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心理学期末考核

合集下载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

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

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

A.调查法 B。

个案法C.观察法 D.测量法2.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冯特与铁钦纳 B.华生与斯金纳C.詹姆斯与杜威 D。

魏特曼与苛勒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C.感受性 D.感觉阈限4.通常问题空间包含以下哪些成分?( )A,初始状态 B.目标状态C.明确的解决路径 D.操作5.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 )。

A. 0-1.5岁 B.1-3岁C.1. 5-5岁 D.3--5岁6.影响到词汇理解的因素有( )。

A.词频 B.词长C.语义 D.语境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 )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C.坎农一巴德 D.詹姆斯8.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态度 B.意志C.情绪 D.理智9.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包括( )。

A气质 B.性格C.认知风格 D.自我调控10.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 )。

A.急性应激障碍 B.应激后障碍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1.知觉恒常性12.组块13.定势14.情绪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5.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

16.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7.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

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18.试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19.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C 2.B 3.A 4.ABD 5.C6. ABCD7. C8. A9. ABCD 10. C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1.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东师2018年春季《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2018年春季《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2018年春季《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研究的能力。

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2.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在营养缺乏、眼底病变情况下,常有暗适应功能变化。

暗适应测定是眼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3.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另外,图式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指生物形态学的图式或形态发生,或在计算科学中的图式、模式识别以及系统,也涉及分形或拓朴几何学等4.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指记着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的特定事件。

对情景记忆的知觉又称自主意识。

情景记忆属于远事记忆范围,它是人类最初级、成熟最晚的记忆系统,也是受老化影响最大的记忆系统,存在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1、窥察法:窥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窥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取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窥察法时,窥察者和被窥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1、参与窥察者:窥察者是被窥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窥察者:窥察者不参与被窥察者的活动。

东师2018年春季《学校心理学》期末考核

东师2018年春季《学校心理学》期末考核

------------------------------------------------------------------------------------------------------------------------------
期末作业考核
《学校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被试内设计
2.学校心理辅导
3.构想效度
4.晶体智力
5.暗示疗法
6.无条件积极关注
7.学习障碍
8.SWOT自我分析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学校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五大原理。

2.美国琼斯(Jones,1957)根据辅导所要解决的学生问题的性质,将心理辅导内容分为哪几个方面?
3.加速学习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4.简述一个有效地报告应具备的特点。

5.简述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心理治疗技术。

6.来访者中心咨询与辅导主要有哪些技术?
三、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论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与技术。

2.如何对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东师2018年秋季《普通心理学》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普通心理学》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普通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问题解决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次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应激
答: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3、知觉
答: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加工过程。

4、动机
答: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表象的几种特征
答: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2、简述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答: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胜利唤醒;个
2.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3、智力研究的两种取向
答:1.心理学测量的研究取向;。

2018年春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

2018年春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

2018年春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第一篇:2018年春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期末作业考核《青少年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第二性征答: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2.焦虑答: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3.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

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4.性别角色答: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或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5.他律答;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对。

后习俗道德水平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第三级水平。

这个水平的特点是,儿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使权利和义务,并以此来衡量行为的道德价值。

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能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人的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儿童已理解并内化基于社会习俗的道德原则。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答:错,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大都会出现闭锁性,即出现隐秘的心理特征。

表现为把自己封闭起来,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当困难和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往往因焦虑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错,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docx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docx

2018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A.前摄抑制B.倒摄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抑制C.超限抑制分,共 30 分,请将正确答D.侧抑制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中)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现了表象的 ( D)特点。

小,说明该感觉越 (B)。

A.直观性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B.感觉C.知觉。

D.想象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D)。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D.示范法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 C.格式塔现。

心理学A.气质D.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能力 C .性格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D.兴趣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 A)。

地利的 (A)提出的。

A.詹姆薪—兰格理论A.劳伦兹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B.皮亚杰C.艾赫特—辛格理论里克森D.腾斯伯格理论D.柯尔伯格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 D )。

智力量表是( B)。

A.整体性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选择性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恒常性C.韦克斯勒智力量D.间接性D.瑞文推理测验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 B )。

是人的( A )特征的表A.日间嗜睡B.白日梦B.功能固着C.突发性睡眠C.知识经验D.睡眠窒息D.思维定势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 B)的影响所致。

分为(B)A.激情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B.心境习C.热情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D.应激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习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而不觉其臭”,说的是 ( A )。

东师2018年秋季《教育心理学概论》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教育心理学概论》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

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

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

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答: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2018 心理期末考试满分答案(可打印修改)

2018 心理期末考试满分答案(可打印修改)

儿重游戏的过程,其实实在尝试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

对2【单选题】(4分)与恋人约会前详尽细致的准备聊天内容和约会事项,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错3【单选题】(4分)健康幸福的婚姻讲究公平,而非妥协。

错4【单选题】(4分)夫妻关系的健康维系,既需要彼此的亲密与责任,也需要性爱的和谐。

对5【单选题】(3分)父母间关系的质量会影响到孩子依恋关系的发展。

对6【单选题】(3分)成人的依恋类型和其要儿时期的母依恋类型未必总是一致,可能会改变。

对7【单选题】(3分)下列那种沟通方式属于积极的沟通?沟通具体化8【单选题】(3分)Kob的学习风格模型不包括()自主型技能学习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对10【单选题】(3分)学习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心理现象。

是11【单选题】(3分)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

是12【单选题】(3分)大学生应具备的五大资本中居于核心的是()心理资本13【单选题】(3分)影响韧性的因素不包括()性格14【单选题】(3分)乐观、悲观都各有利。

是15【单选题】(3分)有效的希望必须是现实的。

是16【单选题】(4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生命自由和言论自由并不矛盾,我们不能为自己的言论自由去损害他人的生命自由人生命哪由三个因素构成?生物性社会性心理性(精神)18【单选题】(4分)1968年提出现代生命教育的是哪国学者?美国19【单选题】(4分)当发现身边的同学有自我伤害的傾问时:我们应该怎样问?你最近不开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伤害自己?20【多选题】(4分)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有哪些?情感危机发展和存在危机学业危机21【多选题】(4分)作为同学,做哪三件事情,就可以挽救你身边有伤害自己倾向同学的生命?身边陪伴主动询同转介老师22【单选题】(3分)制定目标时的SMART原则不包括具体可量化规定完成时间23【单选题】(3分)做时间管理时,重要却不紧追的事情应给予高度注意,它们往往与长期的战略规划有关。

2018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

2018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差别预限答: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2、语言生成答: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答: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4、错觉答: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其中主要观点就是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一)比内量表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

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 A.Bine )和医生西蒙( T.Simon)于1905 年编制而成,称比内- 西蒙量表。

(二)韦氏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有三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其前身是1939 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 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以后于1955 年修订成目前使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于1949 年编制;三是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 1963 年编制, 1967 年最后完成。

WAIS适用于16 岁以上的成人; WISC适用于6.5 ~16 岁的儿童; WPPSI适用于3 岁10 个月至6岁10 个月的幼儿。

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之变态心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之变态心理学

一.绪论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

2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因为在上述四个指标里,几乎没有一个能在单独使用时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应该综合使用。

3心理异常的轻重怎样辨别?反映机能、社会功能、自知力等等方面的区别。

4西方变心发展简史:①希波克拉底:早已把心理异常现象区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

②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

③格伦则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

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1生物医学观点: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生物学方法来加以治疗,称为变心的生物医学观点。

该观点认为社会因素只有在具有敏感或衰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精神疾患,这里素质因素属生物学范畴,主要贡献:化学药物治疗2司培林创立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的主要内容:所谓右半球对心理机能不起主要作用的看法是不成立的,因为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如形象的感知和记忆等均由右半球来完成,大脑两半球既有分工又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代偿,所谓“优势”也只是相对的,只有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才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可靠保证。

3睡眠时相:是大脑皮层从觉醒到睡眠状态或从睡眠到觉醒的一种过渡的机能状态。

包括: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麻醉相和抑制相这些机能。

东师2018年秋季《人格心理学》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人格心理学》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人格心理学》期末考核标准答案期末作业考核:人格心理学本次考核满分100分,包括简答题和其他题型。

一、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1.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目前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取向包括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的优点是可以了解到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提供大量信息资料,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洞察人格的本质特点。

但是,由于研究对象为特殊个体,难以得出普遍性结论,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

相关研究的优点是容易操作,省时间,结果更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可以研究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但是,在统计学上不能直接推论因果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法验证。

实验研究的优点是对变量的控制严密,可以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结论。

但是,研究结果带有一定的人为性,难以直接推广到日常生活中,会视而不见许多主观、复杂而重要的东西。

2.Cloninger的人格生物社会学中,气质的分类及其神经递质基础是什么?答:Cloninger将气质分为新异刺激寻找、伤害避免和奖励依赖三种类型。

这些气质与多巴胺、血清激活和去甲肾上腺等神经递质的基线活动水平有关。

新异刺激寻找与较低的多巴胺基线活动水平有关,伤害避免与血清激活水平有关,奖励依赖与去甲肾上腺基线激活水平有关。

较高的去甲肾上腺基线水平与较低的奖励依赖分数有关。

3.___提出的人格成熟健康标准是什么?答:___认为,人格成熟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扩展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接纳、具有现实性知觉、体现自我客观化和有统一的人生哲学。

4.___的人格理论中,统我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___的人格理论中,统我发展经历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段。

5.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是什么?答:自我实现者的特征包括准确地认识现实、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对人类的认同、同情和关爱、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和强烈的民主精神。

2018年秋季《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考核【参考答案】[最终版]

2018年秋季《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考核【参考答案】[最终版]

期末作业查核心理学与生活?总分值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1、感觉适应答:感觉适应是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感受器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2. 智力答:所谓智力,是有目的地步履,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处置环境的个人的综合能力。

3. 编码特异性答:编码特异性指当信息提取时的布景与信息编码时的布景相似与一致时,记忆效果最好。

4、尝试法答: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把持自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所发生的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40 分〕1. 思维及其特征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不雅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根底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必然的媒介和常识经验对客不雅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仇家脑中已有的常识经验不竭进行更新和改组。

2. 视觉表象在大脑中的形成过程答:1. 看真实的东西:来自眼睛的信息通常能激活大脑的初级视觉区,发生视觉形象,其它脑区将信息与原有存储的常识相比照发生了有意义的表象。

2.“心理眼〞看东西:发生心理表象时,神经系统的操作是相反的,一种气味、一首歌、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激活记忆脑区的刺激,这些大脑区域再将信息送至视觉区,产生视觉表象,即所谓“反向视觉〞。

3.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答:(1) 意识是一种觉知。

(2)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4. 什么是气质?什么是性格?对两者进行比拟。

答:气质是表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不变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合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2018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2018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2018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第一篇:2018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东师2018年春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

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

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

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

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

2018年《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2018年《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答: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诀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诀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2.暗适应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

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

3.图式答: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4.情景记忆答: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优缺点在于是否适合你,每种方法适合不同的人,没有什么绝对的优缺点,。

想学好,就要掌握基本的佛洛伊德知识,。

然后再去学荣格的,根据学的东西去观察周围的人,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他以前做什么的,他是怎么想的。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

2、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

3、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

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

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信度的。

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有信度不一定意味着有效度。

答案补充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1)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2018年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

2018年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

2018年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试题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在( 单独选择玩具 )的情况下,儿童更有可能表现出跨性别玩具选择行为。

2.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语言加工中枢和( 积极情感表达 )中枢。

3.属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的是( 强制性颈反射 )。

4.儿童早期动作发展遵循( 头尾 )原则和远近原则。

5.幼儿阶段指的是(3~6 )岁。

6.(想象)是维持幼儿认知操作的重要手段。

7.( 感知觉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8.不属于玩物游戏的是( 趣味竞赛 )。

9.2岁的幼儿会对哀伤的同伴表现出一定的利他行为,这种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他们可能会要去打那个让同伴哀伤的人,这种反应方式是(激烈式)。

10.分娩过程共分为( 3 )个阶段。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4分)12.图式描述儿童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心理结构,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3分),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2分)。

13.脚本对熟悉环境中重复发生事件的特定顺序和因果关系的概要性表征,这是为了保持特定经历而采用的一种图式(5分)。

14.移情意识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感情或观点(1分),运用言语等方式互相交流感情,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请简述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

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分别为:(1)o~1岁,处于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基本任务为学习信任别人,克服不信任。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8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293;适用专业及层次:汉语言文学本科;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选择题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CD)。

A.弗洛伊德B.魏特墨C.考夫卡D.苛勒2.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C)。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心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3.我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B)。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真实运动4.(ABD)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B.相对大小C.辐合D.遮挡5.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B)。

A.短语B.音位C.语素D.单词6.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

A.巴甫洛夫B.乔姆斯基C.班杜拉D.斯金纳7.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A)。

A.班杜拉B.德韦克C.德西D.韦纳8.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B)特征。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A)。

A.适应性障碍B.急性应激障碍C.心境障碍D.情绪障碍10.下列活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AD)。

A.运动B.逛街C.做家务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二、名词解释1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12.感觉的绝对阈限: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13.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专科必修)》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专科必修)》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专科必修)》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1.(A) 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C) 强调强化在研究中的作用的心理学理论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A)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是无意记忆。

4.(B)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

5.(B) 能够激起内部研究动机的因素是研究材料的趣味性。

6.(A) 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认知阶段。

7.(D) 学生成长记录袋里装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

8.(C) 对于那些“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改不了”的学生,应加强道德意志的培养。

9.(A、B、C、D) 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行为包括爱说谎、上课爱做小动作、一回答问题就结巴、偏食厌食。

10.(B) 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师,其领导风格一般属于民主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11.√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观点之间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

12.√ XXX认为儿童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思维的发展,道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而且发展的阶段顺序是不会改变的。

13.×课堂讲授不一定会使学生形成被动、机械的研究方式。

2)情感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情感表达更加具体。

(2.5分)3)情感的社会化,开始注重他人感受和关注他人。

(3分)23.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原理研究的形式有哪几种?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原理研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教授原理:教师直接讲解原理,学生被动接受。

(2分)2)引导性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自己发现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心理学》期末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2. 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在营养缺乏、眼底病变情况下,常有暗适应功能变化。

暗适应测定是眼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3.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另外,图式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指生物形态学的图式或形态发生,或在计算科学中的图式、模式识别以及系统,也涉及分形或拓朴几何学等4. 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指记住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的特定事件。

对情景记忆的知觉又称自主意识。

情景记忆属于远事记忆范畴,它是人类最高级、成熟最晚的记忆系统,也是受老化影响最大的记忆系统,存在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2.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3. 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

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

例如,给幼儿呈现香蕉、苹果、球、口琴等物品,要求他们进行分类。

如果他们将苹果、球归为一类,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这说明他们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圆形和长形)分类的,由此形成的概念是具体概念。

如果他们将香蕉与苹果归为一类,口琴与球归为一类,说明他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的,由此形成的概念是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它们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如“毛笔”这个概念必须具有两个属性,即“用毛制作的”和“写字的工具”合取概念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概念,如鸟类、水果、动物等都属于这种概念。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十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例如,“好学生”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学习努力、成绩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等。

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性固然是好学生,只有其中的两三种属性也是好学生,所以“好学生”是一个析取概念。

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如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等。

(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自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如在自然科学中,声、光、电、分子、原子等概念;在社会科学中,国家、民族、文化等概念都属于自然概念。

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地确定。

4. 思维及其特征。

答: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如果说感知是对当前的反映,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那么思维则是指向未来的。

2、思维的特征: (一)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例如,我们认为“凡正常运行的计算机都有中央处理器”。

这种思维就概括了“正常运行的计算机”这一事物的共同特征。

(二)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例如,早晨起来,推开窗户,看见对门屋顶是湿淋淋的,于是便推想到:“昨夜下雨了”。

这时,人并没有直接感知到下雨,而是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屋顶潮湿),用间接的方法推断出来的。

还如,人类还没有真正搞清宇宙形成的奥秘,但可以根据宇宙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的知识经验来推测它的形成。

由此可见,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例如,人们过去认为世界上最小的物质是原子,后来发现还可以分为质子、中子等。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 试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斯腾伯格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山,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

一种和谐。

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

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现存的环境。

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

在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

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导致信息加工的中断,甚至使问题解决失败。

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

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山,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

一种和谐。

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

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现存的环境。

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

在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

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导致信息加工的中断,甚至使问题解决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