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2015版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 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要树立这一理想,必须要做到: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自强不息。
二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 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 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 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动力 ;
第一节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 什么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 中国精神的价值:是兴国强国之魂
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
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3.提升综合国力 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 民族精神 的基本内容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山西农业大学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由马克 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 导作用决定的, 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 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理由)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专题串讲大纲变化之新增考点:新增考点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新增考点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新增考点3.“人生观科学内涵”新增考点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新增考点5.“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纲变动之删除考点:删除考点1.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删除考点2. “世界观与人生观”删除考点3.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大纲变动之调整考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点体系做了较大次序调整(章节整合),但主要内容并无多大变化。
考题分布:2010-2012:18分(单选4分+多选4分+分析题10分)2013:16分(单选4分+多选2分+分析题10分)2014:16分(单选2分+多选4分+分析题10分)课程逻辑体系与知识重点课程主题: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价值导向(集体主义导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理论基础:人生价值与其评价规范体系:道德与法律品格提升: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专题一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与其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一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第七章
正当程序
中立性:底线标准 参与性:核心要素 公开性:重要特征 时限性:内在要求
正当程序
自然公平的第一个原则 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 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陈 述本方的理由。这意味 着必须将诉讼程序告知 他们,并及时通知其任 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 便于他们行使权利。
——(英)彼得· 斯坦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五、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思考:刘海洋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2002 年 2 月 24 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 分局依法对刘海洋实施了刑事拘留。 2002年3月26日,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有 关法律规定,对刘海洋实施取保候审 。
审判结果
2003 年 4 月 21 日,备受关注的“刘海洋 硫酸泼熊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开庭宣判,法庭判决被告人刘海洋犯故 意毁坏财物罪,免予刑事处罚。
1、学习法 律知识。
2、掌握法 律方法。
3、参与法 律实践。
4、养成守 法习惯。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 便是法律。同样地, 在自由国家中,法律 便应该成为国王。
托马斯· 潘恩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 地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 律权威的树立要靠内在的说服力和外在的强制 力。法律权威的树立离不开外在的强制,但是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更根本的权威来源,而内 在说服力是建立在法律的内在合理性上的。 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 正享有最高权威则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 关键。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爱国的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认识国家、社会及自身,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爱国信念及科学的规范意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析现实问题。
2.教育学生在正确认知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学以致用,提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规范的行为方式。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教学内容适应人生新阶段,肩负历史新使命,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启发和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特点,明确大学生成才目标和历史使命,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方法作用。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领域。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可以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
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使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二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是由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公共空间,它涉及的内容是开放的。
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三章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
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
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生命过程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贪图私利甚至卑鄙邪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一、人生与人生观领悟人生真谛,就需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人对自我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
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对此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人生观。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完美版)【范本模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1、大学生活的变化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2、更新学习理念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与法律关系。
.。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字方针。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③注重联系实际④注重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
B 200万
C 2000万
D 1白蚁战术”是某些国家策动“颜色革命\u0fck”、实施网上“文化冷\u0j6s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的惯用伎俩。()
正确答案: √
D 《孟子》
正确答案: C
4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高等教育的奇迹,一是热爱祖\\u0bd7u07kc国、追求真理、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联大精神,二是追求科学民主、捍卫学术自由、倡导兼容并包的大学治理结构。()
正确答案: √
1.3、西方文明传统中的大学精神
C 实践能力
D 包容精神
正确答案: A
4 《论语》说“君子不器”,即是讲一个成熟、大写\u0f05的君\u01sb子人格也必定是一种自由而不甘为器皿、为工具的独立人格。()
正确答案: √
5 \u08ja无私德\u0t1d不能立,无公德则不能团。()
正确答案: A
2 在纪念阿提卡英雄的墓\u0d5c地旁设\u02c1立了堪称现代大学前身的阿卡德摩学园的是()。
A \u01fs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 C
3 柏\u09ks林大学在继承和发展中世纪大\u06aj学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德国大学传统,即大学应为“学术研究的中心”,该传统代表人物、曾任普鲁士教育大臣和柏林大学校长的思想家洪堡认为,大学重在“发展”知识,“传授”学问。()
正确答案: ×
1.7、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 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u00kd明法则,并将其移入\u0jt1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属于()。
A “洞穴假象”
B “市场假象”
2015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授课日期:2008、10、6/10、13 教案序号:1 课程节数:4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努力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把握大学学习的科学内涵,把学做人与学做事有机结合,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向同学问好,自我介绍。
导入: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的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茂名职业技术教学院,欢迎你们。
初识大学生活有哪些体会和感受?请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开展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发言。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李开复(一)大学的内涵大学有大文化底蕴;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大学生;大学的使命——培养国家良才。
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
(二)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心理情绪的变化。
心理情绪的变化:1、茫然感。
“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又“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2、失落感。
3、怀旧心理。
4、自卑心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版第六章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版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1、法律的含义和特征;2、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法律修养。
教学难点:1、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2、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导入新课:复旦投毒案20XX年4月16日,上海,20XX年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去世。
黄洋的被害,令与他同专业的同学难以相信。
黄洋是四川自贡人,家境贫寒,但个人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优异。
他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才立志学医的。
平时在班级里,他勤奋好学,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
据了解,他母亲的手术费都来自他的奖学金。
在他喝到有毒水时,感觉到异样,特意倒掉了原有的水并清洗了饮水机。
以防同室其他同学喝到。
被害人黄洋生前照导入新课:复旦投毒案20XX年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 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
20XX年11月2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正式开庭审理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案。
经警方初步查明,林森浩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20XX年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内。
导入新课:复旦投毒案20XX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在此期间,林森浩依然保持不错的成绩,并在研究生学生会担任干部。
在复旦的校外冠名奖学金名单中也有林森浩的名字。
林森浩曾在自己的书中写下“我热爱医学,立志献身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这样的誓言。
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怎么看?)
1.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现实“丑恶”论 2. 用现实来否定理想——追求“实惠”论 (二)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1. 坚定的信念 2.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 二 ) 艰实 巨现 性理 和想 曲的 折长 性期 性 、
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是不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国 家才认可马克思主义? 案例:英国公布民意调查 结果 马克思成为本千年最伟大 的思想家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毛泽东、周恩来在学校读书时就立下了 远大志向
区分理想、梦想、幻想
一个放牛娃的理想
2、什么是理想
社会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 哲学认识论:理想是对奋斗目标有根据的构想。 心理学: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 政治学: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理想的时代性
柏拉图
马克思
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 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 展而发生变化。
理想的实践性
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 ,它要 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案例:陈果的悲剧
陈果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 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学生。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 现她练“法轮功”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法轮功”的圈 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 的活动。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现 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 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 陈果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请同学们说一说:一个大学生何以会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 的忠实信徒,以至于走上自焚的道路? [总结]才女自毁成为“法轮功”的殉葬品绝非偶然,它 暴露出陈果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空虚与迷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2015版)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一、更新学习理念三、确立成才目标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三节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四、做忠诚的爱国者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家庭美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第四节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二、法律义务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二、人身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利二、依法救济权利三、尊重他人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1、大学生活的变化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2、更新学习理念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与法律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字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③注重联系实际④注重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信念的定义: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一)理想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实施:(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A.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B.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C.面临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②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③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含义: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树立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上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①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②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三、中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定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民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国家(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①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人有地域和信仰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四、做忠实的爱国者(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基础]、思想[灵魂]和行为[体现]三个基本方面。
)一、推进祖国统一①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③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④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二、促进民族团结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一)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二)增强国防意识(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表现时代精神的定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①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②改革创新是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一)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①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②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③树立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二)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三)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①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②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③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的定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来体现)●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一)人生目的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二)人生态度①人生须认真②人生当务实③人生应乐观④人生要进取(三)人生价值●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②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的定义: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自我价值的定义: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2.社会价值的定义: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关系:(*)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②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人生环境的定义: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合理调控情绪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①促进人生与他人和谐所坚持的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③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①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③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定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起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⑵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⑷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⑴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⑵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社会作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⑤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