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精品文档]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1、根据图纸或现场勘测结果,确定线缆实际走线路由。

最好是现勘测能准一点2、根据线缆实际走线路由计算点位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3、线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最大长度+最小长度)/2*1.1+61.1为余量系目前,局域网中常用到的双绞线一般都是非屏蔽的5类4对(即8根导线)的电缆线。

这些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都能达到100Mbps。

市场上出售的3类双绞线外层保护胶皮薄,胶皮上标注“CAT3”字样,外包装纸箱上标注有“3类”字样,售价较低;5类双绞线外层保护胶皮厚,胶皮上标注“CAT5”字样,外包装纸箱上标注有“5类”字样,售价较高。

购买时切勿图便宜而购买劣质5类双绞线,这些产品往往只能作为3类双绞线使用。

超5类双绞线属非屏蔽双绞线。

与普通5类双绞线比较,超5类双绞线在传送信号时衰减更小,抗干扰能力更强。

在100M网络中,用户设备的受干扰程度只有普通5类线的1/4,是为网络应用提供的理想解决方案。

"超五类"指的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TwistedPair)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

五类是指国际电气工业协会为双绞线电缆定义的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是在对现有五类屏蔽双绞线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后出现的电缆,不少性能参数,如近端串扰、衰减串扰比,回波损耗等都有所提高,但其传输带宽仍为100MHz。

超五类双绞线也是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线对的颜色与五类双绞线完全相同,分别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和棕。

裸铜线径为0.51mm(线规为24AWG),绝缘线径为0.92mm,UTP电缆直径为5mm。

超五类双绞线通常只被应用于100Mb/s快速以太网,实现桌面交换机到计算机的连接。

如果想以后将网络升级为千兆以太网,那么不妨在水平布线中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也能提供高达1000Mb/s的传输带宽,但是往往需要借助于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

综合布线线缆的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线缆的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线缆的计算方法结构化综合布线时,水平布线子系统中线缆长度计算公式里工作区接口到信息点的距离值一般情况下选择6 .需求电缆量的计算公式有3种:(1)定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N×6所需总长指N条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N×6为端接容差.(2)总栋楼的用线量=N(楼层数)×C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为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信息点距离;S为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信息点距离;N为本楼层信息点总数;0.55为备用系数;6为端接容差;(3)总长度=(L+S)/2×N×3.3×1.23.3-将米(m)换成英尺(ft)的系数;1.2-余量参数(富余量);用线箱数=总长度/1000+1计算线的公式: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综合布线线长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线长计算方法

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楼层用线量L=[0.55(F+N)+6 ]×nn楼层信息点数总用线量L=?Li i=1,….,m m为总楼层数此计算方式目前正在项目实施中验证,待查!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则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3、计算实例a) 例题(错误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24 ×140 = 3360m3360÷305 = 11 箱需要11箱电缆b) 例题(正确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305 ÷24 = 12.7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140 ÷12 = 11.6 舍入得12需要12箱线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网络线布线的计算公式

网络线布线的计算公式

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
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
楼层用线量
L=[0.55(F+N)+6 ]×n
n楼层信息点数
总用线量L= L i i=1,….,m m为总楼层数
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
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

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
还有一种是
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
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
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
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
用线箱数计算
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
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
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
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
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
用线箱数计算
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
用线箱数=总长度(英尺)/1000+1。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部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力、通信、数据等各种类别信号的传输服务的系统建设工程。

在进行综合布线计算时,一般需要考虑布线长度、电压降、通信速率等因素,以保证正常有效的信号传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1.布线长度计算公式:布线长度=直线长度+弯曲长度直线长度为综合布线的总长,可以通过测量或者建筑平面图等方式获得。

弯曲长度根据拐弯的次数和拐弯的角度来计算,常见的弯曲长度计算公式如下:弯曲长度=拐弯的次数(转角)×弯曲系数弯曲系数根据布线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水平布线一般取0.04,垂直布线取0.062.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电流×电阻×长度)/导线截面积电流为通过综合布线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培。

电阻为综合布线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长度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导线截面积为综合布线的导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3.通信速率计算公式:通信速率=传输距离/传输时间传输距离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传输时间可以根据综合布线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设备性能来确定,单位为秒。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所采用的参数和公式的准确性,并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证。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和通信服务。

同时,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综合布线工程的参考依据,用于确定所需的材料规格和数量,以及制定施工方案和预算等。

因此,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合理和准确地应用计算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综合布线线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缆量一般的计算方法:整幢楼的用线量=刀NC
N :楼层数
C: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 n 。

L :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水平线缆长度计算公式: c=[0.55(f+n)+6]*n(m)
式中: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最远的信息插座(io )离配线间的距离n—
最近的信息插座(io )离配线间的距离n —为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f+n)也可称
为平均距离
平均线缆长度:I =(l(min)+l(max))* 2 x 1.1 +2倍楼高
每箱线敷设的根数:n= 305米十I (取整)
所需线缆箱数:m =信息点数十n (取
整)
需要多少箱线:C-305=箱数
还有这种计算方法,我也只是看到过,并没有用过。

其实计算方法都是大同小异,都是先计算出平均距离,然后计算出总量,在核算要多少箱,记住计算平均距离的时候是以每个配线点为范围的,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平均距离是一个配线间所管理的信息点的平均距离。

网络综合布线垂直干缆用量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
垂直线缆长度(单位:米)=(距MDF层数x层高+电缆井至MDF距离+端接容限)x (每层需要根数)。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

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一、楼层用线量计算公式
C=[(F+N)/2+6]*n
其中 F---最远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F+N)/2---平均电缆长度;
6---端接容差(一般取值6~10米);
n---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

二、整座楼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W=∑MC
其中 M---楼层数;
C---每个楼层用线量。

三、总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L=[(F+N)/2](1+10%)+6
其中 F,N,6注释同上,助记:
总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备用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的10%)+端接容差(取值6~10间)
四、电缆箱数
计算出以上数字,再根据电缆生产商每箱电缆标准长度(90m~5km不等,分卷盘和卷筒两种装箱形式)计算出需要多少箱电缆了。

X=L/k
其中 L注释同上;k为特定电缆生产商每箱电缆标准长度。

注:以上公式不仅仅适用于综合布线工程电缆用料计算,也可参考应用于其它适合电缆布放作业。

综合布线线缆长度计算

综合布线线缆长度计算

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楼层用线量L=[0.55(F+N)+6 ]×nn楼层信息点数总用线量L=?Li i=1,….,m m为总楼层数此计算方式目前正在项目实施中验证,待查!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则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3、计算实例a) 例题(错误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 (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24 ×140 = 3360m3360÷ 305 = 11 箱需要11箱电缆b) 例题(正确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 (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305 ÷ 24 = 12.7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140 ÷ 12 = 11.6 舍入得 12需要12箱线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基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布线系统,包括电缆、传输设备和配线设备等。

在进行综合布线的设计和规划时,需要考虑传输媒介、传输距离、传输速率、网络容量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综合布线常用的计算公式。

1.传输距离计算: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需要计算各种传输媒介的传输距离,以确定信号是否能够正常传输。

1.1电缆传输距离计算:电缆传输距离取决于电缆类型和传输速率。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距离=(速率×系统容差)/[(延迟值/长度)+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延迟]其中,速率为设备传输速率,系统容差为一个经验修正系数(通常取0.8到0.9之间),延迟值为电缆的延迟时间,长度为电缆的总长度,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延迟为设备的延迟时间。

1.2光纤传输距离计算:光纤传输距离取决于光纤类型、传输速率以及使用的光模块的类型。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距离=光纤损耗预算-光模块损耗光纤损耗预算为根据光纤类型和传输速率计算得出的最大允许损耗值,光模块损耗为光纤模块的传输损耗。

2.传输速率计算:传输速率是指数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传输的速度,常用的单位为bps (位/秒)。

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设备要求来计算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信号速率×信号传输位数信号速率为数据信号传输的速率,一般由设备决定,单位为Hz(赫兹);信号传输位数为每个数据信号需要传输的位数。

3.网络容量计算:网络容量是指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承载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带宽衡量。

需要通过计算每个设备的带宽需求来确定网络容量。

网络容量=Σ设备带宽需求其中,Σ为求和符号,设备带宽需求为每个设备在网络中所需的带宽。

4.总线长度计算:在综合布线中,总线长度是指综合布线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

总线长度=Σ(设备间距离+设备长度+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其中,设备间距离为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设备长度为设备的长度,输入端功率为设备输入端的功耗,输出端功率为设备输出端的功耗。

综合布线网线度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网线度的计算公式

计算需要多少线的公式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不按公式的算法: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误差不会太大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综合布线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在综合布线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路径长度计算、链路损耗计算、带宽需求计算、电缆选择计算等。

以下是这些公式的详细解释:1.路径长度计算:路径长度计算是为了确定需要多少电缆来连接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

计算公式为:路径长度=√(x²+y²+z²),其中,x、y、z分别表示两个设备之间在X、Y、Z轴上的距离。

2.链路损耗计算:链路损耗计算是为了确定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情况,以保证信号质量。

计算公式为:链路损耗(dB) = 10log10(P_2 / P_1),其中,P_2表示输出信号功率,P_1表示输入信号功率。

3.带宽需求计算:带宽需求计算是为了确定所需的传输带宽,以满足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

计算公式为:带宽需求=数据速率/系统效率,其中,数据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系统效率表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开销。

4.电缆选择计算:电缆选择计算是为了选择适当的电缆,以满足系统的传输要求。

计算公式为:电缆容量=(x1+x0)/2×L×f×c,其中,x1表示最大信号幅度,x0表示最小信号幅度,L表示电缆长度,f表示频率,c表示传输速度。

除了以上常见的计算公式外,综合布线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传输延迟、信号衰减、信号干扰等。

这些因素的计算公式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在综合布线设计中,计算公式的使用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确定系统的需求和基本参数,以便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电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实际环境因素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并结合经验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综合判断,以满足实际的工程需求。

因此,在综合布线设计中,公式的使用只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百盛布线浅谈综合布线工程计算简单公式

百盛布线浅谈综合布线工程计算简单公式

百盛布线浅谈综合布线工程计算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
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
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
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
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
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 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
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
误差不会太大
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1、根据图纸或现场勘测结果,确定线缆实际走线路由。

最好是现勘测能准一点2、根据线缆实际走线路由计算点位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3、线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最大长度+最小长度)/2*1.1+61.1为余量系目前,局域网中常用到的双绞线一般都是非屏蔽的5类4对(即8根导线)的电缆线。

这些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都能达到100Mbps。

市场上出售的3类双绞线外层保护胶皮薄,胶皮上标注“CAT3”字样,外包装纸箱上标注有“3类”字样,售价较低;5类双绞线外层保护胶皮厚,胶皮上标注“CAT5”字样,外包装纸箱上标注有“5类”字样,售价较高。

购买时切勿图便宜而购买劣质5类双绞线,这些产品往往只能作为3类双绞线使用。

超5类双绞线属非屏蔽双绞线。

与普通5类双绞线比较,超5类双绞线在传送信号时衰减更小,抗干扰能力更强。

在100M网络中,用户设备的受干扰程度只有普通5类线的1/4,是为网络应用提供的理想解决方案。

"超五类"指的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TwistedPair)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

五类是指国际电气工业协会为双绞线电缆定义的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是在对现有五类屏蔽双绞线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后出现的电缆,不少性能参数,如近端串扰、衰减串扰比,回波损耗等都有所提高,但其传输带宽仍为100MHz。

超五类双绞线也是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线对的颜色与五类双绞线完全相同,分别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和棕。

裸铜线径为0.51mm (线规为24AWG),绝缘线径为0.92mm,UTP电缆直径为5mm。

超五类双绞线通常只被应用于100Mb/s快速以太网,实现桌面交换机到计算机的连接。

如果想以后将网络升级为千兆以太网,那么不妨在水平布线中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也能提供高达1000Mb/s的传输带宽,但是往往需要借助于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1.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4:表示每个信息点要准备4个RJ-45头n*4*15%:表示富余量2.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3.线缆用量计算(1) 可靠算法:C=0.55×(L+S)+6F=Floor(305/C)B=Ceiling(n/F)式中:L—离FD最远信息插座的距离;S—离FD最近信息插座距离;C—平均每个信息点的电缆长度;F—每箱双绞线能安装的信息点数量;Floor()—向下取整Ceiling()—向上取整B—所需电缆总箱数(305米/箱);n—信息点数量。

(2) 估算法:先求出总线缆用量,再除以每箱线的标准长度,可得到所需线缆的箱数,再加上富余量。

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B: 所需电缆总箱数(305米/箱)∑C: 各层电缆长总和2:线缆箱数的富余量,信息点越多,富余量越大。

4.对槽、管规格的选择(1) 查表法:根据槽(管)内需要容纳的线缆数量去查表得到所需槽、管的规格型号。

(2) 估算法: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3) 精确算法:槽(管)截面积=(n×线缆截面积)/[70%×(40%~50%)] 式中:n——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已知数);线缆截面积——选用的线缆面积;70%——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40%~50%——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5.设备间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备间的面积应根据能安装所有屋内通信线路设备的数量、规格、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留有一定的人员操作和活动面积,最低面积不应小于10平方米。

(1) 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设备间使用面积(平方米);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平方米)。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

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

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

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

网线计算公式

网线计算公式

我来举个计算例子:
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
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
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
楼层用线量L=[0.55(F+N)+6 ]×n
n楼层信息点数
总用线量L= L i i=1,….,m m为总楼层数
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
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

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
3、计算实例
a) 例题(错误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24 ×140 = 3360m
3360÷305 = 11 箱
需要11箱电缆
b) 例题(正确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305 ÷24 = 12.7
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
140 ÷12 = 11.6 舍入得12
需要12箱线
以上例题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需要多少线的公式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
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
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
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
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
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
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
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
误差不会太大
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