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设计和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熟练运用临床医学仪器设备。

3.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4.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和医疗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二、培养方案
1.必修课程
(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诊断治疗技能。

(3)医学研究方法学:包括临床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2.选修课程
(1)专业学科选修课程:包括放射学、超声学、影像学等专业学科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所选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医学法律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和法律意识。

3.实践教学
(1)临床实习:学生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与临床医生一起参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麻醉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7)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临床麻醉:主要方向为全麻深度研究,包括心血管麻醉研究、器官保护研究等。

2、疼痛诊疗:主要研究慢性疼痛机理及其诊断和治疗。

3、麻醉药理研究和麻醉监测4、围术期生理调控5、心肺脑复苏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3-4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施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指导相结合,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鼓励“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

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五、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分,选修不少于10分。

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2.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基础课1门以上。

4.学位专业课1门以上:硕士生在第一学期集中上课,第二学期起跟随导师组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

导师组开设的专业课和相关专业基础课,可采取多种形式: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2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

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17)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麻醉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满足麻醉学专业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市场的需求,以促进麻醉学科建设和发展。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有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作风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保持身体健康。

3.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现代麻醉学的理论与临床技能,掌握常用科研方法;具备处理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危重症医学各领域的基本问题及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麻醉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基本技能;熟悉国内、外最新成果及进展情况;具有独立进行麻醉学的教学、科研能力。

4.熟练阅读英文专业书籍与期刊,初步具备书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进行专业英语交流。

二、研究方向1.临床麻醉与脏器功能保护(包括麻醉与心肌保护、麻醉与脑保护、麻醉与肝保护、麻醉与血液保护研究方向)2.麻醉药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3.疼痛诊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4.疼痛、瘙痒与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第二学期:进入学科学习和课题实验,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专业理论、临床学习及课题实验,查阅文献,书写综述,做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参加临床和教学工作,进一步查阅文献,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学年第五学期:课题研究总结;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及答辩。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二学期进入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四年:课题研究时间可XX一年。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五、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XX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要求,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题,组织相关学科专家3-5人,学科统一安排开题报告、中期课题研究评估及答辩工作。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内科学培养方案内科学学位课程设置及学分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总分36学分,学位课程总分22学分。

1.公共学位课(6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8学时/1学分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18学时/1学分第一学期英语72学时/4学分第一学期2.学位基础课(8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临床流行病学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卫生统计学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医学文献检索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3.学位专业课(8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临床药理学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临床病理生理学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专业课54学时/3学分第三学期专业英语18学时/1学分第三学期内科学(心血管病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培养方案总则二、培养方向(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

(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规范化救治。

(三)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

三、学习年限见培养方案总则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内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1.专业课 3学分《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2.选修课 2学分《心血管药理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五、临床能力培养(一)理论知识1.掌握⑴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⑵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⑶高血压病、常见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2.熟悉⑴瓣膜性心脏病、晕厥、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⑵心脏骤停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⑶妊娠高血压、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其它心内科疾病的临床评价、治疗对策⑷常见疾病如糖尿病、肺栓塞、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鉴别诊断3.了解⑴影像学、电生理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⑵冠脉造影的基本技术⑶临时起搏器及永久性起搏器(二)临床技能1.掌握⑴病史采集与物理检查、常规18导联心电图⑵心脏电转复、电除颤⑶正确阅读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片2.熟悉⑴基本及高级生命支持⑵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路径管理3.了解⑴心包穿刺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⑵运动负荷试验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三)具体要求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轮转科室及时间:内分泌科 3个月(含内分泌科门诊2周)神经内科 3个月(含神经内科门诊2周和脑电图室)呼吸内科 3个月(含呼吸内科门诊2周)消化内科 3个月(含消化内科门诊1周)急诊科 3个月重症监护科 3个月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主要指参与心血管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等一系列非实验室的临床医疗活动,包括门诊、急诊、CCU、心内科病房工作,以及心脏病术后的监测与管理。

麻醉学培养方案

麻醉学培养方案

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麻醉学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满足麻醉学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市场的需求,促进麻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为祖国、为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和献身精神。

2.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爱他人和病人、踏实诚信、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积极强身健体、保持心身健康。

3.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麻醉学理论与技能;具备处理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危重症医学各领域的基本问题及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

跟踪国内外麻醉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具备麻醉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能力。

4.通过英语六级、研究生英语与专业英语考试,熟练阅读英文专业书籍与期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具备教学能力,胜任本科生、研究生理论课教辅及实验课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1.临床麻醉:心血管、肝脏、内分泌、脑神经外科等亚学科临床麻醉及围麻醉期重要脏器保护。

2.麻醉药理: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吸入性麻醉药和相关麻醉药物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3.疼痛诊疗:急慢性疼痛及晚期肿瘤病人的疼痛诊治。

三、学习年限:学制3年(理论1年、基础或临床应用课题研究2年)1.第一学年第1学期: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习;第2学期: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

1.第二学年第3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学习麻醉专业进展课;查阅专业文献、选题、综述、开题及课题研究。

第4学期:课题研究;参加临床及教学工作;医学专业英语学习。

2.第三学年第5学期:课题研究总结;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参加临床及教学工作。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位课程:结合培养要求和研究方向,从我校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进行适当选择(详见附表),学位课程以百分制75分为及格标准。

临床病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病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病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时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4年(同等学力人员最长不超过6年)。

二、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每年7月下旬入学后进入各附属医院(导师所在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6周。

9月初返校进行公共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6周。

第二阶段:公共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入各附属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培训时间不少于33 个月。

在规培期间,须同时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等相关工作。

三、课程学习与考核(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

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含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16分、专业选修课4学分、临床能力训练8学分及必修环节5学分)。

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各学院或附院统一组织考核。

(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可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学习结合进行。

1.公共学位课:由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考核。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统一,通过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学生自学等方式完成学习,由各附属医院(规培基地)组织授课与考核。

3.专业课:专业课必须按二级学科设置,主要采取教(导)师讲授、辅以研讨、阅读文献、自学等方式组织学习。

授课内容应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硕士生层次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由各附属医院组织授课与考核,考核必须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麻醉学专业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医学麻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麻醉、疼痛治疗、重症监护治疗、急救医学、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和社区健康利益,较好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3、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培养及管理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而奋斗。

(二)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临床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和一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医疗人才。

(三)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临床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培养要求(一)临床诊疗技能训练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

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急症急救处理、诊疗操作、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

研究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应对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总结和考核。

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二)综合素质训练1.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宽广、坚实、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可以独立解决和处理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兼具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素养。

(1)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个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专门知识要求系统、全面地掌握临床专科的理论和知识。

(3)人文社科知识要求掌握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行为学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真正从心理、生物学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患者、诊治患者。

麻醉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7)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麻醉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麻醉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临床麻醉:主要方向为全麻深度研究,包括心血管麻醉研究、器官保护研究等。

2.疼痛诊疗:主要研究慢性疼痛机理及其诊断和治疗。

3. 麻醉药理研究和麻醉检测三、学习年限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7学分,选修不少于11学分。

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一)必修课1、学位公共课:共3门8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两门4学分。

4、前沿讲座2学分。

前沿讲座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参加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0.2学分/次(2)综述或报告1.0学分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在本研究所做的综述或报告0.2学分/次在学科做的综述或报告0.4学分/次在医学院做的综述或报告0.6学分/次(二)选修课:不少于11学分。

(三)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研究生学习的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的课程科目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考。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休学与复学
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 原因,无法坚持正常 学习,可申请休学。 休学时间一般为1年 。休学期满后,须办 理复学手续,经学校 审核通过后方可复学

奖学金与助学金政策
国家奖学金
硕士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年3 万元。
社会奖学金
由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奖励 标准各不相同。
学业奖学金
硕士生每年8000元,博士生每年 12000元。
导师指导
每个研究生应有一个导师负责指导其实习期间的临 床实践和科研工作,导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高级职称。
实习考核
在实习期间每个科室应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 能力和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 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03
学位论文与答辩
论文选题
01
02
03
选题应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 体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 和培养目标。
学生应根据自身兴趣和前期科 研经历选择研究领域,并与导 师共同确定具体研究题目。
选题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 实用性,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 题。
论文研究计划
1
制定研究计划应充分考虑研究背景、目的、方法 、技术路线、实验设计、时间安排和预算等因素 。
2
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实验 和研究工作,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论文答辩与评审
01
学生应在完成论文研究 后,按照学校要求提交
论文并进行答辩。
02
答辩应包括研究背景、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 论等方面的内容,学生 应在答辩前认真准备。
03
评审应由专家委员会组 织,对论文的质量和水 平进行评估,并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
04
导师与师资队伍
导师资格与职责

(105100)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0821修订

(105100)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0821修订

(105100)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要求是:(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 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胜任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医院的临床工作、政府的技术管理工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二、学习年限为了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期间,一般在已经取得临床医师执业资格的研究生通过个人申请筛选试行。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三年。

其中用于集中学习课程的时间为半年,用于临床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含导师所在专业)、资料收集及文献综述的时间为一年半,用于三级学科定向培养、撰写论文的时间为一年。

申请人应在导师所在的学科、专业,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不少于一年(同等学力者六个月)的临床工作,以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并由导师提出是否同意申请学位的意见。

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但同等学力者不能提前毕业。

硕士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学位论文工作。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被我校录取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一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2.专业必修课:不低于8.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或临床研究方法类课程):1.0-2.0学分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1.0学分临床通用技能训练与实践:3.0学分3.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依据导师及专科学院系要求选择指定课程五、临床实践培养与考核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在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轮转培养。

临床轮转在学校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的附属(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点进行。

临床能力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出科考核: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轮转。

2.医师资格考试:于第一学年由学校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有关规定组织报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毕业前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麻醉学专业知识,具备临床麻醉学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研究的能力,具备麻醉相关临床医疗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具备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麻醉和相关领域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方面担任相关领导职务,为改善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疼痛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作出贡献。

二、培养规模每年招收10名左右学生。

三、培养方式本专业采用全日制培养,学制为3年。

四、培养任务1.医学基础知识:学生应全面掌握麻醉学、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

2.临床技能培养:学生应掌握麻醉学相关临床技能,包括麻醉操作技术、麻醉监测技术、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等。

3.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包括科研思维方式的培养、科研课题的策划与设计、科学实验和数据统计分析等。

4.领导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麻醉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与推进等。

五、课程设置1.学术必修课程:-麻醉学原理-麻醉学临床应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麻醉监测与操作技术-麻醉药物的应用与副作用-麻醉相关疼痛的诊断与治疗-麻醉学科研方法2.学术选修课程:-麻醉学新进展-麻醉科研项目管理与推进-麻醉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六、实践环节1.临床实习:学生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基本麻醉学实验及临床实习活动,了解麻醉学临床工作,并通过与临床医生的指导和配合,提高临床麻醉操作和处理麻醉并发症的能力。

2.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学生要参加定期举行的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同时接触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成果。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条:培养目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求是:一、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人文素养和优秀的专业素质,能独立承担本专业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三、掌握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教案工作能力。

四、掌握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五、身心健康。

第二条:培养年限、时间分配、培养模式及分流一、培养年限:年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如因各种原因未达到培养要求,可申请延期一年毕业,延期期间经费自理。

二、时间分配:学位课程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临床训练时间不少于个月。

三、培养模式: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中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

研究生在培养年限内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完成临床实践培养的内容并达到要求的研究生,在毕业当年参加相关省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合格者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四、分流:、延期毕业()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不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可延期培养一年补修相关学位课程。

延期一年修满学位课程学分、成绩合格、达到其他培养要求者,可准予毕业并申请学位。

()研究生在第五学期仍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可申请转为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并延期培养。

()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临床实践培养与阶段考核要求,不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可延期培养一年。

延期培养一年后完成临床实践培养内容及达到相关考核要求者,可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延期培养一年仍未达到要求者,可申请结业。

麻醉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硕士)

麻醉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硕士)

麻醉学硕士学术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本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一是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的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影响;二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三是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研究;四是麻醉药物对心肌的影响机制研究。

本科室重点研究领域包括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对机体糖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机制研究、围手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应用以及围术期心肌保护的基础研究。

三、研究方向1、围术期器官保护;2、麻醉与内分泌;3、麻醉与免疫;4、麻醉与POCD;5、麻醉与心肌保护。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指定专业必修课:临床药理学、病理和病理生理学。

其余见学校相关规定。

六、实践培养1. 教学实践:能够胜任本科生(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的临床带教工作。

2. 实践要求:要求参加科室临床实践工作1年,参与科室值夜班,熟悉常规手术及急诊手术的麻醉实践操作,适当参加器官移植的麻醉管理。

2. 科研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应在1.5-2年,结合课题掌握的相关的实验室技能如DNA的提取、细胞培养、PCR、组织切片的制作和染色、ELISA及动物实验,同时能够进行文献查询和科研论文的写作,达到能够从事科研工作的培养目标。

七、学位论文要求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见总则。

十、主要参考书刊ler’s Anesthesia:Expert Consult Premium Editiong.Churchill Livingstone.2009.2. 庄心良.现代麻醉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 岳云.摩根麻醉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麻醉学 硕士 培训计划

麻醉学 硕士 培训计划

麻醉学硕士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麻醉学硕士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麻醉学理论基础、临床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麻醉学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

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麻醉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2. 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3.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能够胜任临床麻醉工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6.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

二、培训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麻醉学基本原理、麻醉药理学、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等课程;(2)临床技能课程:包括麻醉操作技术、临床麻醉病例讨论、麻醉并发症处理等课程;(3)科研导向课程:包括科研方法论、学术写作、实验设计等课程;(4)学科前沿课程:包括神经监测技术、麻醉器械技术、新兴麻醉技术等课程。

2. 临床实践(1)临床轮转:学生需在麻醉学相关临床科室进行系统化的轮转实习,包括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疼痛管理科等;(2)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麻醉操作技能训练,包括静脉穿刺、气管插管、麻醉机操作等;(3)病例讨论:学生需要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提升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3. 科研训练(1)导师指导:学生需选择科研导师并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进行学术讨论、命题研究等;(2)参与科研项目: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院级等多种类型的项目;(3)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与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学术能力和国际视野。

4. 教学实践学生需完成一定数量的麻醉学教学实践,包括授课、指导临床实习、学生指导等,培养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毕业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硕士毕业论文,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关课题并完成撰写和答辩。

三、培训方式1. 学分制培养学生需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科研训练和教学实践均有相应的学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和麻醉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1?培养目标?1)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品德端正,有良好医德医风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有独立和创造性的科研能力、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级临床专业人才。

?2?具体要求?1)临床工作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基本掌握麻醉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独立的临床研究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验室及临床教学工作能力。

?3)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并有一定写作及会话能力。

?4)身体、心理健康,能适应繁忙而紧张的临床麻醉工作。

?二、学习年限?1?临床医学硕士生为三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为五年,分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阶段,硕士生阶段为两年,博士生阶段为三年。

?三、专业范围和研究方向?1?专业范围:手术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包括临床麻醉、镇静、疼痛治疗和麻醉介入性治疗;急诊抢救和复苏;重症病人监测和治疗、呼吸支持病人的治疗管理;门诊急、慢性疼痛病人的治疗处理;体外循环以及快速戒毒的管理及处理等。

?2?研究方向:上述专业范围的临床及相关课题均可列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硕士生的研究选题应位于国内或国际临床麻醉学科同领域的前沿。

?四、培养方式及具体要求?1?培养方式?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

临床技能的培养以导师和临床科室的教师(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结合为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导师和指导小组结合为主。

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临床上和科研上都要培养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 2?具体要求?1)临床硕士生课程与临床训练定为30个月,完成全身麻醉病例数不低于400例,其它麻醉病例不低于300例。

除处理常见病种的麻醉外,适当学习和初步了解特殊病种及疑难病种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

硕士期间应进行相关学科轮转学习,根据导师组意见选择适当学科,如ICU、CCU、RCU、小儿麻醉等,时间不超过10个月。

?2)在临床训练的最后6个月,临床硕士生需完成与临床有关的病历分析总结或综述一篇。

文章内容应紧密联系临床,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有条件也可完成与临床有关的简单论文。

?五、学位课程与考试要求?课程按研究生院的要求上课和考试。

要求完成18学分的学位课程?1)公共课:政治、公共英语。

?2)基础课:(不少于5学分)根据研究方向在研究生院设置的课程中选择。

?3)专业英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4)专业课:临床培训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六、阶段考核?1)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每年5月15日前)完成阶段考核工作。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2)考核由导师和本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三至五人组成考核小组。

?3)考核内容如下:?(1)思想品德:评价学生的责任心、医疗道德、纪律性、工作作风等。

?(2)理论知识:审查公共课及基础课成绩,考核专业课及专业外语。

?(3)临床能力:评价学生平时的临床工作能力并根据实际病例考核分析判断能力,临床操作技能,术中病情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

?4)阶段考核成绩优秀者,经本人申请,有关领导审批可转入博士阶段培养,考试成绩合格者,未转博者可继续硕士生培养。

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终止学习,发给结业证书。

?七、教学与学术活动?1)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主要以自教为主,如向大家作读书报告、病例分析、文献摘要报告等。

?2)学术活动:硕士生每年度至少参加六次市内的学术活动。

?八、研究生的思想及科研素质的培养?1)思想素质:教育处、科室党支部、导师及导师组、科主任共同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经常就研究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交换意见,并制定相关的措施。

培养研究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人际关系。

在校管理、课程管理、学业管理、学位管理由教育处按研究生院的规定要求管理。

?2)专业素质:在导师组的直接关心下,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审查硕士生课程学习情况,负责指导检查硕士生临床工作、科研工作及撰写综述论文等。

并培养研究生热爱科学,对医学工作精益求精,勤奋,严谨,实事求是和创新的精神。

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

?九、临床能力与学位论文?1)临床能力:?按“培养方式”中要求。

硕士生毕业时临床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生水平。

?2)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临床硕士生不强求完成科研论文,但需撰写一篇综述或病例分析总结,论文必须紧密结合临床,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或应用前景。

学位论文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生和导师及指导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或)科室的任务及已具备的条件和经验,科研经费和时间安排等讨论后确定选题。

?(2)确定选题后研究生应积极查阅资料,复习文献,并根据自己的心得,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章的撰写。

?(3)如有条件也可完成与临床有关的研究课题,需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开始前在科内的科研讨论会上做开题报告,解释到会人员的质询,接受批评和建议,并在会后修改研究设计。

研究生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撰写论文。

?十、临床能力毕业考试与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1?学位答辩: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后,通过论文评阅,临床能力达到标准,即可准备学位答辩事宜。

?学位答辩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导师介绍研究生情况及培养情况和评语(包括理论知识水平、临床能力、论文工作及思想政治表现)。

?②研究生个人汇报临床工作情况及论文工作情况。

?③答辩委员会对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考试,包括临床技术操作及口试。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④答辩委员会根据导师介绍、研究生本人工作报告及临床考试情况对研究生临床能力作出评价,以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为合格。

?⑤学位论文答辩采取报告与解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2?学位授予:按研究生院的规定办理。

?①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和论文达到硕士水平,可通过硕士学位答辩。

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②经答辩,认为申请人在临床能力和论文水平未达到硕士水平,可按有关规定办理。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麻醉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品德端正,有良好医德医风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有独立和创造性的科研能力、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级临床专业人才。

?2?具体要求?1)临床工作能力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

较熟练地掌握麻醉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独立的有创造性的临床研究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验室工作及较好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

?3)外语能力要求做到听、说、读、写四会。

如英语不是第一外语,要求英语为第二外语。

?4)身体、心理健康,能适应繁忙而紧张的临床麻醉工作。

?二、学习年限?1?硕、博连读研究生为五年,分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阶段,硕士生阶段为两年,博士生阶段为三年;? 2?已有硕士学位的临床医学博士生为三年,在职生可延长一年。

?三、专业范围及研究方向?1?专业范围:手术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包括临床麻醉、镇静、疼痛治疗和麻醉介入性治疗;急诊抢救和复苏;重症病人监测和治疗、呼吸支持病人的治疗管理;门诊急、慢性疼痛病人的治疗处理;体外循环以及快速戒毒的管理及处理等。

?2?研究方向:上述专业范围的临床及相关课题均可列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博士生的研究选题应位于国内或国际临床麻醉学科同领域的前沿。

?四、培养方式及具体要求?1?培养方式?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

临床技能的培养以导师和临床科室的教师(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结合为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导师和指导小组结合为主。

研究生的培养要注重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临床上和科研上都要培养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 2?具体要求?1)临床博士生的临床训练定为24(或18)个月,完成全身麻醉病例数不低于400例,其它麻醉病例不低于300例。

在临床训练的最后6个月担任总住院医师期间,除处理常见病种的麻醉外,主要学习和掌握特殊病种疑难病种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

硕士期间未进行相关学科轮转者,应根据导师组意见选择适当学科补课,如ICU、CCU、RCU、小儿麻醉等,时间不超过6个月。

?2)临床博士生需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论文内容应紧密联系临床,并需涉及到实验室工作。

?3)完成论文时间12(或18)个月,包括阅读文献,撰写综述,开题报告,有关实验室技术培训,预实验并完成论文准备答辩等。

?五、学位课程与考试要求?总门数不少于四门:课程按研究生院的要求上课和考试。

?1)公共课:公共英语?2)基础课:根据研究方向在研究生院设置的课程中选择,不少于2门。

?3)专业英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4)专业课:在临床培训中以自学为主,包括麻醉专业内的所有内容,第二年中期考核。

?六、阶段考核?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1)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每年5月15日前),完成阶段考核工作。

?2)考核由导师和本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三至五人组成考核小组进行。

?3)考核内容如下:?(1)思想品德:评价学生的责任心、医疗道德、纪律性、工作作风等。

?(2)理论知识:审查公共课及基础课成绩,考核专业课及专业外语。

?(3)临床能力:评价学生平时的临床工作能力并根据实际病例考核分析判断能力,临床操作技能,术中病情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

?4)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转入博士阶段培养。

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终止学习,发给结业证书。

七、教学与学术活动?1)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如带教进修生及低年住院医师,开展本学科新技术,新进展讲座等。

?2)学术活动:博士生每年度至少参加六次市内的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次全国性的学术活动。

?八、研究生的思想及科研素质的培养?1)思想素质:教育处、科室党支部、导师及导师组、科主任共同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经常就研究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交换意见,并制定相关的措施。

培养研究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人际关系。

在校管理、课程管理、学业管理、学位管理由教育处按研究生院的规定要求管理。

?2)科研素质:在导师组的直接关心下,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审查博士生课程学习情况,负责指导检查博士生临床工作、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