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课件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精选)共15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唯物辩证法的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唯物辩证法两大特征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两大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首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普遍性的这三层含义从不同的角度从微观到宏观体现。
条件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或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或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中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之所以能战胜旧事物,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的事项能让人更清楚的认识“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否则就成为了形而上学。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PPT课件4
“嫦娥奔月”的传说 “把酒问青天”的慨叹 “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
探测月球 探索太空
问:人类对宇宙 的深入探求说明 了什么哲理?
(人的认识是变化发 展的)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 1.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都是变化发展的
(原理)
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 唯物辩正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 推动事物的发展
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几大领
动物的演变史
问: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问:社会形 态的每一次 更替说明了 什么? (表明人 类社会是 一个不断 发展的过 程。)
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 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等。而新旧事物的根本区 别在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远大的前途。)
教学小结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原理)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含义
正确理解发 展的实质
(B)
①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很 少的 ② 只要努力,就必然能够促进事物的发 展 ③ 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 变化 ④一切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想一想 东方朔论辩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第3页
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问东 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武帝 让人记下这棵树。过了几年武帝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 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瞿所!”武帝有些不高兴地 说“你坑骗我已经很久了。同一棵树,为何前后名 字不一样?”东方朔答辩道:“马,大时候叫马,小 时候叫驹;鸡,大时候叫鸡,小时候叫雏; 牛,大时候叫牛,小时候叫犊;人,刚生下很快 叫儿,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以前叫善哉,现在叫 瞿所,长少生死,万物成败,莫非是固定不变吗?” 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
错误标准之一: 时间标准
※ 当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 熟和完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二: 现实状况标准
※有些人从事物名称、旗号等表 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错误标准之三:
第65页
讨论
※新出现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一: 时间标准
※ 当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 熟和完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二: 现实状况标准
错误标准之二:
※有些人从事物名称、旗号等表 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错误标准之三:
第63页
讨论
※新出现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一: 时间标准
※ 当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 熟和完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二:
※有些人从事物名称、旗号等表 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错误标准之三:
第64页
讨论
※新出现事物就是新事物。
发展 是含有向前、进步、上升性质改变,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过程 。
联络组成运动 运动引发改变 改变推进发展
第51页
改变 运动中发生状态乃至性质改变(有上升、向前、进步,也有下 降、向后、退步)。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03
矛盾的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
1 2
3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存在着相互分离的趋势。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02
随着实践的深入,人类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3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具有绝对性,它揭示了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不因 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
真理的相对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 限制,对于真理的认识是有限的、 相对的,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01
02
03
认识指导实践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 导致实践失败。
实践检验认识
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发 现认识中的错误和不足, 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
实践推动认识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世界上的 任何事物 都处于永 不停息的 变化发展 之中。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原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自然界 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都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
8
袁
新
世
中
凯
国
称 帝
成 立
倒退下降的变化
②本题的观点的错误在于把变化和发展简单的等同 起来,否认了发展的实质。
a
15
运动
变化
发展
作为物质的存 在方式,是一 般的变化。
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 至性质的改变,这种改 变既有上升的、前进的、 进步的,也有下降的、 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具有前进、上升 性质的变化。
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 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A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
看漫画,谈感想。 看时间
祖孙三“带”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 ,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a
21
3、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PPT课件
飞疑 流是 直银 下河 三落 千九 尺天
七合 十流 二飞 溪落 成玉 一渊 瀑长
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
A、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 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 )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次序上发 生了变化引起的质变(总体数量不变)
排列不同导致质变
田忌赛马 7个音乐符号的组合 26个英文字母 科学运筹时间:4+4<8和8-1>8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发展
(2)区别: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 变化
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 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没有直接表 达或规定运 动、变化的 总体性质和 趋势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 进步的变化
揭示运动变 化的趋向性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问:哪些属于“发 展”?哪些属于 “运动变化”?
(ABF)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ABCDEF)
2、发展的实质
袁 世
新 中
凯
国
称
成
帝
立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事物的发展趋势
100年前,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学学科网 80多年前,中国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60多年前,中国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 50多年前,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迸发出强大生机; 30多年前;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 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名列世界第五; ……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辩证法
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唯物辩证法复习课件
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
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 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解析:本题从哲学角度,考查发展观知识点,考核学生阐释事 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关键要明确发展观所涉及的内容有 哪些,否则就会出现漏要点、答案不全的通病。在唯物辩证法中, 关于发展观的内容有: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道路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这就是关于 发展观的所有内容,这也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备考中要注重基础知识 的系统与整合,没有牢固的基础作后盾是不可能在高考中获胜的。
8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 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 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 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 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 部分。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 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必须重视部 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 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PT文档共31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角度发现市场需求,开拓市场空间,把“垃圾” 变废
为宝。
Page 21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应用举例】材料: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 层出不穷。一方面,它揭露假恶丑等现象,起到 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弘扬了真善美、公平正义等; 另一方面,它如果被滥用,也可能成为任意挖掘、 散布他人隐私、肆意攻击他人的舆论暴力工具, 演变为违法行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对“人肉搜索”现 象进行分析。
Page 23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应用举例】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一次,法 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果法国 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一幅画, 你会抢救哪一幅 ?”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 最佳答案得了金奖。他的答案是:“抢救离窗口 最近的。”因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 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请你依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贝尔的 答案好在哪儿 ?
Page 18
例2、(2008 宁夏卷 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1860 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 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 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 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 重建等观点。
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 学道理。( 4分)
答: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处理好整体与部 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只有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 状况,才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Page 2
2、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应用举例】例、( 2009广东卷40)根据下述材 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1世纪 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 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 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 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普 遍 表现
事物内部
方法论
事物之间
用联系 的观点
性 联
整个世界
看问题
系 的
客 观
表现
不以人的 方法论 意志为转
不能否 定也不
观性
移
能强加
点 多
因果联系
方法论
从认识角度 从实践角度
样 表现
方法论
整体和部分
着眼整体 搞好局部
性
其他
一切事物都处于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
发 展 的 观 点
C 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事物联系的
D 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的联系的整 体
(1998年)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
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的发生频率越
来越快,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厄
尔诺又在全球肆虐,引起了海啸、暴雨和干旱等自然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要点: (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
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 (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
势,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分)
感谢聆听!
(全国1999)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 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 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 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D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 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 方面
D 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不断的运动、变 用发展 化和发展的过程 的观点 中,整个世界就 观察 是一个无限变化 和永恒发展的物 和处理 质世界,发展是 问题。
新事物代替就事
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 程。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 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 地位。
要有创新精神,促进
物的过程。
新事物的成长。
物 根本 运 属性
质 主体 动
过程中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不可违抗性
(全国1995)1995年春节晚会上有一个《看 看母亲河》的节目,把黄河不同河段的水用99个 瓶子排成一幅黄河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水的 颜色由灰——淡黄——黄——灰——兰的变化。 示意图生动的说明:(不)( ACD )
A 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B 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有相 互依赖
(2001)“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 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圆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 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 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 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 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 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据此回答1~2题。 1.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 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① 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 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③ 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④ 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造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因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灾害。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B
①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
条件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2000年)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 族 最多的少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 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 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 大通道。
规 律
客 按客观规
观 律定
影响
决定
物质
意识
反作用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制约
客观规
律性
认识 利用
主观能 动性
实事求是
(全国1999)“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 )
A 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 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C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 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 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回答1~2题: 1.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 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 提”。这说明 A 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 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 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 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2.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