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管理学概论》考核知识点

《管理学概论》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绪论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察学员对管理的概念、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现代化和现代管理原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l.管理概述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现代管理原理4.管理现代化考核要求l.管理概述识记:管理的概念。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与系统效应。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识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现代管理原理识记:系统整体原理、以人为本原理、权宜应变原理、控制反馈原理等。
理解与掌握:在以人为本原理中要坚持动力原则;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
4.管理现代化理解: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者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察学员对管理者的概念、工作特点,现代管理者的素质,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对管理者的考核等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l.管理者及其工作特点2.现代管理者的素质3.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4.对管理者的考核考核要求l.管理者及其工作特点识记:管理者的概念。
理解:管理者的工作特点。
2.现代管理者的素质识记:立体思维、创新能力。
理解:未来管理者的特点。
掌握:管理者如何处理与上级、下级的关系。
3.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识记: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梯形的年龄结构。
理解: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的标志;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计算。
掌握: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
4.对管理者的考核理解:定性考核法、定量考核法、反馈试探法、考核的原则。
掌握:管理者考核的内容。
第三章管理职能(上)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察学员对调查和预测、决策、计划、组织和指挥等管理职能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l.调查和预测2.决策3.计划4.组织和指挥考核要求l.调查和预测识记: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预测。
理解:对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预测的程序、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加权平均数据预测法。
2.决策识记:决策的概念。
理解: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程序、决策的种类。
3.计划识记:计划的概念、PDCA计划循环法、目标管理。
理解与掌握:计划的作用、编制计划的原则、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管通重点归纳

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对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和方法。
艺术性是指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所灵活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4.管理的职能: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者: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6.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人进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7.管理者的任选素质要求: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科技知识、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任选途径:内升制,从组织内部选任;外求制,从组织外部招聘内升制的优点在于能使选任者较快地适应工作;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的激励作用;选任的手续简便,费用较低;内升制的缺点在于易形成近亲繁殖,不利于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容易犯“任人唯亲”的错误,是选任出的人员难以公正公平地开展工作;受范围的限制,难以选任高素质的人才;外求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可为组织带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管理方法,增强组织活力,促进组织变革;可摆脱原有关系网的约束,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外求制的缺点在于了解选任者的时间有限,对其素质难以进行准确的度量;选用费用高;不利于鼓舞组织内部员工的士气8.管理环境一般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压力集团第二章决策10.决策: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使其内个人或组织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11.决策影响因素:环境、信息、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12.决策类型:①按例行性分类:程序化决策(指涉及经常发生的例行性事物,能按一定的制度方法和标准予以处理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指与某些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性时间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②按决策信息的确定性程度分类:确定型决策(决策者掌握准确、可靠、可衡量的信息,能够确切知道决策的目标以及每一个备选方案的结果,很容易对各个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非确定型决策(当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影响备选方案的环境因素又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时,决策者无法得知各种自然状况发生的概率和肯定的结果,这样的决策);风险型决策(决策者不能准确地预测出每一种备选方案的结果,但是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能够把不同的备选方案下的各种状况发生的客观概率测算出来)博弈型决策③按不同组织层次决策的内容分为:战略决策(指与组织生存有关的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带有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战术决策(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决策);业务决策(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进行的决策)④按决策的序贯性分类:静态决策、动态决策13.决策的基本原则:满意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应变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14.制定决策步骤:诊断问题并确定决策目标、制定备选方案、评价和选择方案、方案实施追踪第三章计划15.计划:据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制定战略,建立一个分层次的计划体系等一些列的统筹规划活动的总称。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
(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事业部主任)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
(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管理者在哪里工作?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的。
(这个目的是个体无法单独实现的。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设计的结构管理者做什么?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管理职能计划:设定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控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的技能1.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变革的时代【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
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
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
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
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行为进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服务、进行治理。
管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 管理导论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第一节管理★管理:就是协调与监管她人得工作活动,从而使她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管理核心:●效率:以最少得投入获取最大得收益,“正确得做事”。
●效果:实现组织目标,“做正确得事”★管理得性质:管理得自然属性与管理得社会属性管理得科学性与管理得艺术性第二节管理组织★组织得定义对人员得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些独立个体不能完成得特定目得★组织得特性1、有明确得目标2、人员组成3、有精细得结构★组织者得三个特征1、goals 目标2、people 人3、structure 体系★组织得类型●按组织得社会功能: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与群众组织●按组织得基本性质: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以组织内部人员受惠程度为标准把对组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企业组织●企业组织得定义企业就是由一定数量得生产要素所组成得以营利为目得,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得具有法人资格得经济组织。
●企业得形态按照不同得标志可以划分为不同得类型§按行业分,可以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信息业等等。
§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划分为国有、集体、三资、私营企业等、股份合作制企业。
§按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
§按企业得规模,可以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不同得行业有不同得划分大、中、小得标准。
§按企业得组织结构形式或生产得社会化组织程度,可以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等。
§按所承担得经济责任,可以划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第三节管理者★管理者概念通过协调与监督其她人得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得人称为管理者★管理者得重要性1、复杂、不确定与混乱得时代需要管理者得技能与能力2、管理者对工作得顺利完成至关重要3、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管理者分类●高层管理者位居组织顶层或接近于顶层得人员,负责制定与组织发展方向有关得决策,并制定相关政策与行为准则,影响组织全体成员。
(完整word版)管理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1.泰勒创建“科学管理”的出发点是什么?答:首先,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其次,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管理,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再次,科学管理的精华是要求管理者和职工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2.何为例外原则?答: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该机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理各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只保留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如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任免等。
3.何为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答: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度(Differential Piece-rate System),这是按照标准的工作定额,确定两种不同的工资率。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作率计件支付工资。
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用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与此同时,还发给一张黄色工票,以示警告,要求其改进工作,否则就要撤换工作。
4.古典管理理论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答:(1)用科学即系统化的知识来代替凭经验的方法;(2)在集体活动中取得协调一致以代替不一致;(3)实现人们的彼此合作以代替混乱的个人主义;(4)为最大的产出量而劳动,而不是限制产出量;(5)尽最大的可能培养工人,从而使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公司都取得最大的成就。
5.古典管理理论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对工作与组织的研究而忽略了对人与生产及营运过程的研究;(2)也很少考虑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从宏观高度上来研究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提升;(3)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只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即“社会人”的特点。
6. 古典管理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只运用了观察、试验等研究方法,而尚未使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原理与方法。
7.X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人天性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2)人大都明哲保身,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受人指挥;(3)人皆自私,对组织和他人的需要漠不关心;(4)人本性不诚实,容易被愚弄;(5)人习惯于墨守成规,反对变革,不求进取。
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遍复习用)

第一章绪论【要求】理解管理的含义;领会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明确管理者的分类;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知识点】一、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活动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实现预期的目标3.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他们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管理者是实施管理职能的主体6.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管理者分类:1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划分: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着、高层管理者2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划分:一般管理者、职能管理者五、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指使用技术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即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激励和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
包括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
3.概念技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思考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例】一、【名词解释】管理(P5)(理解)▲二、【简答题】1、简述管理的含义(P5-6)(掌握)(可以把管理的定义也写进去)2、简述管理者的基本技能(P14-15)(掌握)(名词解释也要有)▲3、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P8-9)(掌握)三、【其他知识点】1、管理的性质(P7-8)(领会)2、科学性与艺术性。
第二章管理基本原理【要求】掌握二重性原理、系统原理、动力原理、弹性原理和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知道如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些基本原理【知识点】一、二重性原理:1.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
2.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企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
3.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体现为合理组织生产力。
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重点整理

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重点整理公共管理导论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下面是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的重点整理,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复习有所帮助。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1. 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协调、规划、组织、领导和监督等方式,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 公共管理的特点
公共管理具有公益性、强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与私人管理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1. 公共管理的学科性质
公共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
包括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理论等多个理论体系,反映了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探索。
三、公共管理的实践技能
1. 组织管理
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和方法。
2. 政策分析
要求学生具备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的能力,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方面。
3. 社会调查
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调查方法和技巧,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为公共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的重点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复习,加强对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管理导论(完整版)

第一章管理导论(一) 判断题1.管理的本质就是领导。
2.管理的科学性是以理性分析为基础的。
3.在组织中具体执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经营等管理活动的人是管理的接受者,是管理客体,而不是管理主体。
4.当工作结果与目标要求存在偏差时,需要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偏差产生后对目标活动的影响程度。
5.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管理者要尽量把简单的沟通关系演化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以后的工作发展打下基础。
7.作为管理者,只依靠权力管理员工,效果就会微乎其微。
8.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影响就会是持续的、普遍的,而且是高成本的。
(二)填空题1.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了()、()、()、()系列工作。
2.管理的本质是()。
3.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4.根据管理的层次,管理方法可分为()、()以及()。
5.全球化,(),()以及人性化是现代组织管理活动必须考虑的时代背景。
6.在组织和协调群体活动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依循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及()等基本原理。
7.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通常以()为基础,或者以()为依据。
8.国际化经营的进人方式主要有:()、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三) 选择题1.管理的载体是()B.管理活动C.管理对象D.组织2,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D.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员责3. ()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创新B.组织C.领导D.控制4.管理者影响人的行为的手段无非两类,一类与权力有关,另一类与()有关。
A.组织文化B.企业宗旨C.组织目标D.经济利益5.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律不包括()A.人本原理B.系统原理C.效益原理D.权变原理6.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一些关键的知识与能力,以下不属于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是()A.文化适应能力B.观察能力D.国际商务知识7.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划分为一般环境与任务环境,下列不属于全球化的一般环境的是()A.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B.竞争对手C.社会基础设施D.文化环境8,根据战略规划,我国信息化涉及的应用领域不包括()A.经济领域B.社会领域C.外交领域D.文化领域(四)论述题1.如何正确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2.论述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管理活动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方法。
管理导论整理

管理导论整理●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组织与管理●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的管理●组织的概念●动词:组织是管理的一种职能,甚至是管理的代名词。
●名次:组织是指一群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集合。
●因此,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组织的特征(名次的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
●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组织有特殊的活动●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
●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的。
●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应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物质产品或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资源筹措,资源转换,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企业活动的背景:●企业活动所需要借助的资源是稀缺的●企业内部活动的成果需要到外部去实现。
●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是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
●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经济问题的起源●资源的稀缺性是双重的:●企业外部可以获得的资源本身便是稀缺的。
●企业内部获得稀缺资源的手段也是有限的。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要素组成的过程。
————法约尔●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选择。
————西蒙●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的完成既定目标,需要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孔茨●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他人来有效的完成工作的过程。
————罗伯特和库尔塔●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管理是一种实践。
————德鲁克●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有效是指通过管理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学科导的论整理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管理学学科导论》复习题与考试时间论述题:1、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谈谈管理学学科的地位与其学习意义。
管理学学科地位:1.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如何合理组织和协调人类活动,以提高资源利用和社会运行的效率。
2.是涉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3.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与实践的哲学。
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
4.是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众多专业的学科基础学习管理学的意义1.管理的观念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管理的方法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有助于完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处理复杂的组织过程,确保现代组织机构和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
3.任何实践活动本质上都是管理活动,因此管理学可以渗透到各种具体的实践性学科之中。
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有助于开展解决学科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4.管理学是许多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有助于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实践。
2、结合管理学学科与你的专业,谈谈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学科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等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分化,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的分支。
高校中的专业是指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
社会分工是基础,学科知识是核心,教育结构是表现形式。
专业的构成要素包括:1.培养目标:专业活动的意义2.课程体系:专业活动的内容3.专业人员:专业活动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1.专业建立在学科的基础上,没有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持,专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依据。
2.一个学科可能组成若干个专业,一个专业可能涉与多个学科,一个学科也可能是多个专业的知识基础。
3、你认为管理学学科有哪些特点?1.理论性:管理学致力于破解管理活动的奥秘,解答管理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构建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考研专业课《管理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的含义P22.管理的任务P33.管理的目标P4(包括效率和效果两方面)4.管理环境P5(管理环境的定义,管理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5.组织与环境的关系P6(只背第一和第二即可)6.管理职能的延伸P9(即决策、创新、协调送三部分的重要性)7.管理者的角色P11(管理者的10种角色的表格)8.管理者的技能P12(三种技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技能的差异)9.管理者的素质P13(管理者的五个重要习惯,但是对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道德素质)10.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之争P1411.管理学习的知行循环模式P16(记住图1-5及实干家与大学生处于这一循环系统的那一阶段)12.管理学的学习方法P17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及六项科学管理原理P242.法约尔的六种经营活动及十四条管理原则P263.韦伯的三种权利的类型、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及理性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P294.厄威克和古利克的8项和10项原则及两人的管理新职能P315.P31综合来看这一段以及下边的图2-3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6.霍桑试验提出的3条原理P327.行为科学理论的4个方面P338.管理丛林的11个流派P349.管理新思潮P39第三章管理决策1.决策的概念及5层内涵P442.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P453.理性决策模式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P454.知觉决策模式和其他模式P465.决策的要素和决策系统P476.决策类型7种P487.决策过程(连同二级标题一起背)P55(其中的满意标准P57需要重点背)8.决策的影响因素P599.决策方法一节都很重要P6310.决策信息与决策质量的关系P7811.决策信息收集的原则P7912.决策信息的收集P8013.决策信息鉴别P8114.决策信息的分析P82第四章计划1.计划的概念P872.计划于绩效之间的关系P873.好的计划的标准P884.计划的8种形式P885.计划的类型(每种类型的定义和特点)6.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具体计划与指导性计划、一次性计划与常备计划的定义P927.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P948.图4-5计划工作的程序及每一步骤的解释P959.组织目标的性质P9710.设定目标的步骤及目标的特征P9911.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由来、目标管理的内涵和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P10112.战略计划技术P10313.管理计划技术P10514.作业计划技术P10815.战略管理的定义及图4-12战略管理的过程P11316.战略计划为什么重要P11417.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P11518.总体战略计划和业务战略计划P116第五章组织与组织设计1.组织的含义P1252.组织的作用P1253.正式组织的运行需要的三要素和费正式组织的特征P1264.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及正确引导控制与利用非正式组织P1275.组织工作的含义P1296.组织工作的特点、组织工作的最终成果P1297.组织工作的内容P1308.组织设计的任务P1319.组织设计的工作内容和步骤及组织设计的原则(可能出简答题)P13110.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定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11.影响管理复读的因素及管理层次的影响因素12.部门化的定义、部门化的形式现代组织的部门化主要呈现的两种趋势13.部门划分的原则P13514.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及职能职权的定义15.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及职能职权这三种职权的不同点表5-1和怎样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16.如何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17.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P13818.组织结构的类型(全背)19.新的组织结构类型20.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的优缺点21.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结构22.授权的定义及授权应遵循的原则23.集权与分权(全背)24.组织变革的定义及组织变革的的动力25.组织变革的内容26.组织变革的四大步骤27.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三大方面28.组织变革模式29.组织制度的两个层次30.制度化管理的优点(在组织中应该实行法治还是人治)31.组织文化的定义、特点、结构、内容、功能与作用。
管理导论题库及答案高中

管理导论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A. 一种科学B. 一种艺术C. 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D. 一种技术答案:C2. 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包括哪些?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 计划、协调、领导、控制C. 计划、组织、协调、领导D. 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亨利·甘特的管理贡献?A. 甘特图B. 科学管理理论C. 组织行为学D. 管理过程学派答案:C二、填空题4.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效率;效果5. 管理层次通常分为______、中层和基层。
答案:高层6.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工作效率三、简答题7. 简述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原则、人本原则、目标原则、效益原则和动态原则。
系统原则强调管理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人本原则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满足;目标原则要求明确组织和个人的目标;效益原则追求资源的有效利用;动态原则强调管理是一个不断适应变化的过程。
8. 描述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案: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对人性的新认识、对组织结构的新理解、对管理过程的新探索以及对环境因素的新重视。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自我实现和参与,认为组织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管理过程需要持续改进,同时重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
四、论述题9. 论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答案: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可以运用系统的方法、定量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来提高管理效率。
它包括对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而管理的艺术性则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对人性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复杂多变的管理情境的创造性应对。
艺术性强调管理的灵活性、直觉和个性化,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10. 论述现代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答案:现代管理面临的挑战包括全球化、技术革新、组织文化多样性、环境不确定性等。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值、可当小抄)精编版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2.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进行全局性管理,就是(B.战略管理)的核心。
3.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A. 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4.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A. 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
5.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定性方法一般适用于(C.长期预测)。
6.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且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概率已知,那么,这种决策属于(A. 风险型)决策。
7.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B. 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8.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 因事择人)原则。
9. 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
这种领导方式属于(C.均权型)领导。
10.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A. 正式组织)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每题2分,共20分)1.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改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2.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在美国等地遭到排斥,毫无价值。
.遭到排斥,毫无价值改为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Efficiency:A measure of how well or how productive resources are used to achieve a goal.Effectiveness:A measure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goals an organization is pursuing and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zation achieves those goals. Planning: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goals and courses of action Organizing:Structuring working relationships in a way that allow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 formal system pf task and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that coordinates and motivates organizationalmembers so that they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Leading: Articulating a clear vision and energizing and enabli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understand the part theyplay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goals.Controlling:Evaluating how well an organization is achieving its goals and taking action to maintain or improve performanceRoles of managers: Decisional: Entrepreneur,Disturbance Handler,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Interpersonal: Figurehead, Leader, Liaison;Informational: Monitor,Disseminator,Spokesperson.Managerial Skills: Conceptual skill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iagnose a situation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Human skill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lter, lead,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other individuals and groups.Technical skills: The job-specific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required to perform an organizational role.Big 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 Traits:Extraversion: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and moods and to feel good aboutNegative affectivity: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moods, to feel distressed, and to be critical of oneselfand others.Agreeableness:The tendenc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Conscientiousness: The tendency to be careful, scrupulous and persevering.Openness to experience:The tendency to be original have broad interests, be open to a wide range of stimuli, be daring, and take risks.Instrumental Values: Ambitious, broad-minded, capable, cheerful, clean, courageous, forgiving, helpful, honest, imaginative,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logical,loving,obedient, polite, responsible,self-controlled.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one's own moods and emotions and the moods and emotions of other people.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 shared set of beliefs expectations, values, norms, and work routines, and work routines that influence the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s, groups, and teams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nd cooperate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Stakeholders: The people and groups that supply a company with its productive resources and so have a claim on and stake in the company.Ethics:The inner-guiding moral principles, values, and belief that people use to analyze or interpret a situation and then decidewhat is the right or appropriate way to behave.Rules for ethical decision making:Utilitarian rule:An ethical decision should produce 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Moral rights rule:An ethical decision should maintain and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rights and privileges of people.Practical rule: An ethical decision should be one that a manager has no hesitation about communicating to people out side the company because the typical person in a society would think the decision is acceptable.Justice rule:An ethical decision should distribute benefits and harm among people in a fair equitable, and impartial manner.Task environmen t: Competitors, Suppliers, Distributors, Customers.General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forces, Sociocultural forces, Demographic forces, Political and legal forces, Global forces, Economic forces.Programmed decision making: Routine, virtually automatic decision making that follows established rules or guidelines, usually according to reasoned judgment. Non-programmed decision making: No rules to follow, usually according to intuition. Administrative model: An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 that explains why decision making is inherently uncertain and risky and why managers usually make satisfactory rather than optimum decisions.General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Possible Courses of Action: Legal? Ethical? Economical? Practical?Groupthink: A pattern of faulty and biased decision making that occurs in groups whose members strive for agreement among themselves at the expense of accurately assessing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a decision.Corporate-level plan: Corporate mission and goals, corporate-level strategy, Design of corporate structure control.Business-level plan: Divisional goals, business-level strategy, design of business-unit structure control.Functional-level plan: Functional goals, functional-level strategy, design of functional structure control.Five-force model: The level of rivalry among organizations in an industry, The potential for entry into an industry,The powerof suppliers, The power of customers, The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Four factors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Strategy,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Job enlargemen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tasks in a given job by changing the division of labor.Job enrichment: 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a worker has over his or her job.Divisional structure: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separate business units within which are the functions that worktogether to produce a specific product for a specific customer.Hierarchy of authority:An organization's chain of command, specifying the relative authority of each manager.Span of control: The number of subordinates who report directly to a manager. Tall and flat organization:多层次于扁平式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