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分析
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教师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快乐的课堂,就要具有愉快的教学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施加健康的情感教育影响。
因此,要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工作热情教育情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调节剂。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有一种激情,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调动教育情感,对同事、对学生、对教学工作都要有一种教育的亲情、热情、真情,这对保持教育意识的情感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持好心境,使自身有一种良好的教育心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心态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态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心平气和,要具有一种文气,这是一种文静之气,能够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感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谦和的态度,达到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对课堂教学工作、对学生要坚持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教育态度。
三、加强人文修养,不断汲取文化能量文化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修养中的重要资源。
教师应当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中的善,道教文化中的真,儒家文化的和,艺术文化中的美,当代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都是重要的文化精神资源。
教师在精神修养中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不断地从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不断地凝聚精神能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情感实质上是教师人文精神的体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转化为教师精神,进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施加人文精神的影响。
四、加强心理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心理世界实质上就是精神世界。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在精神上要不断地加强教育人格、教育意识、教育情感、教育智慧、教育心态、教育创新能力的修养。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个人教学工作总结亲爱的读者:在我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当我们2023年的时候,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我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情感因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和语法的学习,更是情感和思维的交互。
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习习惯。
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会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情感因素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情感认知。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以更好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情感教育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学生温暖和真诚的呵护,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情感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细心的体察和耐心的培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学生讲座等,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语权。
其次,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引导,让学生充满活力,充满信心。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情绪问题,我们应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引导。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和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三、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加强情感教育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以外,学校和家庭也应该集中力量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加以培养。
在学校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情感教育课程,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体验情感教育的乐趣和价值。
在家庭中,家长需要更多地与孩子沟通,建立“平等、开放、和谐”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
教师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对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言行举止、态度和价值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社会情感成长。
本文将探讨教师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感。
首先,教师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影响体现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塑造自己社会情感的重要参照物。
如果教师积极向上、热情友善,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人充满同情心和关爱之情。
相反,如果教师态度消极、冷漠,学生可能会产生孤立和冷漠的情感。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其次,教师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上。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感。
例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倾听他们的烦恼,并给予鼓励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有人愿意倾听和帮助他们。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和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情感。
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社区福利机构,让他们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奖励来促进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
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努力,鼓励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给予奖励和肯定,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被重视和认可的,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班级荣誉和奖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社会情感发展。
总之,教师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感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学习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当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合理引导和管理学生的情感,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
学生的学习情感包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消极抵触的情感。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止和言行,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到学生的情感状态。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来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评估。
只有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情感引导。
二、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等。
其次,教师应注重学习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三、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应关注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学习活动,如学生分享、学习小组讨论等,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促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彼此尊重、关心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追求的心理满足和情感支持。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和支持。
首先,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
其次,教师应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激励,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学生情感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学生情感发展幼儿园教师是学生情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引导者。
他们在教学中承担着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责任。
下面将从教师角色、沟通与信任、情感教育和情感表达四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工作与学生情感发展的关系。
首先,幼儿园教师是学生情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扮演起孩子们情感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安全、温暖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他们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敏锐度和情感智慧,以辅助学生的情感成长。
其次,沟通与信任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
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
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
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对学习和成长的自信心。
情感教育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情感、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友善合作的行为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
最后,情感表达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发现和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内心情感转化为外在的形式,实现情感的自由流露。
此外,教师还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分享和互动,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学生情感发展密切相关。
他们扮演着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角色,并通过沟通与信任、情感教育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情感成长。
只有在教师的关怀与引导下,学生的情感发展才能得到全面的支持和培养。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影响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影响一、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贯穿始终,从教师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师生之间的互动,都体现了情感因素的存在。
二、教学中的主要情感因素1. 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教师充满热情、关爱和耐心地进行教学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付出,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相反,如果教师缺乏情感投入,学生可能会感到冷漠和疏远,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会相应下降。
2. 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其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时,他们会更加自信、积极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而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地遭遇失败和挫折,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也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1.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顺畅、教师情感投入充足、学生情感体验积极时,教学效果往往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相反,如果情感因素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2. 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除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外,情感因素还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而良好的师生互动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些能力和品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教师情感表现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
浅谈教师情感表现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张中秀一个情愫高尚、感情丰富的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裸外交往中,也不论是对学生的表扬还是对学生的批评,都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感动,使之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应,并乐干向教师谈论自己的问题和接受教师的教诲,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情感素质是教师教书育人所必须的重要素质,教师的情感表现对学生的情绪体验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教师富于情感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富于情感的教学语言,能使师生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气氛。
马卡连柯说:“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在我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到我们的个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使教师语言富于激情,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入角色,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以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
其次,要善于使用语调,灵活驾驭其旋律、节奏、速度和音色变化,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影响学生,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成份,也必须根据教材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而有所不同。
如低年级学生由于思维的具体性和富有情感色彩的特点,就更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情和表现力。
二、教师富于美感的仪表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教师的仪表最直观地反映教师的道德精神面貌,是一种“无言之言”。
教师的服饰、容貌、体态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情绪、气氛、趣味,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感情和思想,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欣赏美,追求美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习惯,养成正确的审美态度。
实践证明,教师衣服的颜色,款式足以影响高年级学生的态度,注意力和行为方式。
大多数学生对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的教师特别尊重和好感,而学生对自己好感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言听计从,深入钻研。
由于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情绪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其服装宜色泽鲜艳,式样应丰富多彩,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启迪和熏陶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师情感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情感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情感素养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所展现出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的情感素养对学生学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还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情感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教师充满爱心、耐心和理解时,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相反,如果教师缺乏情感素养,态度恶劣或冷漠对待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身的情感智慧,学会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其次,教师的情感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
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支持、理解和鼓励时,他们更容易克服困难,保持学习的勇气和动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当教师缺乏情感素养、对学生不关心或置之不理时,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失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
此外,教师的情感素养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
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情感引导者,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状态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发展。
当教师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时,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保持乐观和自信。
相反,如果教师情感不稳定、情绪低落或愤怒时,学生可能会受到负面情绪的感染,产生焦虑、沮丧甚至逆反的情绪,影响个人的情绪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学会合理表达情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示范。
总的来说,教师情感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长期的。
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关注自身的情感智慧,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就,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
浅谈教师情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浅谈教师情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重视情感教育,教师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心理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以及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注重三个基本问题:1.爱护学生。
爱护和发展学生身上一切积极的因素,克服和消除消极的因素。
2.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不仅尊重学生,同时也信任学生。
有时信任就是尊重。
教师应精心观察和满足学生的这种欲望,从而调动其自身潜能,促使其步入自尊、自爱、自强的良性发展轨道。
3.理解和宽容学生。
教育者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
理解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的心理成分。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意义。
那么,学生们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凡是事业有成的人经常会说:“态度决定一切”。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
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教师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研究
教师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研究众所周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的情感教育在塑造学生情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师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教师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情绪困扰和挑战。
而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积极向上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学生将会从中受益。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表达积极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
这样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态度,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困难中成长和进步。
其次,教师情感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各种情绪的起伏和冲突。
而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和表达情感。
情感管理不仅在学习上有帮助,也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教师的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提升情感管理的能力,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此外,教师情感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发展。
当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处境时,他们的同理心就得到了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感共鸣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出同理心。
例如,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最后,教师情感教育还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在一个受尊重、被理解的环境中学习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积极。
而这需要教师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打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这种关怀和尊重将激发学生情感发展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提升情感管理能力、促进情感共鸣和同理心发展以及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情感支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情感支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感的支持者。
教师所给予的情感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而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情感支持能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想象一下,当学生走进一间教室,教师面带微笑,语气亲切,充满鼓励与关怀,学生们会感到放松和安心,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相反,如果教师总是表情严肃、态度冷漠,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压抑,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教师的积极情感支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比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错。
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给予理解、鼓励和信任,告诉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学生就会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
而缺乏情感支持的教师可能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严厉批评,甚至冷嘲热讽,这会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教师的情感支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对学科充满热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被吸引,主动去探索更多的知识。
相反,如果教师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对学生的疑问和好奇缺乏回应,学生很可能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失去兴趣。
情感支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时,他们会更愿意与教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这种良好的沟通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让学生更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配合教学活动。
教师的情感支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学生知道教师在乎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以不辜负教师的期望。
这种内在的学习动机比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更持久、更有效。
教师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引领者和榜样,他们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而重要。
正确认识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态度与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教师积极态度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感染式的。
教师展现出的积极态度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并通过个人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积极的教师态度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愿意追求知识,努力学习。
而消极的态度则会传达给学生不可靠和无助的信息,导致学生产生懈怠和失去对知识的兴趣。
二、教师关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教师的关怀和情感支持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关心学生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教师的鼓励和赞许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自信,并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
相反,冷漠和忽视会让学生感受到挫败和无助,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三、教师情感的温暖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温暖、理解和包容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的关爱和助力能够减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四、教师的纪律与情感教育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不仅仅体现在温暖和关怀上,也表现在纪律和规范的教育中。
教师的严谨与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端正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一个严格而公正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遵守纪律,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和价值。
教师的正直和激励会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品德。
五、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情感需求相适应教师不仅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情感,还需要将教育方法与学生的情感需求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
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世界。
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情感投入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积极情感和心理发展的指导者。
从多个角度分析,教师的情感投入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最终的学业成绩。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对于学习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情感投入可以直接通过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体现。
这种互动不仅包括语言交流,还包括非语言交流,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情绪态度等。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积极情感,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这种充满情感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情感投入的表现可以分为主动支持、情感共鸣及教学关怀等方面。
首先,主动支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通过赞赏和鼓励来塑造积极的学习气候。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时,教师的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投入。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表扬和积极反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这种正反馈机制形成了良性的学习动力循环。
另一方面,情感共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表现。
教师如果能够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困难,那么他们的情感投入就会更加有效。
情感共鸣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面对学习中的挑战。
当学生感到教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时,他们往往会更愿意向教师求助,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影响其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关怀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展现出的细致关心与关注学生的整体福祉。
这不仅包括学业成绩的关注,还涵盖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当教师能够在情感上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时,学生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压力,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和教师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因此,深入分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学生情感因素和教师情感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情感因素学生情感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状态。
这些情感状态可以是积极的,如兴趣、主动性、自信心和好奇心,也可以是消极的,如厌学、焦虑、自卑和拖延。
这些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首先,学生的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或者某个课堂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
其次,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到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面对学习挑战,并且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当学生处于焦虑、自卑或者厌学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情感因素教师情感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状态。
教师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感状态。
首先,教师的情感表达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教师充满热情、积极向上地表达对教学内容的喜爱和对学生的关心时,学生会更容易被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教师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当教师处于压力过大、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以提高教学效果。
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师的情感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如何解释这种影响。
教师的情感可以被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关怀和关注。
这种情感可以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理解、支持和鼓励上。
正是这种关怀和支持,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温暖,而这种关怀和支持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
首先,教师的情感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这种认可和认可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索和学习。
此外,教师的情感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出自尊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努力对于自己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教师的情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的刺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兴奋,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应当适度,既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散。
适度的情感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的情感还可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表达出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个平等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此外,教师的情感还可以影响学生的社交行为。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从而积极参与到同学之间的互动中。
最后,教师的情感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师者的教育情感与情绪
师者的教育情感与情绪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与情绪的事业,师者的教育情感与情绪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喜悦和激情,也可以是挫折和沮丧。
在教育中,师者需要有效地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以及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与情绪。
本文将探讨师者的教育情感与情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处理这些情绪。
一、教师的教育情感教师的教育情感是指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兴趣、热情和投入程度。
一个富有教育情感的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而一个缺乏教育情感的教师则可能对教学失去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情感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热情和兴奋。
通过充分表达教育情感,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教育情绪教师的教育情绪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教师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地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绪。
教师的情绪可能包括喜悦、激动、挫折和沮丧等。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教师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克服困难并启发学生。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帮助他们调整情绪,提升学习效果。
三、有效应对教育情感与情绪的方法1. 自我反思与情绪管理:教师应通过反思和自我分析,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教育情感与情绪。
通过自我探索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及时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以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2. 积极寻求支持和交流:教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积极寻求同事和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适时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挣扎,并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缓解教师的情绪压力。
教师教育情感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
教师教育情感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每个人的学习成效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教育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深远的影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对教师教育情感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
当教师展示出对知识的热爱和热情时,学生会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此外,教师的积极情感还可以带给学生正能量,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可以让他们战胜困难,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绩。
然而,教师的消极情感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不良影响。
当教师情绪低落、消极抱怨时,可能会传递给学生一种负面情绪,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
消极的情感还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有时,教师的消极情感还可能表现为对学生的评价偏差,给学生带来打击和压力。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受到抑制,学习成效也会受到影响。
除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教师的情感管理能力也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的情感管理能力指的是教师处理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包括认识自己的情感、控制情感以及合理表达情感等。
当教师拥有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育情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通过良好情感关系的建立,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这种情感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教师教育情感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中,亲近和尊重也是重要的因素。
当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时,学生会感受到被重视和被接纳,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亲近和尊重还可以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教师的亲近和尊重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挑战。
教师情感支持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教师情感支持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师情感支持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指导,还包括对学生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关注。
教师情感支持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以及学习表现,进而对学生成绩和学习成就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教师情感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基础。
当教师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时,学生会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而教师的情感支持往往体现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鼓励和激励上,这些正向的情感反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其次,教师情感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产生学习目标和坚持学习的决心的原动力。
当教师给予学生情感支持时,学生会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纳,他们会因此而产生对教师和学习任务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动机。
教师的情感支持也会使学生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进步。
此外,教师情感支持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
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注、认真和投入的态度,是学生成就突出的重要保障。
当教师对学生表示出关心和支持时,学生会感受到一种来自外界的正能量,他们会变得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
教师的情感支持也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信念和态度,使他们更容易克服学习困难,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最后,教师情感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
学习表现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形式,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当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支持时,学生会感到自信和愉悦,这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会对他们的学习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情感支持,教师可以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关系,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就。
研究教师教育情感对学习者情感发展的影响
研究教师教育情感对学习者情感发展的影响教师教育情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
作为学习者的指导者和角色模型,教师教育情感对学习者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教师教育情感对学习者情感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深层次机制。
首先,教师的积极情感态度对学习者的情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积极情感态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热情、善意和乐观等情感表达。
当教师充满热情地对待教学工作时,学习者会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同时,教师的善意和乐观也能够帮助学习者转变负面情绪,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因此,教师教育情感的积极表达对学习者情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的情感表达对学习者的情感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会对学习者产生示范效应。
如果教师能够以正向的情感态度去教育学习者,学习者也会借鉴教师的方式,主动去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相反,如果教师的情感表达带有偏见、消极或压力等不利于学习者情感发展的因素,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消极影响,产生防御机制或采取不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
因此,教师的情感表达对学习者情感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作用。
此外,教师教育情感对学习者情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情感交流的方面。
情感交流是指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肢体和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的情感传递和沟通。
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够增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彼此的情感理解和共鸣。
通过情感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而学习者在情感交流中也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认同,增强对学习者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教师教育情感对学习者情感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除了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学习者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情感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干预与研究,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模式。
浅析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及作用
浅析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及作用摘要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授课中的情感投入和学生听课的情感投入是成正比的。
因此,教师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各种教学手段中去。
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教师的表情应让学生感到真挚、谦虚、亲切。
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教态,一经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基本条件;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情景,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必要手段;设赏析环节,启发学生想象、联想是调动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影响及作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
人们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授课中的情感投入和学生听课的情感投入是成正比的。
因此,教师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各种教学手段中去。
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教师的表情应让学生感到真挚、谦虚、亲切。
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教态,一经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如有的学生说喜欢教师的微笑、不喜欢教师生气或严厉的样子,看到教师的微笑他们会消除紧张感,投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教师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动人的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可以在课堂上形成直接的师生情感交流——喜、怒、哀、乐,创造出轻松的言语交际环境。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研究教材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方式,在授课时更应注意情思、情趣等感情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影响高尔基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个大殉道者。
童话中有个小女孩,由于穿上了红舞鞋,就只能拼命地旋转下去,穷其一生,欲罢不能。
老师一旦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其情其感也如红舞鞋一样,让老师永不满足,永无止息,直至奉献一生的精神与心血。
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实在是一项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了情感的事业。
老师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老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起到很强的感染作用。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到塑造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从这意义上讲老师就是传播知识文明的殉道者。
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它往往以顿悟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促使学生明白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在学习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吧,让学生顺其自然快乐学习,让学生读书明理智慧积德,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
这种教育的瞬间灵感离不开老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强烈的教学欲望和“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苦思索。
老师的情感不仅能激发老师的教学欲望,而且能使老师长时间地保持对教育和教学的专注思考,为学生学习的顿悟产生铺垫条件。
通过老师的真诚教育情感在学生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召、塑造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高尚的精神种子,使他们成为健全人格的人。
因此,老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深刻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情感能够培养老师的教学欲望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
有了情感就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强烈的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情原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有些归于智力,有些归于非智力因素,第三者是没有的。
”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所谓非智力因素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
它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要素,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
情感形形色色,往往呈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等两极趋向。
每种情感又可按其强度分为不同的等级。
情感具有两极性、情境性、效能性、迁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等,对人的智力活动起着激发、选择和调节的作用,不仅会影响一个人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人际交往间的交流、沟通及关系的发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它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有的情况下,则起着消极的破坏作用。
因此,了解情感现象,把握情感规律,以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十分重要。
一个老师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教学欲望,要不停地学习,捕捉教育新观点、新思想、新题材,不断地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
这种强烈的教学欲望会成为老师教学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发老师的行动,并引导老师的行动向着明确的目标进行。
现代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多是在十五至二十五岁之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
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意向,而且自重感在他们的心中日益强烈;他们喜欢别人对他们尊重,愿意引起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他们不仅期望教师给予知识和一般情感上的温暖,还要有心理上的接近和朋友般的理解:这是学生的情感特点。
老师要想在教学上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教学,即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情和爱,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得到平衡。
一个具有健全心理品质的学生是学好文化知识的首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许多老师在谈及学生学习成绩时,常常将其好坏归于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
无可否认,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对于情感冲动多于理智选择的当代学生而言,教师的责任实在是无法规避。
如果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融洽,学生势必与其有了戒备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学生绝不会产生喜悦情绪的状态下,任老师怎样讲授知识,学生也会本能抗拒,难以全部接受。
这种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既不可能对此学科产生兴趣也无法静心地听课。
当教学过程出现师生情感融洽时课堂欣欣然的场面和气氛时,教师自身成了强大的磁场.学生的双眼闪烁着敬慕、爱戴、喜悦之光神。
融洽的师生情感对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老师的情感不仅能够“放大”老师教学欲望的内驱动力,而且有的时候会成为老师教学欲望的直接动机。
在人格系统的四种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情绪—认知相互作用、情绪—认知结构)中,情绪是核心,无论是与内驱力相联系的情绪,或是同认知相联系的情绪,抑或是蕴含在人格结构中的情绪物质,都起着重要的教练作用。
老师的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并激发老师的教学欲望,加大老师对学生成长出现的机率。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以及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与人的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会推动认识的发展,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和大胆地思考求知。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使学生获得积极情感的认知,而只能采用“寓教于情”的方法,以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教师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所以说,情感是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最大的力量,有了情感的教学就有了生机,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
所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让这种情感转化为学生奋斗的内在要求,将成为老师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情感能够保持老师思维的专注性在教育活动中,老师要追求“恍然大悟”的一刹那的顿悟,大都要有一个“痴”和“傻”的过程,也就是说,老师要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作艰苦的、专注的思考。
这种思考的专注性在心理学上称为“定向──探究反射”,它有利于调动老师心理的积极性以及老师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老师内在情感深刻地影响着老师这种思维的专注性。
学生成长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凭空而来的。
老师要以长期积累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全神贯注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并对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也就是说,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对知识前沿有着深切的关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容易发生知识和诞生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表现出高度的思维的专注性。
一个只关心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老师,是不可能长期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并满怀热情地关注学生成长的实践活动的,也不可能用敏锐的眼光来准确地预测知识的“生长点”和“临产状态”的。
有的时候,老师对具体教育事物教育对象的情感投入也会强化老师思维的专注性。
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以之作为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旦特定的教育活动引起了老师强烈的兴趣,投入了老师足够强度的情感,那么老师就会在这次教育中呈现出情感的正效应状态,促使老师精神百倍集中,思维高度活跃,自觉摆脱周围环境的干扰,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艰苦的思考。
这个时候老师表现得十分专注,意志的力量也会起保证作用,以至于“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到他找到一种直觉的顿悟时,这种心理状态才能消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老师的内在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期望、注意、关心等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积极热忱的态度能够使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有高的学习积极性。
日本学者继有恒(1961)在研究中发现,喜欢某位教师的小学生有80%、中学生有75%想成为像这位教师一样的人。
在科尔(Cole,1968)的调查中,喜欢某位教师的中学生有60%喜欢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认为这一学科更有价值,在平时的学习中花费的时间更多。
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
教育研究表明,富于同情心,有热情的教师往往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热情并多方鼓励学生时,学生更富有创造精神。
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对待学生要热情、真诚。
教师还必须注意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养成。
因为,这些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激励价值,对信念、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有陶冶价值。
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及时合理的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到环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促进师生共同顿悟的产生顿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思维活动,是灵感发生后的一种直觉状态,也是老师的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
在顿悟之前,老师的认知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量的积累达到认识突破的临界点,也就是达到能够保证质变所必需的条件的时候,由于典型诱因的出现,老师便会在瞬间摆脱旧思路的束缚,体会到“拨云见日”的畅快与如涌的思绪。
顿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强烈的创造动机和适量的情绪情感;二是原型启发。
所谓“原型”即外界事物中的有启发性的事物,也就是典型诱因。
动机和情感使老师的心理能量逐渐积蓄到足以开启人的一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量,但仅有内部心理量的积蓄是不够的,还需要典型诱因的启发,使老师因触及原型而联想到深藏于潜意识的某种冥思苦想之物,并立刻跃入显意识状态,产生顿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