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的结构模式(ppt 17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休克疗法:在极短时间内,通过紧缩财 政和信贷、放开物价、货币自由兑换、私有 化,以实现经济稳定的措施。
(2)内部人控制:前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靠 政府的优惠政策,成为本企业股份的主要持 有人,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营行为不符合现代 企业制度的运作规范。
4。中国:国有企业亏损和资产流失及内部人控 制。
二、公司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 从股权结构看,股东人数众多,持股主体是大量的 社会公众,股票持有高度分散,股东失去控股地位。
• 从持股稳定性看,普通股东持股的目的主要是获利, 而不是为了控制公司,股票流动性很大。
• 从持股形式看,短期性持股为基本形式。
• 从权利机构看,股东大会失去最高权利机构的功能, 董事会成为橡皮图章,经理阶层成为事实上的公司 控制者。
• 从外部控制机制看,商品市场十分活跃,经理市场 趋于成熟,资本市场非常活跃,特别是公司控制权 市场,即兼并和收购交易,对公司经营者形成强有 力约束,其效应是导致公司经营行为短期化。
三、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二)公司治理的经验模式 3。法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机构资本主义) • 美国法人股东主导型模式。
三、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二)公司治理的经验模式
1。私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家族资本主义)
• 从股权结构看,股东均为私人股东,股份持有相对集 中,主要被少数私人家族持有,一般在50%以上。
• 从持股的稳定性看,稳定性高,股票流动性差,持股 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公司,而非Fra Baidu bibliotek机牟利。
• 从持股形式看,参与制是基本形式。 • 从权利结构看,大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公司所有权
(二)建立法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机制
明确国家股的产权主体地位 推进银行法人的股东化进程,强化银企联系 培育机构投资者,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加强董事会的监控功
能 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
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
资料一
一、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有股票1000多只,股票市值8000多
3。公司治理权(corporate governance) 该权利是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管理和经营行为进行 监控的权利。
4。公司经营权(corporate management) 该权利是公司经理人员所从事的公司日常经营和管 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等。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 非国企则大都由出资人控股。 • 受儒家文化影响,非国企内部亲和力弱,关系纽带,特别是血缘
关系纽带、老同学、老战友以及同乡关系是主要的社会资本。他 们不利于经理主导模式的形成。
选择法人股东主导模式的依据
• 从必要性讲,有助于增强股东的控制力。 • 从可能性讲,机构投资者将成为主要的持股者。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研究公司治 理问题的背景 二、公司内部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式和经 验模式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研究公司
治理问题的背景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及实质
1。关于公司治理含义的四种解释
(1)公司治理是所有者、董事会和公司 高级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 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 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 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 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 理人员的聘任、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 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在董事会的授 权范围内管理公司。
利益相关者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内部和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利益主体是多 元的,他们是股东、董事、经理、雇员、债权人、供货者、社 区、政府等。股东关心股息、雇员关心工资、债权人关心本息 的偿还、经理关心职位和薪水、社区关心环境和就业、政府关 心税收和社会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应该体现各利益相关 者的要求。
三、1960年-1984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 平均增长率为2。4%,日本则为8。3%。
四、经济增长率,1980-1987年,美国为2。7%, 日本则为3。7%。
五、1988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318美元, 美国19733美元。
2。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陷入持续衰退。
3。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休克疗法和内部人控制。
(一)对“两权分离”理论的再认 识
“两权分离”理论的含义:
• 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 等经济关系的体系;
• 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各项权能可归结为所有权 和经营权,且两权即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
两权分离理论的缺陷:
• 将所有权与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割裂开,否 定了所有权的统一性;
与公司控制权相统一。“用手投票”发挥决定作用。
• 从外部控制机制看,产品市场发育成熟,经理市场也 已存在,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但他们均 构不成对公司的决定性控制和影响。“用脚投票”作 用微弱。
三、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二)公司治理的经验模式
2。经理主导的治理模式(经理资本主义)
3。贝利和米恩斯不认为两权分离是效率 的源泉,也不是股份公司的本质特征。
(二)对现代企业制度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1。公司所有权(corporate ownership ) 该权利是公司出资人的权利,它决定着公司剩余的 分配,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
2。公司控制权(corporate control ) 该权利本质上是决定公司董事会成员任免的权利, 该权利属于所有者或股东。
– 法人持股占大量。 – 法人股东单向,且以星座形式持股。 – 法人股东介入公司决策,公司控制权向股东回归。
• 日本法人股东主导型模式
– 法人持股占大量。主银行制成为银企结合的基础。 – 法人交叉持股,持股稳定性强。 – 法人股东组成协调机构,对各个法人股东的经营活动实行引
导。
• 德国法人股东主导型模式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
股东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公司的经营目标自然首先 要体现股东意志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也目标,公司的权利机构 都要以股东的意志和利益为发挥作用的基础,股东大会是体现 股东意志的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受股东委托,在公司决策中 发挥主导作用。
经理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制度是一个管理职能高度专业化的组织 机构,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承担管理工作,他们是公 司内部真正有权利的阶层,而公司出资人已经失去了控制公司 的能力。
– 法人持股占大量,银行通过持股成为公司的控制者。 – 实行双重制衡机制。监事会和理事会制度共同发挥作用。 – 资本市场作用微弱。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可能的选择是建立法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 建立经理主导模式的条件不成熟。
• 国企实行经理主导模式与国有制的性质不相符。经理主导易出现 内部人控制现象。
(二)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背景
1。美国:经理阶层收入过高和经济竞争力下降
(1)有资料显示,美国大公司经理人员收入的增 加与公司绩效之间缺乏正相关性。有学者对美国 150家大公司经理报酬进行研究,发现当每股的收 益上升10%,经理人员基本薪金和年度奖金就上升 13。4%。而当每股收益下降10%,经理人员的报酬 却上升4。1%,甚至每股下降55%,经理人员的收 入仍跟过去一样。现在,大公司总经理年收入超过 1000万美元已不罕见。
• 将控制权与经营权相混淆,否定了所有权的主导 性
“经理革命”论与两权分离理论的比较:
1。贝利和米恩斯将控制权理解为所有者 对董事会的支配和监督,两权分离指股 东丧失人事权;“两权分离”理论强调 分权,突出法人财产权。
2。贝利和米恩斯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 离股东利益会受损,两权分离理论则认 为这样可以下放企业自主权,实现政企 分开。
(4)公司治理就是借以委托董事、使之具有指导公司业务 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制度,是以责任为基础的。一种有效 的公司治理制度应能够提供规制董事义务的机制,以防止 董事滥用手中的这些权利,从而确保他们为公司的最佳利 益而行动。
2。公司治理的实质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旨在对公司 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和行为 进行约束和规范,以实现公司经营目 标的制衡机制
(2)公司治理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 决定了公司的目标、行为、以及在公司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当中,由谁来控制公司,怎样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 同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等。
(3)公司治理包括董事和董事会的思维方式、理论和做法, 它涉及的是董事会和股东、高层管理部门、规制者和审计 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公司治理是现代 公司行使权利的过程
(2)80年代中期,巨额联邦赤字和贸易赤字;低 下的劳动生产率和投资率;美国产品对日本和德国 缺乏竞争力。
一、1980年美国联邦赤字738亿美元,1988年达 2123亿美元。
二、美国贸易自1976年以来一直是赤字,1988 年达到1370亿美元。而日本1987年的赢余是804 亿美元,为世界之最。
亿元,从人数上看,个人投资者达4700万人,占总开户人数的 99.7%,机构投资者只占0.3%,但机构投资者拥有80%左右的 流通证券余额,个人只拥有20%。14万多户机构投资者拥有 6000多亿的股票市值。 二、西方国家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情况
1。美国:1989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 值的49.3%,1996年达到52.6%。 2。英国:1989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82.3%,1997年为 79.5%。 3。日本:1989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72.0%,1997年为 81.0%。 三、1997年,机构投资者资产占GDP的比例,英国为169%,美 国为138%,日本为71%,中国为0.09%。
(2)内部人控制:前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靠 政府的优惠政策,成为本企业股份的主要持 有人,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营行为不符合现代 企业制度的运作规范。
4。中国:国有企业亏损和资产流失及内部人控 制。
二、公司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 从股权结构看,股东人数众多,持股主体是大量的 社会公众,股票持有高度分散,股东失去控股地位。
• 从持股稳定性看,普通股东持股的目的主要是获利, 而不是为了控制公司,股票流动性很大。
• 从持股形式看,短期性持股为基本形式。
• 从权利机构看,股东大会失去最高权利机构的功能, 董事会成为橡皮图章,经理阶层成为事实上的公司 控制者。
• 从外部控制机制看,商品市场十分活跃,经理市场 趋于成熟,资本市场非常活跃,特别是公司控制权 市场,即兼并和收购交易,对公司经营者形成强有 力约束,其效应是导致公司经营行为短期化。
三、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二)公司治理的经验模式 3。法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机构资本主义) • 美国法人股东主导型模式。
三、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二)公司治理的经验模式
1。私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家族资本主义)
• 从股权结构看,股东均为私人股东,股份持有相对集 中,主要被少数私人家族持有,一般在50%以上。
• 从持股的稳定性看,稳定性高,股票流动性差,持股 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公司,而非Fra Baidu bibliotek机牟利。
• 从持股形式看,参与制是基本形式。 • 从权利结构看,大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公司所有权
(二)建立法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机制
明确国家股的产权主体地位 推进银行法人的股东化进程,强化银企联系 培育机构投资者,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加强董事会的监控功
能 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
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
资料一
一、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有股票1000多只,股票市值8000多
3。公司治理权(corporate governance) 该权利是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管理和经营行为进行 监控的权利。
4。公司经营权(corporate management) 该权利是公司经理人员所从事的公司日常经营和管 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等。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 非国企则大都由出资人控股。 • 受儒家文化影响,非国企内部亲和力弱,关系纽带,特别是血缘
关系纽带、老同学、老战友以及同乡关系是主要的社会资本。他 们不利于经理主导模式的形成。
选择法人股东主导模式的依据
• 从必要性讲,有助于增强股东的控制力。 • 从可能性讲,机构投资者将成为主要的持股者。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研究公司治 理问题的背景 二、公司内部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式和经 验模式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研究公司
治理问题的背景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及实质
1。关于公司治理含义的四种解释
(1)公司治理是所有者、董事会和公司 高级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 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 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 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 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 理人员的聘任、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 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在董事会的授 权范围内管理公司。
利益相关者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内部和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利益主体是多 元的,他们是股东、董事、经理、雇员、债权人、供货者、社 区、政府等。股东关心股息、雇员关心工资、债权人关心本息 的偿还、经理关心职位和薪水、社区关心环境和就业、政府关 心税收和社会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应该体现各利益相关 者的要求。
三、1960年-1984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 平均增长率为2。4%,日本则为8。3%。
四、经济增长率,1980-1987年,美国为2。7%, 日本则为3。7%。
五、1988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318美元, 美国19733美元。
2。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陷入持续衰退。
3。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休克疗法和内部人控制。
(一)对“两权分离”理论的再认 识
“两权分离”理论的含义:
• 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 等经济关系的体系;
• 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各项权能可归结为所有权 和经营权,且两权即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
两权分离理论的缺陷:
• 将所有权与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割裂开,否 定了所有权的统一性;
与公司控制权相统一。“用手投票”发挥决定作用。
• 从外部控制机制看,产品市场发育成熟,经理市场也 已存在,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但他们均 构不成对公司的决定性控制和影响。“用脚投票”作 用微弱。
三、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二)公司治理的经验模式
2。经理主导的治理模式(经理资本主义)
3。贝利和米恩斯不认为两权分离是效率 的源泉,也不是股份公司的本质特征。
(二)对现代企业制度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1。公司所有权(corporate ownership ) 该权利是公司出资人的权利,它决定着公司剩余的 分配,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
2。公司控制权(corporate control ) 该权利本质上是决定公司董事会成员任免的权利, 该权利属于所有者或股东。
– 法人持股占大量。 – 法人股东单向,且以星座形式持股。 – 法人股东介入公司决策,公司控制权向股东回归。
• 日本法人股东主导型模式
– 法人持股占大量。主银行制成为银企结合的基础。 – 法人交叉持股,持股稳定性强。 – 法人股东组成协调机构,对各个法人股东的经营活动实行引
导。
• 德国法人股东主导型模式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
股东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公司的经营目标自然首先 要体现股东意志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也目标,公司的权利机构 都要以股东的意志和利益为发挥作用的基础,股东大会是体现 股东意志的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受股东委托,在公司决策中 发挥主导作用。
经理中心论
• 该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制度是一个管理职能高度专业化的组织 机构,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承担管理工作,他们是公 司内部真正有权利的阶层,而公司出资人已经失去了控制公司 的能力。
– 法人持股占大量,银行通过持股成为公司的控制者。 – 实行双重制衡机制。监事会和理事会制度共同发挥作用。 – 资本市场作用微弱。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可能的选择是建立法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 建立经理主导模式的条件不成熟。
• 国企实行经理主导模式与国有制的性质不相符。经理主导易出现 内部人控制现象。
(二)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背景
1。美国:经理阶层收入过高和经济竞争力下降
(1)有资料显示,美国大公司经理人员收入的增 加与公司绩效之间缺乏正相关性。有学者对美国 150家大公司经理报酬进行研究,发现当每股的收 益上升10%,经理人员基本薪金和年度奖金就上升 13。4%。而当每股收益下降10%,经理人员的报酬 却上升4。1%,甚至每股下降55%,经理人员的收 入仍跟过去一样。现在,大公司总经理年收入超过 1000万美元已不罕见。
• 将控制权与经营权相混淆,否定了所有权的主导 性
“经理革命”论与两权分离理论的比较:
1。贝利和米恩斯将控制权理解为所有者 对董事会的支配和监督,两权分离指股 东丧失人事权;“两权分离”理论强调 分权,突出法人财产权。
2。贝利和米恩斯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 离股东利益会受损,两权分离理论则认 为这样可以下放企业自主权,实现政企 分开。
(4)公司治理就是借以委托董事、使之具有指导公司业务 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制度,是以责任为基础的。一种有效 的公司治理制度应能够提供规制董事义务的机制,以防止 董事滥用手中的这些权利,从而确保他们为公司的最佳利 益而行动。
2。公司治理的实质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旨在对公司 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和行为 进行约束和规范,以实现公司经营目 标的制衡机制
(2)公司治理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 决定了公司的目标、行为、以及在公司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当中,由谁来控制公司,怎样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 同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等。
(3)公司治理包括董事和董事会的思维方式、理论和做法, 它涉及的是董事会和股东、高层管理部门、规制者和审计 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公司治理是现代 公司行使权利的过程
(2)80年代中期,巨额联邦赤字和贸易赤字;低 下的劳动生产率和投资率;美国产品对日本和德国 缺乏竞争力。
一、1980年美国联邦赤字738亿美元,1988年达 2123亿美元。
二、美国贸易自1976年以来一直是赤字,1988 年达到1370亿美元。而日本1987年的赢余是804 亿美元,为世界之最。
亿元,从人数上看,个人投资者达4700万人,占总开户人数的 99.7%,机构投资者只占0.3%,但机构投资者拥有80%左右的 流通证券余额,个人只拥有20%。14万多户机构投资者拥有 6000多亿的股票市值。 二、西方国家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情况
1。美国:1989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 值的49.3%,1996年达到52.6%。 2。英国:1989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82.3%,1997年为 79.5%。 3。日本:1989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72.0%,1997年为 81.0%。 三、1997年,机构投资者资产占GDP的比例,英国为169%,美 国为138%,日本为71%,中国为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