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钢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TRIP钢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TRIP钢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TRIP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校上海大学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 08125239

姓名南冬磊

指导教师符仁钰

TRIP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南冬磊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5239)

摘要:简述了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论述了TRIP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性能,介绍了生产TRIP钢的两种典型工艺:热轧、冷轧,分析了影响TRIP效应的因素。最后,对TRIP钢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TRIP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Current Research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IP Steel

NAN Dong-le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08125239)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condition of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 steel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RIP steel were described. The two typical process of the TRIP steel produc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RIP effect were analyzed. Finally,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RIP steel was forecast.

Key Words: TRIP Stee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环境、能源、安全等要求的提高,需要汽车轻量化[1,2]。研究表明[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质量每减轻10% ,则油耗可下降8%—10% ;而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又要增加主动与被动安全措施,这将增加汽车的质量,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如双相钢、TRIP钢、M 钢、TWIP钢、含硼超高强度钢等。图1[4]显示了各类汽车用板的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关系,从中可看出,随着强度的提高断后伸长率下降。与常规高强度钢板(HSLA、CMn、IS、BH和HSSIF)相比,以双相钢(DP)、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和马氏体钢(M)为代表的相变强化钢板系列则拥有高的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其中又以TRIP钢最受青睐,

TRIP 钢板的金相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当钢板受到外加应力(如冲压成形)时,在应力集中区域的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使该区域的强度提高,这种变化延迟了这个区域的进一步变形,因而使均匀伸长率和总伸长率的数值升高,提高了钢板的塑性和强度,从而改善了成形性能和抗撞性能,满足了汽车形状复杂零件的成形、减重和安全的要求。TRIP 钢的研制成功为解决强度和塑性的矛盾提供了方向,它也成为近年来汽车用钢板的一大热点。从我国的钢板生产情况看,目前汽车钢板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汽车所用钢板的三分之一和优质钢均需进口。国产轿车板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0%,在轿车用钢板中,35%~40%冷轧板需要进口,镀锌板几乎全部需要进口。目前,国内汽车用钢板生产厂家主要有宝钢、武钢和鞍钢,尤其是宝钢和武钢在生产汽车钢板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生产出了多种汽车钢板,包括热轧低碳钢板、热轧结构用钢板(汽车结构用钢板、汽车大梁用钢板、汽车传动轴用钢板等)

、冷轧低碳及超低碳钢板、

冷轧碳素结构钢板、含磷高强度钢板、冷轧车轮用钢板、热镀锌和电镀锌钢板等。宝钢近三年来在高强度钢生产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了TRIP600等钢板,与传统汽车用钢相比,TRIP钢具有高的强度和塑性的结合,优势十分明显。TRIP钢是一种先进的高强度钢,具有良好的塑性,能冲制出形状复杂的零件。与其他冲压用钢板相比,具有良好的加工硬化和烘烤硬化性能,采用它制造车身零件可以提高疲劳性能和抗撞性能,并且可以减少钢板的厚度从而减轻汽车的质量,对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和提高安全性有显著效果。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此类钢的强度级别,因此TRIP钢的开发在我国具有极大的潜力,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和市场。

1.TRIP钢

下面将介绍TRIP效应的实质,并从TRIP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1.1TRIP效应

TRIP效应是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使得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的效应。Sauveur在1924年就报道[5],铁在相变时会出现软化,即对流变抗力减少的现象,以后的大量工作均证明了他的发现:金属及合金在相变过程中塑性增加,在低于母相屈服强度的情况下会产生塑性变形,这种特性被称为相变诱发塑性,即TRIP。

TRIP 钢最早于1967 年由Zackey 等人[6]在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中提出,T RIP 钢的典型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可能还有少量马氏体。当应力作用在钢板上时,如拉

伸试验、汽车零件变形、汽车撞

击等,在应力集中的地方,残余

奥氏体将转变为马氏体,如图

2[7] 所示。由于马氏体的硬度高,

使局部的硬度得到提高,继续变

形较困难,同时变形进一步向周

围组织转移,颈缩的产生被延迟,随着相变的不断发展,材料获得了很高的塑性。

残余奥氏体相变时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的基体,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密度增加,产生位错强化,同时相变产生的马氏体也使材料强度提高,钢板经相变后塑性和强度都有提高。

1.2TRIP 钢的化学成分

C 是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在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决定了残余奥氏体的量和稳定程度。碳含量太低则没有TRIP 效应显现,含量太高则焊接性差,并且固溶强化增强导致强度增加塑性降低。故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钢的含碳量以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一般碳含量在0.1% ~0.4%之间,为使钢板具有良好的焊接性,碳含量一般取小值,典型TRIP 钢的碳含量为0.2%。Mn 的典型含量为1.5%,这样可以得到良好的淬透性,Mn 作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使渗碳体开始析出的温度降低,使TRIP 钢的Ms 点下降,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然而过高的Mn 含量(约2.5%)却是不利的,一方面会导致组织呈带状化,另一方面残余奥氏体过分稳定,也不利于相变的发生,故

TRIP

钢中的锰含量一般均为1% ~2% 。Si 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它一方面可以抑制冷却过程中渗碳体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所以Si 含量最好在1% ~2%。当硅、锰比在1:1时,带状组织的形成趋势最小,钢板的力学性能最佳[8]。典型TRIP 钢中的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如表1所示 [9]。

1.3TRIP 钢的显微组织

典型TRIP 钢的显微

组织如图3[10]所示,即

铁素体边界分布着残余

奥氏体和贝氏体,残余

奥氏体的含量约为6%

—10%。文献指出[10,11]:

铁素体一般作为基体,

呈等轴状分布;贝氏体呈条状或粒状分布于晶界处;残留奥氏体主要分布于三个位置:(1)呈岛状分布于铁素体晶粒内或晶界处。(2)呈岛状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晶界处。(3)

呈膜状或针状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条间:其中岛状残

留奥氏体尺寸较大,而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条间的针状或膜状奥氏体的尺寸小于1 um,纵横比大于2.5。由于被贝氏体包围,形成贝氏体时两侧的贝氏体同时向残留奥氏体排碳,使碳高度富集,Ms点下降,因此稳定性大大提高,而且由于周围的贝氏体产生水静压力,即使在很大的应变下也不发生马氏体相变。极少量的马氏体主要是在淬火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由稳定性相对较差的奥氏体转变而来,一般都呈岛状分布。

1.4TRIP钢的力学性能

TRIP钢变形时[12],应变量增加,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而使强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减少,TRIP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断后伸长率的新型汽车用钢,其优越的性能主要源于钢中多相组织的合理配比以及相变诱发塑性原理。高强度源于马氏体、贝氏体和合金元素固溶强化的共同贡献,高塑性依赖于残余奥氏体、贝氏体和铁素体三相组织的优势互补。

具体归纳如下:

(1)强度高,延性大,即其强塑积(TS×EL)较高;TRIP钢的强塑积一般均大于20000,而一般钢种的强塑积约为15000,因此TRIP钢可用作形状较复杂的零件。

(2)TRIP钢的加工硬化指数较高,均在0.2以上,而析出强化系列钢则在0.2以下。

(3)平面各向异性较低,在深冲时制耳很小[13]。

(4)成型后表现出很强的烘烤硬化特性。

(5)TRIP 钢的屈强比(YS /TS)略高于双相钢,约为0.6~0.8,加工容易;而析出强化钢板的屈强比约为0.8~0.9。

(6)具有高的成形极限高度和拉胀性能,特别适合于胀形的零件。

(7)冲撞时吸收能量较高,提高了安全性。

(8)TRIP 钢因加工硬化指数高,在循环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循环硬化,故其疲劳强度高。

2. TRIP 钢生产工艺

尽管TRIP 钢性能优良,但由于热处理工艺复杂,该钢未获得广泛应用。按生产工艺的不同,分热轧TRIP 钢和冷轧TRIP 钢两种。

2.1热轧TRIP 钢

热轧TRIP ,采用在终轧后控制冷却和低温卷取的方式生产,其冷却模式由四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4]:

钢板在单

相区终轧后快

速冷却到中间

温度,加速铁

素体的形成。

在中间温度保

持一段时间以获得足够的铁素体。

因为珠光体的形成将消耗大量的碳,从而减弱了碳在未转变奥氏体中的富集。然后再快速冷却到卷取温度,完成奥氏体到贝氏体的转变,卷

取温度控制在500℃以下以抑制珠光体的形成,从卷取温度自然冷却到室温。从以上分析可见,热轧TRIP 钢生产的关键是终轧后两段冷却的控制。

2.2冷轧TRIP 钢

冷轧TRIP 钢

的多相组织主要通

过形变热处理,两

相区等温以及中温

贝氏体转变区等温淬火得到。典型的冷轧TRIP 钢热处理工艺如图5所示

。形变热处理主要是细化奥氏体晶粒,改变相变动力学,即钢坯在1200 ℃左右均匀化退火1 h ,在1150℃开始轧制,终轧温度850℃左右,中间经过3~4道轧制,于600℃ 卷取并空冷到室温,随后冷轧到所要求的钢板厚度。然后重新加热到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保温1—5 min ,并快冷到贝氏体转变区进行贝氏体转变,最后油冷到室温。均匀化退火温度要在碳化物完全溶解的温度以上,保证在随后的热轧过程中没有粗大的未溶碳化物;两相区退火温度的选择主要是控制室温时TRIP 钢中的铁素体含量。在两相区保温的过程中,由于Si 的存在,使奥氏体中的碳得到第一次富集,一般可达到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两倍左右,为取得较好的TRIP 效应应优化铁素体量,以便获得尽可能稳定的残留奥氏体。铁素体含量还直接影响最终组织中残留奥氏体的成分和形貌,进而影响残留奥氏体TRIP 效应的发挥。一般选择在奥氏体和铁

素体含量相等的温度进行保温,随后以较高的冷速冷却到贝氏体转变区,以防止渗碳体及珠光体的形成。在贝氏体区等温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在贝氏体形成过程中碳的第二次富集,使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保留下来,其等温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以得到合适的残留奥氏体量及足够的稳定性。3.影响TRIP效应的因素

3.1残余奥氏体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约为6%—10%,TRIP效应同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有关,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高,应变硬化率高,则TRIP效应强,但高含量的残余奥氏体并不一定对应着高的延伸率,因为TRIP 效应还同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关,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由化学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两部分组成,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大小决定了残余奥氏体的化学稳定性,而残余奥氏体的形貌和晶粒大小及周围相的影响决定了它的力学稳定性。

当存在塑性变形时,残余奥氏体发生相变转化为马氏体是获得TRIP效应的重要原因。一般变形温度高于马氏体Ms温度而低于奥氏体的力学不稳定温度时,残余奥氏体可在塑性变形下发生相变,当变形温度在Ms温度以下时,奥氏体处于热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即使没有变形存在,马氏体相变也会产生。通常用Md和Md30两个温度来表示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14]。Md是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时由应力辅助变为应变诱发时的温度,可通过不同温度下拉伸试验测出,当

试样由连续屈服转变为不连续屈服时,所对应的连续屈服时的测试温度即为Md。Md30是当30%的拉伸变形使50%的残余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时对应的温度,对TRIP钢还没有公式来计算Md30。残余奥氏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相变转变为马氏体时同它的晶粒大小和所处位

置有关[15],位于多边形铁素体内或铁素体、贝氏体晶粒间的粗大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的前阶段就转化为马氏体,而沿晶界分布的残余奥氏体却很稳定,甚至在变形结束时还存在于显微组织内,主要由于其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TRIP钢力学性能的提高除TRIP效

应外,还由于位错强化的原因,残余奥氏体相变时伴随着体积的扩大,压迫周围的铁素体,使其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密度的增加,产生位错强化。

3.2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也对TRIP效应产生影响[15]。铝能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和

延伸率,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940 MPa和30%,含钼TRIP钢板的抗拉强度高达1 020 MPa,而延伸率有所降低,铝比钼对显微组织的影响作用大,铝、钼、铌共同存在时的复合作用对贝氏体、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在铁素体基体中的分布及形貌的影响比它们单独存在

时的作用强。

硅、锰元素影响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相变转化率。当锰含量高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也高,而硅含量高的合金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较低,表明锰在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的作用上比硅高。对于硅含量高的合金,当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较高时,在相同的塑性变形条件下可以获得

高的马氏体转化率。

磷可以用来减小硅在TRIP钢中的聚集而不影响钢的力学性能,对Ac1、Ac3的影响较小,C—Mn—P,C—Mn—Al TRIP钢板同C—Si —Mn TRIP钢板相比,在贝氏体等温处理时没有明显的相变动力学的差异。

含铜的TRIP钢[16]抗拉强度可达1 000MPa,延伸率为2o%,显著提高了钢的综合性能。铜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1%的铜含量可提高5OMPa的强度,但铜的溶解仅在高温时发生,室温下几乎为零,铜还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在铁素体冷却的过程中,铜的溶解度迅速降低,产生析出硬化。Locas的研究表明含铜的TRIP钢避免了贝氏体相变过程中碳化物的形成,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含有铜镍的TRIP钢抗拉强度可达1 015 MPa,延伸率达2l%,综合力学性能最佳,而且具有降低等温温度和缩短等温时间的作用,能够降低能量消耗,节省时间,提高生产率,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铌可以影响晶界的移动性[17],对相变行为和碳化物的形成也有影响。铌具有显著的细化晶粒的作用,使碳在残余奥氏体中的含量升高,阻碍贝氏体的形成,促使马氏体形核。

钒是铁素体稳定元素,一般用来抑制TRIP钢中的相变行为,并有析出强化的作用。

钼通过再结晶和在钢板中析出时很强的溶解牵制作用来影响相变,重要的是[16],钼可提高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降低碳化物沉积时的驱动力,使其沉积扩散作用明显减弱。同时,钼可抑制多边形铁

素体的形成,促使单一针状铁素体形成。

3.3热处理工艺

等温处理对TRIP效应也有重要的影响[16]。当TRIP钢等温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和力学性能也不同,等温时间延长,会使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明显减少,随之力学性能也会降低,等温时间为3—5min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工件的力学性能也最佳。等温温度为Ms+(20—30℃)时可得到最高含量的残余奥氏体和最佳的力学性能。

4.TRIP钢展望

TRIP钢的开发时间不长,钢板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还可有更大的改善,极具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在汽车上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限于一些相对简单的零部件。今后钢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扩大到结构复杂、成形要求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并用激光拼焊材料代替现有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和冲撞安全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汽车用高强度钢是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材料之一,对汽车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保、能源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汽车用高强度钢发展的总趋势将是高强度化及良好的成型性。随着各种先进的成型工艺以及模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性能更高的汽车用高强度钢的开发和应用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今后可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高强度级别TRIP钢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制定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中温贝氏体非平衡转变时的模拟,包括动

力学方面的模拟。目前的热/动力学软件如Thermo—Calc和JMatPro 等均无法实现贝氏体相变时的模拟,需用户根据大量试验数据编程添加到软件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对钢的成分和工艺参数进行调整,有利于制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而所需的实验就是对热力学计算正确性的验证,其工作量大大减少,效率将大大提高。

(2)TRIP钢各相组织中的固溶元素,尤其是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的精确测定,对分析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制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如利用分析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会聚束电子衍射并结合x射线衍射来实现。

(3)深入研究TRIP钢两相区再加热前的不同组织状态对TRIP钢后续处理及最终性能的影响,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和探讨,但比较肤浅,需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

(4)高应变速率下TRIP钢的力学行为,尤其是残留奥氏体作用的

研究。

(5)热轧TRIP钢以及更高强度级别冷轧TRIP钢的开发和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朱晓东,张丕军.汽车轻量化与先进的高强度钢板[J].宝钢技术.2003(5):53—60

[2] F.Willian and Powers.Automotive materials in the 21 century[J].Advanced Materials&Processes,2000.(5):38—41

[3] C.Joseph and Benedyk.Light Metals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J].Light Metal Age,2000,(10):34 35.

[4] 王利.冷轧TRIP钢组织和性能研究及其产业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7

[5] A.Sauveur.What is a steel Another answer[J].Iron Age.1924,113:581—583.

[6] V.F.Zackay.E.R.Parker,D.Fahr,et a1.The enhancement of ductility on high strength steels J].Trans ASM,1967,(60):252—259

[7]B.C De cooman. Structure properties relationship in TRIP steels containing carbide free bainite [J]. 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

2004,8:285-303

[8]KiinS J,Lee CG,CholI,eta1.Efectsof HeatTrealmentandAlloy.in E1erents oll the Mia[DgtmcI res and Mechanical Pxxgerties of 0.15 Wt Pet C ransforma~on-induced Hasticity-Aided Cold—R0Ⅱed Steel Shets.Metal1.Tram .,2001,32A:505 [9]BleckW.Usingthe11}tIP Efect·the Dawnof aPromising Group of Cold Formable Stels.De Cooman B C.Int.Conf.on nul,_Aided Hish Strength Ferrous Alloys.ARches。2001:13

[10]K.Sugimoto,M.Masahiro,M.Kobayashi,et a1.Effects of see—ond phase morpholoN'on retained austenite tno~pholog} and ten—sile properties in a TRIP—aided dual-phase steel sheet J ISIJInt.,1993,(33):775—782.

[11] X.D.Wang.B.X Huang,L.Wang,et a1.The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

f microalloyin

g high—strengt

h TRIP steels[J].Metal1.Maler.Trans.A .2008.39A:1—7.

[12]闫翠,李麟,符仁钰,史文. TRIP钢的研究进展[J]. 上海金属. 2008(7)

[13]T.Heller,B.Engl,B.Ehrhardt,et a1.New high strength steels—Production,

properties&application[A],40th MWSP Conf.Proc.[C],ISS,1998,p25—34.

[14]王晓东,王利,戎咏华.TRIP钢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热处理.2008

[15]朱丽娟,吕义. TRIP钢相变诱发塑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现场.

[16]景财年,王作成. TRIP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研究进展[J].特殊钢.2004(7)

[17]刘永前,陈宇. 相变诱发塑性钢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9)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TRIP钢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TRIP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校上海大学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 08125239 姓名南冬磊 指导教师符仁钰

TRIP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南冬磊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5239) 摘要:简述了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论述了TRIP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性能,介绍了生产TRIP钢的两种典型工艺:热轧、冷轧,分析了影响TRIP效应的因素。最后,对TRIP钢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TRIP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Current Research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IP Steel NAN Dong-le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08125239)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condition of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 steel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RIP steel were described. The two typical process of the TRIP steel produc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RIP effect were analyzed. Finally,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RIP steel was forecast. Key Words: TRIP Stee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环境、能源、安全等要求的提高,需要汽车轻量化[1,2]。研究表明[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质量每减轻10% ,则油耗可下降8%—10% ;而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又要增加主动与被动安全措施,这将增加汽车的质量,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如双相钢、TRIP钢、M 钢、TWIP钢、含硼超高强度钢等。图1[4]显示了各类汽车用板的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关系,从中可看出,随着强度的提高断后伸长率下降。与常规高强度钢板(HSLA、CMn、IS、BH和HSSIF)相比,以双相钢(DP)、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和马氏体钢(M)为代表的相变强化钢板系列则拥有高的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其中又以TRIP钢最受青睐,

建筑业用钢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业用钢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每年的房屋施工面积在 15 亿平方米以上,农村及其他个人建房约30 亿平方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安居工程的实施,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城镇住宅建设每年在 16 亿平方米以上,农村及其他个人住宅建设每年在60 亿平方米以上,宾馆、饭店、写字楼、商店及其他公用建设等每年约 2 亿平方米左右,工业厂房及其他建筑约 6 亿平方米左右。与此同时,新建筑物装修的工程量急剧增加,老建筑物翻新周期明显缩短,装修材料也向豪华、实用方向发展。我国建筑装饰投资占建筑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已从20 世纪80 年代的 2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0%-50% ,增长势头相当强劲。 我国建筑业用钢现状 我国建筑用钢的主要用户是民用房施工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和工业厂房。民用房地产施工单位是建筑用钢的最大用户,其用钢量约占建筑钢材总消费量的6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一般为国有大型企业,其用钢量占总消费量的20%,工业厂房也是建筑用钢重要消费客户,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5%左右。 从建筑用钢的发展历史来看,1980 年以前,我国采取限制用钢政策,房屋建筑以砖混 结构为主,辅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倡以其他材料代替钢材,尽量节约用钢;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期,采取合理用钢政策,大量建筑、尤其是大量公共建筑,采用现浇混 凝土楼板,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工程的整体质量;90年代后期到现在,建筑用钢的品种和数量均有较大提高,采取鼓励合理用钢的政策,限制建造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建筑用钢是我国钢材消费的最主要行业之一,年产量和消费量一般占钢材总产量和消费 量的比重在 55%左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基础设施规模较大, 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用钢材的需求量较大。据统计,2004 年我国建筑用钢材总消费量 15180 万吨,占钢材总消费量的55%。从品种结构看,以螺纹钢筋与线材为主,其中螺纹钢筋消费量6500 万吨,占建筑用钢的43%,线材消费量 4350 万吨,占建筑用钢的 29%,薄板消费量1800 万吨,占建筑用钢的12% 。 从建筑用钢的供需情况来看,由于建筑用钢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见效快等特点, 因此建筑用钢已成为近年国有中小型钢铁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主要建设项目。同时,由于近两年来国内建筑用钢需求量增长迅速,导致建筑用钢的需求量增长较快,许多民间资本纷纷进 入建筑钢材领域,国内建筑用钢生产能力增长迅速,现在国内的建筑用钢材已经处于供过于 求的局面,螺纹钢筋价格已从2004 年初的平均3600 元 /吨降至现在的2900 元 /吨,降价幅度较大,多数企业已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建筑用中厚板、热轧薄板产品近期国内生产量较大,价格跌幅较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期已召开关于降产、保价、稳定市场的座谈会。另 外,由于建筑用钢属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销售半径较小,产品基本不考虑进 出口,立足于国内生产,国内消费。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模板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灌浆工法作为防渗补强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灌浆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今后浆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灌浆灌浆材料 注浆法出现于19世纪初,注浆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多称灌浆法。采用灌浆技术以解决土建工程的有关技术难题,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随着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浆材料从最早的石灰和黏土、水泥,发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各种化学浆液。而注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注浆工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的应用。通常说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的主剂。注浆材料必须是能固化的材料。习惯上把注浆原材料分为粒状材料和化学材料两个系统。而浆液是同主剂、固化剂,以及溶剂、助剂经混合后所配成的液体,分为溶液型和悬浊液型两大类。 1 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溶液型浆材 溶液型浆材又叫化学浆材,可分为水玻璃类、木质素类灌浆材料、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类灌浆材料、聚氨酯类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脲醛树脂类、其它类化学灌浆材料。1.1.1 水玻璃类灌浆材料 水玻璃(硅酸钠)是化学灌浆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水玻璃类浆液是由水玻璃溶液和相应的胶凝剂组成。其无机胶凝剂有氯化钙、铝酸钠、氟硅酸、磷酸、草酸、硫酸铝、混合钠剂等,有机胶凝剂有醋酸、酸性有机盐、有机酸酯、醛类(乙二醛类)、聚乙烯醇等。二氧化碳亦可与水玻璃溶液在被灌体内生成硅酸凝胶。 灌浆用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为宜,水玻璃溶液的浓度在35~45°Be'为宜。 水玻璃类浆材主要特点及性能: (1) 胶凝时间从瞬间~24小时不等; (2) 固砂体强度可达6MPa; (3) 粘度从1.2~200×10-3Pa·s; (4) 可灌性好,渗透系数可达10-5~10-6cm/s,可灌入 0.1mm以上的土层。 (5) 毒副作用小,造价低。 1.1.2 木质素类浆液 木质素类浆液由纸浆废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等组成。木质素类浆液包括铬木素和硫木素浆液两种。铬木素浆液的固化剂是重铬酸钠。但重铬酸钠毒性大,难以大规模使用。硫木素浆液是在铬木素浆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采用过硫酸铵完全代替重铬酸钠,使之成为低毒、无毒木质素浆液,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注浆材料。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高铁用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高铁用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陈静波 2010-12-1

高速铁路是指 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 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 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 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 时250公里以上 的铁路系统。

世界高铁发展状况 ?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于1964年成功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 ?目前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共14,000余公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 中国40% 日本17%法国12% 德国9% 其他22% 世界高铁运营里程分布图

日本新干线 法国TGV 德国ICE 京津城际高铁

我国高速铁路现状2010.08.18 来源:人民网 目前,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920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新建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 ?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876营业公里 ?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 ?全国铁路每天开行高速列车1000列左右,平均上座率达到101.7%。高速铁路为广大旅客创造了美好生活

中国大陆目前已开通的高铁线路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通车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通车 2009年9月28日温福、甬台温铁路通车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 2010年1月28日,郑西高铁相继建成通车 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通车 2010 年5月1日,成灌高铁通车 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通车 2010年9月20日,昌九城际高铁通车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通车

低硅TRIP钢的力学性能及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研究

低硅TRIP钢的力学性能及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研究Mechanical Propert y and Retained Austenite of Low2Si TRIP Steel 定 巍,江海涛,唐 荻,田志强,殷安民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DIN G Wei,J IAN G Hai2tao,TAN G Di,TIAN Zhi2qiang,YIN An2min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Roll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摘要:通过常温拉伸实验研究低Si TRIP钢的力学性能及其加工硬化特点,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研究低Si TRIP钢在拉伸变形前后组织变化特别是残余奥氏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Si TRIP钢表现出良好的力学特性,没有屈服平台,低的屈强比,同时又拥有比双相钢更好的延伸率和均匀应变。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的分布也影响着其稳定性,分布在铁素体晶内的残余奥氏体在拉伸变形后仍然存在。关键词:低硅TRIP钢;力学性能;加工硬化;残余奥氏体 中图分类号:T G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81(2010)0420072204 Abstr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ork2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low2Si TRIP steel were researched by t he tensile test.The change of st ruct ure before and after tensile test,especially t he change of retained austenite,were st udied wit h scanning elect ron microscope(SEM),X2ray diff rac2 tion(XRD),elect ron back2scattered diff raction(EBSD)and t ransmission elect ron microscope (TEM).The result s show t hat t he low2Si TRIP steel has good mechanical p roperties,no yield point and po ssess of low yield ratio,meantime it has better extensibility and homogeneous strain t han DP steel.Retained austenite dist ribution also affect s t he stability of t he low2Si TRIP steel,retained aus2 tenite in ferrite grain still exist s after t he tensile test. K ey w ords:low2Si TRIP steel;mechanical p roperty;work2hardening;retained austenite 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钢即相变诱导塑性钢,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延展性强,冲压成形能力高,用作汽车钢板可减轻车身自重,降低油耗,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能量吸收能力,能够抵御撞击时的塑性变形,显著提升了汽车的安全等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TRIP效应是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诱发马氏体相变,使材料的局部加工硬化能力提高并推迟缩颈的发生,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2]。 常用C2Mn2Si系TRIP钢中,元素Si的含量(质量分数)一般在1.5%~2%之间。Si能有效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同时Si还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能提高TRIP钢中铁素体的强度,然而高的Si含量会降低热轧钢板的表面质量和冷轧钢板的涂层性能[3]。由于Al与Si有类似的不溶于渗碳体以及强烈阻止奥氏体中渗碳体析出等特点,因此,有学者尝试着用Al 来完全或部分替代C2Mn2Si系TRIP钢中的Si[4]。 本工作研究了一种低Si TRIP钢在拉伸变形时的力学行为以及其微观组织,特别是残余奥氏体的演变,探讨了低Si TRIP钢其残余奥氏体分布及残余奥氏体分布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1 实验过程 1.1 实验材料 实验用钢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合金经真空熔炼后热锻至70mm厚,在1200℃的箱式加热炉中加热保温2h,热轧至5mm厚,酸洗,最终冷轧至1125mm厚的薄板。冷轧钢板用Gleeble3500进行热处理,在两相区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冷至贝氏体区域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等温处理后空冷至室温。 表1 实验用钢的化学成分 Table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xamined steel Element C Si Mn S N Al Mass fraction/%0.170.2 1.20.0050.005 1.0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金属基复合材料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0/12/26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理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和常用的增强相。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力学以及阻尼性能,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基体镁合金;颗粒增强体;性能 1.前言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长纤维、短纤维、颗粒和晶须等,其中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微观组织均匀、材料性能各向同性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进行二次加工等优点,已经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正在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发展。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有铝、镁钛、铜和铁等,其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由于镁的密度更低(1.74 g/cm3),仅为铝的2/3,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等性能,镁基复合材料正成为继铝基之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密度小,且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受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自20世纪8O年代至现在,镁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与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短纤维、晶须等)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呈各向同性、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价格低廉、易近终成型、易机械加工等特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商业生产的镁基复合材料。 2.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微细纯净的镁合金粉末和增颗粒均匀混合后在模具中冷压,然后在真空中将合体加热至合金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加工成型得复合材料的方法。粉末冶金的特点:可控制增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过量的界面反应。该法工艺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 2.2熔体浸渗法 包括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浸渗,可克服增强颗粒与基体的不润湿情况,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增强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是无压浸渗技术的关键。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渗入到预制件中。由负压浸渗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某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某钢铁运输企业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 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科前沿》文献综述 题目: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评阅教师: 2012年 4 月 5号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摘要:钢的腐蚀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其中大气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腐蚀损失的一半,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钢结构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 4%。目前,全 世界每年因钢结构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数千亿美元以上,因此,为了解决钢在大气中容易腐蚀的问题,人们研制开发了耐候钢。 关键词:耐候钢合金元素发展技术革新展望 1 前言 耐候钢是指通过添加少量合金元素,使其在大气中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耐候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为普通碳素钢的2~ 8 倍,并且使用 时间愈长,耐蚀作用愈突出。耐候钢除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外, 还具有优良的力学、焊接等使用性能, 广泛用于铁道车辆、桥梁和集装箱。 2 发展概况 国外发展现状 从20 世纪初至今, 美、德、英、日各国对耐候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1900 年,欧美科学家就发现铜可以改善钢在大气中的耐蚀性能。1916 年, 美国实验和材料学会( ASTM) 开始了大气腐蚀研究。C. P. Larrabee 等进行了大气腐蚀的数据积累工作,总结腐蚀规律, 探讨了腐蚀机理。20 世纪30 年代,美国的U. S. Steel 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了耐腐蚀高强度含铜低合金钢——Corten 钢, 在20 世纪60 年代不涂漆直接用于建筑和桥梁, 其中最普遍应用的是高磷、铜+ 铬、镍的Corten A 系列钢和以铬、锰、铜合金化为主的Corten B 系列钢[1]。这种耐候钢在欧洲、日本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国外已将耐候钢逐渐作为普通钢种广泛使用, 并且在钢种开发、使用及设计施工方面也进行了详细规定。 我国发展现状 我国耐候钢的发展较晚。1960年前后, 武钢利用其铁矿中含铜, 首先在国内进行了含铜耐候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 世纪60 年代, 我国开始进行耐候钢的研

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钢铁行业的现状: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 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 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1,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 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手抬价,对我国钢铁企业形成需求控制。 2,行业不规范,调控不力。受市场需求驱动,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受利益驱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产能扩张无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原料、抢市场、拼价格,其产品又多是低附加值的大路货,如线材、盘条等,使产品利润被不断走高的原料价格所侵蚀,需求传导、引起连环涨价。 3,急剧增长的钢铁产销量,对国内交通运输形成巨大压力,仅进口铁矿石和出口钢材两项运输总量,2006年铁路运输量就达13.79亿吨(含原辅能源材料)。近几来,钢铁企业进口大量铁矿石,又出口生铁、钢坯和钢材等产品,导致国际海运价格大幅攀升。2007年,巴西、澳洲到宁波港的铁矿石运费已分别由1月份33.64美元/吨、15.93美元/吨,上涨到10月末的85.56美元/吨和36.29美元/吨。 二、污染严重,恶性竞争 1,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除了需要高品位铁矿石外,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煤、焦炭、水、电及熔剂等。 钢铁行业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是个地道的大污染行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渣留在国内,我国钢铁工业年排废渣高达5亿吨左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出口产品近5300万吨,在生产过程中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2.4%。全国钢铁工业每年氟化物气体排放量约250万吨以上,而出口产品部分,留在国内大气中的氟化物约占1/10。虽然国家进行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但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强劲,大量低端产品出

TRIP钢板的组织、性能与工艺控制

第11卷第3期1999年6月 钢铁研究学报 JOU RNAL O F I RON AND ST EEL R ESEA RCH V o l .11,N o.3  Jun .1999  康永林,男,44岁,博士,教授; 收稿日期:1998209202;修订日期:1998212230 ?综合论述? TR IP 钢板的组织、 性能与工艺控制康永林 王 波 北京科技大学压力加工系 北京 100083 摘 要:介绍了TR IP 钢板的组织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性能以及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开发进展情况,为TR IP 钢板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关键词:TR IP 钢板,组织,性能,工艺控制中图分类号:T G 335,T G 113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TR IP Plate and Its Con trol Process K ang Y ong lin W ang B o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 he fo rm ing m echan is m ,influence facto rs ,p roperties and recen t research develop 2m en t of the structu re of TR IP p late are in troduced fo r the fu rther research ,developm en t and app li 2cati on of TR IP p late . KEY WOR D S :TR IP p late ,structu re ,p roperty ,con tro lling p rocess TR IP (T ran sfo rm ati on Induced P lasticity ——相变诱发塑性)钢板是近几年为满足汽车工业对高强度、高塑性新型钢板的需求而开发的。TR IP 钢板最先是由V .F .Zackay 发现并命名的,他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发相变及相变诱发塑性提高了钢板的塑性并改善了钢板的成形性能,但早期的TR IP 钢因含有较多镍、铬等贵重合金元素,成本高,使用受到限制。后来H ayam i 在双相钢中发现其含有残余奥氏体并具有TR IP 效应[1],因此人们开始考虑以硅、锰等廉价的合金元素代替镍、铬等贵重元素来研制TR IP 钢板。目前,日本已可以工业规模的生产与制造TR IP 钢板[2]。按生产工艺的不同,该类钢可分为热处理型冷轧TR IP 钢板和热轧型热轧TR IP 钢板[3]。热处理型冷轧TR IP 钢板是采用临界加热、下贝氏体等温淬火的工艺方法来获取TR IP 所需的大量残余奥氏体,而热轧型热轧TR IP 钢板是通过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来获得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因为只有存在足够的残余奥氏体才能使钢板具有TR IP 现象。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体积分数,下同)一般为10%~20%。两种工艺生产的TR IP 钢板显微组织都是由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三相组成。目前,对热处理型冷轧TR IP 钢板的研究较多,而热轧型热轧TR IP 钢板的研究较少。 1 TR IP 的形成机理 金属材料的相变超塑性可以分为扩散型与非扩散型,TR IP 现象属于非扩散型[4]。具有相变超塑性的材料除纯铁、钢和铸铁外,还有T i 、A l 和Zr 等非铁金属和合金。在钢中,非扩散型超塑性可发生在950℃←→室温的奥氏体←→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若在冷却的同时,对钢施加载荷,也可以出现在马氏体转变温度M s 以上的温度范围,此温度的上限

金属的材料地地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金属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最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本篇论文主要论述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并且展望金属材料在未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金属材料、镁合金、铝合金、稀土、汽车 引言 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一、分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2%~4%的铸铁,含碳小于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4、金属材料按生产成型工艺又分为铸造金属、变形金属、喷射成形金属,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铸造金属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主要有铸钢、铸铁和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变形金属通过压力加工如锻造、轧制、冲压等成型,其化学成分与相应的铸造金属略有不同。喷射成形金属是通过喷射成形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组织性能的零件和毛坯。 二、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种。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三、应用现状: 金属材料的发展已从纯金属、纯合金中摆脱出来。随着材料设计、工艺技术及使用性能试验的进步,传统的金属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新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不断开发出来。如快速冷凝非晶和微晶材料、高比强和高比模的铝锂合金、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及机械合金化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高温结构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形状记忆合金、钕铁硼永磁合金、贮氢合金等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已分别在航空航天、能源、机电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镁及镁合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