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篇)【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市场营销【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保险市场营销16.1复习笔记一、保险市场营销概述1.保险市场营销的概念及特点(1)保险市场营销的概念保险市场营销是指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整体活动。
从整体来看,保险市场营销活动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分析保险市场机会、研究和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
(2)保险市场营销的特点①保险市场营销并非等于保险推销。
保险推销是保险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把保险单卖出去,而保险商品是否适销对路、营销管理是否卓有成效等则不是保险推销的任务。
②保险市场营销特别注重推销。
保险商品具有特殊性,仅仅是对保险消费者的一种承诺,而且这种承诺只能在约定的事件发生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履行。
此外,由于保险商品过于抽象,保险单过于复杂,使得人们对保险商品了解甚少,一般不会主动地购买保险商品。
因此保险必须靠推销。
③保险市场营销更适应于非价格竞争的原则。
其具体表现为保险市场营销的服务性和专业性。
首先,保险服务不仅表现为在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前,而且还表现在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后。
其次,保险市场营销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推销人员。
因为对一个被保险人而言,购买保险是一项风险管理计划、一项投资计划、一项财务保障计划,因而保险推销人员需要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根保险市场的行情,结合不同客户的心理特征,帮助其购买合适的保险保障。
(3)保险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保险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①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观念;②以销售为导向的营销观念;③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观念;④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2.保险市场营销管理程序保险市场营销管理程序包括分析营销机会、保险市场调查与预测、保险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制定保险市场营销策略、组织实施和控制营销计划等项工作。
(1)分析营销机会分析市场环境,寻找营销机会,是保险市场营销活动的立足点。
其中,机会是指在营销环境中存在的对保险企业的有利因素。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国际化【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保险监管国际化21.1复习笔记一、保险监管国际化的背景1.保险业务国际化保险业务国际化的主要原因是保险市场全球化:①保险与再保险业务的国际性特点决定了保险业务必须国际化;②跨国公司的保险需求推动保险业务朝国际化发展;③巨额保险标的的出现推动了保险业务国际化的发展;④保险自由化为保险业务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2.保险机构国际化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保险公司出于内在的发展需要和迫于外在的竞争压力,往往采取自身扩张和战略联盟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国际性的保险机构。
保险机构进行国际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人希望借此提高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率。
国际扩张的吸引力就在于保险人的经济风险和承保风险都得到了分散,而且保险人还可以国际化的机构做平台,通过国际化的投资政策获得良好的收益。
为了满足那些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的客户的保险需求,保险机构也必须进行国际扩张。
3.保险风险国际化保险风险国际化是指保险标的风险超越一国的国界而跨越两国或两国以上国界,它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结果。
风险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风险是无国界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风险因素迅速地在国际范围内出现。
二、保险监管国际化及其标志1.保险监管国际化的含义保险监管国际化有其明确的含义和特定的内容:(1)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保单持有人和投保人的利益,防范系统性保险风险的跨国传播和蔓延,维护国际保险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各国保险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组织和机制。
通过这个组织和机制,形成一套为不同辖区的保险监管机构所广泛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保险监管国际规则。
(2)保险监管国际规则只能是对各国保险监管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共性抽象,是对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及其运作的基本要求和最低标准,所以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不同国家保险监管制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不应当也不可能代替各国保险监管具体法规以及各具特色的不同监管方式和习惯做法。
(3)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应当允许不同国家的保险监管机构在适应保险监管国际化形势的过程中有先有后,有快有慢。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基金及其运用【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保险基金及其运用13.1复习笔记一、保险基金的性质与特征1.保险基金与社会总产品(1)“六个扣除”马克思在总结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时阐述了“六个必要扣除”原理,其中包括对用来应付不幸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的扣除。
六个扣除包括:①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②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③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④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⑤用来满足共同需要,如学校、保健设施等;⑥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基金,即社会保障基金,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
(2)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保险基金只是社会后备基金的一种特殊形式。
社会后备基金的另三种形式是:财政集中型的后备基金、经济主体间互助型的后备基金和经济主体自保型的后备基金。
①建立后被基金或保险基金的必要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而不变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从物质方面来看,总是处在会使它遭受到损失的各种意外和危险中,为了使社会再生产不至于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中断,就必须从剩余产品中提留一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储存起来,作为后备基金,用来补偿灾害事故所致的损失,保证社会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
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
②后备基金的扣除原则后备基金的扣除应当根据现有的物资和力量来确定,部分地应当根据概率论来确定。
商业形式筹集的保险基金后备必须根据概率论原理来确定,而其他形式的后备则主要根据财力的可能与需要程度来确定。
2.保险基金的性质(1)保险基金的概念保险基金是由专门的保险机构根据不同险种的保险费率,通过向参加保险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保险费的方式,建立的一种专门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受到约定的保险事件发生所致经济损失或满足被保险人给付要求的货币形态的后备金。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理论概述【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保险监管理论概述18.1复习笔记一、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都有一些理论试图说明监管存在的必要。
规范经济学强调“公共利益”,认为监管是为了服务于公共利益而存在,监管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实证经济学则强调“私人利益”,认为监管者的动机在于促进私人的利益。
1.公共利益论“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应当是寻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该理论认为监管存在的原因如下:通常政策制定者将此目标解释为在保持生产者剩余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
政府监管者通过将保险费率保持在“竞争性”的水平,尽可能扩大消费者剩余。
在没有其他压倒一切的社会目标的情况下,如果某项监管政策减少了社会福利,那么它就是不可取的;如果某项监管政策增加了社会福利,那么它就是可取的。
当然,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处于“帕累托改进”状态的。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者应当关注社会福利的变化,一旦市场失灵鼓励了生产者的行为,使社会福利遭到损害,他们就有理由采取矫正市场失灵的监管措施。
2.私人利益论(1)私人利益论“私人利益论”认为监管者为了获得来自行业的资金以及其他支持,可能会表现出倾向行业(保险人)的偏见;相反,为了获得消费者(选民)的支持,则可能会表现出倾同于消费者的偏见(如压制价格),即使长期效果是有害的。
(2)俘获理论“私人利益论”中最著名的监管理论是“俘获理论”,该理论认为监管者被其所监管的行业俘获而为该行业的利益服务。
组织严密、资金充足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左右立法者和监管者,从而使他们为其所用。
保险业的特殊利益集团包括保险人、再保险人、保险代理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为保险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公司。
3.经济管制论经济管制论亦称“政治”监管理论。
该理论认为监管将在现有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内,通过不同私人利益集团的讨价还价而确立。
监管者选择政策的目的是使其政治支持最大化。
按照经济管制论的观点,即使监管有利于被监管的行业,监管政策也不会设定在使产业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保险监管制度19.1复习笔记一、保险监管目标中国保险监管目标可以表述为: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保险体系的整体安全与稳定,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1.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被保险人对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产品的认知程度是极为有限的,即存在信息不对称。
监管者通过法律和规则,对供给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制约同时还有一些强制的信息披露要求,让需求者尽量知情,以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鼓励需求者自觉掌握尽量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提高判断力,并且应当对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承担相应的风险。
2.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公平的竞争,必然导致少数人侵害多数人的利益。
因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目标的延伸。
3.维护保险体系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如果保险体系的运转是安全和稳定的,那么,维护相关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就有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4.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当前一个时期,要特别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市场取向的发展、有秩序并充满活力的发展和有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三个“维护”和一个“促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我国所有监管法律、规章、监管措施和具体监管行为是否正确和有效,也必须以是否符合监管目标为准绳。
二、保险监管机构1.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在保险监管中的角色保险监管一般是由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分层次运作的。
(1)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是保险监管机制中的第一个层次。
立法机构要通过颁布法律,建立保险监管的法律基础和法律体系,明确执行保险法律的监管机构及其法定的职责范围。
(2)司法机构司法机构是保险监管机制中的第二个层次。
法院在保险监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①解决保险人和保单持有人之间的争议;②通过颁布支持保险监管机构的命令和判定违反保险法律行为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以保证保险法律的实施;③处理保险人和保险中介人的有关申诉,如要求调整甚至撤销不适当的保险法规或监管机构颁布的监管规章。
魏华林《保险学》考研真题解析(保险合同)【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三讲保险合同一、选择题1.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主要包括()。
[武汉大学2013保险硕士]A.受益人的变更B.保险金额的变更C.保险费的变更D.保险期限的变更E.保险人的变更【答案】BCD【解析】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是指在主体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合同中约定的事项,它包括:被保险人地址的变更;保险标的数量的增减,品种、价值或存放地点的变化;保险期限、保险金额的变更;保险责任范围的变更;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中的航程变更;船期的变化等。
A项属于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E项保险人一般不能随意变更。
2.保险合同成立的凭证包括()。
[东北财经大学2013保险硕士]A.保险单B.暂保单C.投保单D.预约保险单【答案】ABC【解析】保险合同依照其订立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书面形式:投保单、暂保单、保费收据、保险单,这四种形式均可作为保险合同成立的凭证。
D项,预约保险单是保险人承保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发运的,以CIF价格条件成交的出口货物或以FOB价格条件成交的进口货物的保险单。
3.根据保险合同订立时是否约定保险价值,可分把保险合同为()。
[东北财经大学2013保险硕士]A.定值保险合同B.不定值保险合同C.补偿性保险合同D.给付性保险合同【答案】AB【解析】根据保险合同订立时是否确定保险价值可分为定值保险合同和不定值保险合同。
定值保险合同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将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事先约定并在合同中给予载明作为保险金额的保险合同。
不定值保险合同是指只载明保险标的保险金额而未载明其保险价值的合同。
按合同的性质分类:补偿性保险合同、给付性保险合同。
4.保险合同是()。
[东北财经大学2013保险硕士]A.特殊的双务合同B.射幸合同C.附和合同D.对价合同【答案】ABCD【解析】与一般合同相比较,保险合同有着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双务性、射幸性、补偿性、条件(对价)性、附和性和个人性等方面。
5.保险合同辅助人包括()。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身保险【圣才出品】
第八章人身保险8.1复习笔记一、人身保险概述1.人身保险的概念人身保险指以人的寿命(或称为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事故或生存至规定时点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业务。
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理解其内涵:(1)人身风险的客观性人身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理想的可保风险通常符合四个条件:①风险是可以预测的对于人寿保险来说,根据精算原理,利用以往大量的死亡记录,可测算出人在每个年龄的死亡率,并根据死亡率计算人寿保险的保险费。
同样,伤残率、疾病率也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测算出来。
②损失幅度不能过于巨大,也不能过于微小人身保险的死亡责任、残疾责任等是在订立合同时提前将保险金额确定好的;而在健康保险中,一般都规定最高限额,因而可以人为地控制损失幅度。
③有众多的同类风险暴露单位每个人都面临各种人身风险,对于每个险种、每个年龄都会有众多的被保险人。
④损失发生是不可预料的偶然和不可预料主要是指三个方面:发生与否的不可预料;发生的时间不可预料;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结果的不可预料。
生命风险中,死亡是必然发生的,但何时发生是不可知的,都属于未来事件,所以生命风险是不确定的事件。
综上所述,人身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保风险。
(2)损失均摊、均衡保费保险学原理中的损失均摊是指将少数人的损失由多数人承担(均摊),这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理。
人身保险中的损失均摊有其特殊含义,以人寿保险为例予以说明。
①自然保费自然保费是指人寿保险费按照各年龄死亡率计算而得的逐年更新的保费。
如果假设死亡支付发生在期末,自然保费刚好用于当年的死亡给付,没有积累,使寿险经营每年达到平衡。
由于死亡率是逐年递增的,因此自然保费也是逐年增加的,且增加速度越来越快,给寿险经营带来困难,表现为:第一,如果按照自然保费收取保险费的话,老年时的保险费是年轻时的数倍,使被保险人在年老最需要保险保障时,将因缺乏保费的负担能力无法参加保险,削弱了人寿保险的社会效益。
魏华林《保险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名词解释1.道德风险[武汉大学2012研]答: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风险管理[河北大学2011研]答: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
它要求人们研究风险的发生和变化规律,估算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3.保险答:《保险法》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保险进行定义:①保险的法律定义: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即保险关系是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②保险的经济学定义: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意外损害的一种财务安排。
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
以保险人为中介,多数人参加保险,分摊少数人的损失。
二、选择题1.构成风险存在与否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A.风险发生的频率B.风险发生的时间C.损失D.获利的可能【答案】C【解析】风险的真正含义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包括三个基本条件: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2.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该分类标准被称作是()。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精算)【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二章保险精算12.1 复习笔记一、保险精算概述1.保险精算的概念保险精算是运用数学、统计学、金融学、保险学及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业务中需要精确计算的项目,如研究保险事故的出险规律、保险事故损失额的分布规律、保险人承担风险的平均损失及其分布规律、保险费和责任准备金等保险具体问题的计算。
2.保险精算的基本任务在寿险精算中,利率和死亡率的测算是厘定寿险成本的两个基本问题;非寿险精算始终把损失发生的频率、损失发生的规模以及对损失的控制作为它的研究重心。
保险精算的首要任务是保险费率的确定,但这并不是保险精算的全部。
伴随着金融深化的利率市场化,保险基金的风险也变为精算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这方面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投资收益的敏感性分析和投资组合分析、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等。
3.保险精算的基本原理保险精算最基本的原理可简单归纳为收支相等原则和大数法则。
(1)收支相等原则收支相等原则就是使保险期内纯保费收入的现金价值与支出保险金的现金价值相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计算: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①根据保险期间末期的保费收入的本利和(终值)与支付保险金的本利和(终值)保持平衡来计算;②根据保险合同成立时的保费收入的现值与支付保险金的现值相等来计算;③根据在其他某一时点的保费收入与支付保险金的“本利和”或“现值”相等来计算。
(2)大数法则大数法则是用来说明大量的随机现象由于偶然性相互抵消所呈现的必然数量规律的一系列定理的统称。
①切比雪夫大数法则这一法则的结论说明,在承保标的数量足够大时,被保险人所交纳的纯保险费与其所能获得赔款的期望值相等。
这个结论反过来,则说明保险人应如何收取纯保费。
②贝努利大数法则这一法则对于利用统计资料来估计损失概率是极其重要的。
当某个所需要求的概率不能通过等可能分析、理论概率分布近似估计等方法加以确定时,则可通过观察过去大量实验的结果而予以估计,即用比率代替概率。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及其特征一、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强调“损失的事件”的存在。
“损失的事件”与“可测定性”不同,可测定性的不确定性可以存在于各种场合,并不一定产生损失。
“事件”并非特指“不幸事件”。
“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含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可能性指客观的存在,在概率上既不可能等于0,也不可能等于1,若不确定性的概率既可为0,亦可为1,那么就失去了可能性的含义。
此外,不确定性仅仅是风险的特征之一,并不包括风险的全部。
二、风险的特征客观性。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风险的发生还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损害性。
凡是风险都会给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
经济上的损害(或称损失)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
保险不是保证风险的不发生,而是保证消除风险发生的后果,即对损失进行经济补偿。
不确定性。
风险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空间上的不确定性;②时间上的不确定性;③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
可测定性。
就个别单位而言,风险基本上是一种随机现象,是不可预知的。
就风险总体而言,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随机现象一定要服从于某种概率分布。
发展性。
人类在创造和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
尤其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
风险的发展为保险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三、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一)风险因素(Hazard)风险因素(hazard),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分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是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件的物理功能的风险因素。
例如,汽车厂家生产的刹车系统、发动机功能等,建筑物的坐落地址、建筑材料、结构、消防系统等,均是实质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
例如,诈骗、纵火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经营效益)【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四章保险经营效益14.1 复习笔记一、保险经营效益概述1.保险经营效益的概念保险经营效益既是保险经济保障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保险经济保障活动的归宿点。
保险经营效益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保险经营成本,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保险保障服务,取得最大的有效成果。
利润是反映保险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性指标。
具体而言,保险经营效益的主要内容有:(1)以尽可能少的承保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承保利润。
这是保险经营效益的最主要内容。
(2)以尽可能少的投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
这是保险经营效益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发挥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2.提高保险经营效益的途径(1)增加保费收入,提高保险承保质量提高保险经营效益是以一定的保费收入为前提的。
在一定条件下,保险企业取得利润的数量取决于保费收入的增长量。
而要实现保费收入的增长必须提高保险承保质量,具体包括提高展业、核保、分保、防灾、理赔等工作环节的质量。
(2)提高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一定的保费收入数量条件下,保险经营效益的高低则取决于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高低,保费收入不变,但提高了保险经营管理水平,就能增加保险企业经营效益。
(3)提高保险企业的人员素质保险企业经营效益,从根本上说是保险企业的职工占用一定的资金创造出来的。
因此,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4)有效地进行保险投资保险投资不仅是保险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
(5)积极发挥组织要素的作用通过对保险企业组织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或机构,不仅能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保险经营效益技术指标(1)保费收入指标保费收入是保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缴的保险费总额。
保费收入既是衡量保险业务发展规模的客观尺度,也是提高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出发点。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产损失保险【圣才出品】
第六章财产损失保险6.1复习笔记一、财产损失保险概述1.财产保险的概念及分类(1)财产保险的概念广义财产保险是人身(寿)保险之外一切保险业务的统称;狭义财产保险亦可称为财产损失保险,它专指以财产物资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业务。
财产损失保险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险标的是有形财产,即实际存在的、可以计量的物质财富。
②强调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
③业务经营十分复杂。
④防灾防损特别重要。
不仅需要保前控制风险,而且需要重视保险期间对风险的控制。
(2)财产损失保险的分类对财产损失保险的分类,通常根据保险标的来划分,按照属性相同或相近归属成几大业务种类,每一业务种类又由若干具体的保险险种构成,见图6-1。
图6-1财产损失保险的分类2.财产损失保险的运行(1)财产损失保险运行概述财产损失保险的运行可以概括为展业、承保、防灾防损、再保险和理赔五大环节。
(2)承保在承保前,保险人需要展业,即进行有关财产损失保险的宣传、确定推销保单的合适渠道和方式,展业是承保的基础。
保险人的承保主要包括核保和签单。
保险人承保主要包括核保和签单:①核保是指保险人对投保人的投保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承保的过程。
②签单是指保险人经过核保,同意投保人的投保要求,决定承保并签发保险单的行为,它是承保的结果,也是该笔保险业务的真正开始。
(3)防灾防损财产损失保险的防灾防损包括预防和抑制保险损失。
①保险人需要采取有关措施,在保险事故发生前,转移保险财产,以防范保险损失的发生。
②当采取预防措施仍然发生了保险事故时,保险人需要对被损害财产进行施救、整理和保护。
③保险人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的防灾防损工作来达到减轻保险损失的目的。
(4)再保险财产损失保险风险分布的不平衡性和保险损失的集中性,均决定了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可能独立支撑起稳定的财务,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需要通过再保脸来将自己的承保风险进一步在保险人之间进行分散。
(5)理赔财产损失保险赔偿处理的程序包括受理被保险人的索赔——现场查勘——责任审核——损失核定——赔款计算——支付赔款等环节。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经营效益【圣才出品】
高低,保费收入不变,但提高了保险经营管理水平,就能增加保险企业经营效益。
(3)提高保险企业的人员素质
1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保险企业经营效益,从根本上说是保险企业的职工占用一定的资金创造出来的。因此, 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4)有效地进行保险投资 保险投资不仅是保险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偿付能力 的重要手段。 (5)积极发挥组织要素的作用 通过对保险企业组织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或机构,不仅能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增 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保险经营效益技术指标 (1)保费收入指标 保费收入是保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缴的保险费总额。保费收入既是衡量保险业务发展 规模的客观尺度,也是提高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出发点。衡量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保 费收入指标有: ①保费收入增长率,即保险企业在报告期保费收入增长额与基期保费收入的比率。
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结合保险公司的实际,ROE 可以进行如下分解:
ROE=(净利润/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总资产)×(总资产/所有者权益) =承保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系数
通过以上分析方法就可以从承保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系数三个财务比率的贡献度 和变化上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进行分析。
二、保险经营效益分析 1.保费收入指标分析 (1)有关保费收入的几个概念 ①入账保费 入账保费是保险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签发的保险单项下已经收到的和尚未收到的保费 总额。保费收入一般是指入账保费。不同类别的保险业务的,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是指该时期签发保单项下的全 部应收的保费,包括已实际收到的保费和尚未实际收到的保费。 b.寿险业务的入账保费,按时期内实际收到的保费额计算。应交而逾期未交的保费不 入账。 c.储金性非寿险的入账保费,就是储金在本年度内所生的利息。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合同)【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章保险合同3.1 复习笔记一、保险合同概述保险合同又称保险契约,它是保险关系双方之间订立的一种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即根据当事人的双方约定,一方支付保险费给对方,另一方在保险标的发生约定事故时,承担经济补偿责任;或者当约定事故发生时,履行给付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
1.保险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共性(1)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
(3)保险合同必须合法,否则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保险合同的特性(1)双务性①单务合同是对当事人一方只发生权利,对另一方只发生义务的合同;②双务合同是当事人双方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一方的权利即为另一方的义务。
保险合同具有双务性,其理由在于,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负有按约定缴付保险费的义务,而保险人则负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区别于一般的双务合同,在保险合同中,虽然投保人缴纳了保险费,但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才履行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的义务。
(2)射幸性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保险合同具有射幸性特点,是指保险合同履行的结果建立在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基础之上。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特点来源于保险事故发生的偶然性,这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在人寿保险中,在大部分场合,由于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是确定的,因此,许多人寿保险合同具有储蓄性,射幸性特点较弱。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特点是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的,而从总体来看,保险合同不存在射幸性的问题。
(3)补偿性这主要是对财产保险合同而言的。
补偿合同是指保险人对投保人所承担的义务仅限于损失部分的补偿,赔偿不能高于损失的数额。
根据保险合同的补偿性质产生了保险利益原则、代位求偿原则和不能超额保险的原则。
(4)条件性保险合同具有条件性。
作为投保人,他可以不去履行合同所要求他做的事情,但如果投保人没有满足合同的要求,他就不能强迫保险人履行其义务。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的基本原则【圣才出品】
第四章保险的基本原则4.1复习笔记一、保险利益原则1.保险利益及其成立要件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既是订立保险合同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险合同生效及在存续期间保持效力的前提条件。
(1)保险利益的含义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因保险标的完好、健在而存在,因保险标的损毁、伤害而受损。
(2)保险利益的要件①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
②保险利益必须是确定的利益,即现有的利益,而不是预期的利益。
③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上的利益。
经济上的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利益价值必须能够用货币衡量。
2.保险利益的意义(1)规定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为了使被保险人既能够得到足够的、充分的补偿,又不会由于保险而获得额外的利益,就必须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上所具有的经济利益,即保险利益作为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
(2)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因保险标的受损而受损,因保险标的存在而继续享有,这样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就会关心保险标的的安危,认真做好防损防险工作,使其避免遭受损害。
即使有故意行为发生,被保险人充其量也只能获得其原有的利益,因为保险利益是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保险人只是在这个限度内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因此也无利可图,从而避免了道德风险。
而在人身保险方面,保险利益的存在更为必要,如果投保人可以以任何人的死亡为条件而获取保险金,其道德危险发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区别保险与赌博的标准就单个保险合同来说,保险与赌博同样决定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获得货币收入或遭受货币损失,都具有射幸因素。
但是,从实质上看,二者毫无共同之处。
保险是基于人类“互助共济”的精神,“千家万户帮一家”,通过保险补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危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定。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三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概念题1.风险答:风险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是可以被感知和认识的客观存在:①风险的这种定义强调的是“损失的事件”的存在。
②定义中的“事件”并非特指“不幸事件”。
因为风险不仅与损失相联系,而且与盈利相联系。
③定义中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含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可能性指客观的存在,不确定性仅仅是风险的特征之一,并不包括风险的全部。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不确定性、可测定性以及发展性等方面的特征。
2.危险答: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不确定性是指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及其承担的主体是不确定的。
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危险固有的内在本质,危险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性,危险是存在于人们活动中的负面效应。
保险学中的危险指的是纯粹风险,即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3.静态风险答:风险按其所产生的环境分类,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其中,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失误所造成的风险。
静态风险多属于纯粹风险,如台风、雷电、洪水、火灾、盗窃等风险事故。
静态风险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风险的基本条件变化不大,因此,它的发生具有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来预测其发生的频率。
静态风险一般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变动无关,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是不可避免的。
4.动态风险答:风险按其所产生的环境分类,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其中,动态风险是指由社会经济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
比如,人口的增加、资本的成长、技术的进步、产业组织效率的提高、消费者爱好的转移、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等,都可能引起风险。
它通常影响比较广泛,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
动态风险的发生是不规则的,预测难度较大,多属于投机风险。
5.纯粹风险答:纯粹风险是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均属此类风险。
6.投机风险答:投机风险指当损失发生时,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篇保险市场篇第15章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15.1 复习笔记一、保险市场概述1.保险市场的概念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
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保险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保险人为消费者提供的保险保障,即各类保险商品。
2.保险市场的构成要素保险市场必须具备的两大要素就是保险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1)保险市场的主体保险市场的主体是指保险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中介方。
①保险商品的供给方,是指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承担、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的各类保险人。
②保险商品的需求方,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等条件下,为寻求风险保障而对保险商品具有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消费者的集合。
保险商品的需求方由有保险需求的消费者、为满足保险需求的交费能力和投保意愿三个主要因素构成,这三个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③保险市场中介方,既包括活动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充当保险供需双方的媒介,把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保险人和投保人联系起来并建立保险合同关系的人(包括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人);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有关保险业务的公证、鉴定、理算、精算等事项的人。
(2)保险市场的客体保险市场的客体是指保险市场上供求双方具体交易的对象,即保险商品。
①保险商品是一种无形商品。
保险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仅仅是对保险消费者的一纸承诺,而且这种承诺只能在约定的事件发生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履行,不像一般商品可以实质性地感受其价值和使用价值。
而一张保单也不过是保险产品的一个外壳,是保险保障的一个有形载体。
②保险商品是一种“非渴求商品”。
通常,很少有人主动买保险,除非法律有强制性的规定,因为人们总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前存有侥幸心理。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内容【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保险监管内容20.1复习笔记一、市场准入和股权变更监管1.市场准入监管的意义和要求市场准入是确保保险机构能够随时履行其义务,从而使境内外投保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保护的第一步,也是监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许可证发放程序以及对保险机构的日常监管符合国际标准,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监管机构和保险业的信心。
2.市场准入监管的内容监管机构应慎重审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申请者的资本金是否满足最低资本要求;②申请者的营业计划,以及其拟经营的业务;③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是否合适;④拟设立公司中直接或间接参股的自然人或法人的情况;⑤核查拟设公司所属集团的结构是否透明并确认该集团在监管方面不会出问题;⑥审核保险公司的章程、公司精算师和审计师的资格与可靠度等。
3.公司股权变更监管保险监管机构应监督辖区内保险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包括设定股权变更的明确要求,建立评估变更适当性的标准,要求保险公司及时提供控制权变更的报告,对公司控制权的变更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等。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监管1.公司治理监管保险企业治理的关键是明确保险公司内部决策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有一套确保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负主要责任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体系。
董事会应该对偿付能力或其他监管标准负首要责任,并成为遵守这些标准的第一道防线。
保险监管机构应要求董事会和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谨慎经营,对维护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足性以及遵守法律和监管机构的其他要求负责。
强化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对稳健的审慎监管的有效补充。
2.内部控制监管(1)内部控制及其作用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公司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防范经营风险,对内部各种业务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确保谨慎、稳健的经营方针得到贯彻执行;能够识别、计量、控制保险业务经营风险和资金运用风险,确保公司稳健运营;能够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各项报表、统计数字的真实和及时;能够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的性质与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保险的性质与功能2.1复习笔记一、保险的性质1.保险性质说的评介(1)损失说保险产生的最初目的,是要解决物质损害的补偿问题。
从这个概念出发来阐述保险机制特征的,主要有以下三说:①损失赔偿说该学说从合同的角度给保险下定义的,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
其一,保险是经济范畴,经济范畴是经济关系在理论上的抽象;而合同是法律行为,是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形式,因此,把保险合同等同于保险是错误的。
其二,该学说即使从合同角度来解释保险的概念,也仅局限于合同保险,即私法上的合同概念,而不能解释公法上强制成立的保险关系,如社会保险、存款保险等。
②损失分担说该说强调在损失赔偿中,多数人互相合作的事实,因而把损失分担这一概念视为保险的性质。
该学说抛开了对保险概念的法律上的解释,而从经济角度指出保险是多数被保险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分担损失赔偿,实际上已经阐明了保险的本质,这是一大进步。
但把“自保”也纳入保险范畴,则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自保”在风险准备金上的摊提与单独的储蓄并无任何区别。
③危险转嫁说该说是从危险处理的角度来阐述保险的本质,认为保险是一种危险转嫁机制,个人或企业可借此以支付一定的代价为条件将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风险转嫁出去。
由于新的危险单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它可能带来十分巨大的损失,使个别单位或个人根本无法独自承担这种损失,只能将这种危险转嫁出去,以减少对危险损失的负担。
就连保险人为了经营财务成果的稳定,也需要将承保的巨额危险用分保的形式予以转嫁。
但该说还是隐含了商业保险的合同概念。
总而言之,上述三种损失说都是以损失补偿的概念来阐明保险的性质。
相比较之下,其中损失分担说是比较严谨的经济学上的保险定义。
(2)二元说“二元说”论者认为: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以经济补偿为目的,后者以给付一定金额为目的。
人身保险是非损失保险。
主要观点有:①否定人身保险说该说认为:人身保险并不体现保险的性质,它是和保险不相同的另外一种合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篇保险经营篇第十章保险经营导论10.1 复习笔记一、保险经营的特征1.保险经营思想的特征现代保险经营思想是把保险作为一种商品来经营的思想,即按照商品经营的客观经济规律来经营保险商品,而不是把保险经营局限在互助互济方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保险经营思想的基本特征表现如下:(1)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保险市场的需求来安排保险经营活动如果保险企业的经营都能按照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来优化保险资源配置、安排组织保险经营活动,就能利用企业自身的防灾防损技术优势和经营特长,引导和指导社会消费,实现保险商品供求的结合和平衡,真正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动器”作用。
(2)以竞争为手段,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①保险经营思想必须充分体现按竞争规律办事的原则,要求保险经营者善于发现、选拔、合理使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培训和储备。
②保险经营者还应抓住良机,努力开发新险种;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保险市场需求;扩大保险服务范围,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③保险经营者必须认清本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要研究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和方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立本企业的经营特色,这样才能在与国内外保险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1/ 16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败之地。
(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处理好保险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①商业保险公司在保险经营中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保险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开展的。
②保险企业的社会效益,就是要求保险企业按照分散风险、平均负担的原则,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企业,其经济效益要受社会效益的制约。
保险企业的经营如果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保险企业也无法实现其经营目标。
可见,保险经营者还必须兼顾保险的社会效益。
(4)以法律为准绳,规范保险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保险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规定,即保险企业在其经营的各个环节(展业、承保、防灾、理赔)中,应当遵守我国《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规则。
2.保险经营行为的特征(1)保险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务活动保险经营的是一种社会性的经济损失补偿和给付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务活动:①这种劳务活动依赖于保险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②这种劳务活动体现在保险企业的产品质量上。
(2)保险经营资产具有负债性保险企业的经营资产主要来自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向保险企业所交纳的保险费和保险储金,具体表现为从保险费中所提取的各种准备金。
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借所聚集的资2/ 16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本金以及各种准备金而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来实现其组织风险分散、进行经济补偿的职能。
由此可见,保险企业的经营资产相当部分是来源于保险人所收取的保险费,而这些保险费正是保险企业对被保险人未来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负债。
(3)保险经营成本和利润计算具有特殊性①保险经营成本具有不确定性,决定了保险价格的合理度不如其他商品的高,保险成本与保险价格的关系也不如其他商品密切。
②保险利润的计算也与一般企业不同。
保险企业的利润除了从当年保费收入中减去当年的赔款、费用和税金,还要减去各项准备金和未决赔款。
(4)保险经营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众多的投保人将其所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保险人通过承保将众多风险集合起来,而当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又将少数人发生的风险损失分摊给全体投保人。
二、保险经营的原则保险经营原则是指保险企业从事保险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保险经营既要遵循一般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又要遵循保险业经营的特殊原则。
1.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1)经济核算原则保险企业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险成本核算、保险资金核算和保险利润核算。
①保险成本核算对保险成本的核算,就是要核算保险经营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物化劳动包括保险设备耗费金额、保险赔偿或给付金额、各种准备金、各种利息及费用;活劳动就是保险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
3/ 16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保险资金核算保险企业资金的核算,主要通过核算各种资金的占用量、利用率、周转速度等指标来进行。
③保险利润核算保险企业的利润是保险企业收入扣除营业税、成本、提存责任准备金差额后的余额,再加上企业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差额的总和。
核算的指标体系有两个:一是利润额;二是利润率。
(2)随行就市原则随行就市是指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保险商品的结构和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保险企业应根据市场提出的现实要求,随行就市调整保险商品的结构和价格才能实现保险商品供求平衡和保险商品的价格。
(3)薄利多销原则在薄利多销原则下,保险企业可以略高于保险成本的低廉价格,打开保险销路,依靠较大的销售量来保证盈利。
保险经营遵循薄利多销的原则,有利于加速保险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利于降低单位商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有利于使自己的险种迅速占领市场。
2.保险经营的特殊原则(1)风险大量原则风险大量原则是指保险人在可保风险的范围内,应根据自己的承保能力,争取承保尽可能多的风险标的。
风险大量原则是保险经营的首要原则。
这是因为:①保险的经营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过程,而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保险4/ 16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人只有承保尽可能多的风险和标的,才能建立起雄厚的保险基金,以保证保险经济补偿职能的履行。
②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的,只有承保大量的风险和标的,才能使风险发生的实际情形更接近预先计算的风险损失概率,以确保保险经营的稳定性。
③扩大承保数量是保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承保的标的越多,保险费的收入就越多,营业费用则相对越少。
遵循风险大量原则,保险企业应积极组织拓展保险业务的队伍,在维持、巩固原有业务的同时,不断发展新的客户,扩大承保数量,拓宽承保领域,实现保险业务的规模经营。
(2)风险选择原则风险选择原则否定保险人无条件承保的盲目性,强调的是保险人对投保意愿的主动性选择,使集中于保险保障之下的风险单位不断地趋于质均划一,有利于承保质量的提高。
保险人选择风险的方式有事先选择和事后选择两种:①事先风险选择是指保险人在承保前考虑决定是否接受承保。
此种选择包括对“人”的选择和对“物”的选择。
②事后风险选择是指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物的风险超出核保标准的保险合同作出淘汰性的选择。
(3)风险分散原则风险分散原则是指保险人应尽可能地将已承保的风险加以分散,以确保保险经营的稳定。
①核保时的风险分散核保时的风险分散主要表现在保险人对风险的控制方面,即保险人对将承保的风险责任5/ 16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要适当加以控制。
控制风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被保险人对保险的依赖性,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因保险而可能产生的道德危险。
保险人控制风险的方法主要有:控制保险金额、规定免赔额(率)、实行比例承保。
②承保后的风险分散承保后的风险分散原则应用以再保险和共同保险为主要手段。
再保险是指保险人将其所承担的业务中超出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承担。
共同保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保险人共同承保某个风险较大的保险标的。
三、保险经营的环节保险经营活动通常包括展业、投保、承保、分保、防灾、理赔及资金运用等环节。
这些经营活动均以实现保险保障为目的,因此保险人在注重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安全性、效益性的同时,力求经营的各环节连续通畅。
1.投保投保亦称购买保险,投保人通过保险业务人员或保险中介购买保险后,就与提供这种保险的保险公司建立了一种较为长期的关系。
(1)保险企业有义务为投保人提供良好投保指导服务通常,投保人愿意向资金雄厚、管理良好、保单和服务都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保险企业投保。
因此,投保人衡量保险企业是否提供良好服务的标准之一,就在于它是否能为投保人提供许多可能选择的机会。
在保险活动中,投保人需要保障的基本权利有:①得到准确保险信息的权利;②保证安全的权利;③可自由选择保险险种的权利;④有申诉、控告所遭受不良待遇的权利;⑤要求6/ 16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开发和改进险种的权利;⑥获得良好售后服务的权利;⑦要求提供的服务不得违反社会公心道德。
(2)投保人有充分享受自由选择投保的权利保险意识较强的或者明智的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应该作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包括选择保险中介人和保险公司。
①选择保险中介人一个好的保险中介人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具有较高道德标准、将委托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应该能清楚地传递信息,从而帮助投保人理解自己所需要的保险合同的含义。
②选择保险公司的标准第一,选择时要注意保险公司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在经营范围和产权性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品种和经营的方式。
国有独资保险公司是指由政府直接投资设立的保险机构,经营的保险业务极其广泛。
股份有限保险公司的优势是筹集资本容易、偿付能力强、内部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经营效益高、人才罗致方便、保费负担确定。
相互保险公司的最大优点是比股份制保险公司更能降低保险经营成本,减轻投保人负担,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二,选择时要注意保险公司提供的险种与价格。
一个好的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应当是为投保人量体裁衣,尽可能满足各种投保人的不同需要。
所以,投保人在选择保险公司时,首先要选择那些能为自己提供适当的、切实可行的保障的保险公司。
第三,选择时要考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状况。
选择保险公司应着眼于它的经济实力而对其实力的考察,又以其偿付能力和经营状况为主。
7/ 167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考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查看保险监管部门或评级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评定结果;二是对保险公司的年终报表进行直接分析,着重分析公司的资产与负债状况。
此外,还要分析保险费与净资产的比率。
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与公司的利润率有着密切联系。
第四,选择时要考虑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
保险公司所推行的保险单在使用方面是极其相似的,但提供的服务却不尽相同。
投保人选择保险公司时,要从两个方面注意其服务:一是从其代理人那里获得的服务;二是从该公司本部那里获得的服务。
2.承保承保是指保险合同的签订过程,即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通过协商,对保险合同的内容取得意见一致的过程。
承保质量如何,关系到保险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同时也是反映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1)保险承保工作的意义承保是保险经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承保,保险人可以筛选非可保风险或不合格的被保险人和保险标的,以保证承保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