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沉积学的概念及解释模型
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测井资料解释沉积相
![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测井资料解释沉积相](https://img.taocdn.com/s3/m/6a31ef4c050876323012120d.png)
川东双家坝 构造七里 8 井的地质应用
2-3 测井曲线形态的沉积环境意义
用于曲线形态分析的的测井类型:
自然电位-以泥岩自然电位为基线,异常 幅度反映泥质含量
自然伽马-泥质含量愈高,曲线幅度愈大。
声波时差-反映岩石孔隙度和骨架密度。 岩石愈疏松、孔隙度愈高,则 时差愈大。一般煤层的声波时 差很大;泥页岩大于砂岩和石 灰岩。
第一部分 沉积相分析
第二章 测井资料解释沉积相
2-1 沉积岩(层)测井响应
测井(油气田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物理方法研究钻井 地质剖面和井的技术状况,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服务的一门应 用技术。
沉积岩(层)有多种物理特性,如电化学、电导、声学、 核、热、磁特性等,统称为地球物理特性。利用专门仪器沿 井孔测量、记录这些特性-测井,得到的结果-测井响应。
2-4-4 浊流砂体沉积:
浊流砂体由于沉积速度快、分选差,与深水泥岩交 互组成韵律式沉积,故在自然电位或自然伽玛曲线反映 为中低幅度齿形叠加和不同类型的齿状箱形。
2-5 不同环境沉积碳酸盐岩的测井曲线特征
由于碳酸盐岩与砂泥岩在岩性和形成机理有 很大差异,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分析碳酸盐岩沉 积相尚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碳酸盐岩的特点利用 的测井资料包括深、浅双侧向,补偿声波,补偿 中子,自然伽玛等。
2-5-3 生物礁沉积:
由于泥质含 量少,自然伽玛 值很低,为箱形 或漏斗形,孔隙 层段为高阻层段 中的块状低阻, 中子孔隙度增加, 体积密度降低。
测井资料解释沉积相实例:
平落9井沙溪庙组曲流河沉积
平落9井沙溪庙组三角洲平原沉积
白浅26井蓬莱镇组Ⅲ3亚段三角洲前缘沉积
钟 状-向上变细,底部突变;河流、潮坪、海进陆棚砂沉积
对称状-过渡的顶底部;滨外砂坝、某些海进陆棚砂、向上变 粗和向上变细的合并
测井分析沉积相
![测井分析沉积相](https://img.taocdn.com/s3/m/98dedf56b4daa58da1114a73.png)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教材P136
直方图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 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fa5e9c1711cc7930b716d4.png)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二、体系域1. 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2. 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3. 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4. 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I型或U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5. 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U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U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1. 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2. 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二、一般工作流程1. 测井—地震—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2. 关键层序界面识别3. 研究区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4. 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5. 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6. 预测油气分布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1. 测井资料预处理2. 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3. 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 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1. 分形的概念2. 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3. 分数维的计算4. 分数维的应用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1. 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2. 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1. 粒序模型2. 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 曲线的差异3.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1. 测井响应特征值2. 测井相图的编制3. 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1. 岩心刻度2. 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3. 层理角度与沉积相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 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五、古水流研究1. 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2. 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1. 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第四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第四章测井构造地质精细分析第一节测井构造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原理二、井壁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原理第二节褶皱构造倾角解释方法一、褶曲的形态分类二、地层倾角测井的褶皱解释方法1.对称背斜2. 非对称背斜3.倒转背斜4. 平卧褶曲5. 对称向斜6. 非对称向斜三、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和褶曲要素1. 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 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 构造的识别方法四、地层倾角确定盐丘、泥丘第三节断裂构造倾角测井解释方法一、断层要素及分类二、井下钻遇断层的主要地质标志★三、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解释方法★★--不同类型断层的解释方法1. 正断层2. 逆断层3. 逆掩断层4. 地层倾角测井应用--- 两口井之间确定断层四、利用井壁成像研究断层第四节不整合面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解释二、角度不整合解释第五节井旁复杂地质构造的精细解释一、井旁高陡构造的精细解释二、应用一-- 用测井资料在渤海湾下古生界首次发现逆掩断层- 平卧褶曲构造三、应用二--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第五章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第一节概述一、裂缝型储层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裂缝-洞穴型储层第二节裂缝性储层的实验观察与研究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二、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1. 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2. 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三、裂缝的评价1. 岩心裂缝的描述-- 单一裂缝参数和多裂缝参数2. 裂缝分布密度的分形方法第三节裂缝的测井响应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2. 双侧向测井3. 补偿密度测井4. 长源距声波测井5. 岩性密度测井6. 自然伽马测井7. 地层倾角测井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响应1. 裂缝的分类及其基本图像特征2. 真、假裂缝的识别3. 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第四节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一、裂缝有效性评价1. 从裂缝的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⑴充填缝和张开缝的判别⑵有效张开缝的判别2. 从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判断裂缝的有效性3. 从裂缝的连通性和渗滤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⑴ 从裂缝的连通性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⑵从裂缝的渗透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二、裂缝参数计算1 .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2. 双侧向测井信息估算裂缝参数第五节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一、现代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二、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在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六章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分析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响应1. 地层的组成2. 导致测井异常的基本原理二、烃源岩的测井识别1 .烃源岩的单一测井方法分析⑴自然伽马测井⑵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⑶ 密度测井⑷ 电阻率测井⑸声波测井2. 用交会图识别烃源岩⑴自然伽马-- 声波测井交会图⑵电阻率-- 自然伽马交会图⑶电阻率-- 声波时差交会图3. 声波- 电阻率曲线重叠法三、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参数1. 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2. 烃源岩剩余烃含量VHC 第二节盖层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一、有效盖层的识别与评价1. 有效盖层识别2. 泥页岩盖层等级划分二、储盖组合测井分析。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2a581a03c1ec5da51e270a3.png)
油气勘探与开发始终都离不开对测井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而测井 相分析依据不同的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研究,因此它是地 下储层沉积相识别的基础手段之一,也是进行小层对比的最基本、 最直接的依据。
一、概述
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反映了沉积条件基本一致 情况下形成的沉积岩。不同微相的沉积特征在测井资料中有所反映 和表现的观点,是测井识别沉积微相的基础。
Serra的划分为测井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 分析时,还应考虑其组合特征等。马正1981年根据我国油 田的实际情况,依据测井曲线幅度、形态、接触关系、平 滑程度以及组合关系进行了分类(图3-15),这一分类对 我国的陆相沉积更具有意义。
(四)组合类型
测井曲线的组合形式包括幅变组合与形态组合(表3-3)。幅变组 合包括加速幅变、均匀幅变和减速幅变,形态组合包括箱形-钟形组 合、漏斗形-箱形组合、指形-漏斗形组合、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以 及齿形-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等(图3-15),不同的组合特征可以 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沉积环境。
表3-2 不同测井曲线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作用
测井系列
自然电位 (SP)
自然伽玛 (GR)
声波 (AC)
密度 (DEN)
中子 (CNL)
电阻率 /感应
直接作用
计算地层水电阻率 和指示渗透性
定量计算泥质含量 及地质对比
定量计算孔隙度、地震层速度 及声阻抗
计算孔隙度,间接地计算烃密度, 以及波阻抗
计算岩层的孔隙度
砂泥岩剖面,砂岩的泥质含量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高能环境, 水体强烈簸选,形成相对粒级较粗的纯净砂岩,SP/Gr幅度大;低 能环境,泥质得以沉积,形成纯泥岩,其SP/Gr幅度与基线一致, 故SP/Gr的相对高低,可判断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多少和沉积环境能 量的强弱。
测井沉积学研究综述_尹寿鹏
![测井沉积学研究综述_尹寿鹏](https://img.taocdn.com/s3/m/14e52a1e4431b90d6d85c70a.png)
第14卷第5期1999年10月地球科学进展ADV ANCE IN EARTH SCIEN CESV ol.14 No.5Oct.,1999学科发展与研究测井沉积学研究综述尹寿鹏,王贵文(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 昌平 102200)摘 要:在总结大量国内外有关测井沉积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工作体会,系统总结了测井地质学领域的一门新的学科——测井沉积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内容以及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在测井沉积学解释中的应用等问题。
测井沉积学研究采用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关键是建立沉积学特征与测井地质信息之间的解释模型,尽量使沉积学特征定量化以便于处理和预测,因此先进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在测井沉积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概括总结了测井沉积学的发展方向及动态。
关 键 词:地球物理测井;测井沉积学;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油气中图分类号:P512.2;P631.8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1999)05-0440-061 测井沉积学概念常规的测井评价技术主要是分析孔隙性地层中的流体成分和确定地层的岩性及界面。
自从60年代以来随着沉积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测井技术的进步,地下沉积学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而言,测井资料已是地下沉积学研究、特别是解释古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种地质信息。
最早系统整理测井资料地质应用的是Pirson〔1〕的“测井资料地质分析”,其核心是把测井资料用于油区沉积学研究,进而描述油气储集层。
用测井曲线的模式来解释沉积环境奠定了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学分析的基础。
沉积学研究中沉积相分析方法为测井沉积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在沉积相分析中,已发展了相的概念,成为包括沉积相、地震相和测井相的广义相,三种相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现代沉积学的功能,因此,测井沉积学可以沿用沉积学的研究成果。
沉积学研究表明,现代沉积环境是有限的,古沉积岩的沉积相也是有限的、并且是可以与现代沉积过程建立联系的(均变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相模式成为沉积学研究的指南和基础,测井相分析同样可以应用这些成果。
测井地质学-沉积-1
![测井地质学-沉积-1](https://img.taocdn.com/s3/m/fde608845f0e7cd18525368f.png)
层序
**** **** **** ***
** ** ** ** * * ** *** **** ***
中石油研究院西北分院,师良民
测井沉积学分析-解释模型
反映岩性特征、层序特征的解释模型——利用常 规测井曲线特征及计算机处理结果
反映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古水流系统的解释模 型——利用地层倾角测井曲线及处理成果、成像测 井图像
3966.5
(五)测井地质学处理与解释
测井地质解释是在 “岩心刻度测井”基础上进行, 解释过程要注意遵循“立足地质实际”和不断进行优 化的原则。测井储层描述与测井地质解释有三个层次: ➢ 单井测井解释; ➢ 精细测井解释; ➢ 多井测井解释 按不同勘探程度和占有资料的多少决定进行哪个层次 的测井解释。
测井相-沉积相转化逻辑模型
测井沉积学分析-注意问题
测井沉积学研究-发展趋势
一、测井的沉积相标志
沉积相分析的标志: 岩性 结构 沉积构造 沉积层序
(一)岩性测井识别
岩性是沉积相分析的基本标志,主要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描 述和薄片镜下描述来描述岩性。
1、电阻率测井
电子导体:导电性好,如黄铁矿等
POR
PERM
0 中产 7.5
20 0.1
20
LLD
0 中高产 7.5
10
1000
0
高产 7.5
试 气 结 果
H3-1
2680
230000
第四讲 测井沉积学研究
概况 测井的沉积相标志 典型沉积体系测井响应 测井沉积相研究步骤及研究实例 古水流分析
测井沉积学概况
是以测井资料为主,在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与其 它学科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的测井评价技术。
测井地质学 知识点
![测井地质学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bffa2ef111f18583d05a25.png)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二、体系域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Ⅱ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Ⅱ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二、一般工作流程1.测井—地震—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2.关键层序界面识别3.研究区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4.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5.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6.预测油气分布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1.测井资料预处理2.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3.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1.分形的概念2.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3.分数维的计算4.分数维的应用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2.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1.粒序模型2.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曲线的差异3.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1.测井响应特征值2.测井相图的编制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1.岩心刻度2.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3.层理角度与沉积相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五、古水流研究1.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2.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1.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第四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第四章测井构造地质精细分析第一节测井构造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原理二、井壁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原理第二节褶皱构造倾角解释方法一、褶曲的形态分类二、地层倾角测井的褶皱解释方法1.对称背斜2.非对称背斜3.倒转背斜4.平卧褶曲5.对称向斜6.非对称向斜三、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和褶曲要素1.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构造的识别方法四、地层倾角确定盐丘、泥丘第三节断裂构造倾角测井解释方法一、断层要素及分类二、井下钻遇断层的主要地质标志★三、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解释方法★★--不同类型断层的解释方法1.正断层2.逆断层3.逆掩断层4. 地层倾角测井应用---两口井之间确定断层四、利用井壁成像研究断层第四节不整合面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解释二、角度不整合解释第五节井旁复杂地质构造的精细解释一、井旁高陡构造的精细解释二、应用一--用测井资料在渤海湾下古生界首次发现逆掩断层-平卧褶曲构造三、应用二--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第五章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第一节概述一、裂缝型储层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裂缝-洞穴型储层第二节裂缝性储层的实验观察与研究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二、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1.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2.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三、裂缝的评价1.岩心裂缝的描述--单一裂缝参数和多裂缝参数2.裂缝分布密度的分形方法第三节裂缝的测井响应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2.双侧向测井3.补偿密度测井4.长源距声波测井5.岩性密度测井6.自然伽马测井7.地层倾角测井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响应1.裂缝的分类及其基本图像特征2.真、假裂缝的识别3.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第四节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一、裂缝有效性评价1.从裂缝的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⑴充填缝和张开缝的判别⑵有效张开缝的判别2.从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判断裂缝的有效性3.从裂缝的连通性和渗滤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⑴从裂缝的连通性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⑵从裂缝的渗透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二、裂缝参数计算1.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2.双侧向测井信息估算裂缝参数第五节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一、现代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二、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在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六章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分析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响应1.地层的组成2.导致测井异常的基本原理二、烃源岩的测井识别1.烃源岩的单一测井方法分析⑴自然伽马测井⑵自然伽马能谱测井⑶密度测井⑷电阻率测井⑸声波测井2.用交会图识别烃源岩⑴自然伽马--声波测井交会图⑵电阻率--自然伽马交会图⑶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图3.声波-电阻率曲线重叠法三、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参数1.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2.烃源岩剩余烃含量VHC 第二节盖层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一、有效盖层的识别与评价1.有效盖层识别2.泥页岩盖层等级划分二、储盖组合测井分析。
测井地质学-3储层沉积特征概论
![测井地质学-3储层沉积特征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1eaec9a417866fb84a8ef5.png)
10
20
GR(API)
0
150
CNL(%)
60
0 地层体积
分 析 ( %)
地层倾角
密 度 ( g/cm 3 )
1.7
2.7
0
20
50
潮汐作 用方向
200
• 同时多相问题:同一曲线,反映多种沉积相(由岩 心、岩屑相和沉积背景来区分。
G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100 API
GR
0
100 API
GR
0
100 API
GR
0
100 API
GI+C
GI
海底扇 (浊流沉积)
滨海砂坝
C
三角洲
GI
GI
GI+C
C
海退砂体 潮汐砂坝
三角洲分流河 道砂体
河道或三角洲 分流河道
决口扇
三角洲前缘
2480
SP
-
+
水流方向
2490
图3-2 纯53井浊积砂体矢量图特征
(据曾文冲等,1987 ) N
2500
2510
砂体走向
井 径 (in)
6
16
60
GR(API)
0
150
1.72
CNL( %)
0
密 度 (g/cm 3 )
2.7
体积 分析
(%)
地层倾角
0
20
40
200
下游方向 砂体延伸方向
300
图3-2 分流河道砂体在综合曲线上的特征
三、评价储层沉积特征
• 就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而言,测井资料已是地下沉积 学研究、特别是解释古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种地质信 息。
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修改版)
![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e91b6b25c52cc58bd6be92.png)
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第一节测井相分析及地质解释模型的概念 (1)一、测井相定义 (1)二、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 (2)三、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6)1、测井相分析的方法步骤 (6)2、岩心刻度测井 (6)3、测井相程序 (7)4、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7)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8)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8)1.幅度 (8)2.形态 (8)3.接触关系 (10)4.光滑程度 (10)5.齿中线 (10)6.幅度组合包络线类型 (11)7.层序的形态组合方式 (12)二、地层的倾角测井微电导率曲线特征 (12)三、层序序列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14)四、岩石组合(成分、颗粒大小)测井解释模型 (14)(一)、测井响应特征值(测井参数值) (15)(二)、测井相图编制 (15)(三)、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 (15)(四)、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 (16)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的测井解释模型 (16)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 (16)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 (17)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 (19)1、岩心刻度 (19)2、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识别沉积层理 (19)3、层理角度与沉积相 (22)4、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 (23)四、古水流研究 (24)1.全矢量方位图法 (24)2.红、蓝模式法 (25)五、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 (26)(一)、冲刷面 (26)(二)、斜层理 (27)(三)、槽状交错层理 (27)(四)、板状交措层理 (28)(五)、小型沙纹交错层理 (28)(六)、结核 (28)(七)、生物钻孔构造 (28)(八)、羽状交错层理 (29)(九)、透镜状层理 (29)(十)、递变层理 (29)(十一)、韵律层理 (29)(十二)、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 (29)第四节常见的几种沉积环境分析 (30)1.海退沉积层序 (30)2.海进沉积层序 (31)(一)冲积扇 (31)1.扇根 (32)2.扇中网状河道 (33)3.扇端 (33)4.侧翼 (33)(二)河流 (33)1.辫状河(上游) (33)2.曲流河(中、下游) (35)(三)三角洲 (36)1.三角洲平原相 (36)2.三角洲前缘相 (37)(四)、湖泊环境 (38)1、湖泊环境概述 (38)2、湖泊沉积的地质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 (38)(五)、障壁砂坝的测井地质特征 (42)1.沉积特征 (42)2.测井曲线特征 (42)(六)、潮汐砂体的测井地质特征 (42)1.沉积特征 (42)2.测井曲线特征 (43)第五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 (43)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微相模型的建立 (43)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 (44)1.测井对比标志层 (44)2.骨架砂体顶底界的确定 (44)3.成因地层单元划分 (44)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 (44)1.纯砂岩厚度 (45)2.电测曲线形态相 (45)3.沉积构造 (45)4.粒度分析 (45)5.岩石组分分析资料 (45)6.古水流方向 (45)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大小和泥质类型,通常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泥质指示测井,即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资料加以确定。
测井地质学-沉积-2
![测井地质学-沉积-2](https://img.taocdn.com/s3/m/955c4c7981c758f5f71f6719.png)
槽 状 交 错 层 理
槽状交错层埋 槽状交错层理的各槽状层系彼此交错切割,在地层倾角图上显
示为倾角与倾向变化频繁。
微电阻率成象测井的微相特征
波状交错层理
波状层理
板状交错层埋 板状交错层理在倾角图上显示为一组倾角不同的绿色模式或蓝
色模式。下图层系组由五个层系组成,层系间的倾角不同但倾斜 方位角相同,说明是板状交错层理。每个层系的倾角与方位角相 同,说明层系内各细层是单向直线形纹理。
浪成低角度双向 交错层埋(羽状) 低角度红蓝模式 组合间互,模式 的矢量倾向方向 相反(低角度双 向交错交错层理)
高角度斜层理
斜层理 岩心上常表现为一组单一倾 向的纹层垂向叠合,每个纹 层成分、粒度、颜色等有变 化。从倾角图上看出厚层砂 岩有两组蓝色模式,说明整 个层系组由两个平行层系组 成。倾角由大逐渐减小,说 明层系内各细层是弧形的, 因此,此层系为弧形斜层理。 箭头所指方向为沉积时水流 方向。弧形层理在图上显示 蓝模式。
地层倾角测井(Diplog)
地层倾角测井是研究油田地下地质特征的重要手段, 它提供了井中地层层面,层理面等一系列密集的产状变 化。它可以解决常规地震难以确定的潜山内幕地质构造、 区分断层、不整合面等。利用其成果研究沉积构造,判 断沉积类型、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增厚方向。微扫描测井 直接展现裂隙产状、封闭性质、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 展现全井段连续的岩层内部结构剖面。因此,该测井方 法是一项重要的地质测井方法。
斜层理 从FMI 图像上看出斜层理往
往对应于一组有明暗条纹显示 的正弦波曲线,并且可以准确 计算出每个层系、纹层的界面 产状。
斜层理有低角度(<12度), 中 角 度 ( 12 ~ 20 度 ) 、 高 角 度 ( > 20 度 ) 之 分 。 对 应 在 FMI 图像上往往呈一组不同倾角大 小的正弦曲线;也有断续状斜 层理,往往没有完整的正弦波 曲线,而是粗略显示的。
测井解释模型
![测井解释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51b6e0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5.png)
测井解释模型
测井解释模型是石油勘探开发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是通过将已测定义的测井数据进行建模、数据分析、地震解释等步骤,利用这些结果来评价油藏的属性、研究其开发成藏的潜力。
它是有效地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油气藏的特征、解释岩性变化、提供生产预测的重要技术方法。
测井解释模型包括井眼层析和绘图分析、岩芯分析和应力测试、地质参数分析和相关反演分析、重要层系拾取和解释、储层岩性描述、相关地球物理技术和测井技术。
井眼层析和绘图分析是测井解释模型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步骤,它的引申目的是评价主要层系储层的性状,成藏潜力,从而可以对油气藏做出可靠的评价和分析。
此外,测井解释模型在钻井工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它可以为钻井设计提供定量的参数,例如地层厚度、地层性质等。
它还可以获得地质情况下油气藏开发中存在的定量参数和集合属性,从而有助于确定有利的钻井方案、进行定向钻井和排层测气判度,从而为油气藏的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而言之,测井解释模型是理解油气藏的最佳技术方法之一,它可以将已经测定了的测井解释转换为有效的信息,为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支持,对勘探开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测井资料分析沉积环境
![测井资料分析沉积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6cd9b51203d8ce2f00662364.png)
第四节测井资料分析沉积环境一、几个基本概念沉积环境:在沉积学研究中,人们经常使用“沉积环境”这个术语。
但是,国内外的地质学家对沉积环境的理解或定义却并非完全一致。
例如,按照R.C.塞利的意见,沉积环境应定义为“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而在划分沉积环境单元时,可能是根据上述三项标准中的一个或两个。
S.J.皮尔森(1967)对沉积环境下过这样的定义:与一定规模和形态的地貌单元相对应的一组物理变量和解变量的集合,即称为沉积环境。
沉积相:在沉积学研究中,沉积相也是一个常用的术语。
对于沉积相的概念,国内外的地质学家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例如,一种观点是把沉积相理解为沉积环境的同义语,认为沉积相即是沉积环境。
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的特征的总和”。
显然,前一种观点有些过于简单,它并不将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加以区分,而后一种观点则是一个综合的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条件,又包括了沉积物的特征这两个方面。
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是相互联系但义彼此不同的两个概念。
一般认为,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的条件,即是说,沉积坏境反映了沉积物是在怎样的水动力条件、生物条件和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而沉积相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沉积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沉积相是一个沉积单元中所有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
可见,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模式:所谓沉积模式,就是以大量的现代沉积环境和古代沉积环境的综合研究结果为基础,对某种沉积环境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规律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归纳出该沉积环境带有普通意义的沉积特征及其空间组合形式,即称为沉积模式。
建立和掌握各种沉积环境的沉积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这是因为,沉积模式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起重要作用;1.沉积模式是大量实际资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对于实际沉积环境的比较和鉴别能起标堰作用;2.沉积模式概括了环境的要点,它对于实际沉积环境的深入研究能起提纲和指南作用;3.沉积模式着重于环境组成之间的成因关系,它对于新的研究地区能起“预测”作用;4.沉积模式的建立十分强调环境所独具的成因特征,它对于所研究的沉积环境的水动力学解释能起基础作用。
(新)测井沉积相分析
![(新)测井沉积相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8d4de94afe04a1b071dec2.png)
单井分单元划分 地震相平面组合 单元划相结果入库 单砂体平面展布图 示踪剂资料分 析
水淹层分析
一、概论
计算机绘制单元沉积相带图
分单元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1、测井沉积相的基本概念 “测井相”或“电相”(Electrofacies)是在1970年 提出来的,它是指能反映某一沉积物特征,并能使这个沉积 物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沉积相研究就是应用各种测井信息来研究沉积环境 和沉积物的岩石特征。 和沉积物的岩石特征。 沉积相由特定的相标志表示,而测井相是由特定的测井 响应代表。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成分、结构、 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一组反映岩石的测井曲线 就构成了该地质相的映象,测井系统愈完善,反映实际地质 相的映象就愈好。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可能有两个或更多个 电相对应一个沉积相,也可能一个电相对应几个沉积相。 因此,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2、工作方法 首先,在取心井中用一系列测井曲线或参数划分为若干 种“测井相”;将这些测井相与岩心分析所得到的“岩相” 进行相关对比,利用测井信息可以归纳为不同类型及相互关 系的曲线组合类型,建立测井曲线相模式;然后,反过来在 没有取芯井中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 地质解释和恢复沉积环境,确定相标志,推断水体深度,搬 运介质能量、沉积物粗细、物源供应、气候条件等标志。
总之,各种测井曲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环境信息, 也都存在多解性,因而综合应用测井曲线判断亚相及其微相 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般作法是,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幅度、顶底面 接触关系特征,参考自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曲线次一级形态标志来判断亚 相及层序特征,判断它是前积、加积或侧积层序,再依据电 阻率曲线,参考微电极确定韵律特点。在均质砂岩中,还可 以依据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时差曲线判断粒度特征。例如箱 形的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反映小层为加积特点,据深侧向或其 它视电阻率曲线又知道向上电阻率减小显示正韵律特点时, 则可定为河道。
测井沉积学的概念及解释模型
![测井沉积学的概念及解释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f86de3f6c85ec3a87c2c5ef.png)
A、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① 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② 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③ 接触关系 ④ 曲线光滑程度
柱形(箱形) 钟形 漏斗形 复合形
⑤ 齿中线
⑥ 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
B、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
A、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① 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幅度--指层中点SP值与纯泥岩基线的差值。 渗透性砂岩一般为向左偏的负异常。
① 粒序模型--通常有四种类型
② 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
③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
① 粒序模型--通常有四种类型
A、正粒序模型:一般为钟形,
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增大,而自然
洼1井
1180
义 东2 1井
电位为自下而上由高负偏向低负偏
1430
甚至基线附近变化。
B、反粒序模型:对应于漏斗形 测井曲线,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减 小,而自然电位自下而上由基线或 低负偏向高负偏变化。
1240
齿化钟型叠加
1470
漏 斗 型-箱 型 叠 加
D、复合粒序模型:对应于 复合形态的测井曲线,即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钟形、漏斗 形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 连续变化组成。
车 古52井
1040
车 古52井
1140
C、无粒序模型:对应于箱 形或平直测井曲线,即自然 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形状自 下而上不变或只是微齿化。
泥石流
主河道
扇根
辫状河道
扇中
席状砂
扇端
冲积扇环境典型曲线特征
漫堤侧翼
Ⅱ、河流相
相标志: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 沉积物具有正韵律特征; 具有“二元结构”(曲流河
) 沉积物构造类型多样、丰富; 生物化石稀少; 泥岩颜色灰绿色、紫红色、杂色等; 粒度资料反映特征的牵引流性质。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18eb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c.png)
局限性分布
某些特殊环境的沉积相只在特定 的地理区域内分布,如沙漠中的 风成沉积相、沼泽中的泥炭沉积
相等。
04
测井沉积相分析实例
实例一:河流沉积相分析
总结词
通过测井曲线特征,识别河流沉积相类型,分析其形成过程和特点。
详细描述
河流沉积相分析是测井沉积相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河流的沉积特征, 如河道、河漫滩、河口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等因素 有关。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预测地下岩层的分布和储层性质,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测井沉积相分析概述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定义
测井沉积相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地层测井数据,研究地层的沉积特征、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等,进而确定地层的 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化石、地球化学 特征等。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性
确定地层归属和层序关系
评估油气储量和产能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可以确定地层 的层序关系,进而确定地层的归属和 分布范围。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可以评估油气 储量和产能,为油气田开发方案制定 提供依据。
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测井沉积相分析可以为油气勘探开发 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帮助确定油气 的富集区域和储层分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测井数据采集与处理
测井数据采集方法
声波测井
通过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 度、幅度衰减等参数,推断地层 的岩性、孔隙度、裂缝等特征。
成像测井
通过高分辨率的传感器,获取地 层的二维或三维图像,直观展示 地层的结构特征和沉积构造。
2测井资料岩性-沉积微相解释
![2测井资料岩性-沉积微相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b0bce33376baf1ffc4fadd7.png)
一、常规测井资料岩性-沉积微相解释
测井岩性-沉积微相解释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将 测井学同地质、现代数学等结合,以地质理论为指导,将
几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综合利用测井、地质
等实际资料,实现单井剖面测井地层划分、测井岩性与沉 积微相自动解释的目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
软件具有高效、连续自动逐层分析、成果准确可靠、成本
P( g / x)
p g f g ( x)
P f
K 1 k
G
k
( x)
5
2、单井剖面岩性、沉积微相的识别解释
应用所建立的岩性、沉积微相解释模型,就可根据 测井资料对取心井及绝大多数非取心井进行连续逐层的岩 性、沉积微相识别,自动获得准确可靠的岩性、沉积微相 柱状剖面图。
Z g ( x) ln y g ( x) ln Pg C0 g C1g x1 ... Clg xi
测井资料岩性-沉积微相解释
1
一、常规测井资料岩性-沉积微相解释
地质上根据沉积体的几何形态、岩性、岩石结 构、沉积构造、古水流模式、化石来确定不同的 岩相类型。实际上各种沉积特征也同样在测井曲 线上有所反映,如沉积旋回、层理构造等,因此 类似于地质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用一套测井参数 来区分描述不同的沉积岩体。 测井相(eletrofacies):用来反映沉积岩岩 相特征并能将不同的沉积岩区分开的一组特定的 测井响应集。
20
1)岩浆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三类地层岩性解释的模式; 2)三类地层剖面中出现的各种沉积构造特征的识别模式 (包括断裂构造、层理构造、变形构造、化学成因构造、 生物成因构造等); 3)重点研究了用FMI图像识别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及 钻井诱生裂缝的解释模式,包括裂缝在FMI图象上的识 别模式、天然裂缝与钻井诱生裂缝的区别、探讨了应 用裂缝和其它构造特征分析现今应力场与古应力场的 方法; 4)在FMI图象识别出裂缝的前提下,探讨了应用常规测 井资料判断裂缝的有效性的方法。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用FMI资料解释裂缝性油气藏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地下流 体性质等情况,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建立适应本地区的岩 性与测井信息之间的联系。
② 形态--指较厚单层曲线形态
曲线形态→可反映粒度和分选性垂向变化; →反映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和物源供应变化。
▲ 单层较厚时,SP异常常呈箱形、钟形和漏斗形; ▲ 地层厚度较小时,常为齿形。
AC-COND交会图
补偿声波
320
240
声 波 160
生物灰岩
凝灰岩
8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感应
感应
商58-4井1702.4~1706.1m--凝灰岩 1706.1~1709.6m--生物灰岩
B、沉积结构的判断
粒径大小 测井显示的相标志有 分选好坏 →反映沉积环境能量大小
粒序特征
▲ GR、SP、R→均可反映粒序变化和韵律特征 ▲ SP及孔隙度测井→可判断颗粒的分选 ▲ 地层倾角测井(方位频率图)→可确定颗粒的定向性 ▲ 微扫描测井图像→可清晰显示砾岩层性质
③ 测井相标志与沉积相标志之间的关系
测井相标志与沉积相标志存在相关关系--不同的沉积 相因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差异造成测井响应不同。
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特别是类似古生物、 地化指标、岩石颜色等描述在测井资料中不可能确定。
在已知地质背景时,可经过统计、推理出对应关系-即所谓“解释模型”--该模型为逻辑的,而非数量的。
60
50
生物灰岩
40
30
火山岩 2
4
6
8 10 12 14 16 18会图
商74-6井取心段1829~1838m,凝灰岩 商74-12井取心段1976~2008m,砂质白云岩
GR-AC交会图
不同亚相带测井值范围不同
商58-4井取芯段: 1702.4~1732.4m 主要为: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生物灰岩
水平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冲刷面
D、沉积层序识别
可用SP、GR等曲 线的形态、幅度及 其在纵向上的组合 变化等,也可用测 井多变量参数研究 层序变化。
体系域
渤1 0 7井层序地层分析图
② 沉积相标志--是确定沉积相中一个观察描述特征标志。
如颜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古生物、地 球化学以及垂向相序列等相标志。
★ 测井相与沉积相关系
在取心井中,分 析各种岩性与电 性(特征值)的关系
对取心井中进行 沉积相分析
建立测井相模 式→测井相与 沉积相对比→ 并赋予其地质 相意义(解释摸
板)--基础。
应用于未取 心井,分析 研究其测井 相;最后, 转换为沉积 相。
⑷ 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A、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① 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② 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③ 接触关系 ④ 曲线光滑程度
柱形(箱形) 钟形 漏斗形 复合形
⑤ 齿中线
⑥ 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
B、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
A、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① 测井曲线幅度特征
幅度--指层中点SP值与纯泥岩基线的差值。 渗透性砂岩一般为向左偏的负异常。
测井相标志
A、岩石组分的确定
岩石矿物组分可以由能谱测井、地球化学测井获得,也 可以用孔隙度测井交会图来判断。
根据自然伽马 能谱测井得出K、 Th含量,可鉴别 地层含有粘土矿 物(分区带)。
钾K、钍Th含量鉴别粘土矿物的关系图
y(GR) 120
110
泥岩
100
90
80
砂岩
70
商58-5井 1716.3~1720.3m,生物灰岩 1750.0~1760.0m,凝灰岩 1795.0~1805.0m,砂岩与泥岩
测井资料中以常规组合曲线及处理成果、地层倾角测 井曲线及其处理成果、成像测井图像,可以解释出其中主 要的基本的相标志(4个方面):
● 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 ● 判断沉积结构(垂向序列变化)的测井相标志 ● 判断沉积构造(古水流)的测井相标志 ● 识别沉积层序的测井相标志
而且,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沉积相标志的作用不同。
⑶ 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
测井相标志 沉积相标志 两者的关系
① 测井相标志 无论是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声波时差、密
度、补偿中子、……构成的一个9维向量; 还是用计算机处理获得的诸如孔隙度、饱和度、渗
透率、骨架参数及泥质含量等定量解释结果; ● 作为数据向量,每一维可称作一个测井相标志。
★ 测井相标志:
(一) 测井沉积学的概念及解释模型
1、测井相分析及地质解释模型的概念 2、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⑴ 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A、常规组合测井曲线 B、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
⑵ 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⑶ 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 3、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的测井解释模型
⑴ 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幅度主要与岩性(沉积物粒度、分选性及泥质含量)有关, 另外还受地层厚度、所含流体性质等影响。
一般,对于颗粒粗、渗透性好的砂岩,具有高SP负 异常和低GR特征;细粒沉积物,如泥岩、粉砂质泥岩等 具有低SP幅度、高GR特征。
幅度→反映沉积特征,一般粒度粗、分选好、渗透性 好的滩砂,幅度就高,反映较强水动力条件。
颗粒支撑砾岩:表现为高阻层,对比不连续; 基质支撑砾岩:表现为泥质部分低阻,
砾石造成孤立高阻,曲线对比性差。
正粒序结构
反粒序结构
无粒序结构
互层状砾岩、 粉砂岩/泥岩
① 测井相标志
C、沉积构造的判断
● 地层倾角测井(SHDT)--可了解: 层面连续性、成层性、平整性、 上、下层面的平行性 等。
● 微扫描成像测井(FMS)--可识别: 双向交错层理、递变层理、 虫孔、生物扰动构造 等。
钟形 漏斗形 箱形
水流能量 物源供应
代表相
逐渐减弱 不断减少 曲流河点砂坝 --正韵律、水进层序
由弱渐强
不断增多
三角洲前缘砂体或岸外砂 坝--反粒序、水退层序
稳定
稳 定 风成砂丘 上、下幅度变化不大
常规组合测井(SP)曲线形态特征
齿形曲线(较薄单层):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的快速变化。 可分为:正齿形、反齿形、对称齿形, --为辫状河、冲积扇和浊积扇所具有。
正向齿形 齿 形 反向齿形
对称齿形
指形
正粒序 水下冲刷充填沉积 反粒序 水道末稍前积席状砂沉积 对称粒序 急流作用下席状沉积 均匀粗粒 强能量作用下均匀粗粒沉积--如滩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