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运动学图像(解析版)-2021届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02 运动图像-2021年高考物理12月月考分项汇编(二)(解析版)
![专题02 运动图像-2021年高考物理12月月考分项汇编(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a06027f61fb7360a4c653c.png)
2021年高考物理12月月考分项汇编(二)专题02匀变速直线运动1、(202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则在0~t1时间内()A.甲、乙均做加速运动B.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C.甲、乙位移相同D.甲的速度总比乙大【答案】C【解析】A.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乙都是做单向运动,经过的路程大小等于位移大小,故B错误;C.在0~t1时间内,甲、乙的起点和终点都相同,则位移相同,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乙的斜率先小于甲的斜率,再等于甲的斜率,最后大于甲的斜率,故甲的速度先比乙的大,再等于乙的速度,最后小于乙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2、(2021·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折线是物体甲运动的图象,直线是物体乙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7.5m/sC.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5m/s 2D.甲、乙两物体在距甲的出发点60m 处相遇【答案】AD 【解析】A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图像中可知甲一直朝着正方向运动,乙朝着负方向运动,故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A 正确;B .斜率表示速度,故甲在0-2s 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14020/2v m s ==然后静止,6-8s 又开始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2604010/2v m s -==B 错误;C .图线乙的斜率恒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 错误;D .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者相遇,故甲乙两物体在距甲的出发点60m 处相遇,D 正确;故选AD 。
3、(2021·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AB 两个同学进行体育运动,A 和B 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t =0时刻二者并排,AB 分别在2s 和1s 后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停下来。
专题02 物态变化-2023年中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2 物态变化-2023年中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3d317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7.png)
专题02 物态变化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题型一】温度【题型二】熔化和凝固【题型三】汽化和液化【题型四】升华和凝华【题型五】三个图像二、最新模考题组练【题型一】温度【典例分析】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答案】D【解析】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提分秘籍】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4.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变式演练】1.(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答案】C【解析】A.寒暑表的量程是-35~50℃,故A错误;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CD.由寒暑表的分度值和液柱指示刻度可知,寒暑表的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运动学的常见图像(解析版)--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
![运动学的常见图像(解析版)--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b4333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6.png)
运动学的常见图像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与v=v0+at有关的图像(1T-4T)目标2与x=v0t+12at2有关的图像(5T-8T)目标3与v2−v20=2ax有关的图像(9T-13T)目标4a-t图像(14T-17T)目标51v−x图像(18T-19T)【特训典例】一、与v=v0+at有关的图像1大同共享助力电动车既能方便市民出行,也可净化城市环境,减少尾气排放。
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某同学以公路上某一位置为原点,记录了甲、乙两位同学骑行电动助力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甲的图像t2前是曲线、t2后是直线,乙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0~t3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途中甲、乙只相遇一次,然后又分开C.全程甲的位移比乙的大D.途中有两个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答案】C【详解】A.v-t图像中,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甲同学在0~t1时间段内反向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t1时刻速度减为0,t1~t2时间段内正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t2~t3时间段内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3时刻速度减为0;乙同学在0~t1时间段内反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1时刻速度减为0,t1~t3时间段内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错误;BC.在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的位移,由图可知,能使两图线包围面积相同的时刻共有三个,且甲全程的位移大于乙的,B错误、C正确;D.v-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代表该时刻两物体共速,图中共有三个交点(包括t=0时刻),即有三个时刻速度相同,D错误。
故选C。
2质量为m的同学原地跳绳时,上下运动,其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为g。
则()A.0~t 0内,该同学的最大速度约为35gt 0B.0~t 0内,该同学上升的最大高度约为950gt 2C.该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9200mg 2t 0D.每跳一次,地面对该同学所做的功约为9200mg 2t 20【答案】C【详解】A .由图像可知,人向上加速和向下加速过程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对称性,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用时310t 0,则其0~t 0内,最大速度为v m =g ⋅310t 0=310gt 0,A 错误;B .0~t 0内,该同学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310t 0内的位移h =12v m ⋅310t 0=12⋅310gt 0⋅310t 0=9200gt 02,B 错误;C .该同学在一个周期内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 =mgh =9200mg 2t 02则该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P =W t 0=9200mg 2t 0,C 正确;D .人没有在地面支持力方向发生位移,地面对人不做功,D 错误。
查补易混易错点04 运动学图像(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4 运动学图像(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3a92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0.png)
C. D.
【答案】BC
【解析】
A.该图中,甲乙在t0时刻之前位移没有相等的时刻,即两人在t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选项A错误;
B.该图中,甲乙在t0时刻之前图像有交点,即此时位移相等,即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选项B正确;
C.因v-t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则甲乙在t0时刻之前位移有相等的时刻,即两人能再次相遇,选项C正确;
A.动力车的初速度为20 m/s
B.刹车过程动力车 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8 s
D.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8 s,动力车的位移为40 m
【答案】AD
【解析】
AB.由图可得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 at2,得 ,对比可得,v0=20m/s,a=-5m/s2.即刚刹车时动力车的速度大小为20m/s,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故A正确,B错误.
A. B. C. D.
【答案】BD
【解析】
A.此图是速度图像,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中途不可能出现甲乙船头并齐,故A错误;
B.此图是速度图像,由图可知,开始丙的速度大,后来甲的速度大,速度图像中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以判断在中途甲、丙位移会相同,所以在中途甲丙船头会并齐,故B正确;
1.v--t图象
(1)如果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这样的直线运动,其v-t图象为一直线;反之,也可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甲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图乙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a=k(斜率).可从图象上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由图甲可知
2019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重点新题精选专题02运动图象1
![2019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重点新题精选专题02运动图象1](https://img.taocdn.com/s3/m/6f3a11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3.png)
2021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重点新题精选专题02运动图象1.〔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期末〕质点做直线运动时旳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旳关系如下图,该图线旳斜率为k,图中斜线局部面积S,以下说法正确旳是A.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旳快慢B.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旳大小C.面积S表示t1- t2旳过程中质点速度旳变化量D.面积S表示t1- t2旳过程中质点旳位移2.〔2021深圳市南山区期末〕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旳是〔g取10m/s2〕3.〔2021北京市东城区联考〕如图2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旳v-t图像,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旳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旳是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4s内通过旳路程为4m,而位移为零C.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样4. (2021安徽省六校教学研究会联考) 1845 年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斯·托克斯〔S〕研究球体在液体中下落时,发现了液体对球体旳粘滞阻力与球旳半径、速度及液体旳种类有关,有F=6πηrv,其中物理量η为液体旳粘滞系数,它与液体旳种类及温度有关.如下图,现将一颗小钢珠由静止释放到盛有蓖麻油旳足够深量筒中.以下描绘小钢珠在下沉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 关系旳图象,可能正确旳是〔〕答案:D5.〔2021上海市奉贤区期末〕一物体运动旳速度随时间变化旳关系如下图,根据图像可知〔〕〔A〕4s内物体在做曲线运动〔B〕4s内物体旳速度一直在减小〔C〕物体旳〔D〕4s内物体速度旳变化量旳大小为8m/s6. 〔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期末〕质量相等旳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一样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场下落,由于两物体旳形状不同,运动中受到旳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0时刻,两物体旳速度图象如下图.那么以下判断正确旳是A.t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旳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物体受到旳空气阻力B.t0时刻之前,甲物体中间时刻速度大于乙物体平均速度C.t0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高度D.t0时刻之前甲下落旳高度总小于乙物体下落旳高度7.〔2021山东省临沂市质检〕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屡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m〕,预示着可以征服全球99.8%旳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旳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场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内全过程旳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像〔b〕,如图示那么有A.〔a〕图中h3代表本次最大深度,应为6.0m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C.潜水员感到超重现象应发生在3-4min和6-8min旳时间段内D.整个潜水器在8-10min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3-4min和6-8min旳时间段内,C正确;在8-10min时间段内潜水器受到重力之外旳其他力旳作用,其他力做功不为零,所以机械能不守恒,D错误.8.〔2021四川省宜宾市一诊〕如图3所示,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场沿同一直线运动旳两个质量相等旳物体I、II旳v-t0〜t2时间内,以下说法中正确旳是A. 物体I 所受旳合外力不断增大,物体II 所受旳合外力不断减小B. I 、II 两个物体旳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22v vC.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D. 物体II 所受旳合外力所做旳功大于物体I 所受旳合外力所做旳功9. 〔2021广东汕头市期末〕如图,实线记录了一次实验中得到旳运动小车旳 v- t 图象,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以下表述正确旳是A. 小车做曲线运动B.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C.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旳加速度比实际小D. 在0-t 1旳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旳平均速度比实际旳小10.〔2021上海市闵行区期末〕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在运动中受到旳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以下关于物体运动旳速度v随时间t变化旳图像中,可能正确正确旳是〔〕答案:C解析: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在运动中受到旳空气阻力大小不变,物体运动旳速度v随时间t变化旳图像中,可能正确正确旳是C. 11.(2021北京房山区期末) 某人在静止旳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旳淤泥中某一深度处.假设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那么最能近似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旳速度与时间关系旳图象是、答案:D解析:最能近似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旳速度与时间关系旳图象是D.12、〔2021江苏四星高中调研〕一个质点由静止开场沿直线运动,速度v随位移s变化旳图线如下图,关于质点旳运动以下说法正确旳是〔〕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旳加速运动D.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旳加速运动13、〔2021安徽省太湖期末〕a、b两物体从同一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v—t图象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旳是〔〕A.当t=5 s时,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B.当t=10 s时.a、b两物体间距最大C.当t=1 5 s时,b物体在a物体旳前面D.当t=20 s时,a、b两物体第二次相遇答案:D解析:当t=10 s时.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选项AB错误;当t=1 5 s时,b物体在a物体旳后面,当t=20 s时,a、b两物体第二次相遇,选项D正确C错误.14〔2021广东省佛山市质检〕.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旳运动图象如右图所示,以下相关判断正确旳是A. 30~36秒处于超重状态B. 30~36秒旳加速度较0~10秒旳大C. 0~10秒与30~36秒平均速度一样D. 0~36秒提升了36m15.〔2021上海市金山区期末〕质量为lkg旳小球从空中某处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旳关系如下图,那么〔〕〔A〕小球下落时离地面旳高度为旳路程为〔C〕小球第一次反弹后旳加速度大小为10m/s2〔D〕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速度旳变化量旳大小为2m/s16.〔2021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测试〕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旳旳运动小车旳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那么〔〕A.小车运动旳最大速度约为m/sB.小车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小车旳位移一定大于6mD.小车做曲线运动17.〔2021四川自贡一诊〕一辆汽车在平直旳公路上从静止开场运动,先后经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顿.从汽车启动开场计时,下表记录了汽车某些时刻旳瞬时速度,根据数据可判断出汽车运动旳v —t 图象是〔 〕时刻/s速度/〔M·S〕12 12答案:.C解析:根据数据可判断出汽车运动是先做加速度为3m/s 2旳匀加速运动,4s 时速度到达12m/s ,做匀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大小为6m/s 2旳匀减速运动,汽车运动旳v —t 图象是C.18.〔2021河南偃师高中月考〕某汽车在沿直线刹车旳过程中,其加速度逐渐增大,以下各图中能反映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关系旳是19.〔2021衡水中学调研〕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场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旳两个物体A 、B 旳速度图象如图实线所示.在0-t 0时间内,以下说法中正确旳是〔 〕A .A 物体旳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B .B 物体旳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C .A 、B 物体旳位移都不断增大D .A 、B 两个物体旳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12()2v v20. 〔2021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某物体运动旳v -t 图象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旳是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旳加速度是一样旳C.物体在4 s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5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21(8分)〔2021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一物体沿一直线从静止开场运动且同时开场计时,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旳关系图线〔a-t图〕如下图,求:〔1〕物体在第4s末旳速度;〔2〕物体在前3s内旳位移;〔3〕物体在第4s内旳位移.21.〔10分〕〔2021上海市浦东新区期末〕质量m=1kg旳滑块受到一个沿斜面方向旳外力F作用,从斜面底端开场,以初速度v0=/s 沿着倾角为37°足够长旳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旳动摩擦因数为μ.利用DIS实验系统进展测量,得到滑块向上滑动过程中,一段时间内旳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旳大小;〔2〕滑块所受外力F;〔3〕当滑块到最高点时撤除外力,此后滑块能否返回斜面底端?假设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离斜面底端旳距离.假设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旳速度.解:〔1〕222.4/15/0.16v a m s m s t ∆===∆ 〔2分〕 〔2〕设F 沿斜面向上,那么sin cos mg mg F maθμθ--= 〔2分〕。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7b12490c69ec3d4bb750e.png)
图像专题: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S-T图像和V-T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
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
比如S-T图像中,S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
比如S-T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点多远。
再比如,V-T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
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
比如,从S-T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
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
同样,V-T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
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
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
比如,V-T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
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
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
如果时间为t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
比如,S-T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1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图像应是图应是( )2.图为P、Q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t1前,P在Q的前面B. 0~t1,Q的路程比P的大C. 0~t1,P、Q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P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3.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加速度相等4.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C的平均速度最小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SABCt v v 0 t O v 5.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 .不能确定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7.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 )A. 2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 4s 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C. 3s 末与5s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8s 内物体的位移为零8. 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9.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下列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 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随时间减小B . ,a 随时间增大C . ,a 随时间减小D . ,a 随时间减小 10. a 和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1时刻: ( )A .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B. 它们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a 的速度比b 的速度大D. b 的速度比a 的速度大11.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 则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高度为3 mC.两个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都为10 m/s2D.两个过程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t V O 20v v v +>20v v v +>20v v v +<2v v v +=参考答案:图像专题:1.C 2.AC 3.AC 4.C 5.C 6.A 7.CD 8.C 9.C 10.BD 11.AC。
物理高考专题 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解析版)
![物理高考专题 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74e31b9b6648d7c0c74626.png)
尖子生的自我修养系列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运动学问题单独考查的命题概率较小,更多的是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作为综合试题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
如果单独作为考查点命制计算题,则往往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问题,或者是一个物体的多过程、多情景的实际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分析物理过程,作好运动示意图或运动图像,弄清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各阶段运动量间的联系,是寻找解题途径的关键。
运动示意图运动示意图就是根据文字叙述而画出的用以形象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种简图(或草图)。
同时在图上标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状态量和位移、时间等过程量。
运用运动示意图解题时,要分过程恰当选取运动学规律列方程,同时注意各过程间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及速度关系,列出相应的辅助方程,再将各式联立求解,便可得出结果。
[例1] 一个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面系着一个重物,当气球上升到下面的重物离地面217 m 时,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不计空气阻力,问从此时起,重物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重物着地时的速度多大?(g 取10 m/s 2)【解析】绳子未断时,重物随着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绳子断后,由于惯性,物体将在离地面217 m 处,以4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
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重物由O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h 1=v 022g =0.8 mt 1=v 0g=0.4 s重物由A →B 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h =12gt 22可解得:t 2=2(h 1+h )g=6.6 s , 故从绳子断到重物落地的总时间t =t 1+t 2=7 s重物落地时的速度v =gt 2=66 m/s 。
【答案】7 s 66 m/s[例2] (2020·武汉模拟)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所示。
重难点15 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图像问题—2021年高考物理专练(新高考版)(解析版)
![重难点15 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图像问题—2021年高考物理专练(新高考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14bce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c.png)
2021年高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5 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图像问题【知识梳理】(1)x -t 图象和v -t 图象都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分别反映了做直线运动时的物体的位移(位置)x 和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2)通过x -t 图象可以知道某时刻运动物体的位置,以及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情况,通过v -t 图象可以知道某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以及在这一时刻的运动情况;(3)在x -t 图象中,若图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图线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的运动速度,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对应时刻的运动速度;(4)在v -t 图象中,若图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的加速度,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对应时刻运动的加速度。
(5)几种特殊、相同形状的x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比较。
x -t 图象v -t 图象①表示从参考点开始的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①表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④交点横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相对参考点的位移 ④交点表示三个运动质点速度相同的时刻 ⑤t 1时刻物体相对参考点的位移为x 1 ⑤t 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 1,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 纵截距表示初始位置 横截距表示回到参考点的时刻纵截距表示初速度 横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6)常见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的比较。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讲】-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讲】-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57f4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9.png)
专题01力与直线运动【要点提炼】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技巧(1)常用方法①基本公式法,包括v t 2=x t =v 0+v2,Δx =aT 2。
②v t 图象法。
③比例法:适用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逆向思维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反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条件:前后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
2.物体的直线运动(1)条件:所受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2)常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
3.动力学问题常见的五种模型(1)等时圆模型(图中斜面光滑)(2)连接体模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F N =m 2·Fm 1+m 2,有无摩擦都一样,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3)临界模型两物体刚好没有相对运动时的临界加速度a =g tan α。
(4)弹簧模型①如图所示,两物体要分离时,它们之间的弹力为零,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分离前整体分析,分离后隔离分析。
②如图所示,弹簧长度变化时隔离分析,弹簧长度不变(或两物体运动状态相同)时整体分析。
(5)下列各情形中,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4.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由静止释放的物体,若能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同向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则加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必与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相等,且等于传送带在这个过程中位移的一半。
在倾斜传送带(倾角为θ)上运动的物体,动摩擦因数与tanθ的关系、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与传送带速度方向的关系是决定物体运动情况的两个重要因素。
5.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问题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关注:两个接触面(滑块与滑板之间、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外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若外力作用在下面物体上,随着力的增大,两物体先共同加速,后发生相对滑动,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下面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2 运动学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7b7c9eb04afe04a1b071de88.png)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2 运动学图像【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一)tx-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3)(二)tv-图像的理解 (4)热点题型二两类常规运动图象的区分 (7)热点题型三运动学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9)类型一根据题目情景选择运动图象 (9)类型二根据图象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10)类型三图像的转换 (12)热点题型四“四类非常规运动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14)类型一a-t图象 (14)类型二xt-t图象 (15)类型三v2-x图象或x-v2图象 (17)类型四x-v图象 (18)【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点两线交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相同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速度相同面积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无意义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截距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位移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速度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加速度2.三点说明(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解题方法】运动学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x 图像的理解及应用(一)t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1)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2)位移图象描述的是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Δx.【例1】(2020·湖北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等八校第一次联考)A、B两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A是顶点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B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A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B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前3 s内,质点A比B向前多前进了9 mD.在3 s前某时刻质点A、B速度相等【变式1】(多选)(2019·福建漳州二模)某个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象(抛物线)如图所示,P(2 s,12 m)为图线上的一点。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练】-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练】-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693b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8.png)
专题01力与直线运动一、单选题1.(2022·河南·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
如图所示,这可以大致表示实验过程,图中各个小球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认为相等,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用图甲的实验,可“减弱”重力的作用,放大时间,便于观察B.只要测量出图丁中相邻两小球球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C.该实验中将自由落体运动改为在斜面上运动是为了缩短时间,便于测量位移D.从图甲到图丁,通过逐渐增大斜面倾角,最后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从而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
已知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平方成正比,重力加速度为g。
则乒乓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小值、最大值为()A.0,4g B.0,5g C.g,4g D.g,5g乒乓球最终匀速运动时,速度为1,则21mg kv =此时的动能m 5a g=故选B 。
3.(2022·湖南·长沙一中一模)如图所示,将一盒未开封的香皂置于桌面上的一张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香皂盒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香皂盒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若本实验中,1100g m =,25g m =,0.2μ=,香皂盒与纸板左端的距离0.1m d =,若香皂盒移动的距离超过0.002m l =,人眼就能感知,忽略香皂盒的体积因素影响,g 取10m/s 2;为确保香皂盒移动不被人感知,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是()A .0.72NB .0.92NC .1.22ND .1.42N【答案】D 【详解】香皂盒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1m g m a μ=解得212m/s a =对纸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222F m g m m g m a μμ--+=为确保实验成功,即香皂盒移动的距离不超过l =0.002m ,纸板抽出时香皂盒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2l x x =+由题意知13a a =1132a t a t =代入数据联立求得1.42NF =故选D 。
备战2021高考物理(全国通用)-运动学模块基础考点必练-运动图像(二)(含答案)
![备战2021高考物理(全国通用)-运动学模块基础考点必练-运动图像(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d40e8453610661fd9f4a3.png)
备战2021高考物理(全国通用)-运动学模块基础考点必练-运动图像(二)共:15题共:30分钟一、单选题1.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在0~5s内的位移大小为10mB.质点在10s末离出发点最远C. 质点在整个0~12s内的运动过程中,10~12s内的加速度最大D. 质点在0~8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2.如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B. ~时间内物体静止C. 0~时间内速度的方向都相同D. 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积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0~2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5~6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C. 4~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 0~2s和5~6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4.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A.在0到1 s时间内,该质点的平均速率为零B.在0到1 s时间内,t=1s时该质点回到出发点C. 在0到1 s时间内,t=1s时该质点瞬时速度为零D. 在0到1 s时间内,t=0.5s时该质点离出发点最近5.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在0~t1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平均速度最大B. 乙的平均速度最小C. 三者的平均速度相同 D. 乙的平均速度最大6.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一时间(t)图像和速度(v)一时间(t)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丁两车做曲线运动,乙、丙两车做直线运动B.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C. 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D. 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7.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A.t2到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t1时刻a车与b车速度相同C. b车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 t1到t2时间内有一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8.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地点出发,A,C 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t = 4 s时,A,C两物体相遇C. t = 4 s时,A,B两物体相遇D. t = 2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二、多选题9.雨雪天气时路面湿滑,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如图所示为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在两种路面紧急刹车时的v-t图像,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s。
统考版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闯关导练热点2直线运动及图象含解析
![统考版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闯关导练热点2直线运动及图象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fa4147cc22bcd126ff0cdd.png)
热点2 直线运动及图象一、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题,6~9题为多项选择题)1.[2020·山东聊城市期末]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若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11:5,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则( )A.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 sB.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1-x2=15 mC.物体运动的时间为7 sD.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2.[2020·山东淄博市二模]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0时间内,乙车一直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t=t0时,甲、乙两车恰好相遇C.t=2t0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D.0~2t0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3.[2020·广东揭阳市第二次模拟]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劳特布伦嫩跳伞区是全球最美的跳伞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了无数跳伞爱好者汇聚此地.某日一跳伞爱好者以5 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 m时掉了一颗扣子,则跳伞爱好者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取10 m/s2)( )A.2 s B. 2 sC.1 s D.(2-2) s4.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5 s内的位移比第14 s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B.小球的加速度为0.1 m/s2C.小球第15 s初的速度为2.8 m/sD.小球第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2 m/s5.[2020·山西晋城市第一次模拟]一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从t =0时刻开始运动,在0~6 s 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刻相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车的出发点相同B .t =2 s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两车在3~6 s 之间的某时刻再次相遇D .t =0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t =6 s 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6.[2020·西藏山南二中一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辆小车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甲、乙相遇B .t 2时刻丙、丁相遇C .甲和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7.[2020·河南洛阳市质检]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 v 02gB. v 0g C. 3v 0g D. 3v 02g8.[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第一次诊断]某天早上浓雾天气中道路能见度只有30 m ,且路面湿滑.一辆小汽车以18 m/s 的速度自中华路由南向北行驶,通过某路段时,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卡车正以6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于是,司机鸣笛示警同时紧急刹车,但路面湿滑,只能以大小为2 m/s 2的加速度减速行驶.前车接到示警于2 s 后以2 m/s 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前、后车因都采取了必要的加、减速运动,所以不会追尾B.前、后车虽采取了加、减速运动,但加速度过小,仍会发生追尾事故C.在前车开始加速时,两车相距仅有9 m的距离D.两车距离最近只有2 m9.[2020·陕西第二次质检]A、B两小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车的x t图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第7 s末图线处于最高点,B 车的图线为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车的初速度为7 m/sB.A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A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49 mD.10 s末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较大二、非选择题10.[2020·福建宁德市质量检查]我国科技已经开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某天,小陈叫了外卖,外卖小哥把货物送到他家阳台正下方的平地上,小陈操控小型无人机带动货物,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货物又匀速上升53 s,最后再匀减速1 s恰好到达他家阳台且速度为零.货物上升过程中,遥控器上显示无人机在上升过程的最大速度为1 m/s,高度为56 m.货物质量为2 kg,受到阻力恒为其重力的0.02倍,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无人机匀加速上升的高度;(2)上升过程中,无人机对货物的最大作用力.11.[2020·全国卷Ⅰ,24]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可用F=kv2描写,k为系数,v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v 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质量为1.21×105 kg时,起飞离地速度为66 m/s;装载货物后质量为1.69×105 kg,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k值可视为不变.(1)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2)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1 521 m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12.[2020·河南郑州一模]新能源环保汽车在设计阶段要对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某次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中,如图甲显示的是牵引力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但由于机械故障,速度传感器只传回了第25 s以后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1 500 kg,若测试平台是水平的,且汽车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所受阻力恒定.(1)18 s末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前25 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热点2 直线运动及图象1.答案:B解析:把此过程看成反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x 2=12at 22=12×1×52m =12.5 mx 1=12at 2-12a (t -5 s)2=5t -12.5 (m) x 1x 2=5t -12.512.5=115解得t =8 s ,A 、C 错误;Δx =x 1-x 2=5t -25(m)=15 m ,B 正确;v =at =8 m/s ,D 错误.2.答案:D解析:0~t 0时间内,乙车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减小,故选项A 错误;在t =t 0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则此时两车相距最远,故选项B 、C 错误;由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2t 0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的位移,则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选项D 正确.3.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扣子做初速度为5 m/s 、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落地时位移为10 m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有:10 m =5 m/s×t 1+12×10 m/s 2×t 21,解得扣子落地时间:t 1=1 s ;跳伞爱好者匀速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跳伞爱好者落地时间t 2=h v =105s =2 s ,所以跳伞爱好者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Δt =t 2-t 1=1 s ,故选C.4.答案:C解析:由Δx =aT 2得a =Δx T 2=0.212 m/s 2=0.2 m/s 2,第15 s 末的速度为v 15=at 15=0.2×15m/s =3 m/s ,则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v 152=32m/s =1.5 m/s ,故A 、B 错误;小球第15 s 初的速度即为第14 s 末的速度,v 14=at 14=0.2×14 m/s=2.8 m/s ,故C 正确;小球第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4.5 s 的瞬时速度,v 14.5=at 14.5=0.2×14.5 m/s=2.9 m/s ,故D 错误.5.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得,0~3 s 内,乙的位移为12×(2+0.5)×3 m=3.75 m ,甲的位移为12×(2+4)×2 m+12×(4+3)×1 m=9.5 m ,二者在t =0时刻相距9.5 m -3.75 m =5.75 m ,选项A 错误;3~6 s 内,乙的位移为-12×(1+0.5)×1 m=-0.75 m ,甲的位移为12×3×3 m=4.5m ,t =6 s 时二者相距4.5 m +0.75 m =5.25 m ,所以t =0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t =6 s 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选项D 正确;t =0时两车间距大于t =2 s 时两车间距,选项B 错误;两车在3~6 s 之间距离越来越大,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C 错误.6.答案:AD解析:t 1时刻,甲、乙位于同一位置,即相遇,故A 正确;0~t 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若它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丁在丙的前方,没有相遇,故B 错误;甲图线的斜率恒定不变,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速度—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即丙匀加速运动,丁匀速运动,故C 错误,D 正确.7.答案:BC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v 0a ,得t =v 0g 或t =3v 0g,故B 、C 正确.8.答案:AD解析:设经时间t 两者共速,则18-2t =6+2×(t -2),解得t =4 s ,此时间内后车的位移x 1=18×4 m-12×2×42 m =56 m ,前车的位移:x 2=6×2 m+6×2 m+12×2×22m =28 m ,因x 2+30 m>x 1,可知两车不会追尾,此时两车的距离为28 m +30 m -56 m =2 m ,选项A 、D 正确,B 错误;在前车开始加速时,两车相距x 0=(30+6×2) m-(18×2-12×2×22) m =10 m ,选项C 错误.9.答案:BC解析:A 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A 车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由题图可知t =7 s 时,速度为零,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 7=v 0-7a =0,根据图象和运动学公式可知t =10 s 时的位移为x 10=40 m -0=40 m ,x 10=v 0t -12at 2=10v 0-50a ,联立解得a =2 m/s 2,v 0=14 m/s ,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A 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7=v 0+02t =14+02×7 m=49 m ,故选项C 正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10 s 末两车相遇时B 车的速度大小为v B =⎪⎪⎪⎪⎪⎪Δx Δt =4 m/s ,A 车的速度为v A =v 0-at =-6 m/s ,则10 s 末两车相遇时,A 车的速度较大,故选项D 错误.10.答案:(1)2.5 m (2)20.8 N解析:(1)无人机匀速上升的高度:h 2=vt 2,无人机匀减速上升的高度:h 3=v2t 3,无人机匀加速上升的高度:h 1=h -h 2-h 3,联立解得:h 1=2.5 m.(2)货物匀加速上升过程:v 2=2ah 1,货物匀加速上升的过程中,无人机对货物的作用力最大,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 -mg -0.02mg =ma ,联立解得:F =20.8 N.11.答案:(1)78 m/s (2)2.0 m/s 239 s解析:(1)设飞机装载货物前质量为m 1,起飞离地速度为v 1;装载货物后质量为m 2,起飞离地速度为v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飞机起飞离地应满足条件m 1g =kv 21① m 2g =kv 22②由①②式及题给条件得v 2=78 m/s③(2)设飞机滑行距离为s ,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 22=2as ④ v 2=at ⑤联立③④⑤式及题给条件得a =2.0 m/s 2⑥t =39 s⑦12.答案:(1)26 m/s (2)608 m解析:(1)由图甲知18 s 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恒定,又汽车受到的阻力始终恒定,故18 s 后汽车受到的合力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或匀速运动,由图乙可知,18 s 后汽车做匀速运动,此时牵引力为F 3=1.5×103N以牵引力方向为正方向,由平衡条件知,阻力为F f =-F 3=-1.5×103N 0~6 s 内,牵引力为F 1=9×103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f =ma 1,代入数据解得a 1=5 m/s 26 s 末汽车的速度为v 1=a 1t 1=30 m/s 在6~18 s 内,牵引力为F 2=1×103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F f =ma 2,解得a 2=-13 m/s 218 s 末汽车的速度为v 2=v 1+a 2t 2=26 m/s. (2)汽车在0~6 s 内的位移为x 1=12v 1t 1=90 m在6~18 s 内的位移为x 2=t 2·v 1+v 22=336 m在18~25 s 内的位移为x 3=v 2t 3=182 m 故汽车前25 s 内的位移为x =x 1+x 2+x 3=608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2 运动学图像【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一)tx-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3)(二)tv-图像的理解 (4)热点题型二两类常规运动图象的区分 (7)热点题型三运动学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类型一根据题目情景选择运动图象 (9)类型二根据图象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9)类型三图像的转换 (12)热点题型四“四类非常规运动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14)类型一a-t图象 (14)类型二xt-t图象 (15)类型三v2-x图象或x-v2图象 (17)类型四x-v图象 (18)【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2.三点说明(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解题方法】运动学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一)t x 图像的理解及应用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1)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2)位移图象描述的是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 的变化量Δx .【例1】(2020·湖北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等八校第一次联考)A 、B 两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A 是顶点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B 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 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点A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质点B 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前3 s 内,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9 mD .在3 s 前某时刻质点A 、B 速度相等 【答案】C【解析】质点A 的运动方程为x =12at 2,则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2 m/s 2,故A 正确;B 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质点B 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B 的速度为v =Δx Δt =9-33m/s =2 m/s ,故B 正确;在前3 s 内,质点B 的位移为6 m ,质点A 的位移为9 m ,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3 m ,故C 错误;t =1 s 时刻,质点A 的速度为2 m/s ,质点B 以v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正确.【变式1】(多选)(2019·福建漳州二模)某个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象(抛物线)如图所示,P (2 s,12 m)为图线上的一点。
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4 m)。
已知t =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t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6 m/s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D .0~1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4 m【答案】AC【答案】由于位移—时间图象为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已知v 0=8 m/s ,时间t =2 s 时的位移为x =12 m ,代入解得a =-2 m/s 2,则图线对应的函数为x =8t -t 2,即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故A 、C 正确;t =2 s 时质点的瞬时速度为v 2=v 0+at =8 m/s -2×2 m/s =4 m/s ,故B 错误;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0~1 s 内质点的位移x 1=8×1 m -12×2×12 m =7 m ,故D 错误。
【变式2】(2020·青岛二模)A 、B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 s 时A 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 .0~6 s 内B 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 .0~5 s 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 .0~6 s 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D【解析】A 物体的x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v A =Δx Δt =-2-46 m/s=-1 m/s ,故选项A 错误;0~6 s 内B 物体的x t 图线的斜率增大,则B 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故选项B 错误;0~5 s 内,A 物体的位移Δx A =-1 m -4 m =-5 m ,B 物体的位移Δx B =-1 m -(-4 m)=3 m ,所以A 、B 两物体在0~5 s 内位移不相等,则平均速度不相等,故选项C 错误;0~6 s 内,A 物体的位移Δx ′A =-2 m -4 m =-6 m ,B 物体的位移Δx ′B =2 m -(-4 m)=6 m ,则|Δx ′A |=|Δx ′B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则在0~6 s 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选项D 正确。
(二)t v 图像的理解理解v -t 图像的注意点(1)运动方向的改变:速度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表示运动方向发生改变.(2)两物体的初始位置:对t =0时两条vt 图线不相交,并不表示两物体初始位置不同,位置是否相同应根据题干条件判定.(3)运动加速度:从图线的斜率得到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4)运动的位移: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一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第四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例2】(2020·广州惠州调研)一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在0-t 1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在0-t 1时间内,汽车的位移等于v 1t 1C .在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D .在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答案】D【解析】:A 、根据速度图象可知,在0-t 1时间内,汽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大小,根据图象可知,在0-t 1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小于v 1t 1,故B 错误;CD 、若t 1-t 2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其平均速度为v 1+v 22,而汽车的实际位移小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变式1】2017年8月28日,第十三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在天津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进行,重庆选手施廷懋以总成绩409.20分获得跳水女子三米板冠军.某次比赛从施廷懋离开跳板开始计时,在t 2时刻施廷懋以速度v 2入水,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2时间内,施廷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B .在t 1~t 3时间内,施廷懋先沿正方向运动再沿负方向运动C .在0~t 2时间内,施廷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v 22D .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22【答案】:C【解析】:选C.v -t 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在0~t 2时间内,施廷懋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A 错误;运动方向由速度的正负决定,横轴下方速度为负值,施廷懋沿负方向运动,横轴上方速度为正值,施廷懋沿正方向运动,在t 1~t 3时间内,施廷懋一直沿正方向运动,B 错误;0~t 2时间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知,施廷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v 22,C 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而加速度变化时,平均速度大小应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解.若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做匀减速运动,则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22,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的实际位移小于她在这段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故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的平均速度小于v 22,D 错误. 【变式2】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解析】:选A.根据v -t 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 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 乙,选项C 错误;根据v =xt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v 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 乙,选项A 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 2、末速度为v 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选项B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大小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 【变式3】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为5m/sB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C .小球是从5m 高处自由下落的D .小球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为2m/s 【答案】B【解析】:反弹后速度竖直向上,为负,所以反弹后的速度为-3m /s ,A 错误;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弹起后的负向位移为:x =0.3×3×12=0.45m ,下落时位移为正,故下落高度为h =12×0.5×5=1.25m ,B正确C错误;小球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为Δv=(-3)-5=-8m/s,D错误.热点题型二两类常规运动图象的区分【题型要点】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0~6 s时间内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0~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C.乙在0~6 s时间内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0~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图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