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

合集下载

深圳河长制实施方案

深圳河长制实施方案

深圳河长制实施方案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新路径。

为了更好地保护深圳市的水资源,改善水质,加强河道管理,深圳市政府提出了河长制实施方案。

一、背景。

深圳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口数量庞大,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严重,这对深圳的水资源和河道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河道,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深圳市政府决定实施河长制,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和保护。

二、目标。

深圳市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河长制实施目标,通过河长制,加强对河道的监管和治理,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打造美丽河湖景观,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

三、措施。

1.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

深圳市政府将建立完善的河长制工作机制,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对河长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河长制得到有效实施。

2.加强河道监管和治理。

深圳市政府将加大对河道的巡查力度,加强对河道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河道的污染物排放,确保河道水质达标。

3.推动河道生态修复。

深圳市政府将积极推动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优美的河道景观。

4.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深圳市政府将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河长制工作,加强对市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河长制的有效实施,深圳市政府将加大对河长制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对工作成效进行及时评估和奖惩。

五、预期效果。

通过河长制的实施,深圳市的河道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修复,市民的环境意识将得到提高,打造美丽河湖景观,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

六、结语。

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河长制实施方案,将为深圳市的水资源保护和河道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保障,也将为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的河道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和优雅。

河道水质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水质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水质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河道水质治理工程旨在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同时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该项目覆盖面广,涉及到水质监测、废水处理、河道清淤等多个方面。

项目地点位于XX市的XX河。

本次施工范围包括XX河主干流及支流,总长约XX公里。

二、工程内容1. 水质监测:建立河道水质监测站点,对主要入河排污口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总磷、总氮、COD、BOD等关键指标。

2. 废水处理:对XX市各大工业企业的废水进行收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河道中。

废水处理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多种方法。

3. 河道清淤:对XX河的河床进行清淤工作,保障水流通畅,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清淤工程需要关闭相应段河道进行施工。

4. 植被恢复:在XX河沿岸种植适宜的水生植被,增加河岸绿化面积,提高水质的生态容量。

5. 沿岸建设项目:河道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对沿岸建筑进行整治,规范排水口设置,避免废水直排入河。

三、施工方案1. 方案制定经过对项目现状的详细调研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施工方案:(1)水质监测方案:建立水质监测站点,采集监测数据,定期报告监测结果。

(2)废水处理方案:与XX市环保部门合作,对大型企业的废水进行收集、处理,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3)河道清淤方案: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清淤作业,保障施工安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植被恢复方案: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定期进行养护,确保植被生长良好。

(5)沿岸建设项目:与相关部门合作,对河边建设项目进行整改,规范排水口设置,减少对水体的直接排放。

2. 施工安全施工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巡查监督,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3. 施工进度河道水质治理工程分为多个工程节点,各工程节点的施工进度需要按时完成,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地方河道水环保整治方案

地方河道水环保整治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地方河道水环保整治方案地方河道水环保整治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全市水体环境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根据《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对全市河道推行“河长制”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我局具体负责市宁袁塘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我局关于市宁袁塘水环境治理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遏制水污染为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宁袁塘河道水环境治理,保护和改善宁袁塘水体质量,提升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成效和水平,努力完成市下达给我局的治理任务。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宁袁塘河道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根据市统一安排,在河长的领导下,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办公室、局建设科及市城建处等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的河长制管理网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河道保洁、排污口封堵、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以逐段、逐步改善宁袁塘河道的水质质量。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制订行动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提出工作要求,组织协调专项整治,统一上报各项数据等工作。

第 2 页共 6 页三、基本情况市宁袁塘河道全长22.40公里,平均宽度约为22米,河底最小宽度约为4米,流经盐官、丁桥、袁花等乡镇,其中涉及盐官河段有雨水管排口14只,涉及丁桥河段有生活排污口1只、厕所直排口1只、雨水管排口8只,涉及袁花河段有企业排污口3只、畜禽养殖排污口1只,整条河道共计排污口28只(具体见附件)。

此次宁袁塘河道整治工作河长由孙浩彬同志担任,副河长由流经地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我局作为河长单位,确保完成此河道到“十二五”中期(至XX年)水质改善到五类水标准的整治目标。

河长制巡河工作方案

河长制巡河工作方案

河长制巡河工作方案一、引言河长制是指政府设立河长,负责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制度。

河长制巡河工作是河长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巡查河道,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问题,保障水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的良好发展。

本文将介绍河长制巡河工作的方案。

二、巡河频率为了全面掌握河道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河长制巡河工作应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

一般来说,城市内主要河道应每月巡查一次,重点河道每季度巡查一次,次要河道每半年巡查一次,而乡村河道则每年巡查一次。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巡查频率。

三、巡河内容巡河工作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河道水质监测:通过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监测,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河道底泥监测:采集河道底泥样品,进行底泥重金属和有机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底泥污染问题。

3.河道生态保护:关注河道两岸的植被状况,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河道整治工作:巡查时发现河道存在乱倒垃圾、违法建设等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治。

5.河道疏浚工作: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清除淤泥和杂草,保证河道通畅。

6.河道水位监测:监测河道水位,及时提醒河道管理部门做好防洪准备工作。

四、巡河方式巡河工作可以采用人工巡查和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人工巡查可以由河长、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巡查队伍,实地巡查河道情况。

科技手段包括无人机、遥感监测等,可以对大范围的河道进行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五、巡河记录和报告巡河工作要做好记录和报告,记录巡查的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

根据巡查情况,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对巡查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巡查方案,提高巡查效果。

六、巡河成效评估为了评估巡河工作的成效,可以制定一套评估指标体系。

如水质改善情况、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情况、底泥污染治理情况、河道整治工作进展等。

定期进行巡河成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引言河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维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保持河流水质的良好状态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案,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河流水质。

一、方案目标1. 确定水质指标:明确河流水质监测的指标和范围,包括常见的化学指标(如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总氮、总磷等)、生物学指标(如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2. 确定监测频率和地点:根据河流的特点和水质指标的重要性,确定监测频率(如每月、每季度、每年等)和监测地点,覆盖河流的整个流域。

3. 建立监测网络: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多个位置设置监测点,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水质数据。

4. 提高监测效率:采用科学的水样采集和分析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水质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二、监测方法和技术1. 水样采集: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采样点位,在监测点位的不同水层中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避免污染源的影响。

2. 水样处理:采集的水样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在保持水样原有性质的同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过滤、提取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测定。

3. 检测与分析:根据选定的水质指标,使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水质参数的分析和测定。

同时,要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质量控制、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变化的问题。

三、应用推广与管理1. 数据应用:将获得的水质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和公众,以便及时进行水质的评估和管理。

2. 预警与应急响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水质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对水质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保障公众的用水安全。

河道工程监测方案

河道工程监测方案

河道工程监测方案一、引言河道工程是指河流整治和治理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河流资源,改善河道环境,解决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河道工程监测方案是指为了监测河道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工程参数和环境变量,以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同时保障河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监测目的和重要性2.1 监测目的(1)为了监测河道工程的建设进度,掌握工程质量和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为了监测河道环境的变化,评估工程对河流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3)为了监测河道水位、水质、河床沉积等指标,预测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2.2 重要性河道工程监测对于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确保河道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手段,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损失,保障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三、监测方案内容3.1 监测参数(1)工程参数:包括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指标、材料使用情况等。

(2)环境变量:包括水位、水质、河道沉积、河岸侵蚀等。

(3)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2 监测手段(1)现场监测:通过设立现场监测点位,采用传感器、监测仪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抽样:对水质、沉积物等进行定期采样,送检实验室进行分析。

(3)遥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河道工程建设区域的变化情况。

3.3 监测频次工程参数的监测频次一般为每日监测一次,环境变量的监测频次一般为每周监测一次,自然灾害的监测频次一般为每月监测一次。

3.4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监测数据的采集包括现场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的获取;监测数据的分析包括对监测数据的比对、统计分析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包括对监测数据的传输、存储、报送等。

四、监测实施方案4.1 监测设备现场监测设备包括水位计、水质监测仪器、沉积物采样器等,实验室设备包括PH计、溶解氧仪、离子色谱仪等。

“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

“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

“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保护河流环境,改善水质,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中国提出了“河长制”管理模式。

河长制管理模式是一种将河流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条河道、每一个地方,由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层层到位的管理模式。

通过该模式,可以实现对河流管理的全面覆盖,加强对河流的保护和治理。

为了更好地推行河长制,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信息化对河长制的重要性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河长制管理模式的推行也必不可少。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高效地了解河流的状况,及时掌握河道的环境数据,实现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河长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河长制管理模式向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内容1.河道监测系统建设:建立河道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设施,实现对河流水质、水量、水温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河流环境的全面监控,为河流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建立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形成相关报告和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河道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建立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将河道监测数据、治理方案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通过信息公开,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河长制管理工作。

4.监督与评估系统建设:建立监督与评估系统,对河长制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评估。

通过监督与评估,可以及时纠正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果。

三、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1.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明确河长制管理的需求和优先发展方向。

2.进行信息化规划设计:根据目标和任务,制定信息化规划设计方案,确定技术方案、投资计划等内容。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一、引言河长制是指由政府组织、政府组成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包括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和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整治和管理的一种管理制度。

浙江省作为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实施河长制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升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浙江省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1.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提高水质;2.维护水生态平衡,促进生态修复;3.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1.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源头治理;2.统筹兼顾,加强协同合作;3.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分类管理;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三、实施方案3.1 系统框架本方案将建立一个河长制工作体系,由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组成,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3.2 职责划分1.省级河长省级河长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省河长制工作,并向上级政府负责。

2.市级河长市级河长负责本市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和上下级河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3.县级河长县级河长负责本县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与上级河长建立联系,并指导乡级河长工作。

4.乡级河长乡级河长负责本乡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与县级河长建立联系,并指导村级河长工作。

5.村级河长村级河长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居民参与,助力实施河长制。

3.3 工作内容根据具体情况,河长制实施方案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展开:1.河道及流域管理:负责对河道和流域进行管理和整治,包括巡查、监测、清理、疏浚、修复等工作,确保河道畅通,保持流域生态平衡。

2.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节约用水。

3.污染防治:加强对排污口和污染源的管理和监控,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最大限度减少水体污染。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河道治理是指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水质改善、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河流水质和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而河长制是指通过设立河长制度,明确河长职责,加强河道管理和治理的一种机制。

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则是为了配合河长制,实时监测河流水质情况,为河长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的方案。

河道治理水质监测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监测点的设置:首先要对河流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河流的主要断面,并考虑到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情况。

根据河道的特点和水质问题,还可以将监测点设置在河流的污染源附近,以便及时掌握污染源的情况。

2.监测参数的选择:水质监测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到河流的水质特点和治理目标。

常见的水质监测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采集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其他参数的数据。

3.数据采集与传输:为了实现实时监测,系统应采用现场自动化监测设备,如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仪、自动采样器等。

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技术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存储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监测点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测河道的水质情况。

4.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中心应配备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和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判断河道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同时,还可以利用GIS技术将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绘制水质分布图和变化趋势图,以便河长制的管理和决策。

5.数据共享与公开: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的数据应及时共享和公开,以方便相关部门和公众了解水质状况和河道治理进展。

可以通过建立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向公众提供实时的水质数据和污染源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河道治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质监测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河长制”河道治理实施方案(5篇)

“河长制”河道治理实施方案(5篇)

“河长制”河道治理实施方案(5篇)“河长制”河道治理实施方案篇1一、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水利局牵头、相关部门联动,以南阳河、高岚河、古夫河、凉台河、平水河、孔子河河道采砂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开展清理整治工作,通过清理整治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河道采砂管理法规政策,强化源头管控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全县河道采砂管理秩序稳定、局势可控。

二、整治内容(一)规范行政许可,严打非法采砂。

按照“长江河道全线禁采,中小河流核减采量”的要求,严格河道采砂审批许可,严管严打非法采砂。

一是严格执行《县中小河流采砂规划》,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权拍卖的准入与许可机制。

二是严格公益性、工程性采砂许可,吹填造地、公路修建、河道整治或航道疏通等工程性、公益性采砂要严格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加强现场监管,严防假借工程性、公益性采砂实施经营性活动。

三是严密关注河道采砂动态,及时加强中小河流采砂规划修编,逐步减少中小河流采区和采量,推动中小河流休养生息,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环境。

加强可采区现场监管,严防超许可范围和许可采量采砂。

四是严打非法采砂活动。

对凡未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未按审批的要求从事采砂作业的非法采砂行为坚决予以取缔并严厉打击。

对在专项整治期间顶风作案业主的非法采(运)船只、挖掘机、运输车等机具实施先行登记保存,依法从重处罚,情节十分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清理违规砂场,规范采砂管理。

对全县河流及三峡库区采砂场(点)进行拉网式清查,全面登记,摸清底数,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加强管理。

对手续不完备、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和违规占用河道滩地、影响行洪安全的砂场,应坚决予以取缔。

对已办理行政许可的采砂企业加密开展现场巡查,查是否按照行政许可的采砂范围和采砂规划进行作业、降噪除尘和废水处理措施是否完善并运行正常、生产场地及砂石料堆放是否占用行洪河道或影响交通等,对检查出问题的采砂企业责令关闭停产并限期整改,整改到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河道水位监测流域水质监测解决方案

河道水位监测流域水质监测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流域水质监测解决方案河道水位水质监测目录1.发展进程 (3)2.项目概述 (5)2.1.项目分类 (5)2.2.项目意义 (6)3.系统方案 (7)3.1.系统构成 (8)3.2.系统介绍 (8)4.系统功能 (10)4.1.多元数据自动采集 (10)4.2.精准立体化监测 (10)4.3.全面融合GIS“一张图” (11)4.4.河(湖)长制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管理 (12)4.5.水质实时报警与预测 (13)5.系统特点 (14)6.软件平台 (16)7.硬件设施 (20)1.发展进程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环保部已明确将氨氮、氮氧化物的监测约束性指标加入到现有的监测指标中。

与此同时,水质监测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同质化特点,行业中强者恒强的趋势渐明。

行业内相关企业的数量逐渐缩小,少数规模大、实力强的运营企业将逐渐成为水质监测行业中的主力军。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与扩张,城市生活污水问题日益严重。

从我国污水排放结构来看,居民污水排放量在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

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居民污水在我国城市污水排放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且比重逐年增加。

从2006-2010年我国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数据来看,2006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96.6亿吨,工业污水排放量240.2亿吨;2010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79.8亿吨,工业污水排放量为237.5亿吨。

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较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其中又以海河、淮河、松花江和辽河等地表水污染较其他水系污染严重。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道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道休养生息,维护河道生态功能。

——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

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科学治理、系统整治。

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科学规划,把治水与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现代科技解决水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

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道实际,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解决好河道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坚持统筹兼顾、管护并重。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创新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确保河道管理保护取得长期效益。

——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统一标准,规范考核,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河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目标建立并调整镇、村两级河长组织体系以及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出台相关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将河长制延伸覆盖到村。

到2021年底,重点河流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镇区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农村黑臭水体数量明显减少;保证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高于相关标准;骨干河道生态水量基本得到维持;乱占乱建、乱倒乱排、乱围乱堵、乱采乱挖等“八乱”现象基本消除,基本建成河道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

(四)实施步骤按照属地负责、分类施治、统筹考核、务求实效的原则,实行“查底数、定对策;下任务、狠整治;严考核、抓巩固”三步走战略。

1.“查底数、定对策”。

即开展河道问题排查工作,查明问题、摸清底数,针对每条河道存在问题,按照“系统治理、一河一策”的要求,制定河道综合整治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河北省河长制工作方案

河北省河长制工作方案

河北省河长制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自2014年国家推行河长制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并实施河长制,以期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作为经济大省,河北省在发展中也面临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问题。

为此,我省制定了《河北省河长制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是落实河长制要求,强化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提升河流水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制定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人;2. 完善河流水质监测、评价体系,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3. 加强河流生态修复,改善河道景观;4.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5. 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工作内容1. 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1)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级政府组织,负责制定河长制工作的政策和方案,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2)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河长;2. 完善水质监测与评价体系(1)完善水质监测站点布局,覆盖全省各重点河流和水库,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建立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3)加强对水质监测和评价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3. 加强河流生态修复工作(1)根据各河流生态特征,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2)加强河道疏浚和清淤工作,保持河流的通畅,提高水流速度;(3)推广植被恢复和湿地保护,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4)严禁乱采乱挖、乱倒垃圾等破坏河流生态的行为。

4.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2)加强工业企业用水管理,推广循环利用技术;(3)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减少水资源的损耗;(4)加强用水单位的宣传教育,提倡节水意识。

5. 加强宣传与教育(1)组织开展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河长制的认知;(2)加强学校和社区的环保教育,提升环保意识;(3)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社会共识。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三篇)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三篇)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河道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河道中,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道环境,提高水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制定并实施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整改目标1. 提高水质:通过治理和控制水污染源,实现河道水质达标。

2. 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护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 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尽量使用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

4. 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对河道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意识,推动环保行动的开展。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污染源的管控(1) 工业污染源:对工业企业进行排污许可证审查和管理,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制度,落实企业环评制度,确保工业废水的规范排放。

(2) 生活污水源:加大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力度,推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鼓励居民采用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3) 农业面源污染源: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废弃物,防止河道污染。

2. 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1) 河道修复:开展生态恢复行动,通过植被恢复、河岸整治、洪泛区保护等措施,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

(2) 水体保护:加强水质监测,建立水质评估和监测网络,加大对河道水质的监督力度。

对于发现问题的河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3) 生态建设:鼓励河岸带的绿化建设,增加湿地和沼泽地的建设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 促进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1) 工业生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

(2) 生活方式: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河道治理实施方案范例(三篇)

河道治理实施方案范例(三篇)

河道治理实施方案范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我国许多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制定了____年河道治理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____年前全面治理国内主要河道的污染问题,实现河道水质达标、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防洪能力提升。

三、具体措施1. 河道污染治理(1)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对于河道污染严重的地区,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实施污水收集、处理和再利用。

(2)禁止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田施肥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禁止农田施用过量化肥和农药。

(3)控制工业污染: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废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禁止非法排污。

(4)整治沿河工业园区:对于已在河道旁建设的工业园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进行废水处理设施的优化和改造,减少对河道的污染。

(5)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河道污染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惩违法排污和非法采砂等行为。

2. 水资源管理(1)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加大对水厂和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2)推广雨水收集利用:鼓励在城市和农村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化和生活用水。

(3)加强节水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水型社会建设。

3. 河道防洪能力提升(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或改造河堤、水库和闸门,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和调节能力,增加防洪安全系数。

(2)完善防洪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河道防洪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防洪应对能力。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河道防洪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做好洪水来临时的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四、资源投入1. 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对河道治理工作的投入,增加河道治理的专项资金,提升治理工作的效果。

2. 人力支持:增加相关部门的人力支持,提高治理工作的实施能力。

3. 技术支持:加强科技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河道治理技术,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监测水质,
保障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首先,确定监测指标。

水质监测的指标应包括常规监测指标和特殊监测指标。

常规监测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这些指
标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特殊监测指标则根据水体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确定,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其次,确定监测频次和地点。

监测频次应根据监测指标和水体的特点确定,一
般来说,对于重点监测的指标,监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监测地点应覆盖水体的重要部位,包括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河流、湖泊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再次,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

监测方法和技术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应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建立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监测数据应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当地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水质目标,及时进行评估和预警,为水质改善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监测指标、监
测频次和地点、监测方法和技术、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监测方案,才能有效监测水质,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水质监测工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水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的水位控制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的水位控制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的水位控制方案方案一:定时水位控制方案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水位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水位控制方案可以有效地调节河道水位,保证河道的正常运行,减少洪水和涝灾的发生。

以下是一种定时水位控制方案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

1. 方案背景在某地河道治理工程中,为了保障河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了定时水位控制方案。

2. 方案目标通过水位控制,确保河道内水位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减少洪涝灾害的风险,保护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方案内容(1)制定水位控制目标:根据河道特点和需要,确定合适的水位控制目标,如保持水位在3米到5米之间波动。

(2)确定控制时段: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确定不同的控制时段,主要分为旱季、雨季和丰水期。

(3)制定定时操作方案:根据控制时段,制定对应的定时操作方案。

在旱季,定时放水,以保持河道的正常水位;在雨季和丰水期,定时关闸,阻止洪水的进入。

(4)安排工作人员:确定具体负责水位控制的工作人员,负责巡查和操作水位控制设施,及时调整水位控制方案。

(5)建立监测系统:建立河道水位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河道水位变化,及时调整水位控制方案。

4. 方案实施(1)水位控制设施建设:根据定时水位控制方案,建设相关的水位控制设施,包括泄洪闸门、水位调节闸门等。

(2)组织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水位控制操作培训,提高其水位控制技能和意识。

(3)实施定时操作:按照定时水位控制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河道水位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5. 方案效果评估(1)洪涝灾害减少:通过定时水位控制,有效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2)沿岸居民安全得到保障:定时水位控制方案能够有效保护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运行成本降低:合理的水位控制方案能够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工程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定时水位控制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河道治理工程水位控制方案。

通过制定合理的水位控制目标和定时操作方案,能够有效调节河道水位,保障河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水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水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水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水质综合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水体的水质,保护水资源,达到可持续
利用的目标。

以下是一个水质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1. 水环境监测:建立全面的水环境监测体系,监测水源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水
体的水质指标,及时掌握水质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扩建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

同时,
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防止农田用水受到污染。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田非点源污染防治,推广合理施肥、农田水利和土壤保
护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养殖污染等。

4. 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控,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实施
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5. 生态修复: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河湖生态系统,增加湿地保护
区和生态涵养区的面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6.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民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共同参与水质综合治理。

7.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质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和监督管理,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罚。

8. 跨区域合作和治理: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资源共享,加强流域管理,推进跨界河流
的水质综合治理。

综上所述,水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科学监测、污水处理、农田和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多方合作推进水质的改善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最重要的水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12 月 11 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28 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意见》要求建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领导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确认了六方面的主要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和加强执法监管。

《意见》对河湖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指导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等地纷纷推出了地方性“河长制”《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打响了污染防治、河道治理、建立河道管理保护长效机制的攻坚战。

1.2河道治理与长效监管河道治理是“河长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上海市《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了 2017 年底,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到 2020 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到78%,河湖水面率达到 10.1% 的工作目标。

与短期的河道治理相比,河道水质的长效管理持续时间更长,涉及部门和行业更多,协调和管理难度更大,是河湖管理保护中的一个难点。

缺乏有效的河道水质长效监管解决方案,业已修复的河道也容易被再次污染,黑臭反弹,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1.4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质很好。

既无天然缺陷又未受人为直接污染,不需要任何处理。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优为Ⅰ类和Ⅱ类水质,良好为Ⅲ类水质,轻度污染为Ⅳ类水质,中度污染为Ⅴ类水质,重度污染为劣Ⅴ类水质。

1.5地表水主要水质指标详解溶解氧(DO):代表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

水中溶解氧指标是反映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含有有机物污染的地表水,在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质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会造成鱼类、虾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在流动性好(与空气交换好)的自然水体中,溶解氧饱和浓度与温度、气压有关,零度时水中饱和氧气含量可 14.6mg/L,25℃为 8.25mg/L。

水体中藻类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造成表层溶解氧异常升高而超过饱和值。

pH 值:表征水体酸碱性的指标,pH 值为 7 时表示为中性,小于 7 为酸性,大于 7 为碱性。

天然地表水的 pH 值一般为 6~9 之间,水体中藻类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造成表层 pH 值升高。

水温:水温指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理指标。

实际上对人体的健康及安全等并无直接的危害,其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温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存在着加速或抑制作用,二是水温对其他水质指标的环境效应有协同作用,比如在其他水质指标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水温升高或降低,可能会导致某些环境灾害现象的发生。

浊度: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样呈现浊度。

浊度值对于了解水质状况和水质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OD: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重铬酸钾的氧化能力很强,能够较完全地氧化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性等还原性物质,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水样分析。

总氮: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

包括 NO3、NO2 和 NH4 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

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

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测定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

地表水中氮、磷物质超标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水中油:水中的油类物质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各种油类漂浮在水体表面,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间的氧交换;分散于水体中的油类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从而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红外分光光度法不受油品种的影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石油类的污染程度。

高锰酸盐指数: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地表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 mg/L 来表示。

在此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亚铁盐、硫化物等)和有机污染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常被作为地表水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也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以别于常作为废水排放监测的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水中以游离氨 (NH3) 和铵离子 (NH4+ ) 形式存在的氮,也称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

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

水中的氨氮受微生物作用,可分解成亚硝酸盐氮,继续分解,最终成为硝酸盐氮,此过程消耗水中 DO,还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即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发臭,鱼类死亡等等总磷:就是水体中磷元素的总含量,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

对于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而言,磷的作用远大于氮的作用,水体中磷的浓度不很高时就可以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2、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河长制”河道水质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为河长制的落实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支持、系统平台支持和技术支持。

通过现场检测和实时在线监测,配合信息化系统和应用终端,帮助河道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河道水质信息,为预警预报重大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监管污染物排放,以及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等提供帮助。

该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是水质分析解决方案,包括了水质监测中心、岸边站、水质监测浮标和便携式水质检测箱,提供了多种获取河道水质信息的方法,可以依据河道监测需求以进行选择。

网络层主要是网络通讯以及水质数据库,存储河道及水质数据。

应用层以应用软件为主,包括电脑管理终端和移动管理终端。

2.1水质监测中心水质监测中心是固定永久性水质监测站,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支持安装复杂的水质监测设备并提供良好的测试环境。

水质监测中心一般由采水和配水单元、分析测试单元、系统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等组成,具备完善的供水、供电、防雷、防水、保暖、防冻、网络通讯以及视频监控等功能。

在监测站内,还加装化学试剂柜、实验台等设施,放置实验室分析测试设备等,使其在在线水质监测功能之外,同时具备实验室水质分析能力。

水质监测中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分析测试单元可根据不同的监测需求进行选择,即可用于重点监控江河断面的水质监测,也可用于普通河道的水质监测。

监测指标PH、ORP、电导率 /TDS、溶解氧、浊度、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

2.2岸边站岸边站是半永久性水质监测站,一般采用彩钢或不锈钢材料建造,表面做喷塑或烤漆处理。

岸边站由采水和配水单元、分析测试单元、系统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等组成,具备完善的供水、供电、防雷、防水、保暖、防冻、网络通讯以及视频监控等功能。

岸边站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适用于土地资源紧缺,地形复杂,无法建设砖瓦结构站房的场景。

岸边站可采用整体设计,在必要时可进行整体迁移。

监测指标PH、ORP、电导率 /TDS、溶解氧、浊度、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

2.3水质监测中心和岸边站的结构设计采水单元采水单元主要用于从河道抽取水样,通常由采样泵、采样浮筏和粗隔离栅、压力流量监控及采水管道等组成。

配水单元和样品预处理单元水单元采集的水样,通过配水单元分配给不同的分析测试设备,以及自动留样器。

配水单元同时也具备自动清洗功能,通过使用自来水进行反向冲洗,可以排除管路和系统内的泥沙等杂质和污染物,确保管路通常。

样品预处理单元负责水样的预处理及分配过程,保证水样满足各分析仪器的进样要求。

通常情况下,常规五参数(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的测量不需要进行预处理,可以直接分析。

其他分析仪器,如氨氮等,通常需要经过多级过滤,进行预处理后,才可进样测试。

2.4水质监测浮标江河、湖泊、水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也是水环境治理和监管的重要环节。

基于自动水质分析仪器的水质监测站具有强大的水质监测能力,具有良好的测试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局限性,特别是:● 占用岸边土地资源,选址难度大;● 需要一定的供电供水等基础保障设施,在偏远的山区难以实现;● 采样点比较固定,无法对特殊位置进行取样等。

水质检测浮标结合了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化学和理变化,实现数据的远传和分析。

通过大数据建立水质污染指数模型和特征污染物预测数据库,可以对河道水质变化进行预测,并对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预警。

主要监测指标● 水质参数: pH、ORP、电导率、TDS、盐度、溶解氧、浊度、温度、氨氮、COD、TOC、叶绿素 a、蓝绿藻、硝氮等;应用领域● 水源地预警;● 江河、湖泊、湿地、海洋等的生态监测;● 蓝藻、赤潮的监测和预警;● 富营养化状况监测和调查;● 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评估和长效监管;● 水产养殖水质环境监测;● 突发性污染事件监测和预警。

水质监测浮标主要特点● 直接投放到河道中进行水质监测,使用简单灵活,不占用岸边土地;● 浮标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抗撞击能力强,防生物附着性,耐腐蚀;● 大浮力设计,有效载荷更高,可搭载更多水质监测设备和辅助设备,存放电池和电子设备的密封箱水密封性佳;● 浮标具有自平衡能力,具有良好的抗风抗浪性能;● 采用传感器进行水质监测,可根据测试需求配置不同传感器,测试过程绿色无污染;● 支持蓄电池和太阳能双重供电,有效提高续航时间;● 支持无电报警,提示运维周期;● 支持单点标定、多点标定、动态标定功能;● 支持双向通讯,可远程控制浮标,调整测量参数;● 支持大容量的数据采集和存储;● 支持数据无线传输,可设置测试和数据发送间隔;● 支持传感器自清洗功能,减少日常维护量;● 支持 GPS,支持全球定位;● 支持离水报警和位置偏离报警,加强防盗功能;● 具有警示灯标,有效提醒过往船只,防止碰撞;● 具有固定及回收系统,可根据水下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锚和抛锚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