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农业模式及其借鉴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唐 芳(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农业支持政策,农业科教体系和农协是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经验。
我国应在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日本;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916(2010)01 0059 03The experience of Japan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and enlighten m entTANG Fang(D ept .ofM anage ment S ci en ce ,X i nyang Agricultura lCo ll ege ,X i nyang 464000,Ch i n a)A bstract :T he per f ec t agr icu lt ure legal framewo rk and agr i cultural support po li cy ,three i n one comb i nati on s agr i cultura l sc i ence and educati on syste m and the A g ricu lture Co operati ves are the successful exper i ences of Japan ag ricu lt ure m odern i zati on .W e shou l d i nsist on countrysi de fam il y jo i nt producti on responsib ilit y syste m ,develop t he cooperati ves e cono m ic organ i za ti on and tra i ns the hi gh qua lity agr i culture ta l ented person to rea lize Ch i nese agr i culture m odern ization .K ey words :ag ricu lt ure modern i zati on ;Japan ;exper i ence ;en ligh ten m ent1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及特点1.1 进程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1)从明治维新到1900年。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日本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其农业组织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调整,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日本,农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农户经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这些农业组织形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意义重大。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农户经营。
在日本,农户经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农业组织形式。
农户经营通过自然人家庭经营的形式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灵活多样,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农户经营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简单,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非常灵活,适应性强。
这种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多样化种植和生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灵活多样的农户经营模式,鼓励更多的农户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民合作社是日本农业组织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日本的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农民可以共同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共同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下,农民之间能够互相帮助、资源互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产量。
通过合作社,农民们还能够以集体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共同获取更好的市场资源和价格。
农民合作社的这种形式,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效益。
日本的农业企业也是其农业组织形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农业企业通常是由一批富有创业精神的农民或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成立的,这些企业通过资本的带动和市场的运作,开展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可以开展更加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我国,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的这种农业企业模式,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和现代化水平。
日韩现代农业模式及案例
⽇韩现代农业模式及案例⽇本主要围绕地产地销发展六次产业,⽽且由农协组织加⼯、建⽴直销店⽐较普遍;韩国则重点⽀持合作社前延后伸发展六次产业。
模式类型——从产业链看,主要有四种类型。
⼀是农产品加⼯销售型,主要利⽤当地农产品开展加⼯、销售,或者实⾏前店后⼚;⼆是农产品直销型,建⽴直销店销售当地农产品和加⼯品;三是产加销综合型,农产品⽣产、加⼯、销售、餐饮等⼀体化发展;四是休闲观光型,开展农事体验、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
从主体来看,主要有五种类型。
⼀是农业⽣产者向后延伸型。
⼆是农协主导型。
三是合作社引领型。
四是地⽅政府推动型。
五是农⼯商合作型。
⽀持政策与管理体制——(⼀)⽀持政策设⽴专项资⾦。
⽇本韩国都设⽴了专项资⾦,⽤于补贴、投资、贴息以及为六次产业主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本对六次产业涉及的主要环节都有专项资⾦补助。
建⽴六次产业化基⾦。
六次产业发展配套资⾦。
⽇本过去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以及为促进技术创新,先后实施了农⼯商合作事业计划、综合化事业计划、农业技术创新计划等,对农⼯商合作、新技术研发引进推⼴、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拓展等予以⽀持,六次产业主体也可以申请这些计划的资⾦⽀持。
农业⽣产发展资⾦。
⽇本韩国并没有因新设了六次产业发展专项资⾦(基⾦)⽽削弱原有农业⽣产扶持政策。
(⼆)管理体制⽇本和韩国在中央和省两级农业部门都设有负责六次产业化⼯作的专门司局和处室。
政府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发展规划、六次产业认定、投资⽀持、指导推进。
⽇本农林⽔产省在九个⼤区还设有派出机构承担有关六次产业咨询、指导和协调任务。
⽇本中央、省、基层三级农业部门还设有六次产业化⽀援促进中⼼,建⽴了专家服务团队,具体承担政策咨询、⽣产指导、产品展⽰、设计技术服务等⽇本MOKUMOKU农场简介:⽇本三重县伊贺市郊区,由农户养猪的经营联合体发展⽽成,以“⾃然、农业、猪”为主题的⼯作室农庄。
以家庭、学⽣为主要客群,强调亲近⾃然及家庭温馨,现已形成集⽣产、加⼯、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络购物于⼀体的主题农场区位:⽇本三重县伊贺市郊区⾯积:14公顷分区:该农场主要可分为四⼤区域: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产品展览、餐饮美⾷、休闲体验、商品购买、度假住宿等服务。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启示及借鉴
争力 以及农业现代 化的实现仍是摆在 我们面前 急需解决 的难
题 。充 分 借 鉴 经 济 发 展 背 景 相似 的 发 达 国 家 的 农 业 发 展 经 验 , 对 加 快 我 国农 业 建 设 具 有 重 大 的 现 实 意义 。
一
模式 的基本 内涵 。由农、 林、 渔、 商等消费 团体及金 融、 文教 、 新 闻等行政力量共 同组建的“ 一村一品 ” 协会主要负责方针 、 制定 计划 , 同时县政府组织建立研 究小组进行技术 支持 , 并对各 个
地 方 特 色 产 品发 放 补 助 金 。通 过这 个模 式 , 不 断 引进 和 开 发 新 技术, 逐 渐 发 掘 高 附加 值 的 加 工 业 , 不 断 促 进 各 地 区 的 农 林 水 产 业、 工 业 以及 旅 游 业 的 蓬 勃 发 展 , 增 强 了相 对 落 后 地 区 的 自 我修 复 能力 , 使其 尽快 脱 贫 致 富 。 ( 四) 机 械 化 及 政 府 过度 保 护 下 的农 民 兼 业化 。 伴 随 着 农 业 机 械 化 的发 展 以及 科 学 技 术 的 不 断 进 步 , 可 以 有 效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从 而 增 强 农产 品 的 国 际竞 争 力 , 鉴于此 , 日本 政 府 采 取 多 项
经济 /产业
《 合 作 经 济 与 科 技 》
N o . 1 s 2 0 1 5
日本 现代 农业 发展 启 示及借鉴
口文 /陈 晓 乐
(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
[ 提要] 本 文在 回顾 日本 农 业 发 展 历 程 的基 础 上 , 对 其 农
日本集约农业的模式与启示
日本集约农业的模式与启示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主要有两个发展模式:地多人少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实行规模农业经济,或者说粗放经济,主要着眼降低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地少人多国家如日本、荷兰、丹麦、以色列,则实行集约农业。
集约农业的特点就是通过向有限土地的高投入获得高产出的一种经营方式。
日本与中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不少相似之处:历史上都是长期的封建小农经济;在气候上两国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品种类似;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
耕地中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占较大的比例。
然而不同的是,两国的农业产值有较大差距:1994年日本农户平均收入为709万日元(约49万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收入为159万日元(约11万人民币).扣除两国价格因素也至少是中国同期农户收入的10倍。
一、日本集约农业的特点1.因地制宜的品种改良日本在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上下了很大工夫。
不仅下大气力改造本国固有品种;而且对原产于外国的农产品,也加以驯化改良,提高品质。
许多这样的优良品种又反过来被原产国引进。
如富士苹果、久保桃、20世纪梨、巨峰葡萄等。
从中国温带半干旱地区引进的柿子,经过改进,适应了日本多雨的气候,而且甜度高不脱涩可直接食用,品质和价值远超过中国的传统柿子。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地形复杂,各地自然条件差别较大。
日本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对各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培育出发挥本地优势的优良品种。
以水果为例,苹果主要产在凉爽的青森、长野两县,两地的苹果产量占全国的80%。
优质大米产自凉爽多雨的北方,尤其冬季多雪的新泻县有名。
樱桃产自山形,葡萄产白干热少雨的甲府盆地,橘子产自温暖的四国,茶以富士山脚下的静冈县最具盛名,那里的面向太平洋缓慢倾斜的火山灰台地、终年温和湿润的地理优势为茶提供了绝好的生长条件。
东京郊外的干叶茨城等县以蔬菜鲜花闻名。
2.适度规模1946年,日本通过第二次农地改革法,包括“自耕农创设特别法案”和“农地调整法改正法律案”,开始了被称为“农地改革”的土地制度改革。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日本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组织形式和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日本农业组织形式、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其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浅议。
一、日本农业组织形式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通过共同经营、共同服务和共同利益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的组织形式。
而农业企业则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组织,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日本的农业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是由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导成立的。
到了20世纪20年代,农村合作社积极发展,成为了农民的自主组织。
而农业企业则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二、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日本的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初至中期,日本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都比较落后。
但随着战后经济重建和农业改革的推进,日本农业经历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农业技术得到迅速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日本农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土地资源有限、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不断推进农业改革,鼓励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收入水平,增加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和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合作社模式: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具有较为成熟的经营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了各种服务和支持。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健全的农业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2. 农业企业模式:日本的农业企业具有现代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点,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日本构建发展现代农业政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散 的小规模 经营等。 日本农业最终在这种独特的经济条件基础 上实现 了现代化 , 究其原 因, 主要是 日本政 府在 发展 现
代农业过程 中不断对农业政策进行创新和完善 , 形成 了独具特 色的现代农业政策体 系, 为农 业现代化 的实现奠定 了坚
实的基础 。因此 , 究 日本在构建现代农业政策体 系的主要做法及其对我 国的借 鉴作 用, 研 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 实意义。
221 价格 支持 日本农 产 品都 程度 不 同的受 到 了 . .
政 府 的价 格支 持 , 以大米得 到 的价格 支持 为最 。 尤 价 格 支持成 为 日本农 业保 护 的最 重要 手段 ,价 格支 持
度 。 民联合购买拖拉机 、 农 插秧机 、 联合收割机 、 育苗 设施 , 大型米 麦加 工 、 干 、 藏设 备 以及某 些灌 溉 、 烘 贮 施肥设施等 , 都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 , 贴的数量一般 可占到全部费用的 5 % 0 左右 。④ 基础设施补贴制 度 。农 民联合建设温室和塑料大棚 、建设现代化养 猪、 养鸡 、 牛场 等 , 可 以得到 政府 的补 贴 , 贴 的 养 也 补
从 2 世纪 7 年代起, 本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进 ^ 0 0 日 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日 本农业的现代化, 主要表现为 生产全盘机 械化和栽 培科学化 , 农业机械 日益趋 向大型
化、 高性能。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 夺取了高产高收。
在 17 — 97 8 8 13 年间迅速增加 。 民从技术教育 、 农 作物 2 日本现 代农 业政策体 系的主要 内容 改良等方面的政府投资中享受到很多利益 。 尤其值得 21 日本 农地 法律 和政 策的 基本框 架 . 注意的是 , 在推广采用新农法时 , 明治政府结合近代 国民教育 的普及 , 十分重视 对农 民实行直 接或 间接 的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戴媛媛内容提要农业产业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继我国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和经济体制创新.战后日本在农民家庭经营基础上, 成功地在短期内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的推动作用,农协的组织保障以及"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对同样人多地少,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基础的我国探寻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日本;农业产业化模式日本农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耕地面积约 500 万公顷,户均耕地不足 1.2 公顷,经营单位较小,一般来讲这种农业很难融入社会化大市场.而日本却在小土地所有制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1 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农协的组织保障以及"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对同样人多地少,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基础的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日本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1, 以工商业资本为主体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又细分为直营型,委托型两种模式.直营型即企业从农民手中购买土地,建立大型的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厂,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经营.但由于日本地价高,相比出售土地农民更愿自己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在日本的发展很受限制. 委托型即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立合同,契约等形式,委托农户或农产主进行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对生产品种,工艺及交货时间做出规定,农户按时保质保量为企业提供农产品.但日本人多地少,户均耕地规模不大,水田, 倾斜地多,地块狭小,因此不适合发展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2, 农协(市场)+基地的水平一体化经营模式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更为普遍实行的是以农协为主体的水平一体化经营模式. 即排除工商业资本的干预,仅通过农业内部的组合来实现产业化.1 这种水平一体化主要是通过日本农协实现的.日本农协是依据 1947 年的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法成立的.农协为农民服务,主要业务内容包括购销,信用,保险和共同设施利用各方面,并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各级农协组织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来建立生产基地, 农家所生产的产品通过农协输送到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输送到消费者手中. 与其他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国家相比,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日本根据自身特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先实现水利化,生物化,化肥化, 然后再实现机械化;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小的,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在农业中占主体地位; 三是农户的兼业化与高龄化现象,随着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或其他行业的服务,其专业农户不断减少, 兼业农户急剧增加,农业生产者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二,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1, 日本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日本这样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资源禀赋极差的国家,能够从传统农业发展到高度产业化的农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扶持和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首先是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增加对农业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上世纪 50 年代,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已占国民经济投资的 20%左右,以后对农业的投资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超过 40%. 2 投资的重点一是农业产品价格补贴(特别是大米)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主要以补助金和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进行.日本政府财政支农的另一途径是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即政府通过对农产品进行买卖影响市场供给,达到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目的.其主要手段有两种:对大米,烟草等实行的直接价格管制;对其他农产品实行的间接管制.正是政府强有力的价格干预,保持了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保证了农民的合理收益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主要采取优惠信贷投资.早在 20 世纪 50 —60 年代,日本政府就先后设立了"农林渔业公库资金""灾害 , 资金贷款""农业改良资金无息贷款"和"农业现代化资金贷款",为农业提供 , 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满足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同时,日本政府还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正是通过逐步建立起来的高度法制化的轨道,日本才能长期保持对农业的巨大投入.日本政府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先后制定了大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法律.如 20 世纪 50 —60 年代,就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农业改良促进法》 , 《耕地改良法》 ,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主要作物种子法》《农业改良资金助成法》《农业协同组合 , , , 法》 , 《农业基本法》 , 《农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 , 《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等法律.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行政手段来确保这些法律的贯彻和实施.完善的农业法律是日本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农协的组织保障农协组织是根据法律,依照农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农民自己的组织.日本农协通过各项业务,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使农户分散,孤立的行为变成有组织的团体行为,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农协的营农指导员在产业化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都会为农户提供帮助: 产前按专业把农户组织起来,根据农协提供的信息以及农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各农家编制生产与经营计划,并在取得信贷资金,开发引进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 推广优良品种及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等方面提供具体帮助;产中按规划供应农药,化肥及其他生产资料,并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产后接受农户的委托,对农产品分级包装并运往市场. 4 此外,农协还提供农业经营委托服务,接受会员委托代为从事农田作业和农业经营管理,从收益中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其余全部归委托人.这种农业经营委托服务,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的规模效益.有些农协还自办研究所,信息中心,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农协的主要业务还是购销服务,农民通过农协采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销售农副产品,繁琐的事务由农协一手包办,集合了共同采购的成本优势,避免了分散销售的恶性压价,这种批量买卖的方式让农民在价格上得到实惠,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对于农户个人无力购置的大型设施,农协还提供共同利用设施的服务,比如为农业生产和销售服务的大型农用机械,农机具修理工厂,共用肥料配合设施,蔬菜育苗设施,农产品加工储藏设施等.因此,具有浓厚的政府机构性质的农协,是引领日本农业走向社会化,规模化的有力的组织保障.农协把市场与农户紧密联系起来,简化了市场交易关系,实现了交易的规模经营,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5 3, "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开始与20世纪70年代的 "一村一品" 运动是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 "一村一品"的宗旨就是以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使每个村庄都拥有独具特色的拳头或精品产品,打入市场.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不断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品,是"一村一品运动"的基本内涵. "一村一品" 运动起源于日本大分县, 而后在北海道, 岩手县等地广泛兴起. 日本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对各地发展特色经济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分县知事亲自倡导"一村一品"运动,并由农,林,渔,商,共,工,消费者团体,金融,文教,新闻,行政等各方代表组成推动"一村一品"运动协议会,协议会负责确定方针,制定计划,县政府组织建立研究机构, 进行技术指导, 并对地方名特产品开发拨发补助金.在日本地方政府的扶植下,日本乡镇的"一村一品"运动蓬勃兴起.通过"一村一品"运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研制各地区的名特产品,发展附加价值高的加工业,使各地区的工业,农林水产业,商业与旅游业得到协调发展,增强了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较快地脱贫致富.三,结论——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纵观包括日本在内的农业发达国家,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农业本身的弱质性也决定了政府支持的必要性.战后, 日本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分散的小农经济能够纳人到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主要是靠日本政府的全面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 日本政府从立法, 组织, 资金, 价格,贸易等多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支持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扶持农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措施, 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借鉴日本的经验,,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政府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建立健全农业立法,用法律法规保证政府依法调控农业②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③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④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2, 加快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在我国,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单个农户成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无法有效对接,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便成为解决这一"中介缺失"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尽管自 80 年代中期就开始发展,但关于合作社的法律却一直处于缺位状态,直至去年,才颁布了第一部《农业合作社法》 ,农民合作组织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日本农业发展的初始状况与我国相似,吸收和借鉴日本重视发展农协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产业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建立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日本农协之所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日本农协是依照农民意愿建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日本农协有关日常经营和运行的各项法规,从制度上保证了农协能够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反观我国目前的农业组织,由农民自己组建的较少,很多组织在实际运作中较多地依赖于当地行政力量,龙头企业,工商业资本的介入,而这些力量的介入大多是为了利用和享受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6 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该认真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积极推动属于农民自己的,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农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要拓宽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范围.从日本农协发展历史和组织结构可以看出, 它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简单联合,还是具有行政属性的处于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第三方机构,既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者. 不仅是连接了农户与市场, 也是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与桥梁. 目前,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活动的范围还很狭窄,缺少管理手段和凝聚力.学习日本经验,我国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应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的管理权限,拓展其作用空间,通过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政府管理的效果. 3,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对照我国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现状, 日本的 "一村一品" 运动不无启示. 我国当前的一个问题是各个地区发展缺乏长远计划, 往往是其他地区发展什么, 自己也盲目效仿, 不从本地实际出发, 致使地区经济结构趋同, 各地形不成特色经济. 在确定产业布局, 考察和确定产业项目等企业和农户个体力不能及的方面, 政府的作用不能缺位,同时要改变执政理念,为产业化推进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鼓励产业化经济组织的发展.日本"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开发优势项目,选择和确定产业化项目,对其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及产业布局协调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分析.以本地区资源特色为基础,充分考虑地区特点选择发展项目,发挥地区优势, 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成功发展的关键.注释梁开竹: 《借鉴日本经验,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 年第 1 期. 2 方志权,吴方卫: 《日本多功能性农业对建设我国都市农业的启示与借鉴》《生产力研究》 , 2007 年 24 期. 3 中国农业代表团《日本的农业政策改革及其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0 年 12 期. , 4 胡小凤: 《美日农业产业化模式启示》《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年 6 月号下. , 5 常青: 《构建山西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体系的启示——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陕西财经 , 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年 03 期. 》 6 常青《构建山西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体系的启示——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山西财经大 , 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年 9 月第十卷第 3 期》(作者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06 级硕士生责任编辑魏全平)。
发展动态:日本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做法和启示
发展动态:日本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做法和启示2017年初,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农业竞争力强化支援法案》等7项法案,试图革除积弊、多管齐下提高农业竞争力。
中国和日本同为东亚小农的典型代表,人多地少的农业发展条件基本相同。
目前我国正面临重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艰巨任务,日本实行高度支持保护政策留下的教训、提高农业竞争力积累的经验,能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应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邀请,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赴日本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
一、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积累的突出问题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日本农业已实现现代化,农户收入水平超过城市家庭,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相差无几。
但受资源禀赋、过度保护等因素影响,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并非完美。
(一)农业生产萎缩、食物自给率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把促进农业增产放在优先位置。
1961年《农业基本法》颁布后,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仍在提高,以1960/64为100,1985/89达到134,但此后持续萎缩,2000/04仅为115。
从具体产品看,麦类、豆类和薯类生产从1960/64的100,分别持续萎缩至2000/04的40、46和53;大米生产从1960/64的100,提高到1965/69的107,此后一路下滑至2000/04的70;蔬菜和水果生产从1960/64的100,分别提高至1985/89的147和194,此后逐步下滑至2000/04的121和150;畜产品生产从1960/64的100,提高至1990/94的313,此后也逐步下滑至2000/04的286。
受生产萎缩、消费增加影响,日本按热量计算的食物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39%。
(二)土地规模经营进展缓慢、农户兼业化和农民老龄化日益严重为铲除军国主义复活的土壤、防止土地再次兼并,1951年和1952年美国占领军先后推动出台了《农业委员会法》和《农地法》,对农村土地买卖、租赁做出严格限制。
日本现代农业的借鉴之处
日本现代农业的借鉴之处一、见闻与感受1、日本农业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
日本现代农业主要体现在“五个化”:一是农业生产机械化。
日本在1966年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全国大多数地方果树工厂化栽培已基本普及。
二是生产管理科学化。
主要农作物的栽培要点、种植要求、气象观察、病害预警及防治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双向交流与咨询。
三是农产品加工标准化。
每一种农产品的加工都要标清其原材料名称所含成分、生产期限、保存方法以及原产地、制造者等等。
四是品种优良化。
五营销体系化。
日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组成了市场销售服务系统,能够把国内80多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560多个地区批发市场的销售及海关每天各种农产品进出口通关量情况适时联网发布。
日本农协组织对于农产品的统一销售,使农户可以放眼国内国际并能自主决定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
2、日本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及社区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始于1979年的大分县。
这次考察了北海道和大分县的“一村一品”之后感到,我们的自然条件与日本两地有些相似,但是在粮食的深加工上、在畜牧业的发展上,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介绍,目前全国综合农协组织有900个,拥有正式社员大约520万人,准社员390万人,合计为900万人左右。
其主要从事经济(营农)、信用、保险、福利四大事业。
在推进日本农业向现代化发展中,农协在保护自耕农民利益、保障农产品供应、提供农业金融支持,提高农民团体的社会地位、减少政府社会化管理成本以及强化执政党政权基础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启示和建议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初同样存在与我们现在相类似的“三农”问题,但到80年代初,日本就已经基本解决了农业问题,实现了其最初提出的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一,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确保农民自主创业,是农业顺应市场的关键所在。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首先把农民的自主自立作为“三项原则”之一,政府并未向各町、村下达发展任务,确定硬性目标,也未对任何项目进行补助。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关于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20XX年12月,我随省农委设施园艺农业技术培训团,在日本进行了21天的考察。
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园艺农业,保障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经济概况日本是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农业人口1279万,城市人口占77.4%。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29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日本资源匮乏,耕地短缺,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和泛碱土,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降量1000-2000毫米,分为北海道、关东、九州等9个农业区。
2003年,日本人均GDP3.75万美元,农业增加值1125亿美元,占2.5%,农户平均年总收入为1000万日元,非农业收入占70%左右。
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35:60。
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举全国之力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已成为日本目前最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
日本正在举国家和全社会之力,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虽然日本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2.5%,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以大分县为例,20XX年农业投入在财政投入中列第四位(第一是政府开支,第二是教育,第三是土木建筑,第四是农业),达到60亿元(749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2.3%,财政补贴每个农户10.7万元(130万日元),占农户平均年收入的13.4%。
二是制定农产品价格安定法。
国家、县、农协三方建立了价格安定基金(国家出50%、县出30%、农协和农户承担20%),明确了价格安定的补助品种,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农户损失全部由基金补足,因自然灾害减产也可获得基金的救济。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几点启示_王振锁
非 “
”
,
地价 年 年 暴涨 ,
使 土 地 的 资 “ 产价 值 ” 远 远超 出其 “ 收益 价
值” 。 例如 东 京 近郊的农村 , 一平 方 米土 地 1 9 60 年才 4 0 多 日
元 , 到 19 79 年 涨到 30 万 日元 , 地 价 与农 业 收益 之 间的 差 距越 来
越大 。 每 ro 公 亩 土地 的 地价 , 19 51 年为 2. 9 万 日元 , 19 60 年 为
农 ” ) , 使 自立 经营农 户 成为 日本农 业 生产 的主 力 , 提高农 业 劳动 生产率, 使他们只 依靠农业 收人便可 达到城市工人的生 活 水平,
一句话 , 就是 要解决 农 民兼业 的问题 。
但是 , 事 与愿违 , 基 本法所 体 现 的农 业 政策 在生 产 、 收人 、 价
格政 策 方 面 收效 可谓 不 小 , 唯 独 以 扩 大 经 营规 模为 主要 目的 的
盛 时期 , 同时 也是 农业 机 械普 及最 快 的 时期, 原 因就 在于 此 。
第二 , 兼业化 缩 小 了工 农差别 和 城乡差 别 。 战前农 民平 均
目 木 农 业 珑代 化的 几点 启 示
生 活水 平只相 当于城 市居 民 的一半 。 到 19 72 年 , 农 民生活 水平
便 超 过 了城 市 , 如果 以 19 7 5 年 城 市 家庭 生 活 消 费水 平 为 10 0 ,
一 、 日本农 民 兼 业 化的思 考
所 谓农 民兼 业 化 , 是 指农 民 除 了从 事农 业 劳动 之外 , 还在 农 外部 门从 事劳 动和 工作 这种 跨行业 劳 动 的普遍 化 . 在农 村家 庭
日 本 学刊
日-韩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日\韩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摘要日本、韩国农业发展条件和基础与我国相近,人多地少,分散经营。
分析总结日本、韩国农业现代化过程和经验,对于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韩国农业现代化合作经济组织一、日韩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和经验(一)建立覆盖全国的农协组织并发挥其功能。
二战后,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日本农村建立了以“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经济组织。
农协的主要职能有:一是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农协每年根据农民对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需要,制定采购计划20,统一向生产厂家定货;为农产品寻找市场和销路、代为洽谈价格、甚至代为销售等。
二是农协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中介组织,行使“政府的助手”作用,政府依靠农协推行其农业政策并实现对农业的间接调控。
三是农协积极参与并影响政府农业政策的制。
韩国的农协是1961年成立的。
它是由农民出资、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
主要从事供销、信用、保险、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经营活动。
据资料显示,全国基层农协1359个。
(二)建立农业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
农业和农村的各个领域均有法律法规,并以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修改完善。
战后日本农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据此,日本制定了农业基本法。
经过40年的发展,农业面临的问题和农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日本国会于2000年颁布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
这一基本法的重要理念是确保食物安全、发挥农业多功能、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并作为政府实施具体政策的核心内容。
为规范和促进农协组织的发展,日本国会不仅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而且制定了《农协会并助成法》、《农业协同组合财务处理基准令》、《关于农业协同组织监查士选任资格》等12个附属法令,构建了一套专门的法律体系。
(三)建立土地规模经营的制度。
解码日本的“一村一品”,看这5个经典案例就够了!
解码日本的“一村一品”,看这5个经典案例就够了!导语:“一村一品”源于日本,其实质就是以一个或若干村为单位,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塑造自身的农业品牌。
所谓见微知著,“一村一品”规模也许并不大,但其对品牌农企仍然有很多启示。
所谓品牌农业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的思想和方式,引入工业化先进的管理思想、技术、品牌营销模式和人才,把农业产品像工业品那样加工和经营,以全新的方式振兴和发展。
其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创新,具体来讲,则分为几种模式:•种植、种质(资源)创新;•农产品品牌打造;•包装流行创意;•流通购销形式;•泛农业产品创新。
而“农产品谋新”,主要指农产品本身在种植、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方面的创意改良或革新,“谋新”可以使农产品形成差异化,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增值。
从休闲农业的角度讲,“农产品谋新”不仅可以刺激旅游特产和纪念品的销售,也能为休闲农业带来更多、更有创意的休闲项目和观光景观,至少,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灵感。
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创新,以下从案例角度介绍日本“一村一品” 5 个成功案例:1一炮走红的雪子寿司大分县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桥文子的妇女本来是开理发店的,“建设丰之国学校”给了该村3 个参加培训的名额,其中要一名妇女,村里就让她去。
培训结束后,她回到村里,组织部分村民成立了一个“家乡本匠会”,准备做点什么有创意的事情,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组织“元祖/家乡特产邮寄”活动,即将当地出产的农产品包装装箱后邮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当地藉人,可以借此宣传本地的农产品,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装箱,高桥文子觉得很不满足,她想应该还要利用这些材料加工制作成美味食品更有意思。
于是,“家乡本匠会”会员反复思考、试验,试做成了“香鱼寿司”、“竹笋寿司”这样一些以前没有过的寿司,但并没有名气。
2001年,一个香菇种植者提出可否利用当地产的香菇制作成什么食品,还有人建议将制作的食品再送到林业厅举办的食品竞赛去参加评比。
日本都市农业新模式
日本都市农业新模式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高层楼楼顶和地下室里,一垄垄新鲜蔬菜水果让人误以为置身在田间地头。
其实,这是“城市农民”的杰作。
这一新兴职业让年轻人在大都市实现梦想。
城市农民31岁的北泽友宏在东京大手町的一家银行写字楼工作,但他每天的工作却与银行业没有任何关系。
写字楼的地下室被改造成室内农场,他的工作是照料蔬菜和谷物。
法新社6日援引北泽友宏的话说:“一开始觉得在这里种菜很不可思议,但慢慢发现这个想法不错。
”地下室经过改造,可以模拟自然环境,为植物生长调节温度和光照。
北泽友宏在其中一块“地”上试种了不同品种的生菜。
“农场”外围安装有可自动开关的玻璃门,在这里参观的游客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太空飞船研究舱。
日本圣保那人力资源公司率先在东京闹市推广这一全新就业方式。
像北泽友宏一样,日本一些年轻人转而进入新领域,当起“城市农民”。
楼顶种菜环保降温圣保那公司“城市农业”项目负责人伊丹沙也加说:“通过推广这种全新的农业模式,我们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在振兴农业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城市农业对改善环境、缓解气候变暖也起到重要作用,“热岛效应”造成的危害逐渐降低。
在夏季,高层建筑易吸收热量,不易发散热量,加之过度使用空调,这种恶性循环使城市逐渐变为“热岛”。
通信巨头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为解决“热岛效应”,推出“绿色马铃薯”项目,在公司总部大楼楼顶引进了红薯种植。
红薯叶子大,有较好的遮荫效果,并且红薯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以充当“天然空调”。
公司环境商业部门职员永手正弘说:“高楼顶层光照充足,风很大,红薯在这里长势良好。
”无奈之举日本自然资源短缺,60%以上的食物依靠进口。
“城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日本蔬菜、水果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
受收入不稳定和公司裁员影响,日本城市失业人口增加。
“城市农业”概念的引进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日本年轻一代创造工作机会。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打算在全日本推广这个计划。
永手正弘说,他们还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关注大自然,体会到亲手种植食物的乐趣。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日 本 国 土 面 积 37.8 万 平 方 公 里,相当于我国的 1/25;人口 1.27 亿,相当于我国人口的 1/11。日本资 源匮乏,耕地面积有限,2010 年全国 耕地面积 6890 万亩,农业就业人口 261 万人,农业对 GDP 贡献率 1.5% 左右。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 进 口 国 之 一 ,2010 年 粮 食 自 给 率 41%,美国是其最大的食品供应商。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日本立足本国农 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稻米和蔬菜产 业,去年全国大米自给率达到 96%, 蔬菜自给率 79%。日本已经实现农 业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利 化、良种化和信息化水平居世界前 列 ,标 准 化 、产 业 化 、组 织 化 程 度 很 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追溯体系 完善健全,农户收入、农村基础设施 与公共服务与城市没有差别。
(四)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 为了保护有限的农地资源,日本 将全国农地划分为不同的农业保护 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区,建立了严格的 农地占用许可制度,坚决排除非耕作 用途获取农地权利。尽管实行土地 私有制,但为保护农业经营者的权 利,日本严禁个人买卖农地,对农地 权利变更进行严格管制,对土地流转 实行严格限制。同时,日本针对每一 类农地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专门法 律,使得农地法制化管理更为精细化 和具有针对性,实现了有限农地资源 的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的统一。土 地改良也是日本农地制度重要内容 之一,《土地改良法》 先后被修改 11 次,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土 地改良,推进了日本农田基本建设和 土壤改良。 (五)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二战结束后,日本满目疮痍。
(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 全建设
农产品安全关系人类健康与发 展。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 立健全,不仅得益于完善的法律法规 体系、完备的质量认证监督机构、完 整的农业生产组织,还得益于全社会 对农产品质量的道德认知和安全教 育。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刚 刚开始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 全,再加之监管不严、教育不够,因此 发生了一些农产品安全事件,对人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产品竞争力都造 成不利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产 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加快完善 法制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社会 诚信。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和启示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年度计划处供稿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24期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7亿,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11。
日本资源匮乏,耕地面积有限,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6890万亩,农业就业人口261万人,农业对GDP贡献率1.5%左右。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2010年粮食自给率41%,美国是其最大的食品供应商。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日本立足本国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稻米和蔬菜产业,去年全国大米自给率达到96%,蔬菜自给率79%。
日本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和信息化水平居世界前列,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很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追溯体系完善健全,农户收入、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与城市没有差别。
一、日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一)全方位的政府支持日本在人多地少、资源禀赋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强农惠农措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
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已占农业GDP的20%左右,并逐年保持增长态势。
21世纪初,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已超过农业GDP的40%。
二是金融政策支持。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政府就先后设立了“农林渔业公库资金”、“灾害资金贷款”、“农业改良资金无息贷款”和“农业现代化资金贷款”,为农业提供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
同时,国家对银行涉农贷款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用于鼓励银行向农业领域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价格支持。
日本70%以上的农产品在价格上受到政府的支持和管理。
其中对大米、烟草等实行直接价格管制,对其他农产品实行间接管制,政府强有力的价格干预,使得农产品能够保持较高的价格,保证了农民的合理收益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日本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发展需要,通过立法将相关政策和经济措施法律化,推动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日本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502019.02调研DIAO YAN日本属经济发达国家,其GDP 总量及国民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但日本农业与我国一样同属东亚家庭经营小规模农业。
在自然灾害频发情况下,日本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推动农业经营体系调整,保证了国内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农产品价格稳定,农户与非农户收入同等增加,各项农业基础设施有序开展。
研究日本农业经营体系变化及其扶持政策对江苏农业农村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日本农业经营体系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日本大力推进高收益作物尤其是蔬菜为代表的园艺产业发展,蔬菜超过大米成为日本第一种植产业;养殖业中,肉牛和乳业是仅有的两个产值超1兆日元的养殖业。
从产业组合分析,单一经营体占73.8%,其中水稻单一经营体54.8万个,露地蔬菜7.35万个,设施蔬菜4.69万,奶农1.27万,肉牛养殖户2.4万。
与复合经营体相比,单一经营体有规模大、成本低、种养殖技术好的优势。
农户与农业经营体数量持续减少。
日本土地私有,拥有土地的家庭很多,全国农户数从2005年285万减少到2017年216万户。
日本农户分两类:销售型农户,全国共120万户,占55.6%;自给农户,全国共83万户。
日本在统计上把耕地面积和农产品年销售额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区分农户、非农户这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有利于因户施策、提高农业政策精准性。
农业经营集中度不断提高。
为解决“谁来营农”问题,日本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和种养殖大户,加快土地集中和流转,2017年大户经营农地总面积占54%,规划到2023年大户经营耕地总面积要占全国的80%以上。
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经营体数量仅占8.86%,但其种植耕地面总和占63.7%;种植面积超大经营体1.85万个(仅占1.52%),耕种总面积占全国农地的33.9%。
从农产品年销售额上看,年销售额1000万日元以上的法人经营体数量约36.4%,销售总额占全部销售额的97.2%。
农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现代农业模式及其借鉴意义摘要: 日本现代农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 通过介绍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做法, 总结出其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和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有许多启示, 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关键词: 日本; 现代农业; 模式借鉴; 启示日本战后农业经历了60 多年的发展, 在农业自然资源极为不利, 农业规模较小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走了一条极富开创性的现代农业路子。
目前, 日本现代农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 日本现代农业之路颇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1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容与措施1.1 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1946~1948 年, 战后的日本为了生存和发展, 进行了农地改革运动。
政府采取强硬措施, 购买地主的土地转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 1950年,政府颁布了《农地法》, 规定了农户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都、府、县3 公顷, 北海道12 公顷)和出租土地的最高限额(1 公顷),超出的土地必须低价经政府转卖给其他农户。
为了防止土地再次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农地法》严格限制土地所有权流转, 规定自有土地在3公顷以下的农户才有买地权, 土地买卖必须经都、道、府、县知事严格审查批准才能进行。
1959~1960 年, 根据当时的矛盾, 日本政府组织专门机构对农业问题进行了全国调查, 结论认为, 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占有过于分散, 未来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放宽《农地法》对土地占有和流动的限制, 扩大经营规模, 扶持“中心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推进现代农业。
1961 年, 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基本法》, 明确地把以调整土地经营规模为中心的所谓“结构政策”摆在农业政策的首位。
在农地政策方面强调放宽对农地占有的限制, 鼓励农地向“中心农户”集中。
1962 年, 日本政府又对《农地法》进行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是: 放宽户有农地上限, 在自家劳力耕作的情况下, 所有土地可以超过3 公顷: 设立农业生产法人制度, 具有一定条件的农业生产法人( 包括从事农业的农事组合法人、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或合股公司)有取得农地的权力。
20 世纪70 年代初, 日本连续出台了几个有关农地改革与调整的法律法规, 鼓励农田的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 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
政府提出了“综合农政”, 通过放宽对农地租佃关系的限制来促进农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倡导以租赁为主要方式的规模经营。
1970 年和1982 年, 又对《农地法》进行了第二、第三次大修改, 核心内容也是放宽对农地租赁的限制, 实行地租自由化。
1980 年, 日本政府颁布了《农地利用增进法》, 其主要内容是: 以土地租佃为中心,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 以地域为单位, 组成农用地利用改善团体, 促进农地的集中联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农协为主, 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
扶持和发展各种农田合作组织, 扩大土地作业规模。
针对许多农户不愿意出租或委托土地, 而农事活动季节性强, 农忙时田间作业又有困难的情况, 政府通过农协积极扶持各个农田作业环节上的协作。
经营委托和作业委托, 农产把土地的全部经营管理或生产过程中的某项或若干项作业委托给农协、中心农户或其他合作协作组织。
这种协作方式受到了兼业农户和看重土地消遣价值的农户的欢迎。
1999 年日本颁布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的新农业基本法。
新基本法强调要发挥农业及农村在保护国土、涵养水源、保护自然环境、形成良好自然景观、保留传统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功能; 更进一步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指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指如何保持和利用农业的自然循环作用, 而且还包括耕地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甚至还包括了如何形成合理的经营体制这类问题, 期望解决在旧基本法体制下耕地被过多占用或弃耕, 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等棘手的问题。
1.2 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19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20 世纪初期是日本工业化第一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日本的农业剩余流入工业。
但日本不像许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通过农业贸易条件恶化来汲取农业剩余, 而是在农业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 主要靠征收高额农业税来汲取农业剩余。
同时还积极扶持农业生产, 并把扶持农业生产和保证农业不断增长, 作为获得农业剩余的积极和可靠的途径。
20 世纪初期日本工业开始具有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 工业化进入第二发展阶段, 到20 世纪60 年代初第二发展阶段结束。
这一阶段, 为了使工农业平等发展,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业保护措施, 主要是: 减轻农业税, 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进行农地改革,提供农业信贷资金, 以及促进农业协同组合的发展。
20 世纪60 年代初, 日本进入工业化第三阶段。
1961 年, 日本颁布了《农业基本法》, 这是日本工业剩余开始回流农业的标志, 农业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这一阶段采取的农业保护措施主要是: ①价格支持,建立农产品成本与收入补偿制度, 主要用于对大米价格的支持。
②采用进口限额和关税等措施, 限制农产品出口。
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促进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 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
此外, 政府还通过发放财政补助金和长期低利贷款, 促进农业机械化, 推动农业基本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1.3 日本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日本农协起源于1910 年。
二战后, 根据1947 年颁布的《农业协同组合法》, 农协得以重建, 至今它走过了60 多年的历程。
1956 年日本政府制定《农业整建措施法》, 进一步从法律上加强了对农协的保护和支持, 使各级农协在经营上趋于稳定, 1961 年又不失时机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农协的大规模合并, 确立了农协在农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农协适应农业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组织机构、农产品流通形式、事业范围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 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 伴随着农业内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 日本农协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向: 一是加速合并与大型化; 二是农协经营的企业化和农协组织的脱农化;三是农协事业的综合化。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 农协已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统揽全国的大系统。
在组织上形成了涵盖全国的三级组织网络。
即每个市町村都设有基层农协,以此为基础每个都道府县都组成联合会, 再由都道府县的联合会组成全国的联合会。
三级农协系统组织与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行政组织相对应, 对农协发挥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作用十分有利。
日本农协通过一系列广泛积极的经营服务活动渗透到日本农村生产、流通、卫生保健、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
1.3.1 指导服务主要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各种指导服务, 各个农协都配备负责这类指导服务的专职指导员。
具体又可细分为: 农业经营指导,即负责对组合员的农业生产经营进行全面指导。
除技术指导外, 还包括依靠农协的综合统一力量来指导、援助农民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的整个过程。
生活指导, 即对组合员的生活作全面指导, 其范围包括消费、健康、文化和娱乐、老年人看护、保险服务等,以创造一个新的农村、农民生活风貌。
1.3.2 贩卖与购买服务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中送到农协, 由农协帮助其整理, 然后批量出售。
这样大量而有计划地出售品种齐全、规格统一的农产品,既可稳定农产品价格, 又能使产品销售顺畅。
农协负责共同购买农民所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然后再供应给组合成员。
于是大批量采购, 可以降低价格、节省流通费用, 向农民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
1.3.3 信用服务通过吸储组合员的存款, 以长期低息贷给需要农业生产资金的组合员。
基层农协所存的资金如用不完可存到信用联, 也可存到中央农林基金会, 反之则可层层申请贷款, 实现资金在更大范围内融通。
1.3.4 利用事业农协为组合员举办或设置农户个人无力购置的大型设施, 供其共同利用, 包括生产、销售、加工和各类生活设施等。
1.3.5 保健福利服务农协开办自己的医院, 为组合员提供疾病预防和治疗服务, 定期开展集体体检及健康咨询活动。
1.3.6 互助服务农协对遭受意外灾难的组合员进科教兴农行救济。
所需资金由农协向农民收取或从金融及其他经营利润中提取。
除上述之外, 农协还从事农业经营委托、宅地和住宅供给、土地改良等特别事业。
总之, 日本农协对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2.1 日本的非农化和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日本的非农化起步早。
1960 年日本农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就已下降到了10.1% , 而非农就业的比例高达70.0% , 总农户数为605.7 万户。
1998 年农业在整个GDP 中的比重只有1.7% , 农业就业比例只有5.0% , 农户数下降至329.1 万户。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例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城市化进入稳定阶段, 城市人口比例维持在75% 以上,日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所占比例已很小, 农户数量大幅减少, 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和城市人口比例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虽然日本农户也普遍存在兼业化现象, 但日本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为农业的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日本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1967 年日本的水稻机耕面积达96% , 机械收割面积达80% , 机械脱粒面积达98% 。
到70 年代推广了小苗带土插秧机, 从而解决了机械插秧问题, 实现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日本农业的机械化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以中小型机械为主。
以拖拉机为例,在同等耕地面积上, 日本的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只相当于西德的30% , 法国的76% , 英国的86% , 而小型拖拉机则相当于西德的45 倍, 法国的35 倍, 英国的80 倍。
除了农业机械化以外, 日本在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农药和肥料的合理使用以及水利灌溉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3 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高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其他农业技术的进步, 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
1960~1979 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 从而使每个劳动力净产值同工业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1960 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净产值相当于制造业工人的20.2% , 1984 年提高到27.8% 。
按1995 年美元计算, 日本已由1979~1981年平均农业劳动力人均15 655 美元提高到1996~1998 年平均的30 272 美元, 17 年增长了93.4% , 逼近美国的39 523 美元。
2.4 日本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 农产品商品率高种植业与畜牧业是日本农业的两大部门, 随着农业的发展而使种植业比重逐渐缩小, 畜牧业比重相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