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古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如《论语》载·樊迟问孔子“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子忿然曰:“吾不如老圃”,迟走后,子对其他学 生说:“小人哉,樊须也。”并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 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 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 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 教育(13、14世 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 现开始)
01
04
科学民主的呼 声不断高涨。
03
文化特别是自然科 学得到很大发展。
02
生产力发展迅速,大机器 生产促进生产率迅速提高。
资本主义社会 的几个特点:
(二)学校教育的特点
01 学 校 教 育 逐 渐 普 及 。
03
普及教育主张最早出现于孔子的
“有教无类”。提出交少许学费就
可入学。他说:“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最早创办私
学)。古雅典梭伦提出:“父亲有
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02
14—1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意
大利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等地,
欧洲中部的德国等地工场手工业和
商业迅速发展,城市也发达起来,
剌激航海业——国际贸易和掠夺殖
民地的发展。
1
神话起源:教育由人格化的神创造,教育要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 于天。
2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问题,最早论述了优生优育的问题。 • 他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凡事之开始,为最重要之 点,而于教育柔嫩儿童,则更宜注意。盖其将来人格之 如何,全在此时也。”
• 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主张实行儿童公
育的制度。 • 重视游戏,他还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主要授课内容
• • • • • • • •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观、儿童观、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一日活动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幼儿园与家庭 幼小衔接 幼儿教师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 (二)学前社会教育
胎儿学校
托儿所
幼儿园
儿童福利院
SOS国际儿童村 亲子园等等
三体:(球体、圆柱体、立方体)
木制的小球体、立方体和圆柱(球 的直径、立方体的一边和圆柱的高都是相 同的)。福氏认为球体是单一的表面,是 圆的;立方体有角有边,和球体相反,它 是静止的象征,也是“多样中的统一”的 象征。 立方体是统一的,但它的形式因观察 的角度关系(如从顶上、侧边或棱边), 又成为多样的。 立方体的平面形式和稳定性是球体的否定, 圆柱则是球体和立方体的性质的混合,它 在竖立时是稳定的,而在卧倒时又是可动 的。 儿童利用这三种形体可以学到很多知 识,做很多活动,如旋转、摇晃、滚动, 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它们所有的特征。大 一些的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和进行描述, 可以理解到一些初步的力学定律。
我国古代古书记载
(2)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在 《教子篇》、《勤学篇》中论述了对幼儿的家庭 教育。用“试儿”的方法,观察婴儿期感觉—运 动发展的特点。他注意胎教,指出:“婴稚(7、 8个月大)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 则为,使止则止。” (3)南宋朱熹编的《童蒙须知》和《小学》。也注重 胎教,他认为孕妇应注意“一寝一坐,一言一念, 一视一听”,以使胎儿能够“气禀正而方理全”。 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 等道德品质。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四书五经
对比
教会学校:七艺:三科+四学 骑士学校:七技
2
永恒性
历史性
民族性
社会属性:
生产性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
不平衡性
教育的功能
1
按照作用对象 按照作用方向 按照呈现形式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 隐藏功能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下)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神话起源说
朱熹最早提出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古印度:宗教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 雅典:尚文
封建社会
西汉:太学,鸿都门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二馆
近代教育 20世纪以后
宋元:书院 明清:1905年废除科举 国家重视、干预教育、公立教育崛起 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世俗化:与宗教分离 教育精制化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现代化 终身化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上)
教育概述
“教育”的由来
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者:主导作用
教育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主体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中介
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利托尔诺、沛西能 正式提出 孟禄 米丁斯基、凯洛夫 最科学
口诀:本能生利西 心理仿孟禄 米凯爱劳动
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
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教学内容单一,不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夏:庠、序、校
教师考编 教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全新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教育的生产性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主题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景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 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随笔 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教育心得”,主要是写教育过 程中的某一点体会的心得
教育改革 含义、作用 含义: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以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 作用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概念: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 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特点:目的性;自然性;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能动性
调查研究法 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
实验研究法 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 比较法
保罗郎格郎 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1970 观点:终身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观点:和谐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与驾驭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在批判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基础之上提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克卢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凯洛夫:《教育学》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 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节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教”和“育”⼆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甲⻣⽂中。
“教”字意含有⼈在执鞭示范演⼘,督促着站在旁边的孩⼦学习;“育”字则如妇⼥养育孩⼦之形。
可⻅,我国古代象形字就赋予了“教育”⼀词“示范”“培育”之义。
⼀般认为,最早将“教”“育”⼆字合起来使⽤的是孟⼦。
(⼆)教育的概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指出,只有受过⼀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个⼈。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活,教育即⽣⻓,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绝⾮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个⼈格⼼灵的“唤醒”过程。
教育不但要把⼈隐藏的能⼒与⾃我的本质挖掘出来,还要使之显现于⼈的有规则的社会⽣活之中,这是教育的核⼼所在。
共性:教育是培养⼈的活动,是促进⼈身⼼健康发展的过程(直接和⾸要⽬的),教育活动是顺应⼈性、社会发展之需要的。
教育的定义⼴义:⼴义的教育泛指⼀切增进⼈的知识与技能及影响⼈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如对⼈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等的培养,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通常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种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的活动。
含义或特征①教育是⼈类特有的⼀种社会活动。
②教育是以影响⼈的身⼼发展为直接⽬标的活动。
③教育是使⼈的身⼼向着“积极”的⽅向发展。
概念:①教育是培养⼈的⼀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化、传递⽣产经验和社会⽣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②以⼈为对象以促进⼈的发展为直接⽬的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的发展包括丰富的内涵:知识·技能·品德·性格·能⼒·兴趣·情感·意志·身体健康等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概念:“教育者”是⼴义教育中的概念,即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品德等⽅⾯起到教育影响作⽤的⼈,都可称为教育者。
202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育原理2(1)
教育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演变: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3、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4、教育的发展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系统。
6、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7、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
a.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b.受教育者指的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c.教育中介是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育中的物质中介是指教育中的器物。
意识形态中介表现为教育内容、及一些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等,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也是教育活动的意识中介。
8.我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同时传授一些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
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
第二章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一)中文的“教育”词源 1.(甲骨文)
2.古代典籍关于“教”的论述:(1)教育;(2)教导,指点;(3)告 诉;(4)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效”,相仿。 3.古代典籍关于“育”的论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生育;(2)抚养;(3)培养,教 育;(4)生长,成长。
二、教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说
1. 我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蔡元培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
格,于人类文化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 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杨贤江 教育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杜威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长,“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 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 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部分重点知识罗列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概述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教育的发展历程: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组成。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如下:第一,教育的终生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记起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收入《礼记》)《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部称为助产术,亦称助产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1632年。
夸美纽斯发表的《大学教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费斯泰洛奇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还犯教育学的建立。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师即经验。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名词解释 361、教育 p36-37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 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p38 学校教育p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 目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目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5、国际性 教现代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同时, 教现代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同时 , 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事务的态度、知识、情感、技能, 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事务的态度、知识、情感、技能, 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面向世界。 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面向世界。 6、终身性 (1)教育不再局限于学龄阶段,要贯穿人的一生。 教育不再局限于学龄阶段,要贯穿人的一生。 ( 2 ) 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 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 ( 3 ) 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 , 更能灵活地满足不同类型 和层次学习需要的新教育体制。 和层次学习需要的新教育体制。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对象上是 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 奴隶主贵族、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 奴隶主贵族、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方法上体罚和机 械学习。 械学习。P49 6、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P51 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 7、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目的的双重性、现代学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校制度的产生、师生关系民主化。P56校制度的产生、师生关系民主化。P56-57 8、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终身性、生产性、公共性、科学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终身性、生产性、公共性、 性、国际性、未来性。P62-65 国际性、未来性。P62-
【笔记】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选择、辨析)教育的词源:①“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进行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例题】辨析题:凡是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是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加人们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综上所述,题干混淆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是错误的。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选择)1.教育者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人②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2.受教育者①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学习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②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三、教育的属性(选择、辨析)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辨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的特点有:(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一种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例题】辨析题: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0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水乎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步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机器产生。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有的人把阶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也有人把生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偏颇的认识。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
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5)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7/10/2014
30
•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 “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 枪、下棋、吟诗。 • 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 劳动,为封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
7/10/2014
31
4.资本主义教育
• 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并很快发展 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他们的经济利益 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 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 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 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 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 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 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 被称为“人文主义”。
• 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10/2014
25
2)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
•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 的教育体系。 • 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 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 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 和商人。 • 教育内容:三艺(哲学、文法、修辞)
7/10/2014
10
•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 • 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沟通作 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 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7/10/2014
11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育 活动系统;
7/10/2014
38
樊迟问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打造石器是对小孩教育的第一课。他们带着小孩 到河滩上去。遍河滩的石块,哪一种适合打制工具, 孩子起初是不会去考虑的,他们于是指给孩子们看, 说打制工具要拣那坚硬而又光滑的砾石。还要用一 块大的平石作砾砧,才能敲出刃口和锥尖来。孩子 经过多次试验,果然不错,这就变成了他自己的经 验。
❖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 所特有,不能与动物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 煞它的社会性特点。
❖ 2.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 或主要不是无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目的 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不能把人类有意 识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相 混淆。
❖ 3.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 虽不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不仅因为生产劳动是制约其他社会活动的 决定因素,而且如语言与交往等的发展也与 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 4.学校教育的产生,无疑是人类社会生活、特 别是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之后的产物,在日常生活 中已经不能完全完成教育的任务,需要有专门的机 构和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这种教育已渐渐 成为某些社会阶层所独占,而不是全社会成员所共 享,社会已开始步入阶级社会,教育也就具有阶级 性的特点。
❖ 5.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无论是生活需要,或 是文化需要,都要在人的培养规格上体现出来,而 且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因而讨论教育的起源,也不能忽视人的发展的需要 问题。
❖ 总之,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
质特点之一。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 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
❖ 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 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 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选1、“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主导)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5、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6、△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7、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9、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神话起源论10、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11、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12、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错的13、劳动起源论: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1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原理》15、家庭教育:先导性、生活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16、社会教育: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17、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18、原始社会教育产生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19、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没有阶级性、水平低下)20、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21、△学校产生条件:社会生产水平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人22、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礼乐为中心、六艺教育春秋战国:私学、百家争鸣△两汉:太学;隋唐:国子监、六学、两馆宋:四书五经△清:废除科举制(1905)23、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古印度:婆罗门,《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教师古埃及: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书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以法为教古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在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教育)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骑士七技24、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接近性出现并不断强化;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传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终身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6、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有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二、辨析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013上】(定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个人角度(英、美) 即个体的学习或发展的过程。
如: “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
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美利坚百科全书》:
3、综合的角度(教材中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 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 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 顺从于天。
(二)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 利托尔诺 、 英国 沛•西能
[法]利托尔诺: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雌象 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 [英]沛西· 能:生物的本能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根据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将教育划分 为以下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对于 各阶段的教育特征,我们分别从:教育范围、教育内容 、 教育手段、教育目的四方面来说明:
1、原始教育:(广义教育)
原始教育对应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
特点: (1)教育范围:
全民性 (2)教育内容:
生产性
3、现代教育
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特点: (1)教育范围: 普及教育(义务教育) (2)教育内容: 比较全面:生产性、阶级性 (3)教育手段: 现代化 (4)教育目的: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公共性 生产性
科学性
未来性 国际性 终身性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英国:
Education:
源于Educare:本意为“引出”。 ——引导儿童的固有本性,使之完善发展
中国:
“教”:许慎《说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育,养 子使作善也。" “教育”:最早出现是在《孟子· 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三乐也。"《辞源》解释"教育"为"教诲培育"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
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二、教育的定义
从三个角度定义:
1、从社会角度(苏联、中国)
(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 德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 ) 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 (2)狭义的(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年轻一代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 体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3)更狭义的:思想品德教育
(3)教育手段: 原始性 (4)教育目的: 培养未来的氏族成员
2、古代教育(学校教育)
对应的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可能性条件: ①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财富
自由时间
②语言文字比较成熟 必要性条件: ——统治者的需要
古代教育特点: (1)教育范围: 比较小:阶级性、等级性 (2)教育内容: 脱离生产劳动 (3)教育手段: 个别教学 (4)教育目的: 培养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才
(三)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
(四)劳动起源说(正确的起源说)
代表人物:英国 恩格斯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 发展需要,是两者的辩证统一
此外,还有生活起源说、社会交往说、生活需要说等
二、教育的发展
关于教育产生发展的阶段可以有多种划分标准。 譬如,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将社会发展划分成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那么,教育发展的阶段也可以对应于这五个阶段分为:原 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 会教育、共产主义社会教育。这种划分的方法自然也是可 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