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

合集下载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是一种热带蔬菜,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霉病的侵害,使得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甚至死亡。

本文将介绍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1.气候因素影响。

高温多湿的夏季是黄瓜霜霉病的高发期。

此时空气中的湿度大,黄瓜叶片上的水分滞留时间长,加上高温,为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种植条件不佳。

黄瓜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不良,使得植株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的入侵。

3.土壤污染。

种植黄瓜的土壤中存在病原菌,会影响到黄瓜的生长发育,造成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4.不适当的施肥。

过度或适量过低的施肥,会使得黄瓜植株营养失衡,养分不均衡,导致免疫力下降,病害易于发生。

1.选择抗病品种。

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选择一些抗病品种,能够有效降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率。

2.控制温度湿度。

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时期,需要注意增强黄瓜植株的通风条件,保持适度温度、湿度,避免黄瓜叶片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从而防止霜霉病的发生。

3.清除病源。

对于发现病株,需要及时拔除并烧毁,以免病害在田间扩散。

4.注意施肥。

合理施肥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施肥的时机、施肥量及肥料种类,避免产生养分不均衡的现象。

5.喷药防治。

在黄瓜生长期中,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式,利用杀菌剂进行喷药。

在正常的化学喷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化学杀菌剂的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降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率。

同时,这些技术和措施的使用需要注意方法科学,避免产生不当使用的现象。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严格执行各种防治措施,确保果蔬卫生质量,并最大程度降低防治成本。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和治疗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和治疗

防治方法
根据病情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用药安全
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
监测与预警
加强病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 措施控制病害的扩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温度和湿度的配合
在温度和湿度配合适宜的条件下,霜 霉病容易发生和流行。例如,在春季 和秋季,当温度适中且连续阴雨天气 时,霜霉病容易大发生。
大风会加速病原菌的传播,扩大病害 的侵染范围。
03
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霜霉病有较好抗性的黄 瓜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使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重量 0.3%的瑞毒霉锰锌拌种,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03
清洁田园
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带出田外 深埋或烧毁。
02
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并定 期熏蒸,彻底消毒。
04
轮作换茬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药物治疗
01
烟雾法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 次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 交替使用2~3次。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防治效果评估主要通过比较防治 前后的病情指数、发病率、产量 等指标来进行。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田间调查、实验室检测 等方法,对防治效果进行定量和 定性评估。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得出防治措 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 方面的结论。
注意事项
防治时期
选择在发病初期或发病高峰前进行防治,以 提高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天气条件:高温多湿的气候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

在夏季或雨季,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霜霉菌的繁殖和传播。

雨水和水分过多也容易造成病原菌在黄瓜叶面上生长孳生。

2. 黄瓜品种:不同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对霜霉病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害侵袭。

3. 土壤条件: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量等都会导致病菌繁殖和病害爆发。

连作黄瓜也容易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

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综合防治技术:1. 良好的田间管理: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草地清理,及时清除田间茎叶等枯萎杂物,减少霜霉菌的存活源。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控制湿度,避免病菌传播。

2.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天气下,加强监测,提前发现病害,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

3. 病害防治药物喷洒: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喷洒,如苯酰甲基、氟吡呋星等。

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防止药害。

4.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菌进行防治,如三唑酮霉菌、链霉菌等。

可以使用这些生物制剂进行喷洒,抑制霜霉病的发生。

生物制剂使用时应注意药剂保存时间和浓度。

5.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调整氮、磷、钾的比例,避免氮肥过量,尽量减少病菌生长的环境。

6. 覆盖防治:使用农用地膜或覆膜进行掩护,减少霜霉病的侵染。

及时清除霜霉病叶片,减少侵染源。

7. 移栽时间调整:合理调整黄瓜的移栽时间,避免高温多湿的天气。

综合防治霜霉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规范操作,坚持长期防治,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是瓜类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常在1~2周内使全田黄瓜枯萎,引起早衰。

除危害黄瓜外,还可危害丝瓜、南瓜、甜瓜、冬瓜等。

一、症状识别主要侵害叶片,在黄瓜生长出5~6片真叶时开始出现此病,由下往上蔓延发展。

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半透明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而形成淡褐色多角形病斑。

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处长出紫黑色霉层,湿度越大,霉层越厚,干燥时霉状物消失,病斑干枯易碎,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可抑制病情发展。

病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块,整个叶片黄褐干枯,甚至全株枯死。

露地黄瓜病斑较小。

二、综合防治1.抗病品种选用及消毒。

选用津杂3号,津研2号、4号,津春4号等,将种子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0.5克增产菌可湿性粉剂拌种250~300克。

2.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培育壮苗,采用小高畦或地膜覆盖栽培,深沟窄畦、高埂栽培,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与瓜类蔬菜3~5年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初期多中耕。

发现中心病株出现病斑时应立即摘除,采收后将病株集中烧毁。

3.将温湿度控制在适于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范围内。

防止叶片结露,加强通风排湿管理。

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结果后适当多浇水,不要大水漫灌,夜间、阴雨天不灌水。

4.增加营养。

补施二氧化碳气肥或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1%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或叶面用喷施宝。

还可用1∶1∶100尿素、葡萄糖水溶液喷洒4次。

5.植物杀菌。

用尖椒、生姜或紫皮大蒜各250倍液混合喷洒,3天1次,连喷2次。

6.烟雾熏蒸。

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667平方米250克,于发病前傍晚将温室密闭,把烟熏剂均匀分成5~6处,用暗火点燃,烟熏一夜,每7天左右烟熏一次。

7.喷粉防治。

大棚内可用10%防霉灵粉剂或5%百菌清粉,每667平方米500克喷粉,喷后闭棚1小时后才可放风,7~10天1次,共喷5~6次。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

VS
在发病高峰期前,定期喷洒保护性 杀菌剂,预防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菜农对霜霉病的认识和防治技术 水平。
定期组织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化学药 剂
发病前预防性药剂的使用
百菌清
喷洒百菌清可以有效地预防霜霉病的发作,减少病 原菌的数量。
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喷洒后可形成一层 保护膜,抑制病原菌的侵入。
丙森锌
丙森锌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霜霉病的杀菌剂,可抑 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发病初期及时治疗性药剂的使用
光照控制
总结词
光照控制对防治黄瓜霜霉病同光合作用,提高其抗病能力 。一般来说,每天的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0小时以上, 光照强度应在3000-4000勒克斯之间。在阴天或雨天 时,可以通过增加人工光照来补充光照不足的问题。同 时,要保持棚膜清洁,避免杂物遮挡阳光。
将植物提取物制成乳油或可湿性粉剂等制剂 ,在黄瓜叶片上喷洒,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
发生。
生物工程方法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黄瓜 品种中,培育出抗霜霉病的黄瓜新品种, 从根本上解决黄瓜霜霉病的问题。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设计和制造具有特 定功能的抗菌蛋白质,以杀灭或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为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 新的途径。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
2023-11-05
目录
• 黄瓜霜霉病的基本信息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农业措施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化学药剂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物理防治方法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其防治1、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黄瓜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其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科。

该病菌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发病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危害黄瓜叶片,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步发展为不规则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有时连接成片,叶缘卷缩干枯,以致整株枯萎,只有顶部几片新叶无病斑。

黄瓜霜霉病菌通过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或卵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囊呈卵圆或椭圆形,浅灰或紫红色,成熟的孢子囊从孢囊梗上脱落,随风或水滴飞溅传播。

孢子囊在寄主植物叶表面需水膜才能萌发,萌发通常是间接的:孢子囊在水中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游向气孔并定殖,失去鞭毛形成胞囊,然后从胞囊长出芽管,穿透气孔到达叶组织,在叶片气孔腔的菌丝上产生附着胞,这种气孔穿透是此类病菌常见的穿透机制,直接穿透是罕见的。

2、防治措施由于病菌繁殖速度较快,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一旦发生很难防治,生产中主要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其他防治方法为辅的防治措施。

2.1选育抗病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和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不仅能适当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果实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霜霉病的危害。

2.2 农业防治一些好的农田管理措施对黄瓜霜霉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发病或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采用药剂拌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将苗床消毒,培育无病的壮苗;及时清除收获后田间遗留的病残体,减少田间残留的病原体数量;提高耕作水平,将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套种;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好、通风好的地块种植,并适度调整作物的播种期以及降低植株的种植密度,这些措施均可相对降低叶片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科学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等。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是在种植过程中,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霜霉病不仅会严重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导致瓜果变质,给种植者带来经济损失。

那么,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又应该如何进行综合防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1. 湿度过高:霜霉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下繁殖较快,所以高湿度是霜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雨季或者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中,霜霉病的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

2. 温度适宜:霜霉病菌在15-25摄氏度之间适宜生长,所以这个温度范围内的气候条件也是霜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密度过大:黄瓜植株密度过大会导致通风不良,空气流通不畅,增加植株间的湿度,这也是霜霉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综合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在黄瓜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元素,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2. 合理密植:合理的植株密度有助于增加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植株之间的湿度,有利于霜霉病的防控。

3. 剪除病叶:一旦发现植株出现霜霉病症状,要及时将患病叶片剪除,防止病害的扩散。

被剪除的病叶要及时焚烧,不要留在地里,以免病害再次传播。

5. 使用生物防治剂:可以采用一些生物防治剂来防治霜霉病,比如三环唑等化学农药,或者秋水仙碱等绿色防治产品,这些产品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6. 选择抗病品种: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应该选择抗病品种,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7. 合理灌溉: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植株之间湿度增加,增加病害的发生。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不能置之不理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不能置之不理

病害发生的时期
幼苗期
黄瓜幼苗期生长较弱,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幼苗期 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时期。
开花期至结果期
在黄瓜的开花期和结果期,植株的生长活力较为旺盛,但同时也是病原菌传播 和侵染的高峰期,因此这一时期也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关键时期。
03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策略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策略
THANK YOU
请注意,对于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农民和园艺工 作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浇水等,以减轻病害的 发生和损失。
02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气流进 行传播,借助风力将病原菌孢子飘散 到健康植株上,进而引发感染。
水滴传播
病原菌孢子也可通过水滴传播,当病 原菌孢子存在于土壤或植株表面时, 水滴的形成和移动可将孢子带入黄瓜 叶片,造成病害的扩散。
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
温度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度密切相 关,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助于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病害 发生的风险。
湿度
高湿度环境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 重要因素,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有 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 促进病害的发展。
叶背霉层
叶背病斑上长出灰白色至 灰黑色的霉层,这是病原 菌的子实体。
叶片枯死
严重感染时,叶片病斑连 片,导致叶片枯死。
病害影响
生长受阻:黄瓜霜霉病导致叶片枯死,影响黄瓜 的正常生长。
品质下降:受病害影响的黄瓜果实表面可能出现 病斑,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
产量减少:病害严重发生时,黄瓜果实发育不良 ,产量显著降低。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不能置之不理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由霜霉菌引起。

霜霉菌是一种真菌,对黄瓜植株会造成严重伤害,导致黄瓜生长受阻,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以下将介绍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

发生原因:1. 气象因素: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有关。

高温高湿的环境是霜霉菌繁殖的理想条件。

一般来说,温度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霜霉菌的发生频率会较高。

2. 传播途径:露天种植的黄瓜受到霜霉病的侵害的风险更大。

霜霉菌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也可以通过昆虫、工具、人的带菌等方式传播到健康的黄瓜植株上。

3. 土壤因素:土壤的湿度和通风性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湿度过高和通风不良会使黄瓜植株变得易感染霜霉菌。

综合防治技术:1. 病害预警:根据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信息,对可能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进行预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定期测量农田的温湿度,及时了解到农田的病害风险情况。

2. 清除病残体:在露天种植的黄瓜田中,如果发现黄瓜叶片和果实上有霜霉病的病斑,要及时将其清除,防止霜霉菌继续繁殖。

3. 罩网栽培:在露天种植的黄瓜田中,可以搭建遮阳网或者悬挂东西等措施,减少阳光的直射,提高田间通风,降低湿度,从而减少霜霉菌的生长。

4. 适时播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黄瓜品种进行播种,减少病害的风险。

一般来说,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早熟品种更易受到霜霉病的侵害,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黄瓜品种。

5. 药剂防治:可以使用防霜霉菌的药剂喷洒,如得克松、氧化锌、过氧化氢、硫酸铜等,能有效抑制霜霉菌的生长繁殖。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象因素、传播途径和土壤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病害预警、清除病残体、罩网栽培、适时播种和药剂防治都是有效的措施,能够减少黄瓜霜霉病的发生风险。

合理管理农田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也能起到重要的防治作用。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黄瓜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它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环境条件、病原菌和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结合相关知识,就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做一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1.环境条件霜霉病的发生与湿度和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高湿度和高温是霜霉病的发生条件。

当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且气温在20-25℃之间时,霜霉病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2.病原菌霜霉病的病原菌为霜霉菌,它是一种真菌。

霜霉菌生活在土壤、残体和种子等上,以孢子形式传播。

当上述的环境条件满足时,霜霉菌会大量繁殖并侵染黄瓜植株。

3.栽培管理不良的栽培管理也是引发霜霉病的原因之一。

例如密植、留茬不清、施肥不当等,都会使黄瓜植株处于不利的生长状态,从而增加发病的可能性。

二、综合防治技术1.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黄瓜时,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力的品种,以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抗病品种,比如“抗霜3号”、“新霜1号”等,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2.合理密植密植是黄瓜霜霉病易发的一个原因,因此在种植时要合理设置植株的间距,保持适当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害的发生。

3.清除茬余在黄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茬余,清理病残体和杂草等,减少霜霉病的病源。

同时要注意农田的轮作,避免连作黄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4.合理施肥施肥要注意适量适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使植株长势过旺,易受病原菌侵染。

可以选择一些生物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的健康度,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5.合理灌水保持土壤湿度对防治霜霉病也至关重要。

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

还要避免淋水施肥,以免助长病原菌的生长。

6.喷施药剂在黄瓜生长期间,可以适当喷洒一些杀菌剂,防治霜霉病。

可选用有效的防治霜霉病的化学药剂,根据病情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喷药时间和剂量,达到预防和控制霜霉病的效果。

7.调整栽培方式栽培方式的调整也可以帮助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黄瓜霜霉病识别、传播及防治措施

黄瓜霜霉病识别、传播及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火龙、跑马干、是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认识及掌握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与防治,下面就其发生防治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识别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子叶被害初呈淡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叶缘或背面出现水浸状斑,在湿度大的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

该病发病较快,若不及时防治,2-3天可使全棚染病,故又名叫“跑马干”。

二、传播途径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主要靠气流、风雨和人们的农事操作活动进行传播,通过植物的各种孔口侵染,伤口、气孔或表皮均可侵入;高湿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当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孢子才能萌发和侵入;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85%以上;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病害受到抑制;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以下,病菌不能产生袍子囊。

三、发生症状黄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子叶染病,初期叶面症状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

病斑沿叶脉扩展,然后叶面均匀黄化,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黑色霉层,为病菌孢子囊梗及孢子囊。

真叶染病,起初病部叶面无明显变化,叶背有水浸状病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病斑,后病部黄化,叶背面湿度大时有黑色霉层。

病斑在抗病、感病材料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感病材料病斑大,呈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发达,发病后期病部变成黄褐色,空气干燥时叶片迅速干枯,并向上卷。

抗病材料病斑小,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叶背面霉层稀疏。

同一植株从下至上发病,新叶很少感病。

四、发病条件菌主要以孢子囊浸染,在南方或北方温室等周年种植黄瓜的地区,病菌在病叶上越冬和越夏。

冬天不种黄瓜的地区,霜霉病的浸染主要靠季风将邻近地区的孢子囊吹去。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火龙、跑马干,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黄瓜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1.症状识别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

苗期发病,在子叶上出现褪绿斑点,扩展后变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

病情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期发病,主要是叶片表现疲状,多先由中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下部叶片扩展,最后除顶部几片小叶外,整株叶片发病。

叶片发病,初时出现水浸状浅绿色斑点,扩展很快,1―2天内因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出现多角形水浸状病斑。

尤以早晨水浸状多角病斑十分明显,中午稍隐退,反复1―2天,水浸状病斑开始变黄褐色,此时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

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

病斑互相连片。

致使叶片边缘卷缩干枯。

最后叶片枯黄而死,叶片易破碎。

2.病原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isCurt)Rostov称古巴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子囊梗单生或2―4根束生由气孔伸出,无色,主干细长,上部近单轴分枝,分枝2―3次,分枝末端叉状。

分枝末端着生孢子囊。

孢子囊单胞,无色至淡褐色,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具有乳头状突起。

病菌除危害黄瓜外,还危害其他瓜类。

3.发病规律黄瓜霜霉病菌是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

在南方温暖地区可在田间发病植株上越冬,在北方寒冷地区可在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

北方冬季没有黄瓜种植的地区,最初菌源来自于南方或邻近早发病地区。

孢子囊靠季风刮来,侵染黄瓜发病后形成中心病株。

中心病株发病后所形成孢子囊,借风、雨向四周传播蔓延。

环境条件适宜,孢子囊迅速萌发放出游动孢子,几个小时就完成侵入。

潜育期3―5天,一般队出现中心病株到全田发病,大约仅10―15天,故此病极易爆发流行,造成严重损失。

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

病菌喜温、湿条件,萌发和侵入需叶面有水滴存在。

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5―22℃。

叶面存在水膜(滴时),孢子囊1.5个小时即可萌发,2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侵入而引起发病。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其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因素:黄瓜霜霉病多在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和发展,高温多雨的环境更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夏季高温多雨时,湿度大、温度适宜,容易引发霜霉病的大规模暴发。

2. 病原菌的传播:黄瓜霜霉病主要由霜霉病菌传播引起,病原菌常通过感病种子、残茎、病叶、病果、土壤、虫媒、风雨飘落的病菌孢子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原菌可以通过器具、工具等非生物媒介进行传播。

3. 黄瓜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不同黄瓜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一些品种易感病菌较多,容易感染霜霉病。

为了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技术:1. 基于病害预警的防治:通过观察气象条件、病害发病情况和病害发生规律,预测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病害预警有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提高防治效果。

2. 合理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减少霜霉病病害的发生。

在栽培环境中,应减少植株之间的密度,保持通风透光,并及时修剪疏导植株,以减少植株受病害菌侵染的机会。

要控制灌水量,避免土壤过湿,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3. 防治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具有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可使用三唑酮、环菌唑等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可有效抑制病害菌的繁殖和传播。

4.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具有抑制霜霉病菌的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利用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来抑制霜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的目的。

5.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黄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霜霉病的发生和传播。

6. 消毒处理:对容易受到霜霉病菌污染的物品,如工具、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包括气候条件、病原菌传播和品种抗病性等因素,为了综合防治黄瓜霜霉病,可以采取病害预警、合理栽培管理、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和消毒处理等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
虫网等物理设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总之,对于黄瓜霜霉病的防 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 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 管理、及时用药剂防治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 害的发生和危害,提高黄瓜 的产量和质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和花
病叶最初呈现淡黄色或 黄绿色水渍状斑点,斑 点逐渐扩大并呈现霜状 白色霉层,故得名霜霉

严重时,病斑会连成片, 导致叶片枯死
叶片枯死后,会严重影 响黄瓜的光合作用和营 养积累,从而影响黄瓜
的产量和品质
2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是古巴假霜霉菌,这是一种真菌 病害
x
这种病原菌以孢子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也 可以在温室黄瓜上越冬,成为下年的初侵染源
3
4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 件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等因素
在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下,病 原菌会迅速繁殖 并传播,导致病 害的发生和流行
此外,连阴雨天 气和光照不足也
会加重病情
一般来说,温度 在15-24℃之间, 湿度在80%以上 时,有利于病原霉病,需要采取综合 措施,包括选用抗病 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时,要注意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原菌的
4
繁殖和传播,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使用枯 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
繁殖
物理防治:使用高温闷棚、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可以有
5 效地杀死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使用防
及时用药剂防治等
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黄瓜品种,可 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口感清脆,营养丰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霜霉病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

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治黄瓜霜霉病呢?本文将从病害的原因、症状特征和防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害的原因黄瓜霜霉病的主要病原菌是霜霉菌,主要通过空气、水和传播媒介传播。

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霜霉菌很容易繁殖,从而引发病害的爆发。

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不良、管理不善等也是导致黄瓜霜霉病的重要原因。

要想有效地防治黄瓜霜霉病,就需要从改善种植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入手。

二、症状特征1.叶面病斑黄瓜霜霉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叶面出现白色霉斑,初期霉斑呈现白色,后逐渐变成黄褐色,严重时整片叶子都会被霉菌覆盖。

同时叶子的表面光滑变为粗糙,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迟缓。

2.果实腐烂黄瓜霜霉病会导致果实不正常发育,果面出现白霉,最终导致果实腐烂。

果实腐烂后会影响品质,甚至无法食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整株凋败如果黄瓜受到霜霉病的严重侵害,整株植株会出现凋败现象,生长力减弱,导致产量锐减。

三、防治方法1.改善种植环境首先要做好黄瓜的种植环境,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种植。

适量施入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并且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霜霉菌的繁殖。

2.加强管理措施定期清理病死叶片,剔除病变果实,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霜霉菌的藏身之处。

要合理布置种植密度,保持植株之间的通风良好,避免病害的传播。

3.使用合适的防治药剂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时,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防治药剂进行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敌菌胺、硫磺等药物进行农药喷洒,将发病初期的霜霉菌进行有效清除。

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黄瓜产生负面影响。

4.选取耐病优良品种在种植黄瓜时,要选用耐病性强、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有些优质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较高,可以有效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黄瓜霜霉病出现趋势预报及防治和治疗办法

黄瓜霜霉病出现趋势预报及防治和治疗办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使用烟雾剂进行熏蒸防治 ,如硫黄熏蒸剂等。
粉尘防治
使用粉尘剂进行喷粉防治 ,如百菌清粉尘剂等。
生物治疗法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
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枯草芽孢 杆菌、木霉菌等。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 治技术控制霜霉病的传播。
增强植株抗病性
通过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
05
防治和治疗办法的实践应用与 效果评估
黄瓜霜霉病出现趋霉病概述 • 黄瓜霜霉病出现趋势预报 •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策略 • 黄瓜霜霉病的治疗方法 • 防治和治疗办法的实践应用与
效果评估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黄瓜霜霉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 病害,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
降雨量预测
降雨是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雨量过大或过小都 会影响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从而影响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 。因此,预测未来几天的降雨量及其分布情况,对于预测霜 霉病的发生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环境预测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黏土和沙土相比 ,黏土更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因此黏土上的黄瓜更容易感染霜霉病。
研发针对黄瓜霜霉病的特异性免疫疫苗,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
提高公众对黄瓜霜霉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 ,提高菜农和消费者对黄瓜霜 霉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推广科学的农业管理和种植技 术,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和产 量品质。
建立黄瓜霜霉病的监测预警系 统,及时发布病情信息和防治 建议,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实践应用情况介绍
农业防治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

• 黄瓜霜霉病的致病菌是古巴假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Rostovzev), 属于 • 藻界卵菌门 • 卵菌纲 • 霜霉目 • 霜霉科 • 假霜霉属, • 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巴假霜霉真菌
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
以卵状或指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
内吸取养分,孢囊梗由气孔伸出, 1~5根单生或成簇丛生,无色, 基部略膨大,上部分枝有双分叉 趋势,锐角分枝3~5次,末端小
温室和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 利用温室和大棚可以控制室内温湿度的条件, 根据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不 同要求,采用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 病菌侵染的生态条件,达到防治病害发生流 行的目的。具体做法:上午日出后迅速使棚 温提高到25~30 ℃ ,湿度在75%左右,控制 温湿度,满足黄瓜光合作用的要求,增强抗 病性,抑制发病。下午适当通风,使棚温度 降至20~25 ℃ 。夜间温度限制在15~120C, 在拂晓温度降至最低,湿度达到饱和时进行 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梗直或微弯,上生孢子囊。孢子
囊椭圆形或卵圆形,淡褐色,顶
端具乳突。
古巴假霜霉真菌
大型孢子囊在水中萌发时产生
15~22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无色,
圆形或卵形,生有2根鞭毛,能在 水中游动,游动30~60min后,形成 圆形休止孢,再萌发产生芽管,由 气孔侵入寄主。卵孢子散生于叶组
织中,球形,淡黄色,壁膜平滑,
在自然情况下不易出现。
1.病菌 2.叶片发病 3.产生孢子囊 4.传播侵染大田黄瓜
显微镜下的古巴假霜霉真菌
▲ 孢子囊梗及其分支末端
▲ 孢子囊
发病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 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区别
• 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同属黄瓜上的主要 病害,但由于前期症状相似,菜农难以区 别,常常会因此贻误防治时机。
• 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细菌性角斑病为细菌 性病害,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其防治方 法迥然相异。
• ㈡两种病害的区别
相同点:发病初期两种病害均在叶片背面出 现水浸状病斑,且受叶脉的限制,病斑成多 角形、黄褐色。
不同点: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病斑较大, 黄色至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着生灰褐色 至黑褐色霉层,叶肉不变薄,后期不穿孔, 不侵染茎杆和果实。病害发生的适温范围是 15~30 ℃。而角斑病属细菌性瘸害,病斑 初期较小,淡黄至黄褐色,后期病斑变白呈 薄纸状,常开裂穿孔,可侵染茎杆及果实, 病斑呈水浸状,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乳白 色菌浓。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28℃,空 气湿度在75%以上。
• 涉及的几个关键词和相关概念 • ⑴反向传播算法:又称逆推学习算法,简称BP算法,1986
年由D.E.Rumelhard 和W.S.McClelland 提出。BP算法实 质是求取误差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这种算法采用非线性规划 中的最速下降方法,按误差函数的负梯度方向修改权系数, 采用Sigmoid函数作为输出函数。 • ⑵图像特征:、图像特征是指图像场中可用作标志的属性, 通常有统计特征和视觉特征.统计特征是人为特征,它需要经 过变换才能使用,如直方图、频谱和矩等 。 • ⑶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处理信息的系统, 先用样本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时,它自动地将输出值与期望值 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再根据误差信号,从后向前调节 个神经网络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再进行运算,使 误差减小,再将新的输出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得到新的比 先前小的误差信号,再根据较小的误差信号,从后向前重新 调节各神经网络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依此不断地多次 进行,直到误差满足要求为止。
• ㈡病症特点
•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于叶子”,苗期、 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而卷须及花 梗受害较少。
• 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 斑点,病斑直径0.2~0.5cm,潮湿时病斑背面 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
• 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 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 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 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
左图:角斑病 右图:霜霉病
• ㈢利用BP模型的黄瓜霜霉病图像特征识别
• 为规避人的视觉系统的主观性、缺乏持久性和模 糊性,提取作物病害病理图像特征进行模式识别 的作物病害诊断专家识别系统,成为制约作物病 害早期诊断防治的瓶颈问题。利用计算机图像处 理技术对黄瓜霜霉病进行诊断,采集黄瓜作物叶 部病害图像,分割定位待识别的黄瓜作物叶部病 害部分病斑。提取其病斑位置、形状、轮廓、色 彩和纹理等特征值,建立基于BP模型的图像特征 识别模型。通过室内和室外图像采集的叶片图像 样本从中随机选择的一部分样本作为训练样本, 对训练样本及余下的样本进行测试,BP学习算法 收敛且总体识别率在85%上。
三、日光温室中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
• ㈠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物及病征
• 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称丁 香假单胞杆菌,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 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传染源,通过种子进行 远距离传播。近距离则主要靠气流、灌溉水、雨 水、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从气孔、水孔与伤 口等处侵入,在寄主细胞间隙繁殖。该病发病的 适宜温度为25~28℃,空气湿度在75%以上;温 度高于35℃或低于12 ℃不易发病。高温、高湿是 发病的重要条件。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或 栽培密度过大,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通风 不良,高温、高湿,重茬的地块发病重;露地地 势低洼,在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普遍严重。
•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苗期至成株 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子叶染病,开始产生近圆形 水浸状凹陷斑,以后变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上 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 生乳白色粘液,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 末状物,病斑后期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及幼 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病瓜后期 腐烂,有臭味。
黄瓜霜霉病
辨别与防治
制作人:Lidar
Email:leedaa@
• 一、黄瓜霜霉病病因与病征
• 二、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 别
• 三、日光温室中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 技术
一、黄瓜霜霉病病因与病征
• ㈠病原物及发病条件 • 黄瓜的霜霉病菌是由鞭毛菌亚门的真菌侵
染引起的,称古巴假霜霉菌。病菌主要是 靠风雨传播,其病害发生的适温范围是 15~30 ℃ ,当气温在20~24℃,空气湿 度大于80%时病害易流行,低于15℃或高 于30 ℃发病受抑制。
※利用BP模型对黄瓜霜霉病图像特征识别实验简述
• 在实验中,采集农作物黄瓜叶部图像,将所测量的黄瓜霜 霉病造成的叶部几何特征值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变 量.根据黄瓜霜霉病不同阶段的病理描述建立识别诊断及 其阶段的图像几何特征.一共5种,包括病斑位置、病斑 形状、病斑纹理和统计熵等特征值的提取与选择.成功的 分割图像的背景和对象后,需要对将要被识别的对象进行 描述,提取其特征值来进行识别.通常对被识别对象的描 述有两种选择,即边界特征的描述和区域内部特征的描述。 其中早期特征主要体现在子叶病斑色彩呈褪绿色,病斑纹 理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统计熵较小,病斑位置沿叶脉分 布(见图1).中期特征则病斑统计熵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见图2).而后期特征病斑破 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如图3)。,最后把提取的几何 特征分量和图像统计熵输入神经网络,经训练与测试后对 结果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