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新闻作品赏析讲稿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分析剖析
从一到十五届:
从第一届到第十五届,以对仗形式来拟写标题的有:
《身著故乡衣 情暖故乡人》、《假冒商品为何屡禁不止? 不拆保护伞,难除造假窝 》、《眼瞎耳聪心里明 孜孜不 倦播真理》、《跨国婚恋10余年 潮涨波平,异域情侣17万 连理同舟》、《一花开两处 荣衰何其殊》、《前事不 忘 后事之师》、《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 数九寒天有青菜,谁来为农民说话》、《红果满山 无心 采摘》、《菜价追踪 爱心无价》、《“龙头”在山西, “龙身”为何舞四川》、《遥望茫崖 怎能不垂泪》等, 据不完全统计,保守估计有十五篇这样的作品,但呈现下 降的趋势;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简要分析
13级汉语言班 20130100022
选题背景:
数据分析: 1991 24 750 李新文《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定量研究》:
“从总体上看,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特别奖总件数,在中 国新闻奖所有评奖体裁中高居第一位,一等奖获奖总件数 超过消息奖项,二、三等奖获奖总件数远远超过消息、评 论等其他奖项。通讯作品获奖总件数在基本稳定中,呈现 出明显的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从十六到二十四届:
从第十六届到第二十四届,采用这种形式拟写的标题有: 《平凡人生 因爱崇高》、《交警来开会 高速路堵车》、 《同是造纸厂 盛衰两重天》、《凌晨三点的送饭人 世间 大爱写就人性回归》等作品,保守估计不超过十篇这样的 作品,同时看这些标题,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仗不再那 么严格工整了。
内容概要:
本文将根据历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从通讯标题的拟 写、通讯的主题和内容以及通讯的写作手法这三个方面 来简要分析二十四年来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
附录一:历届中国新闻奖通讯获奖作品目录
附录二:《“和谐搬迁”背后的故事》、 《百姓心中的丰碑—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诗意盎然叙大事回味悠长念古村-—赏析优秀新闻作品《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广电1102 张洪乐 201120270225【背景介绍】:浙江日报记者毛广绘的《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江山市历史文化村落纪行》获得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2012年5月9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推进会在江山召开,记者随与会人员一起现场察看了江山的历史文化村落,深深感受到江山在保护古村落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十分符合中央、省委的要求。
于是,在做好一般性会议报道的同时,记者在会议间隙抓紧采访相关人物及故事,连夜加班,于第二天赶出这一通讯.文章见报后,江山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对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更高,不断有人打电话给记者交流感想,衢州文化界人士表示:没想到党报头版头条可以这样写。
此文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以及《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影响进一步扩大,至今已有全国100多个县市3000多人到江山考察古村落保护。
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批示,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写出此文,而且质量不错,值得表扬。
此后,江山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大保护力度.【赏析】:此篇文章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文笔优美而自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能把人带如一个古色古香的意境之中,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文章还多处运用鲜明生动的故事,营造了很强的现场感,信手拈来,寥寥数笔,人物跃然纸上,用散文的笔法,轻松的笔调,给出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江山答案,同时以小见大,表达了呼吁回归精神文明建设的情感诉求,回味悠长,引人深思.同时本文记者打破常规散文诗般的写法,对党报的工作性报道也是一个创新之举。
接下来我将从意境意象、节奏韵律、成文速度和象征手法以小见大四个方面具体欣赏一下本文的出彩之处。
意境意象美的活灵活现重大主题活动的报道往往比较严肃,有很多文章因此流于形式,用官话讲官事,用行话讲行事。
而这篇通讯却笔走偏锋,开门见山就营造了一种散文诗般的意境,让文章具有独特的情调和境界:“在古村落日渐消逝的今天,江山市留住了她们匆匆的脚步。
获奖新闻作品赏析讲稿
构思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门如何找故 事、讲故事的艺术。“叙事即故事,而故 事讲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的异类生 命、昆虫等身上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也就是说,故事中包括一系列按时间顺序 发生的事情,即叙述在一段时间之内,或 者更明确地说,在一段时期间发生的事 件。”
(2)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优秀消息(要求同广播消息)。 优秀评论。 十佳栏目(要求参照广播十佳栏目)。 优秀现场直播(要求参照广播优秀现场直播)。 优秀电视专题(要求参照广播优秀专题)。 优秀纪录片。 优秀电视动画。 优秀电视少儿节目。 优秀电视广告节目。 优秀电视科普节目。
以上十项各省级协(学)会有14个指 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4个,优秀评论 1个,十佳栏目1个,优秀现场直播1个, 优秀电视专题3个,(6)~(10)项各省协 (学)会可任选强项报送4个;中央电 视台有28个指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8 个,优秀评论2个,十佳栏目2个,优 秀现场直播2个,优秀电视专题6个, (6)~(10)项可任选强项报送8个。
广播电视节目中所讲的故事,首先必须是 事实,这是新闻第一位的要求。但“故事” 比“事实”又前进了一步,它不但要有新 闻性,还要有趣味性和思想性。西方学者 最新的传播理念是“新闻的本质是故事。” 他们认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找不 到“故事在哪里”,就写不出好的新闻作 品。新闻既然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 映,就离不开生动活泼的叙事手段,因而, “讲故事”已经成为报道新闻的一个重要 流派。
2.认识上存在着有偏差。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平民化报道,就 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叙说,这是一个 理解的误区。这一误区必然使得本地新闻 流于表象化,民生新闻趋向狭隘化,新闻 报道缺乏深度与整体把握。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doc
第二十二届 xx 新闻奖获奖作品的xx 评析新年新面孔。
《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 3~4 个版面供读者赏析。
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
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
2012 年 12 月 19 日~ 22 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
本期《传媒周刊》在 6 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xx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2011 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新中国成立 62 周年、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
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 7·动23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汶川地震 3 周年 ,, 见证新闻、记录历史。
于是,在这一年度有不少获奖作品都烙有这些宏大主题的印记。
比如,《人民日报》荣获报纸评论类一等奖的《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从马克思的故乡出发,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 90 年的光辉历程;荣获报纸通讯类二等奖的《青藏铁路: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通道》,就是《经济日报》在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世界将目光再次聚焦西藏之际推出的精品佳作;东方网荣获网页设计类二等奖的《振兴中华民族复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专题》,首次采用卷轴样式将辛亥革命百年历史娓娓道来;在获奖作品中有 5 篇聚焦“7·23动”车事故这一题材,连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李宏都直言“这在历届获奖中并不多见”。
好新闻的样子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要求他们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 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人情味和人文关怀,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价值。
“好的新闻作品不仅是报道事实,更是传播价值观念。”
这句话强调了新闻作品的价值观传递功能。好的新闻作品应该传递正能量、 倡导社会公正、平等和正义的价值观,让读者感受到社会的美好和希望。
这本书所选的作品涵盖了各种新闻类型和题材,从深度报道到短消息,从电 视新闻到网络新闻,无不包括。这让我对不同类型的新闻写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篇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比如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别样旅途》,这篇报道通过一名旅客在旅行中因为 心脏病发作而得到救援的故事,揭示了中国高速铁路系统的高效和人性化。作者 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和事件,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紧急情况下,铁路系统的 快速反应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好新闻的样子中国新闻奖作品 赏析
读书笔记
01 思维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这些
部分
新闻
社会
新闻
不同
获奖作品
好新闻
中国
作品 中国
语言
样子
消息
问题
通讯
评论
事件
包括了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好新闻的样子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是一本介绍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书籍,主要包含了不同 类型的好新闻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分析和赏析。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消息类作品赏析,包括了文字消息、图片消息、广播消息和 电视消息等不同形式的消息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聚焦于时政、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以 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公共事件。这些消息作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重要信息,反映 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呼声和关切。 第二部分是通讯类作品赏析,包括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调查报告等不同形式的通 讯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聚焦于人物的命运、情感和经历,以及社会事件、民生问题等热点话题。 这些通讯作品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深入挖掘了新闻事实,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的 真实生活。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xx新闻奖获奖作品的xx评析新年新面孔。
《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
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
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
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
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xx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汶川地震3周年……见证新闻、记录历史。
于是,在这一年度有不少获奖作品都烙有这些宏大主题的印记。
比如,《人民日报》荣获报纸评论类一等奖的《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马克思的故乡出发,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荣获报纸通讯类二等奖的《青藏铁路: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通道》,就是《经济日报》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世界将目光再次聚焦西藏之际推出的精品佳作;东方网荣获网页设计类二等奖的《振兴中华民族复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专题》,首次采用卷轴样式将辛亥革命百年历史娓娓道来;在获奖作品中有5篇聚焦“7·23”动车事故这一题材,连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李宏都直言“这在历届获奖中并不多见”。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教学文稿
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奖次:二等奖项目:文字评论题目: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作者(主创人员):冯雪梅编辑:丁先明刊播单位:中国青年报)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
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
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
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
“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
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理性是两者的分界线。
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
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
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
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以此来审视此次的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它们必须得到严惩——的同时,也向那些理性的参与者致敬。
15日,北京民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
当日,北京市公安局就在“平安北京”的官方微博发言:“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
在此,北京警方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大家!”“贵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报道:“今天(15日)的贵阳,没有人掀车、没有人破坏同胞财产,所有人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文明贵阳人,是理性的爱国者,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同胞。
标题: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作品标题辞格艺术欣赏
标题: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作品标题辞格艺术赏析聊城大学齐如林“读书看皮,读报看题”,标题位于文首,如网之纲领,刀之锋刃,既提挈全文,又凝聚文意,给人以暗示和联想。
大凡佳作都有入情得意的题目,恰如美女簪花,相得益彰。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揭晓,270篇作品脱颖而出,夺得大奖。
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评委的青睐,制作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标题,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许多新闻标题没有一成不变地讲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而是充分考虑到新闻事实所提供的机缘,灵活运用恰当的辞格艺术激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以下用实例说明这些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
一、形象具体人物交融———比喻、比拟、借代始动人新闻标题增强形象感,主要是通过描绘性的辞格使语义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真切可感,比喻比拟即是;借代则突出人或事物与之相关的某方面的特征,不仅形象生动,有时还可收到诙谐有趣的效果。
比喻是人们在描述或说明事物时,通过联想,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辞格。
比喻是新闻标题形象化,字少意丰地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化艰涩为浅显,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扩展信息的含量,增强标题的感染力、说服力。
如:①台账压垮“小巷总理”(苏州日报)②唐古拉山上“女人花”(山西人民广播电台)③高考成绩滑坡成“地震”(中国青年报)④中国亿万农民告别“皇粮国税”(人民政协报)以上几则标题都用了比喻的手法,给人与事物以生动的形象,这样的标题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新闻的内容,让人读起来饶有兴味。
“比拟”和“比喻”一样,也是使用最普通的辞格,它是把人之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者用写此物的词语来写彼物。
新闻标题这样写,可以造成特有的情味,使受众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甚至增深幽默、嘲讽的意味,使标题更加引人注目。
对《生死抉择 惊天一坠》的新闻美学赏析
姓名:赵方学号:2009014493新闻0901 原文生死抉择惊天一坠《生死抉择,惊天一坠》是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是网页设计,主创人员是姜长勇、张峰、王春雷,报送单位是国新办网络局,刊播单位是大众网,因为是个网页设计,必须打开网页才能看见。
网页地址为:/zgjx/2011-08/28/c_131079736.htm 新闻事件内容如下并附上网页截图:2010年5月6日晚,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驾某型飞机在连续起飞中发动机骤然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英勇牺牲。
这是英雄冯思广,也是网页顶端这是介绍英雄事迹的网页这个是现场模拟动画这个是不改变飞行轨道的后果这个是改变飞翔轨道英雄牺牲的场景这是进入专题之后的这是网页Flash的最后对《生死抉择惊天一坠》的新闻美学赏析摘要:《生死抉择惊天一坠》网页新闻出来后,得到受众的高度关注,本文从新闻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字:新闻美学网页内容美真实形式美正文:2010年5月6日20时51分,济空冯思广、张德山两位飞行员为保护人民财产,在生死关头做出令人佩服的抉择,冯思广不幸牺牲,事件发生后,大众网迅速推出《生死抉择惊天一坠》专题,这个专题不同于以前的新闻报道,它是采用网页Flash来展现并还原整个新闻事件,在当今新闻消息爆炸的时代,紧紧抓住受众眼球。
这是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传播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闻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不仅限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也成为广大群众获取新闻的来源,而《生死抉择惊天一坠》不只是一个网页,也是一个完整的新闻,专题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网友的好评。
尤其是flash模拟动画效果格外受到网友的关注,网页初始,专题动画演示效果已经四万多名网友点击体验,而之所以获得如此的高关注,与它的新闻美学价值是密不可分的。
一、新闻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新闻美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以致于在很多问题上全无定论,关于新闻美学的定义也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新闻作品赏析(获得一致好评)
第三点
三份报纸的综合类信息 包含甚广,有民生、法 律、国际政治、本土新 闻、国内时事等,大量 的分类信息被打乱了界 限,提供给读者一个较 为轻松且广泛的阅读环 境
一周新闻比较报告
周末版面增多的原因 上海白领目前的生活状态:个人的休闲时间被工作或 其他来自社会的压力所侵占;继而,借白领之口道出 理想的双休日生活方式:热闹的星期六和安静的星期 天,这种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闲读。 这样的方式昭示着三份报纸同样的定位,他们针对生 活快节奏的上海人群,试图引导读者养成在周末长时 间读报的习惯,创造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实践告诉 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
比 较 对 象
一周新闻 比较报告
一周新闻比较报告
一周新闻比较报告
以10月1日为例 头版 内容
新闻晨报报道从毛泽东宣布新 中国成立那刻起,经过60年风 雨发展,中国发生苍天巨变, 国力增强。 新闻晚报则配以文字“祖国, 生日快乐”和巨幅图片报道上 午在京举行的庆祝大会。 新民晚报以国家领导人出席的 庆祝活动、上海本地新闻和阅 兵全景作为头版内容。
版式
都以整个版面报 道国庆60周年盛 况。 新闻晚报配以群 众游行大幅图片 整版覆盖; 新民晚报更是将 A1、A2版作为整 期报纸的头版。
一周新闻比较报告
新闻晨报10.01统计数据 12 10 8 6 4 2 0 3 0 10.01 5 2 1 1 1 11 综合 政治 国际 评论 财经 体育 娱乐 焦点 特别策划
新闻作品赏析
News Works Appreciation
第三小组:韩妮白、黄靖、刘力 指导老师:贺 琛
目 录
1
2 3
新闻晨报 ·新闻报 ·新民晚报
一周新闻比较报告
消息评析 消息写作
刹长风 写短文——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今传媒63传媒实务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
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分的所谓“深度报道”等等,不是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刊物的版面上频频露脸吗?受众对付这些长篇大论的办法常常是“走马观花”,或者干脆不看。
即便偶尔浏览,也只是看题不看文,看头不看尾。
这种传播效果尽管是采编者始料未及的,但却是必然的。
新闻工作者采写长篇大论,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实在是有点像“顶着磨盘做戏——费力不讨好”。
新闻是一门用事实说话的艺术,如何从大量的客观事实中挑选新闻事实,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如何精选事例,如何用生动的新闻语言来陈述新闻事实,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增加新闻的信息量等等,这些都大有学问。
借鉴中国新闻奖获奖短新闻作品的成功经验,应着力于下列十个方面去努力。
——熟悉对象,全局在胸。
只有熟悉报道对象及其在全局中的地位,才可能把新闻写短。
记者要熟悉自己所写的新闻事件及其人物,熟悉这些事件和人物在全局中的地位。
有了这两个熟悉,写起新闻来就纲举目张,应该写的,一句不能少,不能写的,一字不能多。
以第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作品《楚米镇封村民举报信从垃圾堆回到村民手中》一稿为例,在全文360个字的篇幅里,受众所关心的新闻事实,一个也没有少,举报信从产生到送达及捡回的全过程非常清楚。
如果作者不熟悉采访对象,没有全局在胸,很容易写成五六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报道。
现在报纸上有些新闻,之所以语言拖沓,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不熟悉,具体下笔时,则观点不明确,结果只能是东拉西扯。
四篇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作品:与大桥相守得日子刊发媒体:宁波日报刊发时间:2012年12月3日评析:一个与大桥相守拖了大半年得婚纱照,一个与大桥相守拍出了全国金奖,一个与大桥相守家乡得十几亩葡萄遭受了严重损失,这三个故事构成了这篇新闻作品《与大桥相守得日子》。
这篇新闻作品总体给我得感觉就是真切感人。
文章得标题很诗意很温暖,“相守”一般就是用于与最亲近得人在一起,这个标题一语道出了这些高速交警五大队得警员与大桥之间得深厚感情,她们工作勤勉、负责、忘我得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语言平实又带点风趣,没有华丽得辞藻堆砌,但就是感情真挚真实,比如说文章中得“谁知到了五一,“磨叽哥”又出“状况”了”,“一个高速交警却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这个”宏大”心愿,不过她镜头下得“孩子”名叫杭州湾跨海大桥。
”文章结构完整,叙述了三个警卫员与大桥之间得故事,每个故事都运用了小标题。
这篇新闻作品,作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只就是客观地讲述,没有评论,没有感慨。
但就是作者想表达得观点,读者在读完新闻作品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题材好,记者勤于深入采访与挖掘,去找真人其事,去寻找感人得细节,高速交警宁波支队五大队得警员就是多么平凡普通得人物,发生在她们身上得故事也不会引起其她记者得关注,但就是作者善于寻找善于挖掘,把她们得故事放大。
现在,我们有些记者,不远在深入来访上下功夫,因而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真切感人得作品来。
新闻作品:印尼创意经济彰显青春活力刊发媒体:人民日报刊发时间:2012年11月26日评析:这篇新闻作品写得非常充实,构思精巧,详略得当,介绍得非常具体、到位、细致,字里行间透露得信息让读者感到仿佛自己就在印尼创意产品展欣赏一幅幅新颖别致得展品。
文章简单地介绍了第六届印尼创意产品展举行得时间、地点、主题、目得,详细介绍了锻造成印尼皮影戏人形得刀具,桌面中间有一个呈旋涡状得大洞得茶几,可以用报纸来操纵得赛车游戏,用藤条全手工编制得手提包,外观、用途、创意点等都介绍得非常细致。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一篇: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评析2013年10月25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9件。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它的评奖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媒体和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1、首先,我们来看一则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由杭州文广集团刊播的《最美司机吴斌》,这是一则连续报道,由三篇报道组成。
可以说这组连续报道是突发性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媒体主动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把握了新闻事件潜在的价值,并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性,用画面、声音,用真实、真诚、真情来吸引人、感动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三篇作品。
这一组连续报道中,第一篇作品《76秒8个动作司机吴斌临危保护24名乘客》播出于2012年6月1日18点。
5月29日吴斌驾驶大巴在无锡返回杭州的途中被对向车道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
事发后,他立即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
期间,杭州长运集团考虑到吴斌还在抢救,暂时未向媒体通报消息。
直到6月1日凌晨,吴斌去世,杭州长运才将他的事迹以及76秒视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二篇是把镜头对准了普通民众的《全城挥泪送别“平民英雄”吴斌》,全城送别,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特殊表达。
报道使用极少的解说词,用声音和画面这些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了全城送别英雄的场景。
它突破了传统英雄片的说教形式。
这篇报道不是报纸的、广播的,它只属于电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
中国新闻奖稿件案例分析
中国新闻奖稿件案例分析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三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本报讯洞庭湖变大了!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1/5。
这个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终于出现了历史性大转折。
12月25日,省有关部门的权威统计表明:1998年以来,我省已对220处阻洪堤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洞庭湖蓄洪能力增加27亿立方米,扩大蓄水面积554平方公里。
水利专家称,整治后的洞庭湖如果再遇到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水位可平均降低0.1米。
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
长大了的洞庭湖别是一番景象。
隆冬时节,记者在湖区采访看到,原来人丁兴旺的华容县小集成垸、汉寿县青山湖垸已无人迹。
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着,赶走了冬天的苍凉。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洞庭湖方圆八九百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洪水期湖面达6000平方公里。
此后数百年泥沙淤积,盲目开垦,致使“堤垸如鳞”。
在实施综合治理前,这个长江水系重要调节湖泊的面积减少到2691平方公里。
湖面锐减,调蓄能力削弱,灾害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患之苦。
仅以1998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97亿元。
洞庭湖失去了宝地的光彩,成为一块不得安宁的险地。
治理洞庭湖,还历史的本来面貌!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整治洞庭湖极为重视,投资70多亿元支持我省。
改变单纯加高加固大堤“堵”的传统办法,实施以疏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略,湖区30个县(市、区)及大型农场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广大群众对治理洞庭湖企盼已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使这项浩大工程进展顺利。
三年中,湖区8.4万农户、30多万群众告别故地,实施大迁移,成为湖湘史上的一大壮举。
澧县的澧南垸、西官垸是治理的重点地区,许多老人虽难舍故土,但更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离开了“水窝子”。
新闻作品评析范文
一则消息:天帮忙人努力共同发挥作用北京供暖一月重污染天同比减半人民日报北京电(记者朱竞若、余荣华)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进入采暖季以来,首都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四大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约1/4,重污染天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
专家认为,这是天帮忙、人努力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结果,“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年度措施正在开始起效,而“六省区市联防联控大力治煤的方向非常正确”。
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11月16日至12月15日,北京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28.5、51.2、83.2、65.6微克,同比平均降幅为1/4左右。
从全年数据看,今年PM2.5的年平均浓度可望控制在每立方米89.5—90微克左右。
据介绍,明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治理目标初步定为“大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评析:这是一条关注近期首都空气质量的社会新闻,短短三百多个字的文章,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意蕴丰厚,发人深思。
从内容上看,首先,在新闻价值方面,该新闻报道的是首都今年供暖第一个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因而具有较强的时新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态中国的目标,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可见生态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是事关大局、影响普遍的问题,该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近几年来首都的空气污染愈发严重,空气质量状况也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该新闻围绕这一焦点问题进行报道,并将首都近期的空气质量状况与往年同期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四大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约1/4,重污染天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的结论,可谓“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因而具有突出的显著性和与读者生活的接近性。
其次,在新闻主题方面,该新闻选择的是为大众所关注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即近期首都的空气质量状况,通过列举权威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首都空气污染情况有所好转并将持续好转,并借专家之口道出了好转的原因,即“天帮忙、人努力”,主题鲜明、深刻、集中。
新兵获奖新闻发言稿范文
新兵获奖新闻发言稿范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则喜讯。
首先,我代表全体新兵向各位领导和广大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我们今天的获奖新闻涉及到的是我们新兵中的一位同志,他同样代表着我们所有新兵的拼搏和奋斗,他也是我们新兵集体的骄傲和动力。
这位同志就是……(省略名字,下面简称为“获奖同志”),获奖同志在最近举行的某某某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摘得了某某某奖项。
这次获奖不仅是获奖同志个人的表现,更是我部新兵集体的荣誉。
获奖同志,作为我们新兵集体的一份子,他在长期的军事训练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他勤奋刻苦,百折不挠,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品质和高昂的士气。
这次获奖是他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敬业精神的完美体现。
在这次比赛中,获奖同志凭借他出色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的表现,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成功战胜了众多强手,最终夺得了胜利。
他的成功不仅凝聚了他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也凝聚了我们整个新兵集体的心血和智慧。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新兵集体的实力和拼搏精神。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获奖同志,只是代表着我们新兵集体中无数默默耕耘的同志的缩影。
我们新兵集体充满朝气、斗志昂扬,他们以获奖同志为榜样,不断追求自我突破和进步。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兵的拼搏精神和无畏精神。
最后,我想再次向获奖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感谢他为新兵集体争得了荣誉。
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能继续关注我们新兵集体的成长和进步,帮助我们将这份喜悦和骄傲传递给更多的人。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获奖新闻,请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们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报道的,随时提出,我们将尽力配合。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效果等于没有导向。
所谓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 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等的变化。可见,受众作为主动的信息接 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 反馈源,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离 开了受众,传播就如同无源求水、无本求 木。没有效果的传播,无异于没有导向。
宣传与新闻虽然都属于传播的范畴,但两 者之间还是有诸多区别。如:宣传重口号, 新闻重信息;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宣传重操控,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 新闻讲平衡等等。
2.认识上存在着有偏差。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平民化报道,就 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叙说,这是一个 理解的误区。这一误区必然使得本地新闻 流于表象化,民生新闻趋向狭隘化,新闻 报道缺乏深度与整体把握。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时间段内人 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活动、存在的问题。与 人的生存状态相关,包括社会政治、经济 方面、自然及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动态。
3.重大的正面典型人物。
4.文化感情结。
爱国、爱家乡,希望了解文化、历史,人 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情等“七情六欲”。
(二)现场感
1.记者是受众的眼睛、耳朵。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电视新闻记者树立“我在场”的意识,主动地与 新闻事件的人物对话,以一个正在发生的新闻事 件的目击者和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处于事件当中, 对信息做出最快、最准确地取舍,从而使新闻事 件同步地展现在受众的面前。但也需注意,要多 选择几个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不要因为只把目 光盯住被摄体,而忽略周围的客观存在,没有多 角度的观察,就很难对事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表现面狭窄,公式化、概念化便难以避免。
2.参评节目必须为播出的节目。
初评中要把视听率和听、观众满意度作为 重要的依据。并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听、观 众代表参加初评。
技术质量不达标的节目,取消参评资格。 特为评奖而制作或已经播出又修改、修正
的节目、报送未在评选年度播出的节目等 不符合参评标准的作品,一经查实,取消 其参评资格,通报批评并停止下一届参评 资格 。
(2)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优秀消息(要求同广播消息)。 优秀评论。 十佳栏目(要求参照广播十佳栏目)。 优秀现场直播(要求参照广播优秀现场直播)。 优秀电视专题(要求参照广播优秀专题)。 优秀纪录片。 优秀电视动画。 优秀电视少儿节目。 优秀电视广告节目。 优秀电视科普节目。
以上十项各省级协(学)会有14个指 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4个,优秀评论 1个,十佳栏目1个,优秀现场直播1个, 优秀电视专题3个,(6)~(10)项各省协 (学)会可任选强项报送4个;中央电 视台有28个指标参评。其中优秀消息8 个,优秀评论2个,十佳栏目2个,优 秀现场直播2个,优秀电视专题6个, (6)~(10)项可任选强项报送8个。
3.更加注重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
广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广播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可包括语言
(解说和同期声)、音乐和音效(背景 声)。
电视具有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电 视画面似一个内容丰富的容器,它容纳了 构成电视有效传播画面的六大基本元素, 除了屏幕上显现出来的诸多可视性语言符 号(画内文字和编辑添加文字)和非语言 符号外,还有可听性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 号(诸如对白、播讲、唱词、音乐等)。
30多年了。 老人脚下的皮鞋已经磨得起毛了,身上穿
的一件旧睡衣,左边还有一个大洞 。
例2
如今,当记者走在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膜烧碱工段的厂房外时,却发现那里竟 然排布了30多个鸟笼。
5.以情感人。
形象性同样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作品的魅力在于以情感人,获奖作品所透 射的情感,是人与人的关爱之情,人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人对国家的报效之情,以 及人们感叹社会而发出的激越之情。这些 情感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感动”,构成了 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旋律”。
广播电视节目中所讲的故事,首先必须是 事实,这是新闻第一位的要求。但“故事” 比“事实”又前进了一步,它不但要有新 闻性,还要有趣味性和思想性。西方学者 最新的传播理念是“新闻的本质是故事。” 他们认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找不 到“故事在哪里”,就写不出好的新闻作 品。新闻既然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 映,就离不开生动活泼的叙事手段,因而, “讲故事”已经成为报道新闻的一个重要 流派。
画物 内像 文形 字态
物 像 形 态
画 内 文 字
屏 幕 文 字
播音对白
屏 幕 文 字
屏 幕 文 字
唱词 对 白
存在在广播电视新闻照搬报纸新闻的倾向。 广播电视都具有稍纵即逝的缺点。
4.鼓励创新。
节目表现形式要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自 我突破。新的节目形态要乐于接受,敢于 接受。当然,我们主张的创新,是建立在 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合乎规律基础上的 创新,不能胡来。特别是要鼓励非驴非马 的科学杂糅,比如广播与电视联动、广播 电视和网上联动、广播电视与平面媒体联 动等。
新闻媒体首先应当尊重新闻规律,其次要 不断改进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水平。
有学者尖锐指出:“如果中国的新闻和政 治传播仍旧停留在旧的水平上,用那种僵 化的宣传模式传播固有的符号,那么中国 的主流声音最终将在全球化的传播系统中 ‘失语’。”“中国传统的宣传话语在新 媒体时代处于媒体的绝对劣势……按照传 统的宣传话语和思维定势,则注定要失去 受众,只会使旧媒体在国内外的处境更加 孤立。”
5.对媒介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是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另一方面是 精制的要求。
记者好做(会议新闻),记者也很难做。 “好听”、“好看”的新闻。
6.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将产生 极大的推动作用。
不可否认,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体承担着许 多宣传任务,长时间以来,媒介的管理者 及工作者将新闻与宣传混淆是影响新闻传 播效果的原因之一。
第二则消息《大热天没水,怎么办?》 画面和同期声:(特写)温度计:38度; (特写)老太太满脸汗水;(特写)手拧 水龙头;(特写)水滴;(特写)摇晃的 水桶;(中镜头跟进)沉重的脚步——停 像淡到黑场字幕: “这已有半年之久……”
这两条题材相近的电视消息,哪个传播效果好呢? 第一例情况,是现在电视台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 消息的导语部分由主持人播报,没有与新闻相关 的画面元素,内容与其后主体部分老人的叙述重 合,这样的“过去式”表达确实很清楚,但也很 平淡,抹杀了观众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第二例中, 镜头和同期声成为表达的主要元素,把一个活动 着的“现在进行时”空间展现出来,通过细节不 仅交代和突出了基本事实,其与字幕相配合还产 生了冲击力,并且留下了悬念,牵引观众带着好 奇心一起走进新闻的主体。
二、获奖作品分析
下面是对一些获奖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对 这些作品的较普遍的共性作一定的阐释。
(一)选题
从现实社会出发,注重题材的选择。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获奖
作品成功的第一要素。
1.重大事件及后续状态。
新近发生的国家大事,重大突发新闻事件。 上述事件的后续发展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
2.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报道和系列报道。 优秀评论。 十佳栏目(含新闻栏目和社教栏目,可任选报
送)。栏目须开办一年以上,并有固定播出时间 及包装形式。 优秀现场直播。参评节目必须以新闻现场为直播 对象,来自新闻现场的直播信号长度不得少于整 个节目长度的1/2,所用录音资料不超过总长度的 1/3。 优秀广播专题(主要指社教类节目)。
但不少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头脑里,压根 就没有“宣传≠新闻”的概念。长期形成的 思维模式,使他们习惯把新闻当作宣传来 做,而“某些编辑记者和老总们迄今无法 摆脱宣传新闻学的束缚,不能以一种职业 新闻工作者的态度和技巧去发掘和报道新 闻”。
我国在电视新闻栏目设置上似乎有不成文的规距, 如果有两档以上的自办新闻栏目,必有一档以时 政报道为主的新闻在最好时段播出,另一档则安 排在较晚的时间段,其内容侧重于社会新闻。这 种模式上至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下至地市 电视台,概莫能外。待到收视调查或每月节目抽 评时,往往晚间新闻的综合等分都高于时政档新 闻。办两档新闻节目的是同一批人,收视效果和 评价反馈却是泾渭分明。这确实值得深思。
新闻的形象性指出现在屏幕上的具体的形象,它 具有真实生动,吸引眼球的特性,画面、同期声、 解说词、图表、特技等都包括在内。
2.作用
形象性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可信性。 形象性能增强新闻传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事实说话,用什么事实说话,是一件新
闻作品意义所在。事实决定新闻作品的影 响力。
3.新闻的“故事化”。
2.受众希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三)形象性
1.涵义 形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层意思: A.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 态势。B.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 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C.指 描绘或表达具体。
需要强调的是新闻的形象于文艺作品的形象有着 本质的区别,它是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基础的。是 由摄影记者拍摄,编辑根据拍摄内容和主题思想 制作出的节目,而不是经由人为导演摆拍出来的, 决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但与文艺作品有一点是相 通的,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其再现是有选择 的,集中的再现。
获奖新闻作品赏析暨广电 新闻报道趋势研究
一、概述
评奖是对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 来工作的定位与推动。
因此,作为一名广电新闻工作者,应对相 关的评奖工作给予一定的关注。
下面我们就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作一定的了 解。
(一)大奖概况
1、评奖项目、基本要求和参评指标: (1)广播新闻、专题节目。 优秀消息。包括以往奖项中的长、短消息、连续
4.注重细节。
细节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所插入的能引起 人们专心关注、深刻感悟的对象。
其运用目的是增强叙述过程的艺术感染力, 激发观众情感,使他们在观看之后留下一 个深刻的印象和获取饱满的信息。
可分为生活细节、表情细节、动作细节、 环境细节等。