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新闻作品赏析讲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的情节化,能使受众更易接受。
构思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门如何找故 事、讲故事的艺术。“叙事即故事,而故 事讲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的异类生 命、昆虫等身上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也就是说,故事中包括一系列按时间顺序 发生的事情,即叙述在一段时间之内,或 者更明确地说,在一段时期间发生的事 件。”
2.参评节目必须为播出的节目。
初评中要把视听率和听、观众满意度作为 重要的依据。并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听、观 众代表参加初评。
技术质量不达标的节目,取消参评资格。 特为评奖而制作或已经播出又修改、修正
的节目、报送未在评选年度播出的节目等 不符合参评标准的作品,一经查实,取消 其参评资格,通报批评并停止下一届参评 资格 。
时政报道如何成功地塑造好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 这是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努力实践的题材。中央 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的消息《胡锦涛同延安人民 过大年》的选题,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务实亲民的 国家领导人形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推出了 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其中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 期的升华。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到革命老区延 安看望干部群众,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方针的具体体现。
(2)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优秀消息(要求同广播消息)。 优秀评论。 十佳栏目(要求参照广播十佳栏目)。 优秀现场直播(要求参照广播优秀现场直播)。 优秀电视专题(要求参照广播优秀专题)。 优秀纪录片。 优秀电视动画。 优秀电视少儿节目。 优秀电视广告节目。 优秀电视科普节目。
以上十项各省级协(学)会有14个指 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4个,优秀评论 1个,十佳栏目1个,优秀现场直播1个, 优秀电视专题3个,(6)~(10)项各省协 (学)会可任选强项报送4个;中央电 视台有28个指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8 个,优秀评论2个,十佳栏目2个,优 秀现场直播2个,优秀电视专题6个, (6)~(10)项可任选强项报送8个。
5.对媒介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是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另一方面是 精制的要求。
记者好做(会议新闻),记者也很难做。 “好听”、“好看”的新闻。
6.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将产生 极大的推动作用。
不可否认,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体承担着许 多宣传任务,长时间以来,媒介的管理者 及工作者将新闻与宣传混淆是影响新闻传 播效果的原因之一。
第二则消息《大热天没水,怎么办?》 画面和同期声:(特写)温度计:38度; (特写)老太太满脸汗水;(特写)手拧 水龙头;(特写)水滴;(特写)摇晃的 水桶;(中镜头跟进)沉重的脚步——停 像淡到黑场字幕: “这已有半年之久……”
这两条题材相近的电视消息,哪个传播效果好呢? 第一例情况,是现在电视台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 消息的导语部分由主持人播报,没有与新闻相关 的画面元素,内容与其后主体部分老人的叙述重 合,这样的“过去式”表达确实很清楚,但也很 平淡,抹杀了观众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第二例中, 镜头和同期声成为表达的主要元素,把一个活动 着的“现在进行时”空间展现出来,通过细节不 仅交代和突出了基本事实,其与字幕相配合还产 生了冲击力,并且留下了悬念,牵引观众带着好 奇心一起走进新闻的主体。
3.更加注重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
广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广播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可包括语言
(解说和同期声)、音乐和音效(背景 声)。
电视具有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电 视画面似一个内容丰富的容器,它容纳了 构成电视有效传播画面的六大基本元素, 除了屏幕上显现出来的诸多可视性语言符 号(画内文字和编辑添加文字)和非语言 符号外,还有可听性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 号(诸如对白、播讲、唱词、音乐等)。
没有效果等于没有导向。
所谓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 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等的变化。可见,受众作为主动的信息接 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 反馈源,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离 开了受众,传播就如同无源求水、无本求 木。没有效果的传播,无异于没有导向。
宣传与新闻虽然都属于传播的范畴,但两 者之间还是有诸多区别。如:宣传重口号, 新闻重信息;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宣传重操控,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 新闻讲平衡等等。
(3)优秀广播剧。
(4)优秀广播文艺节目。
(5)中国原创歌曲奖、优秀对外广播新闻 节目、优秀对外电视新闻节目、优秀对港 澳台节目。
(二)特点。
1.竞争激烈。 全国各省级协(学)会下属数目众多的广
播电视台,节目、栏目数量真可谓多如牛 毛,而获奖只有124个优秀节目,算上获得 提名的也只有500左右。竞争可以说达到了 惨烈的地步。
广播电视节目中所讲的故事,首先必须是 事实,这是新闻第一位的要求。但“故事” 比“事实”又前进了一步,它不但要有新 闻性,还要有趣味性和思想性。西方学者 最新的传播理念是“新闻的本质是故事。” 他们认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找不 到“故事在哪里”,就写不出好的新闻作 品。新闻既然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 映,就离不开生动活泼的叙事手段,因而, “讲故事”已经成为报道新闻的一个重要 流派。
但不少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头脑里,压根 就没有“宣传≠新闻”的概念。长期形成的 思维模式,使他们习惯把新闻当作宣传来 做,而“某些编辑记者和老总们迄今无法 摆脱宣传新闻学的束缚,不能以一种职业 新闻工作者的态度和技巧去发掘和报道新 闻”。
我国在电视新闻栏目设置上似乎有不成文的规距, 如果有两档以上的自办新闻栏目,必有一档以时 政报道为主的新闻在最好时段播出,另一档则安 排在较晚的时间段,其内容侧重于社会新闻。这 种模式上至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下至地市 电视台,概莫能外。待到收视调查或每月节目抽 评时,往往晚间新闻的综合等分都高于时政档新 闻。办两档新闻节目的是同一批人,收视效果和 评价反馈却是泾渭分明。这确实值得深思。
画物 内像 文形 字态
物 像 形 态
画 内 文 字
屏 幕 文 字
播音对白
屏 幕 文 字
屏 幕 文 字
唱词 对 白
存在在广播电视新闻照搬报纸新闻的倾向。 广播电视都具有稍纵即逝的缺点。
4.鼓励创新。
节目表现形式要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自 我突破。新的节目形态要乐于接受,敢于 接受。当然,我们主张的创新,是建立在 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合乎规律基础上的 创新,不能胡来。特别是要鼓励非驴非马 的科学杂糅,比如广播与电视联动、广播 电视和网上联动、广播电视与平面媒体联 动等。
2.认识上存在着有偏差。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平民化报道,就 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叙说,这是一个 理解的误区。这一误区必然使得本地新闻 流于表象化,民生新闻趋向狭隘化,新闻 报道缺乏深度与整体把握。
2.受众希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三)形象性
1.涵义 形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层意思: A.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 态势。B.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 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C.指 描绘或表达具体。
需要强调的是新闻的形象于文艺作品的形象有着 本质的区别,它是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基础的。是 由摄影记者拍摄,编辑根据拍摄内容和主题思想 制作出的节目,而不是经由人为导演摆拍出来的, 决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但与文艺作品有一点是相 通的,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其再现是有选择 的,集中的再现。
4.注重细节。
细节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所插入的能引起 人们专心关注、深刻感悟的对象。
其运用目的是增强叙述过程的艺术感染力, 激发观众情感,使他们在观看之后留下一 个深刻的印象和获取饱满的信息。
可分为生活细节、表情细节、动作细节、 环境细节等。
例1
记者:鞋要换一双吧…… 赵安中:不用不用。 记者:这双鞋很多年了,穿了几年了? 赵安中:这双有20年了,二三十年了,恐怕
我们来对比下面两则同类新闻。 第一则消息:
主持人解说:日前,住在××街道的孤寡 老人×××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她家的 水龙头坏了,几次向房管部门报修,都没 有结果。本台记者前往老人家中。
画面和采访:老人对着话筒讲述事情经过, 水龙头特写;记者用免提方式拨通有关部 门的电话反映情况,答复明天来修。
6.合理使用其他媒体技术手段。
有时,媒体只用自身传达信息的主要符号 是远远不够的。
对电视特别如此。 文字、图片、表格、动画等等。
(四)报道角度
新闻受众的主体是平民,而无政府官员。 让受众乐于接受,就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
看问题。 记者要学会换位思考。
1.时政新闻民生化与新闻报道的平 民化视角。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时间段内人 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活动、存在的问题。与 人的生存状态相关,包括社会政治、经济 方面、自然及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动态。
3.重大的正面典型人物。
4.文化感情结。
爱国、爱家乡,希望了解文化、历史,人 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情等“七情六欲”。
(二)现场感
1.记者是受众的眼睛、耳朵。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获奖新闻作品赏析暨广电 新闻报道趋势研究
一、概述
评奖是对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 来工作的定位与推动。
因此,作为一名广电新闻工作者,应对相 关的评奖工作给予一定的关注。
下面我们就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作一定的了 解。
(一)大奖概况
1、评奖项目、基本要求和参评指标: (1)广播新闻、专题节目。 优秀消息。包括以往奖项中的长、短消息、连续
电视新闻记者树立“我在场”的意识,主动地与 新闻事件的人物对话,以一个正在发生的新闻事 件的目击者和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处于事件当中, 对信息做出最快、最准确地取舍,从而使新闻事 件同步地展现在受众的面前。但也需注意,要多 选择几个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不要因为只把目 光盯住被摄体,而忽略周围的客观存在,没有多 角度的观察,就很难对事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表现面狭窄,公式化、概念化便难以避免。
新闻的形象性指出现在屏幕上的具体的形象,它 具有真实生动,吸引眼球的特性,画面、同期声、 解说词、图表、特技等都包括在内。
2.作用
形象性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可信性。 形象性能增强新闻传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事实说话,用什么事实说话,是一件新
闻作品意义所在。事实决定新闻作品的影 响力。
3.新闻的“故事化”。
二、获奖作品分析
下面是对一些获奖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对 这些作品的较普遍的共性作一定的阐释。
(一)选题
从现实社会出发,注重题材的选择。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获奖
作品成功的第一要素。
1.重大事件及后续状态。
新近发生的国家大事,重大突发新闻事件。 上述事件的后续发展情况。
2.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30多年了。 老人脚下的皮鞋已经磨得起毛了,身上穿
的一件旧睡衣,左边还有一个大洞 。
例2
如今,当记者走在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膜烧碱工段的厂房外时,却发现那里竟 然排布了30多个鸟笼。
5.以情感人。
形象性同样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作品的魅力在于以情感人,获奖作品所透 射的情感,是人与人的关爱之情,人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人对国家的报效之情,以 及人们感叹社会而发出的激越之情。这些 情感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感动”,构成了 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旋律”。
新闻媒体首先应当尊重新闻规律,其次要 不断改进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水平。
有学者尖锐指出:“如果中国的新闻和政 治传播仍旧停留在旧的水平上,用那种僵 化的宣传模式传播固有的符号,那么中国 的主流声音最终将在全球化的传播系统中 ‘失语’。”“中国传统的宣传话语在新 媒体时代处于媒体的绝对劣势……按照传 统的宣传话语和思维定势,则注定要失去 受众,只会使旧媒体在国内外的处境更加 孤立。”
报道和系列报道。 优秀评论。 十佳栏目(含新闻栏目和社教栏目,可任选报
送)。栏目须开办一年以上,并有固定播出wk.baidu.com间 及包装形式。 优秀现场直播。参评节目必须以新闻现场为直播 对象,来自新闻现场的直播信号长度不得少于整 个节目长度的1/2,所用录音资料不超过总长度的 1/3。 优秀广播专题(主要指社教类节目)。
构思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门如何找故 事、讲故事的艺术。“叙事即故事,而故 事讲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的异类生 命、昆虫等身上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也就是说,故事中包括一系列按时间顺序 发生的事情,即叙述在一段时间之内,或 者更明确地说,在一段时期间发生的事 件。”
2.参评节目必须为播出的节目。
初评中要把视听率和听、观众满意度作为 重要的依据。并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听、观 众代表参加初评。
技术质量不达标的节目,取消参评资格。 特为评奖而制作或已经播出又修改、修正
的节目、报送未在评选年度播出的节目等 不符合参评标准的作品,一经查实,取消 其参评资格,通报批评并停止下一届参评 资格 。
时政报道如何成功地塑造好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 这是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努力实践的题材。中央 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的消息《胡锦涛同延安人民 过大年》的选题,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务实亲民的 国家领导人形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推出了 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其中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 期的升华。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到革命老区延 安看望干部群众,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方针的具体体现。
(2)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优秀消息(要求同广播消息)。 优秀评论。 十佳栏目(要求参照广播十佳栏目)。 优秀现场直播(要求参照广播优秀现场直播)。 优秀电视专题(要求参照广播优秀专题)。 优秀纪录片。 优秀电视动画。 优秀电视少儿节目。 优秀电视广告节目。 优秀电视科普节目。
以上十项各省级协(学)会有14个指 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4个,优秀评论 1个,十佳栏目1个,优秀现场直播1个, 优秀电视专题3个,(6)~(10)项各省协 (学)会可任选强项报送4个;中央电 视台有28个指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8 个,优秀评论2个,十佳栏目2个,优 秀现场直播2个,优秀电视专题6个, (6)~(10)项可任选强项报送8个。
5.对媒介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是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另一方面是 精制的要求。
记者好做(会议新闻),记者也很难做。 “好听”、“好看”的新闻。
6.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将产生 极大的推动作用。
不可否认,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体承担着许 多宣传任务,长时间以来,媒介的管理者 及工作者将新闻与宣传混淆是影响新闻传 播效果的原因之一。
第二则消息《大热天没水,怎么办?》 画面和同期声:(特写)温度计:38度; (特写)老太太满脸汗水;(特写)手拧 水龙头;(特写)水滴;(特写)摇晃的 水桶;(中镜头跟进)沉重的脚步——停 像淡到黑场字幕: “这已有半年之久……”
这两条题材相近的电视消息,哪个传播效果好呢? 第一例情况,是现在电视台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 消息的导语部分由主持人播报,没有与新闻相关 的画面元素,内容与其后主体部分老人的叙述重 合,这样的“过去式”表达确实很清楚,但也很 平淡,抹杀了观众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第二例中, 镜头和同期声成为表达的主要元素,把一个活动 着的“现在进行时”空间展现出来,通过细节不 仅交代和突出了基本事实,其与字幕相配合还产 生了冲击力,并且留下了悬念,牵引观众带着好 奇心一起走进新闻的主体。
3.更加注重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
广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广播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可包括语言
(解说和同期声)、音乐和音效(背景 声)。
电视具有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电 视画面似一个内容丰富的容器,它容纳了 构成电视有效传播画面的六大基本元素, 除了屏幕上显现出来的诸多可视性语言符 号(画内文字和编辑添加文字)和非语言 符号外,还有可听性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 号(诸如对白、播讲、唱词、音乐等)。
没有效果等于没有导向。
所谓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 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等的变化。可见,受众作为主动的信息接 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 反馈源,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离 开了受众,传播就如同无源求水、无本求 木。没有效果的传播,无异于没有导向。
宣传与新闻虽然都属于传播的范畴,但两 者之间还是有诸多区别。如:宣传重口号, 新闻重信息;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宣传重操控,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 新闻讲平衡等等。
(3)优秀广播剧。
(4)优秀广播文艺节目。
(5)中国原创歌曲奖、优秀对外广播新闻 节目、优秀对外电视新闻节目、优秀对港 澳台节目。
(二)特点。
1.竞争激烈。 全国各省级协(学)会下属数目众多的广
播电视台,节目、栏目数量真可谓多如牛 毛,而获奖只有124个优秀节目,算上获得 提名的也只有500左右。竞争可以说达到了 惨烈的地步。
广播电视节目中所讲的故事,首先必须是 事实,这是新闻第一位的要求。但“故事” 比“事实”又前进了一步,它不但要有新 闻性,还要有趣味性和思想性。西方学者 最新的传播理念是“新闻的本质是故事。” 他们认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找不 到“故事在哪里”,就写不出好的新闻作 品。新闻既然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 映,就离不开生动活泼的叙事手段,因而, “讲故事”已经成为报道新闻的一个重要 流派。
但不少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头脑里,压根 就没有“宣传≠新闻”的概念。长期形成的 思维模式,使他们习惯把新闻当作宣传来 做,而“某些编辑记者和老总们迄今无法 摆脱宣传新闻学的束缚,不能以一种职业 新闻工作者的态度和技巧去发掘和报道新 闻”。
我国在电视新闻栏目设置上似乎有不成文的规距, 如果有两档以上的自办新闻栏目,必有一档以时 政报道为主的新闻在最好时段播出,另一档则安 排在较晚的时间段,其内容侧重于社会新闻。这 种模式上至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下至地市 电视台,概莫能外。待到收视调查或每月节目抽 评时,往往晚间新闻的综合等分都高于时政档新 闻。办两档新闻节目的是同一批人,收视效果和 评价反馈却是泾渭分明。这确实值得深思。
画物 内像 文形 字态
物 像 形 态
画 内 文 字
屏 幕 文 字
播音对白
屏 幕 文 字
屏 幕 文 字
唱词 对 白
存在在广播电视新闻照搬报纸新闻的倾向。 广播电视都具有稍纵即逝的缺点。
4.鼓励创新。
节目表现形式要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自 我突破。新的节目形态要乐于接受,敢于 接受。当然,我们主张的创新,是建立在 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合乎规律基础上的 创新,不能胡来。特别是要鼓励非驴非马 的科学杂糅,比如广播与电视联动、广播 电视和网上联动、广播电视与平面媒体联 动等。
2.认识上存在着有偏差。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平民化报道,就 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叙说,这是一个 理解的误区。这一误区必然使得本地新闻 流于表象化,民生新闻趋向狭隘化,新闻 报道缺乏深度与整体把握。
2.受众希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三)形象性
1.涵义 形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层意思: A.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 态势。B.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 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C.指 描绘或表达具体。
需要强调的是新闻的形象于文艺作品的形象有着 本质的区别,它是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基础的。是 由摄影记者拍摄,编辑根据拍摄内容和主题思想 制作出的节目,而不是经由人为导演摆拍出来的, 决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但与文艺作品有一点是相 通的,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其再现是有选择 的,集中的再现。
4.注重细节。
细节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所插入的能引起 人们专心关注、深刻感悟的对象。
其运用目的是增强叙述过程的艺术感染力, 激发观众情感,使他们在观看之后留下一 个深刻的印象和获取饱满的信息。
可分为生活细节、表情细节、动作细节、 环境细节等。
例1
记者:鞋要换一双吧…… 赵安中:不用不用。 记者:这双鞋很多年了,穿了几年了? 赵安中:这双有20年了,二三十年了,恐怕
我们来对比下面两则同类新闻。 第一则消息:
主持人解说:日前,住在××街道的孤寡 老人×××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她家的 水龙头坏了,几次向房管部门报修,都没 有结果。本台记者前往老人家中。
画面和采访:老人对着话筒讲述事情经过, 水龙头特写;记者用免提方式拨通有关部 门的电话反映情况,答复明天来修。
6.合理使用其他媒体技术手段。
有时,媒体只用自身传达信息的主要符号 是远远不够的。
对电视特别如此。 文字、图片、表格、动画等等。
(四)报道角度
新闻受众的主体是平民,而无政府官员。 让受众乐于接受,就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
看问题。 记者要学会换位思考。
1.时政新闻民生化与新闻报道的平 民化视角。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时间段内人 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活动、存在的问题。与 人的生存状态相关,包括社会政治、经济 方面、自然及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动态。
3.重大的正面典型人物。
4.文化感情结。
爱国、爱家乡,希望了解文化、历史,人 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情等“七情六欲”。
(二)现场感
1.记者是受众的眼睛、耳朵。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获奖新闻作品赏析暨广电 新闻报道趋势研究
一、概述
评奖是对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 来工作的定位与推动。
因此,作为一名广电新闻工作者,应对相 关的评奖工作给予一定的关注。
下面我们就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作一定的了 解。
(一)大奖概况
1、评奖项目、基本要求和参评指标: (1)广播新闻、专题节目。 优秀消息。包括以往奖项中的长、短消息、连续
电视新闻记者树立“我在场”的意识,主动地与 新闻事件的人物对话,以一个正在发生的新闻事 件的目击者和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处于事件当中, 对信息做出最快、最准确地取舍,从而使新闻事 件同步地展现在受众的面前。但也需注意,要多 选择几个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不要因为只把目 光盯住被摄体,而忽略周围的客观存在,没有多 角度的观察,就很难对事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表现面狭窄,公式化、概念化便难以避免。
新闻的形象性指出现在屏幕上的具体的形象,它 具有真实生动,吸引眼球的特性,画面、同期声、 解说词、图表、特技等都包括在内。
2.作用
形象性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可信性。 形象性能增强新闻传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事实说话,用什么事实说话,是一件新
闻作品意义所在。事实决定新闻作品的影 响力。
3.新闻的“故事化”。
二、获奖作品分析
下面是对一些获奖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对 这些作品的较普遍的共性作一定的阐释。
(一)选题
从现实社会出发,注重题材的选择。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获奖
作品成功的第一要素。
1.重大事件及后续状态。
新近发生的国家大事,重大突发新闻事件。 上述事件的后续发展情况。
2.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30多年了。 老人脚下的皮鞋已经磨得起毛了,身上穿
的一件旧睡衣,左边还有一个大洞 。
例2
如今,当记者走在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膜烧碱工段的厂房外时,却发现那里竟 然排布了30多个鸟笼。
5.以情感人。
形象性同样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作品的魅力在于以情感人,获奖作品所透 射的情感,是人与人的关爱之情,人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人对国家的报效之情,以 及人们感叹社会而发出的激越之情。这些 情感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感动”,构成了 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旋律”。
新闻媒体首先应当尊重新闻规律,其次要 不断改进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水平。
有学者尖锐指出:“如果中国的新闻和政 治传播仍旧停留在旧的水平上,用那种僵 化的宣传模式传播固有的符号,那么中国 的主流声音最终将在全球化的传播系统中 ‘失语’。”“中国传统的宣传话语在新 媒体时代处于媒体的绝对劣势……按照传 统的宣传话语和思维定势,则注定要失去 受众,只会使旧媒体在国内外的处境更加 孤立。”
报道和系列报道。 优秀评论。 十佳栏目(含新闻栏目和社教栏目,可任选报
送)。栏目须开办一年以上,并有固定播出wk.baidu.com间 及包装形式。 优秀现场直播。参评节目必须以新闻现场为直播 对象,来自新闻现场的直播信号长度不得少于整 个节目长度的1/2,所用录音资料不超过总长度的 1/3。 优秀广播专题(主要指社教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