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 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高一地理学科是学习地理的入门阶段,主要包括必修一到三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自转产生地球日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大气圈包含气体,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结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3.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地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和纬度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

4. 地图的制图要素:地图由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图名和纬经网等要素组成。

比例尺可以表示地图上地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距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二、必修二: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貌。

中国经度跨度广,气候多样。

2. 中国的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着重要影响。

3.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常常遭受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必修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挑战。

3. 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问题涉及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人口问题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4.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总论-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分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型- 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动物的分布与特点- 生物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措施- 水问题的产生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与防治- 水灾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防治- 火灾的发生与防治- 自然灾害应对与救援措施第五章全球气候与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层次- 全球气候的分区与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气候预测与预报方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第七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问题的产生与影响- 人口发展战略- 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第八章我国的产业格局和问题- 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中国的产业分布格局和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第九章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世界农业发展格局与农业区划-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路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措施第十章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第三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第十一章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和差异-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区域规划的实施和问题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

新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

新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一、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具有各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和运动。

地球的主要特征包括地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等。

1. 地球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不是一个完全的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稍微偏大,而两极稍微偏小,形成赤道膨胀,两极压缩的略扁球体。

2.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最外面的部分称为地壳岩石圈。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由具有一定塑性的岩石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内核是固态。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个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一天约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运动,一年约365天。

二、自然地理环境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涵盖了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四个要素。

地理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陆地陆地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地理环境。

包括大陆和岛屿。

大陆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形状各异。

岛屿是分散在海洋中的一片围绕着的陆地。

2.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另一个重要的地理环境。

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包括各种海域和海洋资源,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3. 大气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包括大气圈和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

大气圈由不同密度和厚度的气体层组成,近地面的主要气体是氮氧和水蒸气。

4. 生物生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体。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

生物在地球上起着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三、自然地理现象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自然地理现象,这些现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表晃动现象。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喷发岩浆、烟气和火山碎屑物质的山体。

火山活动不仅会导致火山爆发,还会产生地震、岩浆喷发等现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 图 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 图 1.5)、海王星。

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 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自西向东。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一)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一)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一)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稿,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一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

正文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不是完全的正球体。

–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公里,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

–地球的变形主要由引力引起,赤道处稍大,极地处稍小。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是地球自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约为天,是地球公转周期。

3.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的制作需要进行投影和测绘。

–不同的投影方法会导致地图存在形状和面积的变形。

–地图上通常使用比例尺来表示地图与实地的比例关系。

4.经度和纬度–经度用于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东西方的相对位置。

–纬度用于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南北方的相对位置。

–地球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式有多种,如经线和纬线。

必修二:中国的自然环境1.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东亚,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特征较为突出。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2.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冷型、温带季风型、亚热带湿润型等。

–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方气温适宜四季如春。

3.中国的植被–中国的植被多样,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种类繁多。

–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4.中国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世界上处于重要地位。

–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结尾通过对高一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地球与地图、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地理,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贡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注意记实例)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浮尘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能量集中在红外光,绝大部分可被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和浮尘所吸收。

故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实例}①夏季的白天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反射②晴朗的夜晚,朝霞或晚霞,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红色交通信号灯,阴天房间里、教室里没有阳光也是明亮的----散射③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大气逆辐射强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⑤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二氧化碳,浮尘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二、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注意:气压大小比较方法:(1)“高高低低”:如图所示,同一水平面上,附近的等压面向高处凸的是高压区,附近的等压面向低处凹的是低压区。

(①>②, ③>④);(2)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介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

(①>⑤=⑥>②,③>⑦>④)(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③, ①>④)。

综上, ①>⑤=⑥>②>③>⑦>④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力大小:风力取决于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取决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小故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两种主要风向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风向的判断与画法:①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根据“南左北右”画出风向: 高空: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斜交等压线(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的右边,南半球在左边;摩擦力始终和风向相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总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总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总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通过对地球表层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结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基础部分,其中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的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地球的公转轨道具有椭圆形状,因此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形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3. 地图与地球的代表性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地理情况。

不同的地图投影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4. 经度和纬度经度用来表示地球上的东西方向,纬度用来表示地球上的南北方向。

经度和纬度组成了地球坐标系统,通过坐标系统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位置。

5. 地球的分布格局地球上有五大洲和大量的岛屿,不同的洲际分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

地球还有七个大洋,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

二、必修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农业与区域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 工业与区域发展工业是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

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交通运输是地区联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对地区间的联系和资源的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4. 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5.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进行的系统性的规划工作。

高一地理必修1 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 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 2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1、2知识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行星,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它呈现出一定的赤道膨胀与两极扁平的特点,这也是地球的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基础。

第二部分:地理坐标与地球定位为了方便地标示和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位置,人们发明了地理坐标系统。

经纬度是最常用的坐标表示方法,经线与纬线的交点所形成的网格划定了地球各个位置的独立坐标。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任何地球上的位置。

第三部分: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和地球上的时间差异,而公转则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这也是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第四部分:地理气候与环境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气候系统等等。

气候带的形成与纬度的关系密切,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多雨,而极地地区则寒冷干燥。

海洋和陆地分布也会影响气候,海洋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而内陆地区气候波动较大。

此外,气候系统如风系统和水循环也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部分: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球上的资源多种多样,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地球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需要人类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结:高一地理必修1、2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理坐标与定位、地球的运动与季节、气候与环境以及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奥秘,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全面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地月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类型耀斑和日珥→呈现于色球层太阳举动与地球太阳风→呈现于日冕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年)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第三节地球的举动(自转)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59’所需的时间。

速率角速率为15°/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 1 -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西经反之。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配合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构成了适宜生命物资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平安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牢固当前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举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征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类型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北西逆向南东顺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等(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日常作息时间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久指向北极星附近。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
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本文档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复和梳理研究内容。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与地理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和地轴倾角
- 地球的坐标系统和经纬度
2. 大气层与水圈
- 大气层的组成和特征
- 大气循环与气候形成
- 水圈的分布与循环
3. 气候
- 气候要素与气候类型
- 气候变化与影响因素
- 全球气候带与中国气候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
- 城市的发展与特征
- 城市化的影响与问题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 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3. 农业与工业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与农村发展
-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工业化的影响与问题
三、地理信息技术
1. 遥感技术
- 遥感原理与应用
-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技术
-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 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课程的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和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大气的热量来源、受热过程(1)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4)受热过程(如图)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特别注意: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昼夜温差。

晴天云层较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小,温差大;阴雨天云层较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大,温差小。

2. 热力环流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热力环流过程(如图)等压面:受热的地方,高空上凸,近地面下凹;冷却的地方,高空下凹,近地面上凸。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2)赤道高空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3)高空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4)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斜交。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 气压带和风带(如图)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以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为例)1)季风:随季节的变化风向会发生改变的风2)东亚、南亚季风5.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一般情况下: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低气压带控制湿润多雨;西风带控制湿润多雨,信风和东风带控制干燥少雨。

(总结: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2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2号:天气:持续性降水实例:江淮准静止锋(夏季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华南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注意:① 无论哪种锋,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② 无论哪种锋,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6图1.6)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类型及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1%★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⑴生产力水平是根本原因⑵国家政策⑶社会福利⑷文化观念⑸宗教信仰⑹自然环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分类(课本P8~9图1.8)人口迁移分类特点方向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于殖民扩张,人口从欧洲迁往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⑴欧洲经济发展快,变为人口迁入地⑵拉丁美洲人口迁往美国、加拿大和西欧⑶西亚和北非由于石油开采,招募大批外籍工人国内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多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迁移以自发迁移为主,流量大频率高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由农村向城市、工矿区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主要因素(课本P10~11)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⑴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