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性古建筑及各地特色民居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最著名古建筑

中国十大最著名古建筑

中国十大最著名古建筑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一,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

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

故宫中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以香妃的故事最为著名。

故宫的建筑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由于中国古人信奉阴阳五行说,因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

二,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拉萨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中国著名古建筑简介

中国著名古建筑简介

中国著名古建筑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中国著名的古建筑。

1.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色彩鲜艳,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2.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园内的建筑主要以仿古建筑为主,风格典雅,色彩斑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3.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是唐代建筑之一。

大雁塔高64.5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高塔建筑的代表之一。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内部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4. 雁荡山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雁荡山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山上的建筑主要以古建筑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5. 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泰山以其雄伟的山势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山上的建筑主要以古建筑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总之,中国著名的古建筑有很多,每一座古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古建筑,保护好它们,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中国民居案例

中国民居案例

中国民居案例
中国传统民居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建
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居案例。

1. 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传统民居,也是北京胡同的典型建
筑形式。

它的基本布局为一个中心庭院,四面围以厅房,通过连接庭
院的廊道将各个房间连接起来。

四合院空间层次丰富,内外有别,居
住舒适度高。

同时,庭院的布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2. 建筑群
建筑群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以南方水乡的“水乡建筑”为代表。

这种建筑形式特别考虑到地域环境,将建筑与自然融为
一体。

建筑群分布在水岸两边,房间以天井、平台进行连接,形成一
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同时,建筑群中的建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建筑内的人们免受洪水、台风等灾害。

3. 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京郊秦腔镇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皇
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中的宫殿、城楼、排座、假山、人工湖等建筑构
成了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

其中,园林内的建筑群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展现了清代中国皇家建筑的高超水平。

此外,圆明园中各种奇花
异草、流水垂柳等自然景观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中国特色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逐一介绍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的类型。

一、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风格大气磅礴,富丽堂皇。

其中的太和殿、午门、乾清宫等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

二、唐宋古代寺庙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以嵩山少林寺和泰山大清教寺为代表。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融合了中原文化、武术和佛教教义,寺庙建筑布局严谨,殿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大清教寺是泰山著名寺庙,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

三、水乡古镇建筑中国水乡古镇建筑以苏州园林和周庄为代表。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雅致的布局和独特的园林造景技法而著名。

周庄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其古建筑保护较好,巷道纵横,桥梁如织,美丽而宜人。

四、北京胡同建筑北京胡同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

胡同是北京独有的城市风貌,由一条宽敞的胡同和两排住宅组成,胡同内的四合院布局合理,透露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北京胡同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少数民族建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足以代表其特色文化。

例如,云南的木结构建筑、西藏的藏式建筑和新疆的维吾尔族建筑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色彩斑斓,雕刻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六、近现代建筑中国的近现代建筑以天安门广场和上海外滩为代表。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和政治文化中心,广场上的建筑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上海外滩则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江建筑群,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西洋风格的洋楼,又有中西合璧的中式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以上仅是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类型。

中国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它们各具特色,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体现。

各个地方特色民居有什么

各个地方特色民居有什么

各个地方特色民居有什么1.北京四合院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经过明清的不断完善,终成典型格局。

四合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围合成“口”字形。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2.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

永定的土楼极具特色,方、圆、八角和椭圆形皆有,主要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

数量多,规模大,造型美。

曾有人形容其圆形者有如天外飞碟。

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坚固、安全、封闭,又有强烈的宗族特性。

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

且冬暖夏凉、防震抗风。

3.皖南民居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居特色鲜明。

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还与明清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和高雅超脱文化相辉映,使皖南古民居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4.窑洞民居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5.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

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

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

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

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

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

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

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

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

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

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楼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楼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楼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享誉世界。

古代的中国名楼无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楼,带您一起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一、故宫(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中心,是明清两代中国皇帝的宫殿。

它以其壮丽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作。

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类历史遗迹之一。

长城的建造始于战国时期,绵延数千公里,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三、陵墓(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帝王的陵墓群,包括了十三个皇家陵墓和相关的建筑群。

它们以其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四、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西北郊。

它由山水园林和宫殿建筑组成,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精髓。

五、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

它是清朝皇帝夏季办公和休闲的地方,拥有众多的宫殿、庙宇和花园。

六、庐山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鄱阳湖南岸,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避暑胜地。

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奇异的岩石和壮丽的建筑而著称。

七、泰山(山东)泰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是中国五岳之首。

它以其陡峭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在泰山上留下了千古名篇。

八、嵩山(河南)嵩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河南省的洛阳市。

嵩山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寺庙和古建筑,被誉为“华夏第一名山”。

九、黄山(安徽)黄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南部。

它以其奇特的山峰、怪石和云海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

十、恒山(山西)恒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的大同市。

恒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宏伟的建筑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风格:
1. 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区,以砖木结构为主,外观典雅大方,多采用深宅大院的形式,有马头墙、小青瓦等特色元素。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就地取材、保暖隔热等特点。

3. 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优点,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之一。

4.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呈人字形,通风透气,适合热带雨林气候。

5. 藏族碉房:藏族碉房是一种石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具有厚重的墙体、高矮错落的屋顶等特点,是藏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

6. 苗族吊脚楼:苗族吊脚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悬于山腰或坡地,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

7.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这些民居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特色的民居汇总

独具特色的民居汇总

02
民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民居不同的居住使用功能。二、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本地区的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等。三、民居的一些装饰和材料反映了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习俗和审美意识。
在区域特点上,辽宁西部地区的民居多以囤顶为主。墙为青砖或青砖与毛石合砌、木架泥顶,多为南炕,屋顶上可以晾晒农作物。多为五间或三间,带东西厢房及门房。也有硬山顶的,分布在西北部山区。辽南地区降雨较多,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多为毛石墙体,也有青砖与毛石合砌。辽东与辽北民居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青砖墙体,也有草顶屋,泥墙,多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02
节约、坚固、防御性强
广东开平碉楼
数量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
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3、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
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02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
03
7、安徽省黄山市宏村
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牛”形布局 ,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中国古建筑实例

中国古建筑实例

中国古建筑实例1.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一座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始建于18世纪中期的清朝乾隆时期,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

2.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建于15世纪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这座宏伟的古建筑群中包含了数十个庭院和数百间建筑,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3. 雁翅楼:雁翅楼位于北京市南部,始建于10世纪北宋时期,是中国最早的砖木结构建筑之一。

由于建筑高度达到了30米以上,成为了北京地区的标志性古建筑。

4. 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的龙门山上。

这里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造诣最高的艺术殿堂之一,石窟中浮雕千姿百态,保存极为完好,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5. 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

在泰山山脉上,有数百处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如玉皇顶、天街、东岳庙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高峰。

6. 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用于防御外敌入侵。

长城位于中国北方,横穿山脉、平原和沙漠,全长超过万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7.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福建省的特色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南靖、永定和建阳等地。

这些土楼是由土坯、石灰和茅草构建的多层圆形或方形建筑,结构坚固,具有防御和居住功能。

8.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建于18世纪的清朝乾隆时期,园林内有精美的建筑、湖泊和花卉,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

9. 广东丽江书院:广东丽江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学府,位于广东省肇庆市。

这座书院建于公元977年,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的一所古代书院,用于培养士人和传播儒家文化。

10. 西安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唐朝时期的古建筑之一。

建于公元652年,塔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也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宗教圣地。

中国古建筑最美案例

中国古建筑最美案例

中国古建筑最美案例
1. 故宫:故宫是古代中国皇帝的居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建筑技术和装饰风格而著名。

2. 雁栖湖:雁栖湖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是清代清太和殿、政务、后苑等宫殿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3. 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市区西南方向,是中国古建筑和风景名胜之一,被誉为“五岳之首”。

4. 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楼阁建筑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化古迹。

5.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郊,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花园之王”。

6.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心,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7. 四川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水利文化遗产。

8. 眉山大佛:眉山大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之一。

9. 紫禁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皇宫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10. 雍和宫: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藏传佛教的文化遗产。

[宝典]中国著名的100座人文建筑你去过几个?

[宝典]中国著名的100座人文建筑你去过几个?

中国著名的100座人文建筑你去过几个?建筑是实用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博采众长,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迹。

有人说,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所在,是艺术的超高体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它与音乐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

它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组合、比例,如音乐变幻的旋律。

单独的建筑或者建筑群就是乐曲中的独唱、对唱、重唱和多声部的大合唱;建筑是砖石叠成的史书,一座座宫殿,一座座纪念馆,一座座追悼先人的祠堂,一座座古典园林,无不体现着它的文化特征、记录着历史的足迹。

走在历史与文化铸就的建筑中,触摸着那些斑驳的墙壁,仿佛看到了那段岁月,听见那段动人的传说;看着精美的雕刻、装饰,不禁使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建筑的飞檐翘角,犹如翱翔的羽翼;雕梁画栋的装饰,反映了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见证着曾经的繁华。

大好河山,您去过哪些地方?要不要重走人生路?一、最美的乡村民居1.永定土楼——建筑学上的奇葩2.凤凰吊脚楼——与水为邻3.肇兴侗寨——白云深处有人家4.开平碉楼——近代建筑博物馆5.喜洲白族民居——干净整洁的建筑6.丹巴藏寨碉楼——世界上最集中的古碉群7.赣南客家围屋——客家建筑的代表8.龙川徽派民居——“三雕”艺术中的代表9.西江千户苗寨——壮观的苗族村庄10.增冲鼓楼——侗寨第一楼11.哈尼族蘑菇房——正在消失的奇迹12.桃坪羌寨——坚不可摧的建筑13.山西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14.延安窑洞——革命的摇篮15.卓克基土司官寨——末代土司的衙署16.利川鱼木寨——天下第一土寨17.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干栏式的建筑二、最美的皇宫王府18.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宫19.拉萨布达拉宫——藏传佛教圣地20.北京恭王府——现存最大的一座王府21.丽江木府——与故宫齐名的南方宫殿22.桂林靖江王城——保存最好的明藩王府23.沈阳故宫——东北地区的皇宫三、最美的园林别墅24.北京颐和园——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25.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26.苏州拙政园——苏州园林的代表27.苏州留园——吴中第一名园28.扬州个园——以布局取胜29.无锡蠡园——范蠡和西施的幽会之所30.潍坊十笏园——北国小园之首31.东莞可园——岭南古典园林的珍品32.西藏罗布林卡——历代达赖喇嘛的的夏宫33.庐山别墅群——建筑艺术与幽美环境的完美结合34.鼓浪屿别墅群——园在海上,海在园中35.八大关别墅群——万国建筑博览园36.莫干山别墅群——清凉胜境四、最美的寺院古塔37.北京雍和宫——北京最大的喇嘛庙38.拉萨大昭寺——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9.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40.香格里拉松赞林寺——有“小布达拉宫”之誉41.甘南拉卜楞寺——世界上最大的喇嘛教学府42.武当山宫殿群——著名的道教建筑43.同心清真大寺——伊斯兰教的圣地44.张掖大佛寺——塞上名刹,佛国胜境45.五台山寺庙群——以白塔著称46.洛阳白马寺——白马驮经事已空47.韶关南华寺——六祖圆寂之地48.恒山悬空寺——以奇、悬、巧著称49.应县木塔——我国保存最好的木塔50.大理崇圣寺三塔——“文献名邦”的象征51.西安大雁塔——古都西安的象征52.吐鲁番苏公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存最大的古塔53.西双版纳曼飞龙笋塔——宛如玉笋五、最美的桥梁栈道54.河北赵州桥——天下第一桥55.北京卢沟桥——以石狮为胜56.泉州洛阳桥——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57.潮州广济桥——四大名桥之一58.泰顺廊桥——散布乡间的奇迹59.程阳风雨桥——凭栏聆听流水声60.广元明月峡栈道——古栈道的代表61.宁武悬崖古栈道——历经千年不朽六、最美的石窟牌坊62.敦煌莫高窟——“飞天”的故乡63.大同云冈石窟——我国三大石窟之一64.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65.麦积山石窟——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66.安徽棠樾牌坊——慈孝天下午双里67.四川隆昌牌坊群——鳞次栉比石坊68.澳门大三巴牌坊——澳门的标志七、最美的古代工程69.八达岭长城——万里长城的精华70.吐鲁番坎儿井——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71.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72.秦皇岛山海关——天下第一关73.四川都江堰——伟大的水利工程八、最美的庄园故居74.巩义康百万庄园——中国三大庄园之一75.烟台牟氏庄园——再现当年盛况76.江孜帕拉庄园——西藏贵族的庄园77.成都刘氏庄园——典型的地主庄园78.绍兴鲁迅故居——回忆先生当年79.乌镇茅盾故居——古镇里的精华80.奉化蒋氏故居——以山水见长81.沈阳张氏帅府——回忆少帅当年九、最美的祠坛教堂82.北京天坛——皇帝祭天之地83.北京太庙——明清皇家的祖庙84.曲阜孔庙——祭祀孔子的庙宇85.成都武侯祠——常使英雄泪满襟86.汨罗屈子祠——路漫漫其修远兮87.山西晋祠——山西的小江南88.广州陈家祠——百粤之祠89.圣?索菲亚大教堂——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90.北京天主教堂——拥有东西南北四处91.天津老西开教堂——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十、最美的名楼帝陵92.湖北黄鹤楼——极目楚天舒93.湖南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94.南昌滕王阁——秋水共长天一色95.清东陵与清西陵——满清王朝的皇陵96.北京明十三陵——明代皇陵最集中的地方十一、最美的现代建筑97.北京“鸟巢”——奥运会的主会场98.国家大剧院——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99.中华世纪坛——随时间旋转100.上海东方明珠——大珠小珠落玉盘去过的地方,用一生去好好品味;木有去过的地方,制订规划,明天就出发!。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8个,加介绍中国特色民居8个,介绍如下: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碉楼分布的并不密集,反而到处都是,呈现连绵不断的景象。

这里可以说是十分特色的民居,甚至可以说是特别的博物馆,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还折射出更多的东西来,是十分带有艺术美感的。

3、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4、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一般都是按照中国审美来建筑的,比如对称,还有四四方方的外形。

四合院一般建立自明朝,外形古朴,十分具有价值,不仅可以住更是可以收藏。

5、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丰富多样。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气势恢弘,体量庞大,建筑中心主要是宫殿和大殿。

其代表建筑有故宫、颐和园等。

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达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式建筑之一。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包括宫殿、园林和湖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二、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代表,其特点是注重平衡和谐,建筑风格简洁明快。

其代表建筑有少林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以黄色瓦片和红色墙体为主,寺内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建于唐代,高71米,是中国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

三、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存在,其特点是注重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拙政园、留园等。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著称。

留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灌溉系统而著名。

四、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

其代表建筑有四合院、土楼等。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住宅建筑,四周围合而成,中央是庭院。

土楼是中国福建省土楼群落的代表,其外墙采用厚土夯筑,内部则采用木结构,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让它们继续传承并成为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居介绍列表

中国民居介绍列表

中国民居介绍列表中国民居介绍列表一、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四合院由四栋建筑围合而成,通常围绕一个中心庭院布置。

这种建筑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古代家族的结构和价值观念。

四合院通常由主屋、配房、厢房和厨房组成,这样的布局使得封建社会里各个成员可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又可以共享家庭的生活和资源。

二、土楼土楼是中国福建省土族民居的代表。

它是一种以土和石为主要构建材料的建筑物。

土楼坚固耐用,外墙厚重,内部设有防御设施,如飞檐、暗道等,具有很高的防御性能。

土楼常常呈圆或方形,楼内设有多层,每层有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可供不同家族成员居住。

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土族人民的聚居和社会组织方式,也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三、木结构民居木结构民居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闽南等。

这种建筑形式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利用榫卯结构将木料拼装起来建造房屋。

木结构民居常常保持着自然的原始状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生态氛围。

同时,木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和保温性能,适应了南方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技术的精髓。

四、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土家族的传统民居。

它以高高的支柱将房屋悬空于山坡之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吊脚楼通常采用双层或多层的结构,下层作为养殖和储存物品的空间,上层用于居住。

吊脚楼具有很高的防洪和抗震能力,同时也为土家族人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展示了土家族人的勤劳智慧,也体现了他们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传统。

五、院落式建筑院落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官僚、贵族和富商的常用住宅形式。

它通常由一组房屋围合成一个庭院。

院落式建筑以尊重自然、注重私密性和通透性为设计理念,通过层层布局和错落有致的景观,创造出独特的居住环境。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富裕和文化素养,也体现了中式庭院文化的精髓。

各地古建筑特色介绍

各地古建筑特色介绍

各地古建筑特色介绍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古建筑特色,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

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建筑布局严谨,分为内廷和外庭两大部分,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外庭是皇室办公和日常事务处理的地方。

故宫建筑雄伟壮观,宫殿、楼阁、亭台、殿堂错落有致,其中最著名的建筑物包括午门、太和殿、乾清宫等。

故宫的特点是严谨、庄重,体现了尊贵、权威的皇宫氛围。

2.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唐代的古城墙之一,也是目前全球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

西安城墙全长14公里,高约12米,宽约15米,四个角上各有一座角楼。

城墙上还有城门和护城河。

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城防建筑的代表,其特点是高大、坚固,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的安全。

3.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历史名人祠庙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文廟之一、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也供奉了其他历史名人如刘备、张飞、关羽等。

武侯祠建筑传统古朴,布局宏伟,有前、中、后三进,其中最著名的是前庭的二进、三进,建筑风格古雅庄重。

武侯祠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四川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4.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娇语”。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精巧、细腻,以小巧玲珑的设计和精湛的园艺技巧著称。

苏州园林注重园林空间的布局和景观的隐现,建筑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著名的苏州园林包括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艺的高度结合。

5.徽州古城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南方古代民居建筑的杰作。

徽州古城的建筑以楼台为主,建筑形式独特、精美,多用青灰色的瓦片和黑色的彩绘木雕装饰。

古城的街道错综复杂,形成了狭窄的巷弄,宛如迷宫。

徽州古城的建筑特点是精巧、独特,体现了徽派建筑的优雅和精湛的工艺。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摘要:一、前言二、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三、各地区传统民居的具体形式四、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五、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正文:一、前言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不同地域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各具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各地区传统民居的具体形式以及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二、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1.合院式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布局严谨、轴线对称,注重家庭伦理和秩序。

2.天井式住宅:以徽州民居为代表,是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高墙窄巷、天井布局,强调私密性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3.窑洞:以陕西窑洞为代表,是中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利用黄土高原的地理条件,挖掘出的冬暖夏凉的居住空间。

4.吊脚楼:以贵州千苗山寨为代表,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依山而建、悬空支撑,适应山地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竹楼:以傣族竹楼为代表,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采用竹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轻盈、通风、环保,适应湿热气候。

三、各地区传统民居的具体形式1.华北地区:以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河北民居等为代表,注重轴线布局和家族观念。

2.华东地区:以徽州民居、江苏园林、上海石库门等为代表,强调天人合一的居住环境。

3.华南地区:以福建土楼、广东镬耳屋、客家围龙屋等为代表,注重防御性和宗族观念。

4.西南地区:以贵州吊脚楼、四川羌寨、云南竹楼等为代表,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5.西北地区:以陕西窑洞、甘肃庄窠、宁夏民居等为代表,充分利用地理条件,注重节能与环保。

四、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民居在建筑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都体现出当地文化特色。

中国各地建筑特色

中国各地建筑特色

中国各地建筑特⾊(⼀)、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门⼀般开在东南⾓,门内建有影壁,外⼈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为⽿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陆性季风⽓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较厚实。

中国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开在东南⾓,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座华丽的垂花门进⼊⽅正⽽⼤的内院,北⾯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房居住长辈和⽤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各房以“抄⼿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内蒙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草⽽居,每年⼤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蒙古包西南侧安门,帐顶有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

⽑毡⼀般为牧民⾃制,上⾯还有棕⾊⽑线缝的吉祥图案,有些⾻架和绳尾还系着五彩丝带,意喻五⾊经幡。

(三)、宁夏民居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少、温差⼤,⽓候严寒,⼤陆性⽓候特征明显,冬春⼲旱多风沙,盛⾏偏北风,故住宅⼀般不开北窗。

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坡和两⾯坡并存。

(四)、陕北民居(西北窑洞)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整个黄⼟⾼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代表性古代民居建筑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精选了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让您一饱眼福。

1.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

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2.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

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

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

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

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

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3.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国家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地理环境: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条件便利。

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家,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

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

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

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皇城相府已成为太行山上一朵绚丽的奇葩,黄河流域一颗璀灿的明珠。

4.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

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

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展室摆放的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其中《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写。

其中一张楠木顶子床,耗工1700多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用各种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等三十六幅图案,有十七个部分组成,拆开可以搬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环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顶子床中的精品。

康百万庄园为我们提供了研穷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5.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开平碉楼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

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

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防卫功能,其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7.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建于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该馆建立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宠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1965年,在原庄园主刘文彩的收租现场,雕塑家们将中国的传统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现代雕塑艺术结合起来,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中外闻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超级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对外展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该馆内的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开的“小姐楼”等内容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独特,是认识旧中国国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场所。

该馆馆藏文物27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耸立,大门两侧墙壁均有枪眼;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

老公馆是刘文彩先后霸占23户农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营建起来的。

刘文彩每撵走一户或几户农民就砌一堵墙,开一道门,修一座房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