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碍;焦虑和恐惧影响比较明显……
01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因子
具体影响
影响因素
影响因子
人的许多具心体理影行响为受遗传的影响,许
生理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遗传、 遗传 人的许多多心遗理传行病为都受存遗在传智的力影缺响陷,;许多遗
生理因母素亲的孕期情况母意亲外的伤孕期传情病况都存不在良智的力胎缺内陷环;境不造良成的的胎某内些环素境质造缺陷 害和疾病意外伤害和疾成病的某些可素成质为缺儿陷童可心成理为发儿育童的心障理碍发;育的 障碍;分分娩娩中中的的脑瘤脑损…损伤…伤、、脑脑外外伤伤及及脑脑瘤……
主观因素
动机
动机冲突动若机不冲及突时若和不妥及善时地和解妥决善,地就解会决造,就
主观因素
情自绪我和意气识质情自绪我动和意机气识成都导质强会致烈阻儿的碍童会自的消情个心造我健极绪性理响成评全情波的异比强价发绪动健常较烈过展容;全和明的高。易自发障显情或导我展碍…绪过致评。;…波低儿价焦消动,童过虑极;都心高和情会理或恐绪阻异过惧容碍常低影易个和,性障
环境因素
各类环境 自然环境
各家类庭环环境境 托幼机构
环境因素 衣食住行 家庭环境
衣社食会住环行境 自然环境
休闲娱乐 社会环境
休闲娱乐
社会交往 托幼机构双刃剑—社—会高交脂往电肪子高化热…量…食物、信息化、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P.15 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式:(1)霍门——健康的生态模型,将健康看作遗传、环境、自身和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
(2)布鲁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健设施的易获得程度、生物学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HS=f(E+AcHs+B+LS)。
(3)英格尔——基于系统方法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2、P.18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理解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意义在于:从注重生理原因到注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系统论观点揭示各种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1)生物纬度——包括遗传因、神经类型、生理生化和免疫特征等。
(2)心理纬度——包括认知、情感、人格特征、行为习惯、个体生活经验、价值观和信念等。
(3)社会文化纬度——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教育等。
3、P.1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先天素质、机体损伤或疾病、生理发育迟缓、生化改变。
4、P.19 三类遗传:(1)直接遗传——由于遗传因素而引起的行为异常。
(2)间接遗传——由于某一遗传性而间接引起的行为异常。
(3)轻微遗传——某些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只起轻微的作用。
5、先天素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6、机体损伤或疾病:机体(特别是脑)的损伤或疾病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7、生理发育迟缓:由于生理机能受损而造成的发育迟缓现象。
8、生化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大脑功能的重要影响。
9、先天素质中胎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孕母营养状况、患病或用药状况、情绪状态、环境污染、放射线、烟酒等。
10、P.24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因素:需要、动机、自我意识及情绪。
11、P.24从学前儿童的需要、动机、自我意识及情绪等侧面综合分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
儿童的智力水平、性格、情绪稳定性等特征往往与父母的遗传有关。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家庭冲突、负面情绪等不良因素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监护人教养方式: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爱、支持和积极引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主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过度保护、强制性教育等负面教养方式可能会限制儿童的发展。
4.同伴关系: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心理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元素的发展。
5.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刺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会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然而,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并不存在简单的单一因果关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不同儿童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提供一个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并平衡以上因素的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关键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同伴关系。
此外,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
儿童身心健康儿童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明天需要他们去建设,我们的未来需要他们去延续。
因此,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
他们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威胁!儿童健康主要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
首先我们来谈谈儿童的身体健康。
一、影响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一)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因素1.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营养中各种营养素摄入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引起病症,或者他们的生活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皆可导致其急性或慢性中毒。
这是目前面临的化学因素。
还有一些物理因素,如气候的酷暑严寒,空气湿度、气压或气流的突变,电离辐射,噪声等变化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健康。
另外,学前儿童经由饮食、饮水、呼吸、皮肤接触、医疗事故等途径,可感染各种致病性细菌。
特别是饮食卫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
此言非虚,我们人每天都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儿童会比我们少很多,但仍要注意他们的饮食安全。
在家中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等等。
在学校要做好食品的采购、运输、贮存等过程的卫生工作,防止食品源污染及食品中毒事故发生。
学校食堂必须保持环境整洁,消除苍蝇、老鼠等有害昆虫及其蘖生条件。
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炊事管理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2.卫生保健设施儿童保健的社会服务包括保健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状况。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儿童保健的网络系统。
这对托幼机构进行了十分严格的规定,保健服务不仅应体现在供给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供给安全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开展预防接种和预防常见疾病等方面。
为了有益幼儿的身体健康,平时也应让孩子多锻炼,学会“跌倒”,增强自我保护本能、少用学步车,尽量让孩子动手脚,增强平衡能力,以减少摔倒的机会、同时父母也要加强对孩子的保护。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自我 认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评价
1.自我认识
(1)通过研究自我认识、防御性行为和行为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①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所表现的知觉 防御现象愈少。 ②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的行为适应愈 良好。 ③凡是被试的行为适应愈良好,他所表现的防御性现象愈少。 (2)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根据成人的评价和态度认识自己。 ②在与他人的比较和交往中认识自己。 ③在分析自己的行为结果中认识自己。 当儿童对自己的人士被歪曲时,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方面,个体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 己,还要根据环境的作用促进原有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有创新,以适应和改造 外界环境的变化。 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又善于在各种动机冲突或挫折情境中调 整自己的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这样的学前儿童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个 性,保持心理的健康。
2.罗杰斯的观点 (1)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它是主
观的,个体对自身的认识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向符合。 (2)个体时时都以自我概念作为评价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如若 经验与自我概念不符,就会产生焦虑和情绪困扰。 (3)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 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体的适应就越好,心里就越健康。
(3)对挫折的适应和调整 ①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
困扰和不安。 ②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 现的境界。 ③主体对环境的改造,克服不 利因素。 ④正视现实,承认挫折,以积 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挫折。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四、生理发育迟缓
三、机体损伤或疾病
会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儿童孤独、退缩、自卑的性格,导致其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五、生化改变
机体内对脑的功能有重要影响的中枢神经物质的代谢异常,可能成为
诱发生理和心理活动障碍的重要原因。例:多巴胺(DA)与多动症的关 系
考核知识点: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感觉统合失调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孩子的成长。在现 实生活中,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因为行为“古怪”,在与 小朋友的交往中常常无法得到公平待遇,久而久之在人群 中被孤立起来,成为同学们不愿交往的对象。
“圈养”诱发“城市病” 孩子长期吃精制食物,造成他们厌恶养育健康体魄的粗 蔬和五谷杂粮,孩子的身体或瘦弱、或肥胖。
(1)单一突变基因异常
(2)染色体异常
2.间接遗传:是由于某一遗传性而引起的异常行为。 3.轻微遗传:是指某些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遗传只 起轻微的作用。
(二)研究遗传因素的方法
1.家系研究 2.双生子的研究: (1)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差异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作用。 (2)异卵双生子: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请用本章学习内容分析这两位老师的做 法分别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王峻字小朋友,因讲话不清楚被老师、小朋友嘲笑而转园来 到我班。开始,他内向、怕事,整天不说一句话。我主动接 近他,与他聊天,发现他的优点便及时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 他,使王峻字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现在他能大胆主动 地给小朋友讲故事了。
如何防范儿童的“城市病” 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了大自然,进入了密闭、狭小的 空间,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患了“城市病”。 “城市病”大量涌现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
(二)先天素质
(三)机体损伤或疾病
(四)生理发育迟缓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一)动机与心理健康
动机推动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积极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原因。
1.动机冲突
2.挫折人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所要达到的目的受到阻碍就产生了挫折。
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主要集中在:
(1)学习方面(2)人际关系方面
(3)兴趣和愿望方面(4)自我尊重方面
(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1.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保证
2.正确地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出现偏差会阻碍个性的健康发展
3 .自我调节能否根据环境的作用促进原有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有创新,以适应和改造外界环境的变化
(三)情绪与心理健康
良好的情绪是儿童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
而消极的情绪会使人心理失去平衡,还会造成生理机
能的失调。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一)集体教育机构
1、学习的压力
2、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
3、教育机构的心理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4、托幼机构的物理环境(建筑,教学设备和儿童用具
等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
1、家庭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2、家庭的结构和功能
3、家庭成员的人格和行为
(三)公共教育领域(包括电视台、广播台、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
(四)社会文化体系(包括社会经济关系、宗教、伦
理道德、风俗法律、社会安定状况、社会福利状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保健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情绪、情感不稳定,容易冲动;情绪、 情感具有外显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 我调节情绪等能力逐渐增强,冲动性开 始减少,稳定性逐步提高,情绪、情感 的表现也逐渐内隐化。
&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四)个性发展的特点
2岁左右,儿童个性开始萌芽,但 还未形成稳定的个性特点;3~6岁, 个性逐渐形成,表现出对人、己、事物 的稳定态度,个体的差异也逐渐明显。
&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先会理解后会表达,先会发音后应用词句。 1岁左右掌握单词句;1岁半能掌握双词句;2 岁左右会说简单句,并逐渐说复合句;3岁左右 已能掌握民族基本语音;6岁左右能基本掌握民 族口头语言。
学前儿童的语言带有情境性,语言随着思维 发展而发展,同时也促进着思维的发展。
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觉行动、具体形象 和抽象逻辑三个思维阶段。3岁以前,思 维离不开动作和实物;3岁以后,思维逐 渐摆脱动作的束缚;5~6岁能够初步使用 概念等进行思维。
想象是伴随着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而逐渐 出现的,3岁前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想 象能力;学前儿童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保健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保健
学前儿童年龄小,心理发展水平受身体生长发育水平的制约,对
环境刺激的反应与成人完全不同,因而表现出特有的心理发展特点。
课
那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受哪
前 些因素的影响?
热
有些幼儿从小娇生惯养,成为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这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生理因素(遗传、发育水平、性别等)、心理因素(气质、个性、情绪、自我概念等)和社会因素(家庭、托幼机构、社会等)。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
遗传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首先,遗传赋予了人们感知觉器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它们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遗传带给人们的肤色、体型、相貌等生理特征也间接影响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
同时,个体拥有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差异、能力差异等也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2)发育成熟度。
发育成熟度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成熟度是指机体发育所达到的某种水平。
个体发育成熟的快慢,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成熟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以婴儿排尿训练为例:机体排尿过程包括了膀胱尿液充盈,压迫刺激膀胱壁感受器;感受器将信息上传到大脑,产生尿意;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出尿液。
自我控制排尿意味着当机体产生尿意后先暂时忍住不马上排尿,在完成找厕所或马桶、脱裤子等系列准备工作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排尿。
这种控制排尿等的意识和能力通常要到2岁左右才初步具备。
因此,过早训练婴幼儿排尿是没有意义的,往往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婴幼儿会因为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一再遭受挫败,变得沮丧或逆反。
故耐心等待儿童的发育成熟,不拔苗助长,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心理因素(1)气质。
气质类型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种类型。
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①容易照看型:生活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情绪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比较专注,不易分心;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
②难以照看型:生活没有规律(睡觉、饮食及排便不规律);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且反应消极;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与成人关系不密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和协调
5.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 生理因素⑴遗传因素⑵先天的非遗传因素⑶后天的脑损伤⑷体内生化指标改变。
心理因素⑴个性特征:“难养型”和“易养型”⑵心理冲突⑶情绪、情感⑷自我意识
社会因素⑴家庭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⑵托幼机构幼儿园环境因素;幼儿教师因素
⑶社会
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1.改善环境
2.开展心理咨询
3.加强保健措施,促进健康
4.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在生活的初期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1. 家庭环境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的关爱、支持和安全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安全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此外,家庭中的积极互动和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学园环境学园环境是学前儿童重要的社交活动场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园环境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同时,学园环境也应提供支持和关爱,帮助学前儿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并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概念。
3.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和、支持性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而过于严厉或过度溺爱的教养方式则可能造成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因此,父母应当选择适度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满足学前儿童的需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性。
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贫困、暴力和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会对学前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他们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的风险。
与此相反,充满希望、和谐和公正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社会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资源,为学前儿童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5. 个体因素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学前儿童的个体因素也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儿童的性别、性格特点和遗传背景等都与心理健康有关。
另外,学前儿童早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也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引导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包括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等方面的正常发展。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家庭环境稳定、和睦、温馨,家长之间的关系融洽,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孩子会感到安全、被重视和受到鼓励,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混乱、矛盾重重,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甚至出现家庭暴力等不良情况,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其次,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而学校教育则需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宜的教育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强调过分的竞争、功利或者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环境包括社区、邻里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如果社会环境宽松、和谐,社区资源丰富且受到重视,邻里关系和睦,社会文化价值观积极向上,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反,如果社会环境紧张、不和谐,社区资源匮乏,邻里关系紧张,社会文化价值观消极,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立和压力,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此外,儿童自身的特点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儿童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会有所不同。
一些孩子可能天生性格开朗、自信,适应能力强,对新环境和新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另一些孩子可能较为内向、胆小,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关怀,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导致他们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因素是各种各样的,一般可以分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一)生物学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孕妇的健康状况及其环境的影响,包括儿童出生后机体损伤、疾病(包括生化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1.遗传大量研究表明,遗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期发育障碍和精神疾患,包括婴儿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症等的发生和发展均与遗传有关,而且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儿童常伴有行为异常。
如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早期死亡、智力低下的比例远比非近亲结婚的高。
2.孕期状况孕妇的健康状况及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孕妇患病,用药、营养、情绪、烟酒、放射线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例如,妊娠早期患风疹,可引起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缺碘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使儿童患呆小症;孕妇用药不慎可引起各种心理疾患,如用抗妊娠反应药“反应停”,可引起胎儿肢体、心脏、眼、耳等多处畸形;抗菌素药“链霉素”可引起先天性耳聋等;孕妇营养不良可导致胎儿为低体重儿、先天畸形等;孕妇情绪不好,使体内分泌的激素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烟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化合物使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发生障碍和畸形;孕妇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胎儿患“酒精中毒综合症”,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x放射线使胎儿发生严重畸形,身体、大脑发育迟缓;环境中汞、铅等有害元素的污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是指0-6岁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主要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相反,一个紧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2. 社会环境除了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
孩子所在的社区、幼儿园或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都会对孩子产生塑造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负面因素,比如暴力、封闭的家族圈子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3. 情感关怀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关怀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好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
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4. 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促进孩子的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贫乏的学习环境则会限制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
5. 基因因素基因因素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孩子天生就对某些事物更加敏感,而有些孩子则相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指3到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会经历许多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一些特征和特点。
同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到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特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验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直观的,他们更善于观察和模仿。
他们还容易陷入片面、片段的思维方式,缺乏整体性思维。
其次,学前儿童情绪变化较为频繁。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许多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他们会表现出兴奋、好奇、喜悦等积极情绪,也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
他们还会表现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情绪的反应较为强烈。
此外,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但仍然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能力。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思维容易跳跃,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为片面。
最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始发展。
他们在这个阶段会逐渐离开家庭环境,与其他儿童和成人接触。
他们会通过游戏和交流来增强自己的社会性。
他们初步形成了部分的社会角色意识,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会性发展都有影响。
其次,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游戏和学习中获得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媒体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儿童本身的因素 (1)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 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与被其他同伴 接受或拒绝有关联。被同伴接受的学前 儿童常常比较友好、外向、热情、乐于 助人;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因为缺少社会 交往能力,对同伴不友好或认知能力、 活动能力较差,亦或是有部分学前儿童 具有攻击性行为而失去了同伴。
(2)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 在学前儿童的相互交流中,同伴对 学前儿童习得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可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大多数攻击性行为是指向 其他儿童,而不是指向成人的;同样,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如:同情、帮助、 合作、共享等也主要是指向其他儿童的。
二、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一) 多层次等级系统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系统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一个 多层次的等级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人体以下的各个层次 (如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如线粒体】、分 子、原子等),也包括人体以上的各个层次(如人际关系、 集体、文化、社会和国家、生态圈、宇宙等)。任何一个 层次系统中的变化会影响到上、下层次,同时任何一个层 次系统又会受到比它高的层次系统或者低的层次系统的作 用。总体的健康反映的是系统内和系统间高水平的协调, 当然,这种协调会在任何层次遭到破坏(如在细胞、器官 系统、整体的人、社区层次等)。因此,我们应根据每个 等级层次上每个系统的相对完整性和功能活动来形成健康 的概念、疾病的概念、功能丧失的概念。
(5)教师提供的机会
幼儿期是儿童富有创造力的时期。老 师要为儿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激 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 想法。并且老师需要对儿童创造力的表 现作出及时的回应,来强调儿童的创造 力。
(6)教师安排的适当的活动
教师应当使托幼机构的各项活动适 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促 进学前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提 高。托幼机构要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目 标,而在具体目标的设定上又不必整齐 划一。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目录一、生物因素 (2)1. 遗传因素 (3)2. 身体健康 (3)3. 年龄特点 (4)二、家庭因素 (5)1. 家庭结构 (6)2. 家庭教育方式 (8)3. 家庭氛围 (9)4. 父母素质 (10)三、社会因素 (11)1. 社会环境 (12)2. 社会文化 (13)3. 社会经济地位 (14)4. 同伴群体 (15)四、学校因素 (16)1. 幼儿园环境 (18)2. 教师素质 (19)3. 课程设置 (20)4. 亲子关系 (21)五、心理因素 (22)1. 认知发展 (23)2. 情感发展 (24)3. 社会性发展 (25)4. 自我意识 (26)六、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 (28)1. 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8)2. 心理发展对生理发展的影响 (30)七、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 (30)1. 多因素共同作用 (32)2. 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33)一、生物因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方面。
遗传因素:遗传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儿童的智力、性格、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儿童更容易患上某些心理疾病,如自闭症等。
生理发育: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对其心理发展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逐渐成熟,这对其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大脑结构:大脑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大脑皮层的发育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儿童在注意力集中、空间感知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差异。
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损伤或发育不良也可能导致特定的心理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或孤独症谱系障碍。
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生物因素共同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了解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传因素是指儿童在遗传上所获得的与心理发展相关的基因。
首先,遗传因素可以通过传递基因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智力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决定了儿童在学习和其他认知活动中的能力。
研究发现,智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即父母的智力水平与儿童的智力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儿童遗传上的优势性基因往往会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智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遗传因素还可以对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产生影响。
情绪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可以导致儿童情绪的易激惹、焦虑、抑郁等问题。
另外,一些基因也与儿童的内外倾性格相关,这些特点进一步影响了儿童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
此外,遗传因素还可以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发展。
行为是儿童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自我控制和与他人的互动。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会增加儿童患上行为障碍(如多动症)的风险。
另外,一些基因还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帮助行为和合作行为等社会行为特征相关。
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环境因素同样重要。
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质量等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方面,除了关注遗传因素外,我们也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以全方位促进其心理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能综合分析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生物 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原因主要有遗传以及与遗传有联系 的素质,生理生化改变以及有机体损伤等。
(一) 遗 传 的 分 类
1.直接遗传:指的是明显由于遗传因素而引起的行为异常。
三、应激事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创伤后应激主要是指个体在经历或目睹了极度的、不可抵 抗的创伤性事件后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紊乱,从而感到强烈 的害怕、无助或者恐惧。 分类: 家庭应激事件 社会重大事件
四、人格特征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格特征:
独特性 稳定性 综合性 功能性
问题: 同一心理障碍的人都具有同样的人格特征还是任何 一类人格特征都可能会发生心理疾病?
品行障碍: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冲动和适应困难等; 焦虑症:情绪不稳定和内向性格被视作此症的易感素质或 性格特征。具有这种性格的幼儿多愁善感、易焦虑不安、 严肃、古板、保守、不善交际、孤僻; 恐怖症:幼儿性格多是高度的内向、胆小、怕羞、依赖性 强、易焦虑; 神经性厌食症:幼儿多表现出任性自负、固执、敏感、爱 打扮、追求时髦和盲目自信等特点; 适应障碍: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敏感、易紧张不安、耐 受力差和适应环境困难的幼儿易在某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 发生此症。
(1)单一突变基因异常 (2)染色体异常
2.间接遗传:是由于某一遗传性而引起的异常行为。 3.轻微遗传:是指某些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遗传只 起轻微的作用。
(二)研究遗传因素的方法
1.家系研究 2.双生子的研究: (1)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差异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作用。 (2)异卵双生子: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第二节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早期经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应激事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人格特征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早期经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早期经验一般是从胎儿期到儿童入小学前的经历,主要包 括孕期母亲所提供的环境因素、儿童出生时的身体状况、 出生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接受学前教育状况等。
看起来是李卓霏任性,无理取闹。可爸爸没有从心理角度 去了解,李卓霏为啥非得立即要回去拿玩具,更多的是去 责怪她“任性”。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事情不会 考虑合理性,往往以不合实情表现出来。这种任性,实质 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 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幼儿姜方仪,父亲是财会,母亲是地质所。姜方仪在班级中 年龄偏小,各方面能力相对同伴来说较弱,在学习活动中基 本上不“听”老师所讲,也不参与听班间的讨论,表现很不 “专心”、自管自“开小差”、胆小、怕生。她妈妈还特别 注重孩子教育,在家为孩子创设了不错的学习环境,还常常 教孩子学这学那,也经常和老师联系很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幼 儿园的学习情况。 有次孩子的妈妈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偷偷”躲 在生活间里听课,作“实地考察”。活动中,姜方仪总是漫 不经心,独自静静的玩玩衣角,或者东瞅瞅西看看,对老师 的提问一副茫然的样子。区角活动时,其他孩子都兴趣很高 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但姜方仪有点不知所措,没有和同 伴一起游戏。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表现后,居然着急落泪 了。
早期经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胎儿期母亲不良行为和情绪影响儿童出生后的认知和行 为发展; 2.早期家庭教养经历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关; 父亲的教养行为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独特的积极的影响
二、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动力作用; 情绪指导幼儿的行为; 情绪对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四、生理发育迟缓
会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儿童孤独、退缩、自卑的性格,导致其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五、生化改变
机体内对脑的功能有重要影响的中枢神经物质的代谢异常,可能成为
诱发生理和心理活动障碍的重要原因。例:多巴胺(DA)与多动症的关 系
考核知识点: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考核要求: 1.识记:遗传因素、先天素质、机体损伤 2.领会:胎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二、先天素质
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之间复 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营养不பைடு நூலகம்的 影响
先天 素质
患病或用药 不慎的影响
情绪状态的 影响
三、机体损伤或疾病
机体损伤或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是影响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发展和造成他们心理发生障碍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分娩中可能出现的损伤。分娩过程中的异常可能造成脑损伤。 (二)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
早上来园,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告别,可李卓霏和 爸爸在门口僵持着,死也不肯进校门。爸爸很生气,后来硬是把 李卓霏抱进教室。可一转身,李卓霏又像小尾巴一样尾随父亲出 了校门,还大声哭叫“爸爸坏!”。在众多的父母亲面前,爸爸 觉得很没面子,朝女儿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又一把夹起孩子进了 教室,对老师说女儿不讲道理,瞎任性。在小伙伴面前,李卓霏 不哭了,但倔强地昂着头,横着眼盯着爸爸,还说“爸爸没道理 !”。 经老师了解情况,原来,李卓霏今天想带新买的电动车来园( 班级里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车子“的生成活动),可是李卓霏 出门时忘记带了,爸爸不同意再返回家里取,于是父女俩在校门 口进进出出了三次,还哭闹不止,把爸爸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 休。
第三节 环境和教育 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幼儿教育围观系统之一:家庭 家庭结构 家长的期望 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经济地位
李佳俊小朋友,性格倔强,个性鲜明。刚入园时,常常会不 自觉地动手打人,老师处理时,她总会振振有辞地说是别的 孩子先打了她,她才还手的。孩子之间经常有说不清的事, 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总是以“以后不要打人了”“小朋 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的方式正面教育教育就算了。 这样的一段时间里,李佳峻小朋友渐渐形成了说谎的习惯, 而且在同伴中表现专横、傲慢,对老师的话也常常仅是“耳 边掠过”。一天午睡起床后,我正在帮助孩子们整理衣服, 她又动手了,拿玩具柜上的硬塑玩具敲旁边小朋友的额头。 这回正好让我看见了,放学的时候我向她的父亲反馈情况。 当着孩子的面,父亲态度坚决地说“我家佳峻一般不会动手 的,除非是别人先动手,她才还手的,这也是正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