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范畴、重要性;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急救原则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评估、急救及护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应急处理能力。

3. 态度目标: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培养严谨、细致、负责的护理态度。

教学内容:一、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 定义及范畴2. 重要性及发展现状3. 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二、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1. 生命体征评估2. 意识状态评估3. 病情评估三、急危重症急救原则1. 优先救治原则2. 安全原则3. 快速反应原则四、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1. 心肺复苏术(CPR)2. 急性心肌梗死3. 脑血管意外4. 创伤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护理学基础知识,提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讲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范畴、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 分析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

2.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 讲解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评估及病情评估的方法。

3. 急危重症急救原则- 讲解优先救治原则、安全原则及快速反应原则。

4.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讲解心肺复苏术(CPR)、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创伤的护理措施。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急危重症病例,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和护理。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课程。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

2. 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对急危重症护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讲: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急危重症定义及分类2.急危重症危险因素及常见疾病3.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讲:急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监测1.急危重症患者评估的原则和方法2.急危重症患者常规监测项目及意义3.急危重症患者基本生命支持第三讲:心肺复苏与危急症护理1.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技能2.危急症患者的护理要点3.预防和处理危急症的措施第四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2.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3.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作用第五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1.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管理原则2.常用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及作用3.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第六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3.并发症护理的注意事项第七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2.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3.心理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练习,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室实践中,学生需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急危重症护理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考核、课堂表现等。

教学评估:通过考核和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同时,学生能否在急危重症护理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程》教学反馈: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进行反馈,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2)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2)

长治医学院讲课对象讲课章节教学目标教案2015 年 5 月 9 日系别(专业)护理学本章节讲课时数 1 年级、班次2010 级班人数103 第五章第二节心肺脑复苏识记: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持续生命支持的观点理解:药物治疗中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及用药监护掌握 :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持续生命支持技术教学内容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导言3min一、基础生命支持15min二、进一步生命支持15min三、持续生命支持7min1、基础生命支持的三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2、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常用药物3、电击除颤术及注意事项1、基础生命支持的三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2、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常用药物3、电击除颤术及注意事项教课方法讲解法、示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外作业 1. 心肺脑复苏不一样阶段的急救要点。

或思虑题 2. 简述心肺脑复苏时用药原则和方法。

参照资料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讲课教师:景丽职称:主管护师第二节心肺脑复苏一、基础生命支持观点:在心脏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即CPCR中的第一个阶段的 ABC三步。

又称早期办理或现场急救。

目的:向心、脑及浑身重要器官供氧,延伸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指心跳、呼吸停止,机体完整缺血,但尚存在心肺复苏时机的一段时间,往常约4分钟)。

步骤:包含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通畅气道(A: airway) ,人工呼吸( B:breathing),成立有效循环(C:circulation)和转运等环节,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把过去的ABC改为 CAB.(一)判断并启动EMSS1、判断病人反响:在判断事发地址易于就地急救后,快速判断。

要轻拍重喊,不行使劲摇摆病人(免得加重骨折等伤害,假如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思疑有颈部伤害,切勿轻易挪动,免得造成进一步伤害,对脊髓伤害的病人不适合的挪动可能造成截瘫),检查要在 10 秒以内达成。

2、检查循环体征: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要超出10 秒( 5-10 秒之间)。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急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急救技能和护理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应对危重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方法、急救技术、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由于学生对于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急救技术和护理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形象生动地展示急危重症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方法、急救技术、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急危重症护理中常见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情境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亲身实践急救技术和护理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否提高了急救技能和护理操作能力,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2. 不足之处:本次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教案标题: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熟悉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

3.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和护理技巧。

4.培养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伤等。

3.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等。

4.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操作等。

5.急危重症护理的护理技巧,如药物计量、输入输出监测等。

6.护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示范法:通过模拟患者情况,演示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的操作。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护理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兴趣。

2.讲授:详细介绍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包括其病理生理过程和护理要点。

3.示范:通过视频或幻灯片演示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4.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回答第一课时课后阅读的问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2.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等操作流程和要点。

3.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评估技术的模拟操作,互相观摩和点评。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布置学生课后任务。

第三课时:1.复习:学生回答第二课时课后任务的问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2.讲授:详细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术操作要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

3、学生能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能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策略1、采用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材料1、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

2、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3、教具:演示用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讲解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讲解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5、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六、教学评价1、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章节一:急危重症护理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内容:1. 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案例,讨论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的掌握。

章节二:急救技能教学目标:1. 掌握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

2. 学会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

3. 熟悉急救设备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止血、搬运等。

2. 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原则。

3. 急救设备的应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机等。

教学方法:1. 演示法:演示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和急救设备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急救技能,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评估:1.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模拟紧急情况:检查学生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章节三:循环系统急症护理教学目标:1. 了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掌握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3. 学会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

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3. 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急症护理的案例,讨论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诊断和治疗的掌握。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课程一般信息急危重症护理学教课方案文案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种类必修课《急危重症护理学》主编:张波、桂莉使用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3 年 11 月第 3 版。

教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讲课形式讲堂讲解讲课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讲课老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今世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年青的新兴学科,以挽课程简介学时救患者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促使患者痊愈为目的,以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在专业课程系统中处于重要地点。

总合拟 36 个学时,此中理论学时26 个学时,实践学时12 个学时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色2.掌握常有急、危、重症辨别和救护原则3.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4.掌握各样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术;5.熟习危大病监护技术。

【能力目标】1.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剪发展的需要,成立整体护理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式.2.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二单元急诊护理,培育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样临床常有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习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此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学情剖析3.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三单元危重症护理,使学生熟习危重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以及营养支持。

4.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四单元常用救护技术,加强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术,熟习机械通气和急危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作用。

【感情态度目标】1.经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育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停进步、勤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认识和提高。

2.经过实践操作,培育谨慎务实、谨小慎微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急危重症护理学》授课计划

《急危重症护理学》授课计划

《急危重症护理学》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护理,如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等。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2. 具备在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授课内容本次授课计划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1. 绪论(约3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讨论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约10学时)教学目标:掌握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了解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临床表现,讲解不同类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方法。

3. 呼吸系统疾病(约6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方法;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小组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进行演示和练习,讨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方法。

4. 创伤(约6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创伤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掌握创伤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小组练习、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创伤的急救和护理方法,进行演示和练习,讨论创伤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5. 常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约8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适应症。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设计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设计
急危重症护理的特点
急危重症护理具有及时性、专业性、全面性等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治疗效果
急危重症护理的及时性和 专业性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减轻患者痛苦
通过专业的护理,急危重 症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疼 痛控制和心理支持,减轻 患者痛苦。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
总结词
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
详细描述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等,以及实施各种护理操 作和监护仪器的使用。
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结词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详细描述
了解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抑郁等,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提供 支持和关爱,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02
急危重症护理的核心 知识
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与评估
总结词
掌握识别与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的 技能
详细描述
了解急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掌握快速评估病情的方法 ,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病情严 重程度的评估。
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
总结词
具备实施急救措施的能力
详细描述
掌握常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气管插管等,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快速 反应和正确处理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在线课程等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多样
结合理论测试、实践操作考核、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案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2.院前急救的概念;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于发展、研究范畴、学科特点与要求(二)主要内容定义: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危重病救护、灾难救护、战地救护、中毒救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三)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一、教学目标及要求: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2.院前急救的概念;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普及社会急救;完善卫生法律法规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和合理的组织体系: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科学管理急诊科工作;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战地救护(二)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二部分院前急救第一节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2 教学目标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1.3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讨论急危重症护理的应对策略。

1.4 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范围。

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1.5 作业与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第二章:急救护理2.1 教学目标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急救护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能培训:进行急救护理的实践操作培训。

2.3 教学内容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急救护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4 作业与评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急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3.1 教学目标掌握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熟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案例,讨论护理策略。

3.3 教学内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3.4 作业与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4.1 教学目标掌握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熟悉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4.2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分析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案例,讨论护理策略。

4.3 教学内容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4.4 作业与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5.1 教学目标掌握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学院(部):医护学院系(教研室):外科
教研室
授课教师:李夏卉职称:助教
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自学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自学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自学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 27 学时—第 32 学时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自学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15
15
15
20
25
同上
同上
同上
课后记: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经评价教学效果满意。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科目:急危重症护理学授课教师:


单元:第六章休克
第一节疾病概要
第二节休克病人的护理
病例分析:休克病人的护理
授课班级
护理大专班
课时
2
课时类型
讲授、示教、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休克的概念及护理措施
分配
(分钟)
教学
活动
教学媒体
评价与矫正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课后记: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经评价教学效果满意。
广东省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科目:急危重症护理学授课教师:


单元: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专题讲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介绍)
授课班级
07级护理大专班
课时
2
课时类型
讲授、示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础生命支持(初级心肺复苏术)
难点:CPR的具体操作步骤
课时目标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分钟)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评价与矫正
1.掌握心脏骤停的表现。
2.掌握心肺脑复苏中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
3.熟悉心脏骤停的病因和类型。
示教讲解:初级复苏ABC
一、开放气道
二、人工呼吸
三、心脏按压
(45)
15
15
15
1、交代授课计划及要求
2
讲授、实践
第九章急性中毒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篇一:09急重症护理学教案】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12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34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5【篇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文案【篇三:《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4学时,实验0学时。

四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秀华,2版,2008年4月第2版。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使之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全)@宁夏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全)@宁夏

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二>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三>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四>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五>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六>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七>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八>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九>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十>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十一>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十二>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十三>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十四>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标题十五>宁夏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系部_________外科护理系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系部主任:____________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特点】
学生虽认识到急危重症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但是具体的疾病机制和救护措施却不清楚,对这部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充满好奇。
【学习风格】
学生乐于在生动活泼、平等开放、充满时代气息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但理论知识相对枯燥,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难以贯穿教学全过程。所以,课堂上可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及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将理论内容与日常生活、认知相关联,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1.危重症患者感染的病因 。
2.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途径。
掌握:
1.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教学难点:.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3.标准心电导联电极放置位置。
4.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的主要内容。
5.颅内压(ICP)分级。
6.肝功能监测的主要内容。
7.酸碱失衡的分类。
熟悉:
1.心电图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脑电图监测及胃肠黏膜内pH监测的临床意义。
2.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临床特点。
2.常用心脏复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兴奋呼吸药、血管活性药、镇痛药、利尿药及脱水药的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
1.ICU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2.结合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脑卒中等病例,灵活运用各种常用抢救药物,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ICU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2.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掌握: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救治与护理。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中暑、淹溺、电击伤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2.中暑、淹溺、电击伤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二章急性中毒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2.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二单元急诊护理,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三单元危重症护理,使学生熟悉危重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以及营养支持。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学时
理论2学时
实践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1、心脏骤停的原因、类型。
2、心肺脑复苏发展史。
3、开胸挤压、AED、紧急起搏方法。
4、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床旁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六章 危重症患者的感染控制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概念。
2.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分类。
3.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
熟悉:
3.多发伤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救治原则和程序。
4.创伤的心理评估与心理危机干预。
5.各系统急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熟悉:
1.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初级评估的目的;复合伤的基本特点。
2.常见的创伤心理反应及心理问题
3.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
掌握:
1.创伤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多发伤的救治与护理
2.各系统急症的救护原则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气道控制方法、脑复苏的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分组训练教学,床旁教学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九章 严重创伤的救护 第十章 常见各系统急症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创伤的分类、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创伤死亡的3个高峰时间。
2.创伤气道的评估与建立。
4.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四单元常用救护技术,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熟悉机械通气和急危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七章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概念。
2.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目的及原则。
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熟悉:
1.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变化特点。
2.营养支持的评估。
6.各种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四章ICU的设置与管理
第十三章 常用抢救药物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ICU的设置与管理
2.常用心脏复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兴奋呼吸药、血管活性药、镇痛药、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理作用、适应证。
熟悉:
1.ICU院内感染高发的原因及管理环节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心脏骤停的临床诊断、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及注意事项、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掌握: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呼吸系统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测、肾功能监测、消化系统功能监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的实施与护理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常见各系统功能监测的重点
教学难点:常见各系统功能检测指标值的临床意义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床旁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学时
总共拟36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6个学时,实践学时12个学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2.掌握常见急、危、重症识别和救护原则
3.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
4.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能;
5.熟悉危重病监护技术。
【能力目标】
1.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11.一氧化碳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
12.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护理措施。
13.急性酒精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掌握:急性中毒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急性中毒的主要护理措施。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3.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
4.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5.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
5.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
熟悉: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
2.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的任务
3.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及类型。
4.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及管理。
5.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目标及措施
掌握:
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急诊应急预案的常见类型
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的管理
2.灾难现场检伤分类的原则和种类以及灾难救援中心理评估的目的和原则。
3.急诊分诊方法及程序
4.急诊护理评估内容
掌握:
1.START原则进行伤病员的现场分类及伤病员的现场救护。
2.急诊分诊程序
3.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急诊预检分诊的方法及评估
教学难点:急诊预检分诊的方法及评估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五章 灾难护理 第六章 急诊分诊 第七章 急诊护理评估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护士在灾难救援各阶段的作用。
2.初级分类及二次的常用方法和检伤分类的标志。
3.灾难伤员及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4.急诊分诊的作用及程序
熟悉:
1.灾难救援医学的发展规划及医疗单位灾难应急预案的制订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创伤的伤情评估
2.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救护原则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创伤的病理生理。
2.各系统急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相关概念
熟悉:
1.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常用抢救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