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道佛三家的理想人格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构成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儒道佛三家的理想人格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构成的意义

摘要:君子、真人和菩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它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的构成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君子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关怀他人、重情守信、文质彬彬等品格;真人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宽容、豁达等品格;菩萨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智慧、悲悯、愿望、意志等品格。

关键词:理想人格;君子;真人;菩萨;大学生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且结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在人格修养上分别有君子、真人和菩萨的目标,数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多重人格, 根本上讲均是受此三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实际上,和对历史上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成的影响一样,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构成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育,包括对大学生的德育,就其基本方面来讲是成功的, 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目前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就是,我们在才、德问题上偏重了才的培养,而于德的一面则重视得还不够,在才的培养上又受工具理性的影响而偏重了其功利性和应用性的一面。再者,尽管我们也耗费了极大的力气来进行德育,但我们的德育却因流于相对空泛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的价值观的教育而使其成效不能令人满意。对于以上不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关于理想人格的定位能够对我们起到一定程度的补救的作用。

一、儒家理想人格及其对大学生人格构成的意义

《资治通鉴》上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1]。就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定位可见,儒家是以德才结合为标准来定位人格的。一般说来,尽管儒家也认为通过修养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实际上圣人的层次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就连孔子自己也认为,“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2]47,孔子的圣人的地位是后人追封的。圣人的要求极难达到,小人或愚人的人格,又是为人所不齿的,故对儒家来说,其理想人格实际上是君子。传统儒家典籍对“君子”的描述是很多的,本文仅从《论语》入手,来考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关于君子内涵的原始定位。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就君子的内涵做出的诠释之处总计86处,形成了其全面系统的关于君子的理论。

首先,《论语》认为,君子的本质是仁。君子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是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典范,而对“君子”的思想和行为的第一要求便是“仁”,故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仁” 、“义”、“德”,而其“仁”的要义则是“孝”与“悌”。关于以上的内容,《学而》篇有曰: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5在《里仁》篇里,孔子也说: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

必于是。”[2]关于君子之于“义”,《里仁》篇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2]27又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28关于君子之于“德”,《里仁》篇曰:“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2]27在《宪问》篇里,孔子评价南宫适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91 由于君子以“仁”为本,而“仁”的本质又是“爱人”——爱他人,故为他人着想是君子思想和行动的第一动机。换句话说,对一个人是否“君子”做出判断的标准是看他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是否是以他人为出发点的,这就是《阳货》篇里所说的,“君子学道则爱人”[2]113。

其次,君子有情无私。出于“仁”的本质要求,出于对他人的爱,君子是无私的,又是有情的。因其无私,故其心胸坦荡,不忧不惧。《述而》篇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48《颜渊》篇曰:“君子不忧不惧。”[2]79说君子有情,是指君子受不同的外部刺激而于其内心所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如君子有“病”。《卫灵公》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102君子为不被人赏识而“病”,但所“病”的不是对方不能识别人才,而是自己的才能还不足以被对方所赏识;君子有“疾”,“疾”的也不是不能扬名后世,即《卫灵公》里所说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2]102)。君子有“求”, 但“求”的是自己,故《卫灵公》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102 君子有所畏惧,《季氏》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108君子也会产生厌恶的情感。《阳货》篇就认为,其所厌恶的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2]115君子有“思”。《季氏》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109可见,在孔子那里,君子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出于“仁”的以他人为出发点的本性,君子内心坦荡,不忧不惧。但君子也有他的情感,且有着多样化的丰富情感,具体说君子的情感有“病”、“疾”、“求”、“畏”、“恶”、“思”等。

关于君子的外在表现,孔子主张君子要文质彬彬,要外表庄重,讲究忠信,要交友交心,勇于改过。《学而》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2】(6)《先进》也曰:“君子者乎?色庄者乎?”[2]73《子张》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2]125又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 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2]125《子张》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126在“言语”与“行动” 的关系上,孔子主张君子应首行次言。《为政》篇曰:“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4《里仁》篇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 28君子庄重、守信、威严,但并不死板粗俗而是在重质的前提下讲究文,故《雍也》篇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40“文”即外在的行为表现要重文采、要文明、要有文化品味,故《雍也》篇孔子同时要求君子要“博学于文”[2]41, 《颜渊》篇孔子在谈论“文”的重要性时有“文犹质也,质犹文也”[2]80的说法,可见在孔子那里,“文”与“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文”也是有意味的形式。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孔子那里,君子可以说是人格修养的一种理想境界,它以“仁”为本,故君子的言语和行动的出发点是他人。正因为如此,故君子内心坦荡,而坦荡又不是一无所有, 实际上君子也有情,也和常人一样有丰富的情感。君子外表庄重,但外表庄重的同时又注重文采,强调文与质的统一——文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