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混合结缔组织病

合集下载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一.概述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MCTD)是Sharp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结缔组织病(CTD)。

描述了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的某些症状的混合表现,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的一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其中包括雷诺现象、关节痛或关节炎、手肿胀、食道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降低、淋巴结病变以及炎性肌病和血管炎,其肾损害较轻,预后佳。

30年来,此概念不断更新,并发现该病脏器受累广泛,有逐渐演化为某一特定结缔组织病(CTD),尤其是SSc的趋势,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CTD是CTD的中间状态或亚型,识别该病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评价。

只有对MCTD的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切实解答。

MCTD的患病率不详,但可能高于PM/DM而低于SLE。

发病年龄在4~80岁之间,平均年龄37岁,女性多见,占80%。

MCTD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与皮痹、肌痹、周痹、尪痹、脉痹、阴阳毒、历节病等有相似之处。

有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损害者属“心痹”、“心悸”;有肺功能异常、呼吸困难为“肺痹”、“喘证”;胸腔积液为“悬饮”;食道功能障碍临床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泻者为脾胃损伤,归为“脾痹”;有肾炎、肾功能损害者可属“肾痹”、“水肿”;有肝脏损害者属“肝痹”、“黄疸”、“胁痛”;有雷诺现象为“脉痹”等。

二.病因病机本病由于是一组综合征,因此病因病机也比较复杂。

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自毛皮乘虚而入,客于肌肤经络之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瘀血痰阻,血脉不通,皮肤受损,渐及皮肉筋骨,则病变由表入里,损及脏腑而发本病。

1、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之人,阴阳失调,偏于肾阴亏虚,则属阴虚内热。

外邪乘虚而入,“邪入于阴则痹”。

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它是一种具有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及红斑狼疮的部分症状,又不能以其中任何一种疾病来解释的综合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关节、肌肉和肺等病变为主,并伴有血清中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

MCTO 的特征性表现为雷诺现象(RP),手、面部肿胀,指(趾)硬化,多关节炎,炎性肌病,肺部病变,食管移动障碍,还可有发热和心、肾病变等。

MCTD 的化验检查的异常多种多样,如有肌炎时,可出现各种肌酶的升高;如有红斑狼疮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害的化验检查异常等。

MCTD 的典型血清免疫检查特征,有如下一些。

(1)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测定:它为MCTD 的标志性抗体,故本病为阳性。

(2)高滴度的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测定:血凝法,高滴度抗ENA 抗体>1:1000时,才对MCTD 有诊断意义。

(3)高滴度的免疫荧光抗核抗体(IFANA)测定:不论疾病活动期,还是缓解期,斑点型IFANA 在MCTD 患者血清中持续存在。

(4)抗Sm 和双链DNA 抗体测定:为阴性。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检查项:1.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NP)2. 抗双链DNA 抗体(分抗dsDNA 和抗ssDNA 抗体两大类)抗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N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酶联免疫法:阴性【临床意义】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NP)阳性率大于95%,并出现高滴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阳性率为4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病阳性率较低。

抗双链DNA 抗体(分抗dsDNA 和抗ssDNA 抗体两大类)(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抗dsDNA 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为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

原文地址: /jibing/212.html。

混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

混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

混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目前,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肌炎、肺部受累、雷诺现象或食管蠕动功能降低、手肿胀或手指硬化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脱发、白细胞减少、贫血、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三叉神经病变、颊部红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标准包括斑点型抗核抗体的高滴度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的高滴度。

此外,抗U1-rnp抗体和抗Smith抗体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影像学检查方面,肺部X线或CT扫描可以发现肺部受累的情况。

此外,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也可以帮助诊断心脏受累的情况。

综合以上标准,当患者满足主要标准并伴有U1-rnp抗体的明显增高,以及Smith抗体的阴性时,可以明确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需要注意的是,
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一、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

研究发现,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身体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的异常表达,这些抗体能够攻击患者的组织和器官,导致病情恶化。

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也可能诱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发生。

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症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关节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手指关节和腕关节。

2、皮肤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红斑、瘙痒等症状。

3、雷诺现象: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可能会出现苍白、紫绀和潮红的症状。

4、肺部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5、肾脏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异常、蛋白尿等症状。

6、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肌肉无力等症状。

三、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抗核抗体谱检测是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肺部和关节病变情况。

四、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副作用,同时也可以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药物,可以针对特定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对症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针对关节疼痛和肿胀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针对肺部病变和肾脏病变等并发症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细胞因子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引言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间质性肺病(ILD)是CTD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

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

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

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结缔组织病是一类累及多个器官与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诊断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美国结缔组织病协会(ACR)诊断标准:- 必备条件:- 面部红斑(蝶形红斑):指双颧部、鼻梁的固定红斑;- 盘状红斑(斑红斑):指双侧臂部、前胸释放区、前颈部或上背部、肘关节、膝关节的红斑;- 选两项以上:- 光敏性皮疹- 口腔溃疡:口咽溃疡或口腔齿龈溃疡,无感染因素;- 非侵蚀性关节炎:指两个以上非膝关节非手指介绍关节炎;- 肾脏受累:蛋白尿>0.5 g/d或红细胞尿>5个/HPF;- 神经系统病变:癫痫或精神障碍,无明显原因;- 血液系统病变:任何原因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溶血性贫血;- 免疫学异常:DS-DNA抗体阳性、Smith抗原阳性、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抗体)阳性等;- 抗核抗体阳性2. 系统性硬化病(Scleroderma)的ACR/EULAR分类标准:- 皮肤增厚及硬化:指非水肿非浆液渗出情况下的明显坏死或硬化皮肤的程度;- 纵隔或腹膜后有肺受累表现:指肺部中心干扰(如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 抗Scl-70抗体阳性:抗组蛋白抗体SC70阳性3.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Kasukawa标准:- 临床特点:Raynaud现象、蛋白尿、血管病变、肌肉骨关节疼痛、干燥症状;- 抗U1-RNP抗体阳性;- 任一抗核抗体阳性。

以上仅为常见的几种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各种结缔组织病还有其他特定的诊断标准,诊断应综合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具体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怀疑结缔组织病,请尽早就诊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什么是混合结缔组织病(精品)

什么是混合结缔组织病(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什么是混合结缔组织病(精品)什么是混合结缔组织病?混合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MCTD)是 1972 年 Sharp 提出的一种新的结缔组织病。

该病的特点为临床有类似 SLE、 SSc、 PM/DM 或 RA 的混合表现,同时伴有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特别是抗 u1RNP,即抗 snRNP 抗体),而抗 Sm 抗体阴性。

几十年来, MCTD 是否是为一独立的疾病,一直颇有争议。

其原因是:①部分最初诊为 MCTD 的患者,随时间的推移,其临床表现向某一特定的结缔组织病(CTD)发展,使其可确诊为 SLE、 RA、SSc 或 PM/DM;②MCTD曾经被认为是一预后良好的疾病,但随认识的深入,发现 MCTD 也常见合并类似于其它 CTD 的重要器官损害;③抗u 1RNP 抗体阳性并非仅限于 MCTD 患者;其它 CTD 患者,尤其 SLE、 SSc 等,该抗体也可阳性。

因此,有人提出将mixed CTD 改称为undifferentiated CTD (UCTD)或overlap syndrome(重叠综合征)等。

尽管如此,由于目前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如满足以下特征,即可确定某种 CTD 是一独立疾病或综合征:①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②有典型的自身抗体;③有特定的遗传特点;而多年观察发现, MCTD 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有特征1/ 7性的自身抗体(抗u 1RNP),并与特定基因相关,故多数学者仍倾向于认为 MCTD 是一独立的疾病。

MCTD 的患病率不详,估计可能高于 PM,而类似 SLE。

发病年龄在 4~80 岁之间,平均年龄 37 岁,女性约占本病患者 80%,。

crest综合征名词解释

crest综合征名词解释

crest综合征名词解释Crest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结缔组织病,也被称为限制性皮肤硬化症(Limited Cutaneous Systemic Sclerosis, lSSc)。

它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一种类型,主要影响皮肤、血管和内脏器官。

Crest是一个缩写词,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症状和体征:1. C: 钙化(Calcinosis):皮肤和软组织中的钙沉积,形成结节或囊肿,常见于手指、手腕和手臂等部位。

2. R: 需要Raynaud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这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疾病,导致细小的血管收缩,导致手指和脚趾出现变白、变紫、变红的循环性变化。

3. E: 强发性食道痉挛(Esophageal dysmotility):食道的肌肉运动异常,导致进食困难、胃食管反流和食道炎症等消化道症状。

4. S: 颗粒样指(Sclerodactyly):手指和脚趾小关节周围的皮肤变硬、变厚,导致手指和脚趾变形,使日常活动受限。

5. T: 局限性皮肤硬化(telangiectasia):皮肤上小血管扩张和呈现红色,尤其出现在脸部、手指和舌头。

除了Crest症状,还有其他一些与Crest综合征有关的常见体征和症状,包括巩膜下纤维化、关节炎、唇部溃疡、指甲变化、心脏病变(如心肌纤维化和心包炎)、肺纤维化和高血压等。

Crest综合征的诊断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图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段。

目前尚无针对Crest综合征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以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Crest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进展可以是缓慢的,并且病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进行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新特点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新特点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具有多重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标准涉及临床表现、血清学特征等多个方面。该病早期表现往往不典型,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易疲劳、肌痛、关节痛、雷诺现象等症状,这些表现常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பைடு நூலகம்疮等相似。然而,若患者出现手部肿胀或硬化,且血清中检测出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或斑点型免疫荧光抗核抗体阳性,则应高度怀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可能。尽管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但免疫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关键因素之一。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因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对阳光不敏感,且药物诱发抗体升高的现象与本病无直接关联。综上所述,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临床、血清学及免疫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体系。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与治疗PPT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与治疗PPT

THANK YOU
汇报人:
药物治疗: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 药物进行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调整饮食、运动、 睡眠等生活习惯
心理支持: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 助患者应对疾病带 来的压力和困扰
家属与患者教育
教育内容:疾病知识、治疗方案、药物使用、饮食和运动等 教育方式:面对面交流、电话咨询、网络平台等 教育目标: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 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学等 诊断标准: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 查中的一项或多项,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生物制剂:用于抑制特定免 疫细胞,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肠道负担
心理干预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减 轻心理压力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 交流,获得情感:教授患者自我调节方法, 如冥想、深呼吸等
并发症及其处理
常见并发症
关节病变:如关节疼痛、肿 胀、活动受限等
肺部病变:如肺纤维化、肺 动脉高压等
肾脏病变:如肾炎、肾功能 不全等
血液系统病变:如贫血、血 小板减少等
皮肤病变:如红斑、皮疹、 皮肤硬化等
肌肉病变:如肌肉疼痛、无 力、萎缩等
消化系统病变:如食管炎、 胃炎、肠炎等
神经系统病变:如头痛、头 晕、癫痫等
并发症处理原则
早期发现: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发症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并发症,立即进行治疗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手术等多种治疗方式 预防为主:加强健康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概述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种少见的结缔组织病。

临床表现上常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皮病(SSc)、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的部分症状,但均达不到这些疾病各自的诊断标准。

血清学以高滴度抗U1-RNP抗体为特征,1972年由Sharp等人首先报道。

英文名称: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

其它名称:混合结缔组织病、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相关中医疾病:痹证、皮痹、肌痹。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雷诺现象、关节痛、肌肉痛。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血清抗核糖核蛋白抗体、血清类风湿因子、心电图、X线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若累及心肺发生肺动脉高压,可能会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发病特点三、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的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及病毒感染等有一定关系。

基本病因:1、遗传因素有免疫疾病家族史者患病率更高。

2、免疫异常总的来说以自身免疫学说为公认,多种异常的免疫学因素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3、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导致自身免疫紊乱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症状症状总述:本病的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及病毒感染等有一定关系。

典型症状:1、雷诺现象雷诺现象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最常见的皮肤改变,通常在病程早期即出现。

表现为四肢指端如手指接触冷水后变色,间歇性发白、变紫、发红,最后恢复皮肤正常颜色。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神经系统累及与治疗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神经系统累及与治疗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疾病累及自主神经,可能导致血压异常、心率失常等症状。
自主神经系统受累
01
心血管系统症状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累及自主神经 ,可能导致心悸、胸闷等心血管 系统症状。
02
消化系统症状
03
泌尿系统症状
疾病累及胃肠道自主神经,可能 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 统症状。
疾病累及泌尿系统自主神经,可 能导致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 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用于帮助患者缓 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如运动疗法、职业疗法等,用于帮助患者恢复肌 肉力量和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
脑血管疾病
由于血管炎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可能引 发脑缺血或脑卒中。
癫痫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可能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癫痫发作。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神经系 统累及与治疗
目 录
• 引言 • 神经系统累及表现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策略与方案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神 经系统累及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提高对MCTD神经系统累及的认识和 诊疗水平。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概述
通过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针对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神经营养药 物等,同时辅以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 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向患者详细解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 症状、发展及预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

2022年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022年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1概述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nRNP)抗体,临床上:有雷诺现象、双手肿胀、多关节痛或关节炎、肢端硬化、肌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等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局部患者随疾病的进展可成为某种确定的布满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病(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

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B细胞的高反响性导致高滴度的抗μlRNP抗体及抗μl-70000抗体,外周血中抗μl-70000反响性T细胞的存在及T细胞的活化,μ1-70000抗原的凋亡修饰和针对修饰抗原的自身免疫以及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Bl*04/*15的遗传学相关因素参与MCTD发病。

我国MCTD发病率不明,但并非少见。

2临床表现患者可表现出组本钱疾病的各种结缔组织病(SLE、SSc、PM/DM或RA)的临床病症,然而MCTD具有的多种临床表现并非同时消灭,重叠的特征可以相继消灭,不同的患者表现亦不尽一样。

在该病早期与抗u1RNP抗体相关的常见临床表现是双手肿胀、关节炎、雷诺现象、炎性肌病和指端硬化等。

2.1早期病症:大多数患者有易疲乏、肌痛、关节痛和雷诺现象。

假设患者消灭手或手指肿胀、高滴度斑点型ANA时,应认真随诊。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患者假设消灭高滴度抗u1RNP抗体预示以后可能进展为MCTD;急性起病的MCTD较少见,表现包括PM、急性关节炎、无菌性脑膜炎、指趾坏疽、高热、急性腹痛和三叉神经病。

2.2发热:不明缘由发热可能是MCTD最显著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病症。

2.3关节:关节苦痛和僵硬几乎是全部患者的早期病症之一。

60%患者最终进展成典型的关节炎,常伴有与RA相像的畸形,如尺侧偏斜、天鹅颈和纽扣花畸形。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护理体会探讨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护理体会探讨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护理体会探讨摘要:目的:总结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40例住院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结论:护士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了解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尽快做出明确的诊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成功治愈的主要保障。

关键词: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护理;体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肌炎(PM)、硬皮病(SSc)、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为特征的疾病。

由于其在血液中的高滴度和U1RNP抗体的高滴度,被称为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多年来,MCTD是一种早期表现,还是一种亚型,抑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虽然仍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之所以接受这个名称,是因为有一组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抗体特征上都表现出MCTD。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以雷诺现象、手指肿胀、皮疹、关节和肺部病变为特征。

抗核抗体(ANA)和抗u1核糖体蛋白(U1RNP)的高滴度可在血液中检测到。

1关于MCTD的诊断MCTD于1972年首次提出,三十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对MCTD的特点及转归展开了探讨。

目前关于MCTD是否能称之为完全独立的一种疾病,或者它只是某一种特定的结缔组织疾病的中间过程,最终会演变为SLE或SSc等风湿性疾病的观点仍存在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MCTD是一种可独立诊断的疾病。

临床对有雷诺现象、关节痛或关节炎、肌痛、手肿胀的患者,如果有高滴度斑点型ANA和高滴度抗u1RNP抗体阳性,而抗Sm抗体阴性者,要考虑MCTD的可能,高滴度抗u1RNP抗体是诊断MCTD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为最少见的结缔组织病,MCTD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

报道MCTD每年的发病率约为2/10万,发病10年间转化为SLE和SSc的比例约为8.5%和6.3%。

风湿免疫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诊治规范

风湿免疫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诊治规范

风湿免疫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诊治规范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叠综合征,具有与其他结缔组织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相类似的表现,但与三者中任何一个又不完全符合,不能归属于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的综合征,因而称为混合结缔组织病。

本病在临床上极少有肾脏损害表现,但在免疫学血清检查有高滴度的抗RNP抗体,而且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一、病因(一)免疫因素本病的病因尚无定论,鉴于本病并发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混合表现,故对本病是一种独立疾病还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尚有争议,但总的说来以自身免疫学说为公认,即可能是在遗传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损坏、退化和变异的成分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引起免疫病理过程。

其理由为:①本病与自身免疫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有很多共同表现。

②测得敏感而特异的高滴度的抗RNP抗体,表皮基底膜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着,免疫荧光学检查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斑点型抗核抗体。

③抗核抗体几乎全部阳性,而且其他血清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因子等也有部分阳性。

④在自身免疫病的代表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病变处,部分患者可查出抗RNP 抗体。

有人发现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有一种抗淋巴毒抗体(抗淋巴细胞抗体),此抗体本质是IgM,对周围T,B 细胞均有破坏作用,它的活性与周围血液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呈反比,在病情活动期其活性升高,在缓解期则活性降低,有皮肤、神经、食管症状者阳性率高,但与肾脏改变、关节症状无关。

(二)遗传因素分析证明,凡是带有人白细胞抗原-B8(HLA-B8)者,均容易发生混合性胶原病,而且其抑制性T淋巴细胞(T₈细胞)功能低下,有人认为B8可能是免疫反应控制失调的标志,抑制性T淋巴细胞与免疫反应基因控制有关,当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免疫反应基因即失去控制,结果导致体内免疫失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失调),当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可引起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低下,T:细胞还可抑制自身免疫的反应性,它的功能一旦缺损,就可出现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抗原过剩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又可随血液循环而到达身体其他脏器,并在那里沉淀和引起组织损伤。

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它的发病机制和具体病理学特点对于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一、免疫病理学特点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

患者往往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卡尔代兹抗体(anti-CD、Anti-HSP90)等。

这些自身抗体的生成和大量沉积导致了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激活了补体系统,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此外,红斑狼疮患者还存在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异常,包括增殖、分化和活化等方面。

这些异常的免疫病理学改变是红斑狼疮疾病的基础,也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器官损害的病理学特点红斑狼疮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病理学特点与不同器官的损害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器官损害的病理学特点:1. 皮肤损害:皮肤病变是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皮损病理学可见表皮角化不全、表皮变性坏死、表皮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真皮小血管炎等。

2. 肾脏损害:肾脏是红斑狼疮最严重的器官受损之一,也是主要的预后不良因素。

肾脏病理学特点为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局灶性增生、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

3. 关节损害: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滑膜炎症,病理上可见滑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滑膜下血管扩张等。

4.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脑膜炎、脑实质炎、脑局灶病变等。

病理学特点主要为脑组织的血管炎症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三、诊断价值红斑狼疮的病理学特点不仅有助于对其临床表现的解释,还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 确定诊断:红斑狼疮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

病理学特点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特别是对于早期、无典型表现的病例。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7
治疗策略及展望
现有治疗手段概述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和控制病情发展。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 液循环。
心理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和压力,改善生活质 量。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其他物理因素
如电离辐射、机械性损伤等,也可能与混合 性结缔组织病发病有关。
05
发病机制探讨
组织损伤机制
1 2 3
免疫复合物沉积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关 节滑膜等部位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组织损 伤。
自身抗体作用
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 RNP抗体等,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 疫复合物,导致组织损伤。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使用、紫外线 辐射等也被认为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的发生有关。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 交互作用,共同影响混合性结缔组织 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某些基因突 变可能增加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03
免疫异常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是指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 多个等位基因,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 者中常存在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
家族聚集现象
家族史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患者家族成员中患病的概率高于一般人 群。
遗传模式
虽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遗传模式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支持多基因遗传 模式,即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混合结缔组织病?
混合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1972年Sharp提出的一种新的结缔组织病。

该病的特点为临床有类似SLE、SSc、PM/DM或RA的混合表现,同时伴有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特别是抗u1RNP,即抗snRNP抗体),而抗Sm抗体阴性。

几十年来,MCTD是否是为一独立的疾病,一直颇有争议。

其原因是:①部分最初诊为MCTD的患者,随时间的推移,其临床表现向某一特定的结缔组织病(CTD)发展,使其可确诊为SLE、RA、SSc或PM/DM;②MCTD 曾经被认为是一预后良好的疾病,但随认识的深入,发现MCTD也常见合并类似于其它CTD的重要器官损害;
③抗u1RNP抗体阳性并非仅限于MCTD患者;其它CTD患者,尤其SLE、SSc等,该抗体也可阳性。

因此,有人提出将“mixed”CTD改称为“undifferentiated”CTD(UCTD)或“overlap”syndrome(重叠综合征)等。

尽管如此,由于目前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如满足以下特征,即可确定某种CTD是一独立疾病或综合征:①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②有典型的自身抗体;③有特定的遗传特点;而多年观察发现,MCTD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抗u1RNP),并与特定基因相关,故多数学者仍倾向于认为MCTD是一独立的疾病。

MCTD的患病率不详,估计可能高于PM,而类似SLE。

发病年龄在4~80岁之间,平均年龄37岁,女性约占本病患者80%,。

MCT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什么?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1.遗传因素许多研究发现,MCTD与HLA基因密切相关,但报道结果不尽一致。

1988年,Black报告,本病患者HLA-DR4出现频率增多,但仅限于有关节炎症状者。

MCTD患者中,HLA-DR4阳性者,发病年龄多较轻;而HLA-DR2阳性者,则发病年龄较大。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白种人MCDT患者,HLA-DR4频率增多,而HLA-DR5明显降低。

我国学者则发现,汉族人中的MCTD与HLA-A、B无相关性,而与HLA-DR4、DR5相关;有肌炎表现的MCTD患者中,HLA-DR4、DR5抗原频率的增加更为显著。

HLA抗原与抗RNP抗体的产生有相关性。

HLA-DR4与抗u1RNA抗体的产生亦有相关。

2.免疫损伤许多研究提示,免疫损伤与MCTD发病有关。

本病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抗RNP抗体,且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提示B细胞功能亢进;同时,其总淋巴细胞数及T淋巴细胞数均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及CD8+T细胞可分别或二者皆减少。

NK细胞功能正常。

MCTD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异常与SLE、干燥综合征、SSC及RA皆不相同,这更支持MCTD是一独立疾病的概念。

MCTD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
MCTD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多关节炎、雷诺现象、肿胀手或指端硬化、肺部病变、炎性肌病和食道运动减弱等。

亦可有发热、淋巴结病变、脱发、红斑、浆膜炎和心脏疾病等,但较少见。

1.皮肤 80% MCTD患者有皮肤损害,主要特征为手及手指的肿胀,手指可呈腊肠样改变;皮肤绷紧、肥厚,失去弹性,呈硬皮病样。

面色苍白、萎黄,肿胀,可有狼疮样皮疹。

上眼睑紫红色斑,指间关节紫红色丘疹,可伴脱发、光敏感、口腔溃疡等。

甲周及面部毛细血管扩张。

2.雷诺现象见于80% MCTD患者。

3.肌肉近端肌肉疼痛、压痛、无力,肌酶可升高;肌电图可呈典型的PM改变。

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变性,血管周围和间质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关节 75% 本病患者有多发性炎性关节炎或关节痛,关节畸形少见;但可有RA样改变。

X线检查,可有骨侵蚀性病变。

5.肺 80% 患者有肺部病变,多数为无症状性。

可有一过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

肺间质可出现纤维化;肺功能受损,最常见的是二氧化碳弥散功能障碍,肺活量下降,呼吸受限,运动性呼吸困难及肺动脉高压。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基底部网状结节阴影。

6.肾以往认为,本病很少累及肾脏,且预后良好;但近年观察发现,本病肾脏病变并非少见,部分病例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7.其它脏器心脏损害时,可有心包炎、心肌炎、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瓣膜病变及心衰等。

约10% 患者可发生神经系统病变,如无菌性脑膜炎、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癫痫等,尚可有精神病。

消化道累及者
可占70%,表现为食管运动减低、食道扩张、吞咽困难等,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常合并干燥综合症或桥本甲状腺炎。

MCTD实验室检查特点是什么?
1.血清学特征①免疫荧光检查,高滴度ANA阳性,呈斑点型;②高滴度的抗ENA抗体阳性(血凝法>1∶1000);③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阳性(抗u1RNP抗体为标志抗体);抗Sm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阳性率极低。

尚可有RF及抗hnRNP-A2/RA3S抗体、抗SSA、抗SSB抗体。

有人将有高滴度抗u1RNP抗体,而不符合MCTD诊断标准者,诊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跟踪观察发现,2年内多数UCTD患者可演变成MCTD;相反,有低滴度抗u1RNP的UCTD患者,几乎均演变成其他特定的CTDs。

证明抗u1RNP是MCTD的血清学标志。

2.其他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γ-球蛋白显著升高。

T淋巴细胞数减少,Ts细胞功能降低,CIC阳性。

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MCTD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1986年,Sharp(美国)、Kasakawa(日本)及ALarcon-Segovia(墨西哥)3位学者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诊断标准。

我国学者沈南等经观察认为,Sharp诊断标准特异性较高。

Sharp标准
1.主要标准(1)肌炎(严重);(2)肺部累及①CO2弥散功能<70%;②肺动脉高压;③肺活检示增殖性血管损伤;(3)雷诺现象或食道蠕动功能降低;(4)肿胀手或手指硬化;(5)抗ENA≥1∶10000,抗u1RNP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阴性;
2.次要标准(1)脱发;(2)白细胞减少;(3)贫血,血红蛋白,女性<100g/L,男性<120g/L;(4)胸膜炎;(5)心包炎;(6)关节炎;(7)三叉神经病变;(8)颊部红斑;(9)血小板减少,<100×109/L;(10)肌炎(轻度);(11)有手指肿胀既往史。

确诊 a.4个主要标准(+);b.血清学抗Sm阴性,抗RNP抗体阳性,滴度<1∶4000;
可能诊断 1.临床 a.3个主要标准(+);b.2个主要标准(1、2或3)(+)及2个次要标准(+);2.血清学抗RNP抗体阳性,滴度>1∶1000。

本病应与SLE、硬皮病、PM/DM、重叠综合征等相鉴别。

怎样治疗MCTD?
糖皮质激素对手及面部肿胀、浆膜炎、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早期间质性肺炎等均有效。

常用药物为泼尼松20-60mg/d,口服。

对于有肺动脉高压、肾脏损害、血管病变及心肌炎等MCTD患者,应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如CTX、Aza等;还可用活血药、血管扩张剂、NSAIDs等。

秋水仙碱对皮肤硬化有效;硝苯吡啶则可缓解雷诺现象。

表 MCTD推荐治疗方案
MCTD预后如何?
以往认为,MCTD是预后良好的疾病,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较少;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但近年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本病病程中,重要器官(如肾脏、心脏、肺等)均可受累。

文献报道,MCTD死亡率与SLE相当;亦有人报道,本病的死亡率为13%。

主要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其他肺部损害、肺源性心脏病、肾脏功能不全、心衰、心包填塞、泛发性血管炎、结肠穿孔等。

儿童MCTD通常病情较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