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天敌昆虫有密切关系

合集下载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植物与昆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称为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在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彼此的生存和繁衍。

一、花与昆虫的共生关系花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是最为明显和常见的。

对于植物而言,花是吸引昆虫传播花粉的重要器官。

而对于昆虫而言,花提供了丰富的花蜜作为食物。

花的结构和颜色吸引昆虫靠近,昆虫在采食的同时会将植物的花粉粘在身上,然后在另一朵花上传播花粉,从而使植物繁殖。

二、植物的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并不仅限于传粉。

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和化学性质来防御害虫,而有些昆虫则通过相应的适应机制来克服植物的防御。

例如,一些植物会产生具有剧毒或刺激性的化学物质,以防止昆虫的攻击。

而某些昆虫则进化出了相应的酶系统,能够分解植物毒素,从而适应并利用这些植物为食。

三、昆虫的营地保护与植物的提供昆虫在植物上寻找食物、繁殖和栖息。

某些昆虫通过在植物的叶片上产卵,使得孵化的幼虫能够以叶片为食物,同时对幼虫来说,植物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植物还提供了昆虫所需的养分,使其能够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而昆虫在取食植物的过程中,也会对植物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预防其他植食性昆虫的侵害。

四、昆虫病原与植物的抗病能力有些昆虫可以充当植物病原的媒介,而植物则通过一定的机制来抵御昆虫的病原传播。

植物通过产生抗病物质、启动免疫系统等方式来抵御昆虫的病原侵袭。

而昆虫在植物上繁殖过程中,也会受到植物的免疫系统的抵抗,从而减少昆虫种群的蔓延。

总结: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植物通过花朵吸引昆虫传粉,昆虫则为植物繁殖提供帮助。

同时,植物的防御机制也促使昆虫适应和克服,实现共生。

昆虫在植物上寻找食物、繁殖和栖息,而植物则提供给昆虫营养和栖息条件。

昆虫还可以充当植物病原的媒介,而植物则通过抗病机制来抵御昆虫的病原侵袭。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和共生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和共生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和共生昆虫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通常被称为共生。

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两个物种都是有利的。

在昆虫和植物之间的共生中,昆虫可以得到食物、庇护和繁殖的场所,而植物则获得授粉、传播种子和对害虫的防御。

第一种昆虫和植物的共生关系是授粉。

植物需要传播花粉以进行繁殖,而很多昆虫就是帮助它们完成这一任务的。

当昆虫从花朵中获取花蜜时,花粉会粘在昆虫的身上,当昆虫移动到下一朵花时,花粉就会被传播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完成了授粉的过程。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不仅让昆虫获得了食物,同时也确保了植物的繁殖。

另一种昆虫和植物的共生关系是营养共生。

有些昆虫以植物的汁液为食,而植物则从昆虫身上获取营养。

昆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来获取所需的营养,而它们排泄出的粪便中含有植物无法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被植物吸收后可以为它们提供额外的营养补充。

这种共生方式让昆虫获得了必需的营养,同时也为植物提供了额外的养分。

另外,昆虫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对抗害虫的共生关系。

一些昆虫会寄居在植物上并捕食害虫,起到一种天敌的作用。

植物通过吸引这些天敌来保护自身免受害虫的侵害,例如一些植物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来吸引捕食性昆虫,这些昆虫一旦到来就会帮助植物消灭害虫。

昆虫通过捕食害虫获取食物,而植物则得到了对抗害虫的帮助。

总的来说,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生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昆虫在这种共生关系中获得了食物、庇护和繁殖的场所,而植物则通过得到授粉、营养补充和对抗害虫等方式得到了好处。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而且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的繁衍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和维护这种互利共赢的平衡。

昆虫与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互利共生的关系中,昆虫通过传粉和掠食帮助植物繁衍生息,而植物则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本文将深入探讨昆虫与植物之间的这种特殊关联。

一、传粉互利许多飞行的昆虫如蝴蝶、蜜蜂和飞蛾等,在寻找花蜜的过程中带有植物的花粉,这一行为被称为传粉。

植物通过吸引昆虫来传播其花粉,从而实现了繁殖。

在传粉的过程中,昆虫从植物吸取花蜜,作为它们的主要能源。

这种互利的关系既满足了昆虫的生存需求,也帮助了植物完成繁衍。

例如,蜜蜂是传粉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昆虫之一。

它们会飞到花朵上,吸取花蜜的同时将花粉粘附在身上,并在寻找下一个花朵时将花粉传播出去。

这样的行为为植物的繁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蜜蜂从花朵中获得了所需的花蜜,使得它们能够生存下去。

二、掠食与防御除了传粉,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利关系还表现在昆虫的掠食行为上。

有些昆虫以植物为食,如蚜虫以及一些蝴蝶的幼虫。

这虽然看起来对植物并不利,但植物也有相应的应对机制。

一些植物会释放化学物质来驱赶掠食性昆虫,或者形成一些结构性特征来减少受害程度。

然而,有些植物与掠食性昆虫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互利关系。

这些植物会吸引某些特定的昆虫来掠食它们的天敌,以减少受害。

比如,寄生虫对许多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一些寄生虫对某些昆虫来说是美食。

这些昆虫会选择在植物上产卵,孵化的幼虫会吃掉植物上的寄生虫,从而保护了植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吸引这些对害虫有益的昆虫进入其生态系统,实现了相互帮助的局面。

三、资源共享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利关系还表现在资源共享方面。

一些昆虫会选择某些特定的植物作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植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及食物供给等资源,而昆虫则为植物提供了种子的传播和花朵的授粉等服务。

例如,一些蚂蚁和植物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共生关系。

植物提供蚂蚁所需的食物和栖息地,而蚂蚁则为植物提供防御行动。

蚂蚁会攻击并驱赶可能对植物造成威胁的昆虫,保护植物的生长。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植物与昆虫共生关系
在自然界中,植物和昆虫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这种关
系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而昆虫则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
帮助和保护。

在这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中,植物和昆虫相互依存,
共同促进了彼此的生长和繁殖。

一、植物对昆虫的吸引
很多植物在吸引昆虫的过程中会释放出芳香物质或花蜜来吸引昆虫。

这些芳香物质和花蜜既能够吸引昆虫,又能够为昆虫提供营养和能量。

昆虫则通过吸食花蜜或花粉来获取营养物质,并在采食植物的过程中
帮助植物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二、昆虫对植物的保护
一些昆虫会在植物表面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防御外界害虫的侵袭。

例如,一些蚜虫会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同时释放出一种物质来
吸引寄生蜂,这些寄生蜂会帮助植物控制蚜虫的数量,保护植物不受
害虫侵害。

三、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依存
在共生关系中,植物和昆虫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植物
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昆虫则为植物传播花粉,帮助植物进行
繁殖。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
重要。

在自然界中,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十分密切的互动方式。

植物通过释放芳香物质和花蜜吸引昆虫,昆虫则为植物传播花粉并帮助植物抵抗害虫的侵袭。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提高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植物的抗虫防御机制

植物的抗虫防御机制

植物的抗虫防御机制植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其中包括来自昆虫的攻击。

为了自我保护,植物进化出了各种抗虫防御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植物减少受损和损失,提高其生存能力。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抗虫防御机制,包括化学防御、物理防御和生物防御。

一、化学防御化学防御是植物最常见的抗虫机制之一。

植物能够合成和释放出一系列化合物来抵御昆虫的攻击。

其中,最重要的化合物包括挥发性芳香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

1. 挥发性芳香物质植物可以释放出一些具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挥发性酯类。

这些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昆虫,如寄生虫和捕食者,来消灭害虫。

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信息素,用于警示周围的植物,让它们做好准备来应对潜在的威胁。

2. 次生代谢产物植物还能够合成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鞣质和挥发性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对虫类有毒或具有抗营养价值,能够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植物还能够产生一些特定的酶,如蛋白酶抑制剂和酶解酶,能够干扰害虫的消化系统,从而对其造成伤害。

二、物理防御物理防御是植物用于应对昆虫攻击的另一种机制。

植物表面的各种物理结构可以抵御或限制害虫的进入,减少害虫对植物的伤害。

1. 毛发和刺许多植物在叶片和茎上长有毛发和刺。

这些毛发和刺可以阻止昆虫的进入,降低害虫在植物表面停留的时间,同时,还可以防止害虫啃食和吸食植物组织。

2. 蜡质层植物叶片上的蜡质层对昆虫攻击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蜡质层可以使叶片变得光滑,减少害虫在叶片表面生存的机会。

此外,蜡质层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三、生物防御除了化学和物理防御,植物还利用其他生物来帮助抵御害虫的攻击。

植物与利益互惠的昆虫、寄生虫和捕食者之间建立起生物防御的关系。

1. 利益互惠的昆虫某些昆虫与植物之间存在互惠关系。

这些昆虫通过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从而帮助植物抵御其他害虫的攻击。

例如,某些蚁类会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侵害,而植物则为它们提供食物和住所。

2.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利用其他生物为生的昆虫。

植物对昆虫的防御机制

植物对昆虫的防御机制

植物对昆虫的防御机制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复杂而又精巧的。

昆虫是植物的天敌,而植物则拥有各种机制来对抗昆虫的攻击。

这些植物的防御机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同时也能影响到昆虫的生存和繁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植物对昆虫的防御机制。

一、化学防御化学防御是植物对抗昆虫的主要方式之一。

植物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些物质能够用来抵御昆虫的进攻。

植物通过释放这些化学物质来吓跑、杀死或干扰昆虫的觅食和繁殖行为。

一些植物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具有毒性,能够直接杀死昆虫。

例如,茄科植物中的辣椒素能够引起昆虫的烧灼感,导致其死亡。

另外,有些植物能够释放出具有强烈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如薄荷和马鞭草。

这些气味能够干扰昆虫的觅食行为,使其无法找到植物。

二、机械防御机械防御是植物的另一种重要防御机制。

植物通过身体结构和形态上的改变来限制昆虫的攻击。

例如,植物的表面可能有硬壳、毛发或刺等结构,这些能够阻止昆虫的进食。

一些植物的叶片上可能具有锯齿状的边缘,从而减少昆虫的觅食面积。

此外,一些植物还能够通过藤蔓、卷叶和倒刺等机制来防御昆虫。

藤蔓植物借助长而有力的茎蔓,能够攀爬到高处来躲避昆虫。

卷叶植物则通过叶片卷曲起来,将昆虫困在其中,使其无法觅食。

倒刺则是一些植物的常见特征,能够刺伤昆虫,阻止其进食。

三、生物学防御除了化学防御和机械防御之外,植物还能够利用生物学防御来对抗昆虫。

植物可以与有益的昆虫建立共生关系,以对抗害虫。

例如,一些植物可以吸引寄生蜂或蚂蚁等昆虫,这些昆虫会侵袭和捕食植物的天敌,从而保护植物的生长。

此外,一些植物也会利用内生菌根来提高自身对抗昆虫的能力。

内生菌根能够与植物的根系建立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养分,并增强植物的免疫力,使其更能抵抗昆虫的侵害。

总结起来,植物对昆虫的防御机制包括化学防御、机械防御和生物学防御三个方面。

这些防御机制的存在使得昆虫在觅食和繁殖过程中受到制约和限制。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一)昆虫采食植物,植物成为昆虫的猎获物(二)昆虫在植物上寄生,植物成为昆虫的寄主(三)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四)昆虫携带或搬运植物种子,帮助扩散,植物对昆虫提供食物(五)昆虫帮助植物克服与其竞争的其它植物,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六)昆虫抵御植物的采食者或寄生者,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七)昆虫为植物收集营养成分(八)植物捕食昆虫,昆虫成为植物的捕获物(九)植物对昆虫的天敌起招引或指示作用昆虫对植物的利用:对营养成分的获得、对其它有用物质的获得、适宜小生境和居住场所的获得、昆虫利用植物隐伏及拟态以躲避天敌;植物对昆虫的反应和依赖:在生长上的反应化学驱拒和抗生作用、以昆虫作为食物、依赖昆虫传授花粉和散布种子、依赖和利用昆虫的保护作用。

昆虫与花的关系:1、蜜源植物花部综合特征与访花昆虫的协同适应(1)花的颜色:访花昆虫在接近植物时,其视觉感受到花色,并能被一定颜色的花吸引。

不同的昆虫之所以被不同的花色吸引,是由于它们的视觉对不同花色的感受程度不同。

此外,花色的变化对于授粉者来说是一种信号。

(2)花的外形:花的外形对昆虫的访花有导向作用,如花的大小、花瓣的形态、柱头的形状、花瓣表面结构、花倾斜的角度等表型特征都成为昆虫访花的识别信号。

(3)花的气味:花的气味是植物吸引昆虫授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花的香气与蜂类荷尔蒙的香气近似,对蜂类会产生特殊的吸引力。

(4)花蜜:花蜜中主要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不同花的花蜜种类和含量都不同,因而授粉者也不同。

花蜜中的营养成分能满足授粉者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从而吸引授粉者采集。

(5)花粉:花粉的数量很大而且营养非常丰富,能给授粉者提供完善的营养物质,而且花粉较容易采集。

2、昆虫结构及生理对访花的适应,访花昆虫有各自不同的身体结构与不同的访花行为相适应。

(1)昆虫的外部结构对访花的适应:为了适应不同位置的蜜腺,不同访花昆虫类群有着不同类型的口器。

昆虫记中的昆虫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

昆虫记中的昆虫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

昆虫记中的昆虫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在《昆虫记》这本书中,昆虫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互动关系。

通过描绘昆虫与动植物之间的互动,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微观而奇妙的自然世界。

本文将从昆虫的传粉、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等方面探讨昆虫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

自然中的许多植物依靠昆虫完成传粉过程。

在《昆虫记》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蜜蜂在花朵间忙碌的场景。

这些花朵吸引着蜜蜂来采集花蜜,而同时蜜蜂的身上也会附着着花粉。

当蜜蜂跳到另一朵花上时,它们将带着花粉完成传粉的过程。

通过这种互动,昆虫帮助植物繁衍后代,而植物则提供蜜蜂食物和栖息地。

除了传粉外,昆虫还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昆虫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比如鸟类、蛇类和蜘蛛等。

在昆虫记中,作者描述了一只蜻蜓捕食小虫的情景。

这种捕食关系维持了生态平衡,控制了小虫数量的增长,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同时,昆虫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分解死物质,促进有机物循环,为植物提供养分。

昆虫与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体现在它们的共生关系上。

在《昆虫记》中,作者描绘了蚂蚁与蚜虫的共生关系。

蚜虫分泌出的蜜露是蚂蚁的重要食物来源,而蚂蚁则保护蚜虫不受天敌的侵袭。

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很常见,通过这种关系,昆虫和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共生格局。

然而,昆虫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昆虫对植物造成了危害,比如食草昆虫和病虫害。

它们会破坏植物的结构并吸取植物的养分,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植物,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喷洒农药等。

综上所述,昆虫与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主题。

通过互相依赖和相互影响,昆虫和动植物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动态的生态系统。

这种互动关系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奇观,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还需深入了解昆虫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并合理利用这种关系来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植物与植食者的爱恨情仇

植物与植食者的爱恨情仇

植物与植食者的爱恨情仇作者:茶永鹏李庆军来源:《大自然探索》2021年第05期植物与植食者之间一直充斥着生死的较量和智慧的博弈。

不过,它们不仅是互相厮杀的“宿敌”,也是并肩前行的“战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春风拂过,大地一片绿意盎然、万紫千红。

然而,春风唤醒的不仅是红花绿叶,还有一群饥肠辘辘的植食者(包括有蹄类哺乳动物和植食性昆虫)。

经过了一个寒冬的饥饿忍耐,它们对这场美味的盛宴期盼已久。

随之而来的可能对植物来说又将是一场灾难:植物用以进行光合作用生成养料的叶片、用来繁殖后代的器官——花和果实都可能被植食者取食。

植食者对植物来说,常常被视为单一的取食关系,是非善意的访问者、掠夺者。

其实,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

植物虽然没有像动物那样可以逃避天敌的运动本领,但面对威胁,它们也并非只能坐以待毙,任其宰割。

例如,为了抵抗有蹄类动物的袭击,悬钩子属的覆盆子身披的战甲——锋利的钩刺往往令敌人望而生畏。

不过,这种物理上的防御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体形较小的植食性昆虫如蝴蝶的幼虫并不奏效。

但针对体形较小的天敌,植物也有自己的妙招。

既然利刃对它们无法构成威胁,那就更换“装备”。

于是,一些植物在防御植食性昆虫时会使用致命的化学武器——有毒的生物碱。

当发现自身被攻击时,植物会在较短的时间里在体内合成包括氰化物和黄酮类在内的一系列次生代谢物驱赶植食者,倘若植食者不顾抗议继续取食,就可能中毒身亡。

不过,尽管植物分泌的生物碱既可以击败植食性昆虫,也可以防御有蹄类植食动物,但是合成这类化合物通常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且生物碱对植物本身也有毒害作用,真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当然,植食者面对化学武器也不会善罢甘休,而是会针锋相对,再出招数,纯蛱蝶与西番莲的斗争便是一个缩影。

成年纯蛱蝶对西番莲本是无害的,但纯蛱蝶的幼虫(毛毛虫)对西番莲的危害很大。

一旦纯蛱蝶在一株西番莲的一根茎上产卵,那么卯孵化后生成的毛毛虫就会把整株西番莲吃掉。

植物与昆虫互动

植物与昆虫互动

植物与昆虫互动植物与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既是竞争的,也是互惠互利的。

在自然界中,植物和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影响着它们各自的生长繁衍,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

一、植物对昆虫的吸引与防御植物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吸引昆虫,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花香、果实的香味等。

这种吸引作用有助于植物进行传粉和传播种子,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

同时,植物也会利用化学物质来防御一些有害的昆虫,比如释放出具有毒性的化合物或挥发性物质来抵御害虫的侵袭。

这种防御机制有助于植物保护自身免受昆虫的危害,确保其生长和生存。

二、昆虫对植物的传粉与捕食昆虫在植物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植物进行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还可以帮助植物防止一些害虫的侵袭。

一些昆虫会选择吸食植物的花蜜或花粉,这样就帮助了植物的传粉过程。

同时,一些食肉昆虫也会捕食一些植食性昆虫,帮助植物控制害虫的数量,保护植物的生长。

三、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些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共生关系。

比如一些植物会吸引一些昆虫来寄生或产卵,从而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昆虫则会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或提供保护。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发展。

四、植物与昆虫的竞争与适应除了合作共生,植物与昆虫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适应。

一些植物会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抑制周围的植物生长,以获取更多的养分和阳光资源。

而一些昆虫则会适应植物的防御机制,寻找到克服植物防御的方法,从而获取食物和栖息地。

这种竞争与适应促使植物和昆虫不断进化和演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总结起来,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既有合作共生,也有竞争适应。

这种互动关系不仅影响着植物和昆虫各自的生长和繁殖,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与昆虫互惠共生的例子

植物与昆虫互惠共生的例子

植物与昆虫互惠共生的例子植物与昆虫之间存在着许多互惠共生的关系,它们通过相互合作获得生存的优势。

下面列举了10个植物与昆虫互惠共生的例子。

1. 蜜蜂与花朵:蜜蜂通过采集花朵中的花蜜和花粉,为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而植物提供花蜜作为蜜蜂的食物。

2. 蚂蚁与植物:某些植物会分泌甜蜜的物质来吸引蚂蚁,蚂蚁则帮助植物驱赶掠食者,保护植物的生长。

同时,蚂蚁也会从植物体表上获取食物和栖息地。

3. 螳螂与植物: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它们通过捕食其他昆虫,帮助植物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植物则为螳螂提供栖息地和捕食昆虫的机会。

4. 蝴蝶与花朵:蝴蝶是一类重要的传粉者,它们通过吸食花蜜,同时将身上携带的花粉传播到其他花朵上,促进植物的繁殖。

5. 蜻蜓与植物:蜻蜓是一种主要以昆虫为食的捕食性昆虫,它们通过捕食害虫,帮助植物控制害虫数量,维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6. 蚊子与植物:蚊子是一种吸血昆虫,它们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来获取营养。

植物则通过蚊子的传播,将花粉带到其他花朵上,促进植物的传粉。

7. 蚜虫与蚂蚁与植物:蚜虫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它们通过吸食植物汁液繁殖和获取营养。

某些蚜虫会分泌蜜露来吸引蚂蚁,蚂蚁则保护蚜虫免受其他天敌的捕食,同时蚂蚁也会收集蜜露作为食物。

8. 蚜虫与寄生性黄蜂:寄生性黄蜂是蚜虫的天敌,它们通过寄生在蚜虫体内繁殖,控制蚜虫数量。

植物则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吸引寄生性黄蜂,帮助控制蚜虫的数量。

9. 蚂蚱与植物:蚂蚱是一种以植物为食的昆虫,它们通过吃掉植物的叶片和茎干来获取营养。

植物则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吸引天敌,帮助控制蚂蚱的数量。

10. 蛞蝓与真菌:蛞蝓是真菌的重要传播者,它们通过吃掉真菌子实体,将真菌的孢子传播到其他地方。

真菌则为蛞蝓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以上是一些植物与昆虫互惠共生的例子。

这种互惠共生关系不仅对植物和昆虫有益,同时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敌昆虫的名词解释

天敌昆虫的名词解释

天敌昆虫的名词解释天敌昆虫是指以其他昆虫为食的昆虫。

它们通常对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等农业产出有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

天敌昆虫的存在对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可以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减少对作物的威胁。

本文将对天敌昆虫的特征、对农业的作用以及其与其他类型昆虫的对比进行讨论。

一、天敌昆虫的特征天敌昆虫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 专性食草性:天敌昆虫以其他昆虫或它们的卵、幼虫和蛹为食,而不主动进食植物。

它们的口器适应性强,可以捕捉、钻入或吸食害虫。

2. 捕食策略多样化:天敌昆虫的捕食策略多种多样,包括进攻性捕食、伏击、寄生等。

它们可以根据目标虫的生活习性和狩猎环境选择最有效的捕食方式。

3. 适应性强:天敌昆虫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且能够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找到食物资源。

这种适应性使它们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二、天敌昆虫对农业的作用天敌昆虫对农业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害虫:天敌昆虫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防治剂,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对害虫的化学药物使用。

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并在农田中建立生物防治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降低它们对农作物的威胁。

2. 维持生态平衡:天敌昆虫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保持各种生物种群的平衡。

它们的存在可以防止某些害虫种群过度繁殖,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提高农作物产量:天敌昆虫的存在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研究表明,在没有天敌昆虫的情况下,害虫可以造成高达50%的农作物收获损失。

因此,天敌昆虫的捕食行为对农业产出具有直接影响。

三、天敌昆虫与其他类型昆虫的对比天敌昆虫与其他类型的昆虫(如病原微生物和植食性昆虫)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优势。

以下是其与其他类型昆虫的对比:1. 与病原微生物相比:天敌昆虫通过直接捕食害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所以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具有更直接的作用。

相比之下,病原微生物通过致病菌侵入害虫体内,利用宿主的资源进行繁殖,对害虫产生致命的影响。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以下是昆虫与植物的几种关系:
1.持久共生:某些昆虫与植物建立了互惠共生的关系。

例如,
蜜蜂和其他花粉媒介昆虫在寻找食物时会访问花朵,并将
花粉传播到不同的花朵中,促进了植物的授粉和繁殖。


时,昆虫也可以获得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

2.控制害虫:一些昆虫是植食性的,它们吃掉了植物上的寄
生虫、害虫或其幼虫,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

这种关系
被称为天敌关系,有助于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3.花与昆虫的适应:植物的花朵具有吸引昆虫授粉的特征,
如鲜艳的花色、花香和花粉结构等。

这些特征能够吸引昆
虫来访问花朵进行授粉,从而促进植物繁殖。

同时,昆虫
也获得了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

4.植物的防御机制:植物为了自我保护,发展了多种防御机
制来抵御昆虫的侵害。

例如,植物可以产生毒素、挥发性
化合物或刺激性结构来吸引或阻碍特定的昆虫,以保护自
己免受损害。

5.传播植物种子:某些昆虫会吃下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并在
排泄物中传播种子到新的地点。

这种关系使得植物的种子
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实现繁殖和扩散。

这些是昆虫与植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与平衡了自
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资源流动。

昆虫对植物的授粉、传播和害虫控制等作用对于维持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天敌昆虫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天敌昆虫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天敌昆虫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天敌昆虫是指食物链中处于较高层次的昆虫物种,它们通过捕食害虫来维持害虫种群的平衡,起到害虫防治的重要作用。

天敌昆虫的作用机制主要有选择捕食、捕食者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以及建立稳定的食物链。

首先,天敌昆虫通过选择性捕食来控制害虫的种群。

它们会选择捕食害虫中数量较多的种群,从而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这种选择捕食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天敌昆虫自身的需求,例如获取足够的食物和能量。

然而,选择性捕食同时也是一种生物控制的方式,它通过减少害虫的数量来保持害虫种群的平衡,防止害虫大量繁殖。

其次,天敌昆虫对害虫种群的控制是通过捕食者和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捕食者的作用是消除害虫的个体和种群,从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和植物的危害。

另一方面,害虫会对捕食者产生防御行为,例如生长速度的加快、繁殖的增多等,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存活率。

这种捕食者和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害虫种群的波动变化,然而,捕食者的作用将会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和爆发。

最后,天敌昆虫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建立稳定的食物链上。

天敌昆虫作为食物链中的上层捕食者,它们的存在和活动对于整个食物链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食物链中,昆虫通过捕食植物,而天敌昆虫则通过捕食害虫来获得食物。

当天敌昆虫的数量不断增加时,害虫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从而使食物链中的昆虫种群得以平衡。

这样的平衡状态将有助于保持农作物和植物的健康成长。

天敌昆虫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农业生产中使用昆虫天敌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

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同时,昆虫天敌可以与化学防治等其他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害虫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总之,天敌昆虫通过选择捕食、捕食者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以及建立稳定的食物链等机制,在害虫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机制的理解和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手段,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

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植物与昆虫是自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又微妙的互作关系。

这种互作关系既包含着合作和互惠的成分,又存在着竞争和斗争的因素,从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生物网络。

植物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生长和繁殖离不开很多昆虫的协助。

这些昆虫有的是植食性的,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取营养和能源。

有的是寄生或病原性的,它们会损害植物的生长和生殖,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还有一些昆虫可以与植物互利共生,它们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作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直接依赖植物的昆虫,它们对于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首先就是花粉传播。

大部分的植物依靠昆虫来传播雌花上的花粉,往往是通过吸引昆虫前来采食花蜜、花粉和植物汁液来实现的。

这种昆虫的行为被称为“授粉行为”,是植物生命繁衍的关键环节。

另外,还有一些昆虫可以帮助植物控制其竞争者和植食性昆虫的数量,从而保护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但是,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

有些植物会采用各种方法来防范昆虫损害自己,比如分泌毒素、释放气味、外壳坚硬等。

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植物,但是也可能会对绕过这些防御机制的昆虫造成影响,导致它们的数量下降。

有些植物则会主动吸引入侵昆虫的天敌,来削弱对自己的损害。

这种策略虽然能够减轻植物的压力,但是同样也会对昆虫的生存产生影响。

除了上述这些互作关系以外,植物与昆虫之间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那就是互利共生。

这种互利共生关系是指植物和昆虫之间能够从相互关系中获得益处,而不是相互损害。

这样的关系在自然界中比较常见,比如蚂蚁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一些植物可以分泌出蚁喜欢的甜液,在蚂蚁的保护下避免遭到其它昆虫的攻击。

而蚂蚁则可以从植物的分泌物和种子等中获取营养,形成双赢的局面。

总之,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

在这种关系中,植物需要从昆虫中获得花粉传播和消灭植食性昆虫等协助,但也需要通过不断进化来避免昆虫的损害。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1、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以营养、栖息和运输三者最为重要。

昆虫从植物获得食料是最原始生态关系。

但植物为昆虫提供生境同样是重要的,除影响昆虫对食物的选择外,还对昆虫有生态保护作用。

昆虫具有发达的感觉作用和活动能力,而植物本身不会移动,靠昆虫运输种子和花粉,是一个互惠共生的重要环节。

植物所含营养成分的质和量及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昆虫选择食物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是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接触面。

所以影响进化最为重要的反应是昆虫选择植物作为食物和生长场所,及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

2、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尽管受到多种因素如种间竞争、天敌作用等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植物的理化性质。

在植物的理化性质中,目前认为差异最大、对昆虫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植物含有的种类繁多的次生物质。

它们具有种属特异性,造成植物种类特有的气味和味道,影响昆虫或其他有机体的行为、生长和群体生物学。

气味物质引起昆虫逆风飞翔的行为,主要是由其触角上的嗅觉感器在起作用;到达植物上以后,嗅觉和味觉的感器对植物内外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决定是否采纳这种植物作为寄主。

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取决于昆虫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如饥饱、资源的可得性、植物的理化性质、种间的竞争、天敌的攻击等。

它们选择适宜的寄主植物,必定通过植物对它们的信号刺激的反应来完成的。

如果它们借遗传所规定的信号感觉横式已探测某些植物符合这种模式,它们便很快确定作为食料的植物种类,完成了寄主植物的选择。

昆虫借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通道对植物特征所产生的刺激进行编码内导,最后通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和解码,并根据遗传所形成的模板和生理状态,对植物作出取舍的决定。

植食性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是植食性昆虫有其特定的取食范围,植物对昆虫具有防御能力,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发展。

各种昆虫都能辨别宿主和非宿主植物,最终导致生长和繁殖,同时也避兔了在非宿主植物上中毒和营养不良。

植物与昆虫互动研究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和拮抗关系

植物与昆虫互动研究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和拮抗关系

植物与昆虫互动研究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和拮抗关系植物与昆虫互动研究: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和拮抗关系植物与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互动关系,既包括互利共生,也包括拮抗与防御。

这些互动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和拮抗关系,并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及重要性。

一、互利共生关系1.1 植物和昆虫的传粉关系许多植物依赖昆虫进行传粉,这种互动关系对两者都是互利的。

植物通过提供花蜜、花粉等食物吸引昆虫,而昆虫则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例如,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其通过采集花蜜,同时带走花粉,使得花粉可以跨越不同花朵进行交配,从而增加了植物的基因多样性和种群健康。

1.2 植物和昆虫的共生关系某些昆虫在植物上寄生或生活,它们通过共生关系从中获益,而植物则通过昆虫的帮助来抵御害虫、获得营养等好处。

例如,蚜虫与蚂蚁之间的互动关系。

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但是它们会分泌蜜露以及诱导植物生长物质,吸引蚂蚁上来取食。

蚂蚁则会保护蚜虫,驱赶植食性天敌,同时也会将蚜虫移动到其他植物,帮助它们传播。

这种共生关系既使得蚜虫获得营养和保护,也使得植物获得免受害虫侵害和传播种子的好处。

二、拮抗关系与防御机制2.1 植物的化学防御许多植物通过产生特定的化学物质,抑制或杀死它们周围的昆虫,以保护自身免受害虫的侵害。

这种化学防御机制被称为植物的抗虫性。

例如,有些植物通过产生挥发性化合物来引诱天敌,如寄生虫、捕食虫等,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同时,一些植物还会在受损时释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来抵御害虫,例如茄科植物在遭受叶螨侵害时会释放出毒素,阻止叶螨的继续繁殖。

2.2 昆虫的防御适应昆虫也具有各种防御适应机制来对抗植物的防御。

例如,一些昆虫可以通过进化产生耐受或抗草食植物化合物的酶,以能够消化含有这些化合物的植物。

此外,一些昆虫幼虫会选择在寄主植物的特定部位生长,以避免植物的化学防御。

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与共同进化

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与共同进化

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与共同进化相互作用与共同进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显著。

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互利共生的,也可以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这种特殊而复杂的互动关系推动了双方的共同进化,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植物和昆虫相互适应,形成了多样性且精密的关系链。

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可以是互利共生。

许多植物依赖昆虫传粉以完成繁殖过程,而昆虫则从植物中获取花蜜等营养物质。

这种共生关系在进化过程中越发紧密,植物逐渐形成了特化的花朵结构和花香来吸引昆虫,而昆虫的触角、嗅觉等感知器官也随之演化出了更精确的识别和定位能力。

因此,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不仅在生态学上有重要意义,也在演化生物学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除了互利共生的关系,植物和昆虫之间还存在着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植食性昆虫依赖于植物作为食物来源,并逐渐演化出了适应各种植物防御机制的能力,例如各种口器和消化系统的特化。

而植物则通过产生毒素、刺激性物质或者通过孢子等方式来抵抗昆虫的捕食。

这种被捕食的关系促使植物和昆虫在演化过程中相互适应,不断进行着致命捕食和逃逸技巧的博弈。

在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进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共同进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因彼此的相互作用而相互影响,进而导致彼此同时演化的过程。

植物和昆虫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进化不仅在形态上得到了体现,也表现在基因层面的改变上。

例如,一些植物通过产生特定化学物质来吸引天敌与植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而保护自身免受昆虫损害。

而昆虫则通过适应这些植物的防御机制来提高生存能力。

这种相互适应和研究是共同进化理论中的关键内容。

总之,植物与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共同进化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意义。

通过互利共生和捕食被捕食关系,植物和昆虫逐渐形成了多样性且精密的互动网络。

在长时间的博弈和适应过程中,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塑造,不断达到动态平衡。

而共同进化理论为我们解释了这种复杂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守恒提供了理论指导。

昆虫天敌对蚜虫种群与寄主植物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昆虫天敌对蚜虫种群与寄主植物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昆虫天敌对蚜虫种群与寄主植物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昆虫是自然界最为繁盛的生物种类之一,众多昆虫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往来,其中天敌对蚜虫种群的影响最为显著。

那么,天敌对蚜虫种群和寄主植物的影响及机制有哪些呢?一、蚜虫种群与寄主植物蚜虫是寄生于植物上的小型昆虫,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并会在植物上产卵繁殖。

由于天敌的存在,蚜虫的种群数量往往处于波动状态,从而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

如果蚜虫种群数量大量增长,寄主植物会遭到损伤,甚至死亡。

反之,如果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蚜虫种群,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则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二、天敌对蚜虫种群的控制天敌可分为内部天敌和外部天敌两类。

内部天敌是指寄生在蚜虫体内的微小昆虫、真菌等生物,而外部天敌则是指捕食蚜虫的昆虫、鸟类、爬行动物等生物。

内部天敌主要依靠繁殖速度快和控制力强来控制蚜虫种群,适合于对蚜虫的较小范围和单一品种进行控制。

而外部天敌则不仅能够控制蚜虫的数量,还能够避免寄主植物的损失,更加适合大面积、多种蚜虫的控制。

实际上,天敌的存在是使得蚜虫常年处于一定的数量波动状态,而不至于大量繁殖造成灾害。

三、寄主植物的变异寄主植物对蚜虫种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寄主植物可能由于自身性质的改变,而受到天敌的更好控制。

例如,寄主植物中有部分种群具有抗虫性质,在均一条件下生长时,其上的蚜虫种群数量会低于其他品种。

同时,寄主植物的养分状况、病虫害的侵袭等,也会影响蚜虫的种群数量。

四、机制分析天敌对蚜虫种群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直接捕食蚜虫,避免它们的繁殖;另一种是释放挥发物质,使蚜虫避开或感到不适应。

同时,在蚜虫的种群波动中,蚜虫体内的激素水平也在发生变化,这些激素会引起蚜虫的群体意识发生改变,导致它们的行为变化,继而影响到其数量的波动。

此外,寄主植物的免疫系统也能够对蚜虫的种群数量造成影响,但关于其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天敌对蚜虫和寄主植物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分析天敌和蚜虫之间互作关系及其机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昆虫群落间的相互关系,为昆虫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与天敌昆虫有密切关系
1.生蜂寄主定位中的作用
植物挥发物在寄生蜂的寄主栖息地定位中起着
重要作用。

在自然状态下, 某些健康植物能释放对寄
生蜂有吸引作用的挥发物。

当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虫为害后, 可引起植物的间接防御, 即产生对一定种类寄
生蜂具引诱作用的挥发物来保护自己。

此外, 害虫的
产卵也能诱导部分植物产生引诱天敌的物质。

寄生蜂是农林生态系统中害虫生物控制的重要力量, 其种类多、数量大, 约占寄生性天敌昆虫总数的
80% 。

寄生蜂能否成功找到其合适寄主是其控制害虫、繁衍种群的首要条件。

然而, 释放到田间的寄生蜂
在目标田间滞留时间有限, 对寄主的搜寻效果不太理想, 寄生率低, 影响了应有的防治效果。

寄生蜂要成
功寄生于寄主, 必须经过3个阶段: ( 1) 寄主栖境定位; ( 2) 寄主定位; ( 3) 寄主接受。

每一阶段都与信息
化合物有着密切联系, 植物挥发物在前两个阶段中起
着重要作用。

了解植物挥发物对寄生蜂寻找寄主行为
的影响, 可为实际应用信息化学物质以提高寄生蜂的控害潜能提供理论依据。

虽然植物挥发物释放量大, 在远距离仍易被检测到, 但是其暗示适合寄主存在的可信性比较差。

试验证明, 寄生蜂对其健康寄主植物的挥发物并没有嗅觉反应。

在选择性试验中, 盲蝽长缘缨小蜂的雌蜂不能被其健康植物的气味所吸引,健康植株在烟蚜茧蜂长距离搜索中并不起作用。

所以, 在田间可适当增加蔬菜种类的丰富度, 以提高此区域的寄生蜂群体。

2.挥发物对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引诱效应
采用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国槐、柳树、杨树、臭椿、榆树、白丁香、红花刺槐、蕃茄、枣树、云杉10种植物枝叶挥发物对蚧虫和蚜虫的重要天敌——异色瓢虫的引诱效应. 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10种植物中,国槐枝叶对异色瓢虫的引诱作用最强,其平均趋向率达60%. 通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TCT-GC/MS)方法,从国槐枝叶的挥发物中检测出38种组分,烯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占63.3% (其中萜类化合物6种);烷烃类化合物占16.2%;其它为萘及其衍生物、苯及其衍生物、酯类、醛类和醇类等. 从检出的国槐挥发
物组分中选取了6种物质引诱瓢虫,发现α-蒎烯在10-4~10-6 g/mL、沉香醇10-4 g/mL和已醛10-5g/mL 的浓度下对瓢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3.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电位和嗅觉测定技术, 比较分析了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对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挥发物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揭示了瓢虫及草蛉类天敌昆虫的嗅觉反应特点。

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都有较高的EAG 反应值, 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较大; 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值较大, 七星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最大, 为; 4 种天敌昆虫对苯甲醛的EAG 反应值较低, 对反_2_己烯醛无反应。

Y型管嗅觉测定结果表明, 4 种天敌昆虫对2_莰烯、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具有正趋性。

说明4 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各组分的嗅觉与行为反应各具特点; 寄主麦蚜生境中的嗅觉线索在这 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定位和生境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4.本龟蜡蚧危害的柿树和枣树对2 种天敌作用本文利用嗅觉仪、GCPMS 等测定技术, 研究日本龟蜡蚧危害后, 柿树和枣树对 2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中华草蛉和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

结果表明: 在日本龟蜡蚧1个年生活周期中的5) 6 月份和7) 8 月份2个阶段受害枝叶对天敌没有显著的招引作用, 但在9) 10月受害枝叶具有较强烈的招引作用并呈现出昼夜节律性; 1: 00) 3: 00和13: 00) 15: 00 2 个时段, 2种寄主树木受害与未受害的枝叶招引效应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而在7: 00) 9:00 和19: 00) 21: 00 2 时段内并没有表现出招引作用。

同时受害枝叶对天敌的招引作用还表现为虫害诱导后树体挥发物和蚧虫的虫体挥发物的协同作用, 但受害枝叶的招引力强于蚧虫虫体。

与未受害相比, 受害柿树挥发物中有6种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并新增加了11 种组分, 包括 3 种萜类、3 种芳香类、3种烃类和 2 种醇类化合物。

对受害枝叶、蚧虫虫体、去虫体 3 小时后的受害枝叶和去虫体6 小时后的受害枝叶趋向性分析表明, 天敌昆虫对受害枝叶的趋向率高于对蚧虫虫体和去虫体3 小时后的受害枝叶的趋向率, 对去虫体6 小时后的受害枝叶趋向率最低。

说明树体挥发物和虫体挥发物
组分共同参与了对天敌昆虫的招引, 但受害枝叶对天敌昆虫的招引力强于蚧虫虫体挥发物的作用。

去虫体6 小时内的挥发物虽都有招引作用, 但相对减弱。

在中午所设定的时间段内, 2 种天敌对未受害枝叶的趋性与对洁净空气( 空白对照) 的趋性, 经t检验证明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正常枝叶对天敌昆虫没有招引作用。

•参考资料:
1.植物挥发物对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引诱效应
薛皎亮,贺珺,谢映平
2.瓢虫和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刘勇,郭光喜,陈巨莲,倪汉祥
3.植物挥发物在寄生蜂寄主定位中的作用
郭祥令, 何余容*, 潘飞, 王德森, 罗永丽
4.受日本龟蜡蚧危害的柿树和枣树对2 种
天敌昆虫的招引作用
赵悠悠,谢映平,杨新根,薛皎亮,杜仙当,畅晓霞,王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