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工业控制组网与组态技术》

合集下载

《工业控制网络与人机界面组态技术》电子教案 第五章网络互联设备

《工业控制网络与人机界面组态技术》电子教案 第五章网络互联设备
7
(3)网络的互操作 指网络中的计算机具有透明地访问对方资源的 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互联接和互通基础之 上,通过高层软件实现的。 注意:互联接、互通和互操作分别表示了不同 层次的内涵,互联接是网络连接的物质基础, 互通是通信手段,互操作是网络互联的最终目 的,只有解决好这三个层次上的问题才能真正 实现网络的“互联”。
2
✓ 10BASET:100m ✓ 10BASE2:185m ✓ 10BSEE5:500m 2. 网络分段
在组建局域网时,往往需要进行网络分段。所 谓网络分段是指将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分解成几 个小的局域网,然后通过网络互联设备(交换 机、网桥或路由器)将各个子网连接成一个整 体网络。
3
3. 网络互联的类型
(1)网络互联的应用类型 局域网之间的互联 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联 局域网通过广域网与Internet之间的互联 多个远程局域网之间互联为广域网
4
(2)互联局域网的类型 同构网络 所谓同构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特性和性质的网络,也就
是说它们具有相同的通信协议,呈现给接入设备的 界面也相同。 异构网络 所谓异构网络是指具有完全不同的传输性质和通信协 议的网络。
有目的地转发数据帧。 网络层的互连设备 ✓ 主要设备有:路由器。 ✓ 功能:路径选择、拥塞控制和控制广播信息 ✓ 主要用于: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如,当一个局域
网通过广域网与远程局域网连接时,就应当使用这 层设备。
10
高层互连设备 ✓ 主要设备:网关。 ✓ 当互连的网络的传输层及以上层协议不同
时就需要网关进行协议转换。 ✓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应用层网关。
8
2. 网间互连设备的层次
物理层的设备
✓ 主要设备有:中继器和集线器。
✓ 物理层互连设备的主要功能:对不同电缆段 之间的信号进行复制、整形、再生和转发位 信号。

《工业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教学大纲

《工业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教学大纲

《工业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开课部门机电工程系总学时96学时学分6学分面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开设学期 5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工业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综合能力课程。

通过对以PLC为控制器的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以西门子S7 系列PLC为控制器的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仪表及执行器网络的硬件选型及安装、网络组态、软件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定位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日益广泛,企业急需掌握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实践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工业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综合专业课,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综合技能的重要途径。

《工业网络组态构建与运行》以物料加工分拣生产线等为主要载体,讲述了工业以太网的构建与运行、现场总线的网络构建与运行、执行器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与运行等工业网络组态知识,并引入了典型组态案例。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它是前续课程设备低压电气控制与检修、电机控制与检修、可编程控制技术与应用、机械基础等专业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顶岗实践和毕业设计,本课程将基础知识渗透在技能训练中,是一门职业性和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是学生知识和技能大展示的场所。

课程定位如图所示。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拥有下列能力:1.专业能力(1)按照生产要求,进行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控制系统配置,以及电气原理图的分析、设计;(2)按照原理图连接控制系统电路,并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线;(3)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对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设备进行安装调试;(4)能够按照生产工艺要求以及安全需要,进行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设备的参数设置及程序编写;(5)查阅、使用、管理相关的技术资料。

2.方法能力(1)使用网络、图书等各种媒介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2)在小组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独立完成自己角色内的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制订实施方案,使学生具备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4)在任务导入之后,通过自主查询技术手册,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工业控制网络与人机界面组态技术第八章+工业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工业控制网络与人机界面组态技术第八章+工业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3.CIP 封装
封装数据包包头的格式如图4.52 所示,包 头长度为24B,其有效数据段的长度为0~65511B。 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封装好后,作为TCP 或UDP 报文中的数据段传输。
图4.52 封装数据包包头格式
3.CIP 封装
在命令域,可能的命令有:
●NOP:空操作命令,无论是会话发起者还是 目标都可能发送。接受者应该忽略报文中包含的任 何数据,并且不回复。
而UDP 报文只包含实时数据,其含义在连接建 立时已经定义好。通过UDP 来传输隐式报文,报文 效率较高,通信实时性较好,而且由于UDP 报文较 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可观测性就较强,通信确定 性也相对较高。而UDP 报文传输带来的可靠性低下 的问题由CIP 解决,即如果发生报文丢失或差错的 情况下,由CIP 通知发送节点重新发送报文。
第六章 工业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以太网得 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以太网通信速率的提高、以太网 交换技术的发展,给以太网的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带来了 新的契机。
首先,以太网通信速率的一再提高,从10M到100M到 1000M甚至10Gbps,在相同通信量的条件下,通信速率的 提高意味着网络负荷的减轻和碰撞的减少,也就意味着确 定性的提高;
些必要的信息组成报文,发送到网络上,报文接受 节点根据报文的MID来判断报文是不是发给自己的, 如果符合接受条件,就接受该报文。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网络除了支持点对
点外还支持组播通信,这样通信效率就会更高,也 因而成为其优点之一。
CIP的主要特点
多播通信与点对点通信相比的优点: 1) 把同样的报文发给多个节点,提高了效率 2) 在多播通信中,每个节点接受到报文的时间不受

工业组态技术教程

工业组态技术教程

1.2 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
1、 监控组态软件标准化是一个发展趋势;组态软件作为单独行业的 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2、 现场总线技术的成熟促进了组态软件的应用;适应“e”时代的要 求,能够借鉴更多新的计算机理论支持,将新的技术随时融合进 来; 3、 能够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平台是组态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 4、 组态软件在嵌入式整体方案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DCS系统软件 中会更加深入的借鉴通用组态软件设计思想 5、 网络化的普及会进一步增加对分布式应用的需求数量,为组态软 件拓展了更多的应用领域。
多任务处理能力:
能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行执 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的执行速 度。(将某些变化不显著的事件作 为顺序执行的任务;把保持时间很 短且需要计算机立即作出反应的事 件作为中断请求源或事件触发信号, 编写专门的程序)
可靠性:
标准化:
1.4 组态王软件的介绍
1. 组态王软件的结构
5 工业组态软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很多DCS和PLC厂家主动公开通信协议,加
入“PC监控”的阵营。 (2)由于PC监控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使得市场 空间得到扩大。 (3) 各类智能仪表、调节器和现场总线设备可与 工业组态软件构筑完整的低成本自动化系统,具 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4)各类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异军突起,把 工业组态软件推到了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位置,工 业组态软件越来越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灵魂。
4. 设计结果
自动化工程设计技术人员在组态软件中只需填入 一些事先设计的表格,利用图形功能把被控对象, 如反应罐温度计、锅炉趋势曲线、报表等形象地画 出来,通过内部数据连接把被控对象的属性与I/O 设 备的实时数据进行逻辑连接。当由组态软件生成的 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与被控对象连接起来。

《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 考试- 复习资料

《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 考试- 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个国际标准不是关于现场总线的:(D )A.IEC61158 B.IEC62026 C.ISO11898 D.IEC11582.现场总线是当今3C技术发展的结合点,下面哪个不是3C的内容(A )A.CHINA B.COMPUTER C.COMMUNICATION D.CONTROL 3.ControlNet现场总线式由下面哪个公司推出的(C )A.西门子B.波音C.罗克韦尔D.罗斯蒙特4.Modbus主要是哪个公司推出的(A )A.施耐德B.西门子C.横河D.三菱5.ProfiBus主要是哪个公司推出的(A )A.西门子B.施耐德C.罗克威尔D.三菱6.双绞线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目的是(B )A.方便区别B.干扰最小C.韧性更强D.以上都不是7.负责组织和管理基金会现场总线的国际组织是( B )A.CI B.FF C.ODV A D.PI8.下列哪个不是Modbus协议传送方式(C )A.ASCII B.RTU C.RS485 D.TCP9.以下不是PROFIBUS协议的应用是(B )A.FMS B.CAN C.DP D.PA10.光线里传输的是什么信号(A )A.光信号B.电信号C.电磁波D.以上都不是11.下列哪个不是PLC系统的组成部分( B )A.CPU B.编程器C.电源模块D.信号模块12.PLC控制程序需要在什么块中执行(A )A.OB B.FC C.FB D.DB13.PLC中断组织块的作用是(B )A.连续执行B.周期执行C.不执行D.执行一次14.关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B )A.模拟仪表控制系统B.直接数字控制C.DCS D.以上都是15. 工控网络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工具软件有( C )A.PST B.PRONETA C.TIA博图D.以上都是16. S7通讯中通常会用到PUT和GET指令,其中PUT指令是指(A )A.发送B.接受C.发送和接受D.以上都不是17. S7通讯中通常会用到PUT和GET指令,其中GET指令是指(B )A.发送B.接受C.发送和接受D.以上都不是18. PLC A和B在做开放式通讯时会用到发送和接受指令块,这些指令块需要写在(A )里A.A PLC B.B PLC C.A PLC和B PLC D.A PLC或B PLC19. PLC A和B在做S7通讯时会用到PUT和GET指令块,这些指令块需要写在(D )A.A PLC B.B PLC C.A PLC和B PLC D.A PLC或B PLC20. 以下哪个不是工业以太网的优点( D )A.应用广泛B.通信速率高C.资源共享能力强D.不可持续发展21. OSI参考模型最底层是(A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22. 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个不是HMI的功能(D )A.数据监控B.趋势C.报警D.执行复杂控制程序二.判断题。

(完整word版)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40 学分: 2.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制定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

本大纲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2015年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可作为高中后大专学生的教学参考。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现场总线基本技术及其节点设计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场总线通信与网络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并理解现场总线协议/规范,能够设计一般设备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掌握典型现场总线系统的基本应用技术,并为学生进行现场总线系统设计和现场总线分析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西门子S700平台学会使用工业以太网络协议完成设备间数据传输。

(2)对RS232/485串行总线协议、工业以太网ethernet、控制器局域网CAN等常用工业协议有系统概念认识。

(3)初步掌握使用工业组态软件工具完成SCADA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备在PLC、单片机平台掌握2-3种不同工业控制网络协议在自动化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2)掌握在工业现场网络通讯故障检测与判断的方法,使用特定仪器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现场总线的基础知识、国际标准现场总线及其它主流现场总线协议/规范、现场总线节点设计以及现场总线系统应用技术基础。

第一章绪论现场总线的发展历程、概念、组成、技术特点与优点,标准及应用领域。

第二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方式、通信方式等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硬件组成与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协议分层、接口和服务、服务原语等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及其优缺点,OSI 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三章控制器局域网——CANCAN总线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CAN总线的技术特点,CAN节点的分层结构,CAN 的一些基本概念,报文传送及其帧类型,错误类型及其界定,位定时要求,CAN总线基本技术阐释与分析,CAN控制器及接口芯片:SJA1000、82C250,CAN节点设计,CAN 系统应用实例。

12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教学大纲

12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32053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and HMI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当今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组网技术,是控制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基本原理,面向底层PLC控制,构建控制网络,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实现远程监视及优化控制,并以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上掌握现代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2.掌握HMI的设计方法;3.结合S7-300 PLC工程实例,达到一定运用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应重点讲授工业控制网络原理、设计方法、结合PLC系统,以实例为主线,以作业、讲解等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有:计算机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电工及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习题要求:习题应促进学生消化、巩固所学内容。

习题要密切配合教师的讲授内容,注意要使概念类、分析类和设计类习题并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教师通过习题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同时习题也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之一。

2.实验要求:根据课时较短,同时仿真系统在脱离实验设备亦能进行的实际情况,实验环节以作业形式安排在课后,以实例、作业、互动来完成实践过程,不单独设置实验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课程大作业。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控制网络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标准

《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标准

《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标准课程代码:31331Z18学时数:42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类型:理论+实践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高职开课单位:汽车工程学院]一、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定位:《现场总线与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场总线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现场总线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掌握主要连接件和接口设备使用和维护,了解硬件和软件组态操作,了解现场总线工程与设计。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现场总线的概念、基本特点,建立DNS和FCS概念,了解DCS和FCS 系统设备和系统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工业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模式、工业网络通信概念、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了解PP的主要连接件和接口设备以及硬件连接、组态技术,PRDPIBUS的主要技术、CAN总线技术协议、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方案。

理解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PP通信模型及其主要技术、PP功能块及PP工业组态,理解PRDPIBUS通信技术,理解CAN物理层以及总线器件工作原理,理解工业以太网的实时通信技术,控制器工作原理。

要求学生具备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和故障检修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如表1所示。

二、课程内容规划本课程的内容规划如表2所示。

表2 《现场总线与工业控制网络》课程内容规划表三、学习情境设计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现场总线与工业控制网络》学习情境设计四、学业评价本课程考核为考试课。

考核方式:笔试(开卷)60%+ 平时考核40%。

记分制:100分制记分。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开卷)+ 平时考核”的评定方法,学生在学完该课程规定的内容后,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平时考核(占总成绩40%)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予以通过。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

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并能够设计和调试简单的工业控制过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4. 能够进行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4.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例。

5. 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方法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MCGS 组态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态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具体评价方式包括: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

工业控制网络

工业控制网络

☞下图为一个DCS的典型体系结构。按照DCS各组成 部分的功能分布,所有设备分别处于四个不同的层 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现场控制级、过程控制级、 过程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与这四层结构相对应的 四层局部网络分别是现场网络 (Field Network , Fnet)、控制网络 (Control Network,Cnet)、监控网 络 (Supervision Network , Snet) 和 管 理 网 络 (Management Network,Mnet)。
工业控制网络的特点分析 1.集散控制系统
A/D 转换
变送器
计 算 机
D/A 转换
/执行器 被

检测/执
对 象
行元件
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结构
工业控制网络的特点分析 1.集散控制系统
工作站
控制单元(控制) …
控制室 现场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集散控制系统
CRT 操作站
临控计算机
数据采集单元 (DAU)
• DCS自问世以来,发展异常 迅速,几经更新换代,技术 性能日臻完善,并以其技术 先进、性能可靠、构成灵活 、操作简便和价格合理的特 点,赢得了广大用户,已被 广泛应用于是有、化工、电 力、冶金和轻工等工业领域
集散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集散控制系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结构不 断更新。随着 DCS 开放性的增强,其层次化 的体系结构特征更加显著,充分体现了DCS集 中管理、分散控制的设计思想。DCS是纵向分 层、横向分散的大型综合控制系统,它以多层 局部网络为依托,将分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的 各种控制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连接在一起,实 现各部分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各 种控制、管理及决策任务。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及应用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及应用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及应用工业控制组态软件是一种用于控制工业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软件,通过它可以实现设备控制、数据采集、过程监控和报警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的概念、功能和应用。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简称组态软件,是一种集成了控制、监测以及人机界面等功能的软件系统。

它通常由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组成。

上位机软件负责与操作员进行交互,实现人机界面的设计、参数设置、数据显示和报警等功能;下位机软件则负责实时控制和数据采集等任务。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设备控制:组态软件通过与工业设备通信,向设备发送控制命令,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

通过软件界面可以对设备的操作进行监控和调整,如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

2. 数据采集:组态软件能够接收和采集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实时显示在界面上。

通过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3. 过程监控:组态软件可以显示生产过程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

通过可视化界面,操作员可以清晰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报警功能:组态软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出报警。

当设备出现故障或生产过程不正常时,软件会弹出报警窗口进行提醒,以便操作员及时采取措施。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领域。

下面以几个常见行业为例,说明其应用场景:1. 制造业: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在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控制、设备监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

通过软件界面,操作员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调整工艺参数,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2. 能源行业:在能源行业中,组态软件被用于电力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通过软件界面,可以实时显示电力系统的状态、负载情况等,并对其进行调整,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 污水处理:组态软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厂的监控和自动控制上。

山东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管理成人教育《工业控制与网络组态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1、现场总线2、模拟数据编码3、数字数据编码4、单极性码5、双极性编码6、归零码(RZ)7、差分码8、基带传输9、载波传输10、封装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硬件包括:、;软件包括:组态工具软件、组态通信软件、控制器编程软件、用户程序软件、、、监控组态软件。

2、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总线设备主要分为6类:;执行器;控制器;监控/监视计算机;;其它现场总线设备,如人机界面、条形码识别器等。

3、现场总线具有、、、、互换性、现场环境的适应性等特点。

4、进入“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ED2.0)中的现场总线类型有、、、P-Net、FF HSE、SwiftNet、WorldFIP、Interbus。

5、进入“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2026中的现场总线类型有、、、。

6、2002年10月8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我国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国家标准GB/T18858,其中包括了2个现场总线类型:和。

7、模拟数据编码的三种编码方法是:、、。

8、较为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和。

9、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无线与卫星通信。

10、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包括:、、、、、。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个国际标准不是关于现场总线的:()A.IEC61158B.IEC62026C.ISO11898D.IEC1158。

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交互应用研究

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交互应用研究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a t t h e P r o g r a mma b l e Lo g i c Co n t r o l l e r( P LC) c o u r s e s h a v e a f e a t u r e o f“ a u t o ma t i c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2 — 4 9 5 6 ( 2 0 1 3 ) 0 6 — 0 1 2 9 — 0 3
Re s e a r c h o n i n t e r a c t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I S S N 1 0 0 2
- . . . . . . . . . . . .
4 9 5 6
. . . . . . . . . . . . . . — —







.................... Nhomakorabea.
....

第3 o卷
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C N1 1 — — 2 0 3 4 / T
Che n Me n gy ua n,La n g l a n g
( An h u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Un i v e r s i t y, An h u i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l e c t r i c Dr i v e a n d C o n t r o l , Wu h u 2 4 1 0 0 0,Ch i n a )

浅谈组态软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浅谈组态软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浅谈组态软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摘要: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 的出现才开始被广大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由于每一套DCS 都是比较通用的控制系统, 可以应用到很多的领域中, 为了使用户在不需要编代码程序的情况下便可生成适合自己需求的应用系统, 每个DCS厂商在DCS中都预装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而其中的应用软件, 实际上就是组态软件, 但一直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定义, 只是将使用这种应用软件设计生成目标应用系统的过程称为组态(Config) 或做组态。

关键词:组态软件工业控制应用一、组态简介组态的概念最早来自英文Configuration,含义是使用软件工具对计算机及软件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 达到让计算机或软件按照预先设置自动执行特定任务、满足使用者要求的目的。

监控组态软件是面向监控与数据采集(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Acquisition简称SCADA) 的软件平台工具, 具有丰富的设置项目, 使用方式灵活, 功能强大。

监控组态软件最早出现时,HMI(HumanMachine Interface)或MMI(Man Machine Interface)是其主要内涵, 即主要解决人机图形界面问题。

随着它的快速发展, 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 O 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

随着技术的发展, 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监控组态软件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起来的。

60年代虽然计算机开始涉足工业过程控制,但由于计算机技术人员缺乏工厂仪表和工业过程的知识,导致计算机工业过程系统在各行业的推广速度比较缓慢。

70年代初期,微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控制走向成熟。

首先,微处理器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硬件成本,缩小了计算机体积,很多从事控制仪表和原来一直就从事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公司先后推出了新型控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控制组网与组态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ANN803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教学时数:56 学时其中实践56 学时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基本原理,面向底层PLC控制,构建控制网络,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实现远程监视及优化控制,并以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上掌握现代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掌握HMI的设计方法;结合S7-300 PLC工程实例,达到一定运用能力。

三、主要仪器设备
I/A S小型集散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试验方式:综合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
五、考核与报告(小四号黑体字)
1、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考勤、课堂组织纪律、课堂讨论发言)、平时实训完成度和期末考试(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实训操作成绩(30%)+期末成绩(50%)
3、报告填写要求:不少于6次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小四号黑体字)
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属性
开出
要求
备注
1 集散控制系统的组

1、掌握软件组态
2、学习集散控制方法
8 6 验证必做
2 基于DCS的温度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系统设计、硬件连接
2、组态和实现控制
8 6 综合必做
3 基于DCS的液位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掌握系统设计、硬件连接
2、验证组态和实现控制
8 6 综合选做
4 基于FCS的温度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掌握系统设计、硬件连接
2、验证组态和实现控制
8 6 综合必做
5 基于FCS的液位控制
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掌握系统设计、硬件连接
2、验证组态和实现控制
8 6 综合必做
6 PROFIBUS-DP应用1、掌握网络系统故障及诊断
2、掌握STEP7使用方法
8 6 综合选做
7 HMI组态软件
1、掌握HMI的使用
2、完成基本PLC功能
8 6 综合选做
七、教材及实践指导书
1、使用教材:陈在平.《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参考教材:
杨卫华.《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何衍庆,俞金寿.《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