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4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4.童期元记忆的特点
(1)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 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 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
(2)弗拉维尔(J. H. Flavell)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三个方 面: ①有关自我的知识 ②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 ③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
1.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
2.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 型也发生了变化
3.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1.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 (2)不受欢迎的儿童 (3)受忽视的儿童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与成人接近) 2.记忆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 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 记忆 3.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 复述 (2) 组织 : 归类 、系列化
(3)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 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
二、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的转折期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1.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 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归 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式: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 可逆性 、补偿关系认知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 类别体系化、序列化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3.推理能力的发展
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如三段论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三种水平:小学低年级运用简单概念对直接感知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 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心理需求. 2. 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
发展. 3.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 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二、道德的发展
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一)道德情感的发展 包括移情、情感共鸣、内疚、羞愧、良心等。 婴儿期:移情、共鸣; 幼儿期:内疚和羞愧感。 童年期道德情感随认知发展日益丰富。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阶段
4-7岁自我中心 9岁后摆脱自我中心 8岁转折.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具体抽象 外显内部 (一)自我评价的特点
➢ 内容涉及多方面(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
会接纳程度等;既有外部评价也有内心品质的评价)
联想、谐音、拆分、重组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七章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四)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一)直接推理 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 研究表明 , 出如下趋势: 出如下趋势: 第一, 第一 ,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 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第二, 第二 , 童年期儿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 步的。 步的。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
1、复述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 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进行的意识活 动。(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10%.7 复述行为) 复述行为) 2、组织策略(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帮 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1)归类:苹果 香蕉 归类: 系列化: (2)系列化: 动物 桌子 哺乳动物 椅子 马 电视 大象
(四)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 第一, 第一,避免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出现各种脑 损伤。 损伤。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二节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数字记忆的广度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心理咨询师培训《童年期的心理发展》课件
❖推理能力的发展 演绎、归纳、类比(发展水平低于演绎和归纳)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二单元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掌握守恒 6-8岁:数概念和长度 7-9岁:液体和物质 8、9岁-10岁:面积和重量 11-12岁:容积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影响儿童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 会交往能力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三单元 儿童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四、友谊的发展(高级形式)
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 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功利性) 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
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思维的本质特征:具体运算阶段 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 中年级阶段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二单元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外表直观形象 形象抽象水平:外部直观and内部本质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本质特征and内在联系 ❖词语概念的发展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儿童期的学习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一单元 儿童期的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二单元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掌握守恒 6-8岁:数概念和长度 7-9岁:液体和物质 8、9岁-10岁:面积和重量 11-12岁:容积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影响儿童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 会交往能力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三单元 儿童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四、友谊的发展(高级形式)
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 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功利性) 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
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思维的本质特征:具体运算阶段 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 中年级阶段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二单元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外表直观形象 形象抽象水平:外部直观and内部本质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本质特征and内在联系 ❖词语概念的发展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儿童期的学习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重庆市学府职业培训学校
第一单元 儿童期的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心理咨询师课件—童年期心理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可逆性 补偿关系认知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类别体系化:也称类群集,按类别体系分类。 序列化:也称关系群集,是对事物间关系的认知。
A=B,
B=C, 则A=C;
A>B,
B>C,
则A>C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童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记忆策略的运用
无策略(5岁前) 过渡阶段(5-7岁) 主动采用策略(10岁后)
主要策略:复述(背诵)
2组织:归类、系列化
童年期元记忆与思维
元记忆: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有关自我的知识 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 记忆监控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仍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期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快速发展期 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平稳过渡期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进入从对行动性理解向 对内部品质理解的发展水平。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自我评价具有稳定性 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对外显行为评价到对内部心理评价。
童年亲子和同伴关系发展
亲子关系的发展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日常问题类型发生了变化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 不受欢迎 受忽视
儿童伙伴关系的三个时期: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一、二年级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三、四年级 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五、六年级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特征和行为模式。
社会支持
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对儿童的心理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 支持系统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的 资源和帮助,促进其心理健康发
展。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 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同 的文化背景可能塑造不同的心理
特征和行为模式。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
04
预与促进
家庭干预与促进
家庭、学校、同伴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
03
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 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冲突和矛盾的环境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权威、民主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孩 子心理发展的。过度溺爱或忽视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儿童需要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 持,孩子就能建立起信任感。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阶段
儿童需要培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 权和指导,孩子就能顺利度过这个阶 段。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
02
点
感知觉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 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预与促进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评估与诊断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
01
本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社会支持
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对儿童的心理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 支持系统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的 资源和帮助,促进其心理健康发
展。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 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同 的文化背景可能塑造不同的心理
特征和行为模式。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
04
预与促进
家庭干预与促进
家庭、学校、同伴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
03
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 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冲突和矛盾的环境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权威、民主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孩 子心理发展的。过度溺爱或忽视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儿童需要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 持,孩子就能建立起信任感。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阶段
儿童需要培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 权和指导,孩子就能顺利度过这个阶 段。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
02
点
感知觉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 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预与促进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评估与诊断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
01
本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 如画树状图和网络图。
巧妙加工策略
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的主导
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思维类型的转折期:9~10岁
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发生率20%,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言语欺负频率最高,其次身体欺负,间接欺负发生率最低; 性别差异:男生以身体欺负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欺负为主; 欺负行为可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如何帮助那些敌意、反抗和失控的儿童?
不要向孩子的强制行为妥协; 当孩子态度强硬时,不要让你自己的控制行为
升级; 运用“隔离”程序控制儿童的强制行为,直到
他平静下来并且不再使用强制策略为止; 找到儿童不当行为,然后建立一个积分制度。
如协商制定“行为契约”; 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用温和慈爱的态度做出
反应。 失控行为缘自父母和儿童相互影响的家庭系统。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 义
在开始时,如果没有任何内部需要进行某一活动, 那么采用外部刺激使其产生活动的动机是无害的;
当人缺乏必要的活动技能时,最初的外部奖赏往 往是必需的,可以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活 动上,从而使其内部兴趣得以发展;
对外部奖赏和物质刺激的使用越少越好,只在绝 对必要时才用,并且,一旦有可能不再使用,就 立即停止。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低年级:物理经验;中年级:掌握间接经验;高年级:数 理逻辑经验。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利用动机理论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 学阶段,主要以学习为主导。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
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也 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求助 等。
条件:有道德动机、移情能力和助人的知识和 技能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侵犯行为)
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表现为身体侵犯、言语攻击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 控制策略
改善环境 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 增加后果认识 榜样作用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欺负)
特征: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 类型:
直接身体欺负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如造谣离间、社会排斥等
认知和策略:比如转移 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培养儿童独立
自主的、宽松而又民主的教育类型。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情感的发展 婴儿期:移情、共鸣 幼儿期:内疚和羞愧感 童年期:道德情感丰富,影响道德行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 前道德阶段: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 配(规则不能改、依结果而非动机评定好坏) 自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 (规则是相对的,注重主观动机或意图)
总的自尊
学业自尊
社会性自尊
身体自尊
语文 数学 其他科目 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 身体能力 外貌长相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作用体现在个体对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影响 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 需求
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 交往技能的发展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
任感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三、童年期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绝的儿童:被拒绝—攻击和被拒绝—退缩。 受忽视的儿童 有争议的儿童
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形象抽象、本质抽象三 个阶段。
词语概念的发展:不能理解、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 描述、接近本质定义三大类。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
重要原则:活动越复杂,外部奖赏的害处就越大。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复述策略
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 童自发运用此策略进行记忆。
组织策略
识记材料按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可按功用、颜色、 图形,最后是概念等标准组织材料。
系统化策略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评价内容范围广: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 动能力、社会接纳等
社会支持因素的作用:父母和同学 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
系。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源自社会性发展方式 恒等性 可逆推理 两维互补推理
第二段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9岁后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自我中
心的影响 8岁组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瑞文测验——联合型图册
巧妙加工策略
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的主导
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思维类型的转折期:9~10岁
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发生率20%,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言语欺负频率最高,其次身体欺负,间接欺负发生率最低; 性别差异:男生以身体欺负为主,女生以直接言语欺负为主; 欺负行为可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如何帮助那些敌意、反抗和失控的儿童?
不要向孩子的强制行为妥协; 当孩子态度强硬时,不要让你自己的控制行为
升级; 运用“隔离”程序控制儿童的强制行为,直到
他平静下来并且不再使用强制策略为止; 找到儿童不当行为,然后建立一个积分制度。
如协商制定“行为契约”; 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用温和慈爱的态度做出
反应。 失控行为缘自父母和儿童相互影响的家庭系统。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 义
在开始时,如果没有任何内部需要进行某一活动, 那么采用外部刺激使其产生活动的动机是无害的;
当人缺乏必要的活动技能时,最初的外部奖赏往 往是必需的,可以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活 动上,从而使其内部兴趣得以发展;
对外部奖赏和物质刺激的使用越少越好,只在绝 对必要时才用,并且,一旦有可能不再使用,就 立即停止。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低年级:物理经验;中年级:掌握间接经验;高年级:数 理逻辑经验。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利用动机理论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 学阶段,主要以学习为主导。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
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也 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求助 等。
条件:有道德动机、移情能力和助人的知识和 技能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侵犯行为)
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表现为身体侵犯、言语攻击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 控制策略
改善环境 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 增加后果认识 榜样作用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攻击行为(欺负)
特征: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 类型:
直接身体欺负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如造谣离间、社会排斥等
认知和策略:比如转移 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培养儿童独立
自主的、宽松而又民主的教育类型。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道德情感的发展 婴儿期:移情、共鸣 幼儿期:内疚和羞愧感 童年期:道德情感丰富,影响道德行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 前道德阶段: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 配(规则不能改、依结果而非动机评定好坏) 自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 (规则是相对的,注重主观动机或意图)
总的自尊
学业自尊
社会性自尊
身体自尊
语文 数学 其他科目 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 身体能力 外貌长相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作用体现在个体对自身发展的能动性影响 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 需求
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 交往技能的发展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
任感
第三单元 童年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三、童年期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绝的儿童:被拒绝—攻击和被拒绝—退缩。 受忽视的儿童 有争议的儿童
思维形式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形象抽象、本质抽象三 个阶段。
词语概念的发展:不能理解、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 描述、接近本质定义三大类。
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
重要原则:活动越复杂,外部奖赏的害处就越大。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复述策略
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 童自发运用此策略进行记忆。
组织策略
识记材料按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可按功用、颜色、 图形,最后是概念等标准组织材料。
系统化策略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评价内容范围广: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 动能力、社会接纳等
社会支持因素的作用:父母和同学 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
系。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源自社会性发展方式 恒等性 可逆推理 两维互补推理
第二段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童年期思维发展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9岁后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自我中
心的影响 8岁组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瑞文测验——联合型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