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阶段的“三农”咨询题与解决思路

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咨询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上上下下都在讨论“三农”咨询题,纷纷为其献计献策。到底“三农”咨询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或缓解它?这是本文要研究的要紧内容。一、“三农”咨询题的核心与症结所在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进展中浮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咨询题。例如,有农民收入咨询题、税费负担咨询题、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土地市场制度咨询题、农村金融制度咨询题、粮食流通体制咨询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及农民自组织等等咨询题。乍一看,如何会冒出这么多咨询题来,使人觉得无从下手。事实上,当前农业、农村暴露出的一系列咨询题,并别是近期才产生的,有许多咨询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浮现了,只是那时咨询题还没有累积到如今这种严峻程度。另外,从这些咨询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中浮现的诸多咨询题并别是并列关系,也别是在同一阶段发生的,其中有许多咨询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比如,农民收入咨询题与税费负担、劳动力转移、土地市场、金融制度就有着直接关系,并且也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市场消费等紧密相关。所以,在陈述“三农”咨询题时,别能简单地排列咨询题,应该寻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进展的重大咨询题和核心咨询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我认为,当前“三农”咨询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咨询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咨询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其他咨询题要么是由这三个咨询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密切相联。目前“三农”咨询题差不多和过去的“三农”咨询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果说过去有“三农”咨询题,在八十年代中期往常,表如今宏观层面上仅仅是一具农产品供给咨询题,或者说是食品安全咨询题;如今三农咨询题差不多从食品安全咨询题演变成一具以收入、消费和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咨询题。在现时期,归结起来“三农”咨询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进展权与都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要紧表如今都市方面,农村经济进展要相对降后。同都市相比,农村进展降后首先体如今投资严峻别脚,基础设施供给明显滞后。自1998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尽管中央和各级地点政府向农业和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明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降后状况。但是,在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向都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例如,1998年至20xx年国家延续发行建设国债6600多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的资金约为1897亿元,占28.7。20xx年,国家又发行国债1400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为445亿元,占31.8。算是这2300多亿元,还包括了大江大河工程管理、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投资等,而这些投资直接受益的是全社会,对拉动农村经济进展的直接作用并别十分明显。在国家集中大量资金投向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后,使得都市公共品的供给和现代化水平上了好几个台阶。和国外比较,目前我国的都市特别是大中都市的现代化水平并别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国家。可是,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进展严峻降后,同都市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个地方,假如仅以基础设施供给状况衡量城乡进展水平,那么当你进入中国的大中都市就看起来到了发达国家,相反当你进入中国的农村又看起来到了进展中国家。这种城乡反差既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也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投资差距别仅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也远远降后于都市。从1990年到20xx年,都市集体和个人名义投资增长了14.6倍,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5.5倍,都市比农村增长速度快1.7倍。农村投资增长慢,经济进展速度必定也慢,进而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可不能快。1990年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9,年均增长4.48,比80年代增长速度(8.4)几乎慢了一倍。而同期内,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由慢变快,13年里居

民收入增长了159.8,年均增长7.6,增速是80年代(4.5)的1.7倍。在这种事情下,都市居民的收入越来越高,与农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比如,1985年都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的1.86倍,1990年为2.2倍,1995年上升到2.71倍,到20xx年高达3.1倍。20xx 年,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上年下落了0.5个百分点,而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9,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3.23倍。受收入增长的制约,农民的消费增长也极其缓慢,同都市居民的差距也在拉大。从1993年到20xx年,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上增长了2.58倍,而县及县以下仅增长了1.87倍。到20xx年农民人均年消费支出水平是都市居民的1/3,消费差距比80年代扩大了40以上。由于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农村市场需求明显偏冷,

导致其在全社会中的市场消费份额浮现了萎缩的趋势。例如,在1990年农村市场消费在全社会中的份额是53.2,1995年落到40,20xx年进一步落到36.7,20xx年又进一步落到35(见下表)。当前,农村投资别脚,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已严峻妨碍了国民经济的进展。因为,在12.92亿人口中,有9.37亿农民在紧缩投资和压缩消费,势必会给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困难。能够确信的说,在通货紧缩的事情下,要想启动内需首先必须将占全国2/3人口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舞他们投资,刺激他们消费,惟独如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才会有动力。面对城乡进展差距,有人提出,目前中国的农村状况比过去恶化了,农民的日子水平越来越差。这种说法有些偏激,甚至对农村缺乏起码的了解。从实际事情看,当前农民的收入水平、日子状况都比过去大大进步了。但是什么原因三农咨询题又忽然变尖锐了呢?关键是农民的生存权和进展权与都市居民的差距扩大到了某种限度,给人的感官视角造成了异常刺激,引起了社会部分群体的心理失衡,危及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进展。1985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比较表年份农民收入(元)市民收入(元)城乡比乡为1农民消费(元)市民消费(元)城乡比乡为1农村市场()1985397.6739.11.86317.4673.22.1256.51990686..31510.22.20538.11278.92.4053.219951577. 74280.02.711310.43537.62.7040.020xx2253.46280.22.791670.04998.02.9938.220xx2366.46859.

62.901741.05309.92.9937.420xx2475.67702.83.101834.36209.93.2936.720xx2622.08472.03.231 943.36510.93.3535.0所以,我认为“三农”咨询题集中反映在收入、消费和劳动力转移方面,核心体如今生存和进展上。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三农”咨询题呢?我认为是由制度和结构造成的,是由我们的制度设计缺陷和结构转换偏差引起的。首先从制度看,改革开放往常,国家用打算经济、依赖行政力量造就了一具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改革开放未来虽然我们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在改革进程和制度安排上偏废了农村。要紧表如今两个方面:第一,八十年代中期未来,我们把要紧改革精力从农村转到都市,集中在宏观经济体制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农业、农村的体制改革重视别够,造成了许多咨询题积重难返。第二,农村制度的变迁受到了抑制。列举四个方面的例子:1、土地别能市场化。都市扩张、修建公路和开辟区建设侵占了大量农村土地,这些土地基本上以低价强制性从农民手中征用的,造成巨额土地收益流失。2、民间金融机构进展受到限制,基金会撤销,民间借贷别合法,造成农村金融从资金总量和机构双重供给别脚,使农民长期陷入贷款难的境界。3、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限制非国有的市场主体进入粮食收购领域。4、城乡财税体制改革滞后,形成财权和事权别对称,造成越是基层政府财权越小、事权越大,这引起基层政府向企业和农民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再从结构演变方面分析。结构转换是一具国家经济进展的全然,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之后,结构转换会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国家在九十年代未来的结构转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别利的。什么原因?一方面,工业的过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读后感 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的刚萌芽的文明遗址上种植的各种作物,到今天的科技化与传统种植模式共存的农业,农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即使今天农业已经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仍然是最基础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产业背后的农村发展情况,农民的生活条件,与中国社会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在中国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体制变化,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制度是左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创新人手,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和加人的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确立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是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政府应当成为主导力量,寄希望于农村自发的制度创新是不现实的。因为农村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的发育等,单纯靠农村自身力量推动不可能成功,只有政府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营造一个全社会的公民和法人单位发展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目前改革的发展前景较好。第一,我国农业发展显著,农业收入大幅增加,粮食总产与农业投入都有大幅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我国三农问题矛盾依然,一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而是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三是农业要素流失,包括土地用途不合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失,四是转化落后,我国现在的农业的产品大多是土地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对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制约。 第一,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基本公共权益的均等化问题,而财产权益的城乡不平等问题是靠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农村产权制度与农村户籍制度,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制度有关,具有相当复杂性,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农民宅基地与住房产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与其他资产等产权问题。公共权益的供给制度则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制度有关,这一制度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的特性,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化供给特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主要包括:承包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与农民住房;集体的经济非经营性资产、经济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收入。三权分置与经营权流转;我国目前农村土地的三权交易滞后于三权分置。我国土地三权分置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性质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与农民土地权益、现代农业有关,而且关系进城农民城市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我国土地改革制度改革仍存在三大瓶颈:社保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从政社经不分离到政社经分离;从单一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从使用权、经营权到财产权;从实物性占有到资本化占有;从成员身份依附到契约依附;从封闭性运行到开放性运行;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民自主、多种模式、稳步进行。 第二,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化同步,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三化即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为了恰当解决三化同步的问题,应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并不是加减法式的城乡差距缩小,而是在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城乡差距缩小。 第三,三农问题还和区域发展有很重要的联系。在中国东中西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在中国的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是很严重的问题这样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是阶层差距,二是城乡差距,三是区域差距,而且区域差距的主要差距就在农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各区域之间发展的极大不平衡,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这样的不平衡

形势与政策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及其对策 在21世纪里,“三农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1) 第一,农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多数农民仍然只能通过种粮,散养家禽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都不高。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却不能分享其利益。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滞后、培训面不广、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同时,随着对农民工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外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难以转移到非农产业。 第二,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耕地少、分散,受气候的制约较大,交通不便、通讯困难、能源短缺等客观问题一直存在。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多数项目带动力较弱,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辐射面不广,农民能从中获益的不多。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 第三,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投入和教育“两基”投入等原因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 二、“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以工代农,以城促乡,把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1) 第一,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一个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使城乡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第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第三,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不齐全等问题,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因为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关系着很多农民的生存。三农事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将会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三农”问题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有质的区别。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市经济发达,农村面貌落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为农民依赖土地,种地收入少;学习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增产却不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的不全面,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农业相比较低;与国际农业竞争没有优势,缺少优质高效品种等。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方式单一,大多时间花在种地上;收入方式少,种地或者出苦力;转移的劳动力的权利没有保障,剩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合理的安置等。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 (1)基本国情的影响。人地比例关系的多少,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发达、农民贫富有着直接关系。首先,影响着我国的农业就业容量,人多地少使得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比例缩小,靠农业增加收入的

机会就相对于减少。其次,影响着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业的产业化结构,较少的土地是不可能有效的经营大规模的农业,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土地生产率。最后,对于农民而言,耕地不足使他们的收入减少,影响到他们的生存。虽然如今,农民外出务工,但是人均耕地的不足,相对于市民而言这是不公平的,并且在效率方面得不到保障。 (2)体制的制约。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让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财政、金融、社保等政策偏向城市,使城市处于发展的优势地位。同时国家让农村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将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紧密联系。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农村,对农村的财政支持部分只能完成很少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农民从根本上就没有参与现代化的机会,使得农村其它产业得不到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遭到各种制度的威胁,生存权、发展权等处于不平等地位。国家主导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直接割裂了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有了不同结果,城市与乡村极不对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农村的非城镇化,工业化向城市倾斜。 (3)财政支持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投入对于农村而言是多于以前的,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投入也在增加,而城市的发展迅速为自身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支持,所以尽管对农村的支持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是比重却是下降的。 (4)农民自身的问题:我国农民人数很庞大,勤劳质朴,但是生活贫困文化素质很低,缺少现代化素质,容易满足小农经济。这些

2020年整理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pdf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汇报 尊敬的大学党组织: 每年寒假开学,在火车站都会经历这样一幕:在火车站成群结队的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的铺盖,拥挤在候车厅等待外出的列车--青壮年男子、妇女、儿童??吵吵嚷嚷。 由此景,我想到了在各种媒体频频出现的带有很浓的政治词汇"三农问题"。确实国家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也有好几个年头了,成效肯定是突出的,但肯定的来说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比比皆是的。现在农民的地位真的提高了没?农民的权益得到落实没?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对这些问题我还是比较关注的。现在回家还会听到爸妈谈话间,会提到政府现在和以前对农民的政策不同的地方。让我感慨最深的一句话是爸爸说的"在我看来xx这一届是最牛的,别的不说,就说这农业税吧,这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农民给政府缴税交公粮,现在倒换成政府给咱反钱了"。是啊,这确实可以算是划时代的创举了,起码在我的农民父母眼里这不亚于任何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惠农方面这些确实做得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学生,当然我关注更多的是教育这方面。初入大学时,最让我感到不公平的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升学压力的不同,虽然学生都很辛苦,但是相比之下,我们农村孩子是得到的教育设施是最差的,可是考学要求的分数却不是最高也是比较高的。这就反映了一些政策的问题,一些城市机构还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就农民工的问题也是--好多城市人歧视农民工。确实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体力的脏累劳动,可是我记得在毛概课上政治老师的一句话"城市人是最没有资格歧视农民工的,想这些城市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那些不都是前辈再前辈的农民给造出来的?正如那句小品词说的,没有农民你吃啥喝啥"。日前,全国两会圆满结束。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和两会的精神开展工作。我想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要把两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情怀必不可少。这些不是唱高调,要确确实实深入到人民中,真真正正的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 安民心,才能快发展。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天职,而不是秀工程秀项目,这样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向党组织保证我不会做那种只说不做,只会唱高调的"秀"才,我会努力,我会奋进,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我希望党组织能够严格的考验我,让我不断的成熟,让我有更大的进步。篇二: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 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 "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用新理念、新举措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参考。 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一 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透过现象找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从滞后思维向超前思维、从线性思维向复合思维的转变过程。"三变"改革以其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给农村改革带来深刻的哲学启示。 第一,要用战略思维抓农村改革。"三变"改革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全局与局部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阶段的“三农”咨询题与解决思路 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咨询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上上下下都在讨论“三农”咨询题,纷纷为其献计献策。到底“三农”咨询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或缓解它?这是本文要研究的要紧内容。一、“三农”咨询题的核心与症结所在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进展中浮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咨询题。例如,有农民收入咨询题、税费负担咨询题、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土地市场制度咨询题、农村金融制度咨询题、粮食流通体制咨询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及农民自组织等等咨询题。乍一看,如何会冒出这么多咨询题来,使人觉得无从下手。事实上,当前农业、农村暴露出的一系列咨询题,并别是近期才产生的,有许多咨询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浮现了,只是那时咨询题还没有累积到如今这种严峻程度。另外,从这些咨询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中浮现的诸多咨询题并别是并列关系,也别是在同一阶段发生的,其中有许多咨询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比如,农民收入咨询题与税费负担、劳动力转移、土地市场、金融制度就有着直接关系,并且也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市场消费等紧密相关。所以,在陈述“三农”咨询题时,别能简单地排列咨询题,应该寻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进展的重大咨询题和核心咨询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我认为,当前“三农”咨询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咨询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咨询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其他咨询题要么是由这三个咨询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密切相联。目前“三农”咨询题差不多和过去的“三农”咨询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果说过去有“三农”咨询题,在八十年代中期往常,表如今宏观层面上仅仅是一具农产品供给咨询题,或者说是食品安全咨询题;如今三农咨询题差不多从食品安全咨询题演变成一具以收入、消费和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咨询题。在现时期,归结起来“三农”咨询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进展权与都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要紧表如今都市方面,农村经济进展要相对降后。同都市相比,农村进展降后首先体如今投资严峻别脚,基础设施供给明显滞后。自1998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尽管中央和各级地点政府向农业和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明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降后状况。但是,在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向都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例如,1998年至20xx年国家延续发行建设国债6600多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的资金约为1897亿元,占28.7。20xx年,国家又发行国债1400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为445亿元,占31.8。算是这2300多亿元,还包括了大江大河工程管理、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投资等,而这些投资直接受益的是全社会,对拉动农村经济进展的直接作用并别十分明显。在国家集中大量资金投向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后,使得都市公共品的供给和现代化水平上了好几个台阶。和国外比较,目前我国的都市特别是大中都市的现代化水平并别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国家。可是,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进展严峻降后,同都市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个地方,假如仅以基础设施供给状况衡量城乡进展水平,那么当你进入中国的大中都市就看起来到了发达国家,相反当你进入中国的农村又看起来到了进展中国家。这种城乡反差既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也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投资差距别仅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也远远降后于都市。从1990年到20xx年,都市集体和个人名义投资增长了14.6倍,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5.5倍,都市比农村增长速度快1.7倍。农村投资增长慢,经济进展速度必定也慢,进而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可不能快。1990年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9,年均增长4.48,比80年代增长速度(8.4)几乎慢了一倍。而同期内,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由慢变快,13年里居

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站在形式与政策的角度来一起分析下三农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形式与政策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一“三农问题”的现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借用04年某期《读书》杂志中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曾有某些领导到农村调研之后饱含深情地大声疾呼“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期杂志后续,还有不少农业问题研究专家进行专门的讨论。这些讨论保持了《读书》杂志的风格,丰富而深入,现实情况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让人对前面三句话的印象越发深刻起来:这样的三句话还不足以完全概括三农问题的全面情况,但也并无丝毫的夸张。 此次中央全会前,总书记到了安徽凤阳,在与当年曾开体制之先的农民座谈中提出,还要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要更灵活处理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随即不少经济学家及媒体以耸动性的语言报道,中国将尝试实行土地私有化。作为中国媒体,如此宣传是极不负责任的。不少经济学家有其担心,觉得是否会出现大批农民丧失土地的事情发生。这恐怕也是中央在这么多年农村经济上不去、农民生活无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没有太大增长的困局面前的最大顾虑。然而现实的情况摆在面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

经逐渐演变成了经济危机,农业以外的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由外至内的经济增长靠不上了,只能靠练内功,从国家内部寻找发展的动力。 在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公即提出一部分先富,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裕的目标。目前第一步已经基本实现,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不少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便是中西部省份也有不少国民实现了富裕的生活。在这样的历史现实背景下,大动作真正地启动第二步工作势在必行。从三农问题突破,正是中央的坚定信念与果断决策的结果。中央全会号召中,有一句“锐意进取”,这其实很难。在处理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劳动力—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基本已实现了劳动力的自由转移,相关政策不存在太多问题,而相应的土地政策则使得农业发展无法突破小农经济的框框。具体而言,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消除农民可能丧失基本生产资料,即土地的担忧: 其一,法律保障。中央提出了土地经营权的概念,而并非突破了土地国有的宪法保障。即在法律框架内保障地还是国家的,中央对土地政策灵活处理是可控的; 其二,共同富裕。这么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让我们知道,规模化的,优化生产资料配置的改革方向将给我们的生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班级:09级思政二班 姓名:王莉 学号:12009244315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出路措施政策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全面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完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但当今三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三农自身缺少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调节机制且政策却大都存在短期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而政策的着力点大都放在了缓解三农问题的外部矛盾上,因此我们应继续着手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今后,我国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始终不渝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农村教育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入的根本原因。尤其像一些地区偏远的村落,教育无法很好的实施,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的教育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农村现状的改变更多地依赖于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制定更加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为城乡产业转换和农民身分转换拓宽空间。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城市化政策,正确定位大中城市发展与小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政策的重心应当转向积极鼓励发展大中型城市。 第三、适时调整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乡镇工业园区为载体提高农村土地使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农业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孔祥智[1] 认为,“三农”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范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安全性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

三农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措施、政策分析、成效 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 (一)三农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摘要: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可谓仁者见仁,但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三农兴亡,匹夫有责。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制度着手,改革已经不适应农村、农业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实行规模化经营。 关键字:三农问题根本途径 一前言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18年中央再次把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海外媒体评论说:一号文件闪耀人文关怀光芒,是多年来政策含金量最高,实招最多的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中国农民调查》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凡响。 不管是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还是民间的强烈反映,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三农问题是个大问题,难问题。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其它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现代化的大局,十三亿人九亿在农村。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其意义不必赘述。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落后、农民贫困、农村闭塞。具体表现为农民增收困难、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大量土地闲置、农业效益低、国家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二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及笔者分析其不足 (一)税费改革 现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在推行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大快人心,它的确大幅度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的相应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说2004年农业税总体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但是它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因为城乡收入差距太大,1997—2001年城乡收入比分别是2.47:1,2.51:1,2.65:1,2.79:1,2.90:1。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测算的基尼系数2000年已经达到了0.417,0.4为国际警戒线(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税费改革是减去农民的不合理税费负担,不合理税费负担毕竟不是全部负担,减去之后,农民还依靠什么增加收入呢?难道收入增长就此停止不前吗?减轻农民负担并不能绝对增加和持续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税费改革针对的是农村的税制和腐败问题,所以税费改革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国家的投入 不管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对三农问题来说都是外部条件。国家的投入只有在农村充满活力时才可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只能额外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由于农民市场信息极不完全,农民盲目耕种,再加上农产品品质低,结构不合理,结果是“多收了三五斗”。所以国家的投入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事实上,结构矛盾是个永恒的话题,农业结构应随着市场的消费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农产品市场结构包括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而我们的农民兄弟一般只看到了品种结构的变化(是由错误的信息和政府的误导引起的),而没有看到品质结构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之三农问题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之三农问题 答题模板 三农问题 一、是什么 1、农村改革问题:——陈述农村改革的历史 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 ⑵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 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农村存在的问题:——陈述农村改革的问题 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⑵城镇化水平低 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二、怎么说 三农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三个“没有,就没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三、怎么干 1、解决三农问题: ⑴目标: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⑵具体措施有: 1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 2为农民进城镇变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2、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⑵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⑶还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⑷“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3、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例题: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与金融服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5693488.html, 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与金融服务 作者:徐晨阳杨飞宗亚姝 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3期 “三农”问题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现代化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持,“三农”问题与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将会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发挥金融不同模块的积极作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提供适合的经济服务,为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一、新时代背景下“三农”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条件 从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国家把“三农”问题放在国家发 展的重要位置。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将“三农”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问题,让乡村振兴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作出贡献。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农作物种类也不断丰富,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农民生活生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生产开始发展,农村建设的更高需求的提出以及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加上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这些机遇与挑战与“三农问题”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与农业结合,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建设相衔接,农民生活的多元化发展等现状,为“三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势。 二、金融服务与“三农”问题的发展状况 (一)金融服務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服务应用于“三农”的发展,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服务没有和“三农”进行有效地结合,金融行业主要服务市场经济。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优化和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三农”与金融服务不断紧密结合,农业贷款数额不断提升。随着近几年进准扶贫的推广,金融为“三农”的支持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服务广泛应用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各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国家聚焦“三农”发展,全社会响应积极建设乡村的号召,顺应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新时代乡村面貌。 (二)存在问题 金融服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为:1.部分农民金融意识不足,保守性过重,在参与金融活动时具有一定的排斥和恐惧。2.信贷体系不完善,农民在申请贷款时,存在缺乏抵押物等问题,贷款数额等问题明显。失信人员过多,影响金融行业的持续性发展。3.金

河海形势与政策专题:三农问题精 简版(3页)

三农问题 形势政策课主要目的 1、正确认识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 2、了解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 3、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4、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 三农问题的现状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农含义 农业:从事行业—产业政策问题 农村:居住地域—城乡结构问题 农民:主体身份----人权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独立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一)农业问题—产业化问题 (二)农民问题 1.农民多。 2.农民穷 3、农民分化 4、农民太弱 5.农村问题 6、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 7、市场建设 8、生活条件 (三)城乡差距

第一,收入差距。 第二,消费差距。 第三,就业差距。 第四,教育方面的差距。 第五,医疗差距。第六,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 第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第八,住房的差距。 第九,参军差距。 第十,城乡交换不等价,不合理。 二、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制度因素,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1、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2、城乡分割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制度。 3、城乡分割的升学和就业制度。 4、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是经济因素-----二元经济结构 三是生产要素因素----农业投入少 其他原因:农业收入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等。 三、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指导方针 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 发展模式 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发展战略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农问题解决途径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加大农业投入。 2、确保粮食安全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从苏州经验看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苏州,近年来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苏州当地金融机构自2009年开始金融服务苏州城乡一体化,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城乡一体化的相关问题。根据苏州的实践,笔者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要解决好前提、核心和保障三个关键问题。 规划选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 科学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苏州按照“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区”的发展思路,强化规划引领,注重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衔接,以带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目前,苏州已全面完成镇村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初步形成了“四规融合”的规划体系;工业、农业、居住、生态、水系等重大专项规划基本实现城乡对接;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面貌得到不断优化;一批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已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成为苏州统筹城乡的重要支柱。 但目前苏州及全国很多地区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都是以镇一级的行政区划来进行的。特别是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从长远来看,以镇为单位进行规划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资源问题。一是将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每镇都规划产业园、产业带,这不但不利于县(市)范围内的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还将可能导致因各镇产业重复设置而带来的资源和土地的浪费;按各镇现行的安置标准,若干年后将会造成大量的空置房的存在,这也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二是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表现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如何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土地资源是摆在政府面前突出的问题。每镇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土地利用规划,这不利于市、县(市)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给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土地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土地问题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成效的关键。针对土地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探索并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如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将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社会保障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知识讲解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

摘要:“三农”问题就是指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问题。故寻求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探寻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必要的。 关键字:“三农”问题;原因;对策 一、“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不合理性是“三农“问题的政治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之间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过分悬殊。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体制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户籍制度分为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人为的把农民拒绝于城市之外,把劳动制度分为农民和工人,让你们供养工人;把工资福利制度分为可享受福利和无福利保障的两种人,把农民拒绝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等等一系列所谓的城乡分割制度。这些制度体现为城乡居民在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由此带来农村现代化程度低,经济封闭落后,带有浓厚的传统特性。同时使得70%的劳动群体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现在无论是城乡经济还是农村经济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然而社会更关注的是怎么样解决和提高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变本加厉的推行“以农哺工”政策,以保证城市人的利益,似乎农民的生死与国家利益并无紧要关系,这样一个理念这样的政策,自然而然的就会造成如今的“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局面,其主要根源在于中国的城乡政策的极度分割局面所造成的,这种政治的原因造成了对农村经济的歧视,可想而知,由此发展,农村的经济永远只是一个帮助城市经济发展的副品,中国的经济也就不可能做到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政治政策的不合理性。 (二)“重工轻农”的思想 我国“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是重工轻农,工业过渡的向农业索取,且积重难返。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并没有始终坚持工农协调发展,把农业作为发展的基础战略,而是实行一种过分向工业、向城市倾斜而忽视了农村的发展。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始终把农业作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提倡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而中国正好相反,“以农哺工”,这种思想的长期发展,导致了中国农业

公务员面试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1)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2)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3)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对策: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一是大力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