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国考题库总结

合集下载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答案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答案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人类行为B. 心理过程C. 心理现象D. 心理活动答案:C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A.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B.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C.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D.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答案:B3.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4. 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不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5.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是:A. 无关B. 相互独立C. 相互影响D. 完全相同答案:C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费斯廷格答案:D7. 人类记忆的三个阶段是: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B.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C. 感觉记忆、永久记忆、长时记忆D.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学习理论C. 发展学习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9.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社交需求答案:C10.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加德纳B. 戈尔曼C. 斯滕伯格D. 布鲁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认知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神经科学答案:ABCD2. 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情绪的功能?A. 适应功能B. 动机功能C. 组织功能D. 社会功能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A. 学习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B. 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实现的C. 学习是通过认知加工实现的D. 学习是通过强化实现的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智力理论的主要类型?A. 多元智力理论B. 三元智力理论C.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D. 情绪智力理论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方法D. 个体心理活动答案:D2.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斯金纳D. 埃里克森答案:B3.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强化的类型?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消退答案:C4. 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习者偏好哪种信息处理方式?A. 视觉B. 听觉C. 动觉D. 所有以上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二、填空题6.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________的能力的信心。

答案:完成特定任务7.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________。

答案:建立自我同一性8. 学习动机的两个主要类型是内在动机和________。

答案:外在动机9.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处理信息时所承受的________。

答案:心理负担10.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考虑学生的________。

答案:个体差异三、简答题1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发展其认知结构。

12. 解释什么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如语言、符号系统)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水平。

四、论述题13.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动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评估学生的认知负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利用反馈机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考试总体情况本次心理学考试总体上注重考查考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强调对于实际应用的理解。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为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和论述题。

二、各题分析1、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等。

以下是一道例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人格结构?” A. 自我 B. 超我 C. 意识 D. 本我【参考答案】C. 意识。

2、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某些心理学理论或现象的理解和应用,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洁明了的解释。

以下是一道例题:“请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管理实践中,该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一些具体心理学案例的分析能力,需要考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以下是一道例题:“请分析以下案例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此处省略具体案例)【参考答案】根据案例描述,该患者可能患有焦虑症,成因可能包括……(此处省略成因分析)4、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心理学某一领域的综合理解和研究能力,需要考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阐述。

以下是一道例题:“请阐述当代心理学的五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并评价其优缺点。

”【参考答案】当代心理学的五大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心理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

行为主义流派注重对于外部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优点是具有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缺点是忽视内部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与教育实践相互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供参考: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方法B. 教育内容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D. 教育环境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学习动机B. 学习风格C. 学习策略D. 教育政策制定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二、填空题4.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的本质是_________。

答案: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5.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_________内学习。

答案:稍微超出当前发展水平三、简答题6.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尊重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7.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理论,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教育心理学还涉及到评估和反馈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心理学分支,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题库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将来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大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大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来提高教育效果。

其研究内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教学策略、评估与评价、动机与情感、社会互动等方面。

2. 描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阶段。

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3. 阐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和发现来获得知识和理解。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信息的传递者。

二、论述题1. 论述动机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状态,对教育过程至关重要。

它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持久性和效果。

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动机(如好奇心、兴趣)和外在动机(如奖励、惩罚),以及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设定和环境支持等。

2. 分析评估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答案:评估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有效的评估策略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实施时应注意评价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及时性。

三、案例分析题1. 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回避行为,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答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过去的失败经历、对数学的刻板印象、过高的自我期望等。

教学策略应包括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结束语:教育心理学作为连接教育实践与心理学理论的桥梁,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教育者可以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整理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整理

简答题【普通心理学】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自然现象。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人体的生理活动,许多是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

如皮层细胞的a波,每秒8-13次;心律和脉搏,每分钟60-70次;从进食到饥饿,周期为4-6小时。

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越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相反,报告的内容贫乏、枯燥,听众就会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越觉得时间短。

3、人的态度和兴趣。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

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

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

注意的功能——它在人类活动中的意义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整合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

3、维持功能: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4、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

想象的功能(1)预见。

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知识经验。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

(3)代替。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调节生理活动过程,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国考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国考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国考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学习理论B. 教学方法C. 学习者的心理特点D. 教育环境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动机的类型?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社会动机D. 自我效能感答案:C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了:A. 惩罚对行为的影响B. 正强化对行为的促进作用C. 负强化对行为的抑制作用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B5.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让·皮亚杰答案:A二、简答题6.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发现来获取知识。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而不是被动接受。

布鲁纳提倡使用问题解决和探究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 描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而实现的。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水平。

这一理论强调了教育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三、论述题8. 论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这种学习不仅限于直接的奖励和惩罚,还包括观察到的奖励和惩罚。

在教育中,教师的行为和态度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例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尊重和耐心,学生可能会模仿这些行为,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社交互动中。

教育、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近几年真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近几年真题及答案)

2010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近几年真题及答案)电话:传真:网址:邮箱:163客服:371808070 :16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211教育心理学 (备注:加粗部分为答案)第一章1.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教育性原则注:根据第二版大纲应该选D,根据第三版大纲应该选C第二章(2009)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心理学家为()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布卢姆(2009)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教学为基础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随机通达教学B.情境教学C.抛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2008)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

A.试误 B.顿悟C.强化 D.模仿(2007)强调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作为促进教学条件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联结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2005)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布卢姆C.奥苏伯尔D.加涅(2004)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A. 布鲁纳B. 加涅C. 布卢姆D. 奥苏贝尔(2004)随机通达教学是依据学习理论而提出后种教学方法。

A. 建构主义B. 结构主义C. 行为主义D. 认知主义(2003)斯金纳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

(2003)A.模仿B.认知结构C.线索D.强化(2002)“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

(2002)A.鲁利亚B.维果斯基C.达维多夫D.列昂节夫注:第三版大纲已删去此知识点(2002)负强化是指。

(2002)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C.撤消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D.撤消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名词解释先行组织者(2008,2002) P591最近发展区(2004)学生原有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被称作最近发展区(虽然第三版大纲已删去此知识点,但建议记住!)第三、四章单项选择(2009)重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行为控制作用的理论观点属于() A.联结学习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2009)水下击靶实验证明了学习迁移的()A.关系转换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认知结构迁移理论(2008)下列说法中含有学习迁移思想的是()。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是()。

A.音调B.音高C.音响D.音色【答案】A【解析】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相应的听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音响和音色。

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人小,振幅越人,声音越响;波形是指声波的形状,最简单的是形状是正弦波,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2.词干补笔作业通常用于测量()。

A.内隐记忆B.外显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答案】A【解析】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彖,其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词干补笔作业和知觉辨认。

词干补笔作业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学习一些项目,如“cognition”;测验阶段不要求被试回忆刚才学过的项目,而是给出学过项目的词干,如“cog”,并要求被试用心里想到的第一词来完成填空,然后观察被试在学习阶段获得的信息是否会影响这一作业的成绩。

结果发现,一周之后,词干补笔的作业成绩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表明内隐表明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

3.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呈现绿色,这种视觉经验属于()。

A.视觉适应B.视觉对比C.正后像D.负后像【答案】B【解析】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町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

颜色对比是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圉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

例如,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坏呈现绿色,放在黄色背景上,圆坏呈现蓝色。

总之,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4.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区分智力活动的学者是()。

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韦克斯勒D.吉尔福特【答案】D【解析】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彖或材料:智力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品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教育心理学【必背资料】重点复习范围(按章节梳理考点35个)名词解释:21年30题次中共18个真题,原题重现(10题,56%),新出题(8次,44%),重复间隔4-13年一、真题名词解释总结1先行组织者2002、2008、2019 2概念形成2003、20163概念同化2004、20104程序性知识2005、2013、2018 5学习迁移2007、20206习得性无助感2009、20187品德20108学习策略2011、20219负强化2011、201510共同要素说201211元认知策略201212道德认识2013、202013学习201314精加工策略2015、202215效果律201616支架式教学201717陈述性知识201718正迁移2021二、教育心理学按章节梳理重点(只考选择和名解)第一章绪论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任务、研究方法第二章学习理论学习概述、学习类型、学习理论第三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学习的迁移、智力和创造力培养第四章品德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形成、品德形成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动机、个性因素、集体与社会因素第六章个别差异智力、超常儿童、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七章第七章教师心理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1920s以前。

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879冯特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1882普莱尔《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学1957《心理学年鉴》发展心理学章名发展心理学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1924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时期,1920s~1950s。

成熟时期,1960s~1970s。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均应考虑其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注意不要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综合考试真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听觉位于大脑的()A.枕叶B.颞叶C.顶叶D.额叶【参考答案】B【解析】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听觉中枢在颞叶内。

2、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是()A.辐合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C【解析】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3、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叫()A.定势效应B.地板效应C.气氛效应D.酝酿效应【参考答案】D【解析】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4、鱼和熊掌不兼得体现了意志行动中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矛盾【参考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指当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实现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双趋式的冲突。

鱼和熊掌都想要为双趋冲突。

5、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做等距取样,这种取样法称为()A.系统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整群随机取样法【参考答案】A【解析】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6、观察者从外部观察或以旁观者身份观察而搜集资料的是()A.实验观察B.外部观察C.直接观察D.非参与观察【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和解析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和解析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和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和解析,供参考: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方法D. 学生心理答案:D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论。

答案: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在新知识的获得阶段,学习者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得新信息;在知识的转化阶段,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合,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评价阶段,学习者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确保学习的正确性。

2. 描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答案: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发展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指的是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儿童能够完成的任务水平。

维果茨基强调了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再次,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可以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教师可以运用评估和反馈机制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1. 某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他们?答案:首先,我会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保教学内容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匹配。

同等学力心理学国考——社会心理学题库知识点总结

同等学力心理学国考——社会心理学题库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人的社会属性,客观的决定了不仅需要将人当成一个自然实体来研究,还要将人当成社会实体来研究,以揭示人的社会性行为与心理的规律。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出版了比较系统的实验材料为依据的《社会心理学》一书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谢里夫的运用似动现象所作的关于社会规范形成的实验,勒温的群体动力问题的研究,阿希的从众问题的研究,霍夫兰的劝导与态度改变研究。

米尔格来姆的关于服从问题的研究,拉特纳的关于助人行为的实验,津巴多的监狱模拟实验。

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是通过各种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言来实现的过度理由效应:外在过度理由有伤害内在动机的作用,一旦人在外在理由上建立起对自己行为的平衡解释行为,就失去了内在动机的支持,外在理由就成了行为的支持力量。

此时如果取消外在理由,如奖励,就会造成不充分理由效应,使人们终止行为。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

社交测量法: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由莫雷诺提供的技术。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米德提出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或是自己为别人所理解的工具。

个性化的定制: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独特性的过程。

自我:是指个人的反身意识和自我意识。

镜像过程: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映过程发展起来的镜像自我,所谓镜像是指儿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发展起来的一个自我概念。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普通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普通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普通心理学【必背资料】重点复习范围(28个名词解释、44个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14)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5.侧抑制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还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6.马赫带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种视觉现象称为马赫带,是侧抑制的结果。

7.后像(17)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8.暗适应(16)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9.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0.主观轮廓/错觉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

1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12.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识。

由于物体的运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3.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4.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

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

15.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16.随意后注意(07)有自觉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来源于随意注意又高于随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

同等学力心理学申硕国考——发展心理学题库知识点总结

同等学力心理学申硕国考——发展心理学题库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至今发展心理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之父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心理学指的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全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个体心理的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一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二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三点第1点是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个体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第2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会改变的,第3点心理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每天进行观察,又写了一部《儿童心理学》,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演变:第一阶段是19世纪之前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的准备时期。

第二阶段是从1882年到第1次世界大战,西方心理儿童心理学形成阶段,第3阶段是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4阶段是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新增的时期。

第2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客观原则,二是教育性原则,三是矛盾性原则,四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心理发展学研究的主要类型: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纵向研究: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就是进行追踪研究。

教育心理学国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国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国考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国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A. 教育方法B. 学生心理C. 教师心理D. 教育环境答案:B2. 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的本质是:A. 行为的改变B. 知识的吸收C. 心理结构的构建D. 情感的培养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5.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自我效能感D. 学习风格答案:D(选择题继续,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教育者应提供“近侧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即那些学生在成人或更有能力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

这一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合作学习、提供适宜的学习挑战以及利用文化工具促进学生的发展。

2. 描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并说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构建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答案: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通过设定合适的挑战性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其次,提供正面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潜力;再次,通过榜样示范,让学生观察他人如何克服困难,激发内在动力;最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挑战时更加自信和有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这时期贡献最大的是桑代克,他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第2章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按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同时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主要的学习理论:一、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主要有三种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抛锚教学),支架式教学。

桑代克的事物联结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不断的试误,在刺激s与反应r之间形成联结,他说学习即是联结。

桑代克推出了三个重要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能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的多了,就越来越能得到加强,反之就会变弱。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华生是行为主义代表人,他把学习看作是形成条件反射,c—r连接的观点推向极端。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都属于操作性行为,只有少数是应答性行为,因此几乎所有情景中的学习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在特定情景中有机体的预期行为出现后,立即强化,再出现再强化,那么其预期行为再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

强化被认为是操作性学习理论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他认为任何学习或者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他的强化理论可高度概括为,有机体的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某一情境中增加了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就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称为正强化。

负强化:对于刺激在机体做出一个操作性反应之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

格式塔学派完型理论的顿悟说,是科勒提出来的,他通过对黑猩猩大量学习实验,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黑猩猩用短棒摘取高处的香蕉,学习意味着观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要素,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构成与情景相一致的完形,这个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而是突然顿悟。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他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联结,联结公式是sr改成s—o—r,o 是指的有机体内部变化,这一中介变量以强调行为反应的内部过程的作用。

他提出了学习情境的认知地图:并非形成了一连串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其核心概念是“期待”。

托尔曼的期待指的是对待特定目标对象的预期认知。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认为: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第二点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即具备积极主动的在新知识和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第三点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促进教学的4个条件,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辅助学生构建意义。

第二点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符合,因为结构良好领域不能提供生动性,丰富性,只能获得简单的单一知识。

只有在实际情境即结构不良领域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掌握高级知识,第三点要注重协作学习,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适合于师徒式传授,强调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互相学习。

第四是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育者提供充足的资源,简而言之是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构建主义提出的促进教学的条件。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根据对学习的理解提供了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一是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况都是经过改组的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二点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

抛锚教学:构建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况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教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

构建主义者批评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主张是自上而下的开展教学进程,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要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要的各级知识技能。

支架教学:构建主义强调的是教师的帮助即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然后撤去支架,让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为基础而提出来的。

第3章认知领域的学习概念: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解说为由符号即主要是词语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这是加涅提出的分类,能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概念叫具体概念比如桌子。

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而获得的概念叫定义概念,比如比重。

概念的形成: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的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学习策略:策略是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技能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的支持。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深加工策略,是指人们为了更好的记住所学的东西而对学习材料做充实意义性添加,构建和生发。

深加工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当学习材料本身意义不强时,可以采用人为联想策略以帮助记忆,另一类用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我们称之为生成策略或内在联系策略。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有效的监视和控制。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我们日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实上是都是对学习迁移现象的一种描述。

正迁移:又称积极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如触类旁通就是正迁移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阻碍作用,如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与原有的概念混淆产生干扰现象。

横向迁移是在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纵向迁移是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包括比较容易也比较具体化的学习对于难度较高的抽象的学习的影响。

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主要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第一形式训练说。

认为两种学习涉及相同的官能,则前次学习会使该种官能得到提高,并对后来的也涉及这种官能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效应。

第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来的,又称共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后来又被改为共同成份来说,这种理论认为前后两次学习,只有在内容上有共同元素或共同成分时才发生迁移,否则无论涉及官能如何相同也不能发生迁移。

第三概括原理说,贾德不否认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对迁移的影响,但不像共同要素说的那样,将共同成分看作是迁移产生的决定性条件,而是认为共同成分只是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在于学者是否能概括出两种组织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水平越高可能性越大,这种理论就成为概括原理说。

最著名的是水下击靶实验,该实验的是以小学生为被试,实验者根据教师的评定把他们分为能力相等的甲乙两组,让他们射击置于水下的靶子,甲组事先学习了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最初射击潜于水下1.2英寸的靶子时,这两组的成绩基本相同,这说明理论不能代替实地练习,但当情况改变了,当靶子至于水下14英寸,学习了折光学原理的甲组同学无论是速度上还是在准确度上都大大超过没有学过这光原理的乙组同学,贾德认为由于甲组被试在一次射击中将折射原理概括化运用到了特殊情境中。

第四是关系转化说,心理学家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这两次学习情景中原理原则之间关系的顿悟,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共同的关系。

第五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提出来了,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提出了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能充当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的知识桥梁,通过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可以提高原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从而学习迁移的实现。

第四章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

有关道德形成了实验研究:第一个,班杜拉的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

每次实验将一名儿童带入实验室,然后一角放有玩具娃娃和一些修理工具,一个成人站在那里,在一种条件下,儿童看到成人拿起玩具娃娃拳打脚踢,同时还在喊:打你鼻子,打倒你。

另一种条件下的儿童看到成人只是安静的收拾修理工具而没有攻击娃娃,然后儿童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里也装有玩具,然而让儿童单独玩耍20分钟,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的反应,结果发现儿童倾向于模仿成人的动作,那些观察到成人攻击行为的儿童对玩具也是又打又踢,还说了一些侵犯性的话。

该实验说明儿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会了攻击反应。

第二个,抗拒诱惑实验,沃尔斯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带儿童进入放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这些玩具是禁止玩的,但可以翻字典,第2阶段带儿童看一部短片,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榜样奖励组,看到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老师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没玩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孩子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房后就训斥孩子,孩子显出害怕的样子,一组是控制组不看影片,第3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待15分钟,志愿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发现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2组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能坚持15分钟不去玩玩具,第3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只有5分钟,这个实验表明拒绝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而且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儿童不必直接接受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