立 枯 病 1 、 症 状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番茄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
到各种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病毒病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病毒病害,通常由蚜虫传播。

该病害主要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变小,果实发育不良。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清除病叶和使用药剂
控制蚜虫。

二、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幼嫩的枝条和叶片快速变黄、软化和死亡。

它还会导致果实上出现污点和软腐。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无菌的种子和工具、保持植株干燥、加强通风、及时清理落叶和使用抗生素药剂进行喷洒。

1. 疫霉病
2. 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果实上出现大量的白菌丝和伴随着溃烂。

此外,叶片和枝条也会变褐色且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控制田间湿度、立即
移除受影响的植株和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

四、其他病害
1. 褐飞虱
褐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变黄和卷曲。

防治措施包括手动
挑选成虫和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综上所述,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各种番茄病害。

种植者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和监测
生长环境,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番茄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番茄病虫害防治大全.doc

番茄病虫害防治大全.doc

番茄病虫害防治大全番茄(西红柿)病虫害防治大全1、猝倒病:多为苗期病害,在苗茎基部表土处,发生缢缩。

幼苗失去支撑力而发生倒伏。

一般为湿度大和气温低造成。

严重时,发生成片死亡。

一般防治方法;选则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无病的田块用做苗床。

发现病株,可用58%雷多米尔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或64%杀毒矾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

2、立枯病:受害幼苗茎基部出现长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明显凹陷,地上部白天萎蔫,夜间恢复。

当病斑绕茎一周,幼苗逐渐枯死。

高温高湿或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过密或徒长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平方米喷2----3升。

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即可。

3、早疫病:叶面初生褐色至深褐色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呈黑褐色轮纹。

发病期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气温20---25度或多雾及连阴雨天发病重,并蔓延迅速。

防止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尽量必免连作,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必免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及叶面结露等。

药物防制;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也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平方米用药250克,点燃后密闭2----3小时。

4、晚疫病:一般结果期,叶片和果实易感病。

叶柄呈黑褐色并腐烂,空气湿度大时,病斑出现白色霉层。

茎上病斑水浸状,褐色怄凹陷并腐烂。

引起植株萎蔫。

果实感病,初为油渍状暗绿色,后变为褐色,凹陷,有不规则云纹,果实不变软,湿度大时上面长有少量白霉。

迅速腐烂。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一、番茄猝倒病番茄幼苗期常见的病害。

育苗期间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秧苗成片死亡。

1.症状幼苗出土后受害,靠近地面处,茎部染病。

开始是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接着变黄褐色并干瘪缢缩,植株倒伏,但茎叶仍为绿色。

湿度大时,病部及地面可见白色棉絮状霉。

开始时仅个别植株发病,但蔓延迅速,几天后扩及邻近秧苗,引起成片倒伏。

2.药剂防治•床土处理。

常规育苗可用甲霜灵+多菌灵拌土,还可以兼治其他多种病害。

••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浸种后催芽。

••药剂选择。

苗床发现有番茄苗萎蔫、倒伏后,及时拔除病株,并及时治疗。

可选烯酰•锰锌、霜霉威+代森联、霜脲•锰锌、恶霉灵等药剂。

•二、番茄立枯病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

1.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

稍大的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倒状。

病部初期着生椭圆形暗褐色斑,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2.药剂防治•床土消毒:苗床撒施甲霜灵加代森锰锌药土,进行苗床消毒。

••药剂选择:百菌清、代森锰锌、枯草芽孢杆菌等。

•三、番茄病毒病一般春季大棚番茄前期该病较轻,进入5月以后,蕨叶和花叶开始加重。

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主要为蕨叶和条斑病毒。

1.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叶片变厥叶、畸形;植株会不同程度矮化。

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

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

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药剂防治•治虫防病••病毒病会通过蚜虫、白粉虱进行传播,要及时防治蚜虫。

番茄茎枯病害防治

番茄茎枯病害防治

番茄茎枯病害防治
番茄茎枯病主要为害茎和果实,也可为害叶和叶柄。

茎部出现伤口易染病,病斑初呈椭圆形或梭形、褐色、凹陷溃疡斑,后沿茎向上下扩展到整株,严重的病部变为深褐色干腐状。

果实染病,初为灰白色小斑块,后随病斑扩大凹陷,颜色变深变暗,在发病部位长出黑霉,引起果腐。

【病原与发生规律】
Alternariaalternata称链格胞,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蔓延,由伤口侵入。

高湿多雨或多露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田间发现病斑时,及时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以采用以下杀菌剂进行防治:50%异菌服悬浮剂IoOc)倍液;10%苯酸甲环唾水分散粒剂1500倍夜+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0g/L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52.5%异菌middot;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镒锌可湿性粉剂600mdash;10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天喷1次。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对茎部病斑可先刮除,再用稀释10倍的2%喀咤核甘类抗生素水剂药液涂抹,或80%乙蒜素乳油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涂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番茄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

番茄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

番茄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一、番茄灰霉病1.症状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

病、健组织界线分明。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

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

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

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

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生态防治。

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

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①移栽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幼苗。

②沾花药。

定植后结合沾花施药,即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2%~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

近几年来单用“保果灵1号”可湿性粉剂效果良好,即每克兑热水0.5升充分搅拌,冷却后沾花。

③催果药。

在浇催果水前或初发病时施药。

④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番茄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如何种植西红柿

番茄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如何种植西红柿

番茄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如何种植西红柿病害是对番茄生长影响十分巨大的一环。

番茄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又是如何防止这些病害呢?今天店铺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番茄的常见病害及治疗方法。

番茄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番茄晚疫症状: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以叶和青果受害重。

幼苗:由叶片向主茎蔓延,茎变细呈黑褐色,全株萎蔫或折倒,表面生白霉;叶片:由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病斑,后为褐色,叶背有白霉;茎上有黑褐色腐败状;果实在青果上,暗绿色病斑,后暗褐色,凹陷,不变软病原:真菌(致病疫霉)发生条件:气温18-22 ℃,相对湿度95%以上。

阴雨天多,氮肥过多,光照不足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防病,保护地内重点加强通风,防止夜间结露,防止植株徒长和过茂。

露地栽培尽量采用地膜覆盖,减少雨水将泥点溅到植株上的机会。

(2)田间发现中心病株,立刻打药。

预防用药,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70%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发现中心病株后,清理病株,进行烧毁,治病用药有:①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②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③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④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⑤68%金雷可分散粒剂500-600倍液。

番茄白粉§症状:为害番茄叶片、叶柄、茎及果实。

初期叶面呈现褪绿色小点,后不规则粉斑,上生白色絮状物。

霉层较稀疏,稠密后呈毡状,病斑连片或覆满整个叶面。

有的在叶背,其叶正面呈黄绿色边缘不明显斑玦,后叶变褐枯死。

其他部位染病,病部表面也产生白粉状霉斑。

§病原:真菌(鞑靼内丝白粉菌)。

§发生条件:温度20-25 ℃。

防治方法n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

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清除,采取晒干焚烧的方法减少田间菌源。

采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及田园周围杂草,进行深埋或焚烧。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掌握番茄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番茄主要病害进行诊断和防治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保护番茄作物。

一、番茄主要病害诊断1. 疫霉病疫霉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由疫霉菌引起的。

疫霉病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较易发生,其病害特征为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黄并脱落。

在果实上也会出现变软、变黑的病斑,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2. 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番茄病毒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病害特征为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叶片变形,严重时影响整株植株的生长。

受病毒感染的番茄果实也会出现变形、变小、变色等症状,对番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 疮疤病疮疤病是番茄上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由疮疤霉引起。

其病害特征为番茄果实表面出现褐色疮疤病斑,严重时会使果实变形且不可食用。

4. 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番茄病害,其特征为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粉状霉菌,导致植株生长受影响,叶片变黄、枯萎,果实也会出现异常现象,影响品质。

1. 合理施肥番茄生长旺盛时,需供应充足的氮肥、磷肥等。

但是关于施肥技术是有一些技巧的,过密的种植不利于通风,过量的施肥又容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要合理施肥,及时通风。

2. 病害防治剂的使用在疫霉病发生初期,可喷施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病害防治剂,每七至十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疫霉病。

对于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剂可以治疗,因此在选址种植地时应远离病毒源,及时清除虫害等杂草。

”3. 合理浇水番茄栽培最怕水湿过头,番茄有的虽然喜湿,但不能淹水,以免造成番茄的疾病,如霜露病、坏疽病和疫霉病。

4. 清除病害部位及时清除受病害侵袭的叶片和果实,病害部位最好不要放在田间或者直接销毁,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害的蔓延。

番茄茎基腐病识别防治

番茄茎基腐病识别防治

发病症状
01
02
03
04
茎基部பைடு நூலகம்色
受害植株的茎基部会出现褐色 或黑色的病斑。
软化腐烂
随着病情加重,病斑部分逐渐 软化、腐烂,并可能伴有异味

生长受阻
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 ,甚至枯萎。
死亡
在严重情况下,病斑逐渐向上 蔓延,导致整株番茄死亡。
病害影响
产量减少:由于受害植株生长受阻或死亡,番茄 的产量会显著降低。
02
番茄茎基腐病的识别
病害的早期识别
观察植株生长状态
番茄茎基腐病早期,植株生长逐 渐衰弱,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检查茎基部
茎基部会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病 斑,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可环 绕整个茎基部。
与其他相似病害的区分
与疫病的区别
疫病病斑呈水渍状,而茎基腐病的病 斑为褐色至黑褐色,较干燥。
与立枯病的区别
THANK YOU
这些识别方法和技术可以帮 助农户和植物保护专家更早 、更准确地发现番茄茎基腐 病,从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减少病害对番茄产量和质 量的影响。
03
番茄茎基腐病的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茎基腐病有较强抗 性的番茄品种,降低病害 发生的风险。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杀 死可能携带的病原菌,减 少初始菌源。
番茄茎基腐病识别防治
汇报人: 2023-11-22
目录
• 番茄茎基腐病概述 • 番茄茎基腐病的识别 • 番茄茎基腐病的防治策略 • 实际操作与应用
01
番茄茎基腐病概述
病害定义
• 番茄茎基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番茄植株病害,主要侵害番茄的 茎基部,导致植株死亡。这种病害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发 生,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威胁。

番茄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番茄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J l S H U T U I G U A N G 技 术 推 广 鏊
番茄 病害 的识别 及 防治
口 张 永 战
由于 番 茄 连 年 栽 植 ,引 起 番 茄 早 疫 病 、晚 疫 病 等 病 虫 害 的 产 生 每 年 增 重 ,管 理栽 培 技 术 欠 缺 ,再 加 上 气 候 异 常 等 ,番茄 生产 遭 遇 很 大 的 损 失 。经 过 多 年 的 观 察 生 产 与 实 习 .笔 者 把 番 茄 生 产 中发 现 的病 虫 害 识 别 方 法 与 防治 措 施 概 括 如 下 :
素 4000至 5000倍 液 ,间 隔 7至 10天 喷 1次 .持 续 3至 4次 ,防 病 效 果 非 常 好 :或用 70%杀 得 可 湿 性 粉 剂 500倍 液 浇 根 。每 株 浇 药 液 250至 500g,且 10至 15天 浇 1次 ,连续 浇 3至 5次 。
1-3叶 霉 病 的 症 状 识 别 与 药 剂 防 治 。叶 霉 病 重 点 为 害 叶 片 ,严 重 时也 危 害茎 和花 及 果 实 。 叶 片 染 病 时 有 不 规 则 与 椭 圆形 淡 黄 色 的 褪 绿 斑 一 般 在 叶 背 面 。而 后 在 病斑 上 生 出灰 色 逐 渐 办 成 灰 紫 色 和黑 褐 色 的 霉 层 。 而 后 形 成 黑 褐 色 与灰 褐 色绒 线 状 ,叶 片 由下 向 上 缓 慢 卷 曲 ,干 枯 植 株 呈 黄 褐 色 。开 始 发 病 用 45%百 菌 清 烟 剂 3.7kg/hm 熏 蒸 ,或 者 使 用 70% 甲基 硫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800至 1000倍 液 . 或 1:1:200~ 400的波 尔 多 液 、或 50%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800倍 液 ,距 离 7天 左 右 喷 1 次 ,持 续 喷 药 2至 3次 。

番茄茎基腐病识别防治

番茄茎基腐病识别防治

番茄茎基腐病识别防治近年来,随着温室种植地不断增加,茎基腐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本病由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越冬,腐生性强,可在土中生存2-3年,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侵染幼苗,导致番茄大苗或结果初期植株发病。

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为40-42℃,最低为13-15℃。

寄主范围广,可危害多种蔬菜。

一、症状的识别。

病菌自茎基部直接侵入,危害茎基部,初呈暗褐色不规则斑,扩大后环绕茎基部1周,皮层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变黄,后期整株枯死。

幼苗定植过深或茎基部渍水、培土过高等。

在植物生长处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此病,该病主要危害大苗或定植后番茄的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病斑呈暗褐色,绕茎基或根茎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果实膨大后,因养分供应受阻逐渐萎蔫枯死。

后期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二、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⑴选用抗病品种。

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毛粉802、大红一号等。

⑵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地势干燥,平坦地块育苗。

育苗期苗床换新土或用甲醛:高锰酸钾=2:1对土壤消毒。

育苗时先用55℃水10-15分钟烫种,然后用0.10%高锰酸钾浸种后播种。

定植时要注意剔除病苗,幼苗定植时不宜过深,雨天及时排除地上积水,培土不宜过高,以减少定植田发病率。

⑶加强田间管理。

定植地选择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地进行定植。

适时精细定植苗,定植时带土移栽。

定植后发病,可在茎基部施用药土,就是每平方米表土施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9克,充分混匀后病株基部覆土,把病部埋上促其在病斑上方长出不定根,可延长寿命,争取产量。

2、药剂防治初发病时喷撒40%拌种双粉剂悬浮液8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也可在病部涂五氯硝基苯粉剂2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为了增加展着性,可配成五氯硝基苯福美双油剂或加入0.10%青油,效果更好。

番茄病害识别图谱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害识别图谱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害识别图谱及防治方法1、番茄晚疫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

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2、番茄绵疫病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番茄茎部五大病害的识别

番茄茎部五大病害的识别

传 有关 知 识 . 已 基本 被棉 农 接 受 。 大 多 数 棉 农 最 后 一 次 用 药
在 8月 2 5 日至 3 0 t : 1 . 地膜棉 苗齐后 即用药 , 有 的棉 农 在 地 膜 内和 除 草 剂 一 起 用 药 ,药 剂 多 选 用 菊 酯 类 与 有 机 磷 复 配
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番茄 茎 部 五 大 病 害 ( 青 枯 病 、 枯 萎 病 、立 枯 病 、茎 基
腐病 、 白绢 病 ) 一直困扰着菜农 , 许 多 菜 农 不 能 区 别 番 茄 茎 部 五 大病 害 的 症 状 。 导致用错误 的方法 防治茎部病 害 . 影 响 了
番 茄 的产 量 和 质 量 。
有 污 浊 物( 细菌) 从病茎 下方切 E l 涌 出 ,逐渐 扩 散 于 水 中 ,即 可确定为青枯病 。
二、 枯 萎病 发病 时 茎 基 部 皮 层 呈 水 浸 状 腐 烂 . 剖 开 病 茎 ,可 见 维 管 柬 呈 褐 色 。 田间 发 病 初 期 植 株 下 部 叶 片 开 始萎 蔫,自下 而 上 变 黄 、变褐 、枯 萎 和 枯死 。 有 时 病 害 只 在 植 株 一 侧 发 展 , 形 成纵 向 条纹 斑 坏 死 , 而 另 一 半 边 枝 上 叶 片 正 常 。 根 系水 浸 状 软 腐, 在潮 湿 条 件 下 , 病 部 常 产 生 白 色或 粉 红 色 的 霉状 物 。 该 病 病程进展较慢 , 一般 l 5 — 3 0天 才 枯 死 , 无乳 白色粘液 流 出, 有 别 于青 枯 病 。

番茄茎部五大病害的识别
张 满 祥
朝 阳 县 西 营子 乡农 业站
随着 番 茄 需 求 量 的 攀 升 , 番 茄 的 种 植 量 也 在 加 大 。在 生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一、介绍番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番茄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以帮助种植者做好作物保护工作。

二、番茄病害及防治1.茎腐病茎腐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茎部出现水渍状斑点,并逐渐扩大。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保持通风、合理施肥和定期喷洒药剂。

2.叶霉病叶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灰褐色的斑点,并逐渐蔓延。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喷洒铜剂、提高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等。

3.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番茄花叶病等病害对番茄的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主要是选择抗性品种、严格管理虫源以及加强田间防治措施。

4.红蜘蛛损害红蜘蛛是番茄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番茄叶片,使其变黄、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喷洒乳油、合理施肥以增强番茄的抗虫能力。

5.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的斑点。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修剪病叶、合理施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并定期喷洒药剂控制病菌扩散。

三、番茄病虫害防治的预防措施1.土壤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通风透气、控制土壤湿度等是预防番茄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2.植株管理定期修剪病叶、保持植株间的距离、及时清除杂草、提高植株的光照等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虫源管理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安装黄板、利用陷阱等手段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和扩散。

4.化学药剂防治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参考药剂使用说明,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喷洒药剂。

5.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好友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附件:1.抗病品种推荐表2.药剂使用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药管理法-《农药管理法》是我国农药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农作物生产的安全和农产品的质量,调整农药的生产、经销和使用。

2.绿色防控-绿色防控是一种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为主的农业病虫害防控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番茄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番茄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番茄,又名西红柿,俗称洋柿子,为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的果实。

其色泽鲜红,营养丰富,既可作水果生食,又可烹调成鲜美菜肴,堪称菜中之果,深受人们喜爱。

但近几年保护地番茄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给番茄的品质、产量带来严重影响。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将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介绍如下。

一、疫病1、危害特点发病适温为25~30℃。

浇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通风不良时,发病率高。

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可危害叶、茎和果实,以危害茎基部为主。

若茎基部受害,呈暗绿色水渍状溢缩,秧苗萎蔫而枯死。

叶片受害,先形成水渍状暗绿色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

幼苗受害,多发生于嫩尖尖状。

果实受害,形成水渍状暗绿色凹陷病斑,后病部皱缩软腐,表面出现白色霉状物。

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一是轮作倒茬;二是苗床消毒。

1m2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g与细土10~15kg拌匀分别于播种前后撒施;三是药剂浸种。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2.2%普于力克水剂浸种30min后催芽。

(2)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6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任意一种喷雾。

二、细菌性斑疹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趋势,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

1、危害特点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危害植株叶、茎、叶柄和果实。

叶片感病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mm,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

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般茎杆变黑。

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

病斑附近果实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茎部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刘鸿岩,刘仁遵 (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大连116041)摘要 总结了番茄青枯病、枯萎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白绢病5种茎部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它们的药剂防治方法。

关键词 番茄;茎部病害;症状识别;药剂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6.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13-05561-01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Diseases in T om ato Stem LIU H ong 2yan et al (Agricultural T echn ology E xtension C enter in Lvshunk ou District of Dalian C ity ,Dalian ,Liaoning 116041)Abstract T he sym ptom characteritics of 5kinds of comm on diseases including bacterial w ilt ,blight ,seedling blight ,basal stalk rot and sclerotium blight in tom ato stem were sum up.And their m edicam ent control m eth ods were em phatically introduced.K ey w ords T om ato ;S tem disease ;S ym ptom identification ;M edicam ent control 番茄(Lycoper sicon esculentum M ill )属茄科番茄亚属,原产南美洲,现我国普遍栽培。

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有促进消化、利尿、抑制多种细菌作用。

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降低菜农的收入。

该文就番茄茎部常见的几种病害进行研究,以期为菜农的生产提供指导。

1 发病症状1.1 青枯病 发病株茎上出现水浸状条斑,后变褐色。

剖开茎部,其木质(维管束)和髓部变褐腐烂。

该病早期往往仅l ~2个侧枝叶片萎蔫,早晚可以恢复,随着病情发展,植株从顶部叶片开始萎蔫,自上而下直至全株萎蔫死亡,但叶片不脱落,仍保持淡绿色(图1a )。

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d ,雨天多时延长至10d 左右。

检查青枯病的简易方法:切取一小段病茎,撕取表皮,放于玻璃管或小杯中,注入清水,静止几分钟后,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逐渐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1]。

1.2 枯萎病 发病时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

剖开病注:a.青枯病;b.枯萎病。

N ote :a.Bacterial w ilt ;b.Blight.图1 番茄青枯病、枯萎病植株萎蔫Fig.1 Withering o f tom ato seed lings w ith b acterial w ilt and b light图2 番茄立枯病幼苗渐枯 图3 番茄茎基腐病病茎 图4 番茄白绢病病茎Fig.2 Withering gradu ally o f tom ato seed lings Fig.3 Diseased stem o f tom ato seeldings w ith Fig.4 Sclerotium b light stem in tom ato w ith seed ling b light b asal stalk rot seeldings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田间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萎蔫,自下而上变黄、变褐、枯萎和枯死。

有时病害只在植株一侧发展,形成纵向条纹斑坏死,而另一半边枝上叶片正作者简介 刘鸿岩(1975-),男,辽宁大连人,农艺师,从事蔬菜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08201211常(图1b )。

根系旱水浸状软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

该病病程进展较慢,一般15~30d 才枯死,无乳白色粘液流出,有别于青枯病[2]。

1.3 立枯病 受害株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长圆形或椭圆形,明显凹陷。

病斑横向扩展,绕茎1周后病部出现萎缩,(下转第5575页)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13):5561,5575 责任编辑 郑丹丹 责任校对 马君叶进可整体减少甲醛的施用量和释放量,但不能改变原料差异所引起的甲醛释放量变化。

成品堆放方式和环境条件的改善能进一步减少指接板甲醛释放量和空气中甲醛浓度。

测试结果表明,指接板的甲醛释放量随温度、湿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成品堆放地通风透气也有利于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1]夏志远.木材工业实用大全———胶粘剂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李光东.脲醛树脂胶粘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史小娟,张亚祖,张远群,等.人造板释放甲醛问题的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3):90-92.[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 B/T17657-199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指接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 B11916-198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 B18580-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7]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8]成俊卿.木材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9]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上接第5561页)根茎部也逐渐收缩干枯。

开始病株白天萎蔫,晚上至翌晨恢复正常。

随着病情加重,萎蔫后不再恢复正常至枯死,不猝倒,呈立枯状(图2)。

病部初生椭圆形暗绿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1.4 茎基腐病 主要为害大苗或定植后番茄的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生有淡褐色及黑褐色斑点,后绕茎基部或根茎扩展,导致皮层腐烂(图3)。

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果实膨大后因养分供不应求逐渐萎蔫枯死。

后期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剖开病茎基部,可见木质部变为暗褐色。

病株叶片变黄、萎蔫,后期叶片为黄褐色并枯死且残留在枝上不脱落。

拔出病株,根系不腐烂。

1.5 白绢病 该病主要侵染茎基部和根群。

染病植株先在茎基部出现暗褐色、湿润状、不定形的病斑,稍凹陷,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丝绢状的菌丝层(图4),呈辐射状扩展,白绢病由此得名。

病斑纵横向扩展,可环绕整个茎基部,致使叶片由下至上逐渐变黄,严重时引致全株萎蔫枯死。

其后病部的菌丝层可集结成许多黄褐色的菌丝团,最后形成茶褐色、似油菜籽粒状的菌核。

根部染病,皮层变褐腐烂,病部表面及根围附近土隙中都可长出白色菌丝体及褐色菌核。

果实染病变褐腐烂,表面亦长出绢状白色菌丝及褐色菌核。

2 防治措施2.1 农业防治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实行轮作, 2~3年内不种茄科蔬菜;翻地前施消石灰1500kg/hm2,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同时补充钙肥;采用深沟高畦,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采用大棚设施栽培,人为控温控水,可减轻发病率;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避免造成病原菌更大的扩散等。

这些均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1]。

2.2 药剂防治 2.2.1 青枯病。

在常见药剂中,农用链霉素杀菌效果最好,其次是细菌灵和立枯净,水合霉素杀菌效果一般。

而且农用链霉素可抑制多种作物病原细菌,价格便宜。

可在植株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500ml,每隔7d灌1次,连续灌3~5次。

或用冠军铜对水150倍,与农用链霉素生根粉混合以后,每株浇300~600g,连续灌2~3次。

并喷洒茎部、枝条及伤口、土壤。

另有研究证明,农用链霉素与水合霉素以1∶4混配、农用链霉素与立枯净以4∶1混配所得复配剂有明显增效作用[3]。

2.2.2 枯萎病。

药剂防治常用50%多菌灵800倍液、50%琥珀酸铜400倍液、47%加瑞农800倍液、97%恶霉灵4000倍液、40%抗枯宁8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和灌根。

其中,多菌灵是一种广谱、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对高等动物低毒,对植物安全,但不能与碱性物质及铜制剂混用。

抗枯宁具保护作用,有一定的渗透性,内吸治疗效果欠佳,施用于作物可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增强抗病力,同时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对哺乳动物低毒,但不可与酸性物质混用。

使用何种药剂应视当地具体情况而定。

2.2.3 立枯病。

常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其中,敌克松对人、畜毒性较低,使用较安全。

另外,以50%敌克松・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d,喷雾2~3次,更可有效控制番茄苗期立枯病。

2.2.4 茎基腐病。

立克菌、甲基硫菌灵、立枯净是经多年实践筛选出的防治茎基腐病的高效、低毒药剂。

发病初期喷洒立克菌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视病情5~7d喷1次,连喷2~3次,对重病株可采取上述药剂灌根,或立克菌、立枯菌、立枯净80~100倍液涂茎,同时在病株的茎基部施用立枯净药土。

生产中可结合浸种、土壤消毒、喷雾、灌根和涂抹病斑等措施综合防治[4]。

2.2.5 白绢病。

对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16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L,或用40%五氯硝基苯(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加细沙配成1∶200倍药土混入病土,每穴100~150g,隔10~15d1次。

3 结语各病害间或多或少存在相似处,在发现病害后,应先对病株正确诊断,再对症下药,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化学药剂因其具有生产简便、价格便宜、见效快等优点,因此仍然在各病害防治中占有主要地位。

但由于化学药剂的种类繁多,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剂,并注意使用方法,以尽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1]赵作富,耿道鹏.番茄青枯病和枯萎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5):44.[2]张俊斌.棚室番茄根部病害的识别[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8(2):45-46.[3]刘晓妹,蒲金基,王玉萍.防治番茄青枯病复配剂筛选[J].农药,2003,42(8):26-27.[4]赵晋蓉,孙颖,张建成.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575536卷13期 张佐玉等 原料类型对指接板甲醛释放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