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什么是疟疾
![什么是疟疾](https://img.taocdn.com/s3/m/9c40d9acba0d4a7303763a0f.png)
什么是疟疾
一、什么是疟疾1. 什么是疟疾2. 疟疾有什么症状3. 疟疾如何治疗二、疟疾的食疗偏方三、疟疾如何预防
什么是疟疾
1、什么是疟疾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源,这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细胞内寄生虫,它们以疟蚊(蚊子的其中一个属,疟蚊属的部分种类)作为传病媒介,通过雌蚊叮咬吸血来传播病原体。
大部分脊椎动物都可以作为疟原虫的主要宿主,比如啮齿动物,蝙蝠,蜥蜴,鸟等等。
2、疟疾有什么症状2.1、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
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
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
2.2、发冷期或寒战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
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
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2.3、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着,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高热患者痛苦难忍。
有的。
疟疾的概念
![疟疾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7800d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6.png)
疟疾的概念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Plasmodium)引起的热带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疟疾被认为是由感染疟原虫的孤雌蚊子传播给人类的,这些蚊子通常属于Anopheles属。
当这种感染蚊子叮咬人类时,疟原虫会进入人体内部,经过一系列的生命周期发育,在人体内繁殖和感染红血球。
疟疾的症状通常包括高热发作,伴有寒战、寒冷和出汗。
其他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肌肉和背痛、乏力和恶心。
严重的疟疾病例可能导致贫血、脑部损害、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等并发症。
疟原虫有几种不同的物种,包括疟原虫阿片虫(Plasmodium 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快速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恶性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快速恶性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等。
其中,疟原虫阿片虫是最常见的致病原虫,也是最严重的一种。
预防疟疾的最基本措施包括避免被感染蚊子叮咬,使用蚊帐、穿着长袖长裤和室内使用傍晚和早晨的蚊香。
此外,饮用未污染的水源、正确处理食物、种植防蚊植物等均可有效预防疟疾的传播。
治疗疟疾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疟药物治疗,具体取决于疟疾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
通常情况下,疟疾可以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来治愈。
疟疾对全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大约有数十亿人受到疟疾的威胁,导致数百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
这对于一些贫穷国家而言,特别是非洲国家,疟疾是他们国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解决疟疾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广使用疟疾疫苗、加强监测和预警、提供免费的疟疾药物和蚊帐、改善卫生条件和宣传教育等。
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球范围内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
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54198ac011ca300a7c3903d.png)
疟疾是什么文章目录一、疟疾是什么二、疟疾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三、如何预防疟疾疟疾是什么1、疟疾是什么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疟原虫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疟蚊主要在黄昏至日出期间叮咬。
感染后初期的病症包括周期性发热的发冷、并有头痛、肌肉痛和疲倦。
病症可能在被疟蚊叮咬后6――8天出现,或延迟至离开疟疾疫区数月后才发生,及早的诊断是最为严重,延误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
疟疾常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近年来情况在很多地区都有恶化的迹象。
2、疟疾有哪些症状特征2.1、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
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
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
2.2、发冷期或寒战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
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2.3、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着,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2.4、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
2.5、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
2.6、潜隐期和复发间日疟和卵形疟还有潜隐期和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只有复燃,没有复发。
初发与复发以及前后两次复发间隔的时间,分别称为第1和第2潜隐期。
3、疟疾适宜吃什么食物食物宜选清淡爽口,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质饮食,各种营养素含量丰富且有足够水分,可用肝汤、蛋汤、果汁、菜场等食物。
高热期间,宜食清淡素净的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菜汤、果汁、牛奶、蛋汤等。
3.1、马兰头汁鲜乌兰头适量绞汁,在发疟前二小时顿服,连服数天;或独头蒜七个,捣烂加热酒少许,于发疟前服,连服二天。
或将大蒜头烘焦黄,疟疾发作前二小时饮酒吃蒜,一次服完。
3.2、蒜头椒叶汤辣椒叶100g、蒜头一个,用水煮汤500m1,饮服。
疟疾 - 简介
![疟疾 - 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ca5af13a8114431b90dd8b7.png)
疟疾 -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病人和带虫者
2.传播途径:按蚊
3.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监测
疟疾是国际监测的传染病之一。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疟疾的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对疟疾的发生、分布和趋势进行连续观察,并将资料及其分析反馈给有关人员,对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疟情报告系统以提高监测的质量。疟疾监测的内容包括疟疾病例的侦查、治疗、分类和追踪观察;疫点的调查和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测定;媒介种群数量、吸血习性和对杀虫剂敏感性监测等。
2. 病原诊断 发热病人从耳垂取血,在玻片上涂制厚血膜,用吉氏染液染色,显微镜油镜检查见疟原虫。这是目前最简单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3. 血清学诊断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查疟疾抗体,抗体阳性者说明曾患过疟疾。
疟疾 - 治疗原则
1.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3日各0.45g),加伯氨喹90-180mg, 4-8日分服(每日22.5mg),以上均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下同。
疟疾 - 简介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1]
疟疾课件 ppt
![疟疾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da28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d.png)
部分疟疾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通过X光、CT等影像 学检查辅助诊断。
治疗原则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疟疾,应尽早开始治疗,以缩短病程和 降低并发症风险。
联合用药
采用多种抗疟药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耐 药性。
全程治疗
确保患者完成整个疗程,以彻底治愈疟疾并预防 复发。
治疗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争等。
医疗设施不足
在一些疟疾流行区,医疗设施不 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诊断 和治疗,从而加剧了疟疾的传播
。
03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发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 可初步诊断疟疾。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骨髓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抗原检测,可 确诊疟疾。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 也可在温带地区流行。
02 疟疾的流行病学
分布与流行情况
全球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非洲、东 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欠发 达地区。
季节性流行
疟疾的流行与气温、降雨 量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在雨季和热季高发。
地区性流行
在某些地区,如非洲的某 些国家,疟疾已经成为地 方性流行病,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杀死疟原虫。常用的青
蒿素类药物包括青蒿琥酯、蒿甲醚等。
奎宁类药物治疗
02
奎宁是传统的抗疟药,可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但奎
宁类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抗疟药
03
如甲氟喹、氯喹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疟疾诊断标准
![疟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16f2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5.png)
疟疾的传播方式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按 蚊在叮咬疟疾病人后,再叮咬健 康人时,就会将疟原虫传染给健
康人。
传播媒介主要为按蚊属的某些种 类,如亚洲虎蚊、非洲蚊子等。
在某些地区,输血和母婴传播也 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的症状和体征
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热、头痛、寒战、出汗等, 通常在发作后数小时或数天内自行消退。
严重疟疾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儿童和孕 妇。
疟疾发作时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 肌肉疼痛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2
疟疾的诊断方法
显微镜检查
总结词
显微镜检查是一种传统的疟疾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疟原虫的形态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疟疾。
详细描述
显微镜检查通常采用薄血膜涂片法,将患者的血液涂抹在玻璃片上,干燥后用显微镜观察。医生可以根据疟原虫 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染色深浅等,以及其在红细胞内的寄生部位来判断是否感染疟疾。显微镜检查具有 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准确度相对较低,容易漏诊和误诊。
03
疟疾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
01
02
03
临床表现
疟疾患者通常会出现寒战、 高热、大量出汗等症状, 并伴有头痛、乏力、厌食 等症状。
流行病学史
患者应具备在疟疾流行地 区旅行的历史或与疟疾患 者有过接触史。
体检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 肝脾肿大等异常表现。
实验室诊断标准
血涂片检查
分子生物学诊断
总结词
分子生物学诊断是一种基于DNA检测的 疟疾诊断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VS
详细描述
分子生物学诊断通常采用PCR(聚合酶链 式反应)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疟原虫的 DNA。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和探针,能够 特异性地扩增疟原虫的基因片段,从而判 断是否感染疟疾。分子生物学诊断具有高 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能够检测出极低 浓度的疟原虫DNA,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 能性。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 实验室设备和人员,且成本相对较高。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https://img.taocdn.com/s3/m/d06622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1.png)
中医内科学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内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未来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 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介绍了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日常调 护方法,强调了饮食起居有序、 避免外感时邪等重要性。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疟疾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员们对疟疾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有了 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实用的治疗技能
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中医内科学之疟疾,掌握了一些实用的 治疗技能,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出汗及间歇期反复发作等,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如 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流感、伤寒、败血症等疾病进行鉴别。流感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的间歇期;伤寒以持续高热 、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为特征;败血症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等,但无明显的间歇期。
寻求医疗帮助
一旦出现类似疟疾的症状,如 寒战、高热、出汗等,应及时 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策略
心理疏导
疟疾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营养支持
疟疾患者因高热、出汗等症状导致身体消耗增加,需要补充足够的 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05
CATALOGUE
预防调护与康复建议
预防措施及生活调护建议
01
(传染病学)疟疾
![(传染病学)疟疾](https://img.taocdn.com/s3/m/02650bfce2bd960591c6775f.png)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阶段
➢ 肝细胞内的发育 ➢ 红细胞内的发育
肝细胞内的发育
蚊子唾液中的子孢子→血液→肝脏→ 裂殖体→裂殖子→血液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肝细胞内的发育
迟发型:间日疟、卵型疟
子孢子
裂殖体
裂殖体
红细胞内的发育
(1)裂体增殖 ➢ 裂殖子—环状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
-裂殖体-裂殖子 ➢ 小部分裂殖子侵入其他红细胞重复上述
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全世界每年约有300 万人死于本病。居寄生虫病之最。
一、病原学
➢ 间日疟原虫P.v ➢ 卵形疟原虫P.o ➢ 三日疟原虫P.m ➢ 恶性疟原虫 P.f
48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36--48小时
以间日疟原虫在我国最为常见
间日疟原虫血片
左间日疟裂殖体 右间日疟配子体
三日疟原虫血象(集中视野)
➢ (4)间歇期:两次典型发作期间有缓解 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 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 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 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 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 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 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 得同步。
合征,称疟疾肾病。
3、卵形疟
➢ 与间日疟相似。 ➢ ,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
➢ 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 ➢ 体温高,热型不规则; ➢ 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 ➢ 脾大、贫血严重; ➢ 可致凶险发作; ➢ 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二)其他症状和体征
➢ 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 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 ➢ 红细胞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
三、流行病学
疟疾健康教育
![疟疾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1af1e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1.png)
疟疾健康教育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感染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
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疟疾健康教育内容。
1. 疟疾的概述-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 疟疾主要通过感染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 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和贫血等。
- 疟疾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2. 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主要通过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 疟原虫在蚊子体内经历多个发育阶段,最终成熟并迁移到蚊子的唾液腺。
- 当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类时,疟原虫会进入人体并感染红血球。
3. 疟疾的预防方法- 使用蚊帐:在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可以有效防止被感染疟原虫的蚊子叮咬。
- 避免蚊子叮咬:穿长袖衣物、长裤和袜子等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 安装纱窗:在住所的窗户上安装纱窗可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 使用驱蚊剂:使用含有驱蚊成分的驱蚊剂可以有效驱赶蚊子。
- 疫苗接种:根据疟疾流行地区的建议,接种疟疾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
4. 疟疾的治疗方法- 及早就医:一旦出现疟疾的症状,应该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可能感染了疟疾。
- 医生的指导: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疟疾的治疗通常使用抗疟药物,如氯喹、莫芝麦胺等。
- 严格按疗程服药: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疗程来服药。
- 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患者应该定期复查以确保疟原虫已经完全清除。
5. 疟疾的重要性-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很高的感染和死亡率。
- 疟疾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 预防和控制疟疾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合作。
6. 疟疾的流行地区-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非洲、南美洲和南亚地区。
疟疾(疾控讲课)PPT
![疟疾(疾控讲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e300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a.png)
欧洲地区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南 欧和东欧地区,如意大利、希
腊、土耳其等国家。
流行因素与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影响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蚊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疟疾的传播。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是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森林、沼泽、湖泊等,这些地 方容易滋生蚊虫,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
疫苗研究
针对疟疾的疫苗研究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 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苗在非洲 地区的试验效果显著。
疫苗开发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疟疾疫苗的开发进程也在加速, 多个疫苗生产商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生产和注册工作,以期 早日实现疫苗的普及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与现场调查
提高资金投入
保障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与合作
参与持
分享防控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 供支持。
资源共享
共同研发新型防控工具和技术,提高 防控效果。
能力建设与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 防控水平。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等媒介昆虫叮 咬人体传播。
人体传播
感染疟疾的人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 等方式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能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疟疾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 力、厌食等。
体征
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 。
严重症状
昏迷、抽搐、咳血、呼吸衰竭 等。
疟疾名词解释
![疟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80eef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9.png)
疟疾名词解释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Plasmodium)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与疟疾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1. 疟原虫(Plasmodium):疟疾的病原体,是一类单细胞寄生虫,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其中几种主要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包括疟原虫属的Plasmodium falciparum、Plasmodium vivax、Plasmodium malariae和Plasmodium ovale等。
2. 蚊媒(Vector):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性蚊子,主要指感染疟原虫后,能继续将病原虫传播给其他人类的蚊子品种。
最常见的蚊媒是Anopheles(按蚊)属蚊子。
3. 寄主(Host):疟原虫的寄主包括感染疟疾的人类和蚊子。
人类是疟原虫的最终寄主,疟原虫在人体内繁殖和病理过程中进行发展。
4. 疟疾症状(Symptoms of Malaria):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乏力、恶心和呕吐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的疟原虫种类和感染程度。
5. 疟区(Malaria-endemic Area):疟区是指流行疟疾的地区,通常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其湿润的气候和蚊子的繁殖条件而导致疟疾的高传播率。
6. 防治措施(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包括使用抗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使用长袖衣物和蚊帐等物理防护措施以减少与蚊子的接触、为疟疾疫区的人口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蚊虫控制和灭蚊活动等。
7. 抗疟药物(Antimalarial Drugs):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常用的抗疟药物包括氯喹、羟氯喹、青蒿素类药物。
疟疾诊疗指南
![疟疾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41ea7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1.png)
新药研发
针对疟原虫的耐药机制,研发新型 抗疟药物,以应对耐药性问题,提 高治疗效果。
疫苗研究
加强疟疾疫苗的研究与开发,以期 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疟疾的发生和传 播。
疟疾消除的可行性分析和未来展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疟疾防控策略和 技术创新,推动全球疟疾消除进程。
综合防控策略
黑尿热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黑尿热 ,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表现为尿液呈黑色,伴 有高热、腰痛等症状。
脑型疟疾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脑型疟 疾,表现为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法
厚薄血膜涂片:通过取患者血液制作 厚薄血膜涂片,经吉姆萨染色后镜检 ,寻找疟原虫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PCR等分子生 物学方法,检测血液中的疟原虫基因 ,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01
02
03
04发热Biblioteka 疟疾患者常常出现周期性的高 热,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
,伴有寒战和出汗。
头痛
患者常感到头痛,尤其是在发 热期间,头痛可较为剧烈。
乏力
疟疾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容 易疲劳,体力下降。
肌肉酸痛
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 腰部和大腿肌肉。
疟疾的并发症和特殊情况
01
02
03
贫血
疟疾患者由于红细胞被破 坏,常常出现贫血症状。
疟疾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1
• 疟疾概述 • 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 疟疾诊疗的挑战和展望
01
疟疾概述
疟疾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定义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疟原虫) 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受感染 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疟疾介绍课件
![疟疾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b2bc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a.png)
04
黄疸:疟疾引起 的黄疸与其他原 因引起的黄疸如 肝炎、胆道疾病 等相似,需要鉴 别诊断。
3 疟疾治疗与预防
抗疟药物
01
青蒿素:源于中药, 对疟疾有显著疗效
02
奎宁:历史悠久的抗疟 药物,对恶性疟疾有效
03
甲氟喹:新型抗疟药物, 对多种疟疾有效
04
氯喹:常用抗疟药物, 对恶性疟疾有效
05
伯氨喹:常用抗疟药物, 对恶性疟疾有效
疟疾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疟疾概述 02. 疟疾症状与诊断 03. 疟疾治疗与预防 04. 疟疾流行与控制
1 疟疾概述
疟疾定义
01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02
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03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发冷、头痛、肌肉疼痛等
04
疟疾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疟疾分类
间日疟:周期为 48小时,症状
2 疟疾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01
发热:周期性发 热,持续数小时
至数天
02
03
04
寒战:发热期间 可能出现寒战
头痛:剧烈头痛, 持续数小时至数
天
肌肉疼痛:全身 肌肉疼痛,持续
数小时至数天
05
疲劳:疲劳感, 持续数小时至数
天
06
恶心呕吐:发热 期间可能出现恶
心呕吐
07
贫血:长期感染 可能导致贫血
08
黄疸:严重感染 可能导致黄疸
较轻
恶性疟:周期不 规则,症症状
较轻
卵形疟:周期为 120小时,症状
较轻
疟疾传播途径
蚊子叮咬: 疟原虫通过 蚊子叮咬传
感染病学疟疾
![感染病学疟疾](https://img.taocdn.com/s3/m/7067e8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d.png)
季节性
疟疾的传播与气温、湿度 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 常在雨季和夏季更容易传 播。
免疫反应
天然免疫
人体对疟疾具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 但这种免疫力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 逐渐减弱。
适应性免疫
免疫逃避
疟原虫能通过变异等方式逃避人体的 免疫攻击,导致长期感染和反复发作 。
疟疾的临床表现包括周期性发热、寒战、头痛、 乏力等,严重时可引起昏迷和死亡。
诊断方法
疟疾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包 括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和特异性抗原及抗体检测等 。
误诊与漏诊
由于疟疾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相似,容易出现 误诊和漏诊,特别是在非流行地区。
02
疟疾的发病机制
病原学
01
02
03
适应性免疫通常在感染后产生,对特 定类型的疟原虫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03
疟疾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快速控制症状
针对疟疾引起的发热、寒战等 症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进行
缓解。
抗疟药治疗
针对疟原虫,使用特定的抗疟 药物进行治疗,如氯喹、青蒿 素等。
联合用药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采用不 同抗疟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耐药性监测
提高接种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疫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促进疫苗接 种率的提高。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青蒿素类衍生物
针对疟原虫的生物靶点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疗效和降低抗药 性风险。
新型抗疟药物
研究开发新的抗疟药物,通过作用于疟原虫的不同生物过程,以多 重方式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联合用药
探索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减少抗药性的产生,并降 低治疗成本。
疟疾知识_精品文档
![疟疾知识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671e6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b.png)
疟疾知识引言: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尽管疟疾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威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本文将介绍疟疾的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主要通过感染寄生虫的痤疮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当感染寄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时,虫卵会进入人体并发育成为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会破坏人体红细胞,并依靠人体免疫系统进行繁殖和生存。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疟疾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第二部分:疟疾的症状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出汗、关节疼痛和乏力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的10至15天内出现,但有时也可能会延迟数月。
严重的疟疾感染可能导致脾脏扩大、贫血以及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第三部分:疟疾的治疗方法疟疾可以通过抗疟疾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最常用的抗疟疾药物包括氯喹、奎宁以及磷酸氯喹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寄生虫,并减缓疟疾的症状。
然而,由于疟疾寄生虫对抗药性的发展,治疗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依靠专业医生的指导。
第四部分:疟疾的预防措施疟疾的预防包括减少蚊子叮咬的风险以及使用防蚊剂和蚊帐等工具。
此外,定期进行疟疾疫苗接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健康,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疟疾在社区中的传播。
结论: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寄生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了解疟疾的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控制和减少疟疾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从而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加强疟疾的防控工作,并加大对疟疾疫苗和抗疟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疟疾这个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抗衡,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疟疾的危害与预防
![疟疾的危害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db0a9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8.png)
疟疾的危害与预防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疟疾的危害非常严重,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
本文将详细介绍疟疾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疟疾的危害:1. 健康影响:疟疾会导致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脾脏肿大等并发症。
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疟疾更加危险,可能导致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问题。
2. 社会经济影响:疟疾患者需要接受治疗,这对个人和家庭经济造成了重大负担。
此外,疟疾还会对受感染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它会降低劳动力的生产力,增加医疗支出。
疟疾的预防:1. 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此外,还可以通过室内喷洒杀虫剂、清除蚊虫滋生地等方法来减少蚊虫的数量。
2. 疫苗接种:目前已经有疟疾疫苗问世,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疟疾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而,由于疟原虫的变异性较高,疫苗的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药物预防:对于前往疟疾流行地区的人群,可以使用抗疟药物进行预防。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疟原虫的繁殖,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而,使用药物预防需要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4. 消除蚊虫滋生地:蚊虫滋生地是疟疾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清除蚊虫滋生地是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之一。
这可以通过排水、清理垃圾、定期清理水缸等方式来实现。
5. 加强监测和控制:建立健全的疟疾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疟疾病例,对疫情进行控制和干预。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蚊虫的监测和控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结: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个人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预防疟疾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避免蚊虫叮咬、接种疫苗、药物预防、消除蚊虫滋生地以及加强监测和控制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疟疾的知识点
![疟疾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eef6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0.png)
疟疾一、概述与简介1、定义: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人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发病机制:疟原虫先后在肝细胞、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
临床特点:突发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间歇性发作。
2、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三千年前)来源于意大利文,疟疾在我国古代称为瘴气,可谓“一根枕木一条命〃民间俗称“打摆子〃本病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
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
3、法国人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80年在人红血球中找到疟原虫,英国医生Sir Ronald Ross,1897年在蚊胃中发现疟原虫两人均因此获得诺贝尔生敢医学奖4、定义: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5、40%的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传播速度快年死亡人数达170~250万人每天均死亡约3000人90%的疟疾发生在非洲。
6、中国21个省(市、区存在传播),90年代末,疫情出现回升,有点状暴发,面临输入病例威胁。
7、全省共分布有19个一类县区,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云南省与海南省是全国流行最为严重的疟区,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威胁8、疟区从事农业生产、在田棚及森林从事野外作业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入境留宿人员均为高危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人群普遍易感,防止蚊虫叮咬!9、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间日疟,病原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病原为三日疟原虫;卵形疟,病原为卵型疟原虫;恶性疟,病原为恶性疟原虫。
10、人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
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容易被感染。
疟区的婴儿,降生后一个月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
1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颤、高热、继大汗后缓解为特点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疾疟疾为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的叮咬而感染。
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与贫血。
一、内治(一)西药1.发作期控制发作:用氯喹,第1天4片(每片2.5克),6小时后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10片,或用奎宁(每片0.3克或0.12克),第1~2天,服0.45~0.6克,每天3次,第3~7天服0.3~0.6,每天2次。
凶险发作有脑、肝、肾等严重症状时要送医院抢救。
2.休止期防止复发:用磷酸伯喹,每片13.2毫克,口服,每日3片,疗程8天,或每日4片,疗程4天。
(二)中药1.鸡骨常山(酒炒)10克,槟榔15克,草果仁6克,柴胡10克,穿山甲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发作前2~3小时水煎服,或单用常山10克水煎服。
2.鸦胆子仁,每次10~20粒,装入胶囊吞服,连服5~7天。
3.徐长卿全草5~7株(相当于干品9~12克,或鲜品30~6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酌加食糖少许,在疟疾发作前2~4小时之间服药。
4.水蜈蚣30克(干品6~9克),加水400毫升煎透,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与发作时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3日。
服药时间力求准确。
5.蜂蜜15~30克,白酒适量(根据各人饮酒量酌情增减),于发作前10分钟至1小时服用,如发作时间掌握不准,可在发作当日连服3次。
6.仙鹤草20克(大剂量)煎服。
7.胡椒20~30粒,装鸡蛋内,煮熟服,或用胡椒末1.5克拌饭吃。
8.鲜马鞭草全草150克。
加水煎浓汁约300毫升,于发作前后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5~7天。
用鲜品效佳,干品效差。
9.鸡胆治三日疟,临发作前2~3小时吞服1个,隔2天再吞服1个,连服3~4个。
又治恶性疟疾,用鸭胆1个,泡于1杯酒中,疟未发前服。
10.青蒿15~25克,捣汁服或水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
11.青蒿20克,草果5克,水煎服。
12.辣椒子30粒(儿童减半),每天早上空腹服下,连服4天为1个疗程。
13.马齿苋120克,洗净,水煎去渣,在发作前2~3小时服下。
14.青蒿叶晒干,研细末,每次服15克。
在发作前2~3小时服用。
15.青蒿20克,水、酒各半,煎一柱香的时间,每天服用2次。
16.香菜籽适量,水煎,打入鸡蛋3个。
发作前喝汤吃蛋。
17.大蒜头1个,米酒100克,将大蒜头放火上烧熟,于发作前2小时饮酒吃蒜,一次吃完。
18.常山10克,乌梅肉4个,共研细末,分2次服用,发作前1小时服1次,温开水送下。
适用于间日疟。
19.乌龟1只,去内脏,洗净,盐适量,细火慢炖,小的乌龟每日吃1只,大者2日服用1只。
对慢性三日疟,久病时好时发效佳。
20.艾蒿根15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3日。
适用于间日疟、三日疟。
21.鲜黄花蒿(青蒿)全草25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成人一次服150毫升;6~8岁服40毫升;9~12岁服80毫升;13~16岁服120毫升。
于发作前6小时、3小时各服1次。
适用于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
二、外治1.生姜捣烂,于疟疾发作前4小时,包敷于两膝盖处,连续数天。
有截疟作用。
2.生半夏3克,研末,放脐上,小膏药贴盖。
亦可用生半夏,生贝母各等份研末,疟发前2小时贴于第三胸椎。
3.苍耳叶(嫩叶)少许,捣烂搓成圆形,在疟发前1小时塞入左右任何一侧鼻孔内。
4.生辣蓼(细叶)7片,用叶子揉搓极烂,在发作前2小时塞少许于两鼻孔,留2~3小时取出,或同时敷于手腕桡动脉处。
5.巴豆霜、雄黄各等份为末,于疟疾发作前5~6小时置耳郭上方乳突处,外贴膏药。
6.辣椒叶或根适量,加盐少许捶烂,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敷于任何一手腕的动脉处。
7.桃叶7片,胡椒7粒,共研捻成团,在疟疾发作前3小时将药团敷于患者手腕的动脉处。
8.大黄、生姜各3克,共捣蛋如泥,摊成饼状如钱币大。
在发作前1~2小时,贴于肚脐上,上敷纱布,胶布固定,发作过后再取下。
如时间摸不准时,则应在开始发冷时贴敷。
9.生大蒜1头,捣烂,加食盐少许拌匀。
在发作前2小时敷于腕关节内侧横纹二横指处(内关穴)。
10.胡椒10粒,研细末,放于大椎穴上胶布固定。
于发作前2小时连用2~3天。
11.丁香研细末(大人2粒,小儿1粒),发作前放入肚脐中,胶布固定。
12.老姜120克,捣烂如泥,于发作前贴在背中心上,敷盖固定。
适用于先寒后热,或只冷不热者。
13.大蒜60克(去皮捣烂如泥),白胡椒6克,研细末,两药和匀,贴在手腕动脉搏动处,固定。
适用于发病已久,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
14.鲜桃叶3~5片,生大蒜半瓣,一同捣烂,用棉纸包上拴一细线,每次1个。
于发作前2~3小时塞入鼻中,发作后拉出。
适用于间日疟。
三、其他针灸疟门穴(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掌指关节前凹陷处),患者轻握拳式,针呈15°斜刺向掌心,深0.8~1寸,有针感后留针半小时,每10分钟捻转一次。
于发作前2小时针刺为佳。
【防护】①使用蚊香、蚊帐、驱蚊剂等防蚊虫叮咬。
②在流行季节,及高疟区使用抗疟药预防。
疟疾疟疾是感受瘴毒疟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多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南方地区,山村发病率较城市为高。
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主要特征。
西医的疟疾可按本病辨证治疗。
另外,肝胆道感染、败血症、流行性感冒等出现寒战壮热,休作有时证候,也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疟疾的诊断要点病发夏季秋季为多,也有少数病例见于其他季节,尤其多见于南方山村居民。
同一居住环境周围,有发生多起相同病例者。
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汗出,热退身凉,休作有时,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或三日一发。
感受瘴毒疟邪常因兼感风寒暑等不同时邪,以及夹杂情志、劳倦、痰食和体质差异等因素,而形成不同的疟疾证候。
疟疾的辨证分析瘴毒疟邪侵袭人体,多伏于半表半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邪气与正气相争,虚实更作,阴阳相转,而发生寒战,高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的一系列表现。
若其人素体阳盛或夏伤暑热,复感疟邪,则发病热多寒少而成温疟;若素体阳虚,寒湿内盛,复感疟邪,则寒多热少而病为寒疟;或人山岚瘴地,感受瘴毒疫邪,迅速入里,内迫心窍神明,发为瘴疟;若久疟不愈,正气亏虚,而疟邪未除,反复发作,而成劳疟。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的证候不同,可分别配合和解表里、清热疏表、辛温达邪、解毒除瘴、益气养血等治法,遣方用药治疗。
疟疾的辨证论治正疟型【证见】寒战壮热,休作有时。
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慓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体汗出,热退身凉。
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1.主方柴胡截疟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处方:柴胡10克,黄芩12克,党参15克,法半夏9克,常山9克,乌梅9克,槟榔9克,桃仁9克,生姜6克,大枣5枚,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2剂。
若口渴甚者,可加葛根15克,天花粉15克,芦根15克。
若热甚于里,烦渴、苔黄、脉弦数者,去参、姜、枣之辛温补中,加石膏25克,马鞭草15克,青蒿12克。
2.中成药青蒿素片,每次口服0.3~0.4克,每日3次,连服3~5日。
3.单方验方截疟汤(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处方:乌梅9克,甜茶10克,槟榔6克,僵蚕10克,甘草3克。
煎汤于疟发前4小时服,服后吐出痰涎,如不吐可用手指或鹅翎探吐,对截疟有良效。
温疟型【证见】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疼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方药】1.主方白虎加桂枝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石膏30克,知母18克,桂枝10克,葛根18克,粳米15克,青蒿12克,柴胡10克,黄芩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2剂。
若但热不寒、汗多、胸闷,而无骨节酸痛者,去桂枝,加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8克。
胸闷泛呕、痰多者,加法半夏10克,瓜蒌皮9克,枳实6克,竹茹12克。
2.中成药疟疾五品丸,每次服3克,在发作前3小时,温开水送下。
3.单方验方马鞭草汤(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处方:鲜马鞭草100-200克(干品减半),水煎,在疟发前4小时、2小时分2次服下,疟止后再连服2日。
寒疟型【证见】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
舌淡,苔白腻,脉弦迟。
【治法】辛温达邪,和解表里。
【方药】1.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8克,黄芩9克,瓜蒌根18克,牡蛎20克,草果9克,厚朴8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2剂。
若汗出不畅者,去牡蛎,加青蒿15克;但寒不热者,痰涎壅盛者,去黄芩,加熟附子9克,陈皮9克,法半夏8克。
2.中成药七宝丹,每次温开水送服3~9克,每日服1~2次。
3.单方验方蜀漆饮(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处方:蜀漆5—10克,马鞭草30一60克,水煎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1小时各温服1次。
热瘴疟型【证见】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酸痛,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则神昏谵语。
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生津。
【方药】1.主方清瘴汤(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处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青蒿15克,常山10克,枳实9克,竹茹12克,法半夏9克,陈皮8克,茯苓20克,知母18克,黄连9克,益元散9克(冲)。
水煎服,每日2剂。
若壮热不寒、汗多者,加石膏30克(先煎)。
大便秘结而腹胀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玄明粉6克(冲)。
2.中成药(1)清心牛黄丸,每次温开水送服l丸,每日2次。
(2)玉枢丹,用鲜葛根汤送服1克,每日1.2次。
3.单方验方青蒿汁饮(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处方:鲜青蒿500克,捣烂榨汁,分3次服,神昏者插胃管鼻饲食。
冷瘴疟型【证见】寒甚热微,或恶寒战栗,无热,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
苔白厚腻,脉弦。
【治法】解毒除瘴,芳香化浊。
【方药】1.主方加味不换金正气散(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厚朴9克,苍术8克,陈皮8克,法半夏9克,石菖蒲10克,槟榔10克,草果10克,荷叶12克。
水煎服,每日2剂。
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者,加熟附子12克,红参15克。
2.中成药苏合香丸,每次l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神昏者鼻饲给药。
3.单方验方厚朴草果汤加减(钟嘉熙《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手册》)处方:草果12克,杏仁12克,马鞭草18克,厚朴9克,陈皮9克,茯苓25克,法半夏9克,常山10克。
水煎服,每日2剂。
劳疟型【证见】寒热时作,遇劳则复发疟疾,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胁下结块。
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1.主方何人饮加减(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 处方:何首乌18克,党参25克,当归10克,陈皮8克,生姜6克,大枣6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