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外交风云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姓名班级【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2、过程(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作为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4、意义: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时间:;地点:)(1)背景:(2)目的:(3)成果:(4)意义:2、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经过:A、年,亚非会议在召开;B、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方针。

(3)意义:【巩固练习】(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题目序号之前)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2.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B.处理两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D.是解决民族间争端的原则3.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你知道这是哪一次会议吗?A.德黑兰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开罗会议4.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年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A.美国B.中国C.印度D.缅甸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与苏联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6.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1955年万隆会议的相同点是A.都是大国操纵会议B.中国都起了积极作用C.都是为解决大国之间的纷争而召开的D.都圆满成功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与苏联的建交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C.1952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8.新中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的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开罗会议9.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其它国家相互冲突的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与其它国家相互冲突的观点,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11.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本原则是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B.前提是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根本目的是为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具体政策是争取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支持,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12.(2004广东)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1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是A.制定外交原则产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综合运用】14.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

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

人教八年级下册16课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山东杜建平一、学习目标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相关史实。

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中日关系的发展。

掌握新世纪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本课的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三、学法指导:1.识图法:本部分的图片,是读图题命题的热点部分。

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图片与课本文字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也有利于解答历史读图题。

本部分需要特别掌握的图片:《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国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合影》和《中国代表签字加入世贸组织》。

这样不但有助于深化教材内容,也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结合结合台独入联遭拒绝,学习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合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结合日本首相年末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掌握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分析法:学习本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分析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时,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因此我国注意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70年代,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形势的缓和,我国开始注意发展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关系;而新世纪初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开始主动的参与国际竞争,举办了APEC会议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四、问题合作探究1.两个大国的恩恩怨怨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第一大国,中国是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分析1945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并谈谈你的感想。

2.以下两幅图片拍摄于同一天,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你能说出以上两幅图片,拍摄的时间吗?图中的人物为什么开怀大笑?3.中日关系:雾散雪霁冬去春来材料一:从2006年十月安倍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2007年春的“融冰之旅”,再到此次岁末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中日之间春的气息越来越浓。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学案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学案

编号23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姓名班级【课程标准】本课略【知识梳理】一、建国初期:1.奉行的外交方针2.提出、、的外交政策3.建国一周年时,已同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五十年代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是首次提出了:意义:标志着,他超越了的差异,以其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

2、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的身份参加,提高了3、1955年,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坚持的方针,推动会议达成,促进了国家的团结合作,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七十年代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背景:○1美:○2亚非拉国家:○3中国:正式恢复合法席位: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建交:背景:○1 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

○2 60年代末,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的严峻挑战,的政策难以持续下去,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3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4中国过程:1971年、、访华。

1972年,双方在上海发表1978年,两国发表19 年,两国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访华,中日签署了,实现了,揭开了3、中美、中日建交意义:打开了,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

四、80年代以来(新时期):(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1、原则:2、成就:○1不断扩大同的,巩固和加强○2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3 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4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决定成立(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反对霸权主义,主张不结盟。

2.积极改善和发展的关系,与俄罗斯等国建立了。

形成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

3.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在维护中亚地区和平安全方面做出贡献。

4.2001年,中国积极开展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doc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doc

第七单元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预习学案】一、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①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以苏美为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对抗。

③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

2.外交政策——外交基本原则(1)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方针。

(2)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结束了半殖民地地位;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意义:有利于巩固独立主权,并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③“一边倒”: 含义: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意义: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捍卫国家主权,冲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和孤立。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1)提出:A. 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以 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 、 。

(3)意义:①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②它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得到发扬光大,并极大地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4.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0年,中苏签订《 》,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起积极作用。

(3)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参加 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5)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 国际会议上,周恩来“ ”的方针,推动会议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5.15 新中国的外交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3)

5.15 新中国的外交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3)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括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和取得的外交成就后,能说出正视困难、坚强毅力等在克服困难中的作用。

2.在说出周恩来赢得人民尊重的主要原因后,能说出赢得人民尊重的条件和做法。

3.在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归纳新中国的外交特点后,说出自己切身的感受。

知识与能力1.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2.向其他学生简介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包括召开的时间和过程、会议性质和会议主题),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3.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4.通过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成就的异同,说出新中国的外交特点。

5.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3.在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感悟历史真谛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三、课前延伸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提示: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四、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活动,当堂巩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doc

女约》签订现场■一>dlT==±・= -】Sas《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概括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活动方案】活动一: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及所提供的图片,解决以下问题(要%1 联系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结合所提供的图片,谈谈你对旧中国 外交的感受。

新中国成立时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在当时有何具体体现?%1 依据课文109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外交政策针对对象内涵意义求:在自主整理出要点的基础上,小组内逐一讨论,最后《辛丑条约》签订现场《马关条约》签订现场触目惊心的《二十一条》③情景扮演: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在两大阵营中间采取中立态度?新中国的“一边倒"在当时取得了哪些成就?你怎么回答呢?(提示: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活动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认真阅读课本109页最后一自然段,解决下面①②两个问题。

要求:先自主整理,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并形成书面文字供班级交流。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由谁在什么场合提出的?这些原则最初是为了发展同哪些国家的友好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的?它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1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步入国际舞台,参加两次国际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三子目的内容和111页的“历史纵横”,自主整理两次国际会议的知识要点。

)1、日内瓦会议1)背景:1953年_______ 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____________ ,并企图从___________ 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内容(1)“另起炉灶”①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内容: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1)国内: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背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内容: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华东师大版【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独学:认真阅读教材全文(至少两遍包括小字部分),并勾画出重难点,标出疑点,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掌握本课的要点(我是八八班的学生,我一定能行。

10分钟):【自主学习】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2、主要内容:3.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二、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国家)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年10月的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除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中美建交:1.经过⑴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

⑵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⑶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2.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学、群学,小组内交流展示】(我参与,我自信;我展示,我精彩。

)课堂上针对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桌、小组内进行探讨交流,完善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口头展示,5分钟)提醒:同学们在听讲时用双色笔迅速地补充完善自己的学案,当堂巩固和落实。

【合作探究,班内大展示】(口头展示,5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哪一外交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3)“70年代,美国……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什么?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4)除此之外,请你再列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三维目标】【学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学习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感悟思考】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一)确立外交的根本方针1、背景:一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政策:3、主要内容:(注意每一内容的含义和意义)4、成就:先后同哪些国家建交?最突出成就是什么?5、意义:国内:促进了。

国际:打破了;巩固了。

(二)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提出及完善:提出目的:积极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1953年12月(2)1954年2、意义:国内国际(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亚非会议(1)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会议?(2)讨论的问题及结果(3)意义2、万隆会议⑴背景:⑵主题:讨论哪些问题?⑶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

⑷结果:会议通过了宣言,提出了原则,是的体现和引申。

⑸意义:①这是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②加强了。

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巩固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知识补充】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外交政策也是国家内政的延伸。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国际:【误区警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练习一 1.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他的对外关系。

”材料描述的是 (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反对霸权主义2、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3、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

这表明当时的外交 ( )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B.受制于国际形势 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 D.服务于军事斗争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二、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政策1.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2、新中国第一次外交高潮:建国后的一年里,。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为积极发展同________________友好关系。

2.过程:①首次提出:________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该原则;②正式确立: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3课学案

23课学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学习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1)“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和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上,经济上,军事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1949年月1日,新中国诞生,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

2.提出:(1)时间: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提出。

(2)含义: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互利及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3.内容:(1)“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首先是,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3)“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一边。

4.作用:(1)使得中国改变了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政策,有重要意义。

在建立新中国后的第一年里,就与苏联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意义:(1)是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2)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展示探究或体验过程和结果,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培养学生的体验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讲述或再现外交活动与斗争,认识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通过对外交领域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的归纳和总结,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4.通过展示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原因分析,展望新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能力。

5.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领域的材料,按照选定的主题分析和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在活动课堂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专题报道式、场景再现式、主题归纳式等,再现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新旧中国外交的天地之别,体验重要的外交场景等。

活动提示1.活动方式可以采用主题探究式、体验感悟式。

2.材料收集范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外交领域的文字、图片、实物等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家或重大外交事件的见证人等。

3.材料收集方式:以查阅书籍、网站,参观有关纪念馆和影视作品等为主;访问有关历史见证人等;收集有关实物等。

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活动程序1.简介活动程序,明确活动内容:如选择主题探究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确定探究主题→依据主题范围,收集相关材料(文字、图片、影视或实物等)→根据主题要求,整理收集的材料→运用材料,完成主题任务→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探究方法;如选择体验感悟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选择典型场景→根据场景范围,收集有关材料(特别是影视材料和访问历史见证人等)→根据场景要求和收集的材料,设计再现场景的脚本→根据脚本,完成历史场景再现→反思体验过程,感悟历史真谛,优化体验方法。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内容(1)“另起炉灶”①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内容: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1)国内: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背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内容: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①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新人教版课题课型班级姓名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授课
在此基础上你觉得国家实力与外交状态有怎样的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的背景:国内——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外交政策;国际——一方面,建国后第一年同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结合读图第1题);另一方面,对新中国实行外交政策。

3、年,周恩来与和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

(要求记忆)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称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

5、年,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召开(结合读图第2题),主题是:,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提出“”的方针。

一、读图
二、小结
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和国外交风云》纪录片
一、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拍摄现场——各班教室;剧组成员——班级全体学生;剧本——岳麓版教材
剧情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中,新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方针,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共和国外交风云》以真实的再现外交方面的历史为主题,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纪录片共分三部:一、“另起炉灶”新气象,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方针和成就;二、“冰破雪融”又一村,说的是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的突破;三、“和平发展”显风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三、具体要求——
以现有小组为单位,1、2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一部“另起炉灶”新气象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1组负责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关键词提示——独立自主、三大政策、五项原则、成熟、五大国身份、求同存异、团结、合作。

2组负责对第一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1)、新中国为什么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三大政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4)、“求同存异”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具体要求是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文(更好)
3、4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二部“冰破雪融”又一村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3组负责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关键词提示——恢复、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基辛格、尼克松、中日关系、建交热潮。

4组负责对第二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恢复”合法席位?70年代为什么能恢复?
(2)、结合7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说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70年代外交突破主要指哪些国家?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5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三部“和平发展”显风采“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5组负责人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关键词提示——四项原则、交流与合作、世贸、亚太、东盟、独立自主、不结盟、联合国、多边外交、地区和平、反恐。

对第三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1)、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四项原则指的是什么?
(3)、新时期中国外交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四、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

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

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如何理解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2)和平共处五原则与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相比有那些不同?(提示:可以从内容、影响和政策的实质三个角度来谈)
2、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问题:中美之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对峙敌对状态,为什么在70年代取得了突破?最初采用了什么方式?说明了什么?
五、外交启示录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
通过学习对于外交我们有哪些认识?影响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六、本课小结
八、当堂巩固练习
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右图(略)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历史图片,你认为它值得纪念的意义表现为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开始正式建交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浦东新区的积极开发
4、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①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基本方针,表明新中国要()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团结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8、请从中任选一次建交高峰,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