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监测案例
某住宅小区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与坡体控制

某住宅小区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与坡体控制从建筑建设的角度分析,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受到边坡存在的影响较大,则要针对边坡进行处理,比如支护等,实现对坡体的有效控制,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效益。
现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勘察数据和边坡支护实践,总结坡体控制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标签:住宅小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坡体控制1、案例概述以某住宅小区边坡工程为例,边坡长度约100m,边坡坡度约45°-60°,为逆向坡。
现状边坡分为两级,具体情况整理如表1所示。
本工程边坡支护充分考虑了环境与自然的协调,总体上采用了排桩+格构式锚杆挡墙的支护方式,局部低矮段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护。
现依据工程实践进行分析。
2、小区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与边坡处理方案2.1 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属丘陵地貌,场地东侧地形向西缓倾,原为丘坡部位及丘间冲沟。
拟建场地现标高约为59.41-85.70m。
地层分布及岩性:根据本次勘察钻探揭露,组成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砾岩,场地基岩产状大致26°∠310°。
根据其风化程度划分为三个风化带,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受季风强烈影响。
无河流、溪流等穿过,地表水系不发育。
见表22.2 边坡处理方案通过各种支护方案在经济性、技术性、施工难度及工期等方面综合比较,结合本次边坡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拟采用分段支护方案:根据该基坑放坡条件、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边坡总体上采用了排桩+格构式锚杆挡墙的支护方式,局部低矮段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护。
AB段:放坡+浆砌片石护面墙。
BC段: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
CD段:采用支點排桩+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边坡下部采用支点排桩支护,桩长约15m,桩径 1.2m,桩间距 3.0m,桩间现浇挡土板;边坡上部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格构梁竖梁间距2.5m,横梁间距2.5m,横竖梁交点设有锚索。
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

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这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专业案例啊,就像是一场岩土世界的大挑战。
一、岩土工程勘察案例。
比如说有这么个案例,要对一块准备建大型建筑的场地进行勘察。
首先就得确定勘察的方法,像钻探、原位测试这些都得考虑。
我记得有次遇到个场地,靠近河边,地下水位比较高。
这时候钻探就得多注意啦,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塌孔的问题。
勘察的时候要确定土层的分布。
像有个案例里,上层是粉质黏土,比较软,下面是砂层。
那在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时候,这两层土的性质就得分别考虑。
对于粉质黏土,可能得用一些经验公式,结合它的含水量、塑性指数这些参数来计算。
而砂层呢,就得看它的密实程度,要是密实的砂层,承载力相对就高些。
现场原位测试也很重要。
像标准贯入试验,如果在砂层里做这个试验,得到的锤击数就可以用来判断砂层的密实度。
要是锤击数比较高,说明砂层密实,这对后面基础形式的选择就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浅基础案例。
再说说浅基础的案例。
有个建筑物要建在粉质黏土地基上,基础形式选择了独立基础。
首先要根据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计算基础的底面积。
这里面涉及到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如果基础埋深比较大,考虑到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就会增大。
比如说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是1000kN,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200kPa,那基础底面积至少得是1000kN÷200kPa = 5平方米。
但是呢,还得考虑偏心荷载的情况。
要是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不是均匀的,基础底面就可能出现不均匀的压力分布。
这时候就得根据偏心距来调整基础的尺寸,保证基础不会因为一边压力过大而发生破坏。
三、深基础案例。
深基础里的桩基础案例也很有趣。
有个项目在软土地基上,要采用灌注桩。
设计桩的时候,得先确定桩的直径、长度这些参数。
桩的长度得穿过软弱土层,到达持力层。
像在那个软土地基项目里,软弱土层有10米厚,下面是比较硬的砂岩层。
那桩就得打到砂岩层里一定深度,比如说1米,这样桩的总长度就是11米。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滑坡原因:降雨密集,地质构造,人工开挖等1.新滩滑坡新滩地区,位于长江上游72公里处西陵峡西段兵书宝剑峡口处的湖北宜昌市秭归县龙口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滑坡地带。
根据国务院指示,西陵峡岩崩调查处的测绘工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对新滩岩崩、滑坡进行监测预报工作,利用大地形变测量手段,监测掌握滑坡形变发展规律。
测绘工作者踏遍新滩地区的崇山峻岭,行程约8万公里,布设了72个仪器测站和9个观测点,测量了15个交会点、5条水准路线和由6个点组成的三角网,对整个滑坡地段形成了严密的科学监视网络,易滑动坡体的任何轻微滑动,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可以预先掌握滑坡的动态。
利用持续不断的观测结果分析,终于成功地预报了发生在1985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至4点20分的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是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滑坡,3000余万方土石自100米高处的广家岩坡脚,以排山倒海之势,高速下滑,将古镇新滩全部摧毁,江中激起巨浪高达54米,涌浪波及上下游江段42公里。
这次滑坡的预报成功,是工程测量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的成功范例,是测绘史上光辉的一页,为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保护了千百人的生命财产,是测绘工作为国计民生服务的直接体现。
新滩滑坡2.巴东滑坡发源于武陵山脉的清江是长江三峡出口后第一条较大支流。
发生滑坡的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在清江水布垭大坝上游约30公里。
2007年6月15日下午5时许,位于清太坪镇大堰塘村三组的500万立方米滑坡体坠入300米以下的清江,卷起15至30米高的涌浪。
险区1000米以外邻近乡镇正在劳作的18人受滑坡体冲击,其中10人当场获救,8人失踪,另有15栋房屋滑入清江。
险情同时危及巴东县清太坪、水布垭、金果坪三个乡镇的部分区域。
当地政府随即组织险区附近受灾群众72户287人紧急避险。
截至17日凌晨,滑坡体总方量已超过500万立方米,8人失踪,15栋房屋滑入清江。
三峡巴东滑坡3.漫湾滑坡漫湾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云县和景东县交界处的漫湾河口下游1km 的澜沧江中游河段上,距临沧140km,至大理市200km,该水电站以发电为单一开发目标。
《边坡自动监测系统》课件

监测
对边坡的位移、应力、应变等参数进行 实时测量和记录。
系统
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传输设备、处 理软件等部分组成。
边坡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场景
矿山工程
监测矿山的边坡安全,预防滑坡、坍塌 等事故。
交通工程
监测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的边 坡稳定性,确保交通安全。
水利工程
监测大坝、水库的边坡稳定性,预防溃 坝、滑坡等灾害。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03
讨论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隐私保护措施,以确保监测
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04
系统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
应用案例介绍
01
案例一
某高速公路边坡
02
案例二
某水电站大坝边坡
03
案例三
某矿山边坡
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对比分析法、数据统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 等。
评估内容
系统稳定性、数据准确性、预警及时性等。
评估结果
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度高,预警及时, 有效降低了边坡灾害发生的概率。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技术应用
回顾了边坡自动监测系统在技 术应用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 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和
数据分析技术等。
02
实践案例
列举了几个成功的边坡自动监 测系统应用案例,强调了该系 统在工程安全监测中的重要作
系统组成
传感器子系统
负责采集边坡的位移、倾斜、压力 等数据,是整个监测系统的核心部
分。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
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并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到数据
中心。
数据中心
集中处理和存储所有监测数据,提 供查询、分析、预警等功能。
露天矿安全事故案例

《露天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思考》露天矿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之一,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的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
由于露天矿开采环境复杂、作业量大、设备众多等特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一系列露天矿安全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教训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露天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案例一:边坡坍塌事故某大型露天煤矿在进行边坡开采作业时,由于未能及时监测边坡的稳定性,且在暴雨天气下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边坡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
事故瞬间掩埋了正在作业的数十名矿工,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边坡稳定性监测工作不到位。
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重视程度不够,监测设备不完善,监测数据未能及时分析和处理,未能提前发现边坡潜在的坍塌风险。
暴雨天气下的应急管理缺失。
煤矿企业缺乏应对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没有及时组织矿工撤离危险区域,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来降低边坡的浸润程度,从而加剧了坍塌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部分矿工存在违规作业行为,如在边坡不稳定的情况下冒险作业等,而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违规行为,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教训与防范措施:一是要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工作。
建立完善的边坡监测系统,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制定详细的暴雨等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矿工的应急逃生意识和技能。
三是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违规作业行为严肃处理。
二、案例二:爆破事故某露天金属矿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于爆破设计不合理、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以及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爆破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多名矿工伤亡和设备损坏。
边坡稳定性分析案例

Ⅲ-Ⅲ剖面边坡稳定性分析一、工程概括矿区位于禄劝县城130°方向、平距约10km 处的屏山镇崇德村委会境内。
地理坐标(2000 国家大地系)极值:东经102° 31′ 0~5″102°31′ 4,6″北纬25°48′ 4~5″25°29′ 2,3″面积0.6246km2。
2.2.1 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仅有二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出露。
其中二叠系仅出露阳新组第一段(P1y1)和第二段(P1y2)。
第一段(P1y1):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在矿区北东部亦有小面积分布。
第二段(P1y2):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中部。
侏罗系中统张河组(J2z )仅分布于矿区南东角,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第四系(Q ed1)广泛分布于矿区地形平缓及低洼处,在矿区南部成片集中分布。
为残坡积之褐红、褐黄色粘土。
通过地表地质测量和深部钻探揭露情况,最终确定矿区共发育断层3 条,编号分别为F1、F2、F3。
分述如下:(1)F1 层:发育于矿区西南角,为区域小仓—银场箐逆断层的一部分。
矿区内延伸长约680m,发育于阳新组第一段(P1y1)地层中。
走向北北东向,倾向东,倾角68°,沿断层带有辉绿岩脉发育。
该断层对矿体及矿石质量影响较小。
(2)F2 层:发育于矿区北部,局部地段地貌上形成冲沟负地形。
矿区内延伸长约360m。
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79°。
(3)F3 层:发育于矿区北东部边缘,地貌上显示冲沟负地形,矿区内延伸长约1027m。
断层走向北北东—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0°,二、矿体分区根据禄劝县崇德三层岩石灰岩矿开采实际情况并结合前述分区的原则及变更设计的要求,禄劝县崇德三层岩石灰岩矿露天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主要是依据“边坡所处位置、边坡高度、岩体优势结构面产状及与边坡的组合关系,将禄劝县崇德三层岩石灰岩矿露天边坡矿权境界分为三个边坡稳定性评价区域:1、2、3区,各分区的边坡概况如图所示,其中1 区的分析剖面为Ⅰ-Ⅰ、Ⅰ-Ⅰ、Ⅰ-Ⅰ剖面,2 区的分析剖面为Ⅰ-Ⅰ,3 区的分析剖面为Ⅰ-Ⅰ剖面。
边坡病害处治案例

边坡病害处治案例边坡病害处治案例:1. 案例一:某山区公路边坡发生大规模滑坡,导致道路中断。
治理方案采用了挡土墙和排水系统的组合,通过修建混凝土挡土墙和设置排水管道,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并改善了排水条件,最终恢复了公路通行。
2. 案例二:某城市建筑工地的边坡发生严重的坍塌,威胁到附近的住宅区。
为了保护周边居民的安全,采取了挖土槽和喷射混凝土加固的措施,有效地阻止了边坡进一步坍塌,并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
3. 案例三:某水库附近边坡出现严重的侵蚀和沉降,威胁到水库的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加固了边坡的土壤结构,减少了土壤侵蚀,从而保护了水库的稳定性。
4. 案例四:某山区村庄的边坡发生了大面积塌方,导致房屋损毁。
为了保护村民的财产安全,采取了搭建护坡网和加固房屋基础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边坡的进一步塌方,并修复了受损的房屋。
5. 案例五:某河道沿岸边坡出现严重的冲刷和坍塌,威胁到河道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河道的安全,采取了岩石爆破和护岸工程的方法,修复了边坡的病害,增加了河道的稳定性。
6. 案例六:某工业园区的边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威胁到周边企业的正常运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土体加固和地下排水系统的措施,通过加固土体的强度和改善排水条件,防止了边坡的进一步滑坡,并保障了园区企业的安全运营。
7. 案例七:某农田的边坡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农作物减产。
为了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采取了修建沟渠和植被恢复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作物的生长。
8. 案例八:某山脉上的边坡出现了大规模的裂缝,威胁到附近村庄的安全。
为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了地下灌浆和固结加固的措施,修复了边坡的病害,并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
9. 案例九:某建筑工地的边坡发生了局部滑坡,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加固土体和设置排水系统的措施,修复了边坡的病害,恢复了工地的正常施工。
基坑边坡常见的事故处理方法及案例分析

基坑边坡常见的事故处理方法及案例分析基坑边坡是施工中存在风险的区域,因此,常常发生各种关于基坑边坡的事故。
这些事故让施工变得更加困难,这些事故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包括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在基坑边坡常见的事故处理方法及案例分析。
1.滑坡滑坡是基坑边坡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这是指局部不稳定区域的土壤向下滑动,从而可能导致墙体崩塌。
在施工现场,有多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例如增加边坡支护措施,确保充分排水和灌浆;增加钢筋混凝土梁、墙身等结构物,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正确设置和安装排水管,及时清理排水沟、水渠等,确保雨水及时排除,避免滑坡风险。
2.底部挖掘深度过度当开挖深度超出原设计深度时,会导致基坑边坡的承重能力降低。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会导致边坡失稳并导致崩塌的情况发生。
在施工中,应遵循呼叫出示,应进行相关调查,确定地形地貌和地下构造情况。
如果发现底部深度超过预期,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加支撑或停止直接开挖直到调整设计方案。
3.夹层水浸入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水瘤、地下水位过高,而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夹层水进入基坑边坡,导致加速下滑或崩塌。
针对夹层水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清除措施,防止水渗入。
多采用现场压实土工合成材料,以增加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4.暴雨过程在建筑工地上,不可避免会有暴雨天气出现。
暴雨可以导致坑道的流失和坑道的压缩。
为了减少暴雨带来的损失,应及时加固基坑边坡,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实际案例分析:在2014年8月20日,中山市一工场基坑边坡崩塌,导致3人失去生命。
根据调查,该基坑边坡临时支撑不充分,而底部土层水分过高,加之暴雨侵袭,加速了土壤的流动形成了滑坡,导致边坡崩塌。
此事件是因基坑边坡稳定性不足,夹层水进入和气象条件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避免类似的事故,基坑边坡支撑必须要得到加强,并在开挖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滑措施。
总之,基坑边坡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五个不同案例

案例一: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一、事故简介2007年4月27日,青海省西宁市银鹰金融保安护卫有限公司基地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O万元。
该工程拟建场地北侧为东西走向的自然山体,坡体高12~15m,长145m,自然边坡坡度1:0.5~1:0.7。
边坡工程9 m以上部分设计为土钉喷锚支护,9m以下部分为毛石挡土墙,总面积为2000m2。
其中毛石挡土墙部分于2007年3月2 1日由施工单位分包给私人劳务队(无法人资格和施工资质)进行施工。
4月27日上午,劳务队5名施工人员人工开挖北侧山体边坡东侧5 m X l m X 1.2 m毛石挡土墙基槽。
下午16时左右,自然地面上方5 m处坡面突然坍塌,除在基槽东端作业的1人逃离之外,其余4人被坍塌土体掩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吊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受到资质降级、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施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河谷区与丘陵区交接处,北侧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南侧为河谷地2级及3级基座阶地。
上部土层为黄土层及红色泥岩夹变质砂砾,下部为黄土层黏土。
局部有地下水渗透,导致地基不稳。
(2)施工单位在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施工,也没有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违反了自上而下分层修坡、分层施工工艺流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且在未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开工建设。
(2)施工单位委派不具备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人员负责该工程的现场管理二项目部未编制挡土墙施工方案,没有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在山体地质情况不明、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处治及典型案例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处治及典型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3-01-10T06:52:15.91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6期8月作者:罗袁羲[导读] 受制于山区地质情况复杂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罗袁羲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受制于山区地质情况复杂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山区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边坡失稳、崩塌和滑坡等病害,无疑给高速公路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因此,结合地质实情和病害成因,采取经济合理的处治措施,对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案例分析1.高速公路工程中滑坡治理的重要性滑坡一直是影响公路建设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公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开挖会使山体的外貌、岩体结构发生变化,须进行加固防护才能确保其稳定性。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其所面对的地质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受地形条件影响,滑坡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因而对其进行综合加固处理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形成因素2.1内在因素影响造成公路边坡滑坡的本质原因是滑坡时的剪切应力和土体的强度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当剪切力超出了坡体自身的抗剪强度时,则会引起坡体的变形。
边坡的稳定主要是由内部应力、土体性质和岩土体的内部结构、力学性能等因素来控制。
2.2外力因素影响滑坡空间的出现是导致滑坡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滑坡在移动时必须有一定的滑移空间,这种空间往往是由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边坡开挖形成临空面所造成。
其次,在施工期间采用不当的施工手段,错误的施工工序也会造成边坡的失稳。
第三,地震和爆破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同样也会对山体滑坡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体现在对岩土的结构的改变,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而且强度高的地震还会伴随着余震,在地震的反复冲击下,边坡的土体会不断地发生变形,从而引发山体滑坡。
边坡治理——成功的案例

1.基本情况某泵站位于山坡上,属低山、残丘地貌,地面高程22~60m;设计要新开挖1条长约135m的进水渠,进水渠横切山脊。
2000年10月底施工开挖,左边坡因坡面高差较大,在左边坡设4级马道(21.65m、26.6m、36.6m、46.6m),46.6m 高程马道以上开挖坡比为1:1.50,46.6m高程以下各马道之间1:1.25,坡面呈标准的扇形面展布;右侧边坡未分级(马道),一次性开挖到渠底,近似呈长条形展布。
在开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边坡没有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直至开挖到渠底,左侧高边坡整个坡面全部暴露在外,如图1。
图1 开挖边坡产生裂隙及滑动图2 上部为临时锚杆支护,下部碳质泥岩产生局部破坏在进水渠局部段开挖至设计底板高程时,左侧边坡渠底附近的炭质泥岩就出现了部分隆起、滑塌现象(见图2),同时在26.6m马道以上出现裂缝。
进水渠左侧高边坡(在26.60m~36.60m马道之间)于2022年春节前后的雨天,出现了第1次的大面积滑塌,虽然后来在左边坡26.60m~36.60m马道之间做了喷砼浆保护与局部喷锚挂网保护等措施,但在后期的两次暴雨天中又分别在26.60m~36.60m马道以及36.60m马道以上出现了大面积坡体滑移、隆起及崩塌,整个坡面到处出现隆起或反坡向的拉开裂缝,几乎到了逢雨必滑的地步,给工程施工与正常运行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带来很大隐患。
图3 边坡的典型坡面类别基本性质颗粒组成(%)含水率% 土粒比重天然密度g/cm3饱和度%塑限%液限%塑限指数自由膨胀率%0.25-0.075mm0.075-0.005mm<0.005mm<0.002mm坡积棕黄色粉质粘土28.1 2.73 1.81 93.6 25.5 38.6 13.1 12.0 6.1 30.3 60.3 42.2灰白色粉砂质泥岩26.2 2.77 1.91 95.8 29 44.5 15.5 9.0 1.7 31.5 56.5 42.7灰黑色炭质泥岩28.7 2.79 1.92 97.3 28.5 46.7 18.2 21.0 1.8 26.5 67.5 49.1灰褐色含砾砂质泥岩18.3 2.79 1.99 77.5 19 30.5 11.5 18.5 5.6 38.7 26 192、边坡滑塌原因分析从整个边坡体的滑塌情况来看,当边坡开挖至渠底时,在边坡暴露、未做任何保护措施之前,边坡仅是在26.6m马道附近与渠底的炭质泥岩发生隆起、滑塌,在左边坡36.6m以上的左侧局部土体发生坍塌;对26.6m马道以下至渠底与26.6m马道以上附近进行喷锚支护后,在整个坡面上喷上一层厚约15cm素砼保护,但坡面还多处出现反坡向下切横向裂缝,裂缝深达2m多,宽约10~20cm,斜交坡面马道延伸,长约5~30m不等,以至后来发展到46.6m马道以上的坡面土体整体下沉10~30cm,36.6m~46.6m马道之间几乎整体滑塌、降起、开裂、沉降,26.6m马道以上坡面岩体大部分产生滑塌,整个左边坡坡面几乎被滑塌体所覆盖,最厚处近5m;通过施工地质的现场查勘及钻孔地质资料分析,左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图4 开挖初期在坡底用木桩临时支护(1)边坡开挖出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边坡保护处理,使其暴露、临空时间过长,且经过连续的雨季冲刷和阳光曝晒,使坡面本来就软弱的岩体反复产生软化、膨胀、龟裂,从而坍塌失稳。
华测露天矿边坡监测方案

露天开采边坡GPS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方案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1前言 (3)2露天开采边坡区域GPS监测的总体设计 (3)2.1系统设计依据 (3)2.2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4)3露天开采边坡区GPS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概况 (5)3.1GPS自动化监测在、露天开采边坡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5)3.2GPS自动化监测系统发展 (5)3.3自动化监测的优点 (6)3.4露天开采边坡GPS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的介绍 (6)3.5露天开采边坡GPS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原理和方法 (7)3.6露天开采边坡GPS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组成 (8)3.7露天开采边坡GPS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技术的先进性 (9)4露天开采边坡GPS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方案实施 (9)4.1本监测系统设计依据 (10)4.2露天开采边坡区GPS监测点的布置 (10)4.2.1GPS参考站 (10)4.2.2GPS监测站 (11)4.3露天开采边坡体GPS观测蹲的建设 (11)4.3.1参考站的选址依据 (11)4.3.2GPS观测墩的埋设要求 (11)4.4供电系统系统 (16)4.4.1采用市电供电 (16)4.4.2太阳能供电系统 (16)4.5数据通讯单元 (17)4.5.1无线网桥通讯方式 (17)4.5.2本系统相关通讯方式的布设 (18)4.6雷电防护 (19)4.6.1雷电的危害性 (19)4.6.2直接雷防护 (19)4.6.3感应雷防护 (20)4.7监测设备防盗措施 (20)5系统控制解算中心 (21)5.1存储及处理系统 (21)5.2软件控制系统 (22)6控制中心解算软件HCMONITOR简介 (23)6.1应用背景 (23)6.2HCMonitor功能简介 (26)6.2.1HCMonitor的功能模块: (26)6.2.2HCMonitor的基本功能 (26)6.2.3数据记录 (28)6.3HCMonitor算法的特点(与RTK和传统静态模式比较) (29)6.4HCMonitor的软件界面介绍 (32)6.4.1数据监控窗口 (32)6.4.2接收机监控窗口 (32)6.4.3监测站变形曲线窗口 (33)6.4.4基线窗口 (34)6.4.5日志 (34)6.5HCMonitor的系统结构 (35)6.5.1系统结构 (35)6.5.2HCMonitor支持的GPS接收机 (35)6.6服务器和操作系统 (35)6.7系统通讯网络 (37)7产品选型 (38)7.1华测双频X300M接收机 (38)7.2串口服务器MOXA 5100系列 (39)7.3配电设备 (41)7.3.1太阳能电池板 (41)7.3.2太阳能专用蓄电池 (42)7.4防雷相关设备 (43)7.4.1天馈浪涌保护器 (43)7.4.2单项电源避雷器 (43)7.4.3避雷针 (44)7.5天线罩 (45)7.6观测墩 (47)7.7UPS城堡系列C6K(S)~3C20KS (47)7.7.1产品介绍 (47)7.7.2产品优势 (48)8技术服务 (49)8.1系统的安装、调试与培训 (49)8.2免费保修承诺 (49)8.3专业软件免费升级承诺 (50)8.4技术培训承诺 (50)8.5技术服务承诺 (51)8.6维修服务承诺 (51)8.7超过保修期的维修承诺 (51)8.8配合使用者进行二次功能性开发提供一切必要技术支持的承诺 (51)8.9定期向供产品升级和更新信息承诺 (51)9 华测成功案例。
边坡位移自动化监测解决方案

边坡位移自动化监测报价编制单位:上海岩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8年6月深层水平位移监测1、固定式测斜仪的用途固定式测斜仪是一种高精度传感器,广泛适用于测量土石坝、面板坝、边坡、路基、基坑、岩体滑坡等结构物的水平或垂直位移、垂直沉降及滑坡,该仪器配合测斜管可反复使用,并可方便实现倾斜测量的自动化。
2、结构组成固定式测斜仪由安装卡板、数据电缆、连接杆、测杆、导向轮等组成。
3、工作原理测斜仪是通过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变化量(r),来计算水平位移的工程监测仪器。
通常情况下,由多支固定式测斜仪串联装在测斜管内,通过装在每个高程上的倾斜传感器,测量出被测结构物的倾斜角度,以此将结构物的变形曲线描述出来。
4、技术参数表:(除非特别注明,以下均为室温(25℃)环境下的典型值。
)项目测试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工作参数电源电压直流8 24 30静态工作电流VCC=8.00V 25 30 mA 工作温度-40 +85 ℃性能参数测试范围双轴±15 度分辨力0.001 度准确度-12°~ +12°±0.02 度-15°~ +15°±0.05 ±0.1 度重复性±0.003 度零点温度漂移(3-40~+85 ℃±0.002 度/℃灵敏度温度漂移-40~+85 ℃±0.013 %/℃其他参数防水等级探头水深 100米IP685、产品特点轻便、操作简单、智能化高;全固态,不易损坏,日常维护简单;高分辨率、便携式、宽量程,性能稳定;可以和电脑通讯,把测量数据转存到电脑上进行分析。
6、安装示意图7、安装主要尺寸8、安装方法8.1测斜管的安装先将测斜管装上管底盖,用螺丝或胶固定。
测斜管与测斜管之间用管接头连接,测斜管与管接头之间必须用螺丝固定后涂胶填缝密封。
测斜管在安装中应注意导槽的方向,导槽方向必须与设计要求的方向一致。
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监测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监测技术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监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准确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有效监测边坡的变化,能够预防边坡滑坡和崩塌等灾害事件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简要介绍岩土工程中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和边坡监测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1. 地质勘探和岩土分析:在岩土工程的初期阶段,地质勘探和岩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获得地层的地质属性、岩土体的力学参数等信息,为后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目前岩土工程中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边坡的数值模型,应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方法模拟边坡的受力、变形和破坏过程,得出边坡的安全系数和破坏机理等结果。
3. 解析方法:解析方法是利用公式、方程和理论推导等手段,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解析方法通常适用于边坡形状简单、荷载作用均匀的情况。
常用的解析方法包括切平面法、极限平衡法和退化支撑切平面法等。
二、边坡监测技术1. 位移监测技术:位移监测技术是边坡监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安装位移传感器观测边坡表面的位移变化情况。
位移传感器可以采用GPS、全站仪、测量标记物等多种测量手段,实时监测边坡的稳定性。
2. 应变监测技术:应变监测技术可用于测量边坡体的应力和变形状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应变计、压力计和挠度计等。
通过监测边坡体的应变情况,可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边坡失稳。
3. 雷达遥感技术:雷达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边坡表面的变形和位移,获得边坡稳定性的数据。
这种无接触式的监测技术可以在边坡较大和复杂的情况下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并及时报警。
三、应用与案例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监测技术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同时利用位移监测技术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
边坡监测技术失败案例

边坡监测技术失败案例篇一:边坡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和预警边坡稳定性的先进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和支持边坡免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而,边坡监测技术也存在一些失败案例,这些失败案例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边坡监测技术失败案例,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案例1:无人机监测失败无人机是一种常用的边坡监测技术,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摄像头来获取图像和数据,并传输回地面进行分析和处理。
然而,无人机在监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失败案例。
2018年,一支由NASA组成的团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某地进行无人机边坡监测时,遭遇了一次失败。
当时,他们使用无人机在陡峭的边坡上飞行,试图获取图像和数据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无人机的高度不够高,无法获取到足够的图像,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判断边坡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ASA团队决定提高无人机的高度,并使用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来获取图像。
通过改进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他们成功地提高了无人机的高度,并获取到了足够的图像,从而成功评估了边坡的稳定性。
案例2:人工神经网络监测失败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类大脑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数据来进行分类和预测。
在边坡监测方面,人工神经网络也存在一些失败案例。
2017年,一支由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SC)组成的团队在圭亚那的某地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边坡监测时,遭遇了一次失败。
当时,他们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分析和预测边坡稳定性,试图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灾害。
然而,由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错误预测,他们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和支持边坡,导致了一次滑坡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决定采用更加先进的监测技术,例如激光雷达监测技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并避免人工神经网络的错误预测。
结论以上两起边坡监测技术失败案例表明,在实际应用中,边坡监测技术也存在一些失败案例,这些失败案例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边坡失稳案例

边坡失稳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边坡失稳案例。
你可别小瞧这事儿,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啊!
就说之前我听过的一个事儿吧。
有个小山村旁边有个土坡,平时看着也
没啥特别,可谁能想到有一天它突然就“翻脸”了呢!就像一个原本温顺的小猫,突然就张牙舞爪起来。
那土坡一下子垮塌下来,把村子边上几间房子都给埋了!“哎呀呀,这咋说塌就塌了呀!”村民们当时那个震惊和慌张啊。
这就好比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点小小的变动就能引发一连串的大问题。
想想看,如果那时候有人正好在那附近呢,可不是非常危险嘛!“那可太吓人了呀!”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工地。
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干活呢,突然旁边的边
坡就不稳定了,开始往下滑落泥沙石头啥的。
工人们都吓坏了,大喊着“快跑啊!”这可不就跟地震似的,让人猝不及防。
这些边坡失稳的例子,不正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我们可得重视起来呀!不能总是等出事儿了才后悔莫及。
就像那句话说的,预防胜于治疗啊!
我们得提前做好各种措施,该加固的加固,该监测的监测,别等灾难来了才傻眼。
总之,边坡失稳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我们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别让这些潜在的危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噩梦!。
露天矿山边坡检查记录

露天矿山边坡检查记录(实用版)目录1.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重要性2.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主要内容3.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流程与方法4.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注意事项5.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一、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重要性露天矿山边坡检查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边坡滑坡、崩塌等事故具有关键作用。
只有定期对边坡进行检查,才能确保矿山生产安全、顺利进行。
二、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主要内容1.边坡稳定性分析:检查边坡是否出现裂缝、沉降、滑动等现象,分析边坡稳定性。
2.边坡坡度检查:检查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超过规定坡度的边坡要进行重点监测。
3.排水系统检查:检查边坡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有无积水、渗水等情况。
4.植被覆盖情况:检查边坡植被覆盖情况,有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现象。
三、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流程与方法1.制定检查计划: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制定边坡检查计划,包括检查周期、检查路线等。
2.实地检查:按照检查计划进行实地检查,记录检查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数据分析: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边坡稳定性,提出改进措施。
4.检查报告:编写边坡检查报告,汇报检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四、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注意事项1.确保检查人员安全:在进行边坡检查时,要注意检查人员的安全,尽量避免在险情较大的边坡上进行检查。
2.使用专业设备:检查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确保检查数据的准确性。
3.及时处理问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露天矿山边坡检查的实际应用案例某露天矿山在边坡检查过程中,发现边坡出现裂缝,通过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避免了边坡滑坡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矿山生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南平边坡监测系统
福银高速南平境内全长46.3公里,沿线地层大多风化深度较大,岩体结构破碎,开挖路堑高陡,边坡问题十分突出。
累计30m 以上的高边坡共计128个。
在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曾多次发生边坡变形、破坏、滑坡等病害。
保障边坡运营
安全,本次监测研究计划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于南平境内编号为NA4-9~11
(塔前镇牛头山)路堑重点高边坡的安全监测工作。
边坡NA4-9~11高度76m,
起讫桩号为K182+260~+860,坡体为弱风化砂质泥岩、破碎岩石。
主要应用产品为表面式应变计、温湿度传感器、导论式固定测斜仪、雨量计、
无线GPS 传输模块、振弦采集系统、边坡采集软件、综合管理系统等产品用于该
边坡监测。
现场安全示意图
本项目对边坡工程的监测分析有如下作用:
1、预测和预报今后边坡的位移、变形的发展趋势,对岩土体的时效特性进行相
江
西
飞
尚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关的研究;
2、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失稳方式、发生时间及危害性,并及时采取防灾措施,避免和减轻工程和人员的灾害损失;
3、为决策部门提供相应参数依据,为有关方面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制定相对应的防灾救灾对策。
首页
系统概况
江
西
飞
尚
科
技
有
限公
司
单个GPS 测站
天线防雷模块
雨量监测站
数据采集中心机柜
表面位移监测点
表面位移采集箱内部设备图
江
西
飞
尚
科
技
有
限公
司
内部位移测点中心采集箱内供电系统太阳能板组
江
西
飞
尚
科
技
有
限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