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课程教案
四年级美术上册 精美的雕塑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上册精美的雕塑教案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精美的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雕塑作品的特点;3. 具备使用简单手工材料进行雕塑创作的基本技能;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2. 教具:雕塑作品图片、简单的手工材料(如黏土、纸板、竹签等);3. 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认识雕塑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雕塑的概念,并展示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雕塑作品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雕塑作品,讨论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简单解释雕塑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他们对雕塑的认识和看法。
3. 展示: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雕塑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雕塑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雕塑创作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简单的雕塑创作材料和工具,并展示相关作品。
2. 引导学生运用手工材料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简单的雕塑创作材料和工具,并解释如何使用。
2. 导入:让学生观察并欣赏相关的雕塑作品,引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 创作环节:分发手工材料给学生,指导他们运用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并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雕塑作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雕塑创作的完成情况。
2.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雕塑创作,并展示给同学和家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或展览,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以上为《四年级美术上册精美的雕塑教案》的内容和步骤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初中简单雕塑教案大全
初中简单雕塑教案大全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基本技法3. 雕塑创作步骤4. 学生实践创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雕塑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雕塑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对雕塑的认识和感受。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
2. 教师介绍雕塑的基本技法,如泥塑、石雕、木雕等,并展示一些作品让学生欣赏。
3. 教师讲解雕塑创作的一般步骤,包括观察、构思、制作和修改。
三、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雕塑创作主题。
2.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观察和构思,绘制草图。
3. 学生选取合适的材料,开始制作雕塑。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雕塑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雕塑创作进展。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创作的注意事项,如比例、动态、神态等。
2.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的修改和完善。
三、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讨论和构思,继续进行雕塑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雕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
教案一
课题:欣赏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 了解雕塑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与绘画的区别。
2. 学习欣赏雕塑作品,培养对雕塑的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雕塑创作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
1. 雕塑的特点和分类。
2. 雕塑欣赏的技巧。
3. 雕塑创作的基本要素。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呈现几幅雕塑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雕塑的想象和猜测。
2.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曾见过或了解到的雕塑作品,分享他们对雕塑的感受和认识。
二、学习雕塑的定义与分类(10分钟)
1. 呈现“雕塑”的定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
2. 介绍雕塑的分类,如塑像、浮雕、组合雕塑等,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三、雕塑欣赏(15分钟)
1. 以小组形式,分发雕塑作品图片给学生。
2. 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他们所获得的雕塑作品,包括形象、构图、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幅雕塑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四、雕塑创作实践(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对象。
2. 学生使用绘图纸或黏土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尝试表现自己的创意。
五、总结(5分钟)
1. 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雕塑的美和表现形式。
教学延伸:
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位著名雕塑家进行调研,了解其作品和风格,并写一份简要的介绍。
第1课 雕塑的基本特征-鲁美版雕塑教案
第1课雕塑的基本特征-鲁美版雕塑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鲁美版雕塑教案的第1课,主要介绍雕塑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雕塑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2.掌握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3.了解雕塑发展史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内容1.雕塑的基本定义和特点雕塑是一种以雕刻和塑造为主要手段来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其特点包括:•空间表现性:雕塑可以占据空间,是一种三维艺术。
•立体性:雕塑作品从各个方向来观看具有不同的形象和内涵。
•实体性:雕塑作品是一种实体,具有重量和质感。
•材料性:雕塑的材料具有权威性和表达性,雕塑创作的灵感和效果与材料紧密相关。
2.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法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
雕塑艺术的技法主要包括:•雕刻:通过刻划来呈现雕塑的形态和内涵。
•塑造:通过模压、构建等手段来塑造雕塑的形象。
•组合:将不同材料进行组合,组成一个具有独特形象和内涵的雕塑作品。
•技巧: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技巧来增强雕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雕塑发展史及其代表作品雕塑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们通过石雕、青铜器、陶器等手段来表现生活、信仰和文化。
在欧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成为欧洲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现代雕塑发展延续了传统雕塑的精神和技法,同时也创造了很多具有现代化和前卫性的作品。
代表作品包括亨利·摩尔的《半身像》、布鲁诺·康德的《三合一》等。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和技法,并介绍雕塑的发展史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实物展示来体现雕塑的特点和魅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喜欢雕塑艺术。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增强雕塑艺术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雕塑人体结构课程设计教案
雕塑人体结构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人体雕塑的基本结构、比例和形态。
2. 学生能够掌握人体雕塑的基本术语,如肌肉、骨骼、关节等。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对人体雕塑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雕塑技巧,如捏、刻、磨等,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人体雕塑作品。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提高对人体雕塑细节处理的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创意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个人作品创作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人体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学生通过创作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3. 学生能够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提高跨文化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雕塑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人体雕塑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观察、思考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后续教学和评估中,不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人体基本结构:骨骼、肌肉、比例。
- 雕塑术语:如浮雕、圆雕、解剖学等。
- 艺术流派:如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雕塑、现代雕塑等。
2. 实践技能:- 雕塑技巧:捏、刻、磨、拼接等。
- 观察方法:对比、分析、细节处理。
- 创作思维:创意激发、构思形成、作品呈现。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人体基本结构学习,分析教材第3章人体雕塑基础,进行骨骼、肌肉的观察和描述。
- 第二阶段:雕塑技巧训练,结合教材第4章雕塑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 第三阶段:艺术流派欣赏与创作,参照教材第5章艺术流派,进行作品分析、模仿与创新。
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课时:导入,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对人体雕塑产生兴趣。
雕塑形态美作品教案
雕塑形态美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雕塑的基本形态美概念,掌握雕塑的基本形态美原则。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雕塑作品的形态美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雕塑的形态美概念和原则。
2. 难点。
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雕塑作品的形态美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形态美特点,引导学生对雕塑形态美的认识和理解。
2. 概念讲解。
介绍雕塑的形态美概念,包括形态的比例、对称、韵律和动态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形态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原则讲解。
讲解雕塑的形态美原则,包括整体感、动态感、节奏感和韵律感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雕塑形态美的基本原则。
4. 实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著名雕塑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形态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运用形态美原则进行创作。
5. 创作实践。
让学生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实践,要求他们在作品中运用所学的形态美知识,体现形态的比例、对称、韵律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
6. 展示与分享。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形态美的魅力,并从中获得创作的启发和提高。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展示。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2. 板书记录。
在课堂上通过板书记录形态美的概念和原则,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3. 创作实践。
让学生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形态美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以及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形态美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雕塑作品的创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雕塑的形态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古希腊雕塑教案
古希腊雕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古希腊雕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古希腊雕塑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赏一幅古希腊雕塑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 介绍古希腊雕塑(10分钟)
通过PPT和讲解,首先介绍古希腊雕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
3. 观看古希腊雕塑视频(15分钟)
观看古希腊雕塑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魅力。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件古希腊雕塑作品进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 这件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 雕塑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 你对这件作品有什么感觉?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古希腊雕塑的特点和对后世雕塑的影响。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选取一张自己喜欢的古希腊雕塑图片,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该雕塑作品的感受和观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古希腊雕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更多的艺术创作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雕塑艺术教案(精选)
雕塑艺术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1) 雕塑艺术的定义雕塑艺术是指通过雕刻、塑造、铸造等方法,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三维空间艺术作品。
(2) 雕塑艺术的分类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雕塑艺术可以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等。
根据表现手法和风格的不同,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写实雕塑、抽象雕塑、象征性雕塑等。
(3) 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艺术具有立体性、空间性、触感性等特点,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欣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制作雕塑的工具和材料制作雕塑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如雕刻刀、锯子、锤子、钻头等。
制作雕塑的材料有石头、木头、泥土、金属等。
(2) 雕塑制作的步骤雕塑制作一般包括设计、制作、修整、打磨、上色等步骤。
设计是制作雕塑的第一步,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形式进行设计。
制作是按照设计的要求,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修整是在制作完成后,对雕塑进行修整和修改。
打磨是对雕塑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
上色是在打磨完成后,对雕塑进行上色,使其更加美观。
3. 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雕塑艺术可以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可以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人类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雕塑制作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法: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雕塑》教案
(3)掌握简单的雕塑技法:教授学生基本的雕塑技巧,如捏、刻、塑等,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创作作品。
举例:结合教材内容,示范并指导学生运用基本技法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
(1)雕塑创作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作品的空间布局和立体形态。
解决方法: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雕塑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加深他们的理解。
(4)团队协作与表达: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影响创作效果。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雕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雕塑作品?”比如,公园里的雕像、博物馆的展品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雕塑艺术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雕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提高空间感和立体感。
(2)雕塑技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可能会局限于某一种或几种技法,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WTT的雕塑欣赏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雕塑欣赏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才能,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才能和安康的审美兴趣,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进步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p 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地有哪些吗?学生:答复古代文明的发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老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老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老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拟:学生:谈谈感受〔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老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雕塑教案(公开课)
雕塑教案(公开课)
课程概述
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雕塑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课程目标
了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类型的雕塑艺术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雕塑艺术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雕塑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雕塑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雕塑艺术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第二课时:了解不同类型的雕塑艺术
分类介绍雕塑的不同类型,如塑像、浮雕、环境艺术等
示范各类型雕塑的创作方法和示例作品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雕塑类型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第三课时:雕塑的基本技法与材料
介绍雕塑创作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演示雕塑的基本技法,如雕刻、塑造、拼接等
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掌握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
第四课时:雕塑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实践,可以是个人作品或小组合作项目在创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评价和分享经验
评估方法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对学生创作作品的评估,包括构思、形式表达和创意程度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进行雕塑艺术相关素材的收集和观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雕塑作品和网络资源
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形成个人思考和创作灵感
参考资料
世界雕塑史》
雕塑艺术相关的图书和网络资源
以上是本次雕塑教案的大致安排和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
雕塑教案(公开课)
雕塑教案(公开课)雕塑教案(公开课)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通过参与亲身体验雕塑创作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1. 雕塑简介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将向学生简要介绍雕塑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以及一些著名雕塑家和他们的作品。
这将帮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基础技巧讲解接下来,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雕塑技巧,如塑型、捏塑、雕刻等。
我们将解释每种技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不同的雕塑作品。
3. 创作实践在这一部分,学生将有机会亲自参与雕塑创作。
我们将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构思,然后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新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4. 展示和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有机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这将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批评他人的作品,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改进自己的创作技巧。
要求-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基本的雕塑知识和作品,以便更好地参与课程。
- 学生需要穿着适合工作的服装,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 学生需要遵守创作坊的规则和指导,确保安全和秩序。
实施计划本课程将于每周二下午2点开始,为期4周。
每节课将持续1.5小时,包括理论讲解和创作实践。
在每节课后,学生将有额外的时间来继续创作和完善他们的作品。
评估标准学生的作品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创意和想象力- 技巧运用和表达能力- 创作过程和创作意图的表达- 创作成果的完成度和质量结论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提供他们展示创意和技巧的机会。
通过参与实践和互动,学生将获得对雕塑艺术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期待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公开课,体验到雕塑艺术的魅力,并在创作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意。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
小学美术雕塑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能够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的艺术作品。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使学生感受雕塑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分类和表现手法3. 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4. 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四、教学难点:1. 雕塑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以便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准备一些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如黏土、雕塑刀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雕塑作品,让学生猜测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从而引出雕塑的概念。
2. 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能够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的艺术作品。
3. 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雕塑作品: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让学生欣赏和分析,感受雕塑之美。
4. 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雕塑作品。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学生的雕塑创作实践是否有所提高。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雕塑作品进行评价,看是否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是否能够表现出雕塑之美。
2. 对学生在雕塑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积极动手创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雕塑家,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雕塑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雕塑艺术。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共40分钟。
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讲解雕塑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更多的雕塑创作实践。
幼儿园雕塑课教案
幼儿园雕塑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雕塑基础知识,包括材料、工具、技巧等;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及艺术修养;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雕塑基础知识的介绍:材料、工具、技巧等;2.雕塑作品示范;3.幼儿动手制作雕塑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雕塑基础知识和技巧,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及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设计1. 雕塑基础知识的介绍1.教师介绍雕塑基础知识,包括常用材料、工具、技巧等。
2.同时向幼儿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所制作的雕塑作品。
2. 雕塑作品示范1.教师现场演示制作雕塑作品的过程,介绍技巧和注意事项。
2.向幼儿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过程。
3. 幼儿动手制作雕塑作品1.分发雕塑材料和工具,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设计和创作自己的作品。
2.教师在旁边指导,提供相关帮助。
4. 作品展示和分享1.让每个幼儿介绍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2.通过互相欣赏和赞赏作品,激发幼儿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兴趣。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提供针对性建议和指导。
2.评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评估幼儿自主创作并完成的作品。
六、教学资源1.雕塑材料:黏土、废物、纸张等;2.雕塑工具:刀子、剪刀、剪纸、鼻子等;3.雕塑作品范例。
七、教学注意事项1.防范意外伤害,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加强监护;2.注重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增强教育的尊重性,加强个体化教育。
初中雕塑美术教案
初中雕塑美术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雕塑美术课程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教学。
2. 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难点:1. 雕塑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准备:1. 雕塑材料:泥、石、木等。
2. 雕塑工具:刀、凿、刷等。
3. 教学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一些雕塑作品,让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向学生介绍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泥塑、石刻、木雕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鼓励学生用雕塑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实践(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雕塑创作。
2. 引导学生通过雕塑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注重雕塑的形式和美感。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进行雕塑创作。
2. 组织学生参观雕塑展览或艺术家工作室,加深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雕塑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雕像教案
初中美术雕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敏锐观察力。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
教学难点:1. 雕塑技巧的掌握。
2. 人物特征的准确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材料(如粘土、雕塑刀等)。
2. 教师准备人物雕像的图片或实物作为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人物雕像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人像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点?”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压、切等。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雕塑刀进行创作。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技巧。
三、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雕像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衣着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人物雕像的特点和表达的主题。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参考人物,开始进行雕塑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建议和帮助。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创作其他人物雕像,提高自己的雕塑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拓展创作领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物雕像,引导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创作。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雕塑课程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雕塑艺术欣赏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对象:高中美术课程学生四、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风格。
六、教学难点:1. 如何欣赏和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2. 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七、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图片。
2. 教学用具:绘画工具、雕塑作品图片、教材等。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雕塑艺术。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雕塑的定义、种类、制作材料等。
2. 教师介绍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雕塑到现代雕塑,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
3.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如:写实、抽象、象征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挑选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工具,将所选雕塑作品进行绘画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雕塑艺术的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与区别,如:雕塑与绘画、雕塑与建筑等。
2. 教师展示一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体现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的?”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雕塑特点的绘画作品。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雕塑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雕塑艺术教案
中国雕塑艺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雕塑艺术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 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一些中国雕塑艺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对中国雕塑艺术有什么了解?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雕塑?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从古代至今的雕塑艺术发展概述,包括不同朝代的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2. 解释中国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包括传统技法、材料选择和创作方法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分析几个中国雕塑艺术的经典案例,包括艺术家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等。
2. 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四、实践操作(40分钟)1. 分组进行小型雕塑创作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2. 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总结中国雕塑艺术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雕塑艺术展览或雕塑公园,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中国雕塑艺术。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雕塑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意。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图片、案例和材料,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性。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需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课程教案院系:教研室: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任课教师:编写时间:第一章雕塑语言一、教学目的:1.掌握雕塑基本特性2.了解雕塑基本语言构成因素二、教学重点:1.雕塑与装饰雕塑2.雕塑的表现形式三、教学难点:a.绘画训练的方法b.人物的形体结构四、教学内容:一、雕塑概述雕塑是造型艺术的门类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度空间内塑造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可视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它的立体性是与其他艺术门类最根本的区别。
通常以可塑的(如粘土、油泥等)或是可雕刻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造型,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等内容。
雕塑占有着三度空间、是立体的、静止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因此它不能像绘画一样用线条和色彩去表现形象,也不能像音乐一样借助声音去表现旋律,更不可能像电影一样去表现情节过程。
二、装饰与装饰艺术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原始人类为了改造自身的生存处境,从制造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逐渐摸索和感知到了对称、平衡、均匀、光滑、线条等这些美的因素的存在,并逐渐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美的原则运用到实践之中。
这种对形式美的自然感知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累积起来的技巧,推动了装饰观念的发展。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通的艺术形态之一。
装饰艺术是离人生活最近的艺术,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
大到公共环境设计,小到居室装修与布置,以及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如服装、首饰、商品包装等等,几乎一切工艺领域与装饰艺术有关。
装饰艺术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是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使这种功利要求在更完善和方便人们的同时,更能获得精神上和生理上的愉悦感,能享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从其与装饰主体的关系看,它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从属主体,即装饰是从美感的角度来标明主体的特征、性质、功用以及价值;另一方面装饰艺术亦可从主体当中独立而出,显示出自己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事装饰艺术的精髓,装饰艺术的精神因素是通过画面的结构表现于外化形式,其感人的魅力并非脱离现实而获得,艺术家把对生活中具体形象的描绘,处理为符合审美的画面结构,并非之产生具有独特艺术语言的形式。
三、装饰雕塑装饰雕塑是人类史上最早的雕塑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普遍的艺术形式。
装饰雕塑是表现性、形式化的,它诉诸视觉,以和谐的形式风格满足感官,提升并改造观赏者的感受,激发人的艺术想象能力。
装饰雕塑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的独立性和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为特征的。
它所具有的功能需求、实际存在的质感体量、可视又可触摸的特点决定了装饰雕塑艺术自身独特的词汇与语言。
装饰雕塑一般淡化情节性因素,注重意趣性,以浪漫的艺术夸张、理想化的抒情及象征性展现着装饰雕塑表现性的特征与手段,在审美功能上,装饰雕塑的审美价值尤为突出,形成一种和谐、优雅之美。
主题性或非主题性均适宜装饰雕塑的表现,由此派生出主题性装饰雕塑和观赏性装饰雕塑两个类型。
主题性的装饰雕塑,主题精神明确,更具独立意义,只是用形式美的规律对其语言与手法进行了艺术加工。
观赏性的装饰雕塑,具有直接参与各种环境的先天优势,这类作品以所谓“依附性”的特征,容易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要求。
才材质、工艺技巧、艺术形式到独具特色的创意,都展示出了观赏美、实用美,因而大大增加了观赏性的价值和趣味。
四、表现形式1.圆雕2.浮雕3.镂空雕五、功用1.纪念性雕塑2.装饰性雕塑3.园林雕塑4.陵墓雕塑5.架上雕塑6.章牌雕塑六、材质1.泥塑2.木雕3.石雕4.铜雕五、课堂作业:六、授课类型:理论□讨论□实验□欣赏□练习□七、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指导□师范□八、教学设计:复习□授新□讨论□实践□考试□九、教学资源: PPT□影像□模型□实物□挂图□十、课后总结:第二章构成要素一、教学目的:3.掌握雕塑的造型要素二、教学重点:1.形体2.空间3.材质4.色彩三、教学难点:1.绘画的方法与手段2.人物的形体结构3.对绘画基础最终目标的理解4.素描表现的形式四、教学内容:一、形体形体,简而言之就是形状和体积,这是雕塑艺术最重要、最基本的语言。
雕塑作为人为形体的一个种类,与其他种类的区别性很大,尤其是雕塑在突显艺术观赏性方面,因此,形体的艺术含量对雕塑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他人为形体物品。
雕塑作品是通过实体对空间的占领而实现的,雕塑家真是用点、线、面、体形的材料做成方、圆、尖、钝、软、硬等诸多复杂或单纯的组合,创造出各种形体,传达作者的信息和意图,所以形体是雕塑的关键。
古典雕塑是艺术特点如重量感、体积感、运动感、概括性等,都是由雕塑的形体语言派生出来的。
二、空间雕塑是空间中的艺术,空间是装饰雕塑极重要的语言因素,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而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空间在雕塑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雕塑形体所占据的空间和围绕它的虚空间的关系,二是雕塑和空间环境中得关系,或者说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
在创作和欣赏雕塑的时候,如果只注意实体而忽略了空间,或不把空间当成艺术雕塑的主要部分,将很难领略到雕塑尤其是现代雕塑的奥秘。
从空间的性质上划分,空间又可以分为外拓性空间和内聚性空间以及融合性空间。
外拓性空间,除了取决于雕塑的动态之外还关系到雕塑体量的大小,具有向外扩张和控制空间的作用,因此它属于动态空间。
三、材质材料的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是形成雕塑形态语言的重要环节,是形成雕塑形态语言的重要环节,是对材料的理解和驾驭。
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材料的材质美,也是每个雕塑家应具备的能力。
材料在使用上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触感,材料的触感包括轻重、冷暖、软硬、光洁、粗糙等材料的质地和肌理。
质地是由材料的自然属性显露出来的表面效果,质地所表现出的雅静、朴素、深邃、沉稳等是可以透过视觉、触觉直接感受到的。
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组织结构的心里感受,肌理的创造更强调造型性。
质地的美是静的,肌理的美是动的,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肌理美又可以分成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天然肌理是材料自然生成的或在外界自然条件下生成的材质状态,象木头的纹理、结节,石头的风化等;人工肌理是工具加工材料时形成的材质状态,象刀痕、凿痕、斧劈痕、锤击痕、磨痕、手印、手迹等等,人工肌理最能反映创作中雕塑家的精神状态。
材料除了触感还有视觉感受,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感受,同一材料在性能,色泽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象紫檀的沉闻与黄杨的温润,青铜的冷俊与不锈钢的明快。
所以在雕塑的创作和构思时,还要考虑到材料本身色彩与主题的关系,巧妙的运用材料的色相,明暗度,饱和度等因素增加视觉趣味,强调材料形态为主题服务。
装饰材料经常用的材料主要有泥、石膏、蜡、水泥、陶瓷、木、石、竹、铜、铁等传统雕塑材料,也有现代的合成材料,如泡沫、塑料、玻璃、钢、铝合金、钛合金等。
使用以上两类材料创作装饰雕塑的情况比较普遍,但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又在不断增添新的人工合成材料,从发展趋势来看,人造材料还会层出不穷,这为雕塑家提供了日益增多的新材料,为深化内容和丰富形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随着现代社会艺术的观念改变,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决定了做为载体的雕塑材料的广泛扩展,使雕塑家在选材时有了越来越大的自由度,众多的艺术家开始寻找和发掘各种原始材料或新科技的成果带来的现代材料,像现成品、废品的利用。
传统材料的重新利用等,并直接使其成为造型要素。
四、色彩自然界中,物体除了具备形体之外,还具有丰富美丽的色彩。
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对自然界的色彩敏感程度超过了对物体形态的把握。
色彩是雕塑创作中的一种重要陈述语言,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本身就具有色泽和纹理,再被雕塑家选择和利用时,会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
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同时在立体造型上敷以色彩还具有再现现实的功能,能够逼真的表现自然物象,可以说色彩是实现这种真实而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
雕塑艺术在色彩利用上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地色彩,另一种是认为色彩。
1、自然的色彩雕塑作为一物质材料在空间中的存在和表现,与其它造型元素相比,材料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材质感和色彩因素,我们把此称为材料的自然色彩。
1、人为的色彩装饰雕塑中,与表现材料的自然色泽相反,认为的色彩是通过对雕塑立体造型的表面,进行艺术化敷彩处理,从而使造型更加鲜明,以此来强化装饰雕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种人为地装饰雕塑的色彩处理方式,体现了人们以自然客观物象为参照,追求表现生活真实、理想真实、和视觉真实的艺术理念。
五、课堂作业:六、授课类型:理论□讨论□实验□欣赏□练习□七、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指导□师范□八、教学设计:复习□授新□讨论□实践□考试□九、教学资源: PPT□影像□模型□实物□挂图□十、课后总结:第三章艺术特征一、教学目的:1.建立起整体观察的良好习惯2.树立立体的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1.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法则三、教学难点:1.泥塑人物头、胸像的塑造规律和表现规律2.对对象的视觉特征和美感特征的发现3.整体观察方法的形式4.立体空间观念的建立四、教学内容:装饰雕塑的本质特征是装饰性与装饰风格,它比一般雕塑更讲究雕塑形式的变化,更注重形式美感。
装饰雕塑在功能、结构、材料及加工,生产技术等基础上,追求大的动势,简洁明快的影像,采用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把烦琐的细节省去,使形象更加单纯简练,营造出舒展流畅的韵律和艺术气氛,以适应现代人审美的意识与环境、建筑实现和谐统一。
装饰雕塑所具有的装饰美体现着雕塑家的审美趣味,思维方式和对形式美的探求。
一、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法则1、单纯单纯化原理在装饰雕塑的主体构成中是贯穿始终的,因为雕塑造型的构成越简洁越能让人长时间的记住,而单纯化原理就是采用省略、净化、归纳等手段,用尽可能简单的结构去表现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形态。
单纯即是装饰雕塑的一种局限,又是它的特长。
因为区别于情节性、叙事性,就需要雕塑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更凝练的反映,使雕塑造型以一挡十,以小见大,从有限中见无限,寓以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单纯的艺术形象之中。
单纯不是单调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单纯就是美,它意味着“洗尽沉渣,独存孤迥”,意味着涤荡事物琐碎的细节和虚浮的表面,独存艺术的生命。
2、概括写实是雕塑艺术中很重要的手段,但在装饰雕塑里,有时过度的真实,则容易造成琐碎或庸俗。
装饰雕塑要注重形式的变化,注重对形象的提炼,通过把自然形象最具独特性、最有感染力的美感因素进行取舍和归纳,深刻、集中的表现为简括明晰的装饰雕塑造型。
装饰雕塑对形象的概括,是写实的高度提炼,古埃及雕塑就是把自然形态作为造型语言,然后逐步从中提炼出理想中的美,即把无数真实个体中的形象符号,集中概括提升至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