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上册)山东省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a6c4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f.png)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经典诵读》中的选定篇目,理解其中的经典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语言韵律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选定经典诵读材料,包括诗歌、小说片段等,涵盖古代和现代经典。
2.2 教学安排:第1-2节课: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第3-6节课:分别深入讲解每一篇选定的经典诵读材料,进行逐句解读和语言点分析。
第7-9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的流畅度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经典诵读材料,辅以音频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和语调。
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四、教学评估:4.1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经典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4.2 综合性评价:通过期末朗读比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学的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5.1 优点: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5.2 不足: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语音训练。
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5.3 改进措施:引入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文学选材,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兴趣。
通过这次《经典诵读》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引导。
未来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其对中华经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山东省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山东省](https://img.taocdn.com/s3/m/6d49788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6.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与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1b015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9.png)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学习孝道、弟子规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2. 《三字经》:学习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
3. 《百家姓》:学习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千字文》: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论语》:学习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学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道德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价他们践行国学经典的实际情况。
4. 学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学期国学经典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弟子规》的学习,了解孝道和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第3-4周:《三字经》的学习,掌握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等知识。
3. 第5-6周:《百家姓》的学习,认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4. 第7-8周:《千字文》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024a9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0.png)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a81d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f.png)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第一篇: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读前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诵读措施: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
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国学经典诵唱小班教案
![国学经典诵唱小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89a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f.png)
国学经典诵唱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诵读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能够理解并解释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和故事。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和故事。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国学经典的诵读材料,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便辅助教学。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记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或《弟子规》,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诵读。
教师可以通过分段教学的方式,逐步教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重点讲解其中的语言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和故事。
教师可以选取国学经典中的一些典故或故事,讲解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4. 开展诵读比赛或表演。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表演,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诵读能力。
通过比赛或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兴趣。
5. 总结反思。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体会。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对他们的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_(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07b3a8844769eae109ed7c.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70c34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4.png)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4上经典诵读教案
![4上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b410802020740be1e9b27.png)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可以为师矣”亦有两解:一为这样的人才可以之为师;二为自己做到这个程度,才可以为人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通过对比说理的方法,说明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最新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f507f35ef7ba0d4a733b86.png)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最新版)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田园诗情》诵读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
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
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
(板书:荷兰)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
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1.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4.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向往赞美)5.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生配乐朗读)6.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板书田园诗请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牧场之国向往赞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e5c93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5.png)
四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诗歌,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散文:选择一些富有文学性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散文的魅力。
3. 剧本:选择一些简单的剧本,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提高朗读技巧。
2. 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品的情感节奏。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2. 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正确表达作品情感。
3. 互动法:学生分角色朗读,互相交流感受,提高朗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展示: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表现,关注其语音、语调、情感等方面的表达。
2. 学生诵读作业:检查学生的诵读作业,关注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阅读记录: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的积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诗歌《静夜思》、《春晓》2. 第二周:散文《小池》、《荷叶母亲》3. 第三周:诗歌《悯农》、《所见》4. 第四周:散文《秋天的雨》、《雪孩子》5. 第五周:剧本《老鼠嫁女》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诵读:每天课堂开始时,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诵读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读。
2. 作品分享:每个学生准备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并说明选择该作品的原因。
3. 分角色朗读:选择一些剧本作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技巧。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诗歌、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文本。
2. 相关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剧本角色分配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诗歌《静夜思》、《春晓》,进行诵读练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e660a7c2f60ddccda38a092.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四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 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一、教学目标:1.了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韩信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品德高尚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范读课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赵奢不畏强权。
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f540a09b6648d7c1c746ec.png)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孝经》《绝句》《老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的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a57d8bb4cf7ec4afed0a3.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d9d32deefdc8d377ee3211.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202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_1
![202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_1](https://img.taocdn.com/s3/m/077759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9.png)
202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202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1)每天利用“文学广角”,向学生介绍名言警句增广贤文或诗歌,让学生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并在晨会时简单地加以介绍,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种类。
教室黑板的左侧,摘录诗文或名言佳句。
黑板右侧摘录是《增广贤文》,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还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2)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
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学生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选姜英秀为班级诵读长,黑板每天更新一个内容,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
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
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进行亲子诵读.。
(3)除了学校安排的阅读课以外,每周固定安排周五的早读为课外阅读交流时间,学生就最近读的《国学经典》中的语段进行交流。
(4)、每月固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本月的阅读情况,并评选出本月的“阅读之星”,实施奖励措施。
每月一次讲故事比赛,内容为《百篇故事启迪》中所述故事。
(5)、每天的晨会都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读背《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中的句段,以及古诗。
老师做适当讲解,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6)利用班会开展《增广贤文》和《声律启蒙》古诗词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班主任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8篇)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892a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9.png)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8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选8篇)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_在世界读书日时曾讲“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
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因此,特制定经国学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一、目的与意义: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
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历史悠久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术园地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受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国学典诵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
二、兴趣小组成员:从八年级到四年级选出约20名学生。
三、活动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40分钟四、活动地点:六年级教室五、经典诵读的内容:《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六、指导教师:孟令莉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2一、活动主题弘扬国学经典,纪念孔子诞辰。
二、活动目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年级上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
![四年级上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7811cb49866fb84ae45c8dc7.png)
第一单元尊师重道经典驿站1尊能者师一、教材引入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荀子.致士》。
(1)、学生自读《荀子.致士》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成为老师的四个条件。
(3)、这四个条件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生:尊严威信、阅历信仰、条理清楚、举一反三。
2、学习理解唐韩愈《师说》。
(1)、学生自读唐韩愈《师说》。
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如何找到老师?或谁可以成为老师?。
(3)、这四个条件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生:地位无高低、年龄无大小、懂道理和有知识。
3、温馨点击。
(1)教师总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1)谈一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意义是什么?(2)我们身边谁可以成为老师,想一想、找一找。
(3)试着背一背第二段选文吧!5、成长阶梯(1)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2)学生展示生1:我能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意义生2:我能背诵第二段选文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尊师之道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荀子.大略》。
(1)、学生自读《荀子.大略》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1:国家重视老师有什么好处。
生2:国家轻视老师有什么害处(3)、国家重视老师、轻视老师的好处、害处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生1:法律制度得到保持和推行。
生2:法律制度得到破坏、国家趋于衰落。
2、学习理解《吕氏春秋.劝学》。
(1)、学生自读《吕氏春秋.劝学》。
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生: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圣人的存在对国家什么好处?(3)、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圣人的存在对国家什么好处?你能分别说一说吗?生:事理通达、富有才学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单元秋词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09.05 课时:1 一.诵读内容:1、《秋思》2、《秋词》3、《秋日》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秋思》2、《秋词》3、《秋日》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
第一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09.12 课时:1 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11则。
2.了解这11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一东、二冬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
第二单元戎马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09.19 课时:1 一.诵读内容:1、《从军行》2、《军中夜感》3、《马上作》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从军行》2、《军中夜感》3、《马上作》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本单元好多诗句之前孩子们学习过,如《从军行》,因此,用过对比、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第二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09.26 课时:1 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二)三江、四友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三江、四友2.了解这三江、四友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三江、四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笠翁对韵》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好好的教,让孩子好好的学。
第三单元小溪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10.10 课时:1一.诵读内容:1、《过分水岭》2、《小溪》3、《落日呼归白鼻豚》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过分水岭》2、《小溪》3、《落日呼归白鼻豚》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帮学生总结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加强其诗歌素养。
第三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10.17 课时:1 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三)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五徽六鱼。
2.了解五徽六鱼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五徽六鱼。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学知识,学做人,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才真正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的。
第四单元山行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11.24 课时:1 一.诵读内容:1、《山行留客》2、《山行(其一)》3、《山行(其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山行留客》2、《山行(其一)》3、《山行(其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再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些和诗歌有关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山行”的由来。
第四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12.01 课时:1 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32-42则。
2.了解这11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32-42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体会民间俗语谚语的经典,养成收集名言真理的好习惯很重要。
第五单元夜月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12.08 课时:1 一.诵读内容:1、《峨眉山月歌》2、《泊船瓜洲》3、《夜坐》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过分水岭》2、《小溪》3、《落日呼归白鼻豚》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有助于学生身临读书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五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XXX 授课时间:2016.12.15 课时:1 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五)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43-51则。
2.了解这9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